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林县民中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石林县民中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石林县民中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石林县民中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石林县民中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石林县民中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一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Z<T<XB.R与Q的电子数相差26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R<T<Q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Q>T2、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A.乙醇、甲苯、硝基苯 B.苯、苯酚、己烯C.苯、甲苯、环己烷 D.甲酸、乙醛、乙酸3、轴烯是一类独特的星形环烃。下列有关三元轴烯()与苯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均含有碳碳双键B.均为平面结构C.互为同分异构体D.均能发生加成反应4、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如图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物质含有这五种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A为金属单质,D为非金属单质,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F是一种最高价含氧酸,遇光或热会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WB.Y与W形成的化合物都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Y、Z、W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WD.W与Q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可能含有极性共价键5、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A.HX B.H2X C.XH4 D.XH36、某烷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则该烃的分子式不可能是A.C2H6 B.C4H10 C.C5H12 D.C8H187、下列物质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A.氨水B.溴水C.苏打水D.食盐水8、如图为番茄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B.负极反应为Zn一2e-=Zn2+C.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会减少D.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增加9、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A.青铜器皿B.陶瓷C.丝绸D.中草药A.AB.BC.CD.D10、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A.C(s)+O2(g)===CO2(g)ΔH1C(s)+O2(g)===CO(g)ΔH2B.S(s)+O2(g)===SO2(g)ΔH1S(g)+O2(g)===SO2(g)ΔH2C.H2(g)+O2(g)===H2O(l)ΔH12H2(g)+O2(g)===2H2O(l)ΔH2D.CaCO3(s)===CaO(s)+CO2(g)ΔH1CaO(s)+H2O(l)===Ca(OH)2ΔH211、与Na+具有相同电子总数和质子总数的微粒是A.CH4 B.H3O+ C.NH2- D.Cl–12、下列原子序数的元素,彼此之间能形成离子键的是()A.1和16B.6和8C.9和11D.1和1713、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B.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D.品红试纸、沾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14、煤本身是可燃物质,但是块状的煤用明火靠近都不燃烧,而当煤变为粉末状态时,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即迅速爆炸,其原因是()。A.粉末状态的煤比块状煤的着火点低B.粉末状态的煤比块状煤放出的热量多C.粉末状态的煤比块状煤的总表面积大D.粉末状态的煤呈气态,属于可燃性气体15、对反应2A+B=3C+D的速率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代表反应最快的是A.υ(A)=0.55mo/(L·s) B.υ(B)=0.3mol/(L·s)C.υ(C)=0.75mol(L·s) D.υ(D)=0.2mol/(L·s)1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mol乙烷和1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B.0.1molNa2O2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C.1.7g羟基(-OH)所含电子的数目为NAD.56gFe与足量的水蒸汽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转移电子数为3NA17、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选项事实推测A12Mg与水反应缓慢,20Ca与水反应较快56Ba与水反应会更快B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C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D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A.A B.B C.C D.D18、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是(

)A.汽油 B.甲醛 C.乙酸 D.甲酸19、对于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说明氢氟酸具有强酸性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C.常温下浓硫酸可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硫酸不反应D.氨水中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20、将N2、H2的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丙三个容器后,测得化学反应速率分别为甲:v(H2)=3mol/(L·min);乙:v(N2)=2mol/(L·min);丙:v(NH3)=1mol/(L·min)。则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率()A.v(甲)>v(乙)>v(丙)B.v(乙)>v(丙)>v(甲)C.v(丙)>v(甲)>v(乙)D.v(乙)>v(甲)>v(丙)21、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ABCD被提纯物质酒精(水)乙醇(乙酸)乙烷(乙烯)溴苯(溴)除杂试剂生石灰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CCl4分离方法蒸馏分液洗气萃取A.A B.B C.C D.D22、如图所示,a、b、c均为非金属单质,d、e均为含有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且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d>e,f为离子化合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单质a呈气态B.单质c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C.稳定性:d<eD.f受热易分解为d和e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甲是一种盐,由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元素组成。甲溶于水后可电离出三种离子,其中含有由A、B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E的少1,D、E处于同主族。用甲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甲的晶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③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③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④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最的NaOH溶液并加热。回答下列问题:(1)C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2)经测定甲晶体的摩尔质量为453g•mol-1,其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甲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3)实验③中根据图象得V(oa):V(ab):V(bc)=_______。(4)实验④中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24、(12分)硫酸镁晶体(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菱镁矿(主要成分是MgCO3,含少量FeCO3和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取硫酸镁晶体的过程如下:(1)MgCO3溶于稀硫酸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2)“氧化”步骤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沉淀”步骤中,用氨水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阳离子Mg2+Fe2+Fe3+开始沉淀9.17.61.9完全沉淀11.19.73.2(4)“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25、(12分)化学离不开实验,氨气和乙酸乙酯的制备分别是无机实验和有机实验的典型代表。请结合已有药品(选择性使用)和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现提供药品有:氯化铵固体、浓氨水、浓硫酸、碱石灰、水①该实验条件下,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填大写字母)②C的作用是_____。③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部分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2)乙酸乙酯的制备现提供药品有:乙酸、乙醇、浓硫酸、水、氢氧化钠溶液①浓硫酸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②该实验条件下,试管B内盛放的液体是____,可以判断该实验反应结束的现象为_______③该实验制各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除本身反应可逆外的原因可能还有(填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26、(10分)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1)在30mL的大试管①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2)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min;(3)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4)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该混合溶液时,浓硫酸、乙醇、乙酸的滴加顺序是:_______。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试管②中所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A.中和乙酸和乙醇;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3)步骤(2)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其主要理由是:_____(答一条即可)。(4)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所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_______。A.P2O5B.无水Na2SO4C.碱石灰D.NaOH固体27、(12分)某课外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制取乙酸乙酯,其中A盛浓硫酸,B盛乙醇、无水醋酸,D盛饱和碳酸钠溶液。已知:①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②几种有机物沸点:乙醚34.7℃,乙醇78.5℃,乙酸117.9℃,乙酸乙酯77.1℃;③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酯的过程中酸分子断裂C-O键,醇分子断裂O—H键。请回答:(1)乙醇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2)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作____________________。(3)在B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C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4)若参加反应的乙醇为CH3CH2l8OH,请写出用该乙醇制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5)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其净化过程如下:ⅰ:加入无水氯化钙,去除_________________;ⅱ:最好加入________(填字母序号)作吸水剂;A碱石灰B氢氧化钾C无水硫酸钠ⅲ: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28、(14分)铀(U)是一种稀有金属,制造氢弹的重要原料。提取铀涉及的反应为:UF4+2MgU+2MgF2。在该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_,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若反应中消耗1molMg,则生成U______mol。29、(10分)Ⅰ.某研究性学习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之间的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温度KMnO4溶液H2C2O4溶液H2O溶液褪色时间V(mL)C(mol/L)V(mL)C(mol/L)V(mL)t(s)A293K20.0240.10t1BT120.0230.1V18C313K20.02V20.11t2(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____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T1=_____,通过实验_______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若t1<8,则由实验A、B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实验B中数据计算,从反应开始到有结束,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3)该反应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且锰被还原为Mn2+,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4)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反应速率会加快,造成此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某种粒子对KMnO4与H2C2O4之间的反应有某种特殊的作用,则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相应的粒子最有可能是(填符号)_______。II.100kPa时,反应2NO(g)+O2(g)2NO2(g)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1,反应2NO2(g)N2O4(g)中N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①图1中A、B、C三点表示不同温度、压强下2NO(g)+O2(g)2NO2(g)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则________点对应的压强最大。②100kPa、25℃时,2NO2(g)N2O4(g)平衡体系中,列式计算平衡常数Kp=________。(Kp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析】

R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R为F元素,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T为Cl元素,Q为Br元素,X为S元素,Z为Ar元素;A.Z为Ar元素,最外层为稳定结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在同周期中最弱,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Z<X<T,故A错误;B.R为F元素,Q为Br元素,原子序数相差26,故B正确;C.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F>Cl>Br,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稳定性HF>HCl>HBr,故C错误;D.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Cl>Br,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酸性:T>Q,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睛】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2、C【解析】

A.对于乙醇、甲苯和硝基苯,乙醇可以和水互溶、甲苯不和水互溶但比水轻、硝基苯不和水互溶但比水重,可以用水来鉴别,故不选A;B.苯、苯酚和己烯可以选浓溴水鉴别,苯不和溴水反应、苯酚和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己烯和溴水加成使溴水褪色,可以鉴别,故不选B;C.苯、甲苯和环己烷三者性质相似,不能鉴别,故选C;D.甲酸、乙醛、乙酸可选新制氢氧化铜鉴别,甲酸能溶解新制氢氧化铜但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醛不能溶解氢氧化铜但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酸只能溶解氢氧化铜,可以鉴别,故不选D;故选C。3、A【解析】分析:轴烯与苯分子式都是C6H6,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苯中不含碳碳双键,选项A错误;B、根据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共平面及苯分子中12个原子共平面,则轴烯与苯均为平面结构,选项B正确;C、轴烯与苯分子式都是C6H6,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C正确;D、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等概念,侧重于学生的双基的考查,注意把握比较的角度和概念的区别,难度不大。4、C【解析】分析: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如图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物质含有这五种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A为金属单质,D为非金属单质,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则A为Mg,D为C单质,B为CO2,C为MgO,F为,E为,X、Y、Z、W、Q五种元素分别为:H、C、N、O、Mg。详解:A.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简单氢化物的沸点:H2O>NH3,Z<W,故A错误;B.Y与W形成的化合物有CO、CO2,只有CO2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Y、Z、W即C、N、O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W即O,故C正确;D.W与Q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为氧化镁,是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键,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的分析判断,物质性质的应用,原子结构的知识的应用,难点:反应①是置换反应,A为金属单质,D为非金属单质,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推断出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从而突破难点。5、B【解析】

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则X的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X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H2X。故答案选B。6、B【解析】

烷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说明分子中的氢原子完全是相同的。【详解】A.C2H6只能是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完全相同;B.C4H10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结构,分别有两种氢原子;C.C5H12有3种结构,其中新戊烷分子中的氢原子完全是相同的;D.C8H18有多种结构,其中(CH3)3C(CH3)3分子中的氢原子完全是相同的。综上所述,该烃的分子式不可能是C4H10,故选B。7、B【解析】分析: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应将KI氧化为I2,所加入物质的氧化性应大于I2,据此解答。详解:A.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氨水,不反应,溶液不会变蓝,A错误;B.氧化性Br2>I2,则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溴水,生成I2,溶液变蓝,B正确;C.苏打水中含有碳酸钠,与淀粉碘化钾溶液不反应,溶液不会变蓝色,C错误;D.食盐水和KI不反应,溶液不变蓝,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卤素单质以及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卤素单质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尤其是氧化性的强弱是解答该题的关键。8、B【解析】试题分析:锌的金属性强于铜,锌是负极,铜是正极,则A.电流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A错误;B.锌为负极,负极反应为Zn一2e-=Zn2+,B正确;C.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减少,铜片质量不变,C错误;D.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减小,D错误,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名师点晴】掌握原电池的反应原理是解答的关键,即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9、A【解析】

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化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据此判断。【详解】A.青铜器皿是铜合金,A符合;B.陶瓷属于硅酸盐产品,不是合金,B不符合;C.丝绸属于有机物,不是合金,C不符合;D.中草药主要由植物的根、茎、叶、果等组成,不属于合金,D不符合;答案选A。10、A【解析】分析:B、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C、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加倍,焓变数值加倍;D、吸热反应焓变为正值,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详解:A、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热多于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的热,反应的焓变是负值,故△H1<△H2,选项A正确;B、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所以焓变是负值,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所以△H1>△H2,选项B错误;C、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加倍,焓变数值加倍,该化合反应是放热的,所以焓变值是负值,△H1=2△H2,△H1>△H2,选项C正确;D.CaCO3(s)===CaO(s)+CO2(g)ΔH1>0,CaO(s)+H2O(l)===Ca(OH)2ΔH2<0,故△H1>△H2,选项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反应能量变化分析判断,主要是盖斯定律的应用,物质量不同、状态不同、产物不同,反应的能量变化不同,题目较简单。11、B【解析】

Na+的质子总数为11,电子总数为10,计算选项中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析判断。【详解】A.CH4的质子总数为10,电子总数为10,与Na+不相同,A错误;B.H3O+的质子总数为11,电子总数为10,与Na+相同,B正确;C.NH2-的质子总数为9,电子总数为10,与Na+不相同,C错误;D.Cl-的质子总数为17,电子总数为18,与Na+不相同,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点睛】本题考查电子总数和质子总数的判断,要注意粒子中电子总数和质子总数的关系。12、C【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原子序数判断出元素,然后依据元素的性质判断形成的化学键类型。详解:A.1和16分别是H和S,形成的H2S中含有共价键,A错误;B.6和8分别是C和O,形成的CO或CO2中含有共价键,B错误;C.9和11分别是F和Na,形成的NaF中含有离子键,C正确;D.1和17分别是H和Cl,形成的HCl中含有共价键,D错误。答案选C。点睛: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解答的关键,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需要注意的是AlCl3中含有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13、A【解析】

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结合二氧化硫的性质分析解答。【详解】A.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二氧化硫不能把碘化钾氧化为单质碘,因此SO2的氧化性弱于I2,A正确;B.二氧化硫溶于水得到亚硫酸,溶液显酸性,但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因此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后不褪色,B错误;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一般用碱液吸收,NaCl溶液不能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C错误;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试纸褪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沾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褪色,D错误;答案选A。14、C【解析】

A.物质的着火点是其固有属性,与其状态和颗粒大小无关,故A错误;B.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烧的程度以及可燃物的质量有关,故B错误;C.煤变为粉末状态时,总表面积大,与空气中的氧气密切接触时,一旦遇见火源,便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急剧膨胀,发生爆炸;故C正确;D.粉末状的煤还是固体,只是颗粒比较小,故D错误。答案选C。15、B【解析】

给出的化学反应速率除以化学计量数,数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A.=0.275;B.=0.3;C.=0.25;D.=0.2;显然B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故答案为B。【点睛】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利用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可快速解答,也可转化为同种物质的反应速率来比较。由于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化学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注意单位要相同。16、B【解析】A.1mol乙烷的化学键为7mol,1mol乙烯含有5mol化学键,故错误;B.因为反应中过氧化钠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所以0.1mol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中,转移电子为0.1mol,故正确;C.1个羟基含有9个电子,所以1.7克羟基即0.1mol羟基含有0.9mol电子,故错误;D.56克铁与水蒸气反应转移8/3mol电子,故错误。故选B。【点睛】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题是必考题型,其中关于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涉及歧化反应等,常见的反应为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的反应,或氯气与水或氢氧化钠的反应,或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掌握特殊反应中的转移电子数是关键。17、B【解析】

A.Mg、Ca、Ba为同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与水反应越剧烈,A正确;B.Si与Ge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位置,可做半导体材料,而C与其他同族元素不在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不作半导体材料,B错误;C.Cl、Br、I为同主族元素,非金属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弱,则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则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C正确;D.Si、S为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反应条件越容易,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D正确;答案为B。【点睛】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反应条件越容易,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18、C【解析】

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及醛基的有机物、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含有醇羟基的有机物,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汽油中含有不饱和烃,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A项错误;B.甲醛中含有醛基,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错误;C.乙酸中含有羧基,羧基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正确;D.甲酸中即含有羧基,又含有醛基,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项错误;答案选C。19、D【解析】

A、氢氟酸是弱酸,故A错误;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故B错误;C、常温下浓硫酸使铝钝化,故C错误;D、氨水中可使酚酞试剂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显碱性,故D正确。答案选D。20、D【解析】试题分析:v(H2)3=v(N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21、A【解析】

A项、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沸点高的氢氧化钙,加入生石灰然后蒸馏可分离出乙醇,故A正确;B项、乙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沸点高的乙酸钠,加入碳酸钠溶液然后蒸馏可分离出乙醇,不能利用分液法分离,故B错误;C项、除杂时应能将杂质除去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CO2,引入了新的杂质,故C错误;D项、CCl4与溴苯和溴互溶,不能除去溴苯中混有的溴,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侧重于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除杂时注意不能引入新杂质是解答关键。22、B【解析】a、b、c均为非金属单质,d、e均为含有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则b一定为氢气,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d>e,f为离子化合物,因此f一定为铵盐,则a是氮气,c为氟气,d是氨气,e为HF,f为NH4F。A.a是氮气,常温下为气态,故A正确;B.c为氟气,氢氟酸不具有漂白性,故B错误;C.非金属性F>N,故氢化物稳定性HF>NH3,故C正确;D.铵盐受热易分解,NH4F分解得到氨气与HF,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元素周期律应用等,10电子的d、e生成离子化合物f是推断突破口。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知道卤族元素中氟的特殊性。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Al第三周期第VIA族NH4Al(SO4)2·12H2O3:1:1NH4++Al3++5OH-NH3↑+AlO2-+3H2O【解析】甲由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一种盐,②中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甲中含有SO42-。④中甲与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该气体为NH3,则甲溶液中含有NH4+。③中取少量甲溶液,逐滴滴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开始增大到最大量,而后沉淀量不变,最后阶段沉淀减小至完全消失,则甲溶液肯定含有Al3+。甲溶于水电离出三种离子为SO42-、Al3+、NH4+,A、B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为NH4+,D、E同主族,二者应形成SO42-,且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E的少l,则A为N元素、E为O元素、D为S元素、B为H元素、C为Al,则(1)C是铝,C的元素符号是Al;D是S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ⅥA族;(2)经测定晶体甲的摩尔质量为453g/mol,且1mol甲晶体中含有12mol结晶水,所以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总相对分子质量为:453-216=237,阳离子和阴离子物质的量之比1:1,根据电中性原理,其化学式为:NH4Al(SO4)2·12H2O;(3)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而后发生反应:NH4++OH-=NH3•H2O,最后阶段氢氧化铝溶解,发生反应:OH-+Al(OH)3=AlO2-+2H2O,假设NH4Al(SO4)2·12H2O为1mol,则各阶段消耗NaOH分别为3mol、1mol、1mol,所以V(Oa):V(ab):V(bc)=3mol:1mol:1mol=3:1:1;(4)甲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铵根离子、铝离子均可以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之间反应,NH4+、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Al3++5OH-NH3↑+AlO2-+3H2O。24、MgCO3+2H+=Mg2++CO2↑+H2OH2O2+2Fe2++2H+=2Fe3++2H2O3.2~9.1Mg2+、NH4+【解析】

由化学工艺流程可知,菱镁矿加稀硫酸浸取,MgCO3、FeCO3溶于稀硫酸生成Mg2+和Fe2+,加入H2O2溶液将Fe2+氧化为Fe3+,然后加氨水调节溶液pH,将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除去,将滤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SO4·7H2O晶体。【详解】(1)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MgCO3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是MgCO3+2H+=Mg2++CO2↑+H2O,故答案为:MgCO3+2H+=Mg2++CO2↑+H2O;(2)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故答案为:H2O2+2Fe2++2H+=2Fe3++2H2O;(3)用氨水调节溶液pH,使Fe3+沉淀除去,不能影响Mg2+,由题给数据可知,pH=3.2时Fe3+沉淀完全,pH=9.1时Mg2+开始沉淀,则用氨水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3.2~9.1,故答案为:3.2~9.1;(4)因“沉淀”步骤中使用氨水,使Fe3+沉淀除去,而Mg2+没有沉淀,则过滤所得滤液中存在大量的阳离子有Mg2+和NH4+,故答案为:Mg2+和NH4+。【点睛】注意用氨水调节溶液pH的目的是使Fe3+沉淀除去,而Mg2+不能沉淀是解答的关键。25、B干燥NH3dcfei催化剂、吸水剂水B中液面不再上升乙醇或乙酸挥发;发生副反应;乙酸乙酯少量溶解在水中【解析】分析:(1)①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产生氨气;②生成的氨气需要干燥;③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且氨气极易溶于水;(2)①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②利用饱和食盐水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和乙酸;根据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析;③根据酯化反应特点结合物质的性质解答。详解:(1)①根据所给药品可知该实验条件下利用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制备氨气,因此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B装置;②生成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因此C的作用是干燥氨气。③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所以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则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c→f→e→i。(2)①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则浓硫酸在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②由于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且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则该实验条件下,试管B内盛放的液体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用来除去乙酸和乙醇;由于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则可以判断该实验反应结束的现象为B中液面不再上升;③由于乙醇或乙酸挥发、发生副反应、乙酸乙酯少量溶解在水中,所以该实验的产率往往偏低。26、乙醇、浓硫酸、乙酸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饱和碳酸钠溶液B、C因为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大量随产物蒸发而损失原料;温度过高可能发生其它副反应分液漏斗B【解析】

(1)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是为了防止混合产生的热量导致局部过热而是液体迸溅,待溶液冷却后再与乙酸混合是为了防止乙酸挥发;(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主要为,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3)加热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为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大量随产物蒸发而损失原料,温度过高可能发生其它副反应;(4)因为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酸乙酯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所以选择中性干燥剂;【详解】(1)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是为了防止混合产生的热量导致局部过热而是液体迸溅,待溶液冷却后再与乙酸混合是为了防止乙酸挥发,所以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酯化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主要为,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所以B项和C项正确;(3)加热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为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大量随产物蒸发而损失原料,温度过高还可能发生其它副反应;(4)因为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所以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乙酸乙酯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五氧化二磷属于酸性干燥剂,无水硫酸钠属于中性干燥剂,碱石灰属于碱性干燥剂,氢氧化钠属于碱性物质,所以选择中性干燥剂硫酸钠。27、羟基分液漏斗催化剂和吸水剂防止暴沸防止倒吸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H2O酯化反应C2H5OHC【解析】

(1)乙醇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2)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3)在B中加入几块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C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球形干燥管容积大,可防止倒吸;(4)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H2O;(5)根据信息①,CaCl2·6C2H5OH不溶于水,可以把乙醇除去,碱石灰和生石灰中含有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溶液显碱性,造成乙酸乙酯水解,因此加入无水硫酸钠,故C正确。28、MgUF40.5【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