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3(江苏地区专用)_第1页
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3(江苏地区专用)_第2页
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3(江苏地区专用)_第3页
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3(江苏地区专用)_第4页
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3(江苏地区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2年高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3

江苏地区专用

新高考卷进一步凸显对写作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批判性思维属于高阶

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审慎思考、分析推理。辩证思

维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思维领域的鲜活表征,要求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

物和思考问题。高考作文在考查学生面对一个抽象的命题时,能不能从多元、辩证、差异的

角度看问题,能不能在写作为抽象命题找到与现实映衬的具象落点。题目还将强调“角度自

选”,有竞争力的好角度、巧角度不是考场临时拍脑袋碰巧想出来的,而是批判性思维的产

物。尤其对某种社会现实问题、国家战略,能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看法;对某种时代精神、

科技热点或理论问题,能进行深入而理性的思考;对某种国际事务或全球热点问题,能具有幵

阔视野,进行全面审视与把握。

新高考筑牢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体系。未来5年,要

全面推进高考内容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

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在更高水平上提升考试

质量,更好地发挥高考的选拔功能和导向作用,助力建设髙质量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在立德

树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在落实工具性目标的同时,用足用好语文课在开发智力、开阔视野、

滋养心灵、奠基精神等方面的引领功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树立国际

视野,具备全球眼光,坚定文化自信。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9分)

(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济学家相信,当今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应用造成的技术性失业,可能远比第一次工业

革命以来任何时代发生过的机械化、自动化的影响更大.这种影向最明显的发生在制造业,

但似乎正在蔓延到所有行业。

虽然技术性失业只是一种短期冲击,是一种暂时的过渡性失调,但是,经济学家口中“短

暂的过渡期”往往有几十年,对那些因自动化冲击而失业的劳动者个体而言,通常就意味着

一辈子。

面对可能无法避免的未来工作变化,人们的顾虑主要是害怕机器会夺走他们的生计,或

者机器会湮灭他们的人生目标。现实是残酷的,那些缺乏一技之长的人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收

入潜力会持续弱化。“落伍”症状以及人们对这些症状的反应已经随处可见;就业朝不保夕,

工资不断下降,经济停滞不前。针对自动化及其幕后推手,保守主义者的抗议此起彼伏,就

连乐观主义者也承认这是不可避免的。

诚然,技术进步从整体效果上看必然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一些经济学家也天真地认为,

这种失业者遭受的伤害可以通过大量增加的社会财富予以补偿。但实际上,技术带来的社会

财富“增益”并不可能让所有人利益均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具有替代效应,所产生的结构

性冲击,将不可避免地加剧收入不平等。因此,我们必须关注那些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而丢

掉饭碗的劳动者,并提供相应的社会关怀和支持,使之尽快拥有新的技能来完成角色转换。

解决问题的方案已经比较清晰,我们需要从社会、政府和个人三方面入手。创新是否可

以节省劳动力、节省资本或完全“中性”,这取决于创新所产生的企业主和劳动力之间的收

入分配。采用技术和资本替代劳动的进程,从市场角度看,是劳动力与资本的相对成本变化

所驱动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创新和资本回报增加,但只有少数资本所有者受益。

我们应该努力使变革速度与人类社会的承受能力相匹配。在这一方面,政府应该对此有

所作为,其中包括;减缓自动化的发展速度和扩散幅度,确保其物质成果得到公平分配,保

持足够的需求水平:考虑到机器人技术的大量使用后对工资水平的打压和对工作岗位的替

代,还应当制定收入保障政策以抵消就业市场日益严重的不稳定性。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判

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需要遵循一个总体原则,即需要权衡在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带来的收益

和对社会造成的成本或损失,只有在整体福利大于零的情况下,我们才应发展这种人工智能

技术。

(摘编自郑器《自动化革命浪潮中的个人技能重塑》)

材料二:

就业是保障,科技是生产力,两者是否对立?人工智能的兴起是否必然导致大量技术性

失业?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客观地看待。

很多研究机构在提出人工智能对未来发展重要性的同时,均指出人工智能将取代未来诸

多工作岗位,造成大量失业,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短暂的过渡期”。麦肯锡指出,在其分

析的800种职业所包含的2000多项活劝中,全球经济中一半以上的活动可能会被取代。但

是,也有研究机构指出,人工智能等科技进步将创造一系列新的工作岗位。德勤的研究显示,

虽然制造业、农业等方面的工作机会在大量减少,但科技同时创造了更多新的岗位,在创意、

科技和商业服务等行业,有大批新岗位正在被创造出来。

追溯历史,科技进步从来都是双刃剑。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生了一场人与机器争夺

工作的“卢德运动”,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可供工业生产的生产

机器,不仅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产品更加标准化,也使得一些工作对工人的需求明显下降,

导致工人失业增加,工资下降。一名叫卢德的工人率先以捣毁机器的方式进行对抗,而其结

果正如大家所知,我们生产生活所用的机器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也依

然需要大量的工人和工作者。

就人工智能对人类岗位的影响来说,首先,人工智能无疑会冲击当前简单、初级甚至部

分难度较大的工作岗位,但要彻底替代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微软研究团队已经创造了

第一个能够将中文新闻翻译成英文的机器翻译系统,精确度与人类译者基本一致,很多翻译

类的工作岗位需求无疑将会减少,但是高端化、私人化、定制化的翻译服务依然有更为广阔

的需求。其次,人工智能将推动现有工作升级,人们可能获得更为高端的工作岗位。例如,

基于人工智能的运用,很多基础性文字、图片等可以快速形成基础素材,人们可以有更多精

力从事更为高级的策划、设计、创新等工作。最后,人工智能还将创造众多新岗位。

与其说人工智能的出现取代了人,倒不如说人工智能的出现创造了更多需要操控运用人

工智能技术的人才需求。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科技成果的涌现和应用,使人们面临更多的不是

失业问题,而是工作转换和革新问题,这种转换与革新必然需要我们去学习,去运用,让我

们工作得更轻松、更自由、更便利。事实充分证明,人工智能导致失业潮是个伪命题。

(摘编自张亚豪《人工智能导致失业潮是个伪命题》)

L(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应用造成的技术性失业,正从制造业蔓延到所有行业,这无疑

会引发社会上一部分人的恐慌。

B.从整体效果上来看,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也一定会使

失业的劳动者得到大量补偿。

C.人工智能替代效应所产生的结构性冲击会让一部分劳动者失业,这问题需要从社会、政

府和个人三方面入手来解决。

D.人工智能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彻底淘汰旧的工作岗位,一方面也会产生大量新的工作岗

位,这个过程是持续的、长期的。

2.(3分)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技术性失业不可避免;如果我们对这些失业者提供相应的社会

关怀和支持,他们有可能拥有新的技能并完成角色转换。

B.机器人技术的大量使用,造成工资水平被打压、工作岗位被替代,政府要有所作为,制

定收入保障政策以抵消就业市场日益严重的不稳定性。

C.工业革命时期发生了人与机器争夺工作岗位的矛盾冲突,卢德捣毁机器的行为非但未能

让机器退出人们的生产生活,反而使机器越来越多。

D.人工智能使人们面临更多的不是失业问题,而是工作转换和革新问题,如果工作转换和

革新的社会成本过高,那么某种人工智能技术可暂缓推广。

3.(3分)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论点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的冲击,让工作不再是“术业有专攻”,职责边界被打破。未来是否掌握人工

智能技术,对于自身职场价值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B.一些年轻人总喜欢“跳槽”、美其名曰适应时代,好在他们还能找到工作,只是这样做

会给积累具体的工作经验带来麻烦。

C.2016年起我国将人工智能列入国家战略地位,先后岀台了多项人工智能相关政策,连续

多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发展人工智能。

D.据经济学家预测,到2035年,部分知识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智能机器届时能

完成1.1-1.4亿全职员工的工作。

4.(5分)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5.(5分)用人工智能来取代劳动力,在“短暂的过渡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C

2.C

3.D

4.①以问句开篇,引出人工智能是否导致技术性失业的论题;②破立结合(边破边立),

先否定人工智能造成大量失业的观点,再指出人工智能可以创造出大批新岗位;③综合运用

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④论证语言具有逻辑性、严密性,

如“基本一致”“很多”“一些”等。

5.观点一:利大于弊。人工智能虽然会导致一部分工人失业,但也会带来很多好处:①创

造大量新的工作岗位;②促进工人整体素养的提升;③推进政府采取相应措施(或:改变职

能);④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

观点二:弊大于利。人工智能虽然会推动技术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长,但也会带来很多弊

端:①导致很大•部分人失业,加剧收入不平等;②冲击原有的产业结构;③引起就'也市.场

不稳定,甚至社会动荡。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6分)

(本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蜀道上的梦想

李春雷

①西安到成都,乘高铁,最强烈的感觉:闪。

列车横穿秦岭和大巴山脉,七百多公里狭窄通道里,列车疾速而驰。时间和空间,全部

被压扁。漫长与遥远,转瞬在眼前。闪闪烁烁,一路洞穿。两个小时,抵达广元。车过广元,

再无险阻。一马平川,直望成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以奇险著称的交通线路一一蜀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常常咀嚼李白之叹:为什么难于上“青天”呢?想来,定然

是有感而发。

虽然李白的出生地尚有争议,但其成长地一一江油,却是定论。而江油,便位于广元市

南侧。《蜀道难》的主体部分,便是极写广元山区之艰难险阻。

蜀道难,最难是广元!这条路,李白望而却步。人类,却困苦地攀爬了极其漫长的岁月。

商周时期,古蜀地与中原被秦巴大山阻隔,“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春

秋早期,两地始有联络,后来陆续诞生石牛粪金、五丁开山的故事。“地崩由摧壮士死,然

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便是蜀道的滥觞。

公元前316年,秦将司马错假借此道,把蜀地收归版图。秦统一后,始皇命庶民在道旁

广植松柏。秦蜀官道,由此确立。东汉末年,刘备集团从荆州入川,占据成都。诸葛亮查勘

地形,建造关隘,重修栈道,经营北伐。此后,秦巴一线成为南北对峙的桥头堡。

隋唐统一后,官府再度植种松柏,聚翠积绿。这条小路逐渐恢复。但由于遥远且凶险,

仍被视为畏途。公元756年,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从西安逃难至蜀地。公元759年初冬,

杜甫入利州,登蜀道,历时许久至成都。明代之后,火药铁器普遍用于开山碎石。工匠们在

悬崖上削坡铲石,开辟碉路,替代栈道。

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由于别无选择,只能沿用旧道。路成之后,汽车行驶仍需十

日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交通方面的一大决策就是凿穿西南。由于缺少先进的桥

隧技术,仍是基本遵循古线。数十万人日夜施工,如司马攻蜀,若诸葛北伐。其情其景,惊

泣鬼神。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几次乘坐宝成铁路,往来蜀道。②那时候,从西安到成都,

需要二十多个小时。最强烈的感觉:晃。

高山巨谷间,火车弯弯曲曲,首尾相顾,像一条蟒蛇,在山腰和山洞间蠕动,让人于无

奈中体味漫长和遥远的感觉。与火车并行的川陕公路更是如此。货车太长太高太重,山路又

弯又窄又坑。进入广元,便是入蜀第一站一一七盘关。真是当头棒喝,闻之色变,必须盘旋

七道山梁,才能通过。“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于是,外地车辆常雇用

当地司机。即使这样,仍然常常堵车,每每滞留三五天,拥塞10公里。烟尘滚滚中,公路

和铁路两侧的剑门关、明月峡、皇泽寺们,焦头烂额,愁眉苦脸。从地图上明显可见,广元

位于西安、成都两大都市的中心。只是,它的四周是层层叠叠的大山,犹如一枚紧紧包裹的

粽子,好似一颗果壳坚硬的核桃。

进入二十一世纪,这条古老的蜀道,也悄然升级。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灾后重建。

传统的川陕公路终于避开旧基,放弃盘旋,穿山而过。2017年12月,国人千呼万唤的西成

高铁正式开通。全新线路,全新技术。万千大山,旬然洞开!传统的蜀道,一下子闲适起来,

成为中国交通永恒的记忆和见证,成为人类文明特有的魅力和美丽。

广元,这个养在深山的村姑,揭开面纱,俨然一位绝美的姑娘。

剑门关,那座蜀之门,山峰层层叠叠,宛若一波波凝固石化的巨浪,又仿佛一排排顶天

立地的屏风,形成一个天然城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惟一道缝隙洞

开,两侧大山颤颤巍巍,危如利剑高悬。壮矣危矣,奇哉险哉。只是,在当下的和平世界,

它,仅仅是一座资深地标,一框鲜艳风景。

明月峡,长约三千米,宽不足百,而谷深逾千。两岸悬崖直立,峡中惊涛骇浪。在如此

险峻的绝壁上,凿洞架木修栈道,是怎样的难度?如壁虎,似蜘蛛,铁锤钢钎,火星四溅,

稍有疏忽,葬身深渊。而三千米栈道,需要多少孔眼啊。毋庸置疑,这里,是中国一处壮观、

惊险、经典的古栈道遗存。

翠云廊,是谁想到这么一个诗意名字?近万棵汉唐苍松,老态龙钟、鹤发鸡皮,却又虬

枝峥崂,青翠茂密。静静地走在浓荫里,绿意如微雨,馨香湿人衣。那是李白的呼吸,那是

武矍的芬芳,吹拂着你的每一根睫毛,濡润着你的每一寸肌肤。

公元2018年6月,我再次乘坐西成高铁,前往广元。

一道银白,群峰闪过。明明暗暗,欢呼雀跃。亿万年酣睡的大山,像壮士,像五丁,像

诗人,像青年男女,翩翩蹈舞,引吭高歌。的确,西成高铁开通,最受益者是广元。这个绝

世的美女,终于出山了、出嫁了……

我猛然想起李白。

千年春秋,一闪而过。此时的太白,或许正端坐在青天的云朵之上,哈哈大笑。笑声像

阳光一样,漫天怒放。是的,他终于可以轻松、快捷地来往蜀道了。而秦岭、大巴山、龙门

山、米仓山,还有剑门关、明月峡、翠云廊、皇泽寺、七盘关、唐家河们,那一抹抹倩影,

一涡涡白云,一片片青翠,一处处欢腾,都是他的身影,他的笑声,他的欣慰,更是他的新

诗!

其实,蜀道上的每一位梦想者,每一个前行者,都是诗仙!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06月25日,有删改)

6.(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李白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因为他一生饱受蜀道艰险,难以与中原

通行的困苦。

B.由商周到解放前期,虽然中间很多朝代都有过开拓修建,但蜀道在历史更迭中发挥的作

用非常有限。

C.文中穿插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川陕公路堵塞难行的历史,与后面写二十一世纪蜀道的

升级形成抑扬。

D.作者先后把广元比喻为“粽子”“核桃”“深山的村姑”“绝美的姑娘”,目的是增添

文章浓浓的乡土气息。

7.(3分)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第一人称行文,真实亲切地谈古论今,表现了从蜀道难到蜀道畅、巴蜀之地迎来

新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的宏大主题。

B.文章以西成高铁开通为背景,按照自古及今的时间顺序行文,自然地融入了有关蜀道的

丰厚的历史文化和雄奇秀美的风光。

C.文中多次写到李白,同时不断穿插他《蜀道难》中的相关诗句,强化了历史上蜀道艰险

难行的事实,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意蕴。

D.文章结尾以虚笔写李白穿越到今天蜀道后的欣喜,又以“诗仙”赞颂那些蜀道上的奉献

者们,使文章主旨更深刻,更启人深思。

8.(5分)这篇散文采用多种风格的语言展现古今的蜀道,请任选两种加以分析。

9.(5分)文中两个画线句前后关联,请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匠心。

【答案】

6.C

7.B

8.①写实的语言。如有关蜀道的地名、史实等,以此记述古蜀道的艰险及今日的巨变,准

确简明。②文学化的语言。用语古朴典雅,多用对偶、排比和比喻修辞,如写今日蜀道上“广

元”“剑门关”“明月峡”“翠云廊”的部分,优美生动,富有诗意。③抒情性的语言。作

者将丰富的主观感受融入记述,多用富于情感的问句和感叹句,叹历史蜀道之难,赞今日蜀

道巨变,饱含追古颂今的深厚情感。

9.①第一个画线句写作者乘高铁穿越蜀道的经历,“闪”的心理感受写出了高铁速度之快、

用时之短,展现今日蜀道已不再难以跨越的巨大进步。②第二个画线句回忆二十世纪八九十

年代乘火车跨越蜀道的经历,“晃”字写出了慢车时代用时之长、速度之慢、感受之苦,表

现人们在征服蜀道的过程中经历的波折艰辛。③两个句子前后呼应,通过心理细节的对比侧

面展现了征服蜀道过程中的历史转折,凸显了一代代中国人不畏艰险、挑战困难、创造奇迹

的伟大精神,反映了新中国在交通建设上的成就。

三、文言文阅读(共20分)

(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晟,密州人也。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是时,李鼻方篡杨氏,多招四方之士,得

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由是知名。晟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己而坐定,谈辩锋生,

听者忘倦。异尤爱之,引与计议,多合意,与日她目并为异相。

周世宗征淮,李璟惧,奉书以求和,世宗不答。又遣翰林学士钟谟、李德明奉表称臣,

不答。乃遣礼邮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谟与晟等皆言景愿割六州之地,岁贡百万以佐军。而

世宗已取滁、扬、濠、泗诸州,欲尽取淮南乃止,因留使者不遣,而攻寿州益急。谟等见世

宗英武非璟敌,而师甚盛,寿春且危,乃日:“愿陛下宽臣五日之诛,容臣还取璟表,尽献

淮北诸州。"世宗许之,遣供奉官安弘道押德明、崇质南还,而谟与晟皆见留。德明等既还,

璟悔,不肯割地。世宗亦以暑雨班姉,留李重进、张永德等分攻庐、寿,周兵所得扬、泰诸

州,皆不能守,璟兵复振。重进与永德两军相疑,有隙,永德上书言重进反,世宗不听。璟

知二将之相疑也,乃以蜡丸书遗重进,劝其反。

初,晟之奉使也,语崇质F1:“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杯土也。”永陵者,昇

墓也。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倶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共厚毎朝会入阁使班东省官.后召见必饮

以醇酒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

以发。会重进以璟蜡丸书来上,多斥周过恶以为言,由是发怒曰:“晟来使我,言璟畏吾神

武,愿得1匕専称臣,保无二心,安得此指斥之言乎?”亟收晟下狱,及其从者二百余人皆杀

之。晟临死,世宗犹遣近臣问之,晟终不对,神色怡然,正其衣冠南果而拜日:“臣惟以死

报国尔!”乃就刑。其后,世宗怒解,怜晟忠,悔杀之,而璟闻晟死,亦赠鲁国公。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三)》)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每朝会入阁/使班东省官/后召见

必饮以醇酒/

B.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每朝会入阁/使班东省官后/召见

必饮以醇酒/

C.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每朝会入阁/使班东省官/后召见

必饮以醇酒/

D.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每朝会入阁/使班东省官后/召见

必饮以醇酒/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延巳,南唐著名词人、宰相,其《鹊踏枝》有名句“独立小桥风满袖”流传千古。

B.翰林,古代官名,掌管由皇帝发出的机密文件,后主管编修国史,草拟典礼文件等。

C.礼部,是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管理文职官员,掌管五礼之仪制、学校贡举之法。

D.北面,指臣服于人,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故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晟有文才擅写诗,遇人交谈开始口吃,不能说应酬话,坐下来辩论时言辞锋利。

B.孙晟深得李昇信任,李昇和孙晟商量国家大事,很合心意,升他与冯延巳并为相。

C.孙晟能坚守忠节,他出使后周,对周世宗询问江南之事拒绝回答,最后从容赴死。

D.孙晟身在后周心在南唐,通过李重进用密信联系李璟,最终惹怒世宗被收捕入狱。

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晟之奉使也,语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杯土也。”

(2)晟临死,世宗犹遣近臣问之,晟终不对,神色怡然,正其衣冠南望而拜曰:“臣惟以死报

国尔!”

14.(3分)周世宗征淮后期为什么会“数败,尽失所得数州”,请简要说明。

【答案】

10.B

11.C

12.D

13.(1)起初,孙晟奉命出使,告诉王崇质说:“我这次出使必然免不了一死,但是我最

终不会辜负永陵一杯泥土啊(意译为“不辜负先皇”也可)。”

(2)孙晟临死,世宗还派近臣问他江南的事,孙晟始终不肯回答,神态安详自然,整理自

己衣帽,望着南面下拜说:“我只有以死来报答国家了!”

14.①因暑热多雨而主动退军;②分兵导致扬泰二州都没有守住,李景军势复振;③李、张

两军有矛盾(互相猜疑)。

参考译文:

孙晟密州人。好学,有文才,尤其长于诗歌。当时,李昇刚刚夺了杨氏政权,招纳四方

贤士,得到孙晟,喜欢他的文才,任他当教令,他因此而知名。孙晟有口吃的毛病,遇见人

不能道寒暄,已而坐定,辩论时言辞锋利,听的人忘了疲倦。李昇非常喜欢他,拉着他的手

和他商量大事,很合心意,升他与冯延巳并任宰相。

周世宗征伐淮南,李璟害怕,奉书求和,世宗不答。又遣翰林学士钟谟、李德明奉表称

臣,又不答。于是派礼部尚书王崇质当孙晟的副手奉表,谟与晟等人都说李璟愿意割让六州

之地,岁贡百万用来供应军队。这时,世宗已经攻取滁、扬、濠、泗各州,想完全攻占淮南

才停止进军,因此拟留使者不准回去,攻打寿州更加急迫。谟等看见世宗英武,李璟不是对

手,周军士气很盛,寿春将危急,就说:“请陛下宽限五日不杀我们,让我们回去取表,尽

献淮北诸州。”世宗答应了他,派供奉官安弘道跟着李徳明、王崇质回南方,把钟谟与孙晟

都留下来。李德明等回去后,李璟后悔,不肯割地。世宗也因为暑热多雨而退军,留下李重

进、张永德等人分别进攻庐州、寿州,周军所得扬、泰诸州都没有守住,李璟军势复振。李

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互猜疑,有矛盾,张永德上书说重进意欲谋反,世宗不听。李璟知道他

们二将互相猜疑,就用蜡丸书送给李重进,劝他反周。

起初,孙晟奉命出使,告诉王崇质说:“我这次出使必然免不了一死,但是我最终不会

辜负永陵一杯泥土啊。"永陵是李昇的墓地。等到崇质回去,孙晟与钟谟都到了周的京城,

住在都亭驿,世宗待他们很好,每次朝会进入阁门内,让他们站班在东省官后面,召见他们

喝的都是醇酒。不久周兵数次失败,尽失所得各州,世宗很忧愁,召见孙晟问他对江南战事

的看法,孙晟不答,世宗愤怒,但未立即发作。恰好李重进把李璟的蜡丸书送上,密件里有

很多斥责周的过失罪恶的话,因此世宗发怒说:“孙晟出使来我这里,说李璟害怕我神武,

愿意北面称臣,保证没有二心,怎么会有这些斥责的话呢?”立即把孙晟下狱,把孙晟及其

从者二百多人都杀了。孙晟临死,世宗还派近臣问他江南的事,孙晟始终不肯回答,神态安

详自然,整理自己衣帽,望着南面下拜说:“我只有以死来报答国家了!”于是被杀。后来,

世宗的怒气消了,可怜孙晟是个忠臣,后悔不该杀他,李璟听说孙晟死了,也赐封他为鲁国

公。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二首

晁冲之注

其一

男儿更老气如虹,短鬓何嫌似断蓬。

欲问桃花借颜色,未甘著笑向春风。

其二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注: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绍圣初,党争剧烈,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

功名。

15.(3分)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短鬓何嫌似断蓬”句具体刻画自己鬓毛衰落、首如飞蓬的老态龙钟形象,突出自

怨自艾的伤感。

B.其二“小雨翻萍上浅沙”句,运用比喻修辞,将浮萍表面附着的细密水珠比作一层细细

的沙粒,形象而生动。

C.其二选取了草木阴阴,细雨翻萍,鹅鸭戏水多组镜头,描写精细而独具柔情,从不同角

度展现了春日的美好。

D.这两首诗描写生动有趣,语言清新隽永,极具生活情趣,表现出诗人人老而心未老的人

生态度,意蕴无穷。

16.(6分)两首诗都写到了桃花,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试简要分析。

【答案】

15.A

16.其一写欲向春日粉艳的桃花借颜色,但是又不肯向春风展露笑颜,直抒胸臆,以戏谑、

自嘲的口吻,表达诗人老当益壮、气吞长虹的英雄之气(或:不愿奔走权门,强颜为笑的生

活态度)。其二描绘鹅鸭不知春之将尽,还在水中争着追逐落水桃花的情景,借景抒情,隐

隐流露出诗人惜春的情绪。

五、情景默写(共6分)

17.(本题6分)名篇名句默写。

(1)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道理千年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

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

(2)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

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

(3)“烟”在古诗词中意蕴丰富。既有充满乡村气息的炊烟,如陶渊明的

又有预示战争的烽烟,如高适的“”。

【答案】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万里悲秋常作

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依依墟里烟汉家烟尘在东北

六、语言综合运用(共20分)

(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惊艳全场;“瑞雪祥云”“鸿

运山水”等服饰穿戴▲一;“雪如意”“冰玉环”等冬奥场馆造型厶o不仅北京冬奥会是

一场文化盛宴,也是一场体育盛会,彰显着中国风采,传承出中国自信。

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世人能看到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深厚上,也能一览当代中国

人的发展面貌。在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理念引领下,北京冬奥会从硬件建设到软件提

升,从竞技比拼到大众普及,从赛事筹办到地方发展,顺应了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

要求,”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成现实。

18.(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树一帜精美绝伦积累沧海桑田

B.别具一格美轮美奂积淀日新月异

C.别具一格精美绝伦积淀沧海桑田

D.独树一帜美轮美奂积累日新月异

19.(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