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3、7章_第1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3、7章_第2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3、7章_第3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3、7章_第4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3、7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1-3、7章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什么是统计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它有三层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社会经济现象的的数据资料的总称。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是为了取得统计资料,没有统计工作就谈不上统计资料。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学是长期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同时又指导统计工作。第三、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统计工作很早(自从有了国家因需要而有之)就有了,已的四迁千年的历史。而统计学则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又称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种共性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例如:2012年全国的工业企业数为343769家。343769家工业企业就构成一个总体。同一性质(同质性)就是:工业生产活动个别事物就是:各个工业企业个体:又称为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例如:各个工业企业都是全国343769家工业企业总体中的个体。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含的个体数是有限的,则称为有限总体;若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对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非全面调查;对有限总体即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社会经济现象中,统计总体大多是有限的。(接前)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总体是由个体构成的,但总体和个体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存在互换关系。总体变成总体单位;总体单位变成总体。例如:全国343769家工业企业构成的总体中,各个工业企业都是这个总体的个体。但要研究一个企业的内部问题如职工的有关情况时,则该企业的所有职工就成为总体,各个职工是个体。二、样本与样本单位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总体的代表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构成样本的每个个体称为样本单位。样本单位的数目称为样本量例如:全国343769家工业企业中抽出100个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则100个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样本,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样本单位,100就是样本量三、指标与标志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如工业统计调查,所有工业企业构成总体,工业企业个数、职工总数、工资总额、资产总计等就是指标。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具体数值。如2012年我国GDP达518942.1亿元,2012年末全国人口数为13.5404亿人。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如工业统计调查,每一个工业企业是个体,每个企业的控股情况、职工人数、工资额等就是标志。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且不能用数值表示,如:性别、工种、学历、单位……等;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可以用数值表示的,如:年龄、工资、身高、体重…..等。其具体数值称为标志值。(接前)指标与标志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有两点:1、说明的对象不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2、是否可分(标志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指标则不能只能用数值表示)。联系有两点:1、指标数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而来的。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三、变异与变量(一)变异: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如: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表现为不同的岁数(20岁、30岁等等)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统计核算的前提。P8总体、个体、标志这三个概念联系起来,得出总体的基本特征:1、同质性(个体必须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数值。它是构成总体的条件)2、大量性(总体单位数目要足够多)3、差异性(个体必须具有一个或若干个不同的品质变异标志或数量变异标志)(二)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其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如P9)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连续变量如:身高、体重。其数值要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离散变量如:人数、机器设备等,只能取整数,不可能有小数。其数值只能用计数的方法取得。其判断标准:相邻的两个变量值之间是否可作无限分割。(年龄是个什么变量?连续变量)个体标志品质标志数量标志变量变量值指标总体数量变异标志具体表现说明组成汇总说明第三节统计的过程一、统计的工作过程1、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2、统计的认识过程: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质——量——质)。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基本问题一、统计调查的定义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设计方案对调查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其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对原始资料的搜集和对次级资料的搜集(又称为二手资料)。统计调查主要是对原始资料的搜集,有时也包含对次级资料的搜集。二、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三、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所有单位进行逐一的、无一遗漏的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非全面调查,又称抽样调查,是指对一部份单位进行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非全面调查依据被调查单位的选择是否按随机原则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接前)2、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连续调查。连续调查:是为了观察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的数量变化,它要求随着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连续地进行登记。如工厂的产品生产,能源的消耗等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常一年以上)所作的调查。通常用于一定点上的状态进行研究。如耕地调查3、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分为: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常规调查: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通过定期报表,连续不断,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如工业、农业统计调查。专项调查:是为了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某种情况或某项问题而专门组织的调查。如残疾人状况调查、某一种商品的质量调查。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是为开展统计调查而制定的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2、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3、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4、制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5、规定调查时间、调查期限和调查空间6、调查的组织计划。一、调查目的:就是明确在调查中要解决哪些问题,通过调查要取得什么样的资料,取得这些资料有什么途径。(接前)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如:在对本市百货商场进行调查中,每个百货商场既是调查单位也是报告单位。有时则不一致的。又如在某单位计算机使用状况的调查中,某单位所有的计算机是调查对象,每台计算机是调查单位,而每台计算机使用者是报告单位注意:(接前)三、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第三、四节)四、调查项目和调查表(一)调查项目:是指对调查单位所要调查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调查单位的各个标志的名称。在确定调查项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调查项目的涵义必须明确,不能含糊不清;2、设计调查项目时,既要考虑调查任务的需要,又要考虑是否能够取得资料;3、应尽可能做到项目之间相互关联,便于检查资料的准确性。(二)调查表及构成形式调查表:是将调查项目按一定的结构和顺序排列成的表格。如:表2—1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表填报单位(公章):×××××制表机关:××市教育局地址:×××××批准机关:××市统计局批准文号:×××××号填表人:×××填报日期年月日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胸围视力听力代码1234567(主语栏)

(谓语栏)从业人员与工资总额单位法人代码:表号:202-1、I202-1表单位详细名称(盖章):制表机关: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文号:国统字(2011)82号登记注册类型:有效期至:2013年1月执行会计制度类别:2012年季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代码本季1-本季甲乙丙12一、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人1

—(接前)五、调查时间、调查期限和调查空间★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时间。如果所要调查的是时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登记从何时起到何时止的资料;如果调查的是时点现象则要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点。★调查期限:有两种理解,一是指进行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一是指从调查方案设计开始到提交调查报告的整个工作时间。通常是指前一种,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调查期限。(接前)调查空间:是指统计调查在什么地区、多大范围内进行。六、调查的组织计划。包括调查的组织领导机构、调查人员的组成、调查人员的培训、调查文件准备和试点、经费的预算和开支、调查资料的报送、调查结果的提交等第三节统计调查的方式在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的方式有:全面统计报表、普查、概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一、全面统计报表:是统计调查工作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按照统一要求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优点:1、是依法执行的统计制度,具有规范性、连续性;2、统一性、及时性;3、准确性、可靠性。缺点:1、统计范围有限,不够充分;2、有可能发生虚报或瞒报,影响资料的质量;3、如果布置的报表过多,会增加基层单位的负担。(接前)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优点:获得的资料全面、系统。不足:工作量大,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普查的标准时间;2、普查登记工作应在整个普查范围内同时进行,保证普查资料的时效性、准确性;3、同类普查的内容和时间在历次普查中应尽可能保持连贯性。组织方式有两种:一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二是由被调查单位填报。(接前)三、概率抽样调查(一)概率抽样调查定义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份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算总体的调查方式。(二)概率抽样调查的特点:1、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2、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是可计算出来的3、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情况。(三)概率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教材P21-23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也称为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四)概率抽样的误差是指从总体中随机地抽取样本时,所抽到的个体与总体之间的偏差。它的影响因素有:1、样本单位数;2、个体标志变动程度;3、抽样方法。(接前)三、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属于非概率抽样。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份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通常在不要求掌握全面数据的情况下采用,所选择的重点单位只是全部单位中的极少部份,而调查的标志值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反映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例如:要了解全国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和资产总额情况,只需对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重点调查即可,虽然大中型企业数仅占5%,但增加值和资产总额却占60%以上。特点:投入少,速度快。(接前)四、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属于非概率抽样。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其作用:1、弥补全面调查的不足;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例如:在一次普查之后,可以选择若干个典型单位,检查统计数据的准确程度。优点:与其他调查方法比较,相对灵活,可以取得深入祥实的统计资料。不足:易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偏差。第四节统计资料搜集的方法

对资料的搜集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搜集未作任何加工的整理的原始资料,也称初级资料;二是搜集已加工整理过的资料,也称为次级资料或文案资料。一、原始资料搜集方法有:直按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问法、访问法和互联网访问法等。★直按观察法:是由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调查对象亲自进行观察和计量取得资料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取得的数据准确性较高,但所需人力物力和时间都相对多一些。只适合于对现实发生的现象进行调查。)(接前)★报告法:亦称报表法,是由报告单位根据原始记录和核算,按照统计机关颁发的统一的表格和要求,按一定的呈报程序提供资料的方法。(目前我国只要求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上的企业执行统计报表制度,其他企业则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优点:对于调查者较为省时省力,被调查者则促其完善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加强基层统计工作。不足:只能用来获取社会与经济发展重要指标体系所需要的原始数据,不可能覆盖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易发生虚报瞒报现象。(接前)★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人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可以分为入户访问和街头拦截访问两种)★邮寄访问法:是通过邮寄的方式对被调查者进行访问的方法。(用来邮寄的问卷可以是纸张,也可以是磁盘,问卷一般包括:信封、封面信、问卷、回邮信封、礼品。)★访问法:是通过对被调查者进行访问的方法。★互联网访问法:是通过互联网对被调查者进行访问的方法。(具体内容请参阅教材P25—27就可以了。)二、次级资料的搜集:按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研究目的内容判别所需资料的类型;2、寻找资料来源:次级资料的来源渠道很多,如:统计公报、各类统计年鉴、书刊等;3、对次级资料的查找(可采用互联网);4、对查找的资料进行清理、补充。三、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一)、原始记录:是按照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所作的最初的、直接的数字或文字记载。(接前)(二)、统计台帐:是根据编制统计报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而设置,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登记、汇总或积累资料的账册。特点:1、按照时间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的登记;2、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渐进地汇总或积累资料。统计台帐可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进度台帐一般在一年内使用,其作用有:1、反映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进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满足管理的之需;2、及时汇总相关指标,保证期末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各专业统计台帐:百度宁德市统计局,登录后点通知公告下载密码:38517353、企业内部报表:是指为满足企业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指挥生产、管理企业的填制国家统计报表的需要而设立的企业内部统计报表。(设置企业内部报表的原则:满足企业、国家的需要;表种和内容力求精简,防止过多、过滥。)四、统计资料报送的形式1、传统报送方式:邮寄、、磁介质等方式。2、计算机数据处理和远程传输。3、其他报送方式,如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建筑业联网直报制度、企业将自已的统计资料通过互联网直报国家统计局。第五节统计调查资料的质量控制一、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统计调查误差:是指调查所得的数据与调查总体真值的差别。种类: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误差:是由于工作不准确而产生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份总体单位的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估计结果与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别。二、控制统计误差的途径对于登记误差的控制:一是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二是做好基础工作,包括建立统计机构、配备必要人员,建立健全计量工作、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等制度;三是加强对数据资料的检查。对于代表性误差的控制:严格遵守随机原则,调整样本容量、改进抽样调查的调查方式等。第三章统计整理第一节统计整理的基本问题P32一、统计整理的定义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二、统计整理的意义它既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和预测的基础和前提,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接前三、统计整理的步骤:(一)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二)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进行[完整性、准确性、适用性、时效性审核;(三)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组和汇总(四)编制统计表或给制统计图。上述步骤中,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和审核原始资料是统计整理的前提,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础,统计汇总是统计整理的中心,统计表或统计图是统计整理的结果。其中,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第二节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定义统计分组:根据研究的任务的需要,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变量将统计总体划分为几个组,使组与组之间具有差异性,而同一组内的单位保持相对的同质性。有三个特点:1、分组的对象是总体;2、分组应有分组标志;3、对总体而言是“分”,对总体单位而言是“合”。二、统计分组的作用1、凸显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教材P34例1:经过分组后得到表3—1。(接前)2、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性质不同的各种类型。如:按经济类型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涉外经济等。按经济活动性质不同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除一二产业外)。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请参阅教材P36表3—2,了解总体的结构情况。4、分析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请学员参阅教材P36表3—3,了解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接前三、统计分组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特征有分组标志。2、完整性原则,分组后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组可归,没有遗漏。3、互斥性原则,分组后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只能归属某一组,不能同时归属两组或更多组。(接前)四、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一)选择分组变量:1、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2、选择最能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3、根据事物所处具体条件选择分组标志。(二)划分各组界限:1、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也可以按数量标志分组;2、尽量保证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五、统计分组体系是根据统计分组的要求,对同一总体进行多种不同分组而形成体系。▲简单分组:将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称为简单分组。如将企业按规模分为大中小微型企业等。(教材166表9-1)▲平行分组体系: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组进行独立的简单分组,就形成平行分组体系。图3—1全部工业企业按轻重工业分按经济类型分按企业生产规模分轻工业重工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其他企业(接前)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叫复合分组。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如对货运、客运总量进行的分组就是这种情况。进行复合分组时,先按主要标志对总体进行第一次分组,然后按次要标志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分组。见图3--2货运量总计铁路公路中央地方中央地方客运量总计铁路公路水路中央地方中央地方中央地方第三节统计分布一、统计分布的概念在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进行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统计分布。也称次数分布(统计分布的实质是把总体的全部单位按某标志所分的组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数列,因些又称为分配数列)统计分布包括两个组要素:分组与次数。分配数列的种类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品质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配数列叫品质数列。例如:表3—4某企业职工性别情况的分配数列(品质数列)性别职工人数(人)男女480520合计1000(接前)按某一数量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配数列叫变量数列,例如:某地区企业销售情况的分配数列(变量数列)销售收入(万元)企业数(个)0——9090——100100——110110——12024166合计28(接前)按照变量是否离散变量或连续变量,变量数列又可分为离散变量数列和连续变量数列。连续变量数列一般是组距式的,每个组包含若干变量值;对于离散变量数列,如果变量值数目不多,可编成单项式,如果变量值很多应编成组距式。图示如下:变量离散变量如:职工人数、设备台数等连续变量如:农作物产量、职工工资等变量数列单项式变量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后,用一个变量值代表一个组形成的数列)组距式变量数列(等距数列、不等距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后,用变量值变动范围(组距)代表一个组形成的数列](接前)二、统计分布(变量数列)的编制过程教材P41例3.1的资料。(一)、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A、将所有变量值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B、分别汇总出每一个变量值所对应的工人数。如表3—4所示。(下一页)(接前)某工厂工人生产零件数的单项式变量数列生产零件数(件)工人数(人)4204450248045008510452075304540195801762096306650127204合计100(二)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仍用前面的资料,得出表3—5某厂工人完成生产定额情况变量数列(组距式)按完成定额分组(件)工人数(人)500以下500——550550——600600——650650——700700以上10421715124合计100(三)关于累积分布数列的编制如表3—6所示按完成件数分组(件)工人数(人)累积分布数列向上累积(高位制)向下累积(低位制)500以下1010100500——550425290550——600176948600——650158461650——700129616700以上41004合计100————(接前)三、组距式变量数列编制的基本概念在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时,要请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1、组距与组数组距:是指每个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这差,通常把最大值叫该组的上限,最小值中该组的下限,上下限之差为组距,即:组距=上限-下限。如:第三组的组距=600-550=50。组数:是指将某一变量数列划分为多少个组。组距与组数的关系:在同一数列中,组数越多,则组距越小;组数越少,则组距越大。两者成反比关系。在编制组距数列时,确定组数和组距一般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能区分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份的性质差别;二是要能准确清晰地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2、等距数列与不等距数列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异距组数列。(对于标志值的变动幅度在各组之间相等的分组,即等距分组,否则为不等距分组。)3、组限与组中值组限是指每个组的两端标志值,每个组的起点值为下限(或最小值),终点值为上限(或最大值)。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叫组中值。组中值=(上限+下限)/2或组中值=下限+(上限-下限)/2或组中值=上限-(上限-下限)/2。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重叠时上限不在组内。首组开口的下限=首组上限-邻组组距末组开口的上限=末组下限+邻组组距4、频数、频率所谓频数:就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频数越大,则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就越小)。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叫比率、比重或权重,(频率越大,则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就越小)。例如:表3-5组距式变量数列求组中值按完成定额分组(件)工人数(人)下限上限组距组中值500以下500——550550——600600——650650——700700以上10421715124450750505050505050475525575625675725合计100四、统计分布的表示方法(一)列表法如表3—9所示某公司20个销售小组销售额次数分布销售额(万元)次数向上累计向下累计组数频率(%)组数频率(%)组数频率(%)100以下21021020100100—2004206301890200—30084014701470300—4005251995630400以上152010015合计20100____________(二)、图示法: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饼图、条形图/柱状图。(教材P46-49)第四节统计表一、统计表的概念二、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一)统计表的构成:是由总标题、横栏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值四部分构成的。P50表3-8所示(二)统计表的内容: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主词)。另一部分是说明总体的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宾词)。三、统计表的分类(一)按作用不同分:调查表、汇总表或整理表、分析表。(二)按主词加工方法不同分:简单表P51表3-9、简单分组表P50表3-8、复合分组表P52表3-10(接前)四、统计表的编制规则1、统计表的各种标题,特别是总标题的表达,应该十分简明、确切,概括地反映出表的基本内容。总标题还应标明资料所属的地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