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友情提示】沉着冷静相信自我把握时间慎思精答祝你成功一、基础积累(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①最近两年,数字藏品行业方兴未艾。所谓数字藏品,是指借助区块链技术发行的虚拟文化商品,包括数字形式的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等。这些数字藏品,一般以现实中特定的作品、艺术品为IP进行开发,同时每个数字藏品都具有唯一的数字凭证,具有不可复制、不可篡改、永久存证等特点。②在各类数字藏品中,非遗[A]文博等传统文化类藏品频频“出圈”,颇受市场和藏家青睐[B]目前,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机构均推出了馆藏珍品的数字藏品[C]相关数据显示[D]全国被调查文物的数字化比例为44.11%,其中珍贵文物藏品的数字化比例为67.82%。数字藏品了传统文化更为年轻化的样态,博物馆里的文物,不再是在箱底的老古董,而成为被年轻人的潮流语言和社交符号。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藏品这一新载体,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③今年4月,中国青年报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期间推出了一套“中华民族读书典故”数字藏品。藏品以电子书签的形式呈现,选取“囊萤映雪”“韦编三绝”“凿壁偷光”“高凤流麦”“牛角挂书”“温舒编蒲”等6个中国古代的读书典故作为主要内容,通过使用国潮、插画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现代元素,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风格,成为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关于“囊萤映雪”“高凤流麦”等很多今天的文化典故,青少年可能并不熟悉。当它们由史书上枯躁的文字变成图文并茂的藏品,并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在青少年面前,其承载的传统文化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青睐模型(mú)B.方兴未艾藏品(cháng)C.枯躁虚拟(nǐ)D.图文并茂篡改(cuàn)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赋予积压追求凭借B.给予沉睡追求借助C.赋予沉睡追慕借助D.给予积压追慕凭借3.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在各类数字藏品中,非遗[A]文博等传统文化类藏品频频“出圈”,颇受市场和藏家青睐[B]目前,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机构均推出了馆藏珍品的数字藏品[C]相关数据显示[D]全国被调查文物的数字化比例为44.11%,其中珍贵文物藏品的数字化比例为67.82%。A.、B.,C.。D.,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关于“囊萤映雪”“高凤流麦”等文化典故,很多今天的青少年可能并不熟悉。B.很多青少年对“高凤流麦”“囊萤映雪”等今天的文化典故,可能并不熟悉。C.青少年可能并不熟悉关于“囊萤映雪”“高凤流麦”等很多今天的文化典故。D.青少年关于“囊萤映雪”“高凤流麦”等很多今天的文化典故,可能并不熟悉。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5—9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值:恰逢,赶上。②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5.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死亦我所恶恶:讨厌,憎恨B.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C.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远:到远方D.不忍委之委:委托6.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所欲有甚于生者苟全性命于乱世B.遂班军而还温故而知新C.败义以求生可以为师矣D.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入则无法家拂士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B.“乡为”和“今为”的排比句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其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C.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D.《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8.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9.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两处)(2分)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共5分)小重山·昨夜寒-不住鸣①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②。【注】①这首词写于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而不准动兵的历史时期。岳飞已取得了很多重大战役的胜利,但他却遇到了来自朝廷权要的掣肘,使他无法反抗的命令。②化用善于操琴的俞伯牙和知音钟子期的典故,意指知音难觅。10.上阕着重写景,渲染了的氛围,“惊回千里梦,已三更”一句写出了岳飞的情状。(2分)11.王弈清曾评价《小重山》一词“梦想旧山,悲凉悱恻之至。”请结合词作,谈谈你对“悲凉”一词的理解。(3分)12.下面是张明同学制作的古诗文学习卡片,请你帮他补充完整。(5分)出处诗文批注王湾《次北固山下》(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怀乡思亲《论语》(2)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范仲淹《岳阳楼记》(3)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宽广胸襟、济世情怀夏完淳《别云间》(4)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_。爱国情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再现紧张激烈战斗场面三、综合运用(共8分)13.光明中学九年级(1)班将开展以“古典小说研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1)【活动一:确立议题】在“确立研究议题”阶段,小组成员提出了两个议题,请你再补写两个。(2分)议题一:探究古典小说题材特点议题二:分析古典小说人物形象议题三:议题四:(2)【活动二:精心准备】制作学习卡片即对学习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是为了将知识有效存储,以待日后学习或研究使用。如果要制作“林冲上梁山的过程”思维导图,以下哪种学习卡片最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学习卡片的分类目录卡:记录书名或书中的章节、文章的标题。材料卡:记录书中提到的数据、人名、地名、事件、时间、地点等资料。文摘卡:记录与研究有关的思想观点及相关的原文句段。心得卡:记录读书时的心得体会、观点质疑、问题探讨等。(3)【活动三:真诚邀请】班级准备将本次研读成果编辑成《共话古典小说》集,想请文化馆辅导员罗老师为文集作序,由班长李华前往邀请。见到罗老师,李华应该怎么说呢?请你把李华要说的话写下来。(3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8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奋跃而上,激扬青春力量张凡①青年者,人生之华也。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年。一代代青年在心系家国、无畏向前的奋斗中,回答着“青年何谓”“青春何为”的人生考题。②从百余年前,一批批有志青年以舍生忘死的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到今天,新时代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与时代共同成长。无数青年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创造,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历史波澜壮阔,镌刻下青年的名字;未来长空万里,期待着青年的进发。③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当年,一支支青年垦荒队奔赴荒原冻土、战天斗地,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新时代,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样,扎根西部、播撒知识,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置身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新时代青年更需要发扬奋斗传统、释放奋斗激情。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根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奋斗也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当。甲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每一次不惧挑战的探索尝试、不畏艰难的负重前行,都是对青春最有效的磨砺。向下扎根,向上拼搏,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④青年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十几年如一日深耕坚守,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孜孜不倦探索,潘时龙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首台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成像雷达,探索出雷达未来发展的可行途径;乙放眼神州大地,一大批青年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彰显着勇于创新的精气神。今天,我们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呼唤着大批创新型人才。作为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的群体,广大青年尤应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争当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尖兵,善作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锋,在助力人民美好生活上勇探索,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⑤青春孕育无限希望。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力量,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4日,有删改)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请将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选择题处)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结尾段再次重申论点,使论点鲜明有力。B.作者认为从过去到现在,青年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C.纵观全文,青春要与奋斗同行,青年要有创新的热情与动力,这样才能为民族和国家做贡献。D.选文发表于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文章内容激情澎湃,对新时代青年有极强的感召力。15.如果将阅读资料卡的内容作为事实论据放在选文中的甲处或乙处,你认为放在哪里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阅读资料卡阅读资料卡徐乃超,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民警。他曾参与黄河抗洪抢险,也曾参与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回收、安保等工作。他与妻子在戈壁滩建立了“戍边夫妻警务室”。我选处,理由:16.请梳理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思维导图补充完整。(3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一树柿子红①那天,他路过街头,看到一位老人正在卖柿子,通红圆润的一篮柿子看起来煞是养眼。他突然感到自己似乎有好多年没有吃柿子了,不知道是柿子远离了自己,或是自己遗忘了柿子。②于是,买了几斤柿子回家,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品尝,却尝不出过去那种香甜、爽口的滋味。他拿着那个咬了一口的柿子在手中翻转着看,看不出与过去的柿子有什么不同。“怎么就尝不出那种味道了呢?”③他记得.他门前那棵老柿子树结出的柿子就很好吃,又脆甜又爽口,那味道他至今在回味。他尤其记得,秋风吹起的时候,满树的柿子就熟了,像挂了满树的红灯笼一样,整个院落就成了一幅画,温暖和喜庆。④老柿子树是爷爷种下的。柿子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像一片绿云一样把院落遮掩在其间,露出青色的屋脊。他和邻家的孩子经常在树底下做游戏,抢山羊、捉迷藏、种莲子,有时他趴在树身上,感觉树皮和爷爷的皱纹一样深,那树似乎和爷爷的手一样温暖。夕阳的余晖正照落在高处的墙头上,墨绿的柿树叶指向碧蓝的夜空,几粒星子明亮着眼睛的时候,他一家子经常在树底下吃晚饭。饭菜的香味,引来了邻家的孩子,饭桌就显得更加热闹了,整个院落似乎要被孩子们的笑声哄抬起来。⑤自从吃过柿子之后,他就喜欢上了柿子的味道。当树上的柿子长到鸡蛋大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趁着爷爷睡着的时候,他和几个小伙伴找来一根长竹竿,往树上一阵乱捅,果子、枝叶就掉了下来,也惊动了屋里的爷爷。爷爷捡起地上的断枝、跌伤的青果,心疼地说:“这些猴总,果子还这么小,怎么能吃啊?”“都这么大了呢,你是小气爷爷。”一群孩子嚷嚷。“不信啊,你们都来尝尝。”看着这群被生柿子酸涩得龇牙咧嘴的孩子们,爷爷笑得胡子一抖一抖的。⑥柿子成熟的季节,乡邻们都爱来他家串门,围着看这棵老柿树,啧啧称赞。摘柿子的时候,邻居家也来帮忙,小孩们更是围着柿子树欢呼雀跃。这一天,院落就像过节一样热闹。爷爷一户一户上门,把摘下来的柿子,一小筐一小筐地分给左邻右舍的人家。整条村巷都弥漫了柿子的清香。那时,他不明白,爷爷为什么要把自家的柿子分给别人呢?爷爷刮了一下他的鼻子说:“你吃过根爷爷的野鸡肉,吃过宝叔叔的八月瓜,都忘啦?”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一条巷弄的,就是一大屋人呢。”爷爷摸着他的头说。⑦后来,他上学离开了家。每年柿子成熟的季节,母亲总会托人给他捎来一包柿子,就会让他想起家乡的味道。⑧那个秋天,他特别想念家,想念那一树的柿子红。径直回家,他看见爷爷坐在那棵柿树下,背景是疏落斑驳的枝叶,是一树的柿子红;母亲在杂房门口喂鸡。蓦然看到他的那一刻,爷爷和母亲的眼里一下子涌满了欣喜。⑨在经历过若干次工作上的辗转迁徙之后,他也已然两鬓斑白。那时,爷爷老了、走了;父母老了、也走了。他似乎把那个山旮旯的屋子遗忘了。在看到街头那位卖柿子的老人、尝了一口柿子之后,他突然那么强烈地想回家去看看,看看那棵老柿树。⑩多年未回,他的面前,青苔爬上了墙根,风雨斑驳了窗格,那一树柿子红孤独在夕阳里。一些柿子掉在草窝里,碎了,也乱了,乱了一地的落红。他站在门前,掏了掏荷包,一时怔在那里,他竟遗失了回乡的钥匙。17.文章以“一树柿子红”为题有何妙处?(3分)18.按要求回答括号中的问题。①夕阳的余晖正照落在高处的墙头上,墨绿的柿树叶指向碧蓝的夜空,几粒星子明亮着眼睛的时候,他一家子经常在树底下吃晚饭。(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②爷爷刮了一下他的鼻子说:“你吃过根爷爷的野鸡肉,吃过宝叔叔的八月瓜,都忘啦?”(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3分)19.文章第②段写“怎么就尝不出那种味道了呢”你觉得家乡的柿子有哪些味道?(4分)20.请结合加点字理解“他站在门前,掏了掏荷包,一时怔在那里,他竟遗失了回乡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3分)五、写作(共40分)21.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蹒跚学步的孩子碰撞到桌角,撞出的是一阵眼泪汪汪的的哭泣,下次路过桌角会绕道;清泉和石头的碰撞,撞出的是一曲泠泠作响的自然之歌,自然之美;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撞出的是奇思妙想……碰撞是挫折,是锤炼,也是成长;碰撞是摩擦,是矛盾,是冲突,也有收获;碰撞产生新的事物,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1)请以“在碰撞中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以上;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2)读了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以上;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2024年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题号123456714答案DCBADBCA非选择题(共84分)8.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分,“是”“丧”各1分,语句通顺即可)9.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2分,每处1分)10.凄清孤独辗转反侧,彻夜难眠(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1.①从“惊回千里梦,已三更”和“独自绕阶行”可见岳飞感受到现实与梦想的差距,处境艰难,凄凉孤独;纵有收复中原之情,却难以实现;②“白首为功名”写岳飞终其一生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痴心不改,最后却落得个被诬陷迫害的结局,更见悲凉;③从“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可见岳飞纵有收复中原之情,却处处受阻,难以实现。(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2.(1)归雁洛阳边(2)学而不思则罔(3)后天下之乐而乐(4)谁言天地宽(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5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题不得分)13.(1)示例:鉴赏古典小说语言风格品析古典小说艺术手法解析古典小说主题关联解读古典小说精彩情节品味古典小说环境描写等。(2分,每处1分,符合要求即可)(2)“材料卡”最恰当,因为制作“林冲上梁山的过程”思维导图恰好涉及到人名、地名、事件、时间、地点等资料。(3分,选择卡片1分,说明理由2分,意思对即可)(3)示例:罗老师,您好!我是三秦中学九年(1)班的班长李华,我们班近期开展了“古典小说研读”活动,同学们对古典小说的题材特点、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进行了研读,并把研读成果编辑成一本《共话古典小说》集,想请您作序,如果您能答应,将是我们全班同学的荣幸。(3分,称呼及自我介绍1分,陈述内容1分,表达邀请1分,意思对即可)15.甲能够证明第③段“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的分论点。(3分,第一空1分;第二空2分,意思对即可)16.①周雷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②运用道理论证,从时代的角度呼唤大批青年创新型人才;③发出号召,激励青年人保持闯劲,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深化论点,总结全段。(3分,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17.“柿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一树柿子红”暗含了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每点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