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克东一中、克山一中等五校联考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克东一中、克山一中等五校联考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克东一中、克山一中等五校联考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克东一中、克山一中等五校联考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克东一中、克山一中等五校联考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克东一中、克山一中等五校联考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在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自ⅢA族的硼到第ⅦA族的砹连一条斜线,此即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从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A.耐高温材料 B.新型农药材料 C.半导体材料 D.新型催化剂材料2、氮元素被还原的过程是A.NH3→C.NO2→3、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已烯和环已烷4、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慢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碱性越弱,H2O2分解速率越慢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c(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5、下列各项因素中能够对化学反应速度起决定作用的是()A.温度B.浓度C.催化剂D.物质性质6、原子核裂变反应放出的能量是一种高效的优质能源原子常用于核裂变反应,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中子数92B.电子数143C.核电荷数235D.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517、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NaClB.C2H4C.NaOHD.CaCl28、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C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6 B.电子数为13 C.中子数为6 D.质量数为69、某温度时,反应X(g)4Y(g)+Z(g)ΔH=-QkJ·mol-1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X和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min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5mol·L-1·min-1B.第tmin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第5min后,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且保持不变D.5min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6QkJ10、下列实验装置设计合理的是A.过滤B.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后冷却结晶C.收集SO2D.测定化学反应速率11、C8H8分子呈正六面体结构,如图所示,因而称为“立方烷”,它的六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A.3B.6C.12D.2412、石油裂化的目的是()A.使直链烃转化为芳香烃B.使长链烃分子断裂为短链烃分子C.除去石油中的杂质D.提高重油的产量和质量13、检验实验室存放的蒸馏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可选用的试剂是()A.硝酸银溶液 B.稀盐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C.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D.稀硫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14、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之一是组成元素简单,相对分子质量大B.聚乙烯有固定的熔点C.相同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D.油脂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15、下列反应的反应热△H>0的是()A.铝与稀硫酸反应B.加热氧化银冶炼银C.醋酸与氨水反应D.液化石油气燃烧16、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B.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氢气、氧气等非金属反应D.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起反应17、下列物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A.乙烷 B.乙烯 C.苯 D.乙酸18、区别棉花和羊毛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加入稀硫酸后加热使之水解,检验水解产物能否发生银镜反应B.浸入浓硝酸中,观察其颜色是否变黄色C.在火中灼烧,闻其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D.通过化学方法测其组成中是否含有硫、氮等元素19、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20、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B.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C.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 D.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21、如图所示,若锥形瓶内是水,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也是水,向烧杯内滴加水时,发现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则烧杯内的物质是A.过氧化钠B.氧化钠C.钠D.钾22、一定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的是()A.V(正)(O2)=54V(逆)(NO) B.C.密闭容器的压强不变 D.氮气的浓度不再改变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随原子序数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1)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d、e常见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_________>_________;比较g、h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选上述元素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24、(12分)A、B、C、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増大,质子数之和为40。B、C同周期,

A、D同主族,

A、C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C和A2C2,

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2)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3)废印刷电路版上含有铜,以往的回收方法是将其灼烧使铜转化为氧化铜,再用硫酸溶解。現改用A2C2和稀硫酸浸泡既达到了上述目的,又保护了环境,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若BA3与C2可形成燃料电池,电解质为KOH溶液,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氧化产物不污染环境)25、(12分)为验证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Ⅱ.当装置B和装置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Ⅲ.当装置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Ⅳ.……(1)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A中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B的溶液中NaBr完全被氧化,则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4)为验证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元素,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26、(10分)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NaNO2并对其性质作如下探究(A中加热装置已略去)。查阅资料可知:①2NO+Na2O2=2NaNO2;2NO2+Na2O2=2NaNO3。②NO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NO3-。(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2)装置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______________。(3)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4)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5)A中滴入浓硝酸之前,应先通入N2一段时间,原因是____________。(6)写出NO被酸性KMnO4氧化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27、(12分)I.为了研究化学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_______(填“高”或“低”)。(3)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_______(填“高”或“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Ⅱ.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铝热反应实验,回答下列问题:(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________是氧化剂,氯酸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出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把序号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①镁带剧烈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③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④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28、(14分)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族周期IA01①

2②③④3⑤⑥⑦⑧(1)在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属于强酸的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下同);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2)④、⑤、⑥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离子符号)。(3)由①、④、⑤、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4)请写出涉及上述有关元素的两个置换反应(要求:同一反应中两种单质对应元素既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________;__________。(5)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无机化合物A、B、C、X有以下转化关系:ABC若A、B、C含同一金属元素,X为强电解质,且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B的化学式为______。对应的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29、(10分)碳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态存在。I、下图A、B分别表示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模型。右表为金刚石和石墨的某些性质:(1)金刚石转化为石墨属于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切割玻璃的玻璃刀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填“金刚石”或“石墨”)做材料。(3)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和性质推断,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___(填字母)A.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B.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不同C.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D.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II、碳酸盐是碳的重要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应用广泛的两种碳酸盐。(4)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5)现有一包白色固体,为检验该粉末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开展实验。请根据要求填写空白:实验操作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取少许粉末置于试管中加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粉末为碳酸氢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C【解析】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可作半导体材料。【详解】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在周期表一定区域内寻找元素,发现物质的新用途被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如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的元素中寻找新型农药材料,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注意元素的性质及应用,把握元素的位置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2、D【解析】

被还原是指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而被氧化是指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则A.N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A项错误;B.N元素从0价升高到+2价,被氧化,B项错误;C.N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C项错误;D.N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3价,化合价降低,D项正确;答案选D。3、D【解析】A.乙醇与水混溶,甲苯密度比水小,可加入水鉴别,故A正确;B.乙醇燃烧,火焰明亮,无浓烟,苯燃烧有浓烟,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B正确;C.乙醇易溶于水,碳酸钠与乙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溶液分层,可鉴别,故C正确;D.苯、环己烷都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现象相同,故D错误;故选D。4、C【解析】A、由甲图可知,双氧水浓度越小,分解越慢,选项A正确;B、由图乙可知,溶液的碱性越弱,双氧水分解越慢,选项B正确;C、根据变量控制法,3个实验必须加入等量的Mn2+才能比较溶液的碱性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由图丙可知,3个实验中由于仅在其中一个加入了Mn2+,所以选项C不正确;D、由图丙和图丁可知,溶液的碱性越强、Mn2+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越快选项D正确。答案选C。5、D【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反应物的结构与性质是决定性的因素,即最主要因素,而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为次要因素,故选D。6、D【解析】试题分析: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据此可知其核内的中子数是235-92=143,核电荷数=质子数=92,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143-92=51,答案选D。考点:考查原子组成以及组成原子的几种微粒之间的计算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以原子核裂变重点考查学生对原子组成以及组成微粒之间数量关系的熟悉了解程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视频7、C【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以此来解答。详解:A.NaCl中只含离子键,A错误;B.乙烯中只含共价键,B错误;C.NaOH中含离子键和O-H共价键,C正确;D.氯化钙中只含离子键,D错误;答案选C。8、A【解析】

考查原子的组成及表示方法。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中子数是13-6=7.又因为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答案选A。9、B【解析】

A.2min内,VX=C/t=0.5/2=0.25mol·L-1·min-1,故正确;B.第tmin时,X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再减少,Z的浓度再增加,反应正向进行,未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C.第5min后,X,Z的浓度宏观上不在改变,处于平衡状态,X和Z的系数相等,故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且保持不变,正确;D.5min内,消耗X的物质的量是(0.9-0.1)*2=1.6mol,放出的热量是1.6QkJ,故正确。说法不正确的是B。10、B【解析】分析:A项,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B项,蒸发浓缩时用玻璃棒搅拌;C项,SO2的密度比空气大;D项,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应用分液漏斗,并测量反应的时间。详解:A项,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A项错误;B项,蒸发浓缩时用玻璃棒搅拌,B项正确;C项,SO2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长管进气,短管出气,C项错误;D项,使用长颈漏斗不能使生成的O2全部收集到注射器中,应用分液漏斗,测量反应速率还需要用秒表测量反应的时间,D项错误;答案选B。11、A【解析】立方烷的同分异构体分别是:一条棱、面对角线、体对角线上的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代替,所以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故六氯代物有3种,故选A。12、B【解析】

裂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详解】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油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可以采用裂化的方法从重油中获得轻质油,即石油裂化的目的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答案选B。【点睛】注意裂化与裂解的区别,裂解是采取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石油分馏产物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过程。石油裂解气的主要成分为乙烯、丙烯、丁二烯、异丁烯、甲烷、乙烷、丁烷、炔烃等。13、C【解析】

A.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此沉淀可能是碳酸银,故A错误;B.用稀盐酸酸化引入了氯离子,故B错误;C.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该沉淀为氯化银,则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故C正确;D.稀硫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含有硫酸根,可能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无法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故D错误;故选C。【点睛】检验氯离子的试剂是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硝酸酸化的目的是排除碳酸根等离子的干扰。14、B【解析】

A.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有小分子加聚或者缩聚得到,所有组成元素较简单;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相对分子质量较大,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聚乙烯由于n值不同,聚乙烯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B项错误,符合题意;C.乙烯和聚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为CH2,所以通过最简式计算,则相同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含有的CH2相同,完全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油脂,为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对高分子化合物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注意所有的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15、B【解析】A.Fe盐酸反应是金属与酸反应,是常见放热反应,该反应的△H<0,故A错误;B.加热氧化银冶炼银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H>0,故B正确;C.醋酸与氨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该反应的△H<0,故C错误;D.液化石油气燃烧是燃烧反应,是常见的放热反应,该反应的△H<0,故D错误;故选B。点睛:反应热△H>0,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据此进行解答。16、D【解析】

A.硅是非金属元素,硅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A正确;B.硅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B正确;C.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硅能与氢气、氧气等非金属反应,C正确;D.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能与氢氧化钠溶液以及氢氟酸等反应,D错误。答案选D。17、B【解析】

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详解】A项、乙烷性质较稳定,不易被强氧化剂氧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B项、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C项、苯性质较稳定,不易被强氧化剂氧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D项、乙酸不易被强氧化剂氧化,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熟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是解答关键。18、C【解析】棉花属于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在火中灼热,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蛋白质,其它方法较为复杂,故选C。19、A【解析】试题分析:A、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4v正(O2)="5"v逆(NO),正确;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NO和消耗NH3均为正反应速率,二者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错误;D、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3v正(NH3)="2"v正(H2O),错误。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20、D【解析】

A.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正确;B.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浓度不变,即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B正确;C.当反应体系中混合物的组成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D.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都不等于零,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没有停止。21、B【解析】A、过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并生成氧气,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但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仍然比右边低,故A错误;B、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故B正确;C、钠加入水中放热并生成氢气,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但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仍然比右边低,故C错误;D、钾加入水中放热并生成氢气,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但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仍然比右边低,故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物理知识的原理,U形管内液体慢慢右移说明容器内压强比外界压强大,恢复到原温度后液面左边与右边基本相平,说明压强又与原来相等,根据热胀冷缩现象,导致压强变化,但不能产生气体。22、B【解析】

A.化学反应速率V(正)(O2)=54V(逆)(NO)=V(逆)(O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项AB、根据ρ=mV,气体的质量没有变,容器的体积也不变,密度ρ在整个过程中一直不变,平衡不一定达平衡,选项BC、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只要未达到平衡状态,压强一直在变,P不变就说明反应达平衡,选项C不选;D、各反应物的浓度保持不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氮气的浓度不再改变则达平衡,选项D不选;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定、动、变、等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其中注意B项为易错点,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质量守恒,容器的体积不变,则密度不变。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第三周期ⅢA族r(O2-)r(Na+)HClO4>H2SO4(或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从图中的化合价和原子半径的大小,可以推出x是H元素,y是C元素,z是N元素,d是O元素,e是Na元素,f是Al元素,g是S元素,h是Cl元素。则(1)f是A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ⅢA族。(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r(O2-)>r(N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HClO4>H2SO4;(3)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可以是NH3、H2O2、C2H2等,其电子式为:(或)。24、第二周期第VA族Cu+H2O2+H2SO4==CuSO4+2H2O2NH3-6e-+6OH-

=

N2+

6H2O【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及应用,明确元素的推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悉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即可解答,注意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关系。详解:A、B、C、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増大,A、C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C和A2C2,说明A为氢,C为氧元素,形成的为水或双氧水,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两性,说明E为铝,质子数之和为40,所以计算B的质子数为7,为氮元素。(1)B元素为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VA族;(2)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钠,其电子式为。(3)废印刷电路版上含有铜,以往的回收方法是将其灼烧使铜转化为氧化铜,再用硫酸溶解。现改用过氧化氢和稀硫酸浸泡既达到了上述目的,又保护了环境,说明铜和过氧化氢和硫酸反应也生成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4)若氨气与氧气可形成燃料电池,电解质为KOH溶液,氧气在正极反应,则氨气在负极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25、吸收逸出的Cl2,防止污染环境Cl2+2KI=I2+2KCl0.005mol打开活塞b,将装置C中的少量溶液滴入装置D中,然后关闭活塞b,取下装置D振荡,静置后CCl4层变为紫红色【解析】

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装置A中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化钾、氯气和水,氯气具有强氧化性,烧瓶上端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色,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装置B中盛有溴化钠,氯气进入装置B中,氯气氧化溴离子为溴单质,溶液呈橙红色,验证氯的氧化性强于溴,氯气有毒,能被氢氧化钠吸收,浸有氢氧化钠的棉花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以此解答该题。【详解】(1)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则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吸收逸出的Cl2,防止污染环境;(2)氯气具有氧化性,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I2+2KCl;(3)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将氯气通入NaBr溶液中会有单质溴生成,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Br=Br2+2NaCl。溴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1L×1mol/L=0.01mol,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氯气是0.005mol;(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应将C中生成的溴加入到盛有KI溶液的D中,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静至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即实验操作为:打开活塞b,将装置C中的少量溶液滴入装置D中,然后关闭活塞b,取下装置D振荡,静置后CCl4层变为紫红色。【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验证,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根据实验现象并用卤素性质进行解释是解答关键,注意要排除干扰因素的存在,题目难度中等。26、分液漏斗C+4HNO3(浓)CO2↑+4NO2↑+2H2O溶液变蓝,铜片溶解,有无色气体冒出碱石灰(或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有毒气体NO,防止空气污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对后续实验有干扰5NO+3MnO4-+4H+=5NO3-+3Mn2++2H2O【解析】分析:制备NaNO2并对其性质作探究,由实验装置可知A中发生C+4HNO3(浓)CO2↑+4NO2↑+2H2O,B中吸收挥发的硝酸和生成的二氧化氮,C中固体干燥剂干燥NO,并除去可能混有的酸雾,D中发生2NO+Na2O2=2NaNO2,E中高锰酸钾吸收尾气NO,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A中是碳和浓硝酸发生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2)B装置中的水将NO2转化为NO,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所以装置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溶液变蓝,铜片溶解,有无色气体冒出;(3)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用来干燥NO,所以盛放的试剂是碱石灰(或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等;(4)由信息可知,E装置的作用是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强氧化性氧化吸收有毒气体一氧化氮气体,防止空气污染;(5)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NO易被氧化为NO2,所以A中滴入浓硝酸之前,应先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对后续实验有干扰;(6)NO被酸性KMnO4氧化为硝酸根离子,氮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5价,失去3个电子,Mn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得到5个电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以及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5NO+3MnO4-+4H+=5NO3-+3Mn2++2H2O。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实验原理、实验装置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及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27、放热高低2Al+Fe2O32Fe+Al2O3Fe2O3助燃剂,引发铝热反应①②③④【解析】

I.(1)当向盛有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B时,看到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这说明空气受热膨胀,因此反应中放出能量,即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A和B的总能量比C和D的总能量高。(3)由于断键吸热,形成化学键放热,而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低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Ⅱ.(4)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2Fe+Al2O3,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在该反应中Fe2O3是氧化剂。氯酸钾的作用是助燃剂,引发铝热反应。(5)铝热反应的实验现象为①镁带剧烈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③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④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答案选①②③④。【点睛】铝热反应的本质是利用铝的还原性,将难熔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做铝热反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保证纸漏斗重叠时四周均为四层,且内层纸漏斗一定要用水润湿,以防止高温物质从四周溅出,同时损坏纸漏斗。②蒸发皿中的细沙要适量,既要防止蒸发皿炸裂,又要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③实验装置不要距人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