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市市北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上海市市北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上海市市北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上海市市北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上海市市北高级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石墨烯是只由一层碳原子所构成的平面薄膜,其结构模型见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晶体中碳原子键全部是碳碳单键

B.石墨烯与金刚石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石墨烯中所有碳原子可以处于同一个平面

D.从石墨中剥离得到石墨烯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g46%的乙醇水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目为4NA

B.等质量的CO和N2含有的原子数目均为2NA

C.在0.1mol・L”的NH4C1溶液中通入NH3使溶液呈中性,含有NH』+数目为O.INA

D.常温常压下,水蒸气通过过量的NazCh使其增重2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3、反应HgS+O2=Hg+SO2中,还原剂是

A.HgSB.HgC.O2D.SO2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淀粉、蛋白质、油脂都是营养物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C.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Ch溶液除去

D.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馆得到

5、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热效应等于

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

D.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B+E2

6、反应A+B—C+Q(Q>0)分两步进行,①A+B-X+Q(QVO)②X-C+Q(Q>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

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甲酸乙酯的结构简式:CH3OOCCH3

C.次氯酸钠的电子式:Na:b:cD.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的磷原子:

8、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H4cl和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NH4a和NH4HCO3固体的方法制氨气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C>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

C.Fe与稀HNO3、稀H2sCh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N%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说明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9、在微生物作用下电解有机废水(含CMCOOH),可获得清洁能源H2其原理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AR

l~|o.麓+1

coJJJ―

质子幺换察

A.通电后,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右移动,最终右侧溶液pH减小

B.电源A极为负极

C.通电后,若有22.4LH2生成,则转移0.2mol电子

+

D.与电源A极相连的惰性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H3COOH-8e+2H2O=CO2t+8H

10、某科研团队研究将磷鸨酸(H3PW12O40,以下简称HPW)代替浓硫酸作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但HPW自身存在比

表面积小、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以重复使用等缺点,将其负载在多孔载体(如硅藻土、C等)上则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

提高其催化活性。用HPW负载在硅藻土上催化制取乙酸正丁酯的酯化率与HPW负载量的关系(温度:120℃,时间:

2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氐琥的是

9

9>25

苧85

380

75

题70

65

80

A.与HPW相比,HPW碓藻土比表面积显著增加,有助于提高其催化性能

B.当HPW负载量为40%时达到饱和,酯化率最高

C.用HPW罐藻土代替传统催化剂,可减少设备腐蚀等不足

D.不同催化剂对酯化率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化学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溶液中c(H+)将增大

B.常温下,pH相同的NaOH溶液和Ba(OH)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向NaHCC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所得溶液的pH不变

D.常温下,2NO(g)+2CO(g)=N2(g)+2CCh(g)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乙酸中含有的碳碳单键总数为2NA

B.常温下,46gNO2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1mol颊气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NA

D.0.1L0.1mobL1MgCh溶液中的Mg?+数目为0.OINA

13、某学生探究0.25mol/LAL(SO4)3溶液与0.5mol/LNa2cO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N与CO,溶液幡H:SO.

实验1过雄、洗海

4

过俄的潞液白色沉淀、沉淀将无气泡

,一7\17

AMSO)指液HH^SO4

实验2

过依的第液门色沉电沉淀箫3.少・气海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AL(CO3)3

B.实验2中,白色沉淀b一定是Ah(OH)2(CO3)2

C.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均可用盐酸酸化的BaCk溶液

D.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与混合后溶液的pH无关

14、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A向H2O2溶液中滴加FeCb溶液产生大量气泡FeCb催化H2O2的分解

将酸性KMnCh溶液滴入丙烯醛

B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

C向某溶液中滴加稀H2s04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味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32'

向某溶液中滴加几滴NaOH稀溶

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纸不变蓝+

D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NH4

试管口检验

A.AB.BC.CD.D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Fe2(h或Fe3(h发生铝热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相等

B.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6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

C.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白磷放在煤油中;氨水密闭容器中保存

16、关于如图装置中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饱和食盐水硫酸溶液

A.电子经导线从锌片流向右侧碳棒,再从左侧碳棒流回铜片

B.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

C.右侧碳棒上发生的反应:2H++2e->H2T

D.铜电极出现气泡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化合物E(二乙酸-1,4-环己二醇酯)是一种制作建筑材料的原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A中含有的官能团是;E的分子式是;试剂a是

(2)写出反应类型:BTC.

(3)C与D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4)C的同分异构体,能使石蕊试剂显红色,写出该物质的一种结构简式o

(5)设计一条以环己醇(L:—OH)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取)合成A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AB……目标产物)

18、3-对甲苯丙烯酸甲酯(E)是一种用于合成抗血栓药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

CH3cH()(DC-

OH-.△②H-

C11=C11C()()H

SCHAHJ

J浓H2s()「△

cn3

D

己知:HCHO+CH3CHO>ACH2=CHCHO+H2O

(DA的名称是遇FeC13溶液显紫色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一种。B的结构简式D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2)试剂C可选用下列中的一。

a.滨水b.银氨溶液c.酸性KMnCh溶液d.新制Cu(OH)2悬浊液

0

cD_rii一口「口是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

U—C—Cil^LiHrl3

(4)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高聚物F,F的结构简式为一。

19、某小组同学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与沉淀转化方向之间的关系。已知:

物质

BaSO4BaCO3AglAgCl

溶解度/g(2()℃)2.4x10-41.4x1033.0x10-71.5x10"

(1)探究BaCCh和BaS()4之间的转化r

「3滴0.Imol/LA溶液Imol/LC溶液厂足量稀盐酸

霁验操作:充分振荡后充分振荡后,

B过滤,取洗净后的沉淀

2mL0.Imol/LB溶液

试剂A试剂B试剂c加入盐酸后的现象

实验...

INa2cO3Na2SO4

BaCh

实验有少量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nNa2SO4Na2cO3

①实验I说明BaCCh全部转化为BaSO4,依据的现象是加入盐酸后,

②实验II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实验II中加入试剂C后,沉淀转化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⑵探究AgCl和Agl之间的转化

厂3滴0.1mol/L乙溶液0.1mol/LKf(aq)

实验山:充分振荡后

2mL0.Imol/L甲溶液

实验W:在试管中进行溶液间反应时,同学们无法观察到Agl转化为AgCl,于是又设计了如下实验(电压表读数:a

>c>b>0).

装置步骤电压表读数

i.如图连接装置并加入试剂,闭合Ka

....

0.1mol/Li.01mol/L

AgNOj(aq)」^Kl(aq)

AB

ii.向B中滴入AgNCh(aq),至沉淀完全b

也.再向B中投入一定量NaCKs)c

iv.重复i,再向B中加入与iii等量NaCl(s)d

注:其他条件不变时,参与原电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离子

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与其浓度有关。

①实验m证明了AgCl转化为AgL甲溶液可以是(填标号)。

aAgNO3溶液bNaCl溶液cKI溶液

②实验W的步骤i中,B中石墨上的电极反应式是o

③结合信息,解释实验IV中b<a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④实验IV的现象能说明Agl转化为AgCL理由是o

(3)综合实验[~W,可得出的结论是o

20、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FeOQ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QFeCh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

定。

(1)A的作用_____________

(2)在答题纸上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

(3)在C中得到紫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II探究KzFeCh的性质: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气体和溶液a»为证明是否KFeCh氧化了C「而产生Cl2,

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I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KzFeCh溶解,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

方案n

滴加盐酸,有C12产生

(4)由方案I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2FeO4将C「氧化,还可能由

_______产生(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根据方案H得出:氧化性CLFeO42-(填“>”或"v"),而KzFeCh的制备实验实验表明,CE和Fe(V-的氧

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

21、国家实施“青山绿水工程”,大力研究脱硝和脱硫技术。

(1)%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将NO还原为N2。下图是该反应生成Imol水蒸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

方程式.

(2)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如下:

2

反应I:2NO(g)=^N2()2(g)(快);Hi<0viiE=kiiE,c(NO)>viis=kiffi•C(NJO2);

反应H:N2O2(g)+O2(g)=^2NCh(g)(慢);AH2coV2iE=k2正•C(N2()2)•C(c)2)、V2ffi=k2ffi•c2(NO2);

①一定条件下,反应2NO(g)+C>2(g)=^2NO2(g)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常数长=(用含ki正、k心k2正、k2迪

的代数式表示)。

反应I的活化能Ei反应II的活化能Eu(填"尹、“<”、或"=”)。

②已知反应速率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后k2正增大的倍数k2逆增大的倍数(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

(3)我国科学家在天然气脱硫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如图装置可发生反应:H2S+O2=H2O2+SI.

0

2S

«5

媵N

酸溶液

甲*

»乙:

//

①装置中H+向池迁移。

②乙池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

(4)废水处理时,通112s(或加S2-)能使某些金属离子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而除去。25。℃,某废液中c(Mn2+)=0.02mol•L

r,调节废液的pH使Mi?+开始沉淀为MnS时,废液中c(H2S)=0.1mol•17】,此时pH约为»(已知:

-147-15

Ksp(MnS)=5.0xl0,H2s的电离常数:Ki=1.5xlO,K2=6.0xl0,lg6=0.8)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A.石墨烯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与石墨单原子层一样,以sp2杂化轨道成键,每个碳原子中的三个电子与周围的三个

碳原子形成三个。键以外,余下的一个电子与其它原子的电子之间形成离域大7t键,故A错误;

B.石墨烯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形成了平面六元并环结构,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个平面,故C正确;

D.石墨结构中,石墨层与层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所以从石墨中剥离得到石墨烯需克服石墨层与层之间的分子间作

用力,故D正确;

答案选A。

2、A

【解析】

A.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外,水也含氧原子,100g46%的乙醇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46g,物质的量为ImoL故含1mol

氧原子;水的质量为100g-46g=54g,物质的量为3mol,故含3moi氧原子,故此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共为

4mol,个数为4NA个,故A正确;

B.CO和N2相对分子质量都是28,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等质量的CO和N2的质量的具体数值不明确,故无法计算

中含有原子数目,故B错误;

C.在0.1mol・L的NH4cl溶液中通入N%使溶液呈中性,由于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出溶液的物质的量,

无法计算钱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时,增重为氢元素的质量,即lmolNa2O2~lmolH2O〜增重ImolHz的质量〜转移Imol电子,故当增

重2g即Imol氢气的质量时,反应转移Imol电子即NA个,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易错点,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为-1价,增重ImolHz的质量〜转移Imol电子。

3,A

【解析】

反应HgS+O2=Hg+SO2中,Hg元素化合价降低,S元素化合价升高,O元素化合价降低,结合氧化剂、还原剂以及化

合价的关系解答。

【详解】

A.HgS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故A符合;

B.Hg是还原产物,故B不符;

C.02是氧化剂,故C不符;

D.SO2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故D不符;

故选A«

4、C

【解析】

A.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甲苯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时,取代甲基上氢原子而不是苯环上氢原子,故B错误;

C.乙醇、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乙酸乙酯能发生水解反应,所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制备乙

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故c正确;

D.石油的分储不能得到甲烷、乙烯等,只能的到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油和重油,然后轻质油再经过裂解可以得

到甲烷、乙烯等小分子烧,通过煤的干储可得到苯,故D错误;

故选C。

5、C

【解析】

A.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故b中使用了催化剂,故A错误;

B.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为放热反应,A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故B错误;

C.不同的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故C正确;

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始终态,焙变等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之差,图中不能确定正逆反应的活化能,故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

由反应A+B-C+Q(Q>0)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大于C的能量;由①A+B-X+Q(QV0)可知,

该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和B的能量之和:又因为②X-C+Q(Q>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之和大

于C的能量,图象D符合,故选D。

7、D

【解析】

A.甲酸乙酯的结构简式:HCOOCH2cH3,故错误;

B.AF+的结构示意图:磅8,故错误;

C.次氯酸钠的电子式:Na»[;O:a:]-,故错误;

D.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的磷原子含有16个中子,质量数为31,符号为::;P,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掌握电子式的书写方法,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含有电荷和括号,每个原子符号周围一般满足8电子结构。分清原子

之间的共用电子对的数值和写法。

8、D

【解析】

A、氯化较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二者又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锭,不能制备氨气,选项A错

误;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在酸性条件下H+、N(”具有强的氧化性,

会把SCV-氧化产生SO42,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有SO42,选项B错误;C、Fe与稀HNO3、稀H2s。4

反应均有气泡产生,前者是由于硝酸的强氧化性,后者是由于Fe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选项C错误;

D、N%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说明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铁,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现象及所推出的结论正误判断的知识。明确实验现象以及化学反应原理是解答本题

的关键。

9、D

【解析】

A.通电后,左侧生成H+,右侧H+放电生成氢气,所以H+通过质子交换膜向右移动,相当于稀硫酸中H+不参加反应,

所以氢离子浓度不变,溶液的pH不变,A错误;

A.连接B电极的电极上生成氢气,说明该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则该电极为电解池阴极,所以B电极为负极,A电极

为正极,B错误;

C.右侧电极反应式为2H++2e-=H23根据氢气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知,若有O.lmollh生成,则转移0.2mol电子,

但不确定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因此不能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也就不能确定电子转移数目,C错误;

D.与电源A极相连的惰性电极为阳极,阳极上乙酸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

+

CH3COOH-8e+H2O=2CO2f+8H,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0、D

【解析】

A、HPW自身存在比表面积小、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以重复使用等缺点,将其负载在多孔载体(如硅藻土、C等)上则

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提高其催化活性,选项A正确;

B、根据图中曲线可知,当HPW负载量为40%时达到饱和,酯化率最高,选项B正确;

C、用HPW碓藻土代替传统催化剂浓硫酸,可减少设备腐蚀等不足,选项C正确;

D、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不能改变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11、B

【解析】

A、常温下,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溶液的酸性减弱,c(H+)减小,A错误;

B、常温下,pH相同的NaOH溶液和Ba(OH)2溶液中c(OH-)相等,对水电离的抑制程度相同,水的电离程度相同,B

正确;

C>向NaHCCh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发生Ca(OH)2(少量)+2NaHCCh=CaCO3+Na2co3+2出0,碳酸钠溶液

的碱性比碳酸氢钠的强,所得溶液的pH增大,C错误;

D、根据△G=AH-T・AS可知,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由于该反应的△SV0,则该

反应的AHVO,D错误;

答案选B。

12、C

【解析】

A.标准状况下,乙酸为液体,无法计算,故A错误;

B.在NO2气体中部分NO2会自发发生反应2NO2N2O4,所以46gNO2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小于NA,故B错

误;

C.演气是以单原子的形式存在,因此Imol就气中的含有INA的原子,故C正确;

D.氯化镁溶液中镁离子会水解,因此0.11/).11«0卜口5坨。2溶液中的1^2+数目小于0.01m,故D错误;

故选C。

13、C

【解析】

由现象可知:实验1发生完全双水解反应生成A1(OH)3,实验2过量的Na2(X)3与完全双水解反应生成A1(OH)3发生反

应。

【详解】

A.实验1中,沉淀溶解,无气泡,白色沉淀a是A1(OH)3,故A错误;

B.实验2中,沉淀溶解,少量气泡,该气体是CCh,但不能说明白色沉淀b一定是AL(OH)2(CO3)2,故B错误;

C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即可检验有无SO4%均可用盐酸酸化的BaCL溶液检验,故C正确;

D.实验1、2中,过量A12(SO5溶液显酸性,过量Na2c03溶液显碱性,不能确定白色沉淀成分不同的原因与混合后

溶液的pH有关,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注意D项中,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14、A

【解析】

A.H2O2溶液中没有加FeCh溶液前几乎无气泡产生,加入后产生大量气泡,说明FeCb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A

正确;

B.醛基、碳碳双键都可以被酸性高铸酸钾溶液氧化,因此不能根据溶液的紫红色褪去来确定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B

错误;

C.向某溶液中滴加稀H2s溶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原溶液可能含有SO3*,也可能含有HSO3-或S2O32-等

离子,c错误;

D.若溶液中含有NIU+,由于溶液稀,反应产生NH3・H2O,也不能放出氨气,因此不能看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

蓝色,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5、A

【解析】

A.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Fe2(h或Fe3O4发生铝热反应时,铝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3,所以转移电子的数目相等,

故A正确;

B.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等体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60%的硫酸,60%的硫酸溶液质量大,所以混合后溶

液的质量分数大于50%,故B错误:

C.金属钠着火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泡沫灭火器喷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氧气助燃,不能灭火,应利用沙子盖

灭,故c错误;

D.白磷易自燃,白磷放在水中保存,故D错误;答案选A。

16、B

【解析】

右边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右边装置是原电池,锌易失电子而作负极,铜作正极;左边装置连接外加电源,

所以是电解池,连接锌棒的电极是阴极,连接铜棒的电极是阳极。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进行判断。

【详解】

A.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可知: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右侧碳棒,再从左侧碳棒流回正极铜片,故A正确;

B.根据氧化还原的实质可知:锌片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根据电解池工作原理可知:左侧碳棒是电解池阳极,阳极上应该是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右侧碳棒是阴极,该电极

上发生的反应:2H++2e-H2T,故C正确;

D.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可知:铜电极是正极,正极端氢离子得电子放出氢气,故D正确;

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OHOOCCH3

J♦2CH3COOH・11♦2HO

17、碳碳双键,澳原子CIOH1604NaOH水溶液取代反应:

OHOOCCH3

Br

Br

k—>OH浓

CH3(CH2)4COOHyA

Br

【解析】

BrBrBr

由题给有机物转化关系可知,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则B为

BrBrBrBr

014OHOH

],则c为[j;在浓硫酸作用下,与CH3COOH共热发生酯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O11OHOH

0CCCH)

化反应生成。),则D为CH3COOH。

OOCCHj

【详解】

(1)A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澳原子;E的分子式是C10H16O4;试剂a是NaOH水溶液,故答案为:碳碳双

键、滨原子;CIOH1604;NaOH水溶液;

Br

OH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故答案为:水解反

(2)B的结构简式为*Br,

BrOH

应或取代反应;

OHOOCCHa

(3)在浓硫酸作用下,[:与CH3COOH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HOOCCHj

OHOOCCH)OHOOCCHj

浓眼L如生曼为AA

2CH)C00H-;2-2H、0,故答案为:-2CH)C00H

♦*2H:0;

YAY'YAY

OHOOCCH3OHOOCCHj

(4)C的结构简式为HO,OH,C的同分异构体能使石蕊试剂显红色,说明分子中含有竣基,可为CH3(CH2)

(OOH等,故答案为:CH3(CHz)KOOH等;

Br

O-0H)为原料合成

(5)以环己醇(时,可先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然后发生加成反应邻二滨环

己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邻二溟环己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3一环己二烯,1,3一环己二烯与滨水发生1,4加成可生

【点睛】

OOCCHj

依据逆推法,通过生成E的反应条件和E结构简式[)确定C和D的结构简式是推断的突破口。

OOCCH3

由合成路线可知,甲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A对甲基苯甲醛,再与CH3CHO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B,B为

CH=CHCHOCH=CHCOOH

,①中-CHO被弱氧化剂氧化为-COOH,而C=C不能被氧化,再酸化得到D,D与甲

IT

CHiCHq

CH=CHCOOCH3

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然后结合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来解答。

I

CH;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对甲基苯甲醛,遇FeCb溶液显紫色,则含酚-OH,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另一取代基

CH=€H2CH=CH

、i<S

为-CH=CH2,则符合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为(邻、间、对)3种,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

11

0HCHa

CH=CHCOOH

D的结构为I,其中含有含氧官能团为:

较基;

1

CHq

CH=CHCHO

rS

故答案为:对甲基苯甲醛;3;;竣基;

CHi

CH=CHCHOCH=CHCCX汨

rSfS

(2)由I生成可知,试剂C不能与C=C反应,只氧化-CHO,则C为b或d,

1T

CH;CH;

故答案为:b、d;

0

(3)[=\II

H3c飞VO—C—CH=CHCu中含-COOC-,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口3

0N・

HX:—-OICH,42N«OH-[IIfCHjCH三CHCOOX"♦HjO,

CH1

0N・

故答案为:+2N«OH-------|l1fCH,CH-CHCCKIN,♦HjO;

CHi

(4)E中含-C=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高聚物F,发生加聚反应,则F的结构简式为

COOCH,

故答案为:

【点睛】

具有多官能团的有机物在实现官能团之间的转化时,需要注意官能团的保护,其常见的措施可将官能团先反应,然后

再复原,或在选择反应试剂时控制相关反应。

2

c(SO4)

19>沉淀不溶解,无气泡产生BaCO+2H+=Ba2++COt+HO——士b2r-2e=I由于生成

322c(CO『)2

Agl沉淀,使B溶液中c(「)减小,「还原性减弱,原电池电压减小实验步骤iv表明C「本身对原电池电压无影响,

实验步骤iii中c>b说明加入C「使c(「)增大,证明发生了Agl+CF.:AgCl+V溶解度小的沉淀容易转化为溶解

度更小的沉淀,反之不易;溶解度差别越大,由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沉淀越难实现

【解析】

(1)①BaCOs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BaSO,不溶于盐酸;

②实验II中加入稀盐酸后有少量气泡产生,是Bat%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2

③实验D中加入试剂Na2cO3后,发生反应是BaSOdC03=BaS0<+SO产;

(2)①要证明AgCl转化为Agl,AgNOs与NaCl溶液反应时,必须是NaCl过量;

②「具有还原性、A/具有氧化性,B中石墨是原电池负极;

③B中滴入AgNOs(aq)生成Agl沉淀;

④Agl转化为AgCL则c(「)增大,还原性增强,电压增大。

(3)根据实验目的及现象得出结论。

【详解】

(1)①BaC03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BaSO,不溶于盐酸,实验I说明BaCOs全部转化为BaSO”的现象是加入盐

酸后,沉淀不溶解,无气泡产生;

②实验n中加入稀盐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