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 概括分析文意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 概括分析文意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 概括分析文意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 概括分析文意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 概括分析文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7:概括分析文意

一、知识图要

通读全文,弄清相关内容

{答题步骤}审清题干,明确锁定区域

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

.回文检验,整体考虑作答

精准分析文意

比对重点词语

(答题方法}{比对法}比对人物行为

比对事情发生时空

、比对事件因果关系

概括分析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四选一)的形式进行考查。全国卷的题干术语

往往是“概括与分析”,且经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来考查考生对

文意的综合理解。这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比对分析法是解答此类试题最有效的方法。

二|分层切片比对

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再举事例印证分析,且往

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应先比“分析”,再析“概括”,重点关注分析印证部分。选项“分析”部分

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零,

逐一攻破。

【例题讲析】

(2018•全国卷II)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

◎原项切分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①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

/②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对应原文

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

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分层比对

①“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与原文“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

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对照,表述正确。

②“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与原文“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对照,

意思没有改变,表述无误。

通过以上切片分析发现,分析部分印证了概括部分的“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故本项正确。

◎原项切分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①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②后来选

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③仍然忙得。

◎对应原文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元兴元年,病卒……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

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分层比对

①“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与原文“还为洛阳令……元兴元年,病卒”“自

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对照,表述没有错误。

②“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与原文“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

对照,意思没有改变,表述正确。

③“仍然忙得无法分身”与原文对照,原文无法找到与此表述对应的语句,故属于无中生有。(此处需要特

别注意的是,原文中的“不得旋踵”是“绝不畏避退缩”的意思,容易被错误地理解为“忙得无法转身”之类,

并由此判断该项正确,从而造成判断失误。)

通过以上切片分析发现,分析部分③存在错误。故本项错误。

三、比对的5个角度

角度一:比对时间、地点

◎命题设误

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比对方法

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

做了何事。

【例题讲析】

1.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

◎原文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骤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

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选项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

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分析:X从空间错位的角度设误。选项中的“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为“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

思是“天水郡与蜀汉相邻,常被蜀军侵扰掠夺”,所以饱受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

2.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

◎原文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

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

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日:“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

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选项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

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分析:X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选项中的“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错,由原

文“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

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可知,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炀帝也被捉拿

To这两个事件中“隋炀帝被捉拿”的时间在来护儿遇害之前,故选项表述错误。

角度二:比对人物

◎命题设误

误解形象: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张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比对方法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

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例题讲析】

1.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

◎原文

(谢)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

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选项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

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分析:X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从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

文义赏会”可以看出“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的是“谢混”,并非“谢弘微”。故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2.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

◎原文

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

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

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

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选项]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

上疏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分析:X从误解形象的角度设误。“故上疏直言进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为有司

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也就是说,钱易认为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被主考官压制

所致,所以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并非“直言进谏”。故选项不正确。

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

◎命题设误

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归纳不全: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比对方法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

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例题讲析】

1,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

◎原文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

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选项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

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分析:X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原文是“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此处的“惮”是“害怕、畏惧”

的意思,原文的意思是曾布畏惧他,没有达到“恐惧”的程度,选项把关键词“惮”理解错了;选项“最终遭到

免职”错,从原文”罢为端明殿学士……”可知,纯礼只是降职了,并没有被免职。故选项与原文内容不符。

2.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义”)

◎原文

(朱筠)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

◎选项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

子亲若同辈。()

◎分析:X从归纳不全的角度设误。原文是“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并非选项中的只“待门下学

子”。

角度四:比对增删的内容

◎命题设误

无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

象的范围。

◎比对方法

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或词语,或者筛查

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的情况

【例题讲析】

1.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

◎原文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许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

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

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

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

神宗善之。

◎选项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

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分析:X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选项中的“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中没有提到这一信

息。

2.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

◎原文

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

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选项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分析:X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设误。“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表述不当。由原文“昔谢、柳为郡,乐山水,

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可知,谢、柳治理郡县没有好的政绩,龚、黄治理郡县有好

的政绩。

角度五:比对关系

◎命题设误

改变因果: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

他关系

事件杂糅: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

事实的混乱状态,使考生难以理清头绪。

◎比对方法

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

关系是否恰当。

【例题讲析】

1.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

◎原文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

累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

◎选项:褚无量有很好的学问。他幼年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专心攻读,尤其精通《礼记》和司马迁的《史

记》,并凭借《礼记》和《史记》被提拔为官。()

◎分析:X从强加因果关系的角度设误。原文只是说褚无量精通《礼记》和《史记》,并没有说他凭借《礼

记》和《史记》被提拔为官。

2.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作出判断。(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

求过失。

◎选项: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诵

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分析:X从事件杂糅的角度设误。从文中可以看出“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时间是在吕诬“罢相,自宾

客为荆南节度”,即被调出京城之后,而且“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原因是“惧其重入”。选项犯了事件杂糅的错

误。

四、设题陷阱

精准分析文意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概括,这些“信息”在文中具体表现为具

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和句子。因此,必须在理解选文的句意、文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要意思,系统梳

理、归纳给出的材料,并从中整理、筛选出与某一活动1比对人物

高考文言文大都是记叙性的,除中心人物外,还会写到另外一些人物。这类命题

题陷

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到“此”上,导致张冠李戴

题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

目选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2020•全国卷

项II——《宋史•王安中传》)

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楠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

文信

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

王安中只是自请前行,并非“自请燕山府任职”。王安中“知燕山府”是王楠向

对分

皇上称赞他之后而被授任的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谢)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谢)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

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

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选项: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

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分析:

答案根据原文“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可知,常与子弟们

诗文唱和的是“谢混”而不是“谢弘微”。

参考译文

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穷俭约,但嗣父产业很丰盈,他只接受了嗣父的数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一起因为赏析文义而聚会。

曾经一起宴饮相处,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富有才华,能言善辩,谢弘微常常用简约的话

使他们折服,谢混特别敬重和珍视他,称他为微子。

活动2比对时间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示时间的词

题陷

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防止时间混乱设错

题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

目选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2019•全国卷

项I——《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

文信

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

令贾生傅之

时间顺序错乱,"于是任命……,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表述不当。原文为:

“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

对分

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显然,文帝是在夸赞完贾谊“今不及也”之后,“居顷之”,

才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的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公(指汤显祖)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

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明•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

选项: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间错误。”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错误,原文”而不能办三月粮”中的“三月”是“时间长”

的意思,即不能置办供长时间游览的盘缠。

参考译文

汤先生和我相约同游具区灵岩、虎丘等山川,但不能置办足够游览的盘缠,犹豫中就耽搁了。但他不说自己

穷,别人也不全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活动3比对地点

选项故意错置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答题时要与原文比对看是否一致,防

题陷

止地点与事件不匹配

题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

目选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2018•全

项国卷I——《晋书•鲁芝传》)

(曹)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骤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

文信

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比本题从地点错位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蜀地饱受侵扰”错误,

对分原文是“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扰掠夺”,

析被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日:“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

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

0:“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

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

善之。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选项: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

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选项中“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错误,原文中为“及至北境”,所以前去谈判的地点不是在“代州”,

而是在契丹境内。

参考译文

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边境,派遣使者要求(宋割让)代州的土地,每年被派遣出使的使者不敢去,就命许

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担任侍从的职位,对朝廷的重要决议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

有理由来驳斥他们,就会有失国家大体。”于是命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

上一起观看,说:“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和契丹人)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萧禧果

然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禀告,

神宗称赞他。

活动4比对关键词语

命命题者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

题陷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起关键作用,且不易把握,故要有一

阱定的文言积累并进行认真、细心比对

题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

目选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2022•全国甲卷一一

项《战国策•秦策二》)

原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

文信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

息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理解错误,原文“德于秦”的意思是“对秦国施有恩

对分

惠”,而不是“得到秦国的恩惠”

[即时训练]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

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选项: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

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分析:

答案“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错误,曲解文意,文中“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

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这是说建造游观之台耽误农时,

不能使自己安身存命。

参考译文

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德政并且致力于施行,宽缓刑

律,遵循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

呢?”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

活动5比对因果关系

命题人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间妄加因果关系,

命题陷阱

或把因果关系说成其他关系

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

题目选项

时试着写成《六论》,文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曾巩)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

原文信息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登嘉祐二年进士第。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强加因果,曾巩“声名闻于四方”是在他“甫冠”的时候,不是因为“数

比对分析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和他“十二岁时试着写成《六论》,文

辞奇伟”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

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

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鹫,兵不接刃而

敌降服。

(节选自《太公六韬》)

选项:将军接受任命后,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分析:

答案原文是说将军接受任命后,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这样才能临敌作战,专心一意。因此,智谋

之士都愿意为他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愿意为他殊死战斗。原文是因果关系,选项变成了并列关系。

参考译文

主将接受任命后,参拜并向国君报告说:“我听说国事不可受外部的干预,军队作战不能由君主在朝廷遥控

指挥;臣子有异心就不能忠心侍奉君主,疑虑重重就不能迎敌应战。我既已奉命执掌军事大权,不获胜不敢活着

回来,希望您也垂示一句赐予我行使权力的话。国君如果不答应我的要求,我不敢接受担任主将的任命。”国君

应允之后,主将就辞别国君率军出征。从此军中一切事务,不听命于国君,而全部听命于主将,临敌作战,专心

一意。因此,就能使智谋之士都愿为他出谋划策,勇武之人都愿为他殊死战斗,士气昂扬直冲霄汉,行动迅速如

快马奔驰,兵未交锋而敌人就已降服。

活动6比对有无杜撰

题陷命题者会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比对选项时注意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