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北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1.如图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

A.分封制度B.察举制度C.刺史制度D.科举制度

2.“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材料描述的是()

A.翻车B.曲辕犁C.秧马D.筒车

3.“盛唐气象”是对唐朝社会高度繁荣的一种概括,下列能够体现“盛唐气象”的有()

①完善的政治体制

②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③”和同为一家”

④重文轻武的风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宋朝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路,“路”是当时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在“路”设立多个互不统属的机构,如

转运司等,他们掌管财政等事务,共同治理州县。这种管理方式()

A.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B.强化了宋朝的中央集权

C.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5.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

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据此,通判的作用是()

A.分散知州的权力B.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

C.超越知州的权力D.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

6.宋朝的全国总人口突破了一亿,大体是盛唐的两倍。宋朝的粮食亩产量特别是长江流域的亩产量达到了

两至三石,也基本是唐代的两倍多。由此可见()

A.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B.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

C.唐朝重文轻武致粮食减产D.宋朝粮食增幅低于人口增长

7.研读下面两则文献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政治中心B.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南宋时期江南人口大量增加D.南宋时期江南一直比较富庶

8.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建立元朝的民族是()

A.契丹族B.蒙古族C.党项族D.女真族

9.为有效治理辽阔的疆域,元朝创立了()

A.郡县制度B.行省制度C.刺史制度D.八旗制度

10.风俗图《瓦子内说书》中的配诗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

读,打浑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诗句反映了北宋()

A.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B.商业发展高度繁荣

C.己经打破市坊分区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1.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2.《史记》和《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下列史实,有可能同时被这两部著作记录的是()

A.夏朝建立B.北魏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C.秦灭六国D,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13.如图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确立与强化示意图。其中相关措施不符合史实的是()

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

14.2021年5月,月球上新增5个中国地名,其中一处用中国古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名字命名。宋应星的主要

贡献是()

A.开创中医临床理论B.写作《农政全书》C.推进圆周率精确度D.编写《天工

开物》

15.如图,明北京城以宫城为中心,由唯一的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

称展开。明北京城的这一设计突出显示了()

16.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是在()

A.1662年B.1684年C.1689年D.1885年

17.与下表史实均相关的地区是()

朝代史实

唐朝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元朝设置宣政院

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A.西藏B.新疆C.台湾D.南海

18.从设置宣政院到在台湾的建制,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从设置驻藏大臣到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政治的成熟与创新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C.外交的冲突与危机D.国家的巩固

与发展

19.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

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上述现象出现在()

A.南宋时期B.明朝前期C.明朝后期D.清朝前期

20.如图图为清朝宫廷画家徐扬用了24年时间创作的《盛世滋生图》(局部),■广

画面描绘了乾隆时苏州()溪海S区方

A.繁华的市井风情笛

B.科举考试的盛况绘:一T

C.农业的快速发展

D.市坊的严格分离

21.康熙年间,苏南地区每亩地价银四五两,米每升钱七文。到乾隆中后期,地价增至七八两至十余两,米

价上涨四至五倍。康乾时期地价、米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B.闭关政策推行C.官僚机构臃肿D.君主专制强化

22.中国古代有一中央机构,保密性较强,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它一方面可参议军国大政,另一方

面又是一个摘抄辑录的秘书部门。该机构是()

A.中书省B.宣政院C.市舶司D.军机处

23.清代旧例: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

籍。这体现了清朝采取的政策是()

A.垄断商业B.鼓励贸易C.严厉限制海上贸易D.重农抑商

24.清朝有部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

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

说是()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

25.如果让你制作一张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①张仲景提倡预防疾病的“治未病”理论

②李白创作的具有浓郁浪漫情怀的诗歌

③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指南针

④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国粹-京剧

A.1个B.2个C.3个D.4个

26.宋朝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出现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

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

材料二:宋代的纸币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币制。……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

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明.

——(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2)材料二中的“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及所学,

分析该纸币使用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的三项一一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

时代的突破。……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称四大发明的另一项发明。任选印刷术、指南

针、火药三项发明中的一项,说明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4)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但也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积贫积弱”的时代。请选取其

中一种观点,用史实加以说明。

27.寻访历史古迹,可以提升历史素养。下面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游学活动路线图,请你一起参与。

甘肃嘉峪关

c

第一站:江苏淮安•青莲岗遗址

(1)青莲岗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是淮河下游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之一。列举两例同一时期的代表性古

人类遗址。

第二站: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写出建立北魏政权的民族,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第三站:陕西咸阳•昭陵

(3)昭陵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合葬墓。唐太宗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指出当时的民族政策。

第四站:甘肃•嘉峪关

(4)嘉峪关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位于明长城的西端。指出明长城修筑的目的,谈一谈其发挥的作用。

第五站: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5)布达拉宫在清朝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1793年,清廷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请写出与

此相关的章程。

(6)请你为此次游学活动拟定一个合适的历史主题。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n小

张务出使当域路线示意困

(1)依据材料一,逐条归纳图中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

郑拓下当洋路线困

(2)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共同之处。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二者的共同作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注重考

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

立。故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科举制度。

本题考查科举制,知道隋朝创立科举制。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该工具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舀水,提上岸来进行

灌溉,其介绍的是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翻车虽然也是灌溉工具,但不是利用水力自行灌溉。曲辕犁和秧

马都不是灌溉工具。A是东汉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B是唐朝发明的耕作工具,C是宋朝发明的生产工具。

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农业成就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农业成就的相关知识,能够解读材料并准确记忆是做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盛唐气象,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盛唐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B

【解析】“宋朝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路,……在'路’设立多个互不统属的机构,如转运司等,他们掌管财

政等事务,共同治理州县。”反映了宋朝地方上的分权,这有利于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强化了宋朝

的中央集权。

故选:Bo

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

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掌握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5.【答案】A

【解析】由材料“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

官)通签书施行”可知,判断通判的作用是“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即分散知州

的权力。

故选:A。

本题以“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

签书施行”为切入点,考查通判的作用。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6.【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宋朝的人口和粮食亩产量都比盛唐有了极大的提高,表明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

步,促进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南方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7.【答案】B

【解析】材料一反映江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南宋江南地区农业发达,“国家

根本,仰给东南”反映当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

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知道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建立了元朝,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朝完成统一;元朝疆

域空前辽阔,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东西方交流得到加强,对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产生深远影响。故B符合题意;契丹族建立的是辽政权,排除A;党项族建立的是西夏政权,排除C;女

真族建立过金政权,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建立,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的建立。

9.【答案】B

【解析】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元朝把

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

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

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

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省制的开端,在历史上影响深

远。故B符合题意;秦朝推行郡县制度,排除A;汉武帝时实行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清

朝实行八旗制度,排除D。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的行省制度。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浑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可知,京

都居民在听评书中丰富了生活,娱乐了心情,体现出市民文化生活丰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京城内有

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

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戏的、演杂剧的、表演踢球的等。瓦子里有许多摊位,卖饮食、药材的,

卖古玩、字画的,剃头、剪头的,相面的,算卦的,等等。瓦子的存在,增添城市的生气。故A项正确;

评书是文化普及的表现,不是商业、商业市坊分区、经济重心,排除BCD三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社会生活等史实,重点掌握瓦子的存在以及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社会生活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D

【解析】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

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

鼎盛时期。

故选:D。

本题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元朝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12.【答案】C

【解析】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

学两司马”,秦灭六国可能都在他们的著作中有记载。《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资

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的历史,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到汉武帝

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史学巨著中都有记载。

本题考查《史记》与《资治通鉴》,知道有可能同时被这两部著作记录的是秦灭六国。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内容。

13.【答案】C

【解析】明朝皇权强化的措施: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开!I、工六部分理朝

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

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侍卫亲军,由皇帝直接

指挥,所以明朝相关措施不符合史实,C符合题意;ABD相关措施符合史实。

故选:Co

本题考查了明朝皇权强化的措施。明朝皇权强化的措施使皇权得到加强,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

较安定的政治局面。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明朝皇权强化的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4.【答案】D

【解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

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

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D。

本题考查宋应星的主要贡献,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三部科学著作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解析】明北京城以宫城为中心,由唯一的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明北京城的这一设计突出显

示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即皇权的核心地位。

故选:Bo

本题考查北京紫禁城,知道明北京城以宫城为中心,由唯一的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这一设计

突出显示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即皇权的核心地位。

本题考查北京紫禁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D

【解析】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

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

省。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的时期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清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的

时期的相关史实。

1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

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

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赐

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后来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常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

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设置宣政院和台湾的建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巩固了我国东南海防,郑成

功驱逐荷兰殖民者维护了国家主权;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巩固了东北边疆,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

藏的管理,巩固了西南边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谱写了光辉的诗篇。如果给

这些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19.【答案】D

【解析】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

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

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故D符合题意;题干现象出现于清朝前期,不是南宋时期、明

朝前期、明朝后期,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于清朝前期。

20.【答案】A

【解析】《盛世滋生图》(局部)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

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故A符合题意;《盛世滋生图》(局部)描绘了

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与科举考试的盛况、农业的快速发展无关,排除BC;市坊的严格分离出现于

唐朝时期,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盛世滋生图》(局部)描绘了

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

2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康熙年间,苏南地区每亩地价银四五两,米每升钱七文。到乾隆中后期,地价增至七

八两至十余两,米价上涨四至五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康乾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迅

速增加,粮食需求量增大,导致地价、米价上涨。

故选:Ao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知道康乾时期地价、米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

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答案】D

【解析】该机构是军机处。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

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

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ABC不符

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军机处,知道该机构是军机处。

本题考查军机处,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3.【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统治,清王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清政府实行了闭关政策近两百年,闭关政策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对外贸的态度,不能说明清朝垄断商业,排除A项;

清朝限制海外贸易,不是鼓励贸易,排除B项;重农抑商是国内经济政策,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闭关政策与影响,知道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朝闭关政策的原因、含义以及带来的

不良影响。

24.【答案】B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清朝有部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

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并结合所学,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

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地反映了封建

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

运。这部小说是《红楼梦》。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红楼梦》。题干关键信息“清朝有部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解答本题要把握《红楼梦》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5.【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即传承古代的.优秀文化。结合课本所学,东汉名医张仲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