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1))_第1页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1))_第2页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1))_第3页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1))_第4页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的文官制度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6课选必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朝代选官制度考核制度监察制度西周世官制春秋战国荐举制军功制秦重法吏(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上计制御史大夫两汉察举制+征辟制御史大夫+刺史魏晋九品中正制尚书省吏部考核隋唐科举制御史台+道两宋科举制台谏合一(御史台)+路+四监司+通判元蒙古传统和科举制御史台+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明清科举制考满考察考课制科道制1.察举制:标准+评价2.九品中正制:创立时间+含义(乡里评议,选官权归中央(中正官)+标准+评价3.科举制发展过程:隋①②+唐①②③+宋(发展科举)+元(恢复科举)+明(强化科举)4.宋代发展科举制的表现①②③④5.明清科举考试等级6.评价南北卷制(宋-明清)7.科举制评价选必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8.选官制度趋势9.考核制度发展总体趋势①考核方法与考核法规逐渐完善;②品德与政绩并重;③考核与惩贪相结合;④监察、监督人员介入考核过程。10.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特点+影响①监察机构设置传承有序;②监察官员位卑权重;③监察机构专门化,垂直监察,日趋完备;④监察范围广泛(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⑤服务于皇权。评价:积极:整顿吏治,维护中央集权,一定程度防止决策失误。局限: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也不能杜绝腐败贪污等现象。11.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实质:始终围绕着皇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变化,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

选必一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探旧制之弊——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二、应时代之音——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三、析新制之貌——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目录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1.传统官制的弊端:

2.工业革命的推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①恩赐官职制(14-17世纪):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奴仆②“个人徇私”(17-18世纪):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③“政党分肥制”(17-18世纪):腐败、低效、不稳定①生产力大大提高导致政府职能急剧扩展,

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②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思考:工业革命推动文官制度的建立

体现了什么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做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从政治上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思考点】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文官制度的建立?一.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1.传统官制的弊端:

2.工业革命的推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①恩赐官职制: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奴仆②“个人徇私”和“政党分肥制”:腐败、低效3.启蒙思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4.外部因素:中国科举制提供了借鉴①生产力大大提高导致政府职能急剧扩展,

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②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

1983年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艾伦•坎贝尔教授来华讲学时曾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阅读教材,梳理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过程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内阁共进退。退。限制官员当选为下院议员(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设立常务次官(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作用: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

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建立文官委员会(不受党派干涉)最终确立(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两官分途18世纪初19世纪初1855年1870年1854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奠定了后来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二.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建立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2.其他欧美国家——以英国文官制度为基础,结合本国实际,建立文官制度法国、德国和日本----二战后最终建立起来18世纪初19世纪初1870年1855年除大臣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影响)建立文官委员会(不受党派干涉),对候选人进行考试。美国---1883年,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文官制度。三.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

《彭德尔顿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联邦政府官员分成两个集团—职业文官与政治官员集团……划入职业文官行列的行政官员不再是由总统或是部门长官任命,也不再与政治家的选举或任命共进退,而是终身任职。——PendletonActof1883[R].BasicDocumentsofAmericanPublicAdministration:1776-1950[M].

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各种录用考试都要以公告通知公开进行,公告必须写明招考的职务、责任、待遇、资格、考试科目及时间地点,成绩张榜公布,并通知本人;

所有公民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而受歧视,主要以“品行”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

文官的录用主要是按考试成绩,并参考个人资历、学历、品德和健康状况来鉴别优劣,择优录用。—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公开考试和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激励机制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情景模拟】

你是一名英国大学毕业生,立志成为优秀高级文官。

在遵循文官制度的前提下,你需要怎么做才能如愿?认真备考阿谀奉承公开支持A党不站队不参与咸鱼混日子勤奋努力高级文官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工作隐名职务常任论功晋升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政务官与内阁共进退;事务官(文官)负责具体事务,长期任职。文官有志进入政界,则必须辞去文官职务。三.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特点和影响2.影响①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③平民得以参政,扩大资产阶级统治基础④制度化,公开透明,减少徇私舞弊⑤促进女性地位提高和女权运动兴起⑥为世界其他国家文官制度提供借鉴⑦标志资产阶级统治在政治上成熟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②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③文官层次越来越多,

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积极弊端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国家重视,有严格法律保障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中国科举制考试内容

最初为综合性考试,虽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西方文官制度考试内容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

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

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相同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产生于封建专制社会,受皇帝直接干预受儒家思想影响,考试内容趋于单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产生于近代民主社会,不受国王、内阁控制受启蒙思想影响,考试内容综合多样不同探究比较: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异同点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传统官制的弊端工业革命的推动启蒙思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影响英国——最早影响公开考试和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积极弊端其他欧美国家西方的文官制度特点小结文官制度的背景1.传统官制的弊端①恩赐官职制(14-17世纪):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类似奴仆②“个人徇私”(17-18世纪):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③“政党分肥制”(17-18世纪):腐败、低效、不稳定2.工业革命的推动①生产力大大提高导致政府职能急剧扩展,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②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3.启蒙思想和教育程度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4.外部因素:中国科举制提供了借鉴选必一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建立过程: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选必一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除大臣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18世纪初19世纪初1870年1855年开始设立常务次官(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影响)建立文官委员会(不受党派干涉),对候选人进行考试。2.美国---1883年,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文官制度。3.法国、德国和日本----二战后最终建立起来文官制度特点1.公开考试和择优录用2.政治中立和工作隐:3.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文官制度影响1.积极性①规范了西方国家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分离;

②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③平民得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