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区转移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亚洲大洋洲欧洲向大洋洲移民亚洲向美洲移民欧洲向美洲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亚洲向大洋洲移民分析:哪些是主动OR被动?人口的跨地区转移?

资本主义一经产生,就必定不断扩大市场交换的范围,深入并占有原来封闭的农本经济的阵地,无止境地向可能的向各个角落扩展。它突破地理的自然界限和国家疆域,最大限度地为销售其商品而开拓市场。在中古后期积累起来并得到改进的航海和造船技术,适应西欧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为他们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必要手段。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探究】请结合材料和图片信息,归纳近代殖民扩张的本质原因及主要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资产阶级的掠夺性;航海和造船技术等科技的进步。近代殖民扩张的必然性早期殖民扩张(14、15-18世纪)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的殖民扩张19末20初的殖民扩张背景①新航路开辟②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国家葡、西、荷、英、法等英、俄、法、美等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扩张地区大多在非洲、美洲、亚洲的沿海地区全球范围内扩张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扩张并不断深入内地目的掠夺财富、积累原始资本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对外资本输出扩张方式公开殖民抢掠、欺诈贸易、种族灭绝、三角贸易、垄断商路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条约;商品倾销、掠夺原料资本输出为主,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影响①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发展②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①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②客观上促进亚非拉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①世界瓜分殆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原始积累商品输出资本输出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三个阶段族群(Ethnicgroup)

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也称族团。比如中华民族可分为华夏族群(汉族族群)、维吾尔族群、藏族族群、蒙古族群、回族族群等。解读概念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白人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是除对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他们的土著人群主要有玛雅人,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阿兹特克人,是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印加人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克丘亚族的一支,其为黄色人种。变化1:印第安人数量锐减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原因:屠杀、奴役以及欧洲的天花等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1600年到1800年间,大约有100万的法国、英国、徳国、荷兰、爱尔兰及苏格兰的移民度过大西洋,来到北美洲,他们想方设法取代当地人,以获取经济利益。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屠杀和奴役他们,导致印第安人数锐减。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残酷的死刑和武力胁迫当地土著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拒不服从者,立刻被屠杀。同时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近代美洲殖民地图印第安人减少90%!(一)美洲族群变化的表现及原因:影响:中断原有社会发展进程,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变化2:非洲黑人数量激增;(1)原因: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进行黑奴贸易。

材料一: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印第安人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材料二:“非洲到处在流血……耕耘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艾周昌、程纯《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2)影响:

对非洲:①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对美洲:②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非洲损失了大约一亿人口!变化3:欧洲白人的数量大大增加原因: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宗教改革后,新教势弱,被天主教打击迫害,一些新教徒们被迫来到了北美洲,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自发移民);14到16世纪,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持续开展圈地运动,争夺农民的土地,农民成了一无所有的自由人,欧洲农民,生活苦不堪言,遭到虐待,只好逃到新大陆生存;西班牙的财富神话,进一步刺激了商人、冒险家、投机者,乃至掌权者们的野心。美国文化:以殖民地统治者英国的文化为基础,多种文化融合,强调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政治迫害、宗教信仰或寻找发财致富的机会)

影响:①给美洲带去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开发;②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③促进世界市场拓展,使得人类之间联系进一步加强变化4:混血人种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原因: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不断通婚杂居

族群结构的变化北美:主要以白人为主拉美:混血人种占主导西印度群岛:黑人为主(人口结构)北美西印度群岛拉美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海地等国,黑人人口占多数北美主要为英国殖民地,经济发达,大量欧洲人移民北美。原因中美洲气候炎热经济落后。南美洲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D移植宗主国的经济模式与文化材料: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斯基德莫尔、史密斯《现代拉丁美洲》【学思之窗】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阿兹特克文化遗址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现代化建筑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二)美洲族群变化的影响1.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由于历史条件的差异,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4.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2.打断了美洲文化独立的发展进程,土著文化遭到严重破坏;3.欧洲宗主国的文化在殖民地得到传播,同时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也得以保存,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文化冲突·文化交融·文化认同

伊比利亚文化: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在语言、文化和历史上有诸多共同之处。两国的原住民都是凯尔特人和伊比利亚人,之后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份。葡萄牙、西班牙滋生的一种文化观念,称为伊比利亚文化。这种观念热衷于享乐,鄙视生产,歧视劳动者,追求奢华,追求娱乐。解读概念▲桑巴(葡萄牙语Samba)最早根源于非洲土著带有宗教仪式性的舞蹈,与巴西其他文化混合演变而成。▲爵士乐(Jazz)19C末20C初源于美国,以摇摆节奏为基础,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的结合。美洲历史上与世隔绝非洲与欧洲交流频繁

美洲在当时属于刚发现的新大陆,长期以来与亚欧大陆隔绝,殖民者的大肆屠杀,病毒的入侵,导致美洲原住民人口极大减少,殖民者不得不大量从外洲移民,从而导致美洲族群的变化。而非洲与欧洲在历史上军事、经济交流较为频繁,较少受殖民者携带病毒影响,殖民者在非洲虽也有屠杀行为,但没有美洲的规模大。三角贸易中美洲是输入方,非洲是输出方

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贸易,美洲属于人口输入方,非洲属于输出方,数亿的非洲劳动力被卖到美洲,极大影响了美洲族群,而非洲虽然损失了巨额人口,但族群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殖民者移民美洲而不是非洲

美洲的环境较非洲更加优越,西方殖民者大量移民定居于美洲,并建立政权,如美国,这也影响了美洲族群。材料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已占领美洲大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贩卖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发韧于地理大发现时代,迁徙久远的大移民,包括自愿移民和强迫移民,深刻地改变了美洲、澳洲、北亚、南非的人种、民族结构,同时也影响了整个世界,客观上推进了全世界的物质和人文大交流,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交融。——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影响:①加速了落后地区的开发;②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种和民族结构;③推进了世界的物质和人文交流,促进了民族和文化的交融。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6-19C世界人口迁徙的特点和影响。特点:①迁徙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②人口迁徙的范围不断扩大;③由人口密集地区迁徙到人口稀疏地区;④由发达国家主导;⑤自愿移民和强迫移民相结合。⑥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澳大利亚:一块“谁见谁嫌弃”的神奇大陆

英国国旗西班牙人:我试了,没找到。荷兰人:忙着赚钱呢,这地方我不感兴趣。英国人:这么一大片地儿,你们都不要吗?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第39页)▲澳大利亚联邦国旗

1770年4月,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发现”澳大利亚,宣布这一“无主”大陆为英国所有。经过长期考虑和选择,1786年,英国内务大臣悉尼勋爵宣布,将把罪犯流放到澳大利亚。1788年1月26日,首批英国罪犯被流放到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这一天后来被称为“澳大利亚日”,至今仍作为国庆日加以庆祝,但对澳洲土著人来说,这一天意味着悲惨命运的开始。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一)英国的殖民活动:▲澳大利亚——流放犯人的理想之地▲澳大利亚淘金热1.18世纪中后期,殖民者初到,作为罪犯流放地。2.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掠夺土地,建立牧场。3.1851年,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二)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40页思考点:英国的殖民活动对大洋洲人口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①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②白人:19世纪中叶,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学习聚焦: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导致当地人口替代性变化。材料

世界上唯一的一次把整个人种彻底灭绝发生在塔斯马尼亚。4000多名土著被5000人组成的白人搜捕队四处追杀,最后只剩下200多人被押送到附近的弗林德斯岛,他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不断死亡。1847年,残存的40人只剩下16人被送回塔斯马尼亚。30年后,塔斯马尼亚人在地球上绝种。

——刘晓燕《澳大利亚土著人:历史变迁与发展》西方文明在大洋洲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在大洋洲的本土化,进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属性与特征的新文明。

为了保证族群不灭绝,剩下的塔斯马尼亚土著与殖民者谈判,最后他们离开故土,去了弗林德斯岛。这其中,有一个叫特鲁加尼尼的塔斯马尼亚女子一直在中间协调,特鲁加尼尼就是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纯土著,当包括特鲁加尼尼夫妻在内的约100个土著民一起被转移到弗林德斯岛后,土著民们就开始因为生病或者与捕鲸人产生矛盾而接连死去。特鲁加尼尼的丈夫也死了,她只好嫁给另一个土著民威廉。1871年,威廉去世了,他死后被解剖展览,目睹这一切的特鲁加尼尼痛苦万分,5年后她也去世了,临终前,她请求不要让那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她却被葬在了关押女犯人的地方,并且死后2年还被挖出来,放到博物馆里展览了72年。人们并不知道她临死前怀着怎样的心情,只能看到贴在她身上的标签: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纯种土著。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纯种土著特鲁加尼尼合作探究2.英国移民澳大利亚的特点,移民大洋洲的机遇与挑战。1.大洋洲文化特点独立发展的原住民文化被中断;形成新的文化认同,以欧洲文化为主导、多元文化并存。特点:持续时间长;种族灭绝;经济掠夺;移植英国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形成英国文化主导的多元文化社会;机遇:工业革命推动,开发丰富的矿产资源;挑战:种族灭绝政策使原居民几乎消失;新西兰土著毛利人1890年,澳大利亚一群土著脖子上带有铁链华工:也被称为“猪仔”。泛指在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的晚清时期,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殖民者往往强迫由于这些出国的劳工签署契约,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巨额利润,这些劳工称为契约华工。第二阶段(被动移居):

从鸦片战争到清末﹐几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分布在世界各地。19世纪去东南亚的华工﹐累计至少在七百万人以上﹐人数估计十倍于前一阶段。华工出国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动移居):在鸦片战争前﹐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下南洋)﹔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Ø历史纵横“下南洋”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的民众为了谋生,漂洋过海,前往东南亚各地,甚至远到印度洋一带。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中国人在当地,有的经商,有的从事农业或手工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华文化。探究分析明清时期,中国人为什么要“下南洋”?中国人“下南洋”有什么特点?原因:①国内政治动荡,战乱不断,民不聊生;②地少人多,人地矛盾突出。③殖民者到来加速了东南亚开发。特点:①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②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一)华工出国的背景据材料和教材,分析19世纪中叶前后为什么会出现华工“苦力贸易”?材料一

从雍正二年到光绪十三年(1724—1887)的163年间,广东人口从400多万猛增到2970多万,增幅达近6倍之剧。庞大的人口压力在日益剧烈的土地兼并之下,不断地游离出过剩的贫困人口,西方工业品的涌入又打击了珠江三角洲的手工业……——姚远《清末民初广东、江苏海外移民比较研究》年代土地面积人口每人实得土地嘉庆十七年(1812)7913939(顷)361600000人2.19道光十三年(1833)7420000(顷)398942036人1.86咸丰元年(1859)7716254(顷)432164417人1.78材料二

清代历代土地与人口比列关系变化(单位:亩/每人)国际:①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迅速增加,美洲、大洋洲种植园需要大量新的廉价劳动力。国内: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国内人地矛盾加剧,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穷苦百姓被迫成为苦力

②清政府对海外移民的政策转变,被迫允许列强合法地招募华工(华工贸易合法化)

③殖民者的诱骗、绑架。(二)华工对美洲和大洋洲开发作出的重要贡献1.华工在美洲的开发:①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②拉丁美洲: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等地的华人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带着脚镣在秘鲁甘蔗园劳作的华工通车盛典的照片:照片中没有华工身影,主持人只字不提华工的贡献。他们后来因此被称为“沉默的道钉”。太平洋铁路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问题探究

1939年出版的《加州志》在提到华人开发萨克拉门托三角洲地区时说:

今天位于南部的肥沃三角洲地区……在未开垦前,1850年,一些失意的淘金者集居于此,种植糊口。及1870年,中国工人于建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后,又接受低工资担任开垦三角洲地区的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堤防,逐渐全部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被开拓了。

——转引自杨国标、刘汉标、杨安尧《美国华侨史》

联系相关史事,谈谈华人对美国西部开发作出的贡献。1.促进美国交通干线限时完工,为美国铁路修建作出了重要贡献;2.促进了美国矿业等经济发展,加速美国资本积累;3.加速了美国西部的开发,使美国东西部连成一体,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2.华工在大洋洲的开发:①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②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华人在悉尼和墨尔本从事种菜业“新金山”淘金的华工在巴新种植园中工作的华工①主要包含契约华工和因生计所迫出国的两类华工,名义上是自愿的,形式上是合法的,事实上大多数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②始于鸦片战争后,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达到高湖,延续时间长;华工分布的地域广,遍及世界各地。③华工运输条件恶劣,途中死亡人数很高;从事苦力劳动;生存环境恶劣;无人身自由;工作强度大;死亡率高;受到不公正待遇。材料(苦力)数百人闭置一舱,昏闷而死者已三之一,抵埠以后饥饿疾病鞭棰而死者又三之一,仅延残喘者不及一成。——陈炽《续富国策》卷4(三)特点1882《排华法案》没有强大祖国的支持,华工们在异国步履维艰马克思说: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苦力贸易黑奴贸易不同阶段萌芽:16世纪初;兴起18世纪末19世纪初;猖獗期:19世纪三四十年代萌芽:16世纪初;开始走向衰落:18世纪末19世纪初;废除:19世纪三四十年代形式签订契约,具有合法性走私、掠夺,非法血腥目的地贩往美洲、大洋洲等地主要贩往美洲规模损失1000万劳动力损失2.1亿人口影响并未造成中国劳动力不足,没有给中国人口造成太大影响给非洲造成灾难性影响相同都是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掠夺,给输出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都是被强迫出洋,在贩运中和目的地遭受苦难;都推动了输入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族群和文化的改变,以及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知识拓展中国苦力贸易与黑奴贸易比较(四)华工赴海外的影响材料一

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利兰·斯坦福亦写道:“没有华工,这条重要的国家交通干线的西段,就不能在国会法案所要求的时限以内完工。……事实上,他们是筑路工头梦寐以求的理想工人。”

——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七辑,第296页材料三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