规模化鸡场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_第1页
规模化鸡场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_第2页
规模化鸡场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_第3页
规模化鸡场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_第4页
规模化鸡场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第第页规模化鸡场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鸡场选址不合理

有50%以上养鸡场在选址时,只想自己饲喂方便,而不考虑对周边环境污染影响,也不考虑防疫隔离条件,而将鸡场直接建于居民村庄前或家畜圈棚邻近。有些养殖户还将鸡舍建在居民院内、学校旁边或高密度饲养区域内。这样极不利于防疫隔离和卫生消毒措施。

鸡场选址应根据国发[2021]4号文件精神,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用地。养殖户所在乡镇政府应在养殖比较集中的村社统一规划部分土地,用于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建立规模化养鸡场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环境保护法》及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办法》规定选好场址,远离动物屠宰场便于防疫隔离;远离化工机械厂、公路主干道、集贸市场等,选择相对安静的场址来减小噪音的污染;远离村庄、饮用水源、人口密集区以防对人居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2消毒制度不严格

对大部分鸡场来说,消毒意识虽有,但普遍薄弱。有时抱有侥幸心理,存在麻痹思想;常见的所谓消毒只是对脚底进行踩踏消毒,不能对全身进行有效彻底消毒;有些养鸡场虽然设有消毒室、消毒池,但形同虚设,不能正常使用或根本就不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鸡场入口处车辆进出的消毒池常年没有消毒药液,即使有也不是经常添加消毒液而导致消毒液浓度降低;又如消毒舍内安装的紫外线灯灯管损坏而不能及时更换。甚至有部分养殖场没有设立专门的更衣消毒室,没有设立紫外线消毒灯。多数养鸡场没有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等防疫制度,加之养殖环境不良,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鸡场消毒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的重要措施。一应加强对养鸡户防疫消毒常识培训,强化消毒意识,健全消毒制度,配齐消毒设施设备。二应加强对养鸡场防疫条件审核,重点针对鸡场门口是否设置消毒池,是否经常更换添加消毒液,是否在进入鸡舍区设立更衣消毒和紫外线消毒设施,消毒设施设备不到位的要限期整改;三应督促养鸡场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对进出人员严格限制,对进入鸡场的车辆严格消毒,要定期带鸡消毒,每周实施喷雾消毒,及时清除鸡粪、垃圾废物。四要对场内饲料车、运蛋车、除粪车、手推车、铁锨、蛋框等生产运输工具妥善管理,并及时清洗和定期消毒。

3生物安全无措施

多数养鸡户防疫隔离措施执行力差,甚至没有严格的防疫隔离观念,存在着生物安全无措施、病禽隔离无条件等问题。如病死鸡在场内随意剖检,没有做到死后焚烧、深埋,严重污染养殖环境;有30%养殖户不能及时将病鸡或疑似病鸡从大群中隔离开来,容易造成疫病传播和蔓延;不少养殖户甚至愿意让兽医在鸡舍内剖检,这都是疫病迅速侵入健康鸡群、导致连环发病的最主要原因;一些养殖户废弃的兽用生物制品和药品包装物,随意乱扔,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存在污染环境、扩散病原的危险。

养鸡场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一要对鸡场内病死鸡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病死鸡必须无害化处理)“制度。二要对剖检的尸体采取深埋安全处理措施,勿给狗吃或送人,更不要乱丢乱抛,育雏阶段的死亡小鸡也应烧毁或深埋,防止野狗掏食;三要对鸡粪、垃圾废物采用发酵法或堆粪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四要对废弃的药品、生物制品包装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圈舍建设基础差

农村养鸡舍35%以上按照传统的农屋模式建造,其保温、隔热基础条件较差,通风和保温矛盾突出,特别是在冬季、冬春、秋冬季节转化时表现明显,鸡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造成鸡质体质较差;另外,鸡只占笼面积较小,采食饮水空间不足,易造成鸡群发育不均衡,导致传染病发生。

新(改)建规模化养鸡舍必须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在畜牧部门的正确引导下,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和畜禽饲养”五良“配套技术(良舍、良种、良料、良法、良医)要求,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加快标准化鸡舍改(新)建步伐,改善和提高鸡舍基础条件,为实现防疫隔离、卫生消毒、通风换气、采光保温等环境条件调控和疫病控制创造基础条件。

5环境条件难调控

在养鸡生产中,多数养殖场管理不当(如换气不良、氨味太重、缺水),在环境改变(如高温、噪音、气候突变)时难以对环境条件进行调控,鸡群应激反应较大。如只注重温度的控制,忽视湿度的调控,湿度太低造成机体脱水,粉尘增加,引起呼吸道疾病。冬季湿度过大,使鸡群机体散发热量增大,使其更加寒冷;夏季湿度过高,会使鸡群呼吸排到空气中的水分受到限制,鸡体内污秽病原体大量繁殖,易引发各种疾病。通风换气量也往往达不到生产要求,特别是晚秋、冬春季度,在规模化鸡场尤为突出。

鸡舍内对鸡群影响因素主要有冷热环境、饲养密度、有害气体、灰尘、噪音等。为此:一要通过提高鸡舍保温隔热性能、适当的通风量等措施来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的应激;二要对鸡舍内粪便及废物及时清理,以降低鸡舍内的氨气浓度;三要定期除尘,保持地面干净;以免舍内蜘蛛网、粉尘造成鸡群呼吸道病感染;四要每周一次坚持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最好用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过氧乙

酸可与氨气生成醋酸铵减少氨味,同时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

6杀虫灭蝇不扎实

鸡场进行杀虫、灭鼠、防范外来飞鸟,可以有效消灭传染媒介和传染源,是搞好防疫重要内容。鸡舍附近的垃圾、污水沟、乱草堆,常是昆虫、老鼠滋生的场所。但多数养殖场以人员少、劳动忙为借口,不能经常清除垃圾,杂物和乱草堆。有些养鸡场在鸡舍进气口没有安置防鼠栏,在通风换气窗口没有安置防鸟网,对杀虫灭蝇工作往往疏忽大意。

养鸡户必须高度重视杀虫、灭鼠和控制飞鸟等防护措施的落实:一要用铁丝网将鸡。舍、饲料库洞口、通风窗口等封闭,使鼠类、鸟类不能进入;二要保持鸡舍的良好通风,经常清除舍内粪尿,减少蚊蝇繁殖的机会;三要及时清除鸡舍外周附近垃圾、污水沟、乱草堆中滋生的昆虫、老鼠和废弃物;四要使用杀虫药定期杀虫,每月在鸡舍内外和蚊蝇滋生的场所喷洒2次。五要在鸡舍内安装使用黑光灯,以充分利用苍蝇有趋向光的特性,在其向黑光灯飞扑时触及带电金属网即被电击而死。

7疾病净化观念差

许多规模化鸡场缺乏熟悉鸡病防治的兽医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疾病监测设备,即使选用最优良的品种,最全价的饲料,合理的防疫措施等,也无法达到鸡只应有的生产水平,而且一旦发病很难净化。如一些养鸡场对疾病净化观念滞后,忽略了抗病性能的培育和筛选,使鸡的抗病性能呈下降趋势;一些经蛋传播的疾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腺病毒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等在很多养殖场(户)均有发生,这与种鸡场净化不力有很大关系。

针对目前养鸡场疫病诊治多数是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和个体兽医承担、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建议一是养鸡户从具有良好信誉和资质条件的种鸡场引种;二是加大对乡村兽医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强化对养殖户防疫技术、疫病净化和综合防控知识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使每个养鸡场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单位的行家里手。

8饲料出现酸败味

调查发现有的养鸡户长期不清扫饲料加工场地,有时把买回来的浓缩饲料直接码在屋檐下,不能做到避光、阴凉、防潮,或者一次性加工太多饲料短期内用不完而产生酸败味。

饲料中常常存在变价金属(fe、cu、zn等),在强光下因光氧化作用,可形成一些容易导致饲料氧化酸败的诱发剂,脂类物质在诱发剂的作用下极易生成醛、酮、酸和醇等,使饲料产生难闻的酸败味。为此:一要改善饲料库储藏条件,降低储藏温度,给窗户加封黑色或绿色避光布,减少因紫外线照射而引起油脂酸败。二要定期清洗油罐和混合仓,防止微生物的孳生及饲料仓库壁的长期存留;三要控制饲料原料水分,降低饲料的含水量,可减少油脂的水解酸败;四要注意原料的仓储时间。豆粕、玉米蛋白粉等原料,夏季的仓储时间不超过2个月,冬季不超过3个月。而对于麸皮、米油糠等原料,仓储时间夏季最好控制在15天、冬季2个月以内。

第二篇:鸡场的卫生管理鸡场的卫生管理

疫病的发生常使鸡场蒙受重大损失。在管理不佳的鸡场,鸡只常有20%~25%的死亡率,有时甚至更多,所以养鸡应有良好的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以减少饲养期中发生疾病和死亡,提高成活率,获得较多的利润。

一、从健康种鸡场引进种蛋或雏鸡,严防带进病原体

近年来,由于一些人盲目引种而又忽视检疫、消毒、隔离、观察,在引进良种的同时带进了一些传染病;一哄而上办孵坊,疾病防疫观念淡薄,忽视种鸡疫病检测和种蛋、孵化场所、器具等的消毒,导致白痢杆菌病、淋巴细胞白血病、贫血因子、霉浆体病等蛋传递性疾病增加。因此,应向声誉良好、管理严格、种群健康、无蛋传递性疾病的种鸡场购买种蛋或者雏鸡。

二、良好的环境

包括鸡场大环境和舍内小环境。鸡场大环境是指鸡场场址应选择在宽阔的地方,最忌与其他鸡场紧邻,尤忌与管理不善的鸡场为邻。舍内小环境包括鸡舍、饮水、饲料和饲育用具的卫生。

鸡舍的卫生条件,第一,其结构要容易清洁和消毒,便于保温和通风条件好;第二,各鸡舍间完全隔离;第三,不能让猫和老鼠等动物侵入鸡舍及饲料存放处;第四,近邻不可有污水、垃圾堆、粪堆等。

饮水应干净无毒而充足,饮水用具的性能要良好,不能让水溢出,饮水处不要太宽大,以免被鸡粪、垫料等污染。饲料配制要合理,营养水平要达到标准,要注意不能被细菌、病毒等污染,贮存时要防止受潮霉变,饲料槽的大小要合适,不要让小鸡入内。饲育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包括鸡舍、用具与饲养员的衣服、鞋子等的消毒。鸡舍每日应打扫干净,每批鸡出栏后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用具要专用,不能不同栏舍共用。饲养员进出鸡舍要换上工作服,并从消毒池中通过,以防鞋子传播疾病。

三、根除及控制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媒介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天然带菌带病毒者:患病鸡只恢复后,体内仍有该种病原体,可能继续排出病原传染给其他鸡只。另外,某些病原体往往不会使成禽发病,但它们仍然是带菌、带病毒或带虫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假如将大鸡与新购进雏鸡混合饲养,往往会造成许多传染病的爆发。由健康或康复带菌、带病毒、带虫鸡而传播的疾病有:鸡白痢杆菌病、禽霍乱、鸡传染性鼻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球虫病、组织滴虫病等。最好的方法是不同批次的鸡完全隔离饲养,同时不可让其他畜禽与鸡群接触。

机械的带菌、带毒者。包括人、动物、野鸟、昆虫、空气、饮用水、饲料甚至饲料袋或使用的物件等。其中,以人最为危险,尤其以在不同栏舍间走动者为甚。

疾病的预防,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消除病原体;二是培养鸡的抵抗力。方法如下:

1.必须从健康鸡场购进种蛋或雏鸡,严防带进病原体。

2.灭蝇灭蚊,严防老鼠、野鸟等动物侵入。

3.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坚持带鸡消毒。

4.饲料配方必须合理,营养一定要全面。

5.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减少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对鸡群的影响。

6.预防接种。

经采取上述的预防措施后,有时仍很难避免疾病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鸡群的观察,一看到精神萎顿、呆立于一隅、食欲不振,或其他不正常的鸡只,应立即取出加以检查,同时对饲料、饮水、气候变化及排泄物等全面地进行检查,寻找病因,同时采取下述措施:

1.将检查出来的病鸡与正常鸡隔离,饲育用具和饮水应加以消毒,并加强对鸡群的消毒。当进入其他正常鸡舍时,手、鞋等也应加以消毒。不同栏舍饲养员不得互相走动。

2.尽快确诊,尽早对症治疗。病情严重而自身又无能力确诊时,要尽早送检。

3.病鸡要尽早淘汰,应以扭断颈部来杀死,绝不可用放血法来杀死病鸡,避免病原体的散播。

4.病死的鸡只应烧毁或深埋,绝不可乱扔乱抛。

5.当疾病停止时,要将整个鸡舍再做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第三篇:规模化鸡场疫病控制的原则规模化鸡场疫病控制的原则

原则一:全面落实全进全出制度

目前不少鸡场普遍存在把成鸡、育成鸡、雏鸡都在一个场区饲养,有的还把孵化场也和鸡舍靠在一起;而且,从开始饲养,就接连不断地养下去,根本就没有净化、消毒的时间。这样一来,鸡群一旦发病,就会相互传染,连续发生,很难控制。

1.蛋鸡饲养

科学的养鸡是把成年鸡和育成鸡、雏鸡分开饲养,要绝对禁止把不同日龄的鸡放在一栋鸡舍里饲养,最好做到全场的全进全出,即进鸡时一次把全部鸡舍装满,或在短时间内把鸡舍装满。待这批鸡全部淘汰后,全场进行彻底清扫、清洗、消毒,空舍2-4周,再进新鸡。

2.肉鸡饲养

全进全出制也是保证鸡群健康、根除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同一栋鸡舍、同一个鸡场,不仅要做到同时进鸡、同时出栏,出栏后对环境统一进行彻底的清扫、冲刷、消毒,而且还要做到免疫、药物预防、带鸡消毒、环境消毒同时进行,以减少不同日龄、不同批次鸡群的交叉感染机会,保证鸡群的持续安全生产。

实践证明,在饲养管理相同的情况下,实行全进全出制要比不实行的鸡场的鸡增重速度增加9-15%,料肉比降低10-14%,死亡率降低8-12%,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原则二:彻底实行隔离饲养

养鸡最怕发生传染病,一旦发生传染病,往往会给鸡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要想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到严格的隔离饲养,防止一切病原传到场里来。

1.鸡场建设

养鸡场要建在地势较高、平坦开阔、排水方便、水质良好的地方,并且要尽量远离公路、村镇、工厂、肉类加工厂,以便有效地进行隔离。

2.消毒设施

在大门口设消毒池,要求进出的一切车辆必须彻底消毒,以防将病原体带入场内。同时对工作人员、来访客人及进出的杂物等易携带病原体的媒介物严加管理和监督。饲养人员每次进鸡舍前必须洗手、脚踏消毒液、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服不能穿出鸡舍,饲养期间至少清洗消毒一次;不准相互串舍聊天、借用工具;所有用具在进鸡舍前必须经过消毒。来访客人一般不允许进入鸡舍,特殊情况下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后方能进入。

3.搞好鸡场内外的卫生,清除蚊蝇孳生地,禁止猫、狗等外面畜禽进入场内。

原则三:切实搞好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好的鸡场,鸡群比较健康,很少发病,一旦发生疫病也容易控制;在环境卫生差的鸡场,疫病频繁发生,难以根除。因此,养鸡场应始终把搞好环境卫生放在重要地位,采取一切措施为鸡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证鸡群的健康。

1.有效的消毒措施

消毒工作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做好各种疫病防治的基础和前提。消毒工作要制度化,不仅要做好鸡场内部的消毒,如大门口、生产区、鸡舍、孵化厅等的消毒,而且要坚持做好带鸡消毒,即在鸡舍有鸡的情况下,用0.3%过氧乙酸或百毒杀对鸡舍进行消毒,这对环境的净化和疾病的防治具有很好的效果。

通过带鸡消毒不仅能使鸡舍的地面、墙壁、鸡体和空气中的细菌数量明显减少,还能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氨臭,夏天还有降温作用。进鸡前的消毒对整个的养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2.鸡场内应分设净道和脏道

净道是专门运输饲料和产品(蛋、鸡等)的通道;

脏道是专门运送鸡粪、死鸡和垃圾的通道。场区内不能有鸡粪和鸡毛,要定期清扫消毒,每周至少一次。必要时进行深翻土地。

3.科学处理淘汰的病鸡和死鸡

对无治疗价值的病鸡应及时淘汰,以防成为传染源而危害健康鸡;有望治疗的鸡要与健康鸡隔离饲养,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死鸡不能乱扔,要及时收集,进行高温处理或焚烧。从鸡舍清出的鸡粪要及时运走,可进行发酵或烘干处理。鸡舍排出的废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原则四:认真加强饲养管理

1.在饲养方面

首先要满足鸡体生长、发育、产蛋等所需要的营养,鸡群的不同品种、生长阶段和季节,对每种营养成分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情况加以调整。

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对鸡体的免疫有重要作用,要注意保证供给。当鸡进行断喙、转群、免疫或饲养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鸡群对维生素a、k和c需求量增加,应及时予以补充。

2.饲料管理不要从疫区购买饲料,不用发霉变质的饲料。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是许多疾病的病因,因此养鸡场一定要十分重视饲料和饮水的卫生。

3.加强饮水管理

鸡的饮水应清洁,无污染。为防止经水传播疾病,可在饮水中加入次氯酸钠、1

210、百毒杀等消毒药物,以保证饮水不为大肠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污染。

饮水器应摆放均匀、高度适中,每天清洗消毒1-2次,贮水缸、桶等贮水时间不能超过3天;尽量记录每天饮水量,如果饮水量异常则往往是饲养管理有异常或者鸡群有疾病的先兆。

4.注意鸡舍通风

持续高浓度的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粉尘等能导致鸡只贫血,体质变弱,生产性能和抗病力下降,而且容易诱发呼吸道病和腹水症,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鸡整个饲养周期内都需要良好的通风,特别是饲养后期通风换气特别重要。

原则五:切实强化鸡群免疫

免疫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养鸡场必须根据本场疫病的发生情况认真做好各种疫病的免疫。免疫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免疫能否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疫苗的种类、疫苗的质量、疫苗的运输保存、免疫的时机、免疫的方法等等,都会对免疫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养鸡场一定要根据本场的疫情和生产情况,制定本场的免疫计划。

1.制定或选择最佳免疫程序

有条件的地区(鸡场)可制定适合本地(场)各类鸡群的最佳免疫程序,也可以选择与本场(鸡群)情况近似的免疫程序试用,在实施中进行免疫监测并考察其综合效益。

2.选购合格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

不用过期、失效、保存不当和标签、说明书不全的疫苗。

3.兽医人员要有计划地对鸡群进行抗体监测,以确定免疫的最佳时机,检查免疫效果。

4.使用的疫苗要确保质量和免疫的剂量准确,方法得当。

5.免疫前后要保护好鸡群,免受野毒的侵袭。要避免各种应激,对鸡群补充一些维生素e和c等,以提高免疫效果。

原则六:及时准确投服药物

1.在正确的诊断和检测的基础上,选择对症或针对某病原体敏感的药物。如果是细菌性疾病,可用经药敏试验选择的最敏感的药物用于防治,花钱少、效果好。

2.在防治效果近似的情况下,选择毒性小,副作用弱的药物用于防治更安全。在杀灭环境中病原体时应选择消毒效果好,对人畜无害,对设备、用具腐蚀性小的消毒剂。

3.在防治效果、安全性相近似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价廉、货源广、便于保存和使用的药物以减少鸡场的开支。

4.按规定的剂量和浓度用药,尤其鸡只敏感的磺胺类、喹乙醇等药物。按规定的疗程用药。一般情况下,一个鸡群不能将作用相似的药物同时混用,更不能将互相有拮抗作用的几种药同时用。

5.选择最适合的投药方式,确保用规定的稀释液,稀释后在短时间内,定时、定量地使用,使药物在鸡体内充分发挥作用。

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养结合,防重于治”的观念,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第四篇:规模化鸡场标准鸡舍的建设一、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应尽量满足以下条件:

1.地势地形。地势高燥、平坦,背风向阳、开阔、排风良好。

2.水源水质。水源水质与生产、生活及建筑施工均有关系,水源充足,水质符合饮水要求。

3.气候因素:了解与建筑设计有关的,影响鸡场小气候的有关气候、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风力、风向及灾害性天气等。

4.环境疫情。拟建场地的环境及附近的兽医防疫条件的好坏是影响鸡场成败的关键因素,尽量不在旧鸡场上扩建或建场,鸡场周围3km(无公害养殖场建设和禽流感防控的最新要求)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其他畜禽场、畜禽加工厂、垃圾场,以免影响鸡的健康,影响蛋的质量,进而影响人民健康。

二、鸡场位臵的确定

1.商品蛋鸡场宜建在城郊,离大城市20-50公里。

2.种鸡场离蛋鸡场距离应在3公里以上,其他养禽场之间最少也要间隔3公里。

3.鸡场应远离铁路、交通要道、车辆来往频繁的地方,距离干线公路应在1000米以上,距次级公路也应有400-200米的距离,一般道路至少50米的距离,养鸡场要建专门道路与公路相连。

4.应远离居民点1000米以上,远离农村卫生院、疗养院、敬老院,以免鸡场气味污染环境。

三、鸡场布局

须考虑人的工作和生活集中场所的环境保护,使其尽量不受饲料粉尘、粪便气味和其它废弃物的污染。杜绝污染源对生产鸡群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1.分区规划原则:

a、地势与风向符合防疫条件的要求,以人、鸡、污的顺序排列房舍。

b、地势与风向在风向上不一致时,以风向为主。

c、必要时以林带相隔,拉开距离,对空气自然净化。

d、综合性鸡场生产流程为。种鸡(舍)─种蛋(室)─孵化(室)─育雏(舍)─育成(舍)─蛋鸡(舍)。其中育雏区(分场)要求与成年鸡舍保持一定的距离,育雏区要优先安排,免遭污染,有条件时另设分场。

e、饲料库、蛋库和粪场均要靠近生产区,但不能在生产区内,因为三者与场外有频繁的联系。

2.鸡舍间距

以防疫、排污、防火三方面的要求距离为主,在此前提下,节约用地。一般应为房屋高度的3-5倍。需要强调的是,鸡舍间距主要是满足防疫要求,如能采用整场全进全出制,鸡舍间距还可以减小。我国养鸡场基本仍沿用以鸡舍为单位全进全出的转群更新方式,同一场内做不到鸡群同龄,场内常年有鸡,切不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所以鸡舍间距最好大些。种鸡场如能将孵化、育雏、育成、种鸡各自形成分场,分场之间有足够的防疫距离,相邻鸡舍间距就可以很小,甚至可以采用连体鸡舍。

3.鸡舍朝向

与鸡舍采光、保温和通风等环境效果有关,主要是对太阳光、热和对主导风向的利用。阳光可以影响光照,太阳辐射影响鸡舍环境温度,主导风向对鸡场排污,鸡舍通风、换气效果及鸡舍内环境温度等均有影响。

a、光照

太阳光是促进雏鸡正常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繁殖等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太阳光有很好的杀菌作用,是鸡场环境净化的有效杀菌剂。

我国地处北半球,鸡舍方位朝南,冬季日光斜射,可以利用太阳辐射和射入鸡舍的光束的保温作用。夏季日光直射,太阳高度角大,直射入鸡舍的光线并不多。大部分地区,选择南向方位是比较符合科学道理的。需要避光时,可加长房檐,窗户涂暗。

b、冷风渗透

冬季主导风向对鸡舍迎风面所造成的压力,使墙体细孔不断向内渗透寒气,成为冬季鸡舍的冷源,是鸡舍温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鸡舍长轴平行的墙壁应避开冬季主导风向,选择大于风向角45度的朝向为宜。

c、通风效果

鸡舍纵向与主导风向平行时,鸡舍气流均匀性加强,滞流区相应缩小,到风向角为45度时,滞留区最小,通风效果最佳。

d、排污

鸡舍与主导风向平行时,排污效果最佳。

综上所述,从主导风向方面分析,防止冷风渗透,鸡舍朝向应取与主导风向成45~90度角;如按鸡舍通风效果要求,应采用30~45度角;从排污效果要求,鸡舍朝向应取与常年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避免零度风向入射角。

第五篇:浅谈一些规模化猪场存在的问题浅谈一些规模化猪场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印江县农牧科技局畜牧技术推广站

戴友权

555200贵州省印江云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黄建明

555200近年来,一些猪场因对疫病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使得一些原来就有的猪病(如猪瘟、喘气病等)在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又继发了诸如猪副嗜血杆菌、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伪狂犬、蓝耳病等新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仔细分析原因大致如下:

一、对引入后备猪的隔离观察工作重视不够有关单位在引种过程中的错误做法,易将外疫引入:

1.引种前,未对供种场供应的种猪进行疫病检测。

2.对新引入的后备种猪,未经隔离就直接进了生产区。

3.在饲料中添加广谱抗菌药物,掩盖了肺炎和痢疾等病症的发生。

4.30天隔离期结束时,对无任何疾病症状的外来种猪,未按本场种猪群的免疫预防注射,或未采取饲喂本猪场存栏猪粪便、与本场淘汰母猪混养一段时间等措施,就进入了生产区,结果导致了猪只发病。

二、对初产母猪发生疾病的持续感染重视不够

近年来,一些猪场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虽无大的暴发,但每月有数窝甚至几十窝发生的现象却时常不断。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猪场近年来或近期内发生的暴发性流行疾病(蓝耳病和伪狂犬病等)结束后,转入亚临床的持续感染所致。对后备种猪而言,则是进入生产群前未采取有效的隔离观察措施所致。而这些新引入的高度敏感猪,在发生持续感染后即向外排毒,进而成为了一个“接力”帮手,再次感染

其它种猪,致使该猪场的繁殖障碍病永远无法得到根除。

三、对生产及疫病统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工作重视不够良好的生产记录、饲料记录、配种及产仔记录、防疫等记录既可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什么时侯发生、甚至可以知道发生原因,这样的记录用途也包括告诉我们将要发生什么。然而,在此方面常出现以下问题:记录不全;记录方法不一致,没有可比性;记录报表时间滞后;记录分析不全面;不注意保存等。对这些宝贵生产、防疫记录和报表一定要妥善保管,期限至少在五年以上。

四、生产衔接出现漏洞,导致种猪疫苗漏打

据笔者调查发现,种猪漏注苗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种猪免疫多由产仔舍和配种舍的饲养员操作,当饲养员更换频繁,在工作交换上不认真细致时,很容易疏忽和遗忘。二是购入的后备种猪无疫苗注射记录。三是基础母猪的疫苗注射时间,大多数都选择在断奶前的哺乳期间,而有的母猪在配种舍返情两三次或转到怀孕舍后流产又转入配种舍,根本未进入产仔舍,更谈不上有断奶过程,这种情况下母猪的猪瘟疫苗很可能就没打。

五、不做药敏试验滥用抗生素,未达到防制效果导致药残发生,影响食品安全

据了解,目前规模猪场很少有对抗生素类药物做药敏试验的,以至于使许多以往临床效果很好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些猪场不得不在防病治疗时经常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不同的抗生素,否则一经停止使用,疾病就会发生。在此情况下,抗生素也就变成了猪只的保健

药物不得不长期使用,降低了药物的治疗和预防效果,导致了药物残留,这也是近两年来猪场防制成本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

六、消毒工作不规范,导致灭源不彻底

认真做好规模猪场的消毒工作,是消灭传染源,防止疫病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但在现实中,极少数猪场并未认真做到严把消毒这一关,如有些猪场在对各猪舍进行消毒时,未按清污→冲洗→消毒→转入的程序进行,而是在猪只腾空后,在未将前批猪留下的污物、垫草、粪尿、剩料等彻底消除的情况下,直接将消毒药喷洒其上,认为这样就是消毒。殊不知消毒药可与其中的有机物发生作用,的使用效果;再如有些猪场未对病、死猪停留或走过的地方做严格消毒等。

七、采集病料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