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青岛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山东青岛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山东青岛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山东青岛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山东青岛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说明:

1.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4道小题。1~6小题为"积累与运用",7-23

小题为"阅读",24小题为“写作"。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近日,青岛的许多公园有了新变化:围栏少了,入口多了。市民推窗

见绿,出门入园,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美景。学校开展了相关研学活动,

同学们完成了研学日志,请你修改完善。

【情景概述】

以前,许多公园的入口位置偏僻(pD,道路狭窄,游人进出不便。

现在,随处都可入园。市民纷至沓来,或欣赏美景,或休闲健身,别

有一番韵(yCm)味。老师也带领同学们来这里研学,共享天伦之乐。

拾级而上,到达公园高处。凭(ping)栏远眺,大海波澜状阔;俯瞰

脚下,高树低树俯仰生姿。鸟儿在树上栖(xT)息,清脆的鸣叫声此

起彼伏。这一切,宛如一幅写意画,又似一曲交响乐。

围栏拆除后,“无界公园”将自然风景融入了城市。

1.文段中标注的四个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僻(pi)B.韵(yCm)C.凭(ping)D.栖(xi)

2.文段中四个画线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波澜状阔B.此起彼伏C.宛如D.融入

3.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纷至沓来B.天伦之乐C.拾级而上D.俯仰生姿

【现象分析】

4.【A】关于建成无界公园,让市民亲近自然的美好需求得到了满足。

公园更透气,风景零距离。拆墙透绿,拆除的是物理隔断,联通的是

现代生活与自然风光。【B】青岛的这一做法,体现了观念的转变、

方法的创新。这也对市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公园的美不

仅在于风光,还在于人文。【D】入园赏景时,我们也要爱护公园的

各种公共设施。

上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AB.BC.CD.D

【活动结语】

5.请你根据提示,将活动结语中引用的古诗补充完整。

研学归来,"山气日夕佳,①"(陶渊明《饮酒》),我们感受到

了"②__,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愉悦,相

信青岛的发展必将"③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未来,我们也要用开放的姿态,以“人有悲欢离合,④—,此事古难

全"(苏轼《水调歌头》)的旷达胸怀,凭"⑤__,⑥__"(王安石

《登飞来峰》)的无畏精神,直面生活中的挑战,顽强奋斗,与时代

同频共振。

【封面配图】

6.近日,青岛的许多公园有了新变化:围栏少了,入口多了。市民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美景。学校开展了相关研学

活动,同学们为研学日志封面选了两张配图,你认为哪一张更合适?

请简要阐明理由。

二、阅读(53分)

(一)名著阅读(7分)

7.下面是同学们写的阅读感悟,对名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虽无温情与童趣,却洞察了当时中国社会状况与

风气。

B.《艾青诗选》:悲悯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歌颂光明,

赞美正义。

C.《海底两万里》: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的海底

世界。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身残志坚磨炼钢铁意志,愈挫愈勇闪烁

理想光芒。

8.班级举行名著阅读交流活动,小语同学认为"历经一次又一次磨难,

勇敢面对,必有所成"。请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事

例写一段文字,帮助小语同学证明观点。

(1)徐海东(《红星照耀中国》)

(2)孙悟空(《西游记》)

(二)诗歌阅读(6分)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下列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到了秋天,边塞的风景与中原地区不同。

B.”衡阳雁去无留意”,南飞的大雁,决意离去,毫无留恋之意。

C."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声音混杂着号角声,一同响起。

D."燕然未勒归无计",已经立下了赫赫战功,急切地盼望着归家。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家傲・秋思》表达的是戍边将士们的复杂情感,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表达的是游子漂泊他乡的情感。

B."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都写"烟""落日”,但蕴含的情感不同。

C.”羌管悠悠霜满地”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胡琴琵琶

与羌笛",都写出了军中宴饮奏乐的热闹场面。

D."将军白发征夫泪”含有思乡、爱国之情,杜甫《春望》中的“白头

搔更短”含有忧国念家、叹息衰老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蔡义,河内人也。以明经①事大将军幕府。家贫,常步行,资礼不逮

②众门下,好事者相合为义买犊车,令乘之,不用。

久之,上诏求能为《诗》者,征义待诏,久不得见。义上疏曰:"臣

山东草野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众,然而不弃人伦者,窃以闻

道于先师,自托于经术也。愿赐清闲之所,得尽精思于前。”上召见

义,令说《诗》。上甚说之,擢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进授昭帝。

数岁,拜为少府,迁御史大夫,代杨敞为丞相,封阳平侯。

(取材于《汉书》)

【乙】

吴悌,字思诚,金溪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征授御史。尝出京视两淮

盐政,海溢,没民舍,悌先赈之而后奏闻。按④河南,伊王典模⑤骄

横,惮悌,遗书称为友。悌报曰:"殿下,天子亲藩,非悌所敢友。

悌,天子宪臣,非殿下所得友。"伊王愈惮之。

夏言⑥当国,与悌乡里。悌尝谒言,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

不进。言问其故,徐曰:"俟谈毕,吾以政请。"言为之改容。

(取材于《明史》)

[注]①明经:通晓经书的解说。②逮:及,达到。③擢:选拔,提拔。

④按:巡行,巡视。⑤典横:明朝第七代伊王。⑥夏言:明朝政治家。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乘之乘:乘坐

B.行能亡所比亡:逃跑

C.遗书称为友书:书信

D.悌尝谒言谒:拜见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B.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C.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D.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窃以闻道于先师所欲有甚于生者

B.愿赐清闲之所水陆草木之花

C.言问其故安陵君其许寡人

D.言为之改容为人谋而不忠乎

1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蔡义供职大将军幕府时,家境贫寒,却不使用别人为他买

的牛车。

B.甲文中蔡义上疏皇帝,希望能把自己关于经书的精细思考全部奉

献出来。

C.乙文中吴悌出京巡视两淮盐政,遇海水淹没民舍,他先赈济灾民

后奏报朝廷。

D.乙文中典横想与吴悌为友是因看重他的才能,吴悌不愿与他为友

是因惧怕他。

1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召见义,令说《诗》。

(2)俟谈毕,吾以政请。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

①200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开始海试的

时候,杨申申还是一名正在熟悉深海装备的年轻人。到2017年"深海

勇士”号投用时,他已先后攻克了深海锂电池技术、液压技术等多项

关键技术难关,助力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和关键设备的自主可控。

2020年,"奋斗者”号前往试验海区的航行途中,杨申申带领团队解

决了遇到的困难,为其下潜顺利开展做出了贡献。

②如今已成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学科带头人的杨申申,

正在与团队成员研制"全通透载人潜水器",预计今年年底前就会制造

出模拟球,2025年投入使用。杨申申说,自己的梦想在深海,科研

方向能够跟国之重器连接在一起,感到非常幸运,自己也将为之奋斗

一生。

③从载人潜水器实现零的突破的“蛟龙”号,到由集成创新迈向自主创

新的“深海勇士”号,再到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的“奋斗者”

号,以及应用场景更为广阔的下一代"全通透载人潜水器",我国一代

代的载人潜水器经历了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过程,也见证着一代代

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成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2日,姚雪青报道)

材料二:

①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科考船完成西太平洋科考任

务返回青岛母港。本航次是第13个"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

次。在系列航次支撑下,我国科研人员在西太平洋画出了五条"观测

线",为开展西太平洋科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②从科考地图上来看,这五条“观测线"长短不一。科研人员介绍,这

五条“观测线”并不是一次画出来的。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设立共享航次计划"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正式实施。最开

始,主要使用“科学一号”考察船,对一条线开展观测。2012年,"科

学”号在青岛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运行管理,我国海洋科

考真正具备了走向深海大洋的能力。2015年以来,"科学"号代替"科

学一号”开展系列航次科考,“观测线”逐渐增加到五条。

③“科学”号作为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被誉为最先进的“海

上移动实验室"。"科学”号使我国海洋科学研究从近海迈向远海,从浅

海迈向深海.

(摘编自《青岛日报》2023年5月24日,李勋祥报道)

材料三:

①4月16日清晨,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养殖工船的

尾部起重臂旋转,将一根吸鱼泵递出,伸进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

“深蓝1号”网箱内部,刹那间,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西洋鱼圭被"吸"上

了工船。

②大西洋鞋是三文鱼的一种,主要分布在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

洋海域。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我国大西洋国圭长期依赖进口。2018年

7月,作为山东“海上粮仓”重点建设项目,“深蓝1号’正式启用,目

前已实现大西洋鞋低纬度深海规模化养殖。

③“深蓝1号"直径60米,重约1400吨,养殖水体达5万立方米,该

装备突破了沉浮控制、鲨鱼防护等多项关键技术,同时配备摄像头、

传感器等设备,打造了智慧化的养殖集控管理系统。

④此次“深蓝1号”获得丰收,标志着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

由试验阶段迈入生产阶段。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25日,李蕊报道)

16.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蛟龙”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我国载人潜

水器零的突破。

B.”深海勇士”号投用时,杨申申的研究助力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和关

键设备的自主可控。

C.应用场景更为广阔的"全通透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目前已投入使用

的载人潜水器。

D.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努力下,我国载人潜水器经历了从跟跑到并

跑到领跑的过程。

17.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号是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深蓝1号”是全潜式深海

渔业养殖装备。

B.“科学”号被誉为嗨上移动实验室","深蓝1号"是山东"海上粮仓”

重点建设项目。

C.我国科研人员在西太平洋画出的五条“观测线",长短不一,并不是

一次画出来的。

D.“深蓝1号”获得丰收,标志着大西洋鱼圭低纬度深海规模化养殖已经

进入试验阶段。

18.学校计划举办“海洋科普节",要用以上三则材料制作展板。请你

补写展板主题和材料三的标题。

展板主题①要求:根据三则材料,提炼主题。

材料一标题科研人员筑梦深海,与大国重器同发展要求:体现相应

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标题中国在西太平洋画出五条“观测线"

材料三标题②

(五)文学作品阅读(18分)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①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可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

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脸则近似于圆;五

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

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

无趣。

②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的,冠高而圆,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我偶

见父亲戴过一次,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纸盒搁在竹棚上。

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可我的脑瓜太小,往头上一套,禁不住想起成

语"沐猴而冠①"。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

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伟岸的父亲。

③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

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

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

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

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

已。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也没有打过弟弟。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

是乱跑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

油瓶碰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劝诫。

他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

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④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真诚相待。

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施个邻居瞎只

眼”是他的口头禅。因此,远近邻居都非常敬重父亲。

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

跟我讲过一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⑥这个故事叫"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

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

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另I」,

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

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

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三年后,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秦穆公被

围,身负重伤。节骨眼上,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⑦这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祖上传下

来的还有诸多。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

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

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接过。

⑧父亲还说,自己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

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

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

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

练腿劲,练胆量。

⑨后来,我去北京念大学,因事陷入困境,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

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

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

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⑩"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

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

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

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

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总归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

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①沐猴而冠:沐猴(猫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

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19.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写了父亲对"我"言传身教的哪几件

事?请简要概括。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写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外柔而内刚",联系全文可以体会

到,这也是父亲为人处世的特点。

B.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运用拟人,

写出了礼帽像父亲一样对我嘲笑。

C.文章开头写"我不像父亲",第段又写"我逐渐像父亲",不仅首尾

呼应,构思巧妙,而且意味深长。

D.本文善用俗语,例如,"牛大自耕田""行要好伴,住要好邻”等,使

文章读起来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21.文章第⑥段用较大篇幅写了“秦穆饮盗马”的故事,你认为作者的

用意是什么?

2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23.文章结尾的句子含义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三、写作(50分)

24.作文

追梦路上,遇到困境,紧张焦虑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取得成

绩,浮躁懈怠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环境变化,难以适应时,

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状态良好,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

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立意需在材料包含范围

内;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

实的校名与人名;⑥不得抄袭本试卷内容。

2023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说明:

1.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4道小题。1〜6小题为"积累与运用",7-23

小题为“阅读",24小题为“写作"。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近日,青岛的许多公园有了新变化:围栏少了,入口多了。市民推窗

见绿,出门入园,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美景。学校开展了相关研学活动,

同学们完成了研学日志,请你修改完善。

【情景概述】

以前,许多公园的入口位置偏僻(p1),道路狭窄,游人进出不便。

现在,随处都可入园。市民纷至沓来,或欣赏美景,或休闲健身,别

有一番韵(yCm)味。老师也带领同学们来这里研学,共享天伦之乐。

拾级而上,到达公园高处。凭(ping)栏远眺,大海波澜状阔;俯瞰

脚下,高树低树俯仰生姿。鸟儿在树上栖(xT)息,清脆的鸣叫声此

起彼伏。这一切,宛如一幅写意画,又似一曲交响乐。

围栏拆除后,“无界公园”将自然风景融入了城市。

1.文段中标注的四个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僻(pi)B.韵(yCin)C.凭(ping)D.栖(xT)

2.文段中四个画线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波澜状阔B.此起彼伏C.宛如D.融入

3.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纷至沓来B.天伦之乐C.拾级而上D.俯仰生姿

【答案】1.D2.A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D.栖(xi)-------qT;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A.波澜状阔•波澜壮阔;

故选A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文中形容市民陆续到达公园,使

用正确;

B.天伦之乐:泛指家庭骨肉团聚的乐趣。不能用于老师和同学,文中

使用对象错误;

C.拾级而上:顺着阶梯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文中形容老师和同学攀爬

公园阶梯,使用正确;

D.俯仰生姿:高矮错落有致,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文中使用对象为高低树,符合语境,正确;

故选Bo

【现象分析】

4.【A】关于建成无界公园,让市民亲近自然的美好需求得到了满足。

公园更透气,风景零距离。拆墙透绿,拆除的是物理隔断,联通的是

现代生活与自然风光。【B】青岛的这一做法,体现了观念的转变、

方法的创新。这也对市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公园的美不

仅在于风光,还在于人文。【D】入园赏景时,我们也要爱护公园的

各种公共设施。

上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四个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成分残缺,缺主语,应删去"关于"或"让";

故选Ao

【活动结语】

5.请你根据提示,将活动结语中引用的古诗补充完整。

研学归来,"山气日夕佳,①"(陶渊明《饮酒》),我们感受到

了"②__,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愉悦,相

信青岛的发展必将"③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未来,我们也要用开放的姿态,以“人有悲欢离合,④—,此事古难

全"(苏轼《水调歌头》)的旷达胸怀,凭"⑤,⑥__"(王安石

《登飞来峰》)的无畏精神,直面生活中的挑战,顽强奋斗,与时代

同频共振。

【答案】①.飞鸟相与还②.最爱湖东行不足③.潮平两岸阔④.

月有阴晴圆缺⑤.不畏浮云遮望眼⑥.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股诗词背诵默写能力。注意"潮""畏""缘"字形正确

书写。

【封面配图】

6.近日,青岛的许多公园有了新变化:围栏少了,入口多了。市民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美景。学校开展了相关研学

活动,同学们为研学日志封面选了两张配图,你认为哪一张更合适?

请简要阐明理由。

【答案】示例:我认为图一更合适。理由:研学地点为公园,图一中

树林、小路的场景比较符合公园的特点。而图二连绵起伏的山峦的场

景与公园不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的拓展运用。

仔细阅读题干,公园新变化为:围栏少了,入口多了。围绕这点任意

选择一张封面,结合封面内容阐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我认为图二更合适。理由:阅读材料可知,青岛公园新变化为:

围栏少了,入口多了。意在为我们传递一种无界公园的理念。图二中

人在山上自由迈步的描绘更符合这一理念,而且背后的云海、夕阳、

连绵的群山更加具有意境。

二、阅读(53分)

(一)名著阅读(7分)

7.下面是同学们写的阅读感悟,对名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虽无温情与童趣,却洞察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与风气。

B.《艾青诗选》:悲悯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歌颂光明,

赞美正义。

C.《海底两万里》: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的海底

世界。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身残志坚磨炼钢铁意志,愈挫愈勇闪烁

理想光芒。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朝花夕拾》中有温情与童趣,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

草园是鲁迅童年时的乐园,在那里他可以尽情地玩,享受童年的欢乐

和大自然的美丽;《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给鲁迅讲述了长毛

的故事,让他感到无限的想象和童年的乐趣;《二十四孝图》中,鲁

迅回忆起小时候看过的“二十四孝”图,那些充满童趣和温馨的画面让

他难以忘怀;《五猖会》中,鲁迅回忆起童年时看赛会的场景,那种

热闹、欢乐的气氛让他感到温馨和快乐。这些故事片段都展现了鲁迅

童年时的快乐和纯真,让人感受到他的温馨童趣。

故选Ao

8.班级举行名著阅读交流活动,小语同学认为"历经一次又一次磨难,

勇敢面对,必有所成"。请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事

例写一段文字,帮助小语同学证明观点。

(1)徐海东(《红星照耀中国》)

(2)孙悟空(《西游记》)

【答案】示例:徐海东上学时被同学欺负,勇于反抗;"十六岁时,

在三百个工人中工资最高""我做的窑坯又快又好";后来,徐海东领导

红军与敌作战,使敌人闻风丧胆。他的事迹证明了勇敢面对磨难必有

所成的道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评析。作答时从所给的人

物中任选一个来分析即可。

例如:孙悟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面对妖魔的阻

挠,他不屈不挠,一路降妖除魔,勇敢面对,积极斗争,最终保护唐

僧完成取经大业。孙悟空的经历充分证明了勇敢面对磨难必有所成的

道理。

(二)诗歌阅读(6分)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

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

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下列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到了秋天,边塞的风景与中原地区不同。

B.”衡阳雁去无留意”,南飞的大雁,决意离去,毫无留恋之意。

C."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混杂着号角声,一同响起。

D."燕然未勒归无计",已经立下了赫赫战功,急切地盼望着归家。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家傲・秋思》表达的是戍边将士们的复杂情感,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表达的是游子漂泊他乡的情感。

B."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都写"烟""落日”,但蕴含的情感不同。

C.”羌管悠悠霜满地”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胡琴琵琶

与羌笛",都写出了军中宴饮奏乐的热闹场面。

D."将军白发征夫泪”含有思乡、爱国之情,杜甫《春望》中的“白头

搔更短”含有忧国念家、叹息衰老之情。

【答案】9.D10.C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完大破匈奴后刻石勒功而还的

典故,表达作者功业末成的苦闷。”已经立下了赫赫战功,急切地盼

望着归家"错误。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羌管悠悠霜满地”意思为: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这一

句话中羌管之声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写出了将士远戍边疆的愁苦、

满怀乡愁的思念。而不是军中宴饮奏乐的热闹场面。

故选C。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蔡义,河内人也。以明经①事大将军幕府。家贫,常步行,资礼不逮

②众门下,好事者相合为义买犊车,令乘之,不用。

久之,上诏求能为《诗》者,征义待诏,久不得见。义上疏曰:"臣

山东草野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众,然而不弃人伦者,窃以闻

道于先师,自托于经术也。愿赐清闲之所,得尽精思于前。”上召见

义,令说《诗》。上甚说之,擢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进授昭帝。

数岁,拜为少府,迁御史大夫,代杨敞为丞相,封阳平侯。

(取材于《汉书》)

【乙】

吴悌,字思诚,金溪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征授御史。尝出京视两淮

盐政,海溢,没民舍,悌先赈之而后奏闻。按④河南,伊王典模⑤骄

横,惮悌,遗书称为友。悌报曰:"殿下,天子亲藩,非悌所敢友。

悌,天子宪臣,非殿下所得友。"伊王愈惮之。

夏言⑥当国,与悌乡里。悌尝谒言,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

不进。言问其故,徐曰:"俟谈毕,吾以政请。"言为之改容。

(取材于《明史》)

[注]①明经:通晓经书的解说。②逮:及,达到。③擢:选拔,提拔。

④按:巡行,巡视。⑤典横:明朝第七代伊王。⑥夏言:明朝政治家。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乘之乘:乘坐

B.行能亡所比亡:逃跑

C.遗书称为友书:书信

D.悌尝谒言谒:拜见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B.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C.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D.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窃以闻道于先师所欲有甚于生者

B.愿赐清闲之所水陆草木之花

C.言问其故安陵君其许寡人

D.言为之改容为人谋而不忠乎

1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蔡义供职大将军幕府时,家境贫寒,却不使用别人为他买

的牛车。

B.甲文中蔡义上疏皇帝,希望能把自己关于经书的精细思考全部奉

献出来。

C.乙文中吴悌出京巡视两淮盐政,遇海水淹没民舍,他先赈济灾民

后奏报朝廷。

D.乙文中典横想与吴悌为友是因看重他的才能,吴悌不愿与他为友

是因惧怕他。

1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召见义,令说《诗》。

(2)俟谈毕,吾以政请。

【答案】11.B12.C13.B14.D

15.(1)皇上召见蔡义,让他讲论《诗经》。

(2)等他们谈完后,我再请教政之道。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B.句意:德行才智没有什么可以和别人相比之处。亡:同"无",没有;

故选B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

意进行分析。

句意为:众人看见新服宫袍,争着上前赞誉他,我却站着不进去。

"竞前誉之"点明"众见言新服宫袍”后的行为,"悌却立不进"点明吴悌

的行为;

故断为:众见言新服宫袍/竞前誉之/悌却立不进。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向/比;

B.均译为:的;

C.代词,他/加强语气的助词;

D.被/替;

故选Bo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D.有误,根据乙文中"惮悌,遗书称为友"可知,典横想与吴悌为友是

因惧怕他;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

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上,皇上;令,让

②中重点词语有:俟,等到;毕,完。

【点睛】参考译文:

【甲】蔡义是河内人。因为通晓经书的解说供职大将军幕府。家里很

穷,经常步行。钱财礼品比不上其他人,众门下中有好事的人凑钱给

蔡义买了一辆牛车,让他乘坐,他不用。

过了很久,皇帝下诏寻求能精通《韩诗》的人,征召蔡义待诏,很久

没能进见皇帝。蔡义上疏说:“我是山东田野的平民,德行才智没有

什么可以和别人相比之处,容貌也赶不上众人,但却没有抛弃人伦,

是因为我私下向先师学习了道义,托身于经术。希望陛下赐给清静安

闲之处,得以把关于经义的精细思考全部奉献出来。"皇上召见蔡义,

让他讲论《诗经》,皇上听了很满意,提拔他为光禄大夫、给事中,

进宫教授汉昭帝。几年后,被任命为少府,又迁升御史大夫,代替杨

敞为丞相,封阳平侯。

【乙】吴悌,字思诚,是金溪人。嘉靖十一年考入进士。征为授御史。

曾经出京视察两淮的盐政,海水满溢,淹没了民舍,吴悌先救济他们

然后再启奏。巡行河南,伊王典模骄傲蛮横,忌惮吴悌,送了书信书

称吴悌为朋友。吴悌回信说:"殿下,是天子亲藩,不是吴悌所敢称

为朋友的。吴悌是天子宪臣,不是殿下所得的朋友。"伊王更加忌惮

他。

夏言治理国家,和吴悌是同乡。吴悌曾经拜见他说,众人看见新服宫

袍,争着上前赞誉他,吴悌却站着不进去。夏言问他什么原因,吴悌

慢慢的说:”等他们谈完后,我再请教为政之道。"夏言听了被他的话

改变了神色。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

①200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开始海试的

时候,杨申申还是一名正在熟悉深海装备的年轻人。到2017年"深海

勇士”号投用时,他已先后攻克了深海锂电池技术、液压技术等多项

关键技术难关,助力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和关键设备的自主可控。

2020年,"奋斗者”号前往试验海区的航行途中,杨申申带领团队解

决了遇到的困难,为其下潜顺利开展做出了贡献。

②如今已成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学科带头人的杨申申,

正在与团队成员研制"全通透载人潜水器",预计今年年底前就会制造

出模拟球,2025年投入使用。杨申申说,自己的梦想在深海,科研

方向能够跟国之重器连接在一起,感到非常幸运,自己也将为之奋斗

一生。

③从载人潜水器实现零的突破的“蛟龙”号,到由集成创新迈向自主创

新的“深海勇士”号,再到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的“奋斗者”

号,以及应用场景更为广阔的下一代"全通透载人潜水器",我国一代

代的载人潜水器经历了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过程,也见证着一代代

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成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2日,姚雪青报道)

材料二:

①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学”号科考船完成西太平洋科考任

务返回青岛母港。本航次是第13个"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

次。在系列航次支撑下,我国科研人员在西太平洋画出了五条"观测

线",为开展西太平洋科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②从科考地图上来看,这五条“观测线"长短不一。科研人员介绍,这

五条“观测线”并不是一次画出来的。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设立共享航次计划"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正式实施。最开

始,主要使用“科学一号”考察船,对一条线开展观测。2012年,"科

学”号在青岛正式交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运行管理,我国海洋科

考真正具备了走向深海大洋的能力。2015年以来,"科学"号代替"科

学一号”开展系列航次科考,“观测线”逐渐增加到五条。

③"科学”号作为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被誉为最先进的“海

上移动实验室"。"科学”号使我国海洋科学研究从近海迈向远海,从浅

海迈向深海.

(摘编自《青岛日报》2023年5月24日,李勋祥报道)

材料三:

①4月16日清晨,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养殖工船的

尾部起重臂旋转,将一根吸鱼泵递出,伸进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

“深蓝1号”网箱内部,刹那间,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西洋鱼圭被"吸"上

了工船。

②大西洋鞋是三文鱼的一种,主要分布在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

洋海域。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我国大西洋国圭长期依赖进口。2018年

7月,作为山东“海上粮仓”重点建设项目,“深蓝1号”正式启用,目

前已实现大西洋鱼圭低纬度深海规模化养殖。

③“深蓝1号”直径60米,重约1400吨,养殖水体达5万立方米,该

装备突破了沉浮控制、鲨鱼防护等多项关键技术,同时配备摄像头、

传感器等设备,打造了智慧化的养殖集控管理系统。

④此次“深蓝1号”获得丰收,标志着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

由试验阶段迈入生产阶段。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25日,李蕊报道)

16.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蛟龙”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我国载人潜

水器零的突破。

B.”深海勇士”号投用时,杨申申的研究助力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和关

键设备的自主可控。

C.应用场景更为广阔的"全通透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目前已投入使用

的载人潜水器。

D.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努力下,我国载人潜水器经历了从跟跑到并

跑到领跑的过程。

17.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号是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深蓝1号”是全潜式深海

渔业养殖装备。

B.“科学”号被誉为嗨上移动实验室","深蓝1号"是山东"海上粮仓”

重点建设项目。

C.我国科研人员在西太平洋画出的五条“观测线",长短不一,并不是

一次画出来的。

D.“深蓝1号”获得丰收,标志着大西洋鞋低纬度深海规模化养殖已经

进入试验阶段。

18.学校计划举办“海洋科普节",要用以上三则材料制作展板。请你

补写展板主题和材料三的标题。

展板主题①要求:根据三则材料,提炼主题。

材料一标题科研人员筑梦深海,与大国重器同发展要求:体现相应

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标题中国在西太平洋画出五条“观测线"

材料三标题②

【答案】16.C17.D

18.①示例:中国海洋科考及综合开发利用迈向新时代。

②示例:“深蓝1号”突破技术,青岛深海养殖试验区迈向生产阶段。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与辨析。

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如今已成为我国载人潜水器机电一体化领域学科

带头人的杨申申,正在与团队成员研制"全通透载人潜水器",预计今

年年底前就会制造出模拟球,2025年投入使用"可知,”全通透载人

潜水器"2025年才会投入使用,而此篇报道发表时间为2023年,C

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筛选与辨析。

根据材料三第④段"此次'深蓝1号’获得丰收,标志着青岛国家深远海

绿色养殖试验区由试验阶段迈入生产阶段"可知强调养殖试验区由试

验阶段进入生产阶段。D选项”标志着大西洋鞋低纬度深海规模化养

殖已经进入试验阶段"与原文不符。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①认真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主要描述了我国在载人潜水器领域取得

的重要进展,以及杨申申作为其中一员的贡献。从2009年的第一代

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开始海试,到2017年的“深海勇士”号投用,再

到2020年的"奋斗者”号,我国的载人潜水器从跟跑到领跑,实现了

零的突破、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转变。杨申申作为学科带头人,在

攻克多项关键技术难关和推动设备自主可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

和团队目前正在研制下一代“全通透载人潜水器",预计今年年底前制

造出模拟球,并计划手2025年投入使用。这些进展不仅代表着我国

深海技术的发展,也见证了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成长和奋斗的精神。

材料二讲的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号科考船完成了西太

平洋科考任务,通过绘制五条“观测线”并提供数据支撑,为西太平洋

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科学”号作为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在近年来逐渐展开了更广泛的海洋科考任务,使我国海洋科学研究从

近海拓展至深海。

材料三讲的是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通过全潜式深海渔

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成功实现了大西洋鞋低纬度深海规模化养殖。

这一装备突破了沉浮控制和鲨鱼防护等关键技术,并配备了智慧化的

养殖集控管理系统。“深蓝1号”的成功应用标志着青岛国家深远海绿

色养殖试验区从试验阶段迈入生产阶段。这对我国自主发展深海渔业

养殖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则材料的主题

是:中国海洋科考及综合开发利用迈向新时代。

②认真阅读材料三可知,材料三讲的是在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

验区,通过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成功实现了大西洋

鱼圭低纬度深海规模化养殖。这一装备突破了沉浮控制和鲨鱼防护等关

键技术,并配备了智慧化的养殖集控管理系统。“深蓝1号”的成功应

用标志着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从试验阶段迈入生产阶段。

据此可拟写标题为:“深蓝1号”突破技术,青岛深海养殖试验区迈向

生产阶段。

(五)文学作品阅读(18分)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①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可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

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脸则近似于圆;五

官也不像,父亲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刚的,

更准确地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

无趣。

②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的,冠高而圆,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我偶

见父亲戴过一次,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纸盒搁在竹棚上。

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可我的脑瓜太小,往头上一套,禁不住想起成

语"沐猴而冠①"。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

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伟岸的父亲。

③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玩得兴起,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

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

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

儿躲,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

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

已。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也没有打过弟弟。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

是乱跑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

油瓶碰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劝诫。

他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

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④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真诚相待。

父亲对邻里关系是看得很重的,"行要好伴,住要好邻口施个邻居瞎只

眼”是他的口头禅。因此,远近邻居都非常敬重父亲。

⑤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

跟我讲过一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⑥这个故事叫"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派负责养马的官员

去找。官员回报:"马儿已经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我把这帮不

知好歹的家伙统统抓了来,国君您看如何处治!"秦穆公说:“别,另I」,

哪儿能因为几匹马,就把这么多百姓都抓起来呢?我听说马肉不是寻

常食物,吃它时必须喝点儿酒,否则会伤肠胃。赶紧给每人都喝点儿

酒吧,然后放他们回家。”三年后,秦国与晋国爆发战争。秦穆公被

围,身负重伤。节骨眼上,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⑦这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祖上传下

来的还有诸多。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

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父亲说,这扁担是曾

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接过。

⑧父亲还说,自己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

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

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

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

练腿劲,练胆量。

⑨后来,我去北京念大学,因事陷入困境,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

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

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

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⑩"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

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

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

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

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总归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

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①沐猴而冠:沐猴(猫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

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19.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写了父亲对"我"言传身教的哪几件

事?请简要概括。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写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外柔而内刚",联系全文可以体会

到,这也是父亲为人处世的特点。

B.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运用拟人,

写出了礼帽像父亲一样对我嘲笑。

C.文章开头写"我不像父亲",第段又写"我逐渐像父亲",不仅首尾

呼应,构思巧妙,而且意味深长。

D.本文善用俗语,例如,"牛大自耕田""行要好伴,住要好邻”等,使

文章读起来通俗易懂,耐人寻味。

21.文章第⑥段用较大篇幅写了“秦穆饮盗马”的故事,你认为作者的

用意是什么?

2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⑧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23.文章结尾的句子含义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答案】19.①父亲佯装打我;②父亲对四弟的“劣行”视若无睹;③

父亲给我讲故事;④父亲去上海码头装货卸货;⑤父亲回信鼓励我。

20.B

21.表现父亲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和家风的醇厚,突出文章的主题。

22.示例:运用动作描写,连用三个"走",细致地描写出父亲练习的

刻苦和方式多样,表现了父亲吃苦耐劳、勤奋努力、意志顽强的性格

特点,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重之情。

23.父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亲重视家风传承。家中保留着曾祖

父用过的扁担,它见证过父辈的成长与坚持,父亲又用"一根扁担能

睡三个人"鼓励"我"像父辈一样不怕困难。随着岁月的流逝,对作者的

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③段"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

一下子就找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

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可

以概括为:父亲佯装打我;依据③段"四弟生性顽皮,走路总是乱跑

乱撞,一不小心,不是把墙角的暖瓶踢倒了,就是把桌上的酱油瓶碰

翻了……然而父亲对四弟的“劣行”没有呵斥,只是温和劝诫。”可以概

括为:父亲佯装打我:父亲对四弟的"劣行"视若无睹;依据⑤——⑦

段内容可概括为:父亲给我讲故事。依据⑧段"父亲还说,自己去上

海打工,在码头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