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法律与教化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主题二法律与教化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主题二法律与教化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主题二法律与教化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主题二法律与教化课件高三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九法律与教化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中国西方防范与惩处教育与引导相辅相成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罗马法的基础上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与引导。时段内容特点(变化)影响先秦:礼法之争教化:西周的____;敬天____;孔子主张_______。法律:子产的“______”;

韩非子主张________。秦汉至隋唐:律令儒家化教化:秦___;汉______;法律:______;汉《______》;教化:礼治为先;法律:宋元至明清:理学、乡约教化教化:宋:

法律:教化:明太祖六谕;清:圣谕十六条、《圣谕广训》法律:《大明律》、

合编;清:

;德治与法治之争;重视刑法,

以法为教礼制铸型书为政以德礼法结合;保民《秦律》九章律《唐律疏议》《大唐开元礼》为后世创制法律提供借鉴;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稳定社会,巩固统治《宋刑统》、《天圣令》、《家礼》《吕氏乡约》律例《大清律例》礼法完善;强化基层教化以法为教尊崇儒术中华法系确立;强化基层教化必备知识梳理:看选必一:8课结论:法律与教化相辅相成,都是社会治理的工具1.《汉书·食货志》载:“民三年耕,则馀一年之畜。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这反映了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据是A.德政教化的成效 B.断狱决疑的能力C.博闻辩智的才情 D.慎独律己的修养2.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

)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 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3.《唐律疏议》第一篇《名例律》中的“八议”完全是照抄《周礼·秋官·小司寇》的“八辟”,第四篇《户婚律》中的“七出三不去”则是《大戴礼记·本命》中“七去三不去”的翻版。这(

)A.传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具有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C.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征 D.彰显了古代法律的延续性AAC★中国古代法律及法律儒家化的趋势1、汉代: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开始援儒入法,以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维护儒家的三纲五常,封建专制统治。2、魏晋设律博士,推动律令儒家化,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属为量刑原则。3、唐代(唐律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特别重视“孝”,

它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大唐开元礼》建礼仪

制度集大成,律令儒家化基本完成;唐代社会重视家训,强化基层教化4、宋代沿用唐律,北宋《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南宋的民间礼教书籍是《朱子家礼》(朱熹);元代在司法实践中广泛引用唐律。5、明代《大明律)(礼法立教,出礼入刑),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6、清代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明清时期“礼下庶民”,儒家伦理民间化,统治者为主导,士人为主体,通过政令与教化手段,向民众推广

实施的。7、宋元至明清时期,以法律的形式强化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成为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儒家的伦理规范、礼教制度走向社会化、民间化。重难点突破创新设计:P20典例2

P21拓展1、2P22易错点2近代中国法律史实:1、清朝末期,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臣民的义务和权力2、中华民国建立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那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对袁世凯的权利进行了约束。3、在1922年,国民政府收回了部分关税自主权,在1943年完全收回。4、军阀混战时期,宋教仁四处积极奔走进行党派竞争选举,使得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国民第一大党,并在竞选中取得大多数席位。19491954年宪法1966197820122022法制初创法制破坏法治建设奠定基础法治遭受严重破坏走上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完善法律体系形成法律体系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历程《共同纲领》90S依法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抄笔记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时间成就意义1949年9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2012党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法治建设开始,为依法治国及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制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方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一批基本法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将法制国家写成法治国家)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20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为民族复兴奠定法制基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时空观念公元6世纪《民法大全》公元3世纪万民法公元前5世纪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6世纪习惯法共和国时期(形成)帝国时期(发展)东罗马帝国(完备)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古代罗马法发展概况

↓(罗马法为近代西方法律提供了现成形式(是资本主义自然法理论的思想渊源、先河)1、西方古代法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也是罗马法的基本法;而《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法的万民法,代表最高成就,是近代西方法律渊源。

↓(

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时空观念12世纪13世纪英国普通法形成英国通过《大宪章》1689英国通过《权利法案》17-19世纪英美法体系,大陆法体系初步确立。法国地方法律统一化遵循先例法律至上王权有限1787美国通过《联邦宪法》英美法系法国颁布《民法典》1804大陆法系1896德国颁布《民法典》其他四大法典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形成3、近代:12世纪英国形成普通法;13世纪通过了《大宪章》;1688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美国建国后学习英国于,1787年通过《联邦宪法》。英美等国家构成了英美法系;4、法国大革命后于1804年颁布《民法典》,1898德国颁布《民法典》,德日等国仿效;后来形成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大陆法体系”小结: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时段法律教化古代渊源:罗马共和国:《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基本法罗马帝国:《罗马民法大全》是近代西方法律渊源;日耳曼法和教会法宗教伦理(因行称义)近代发展:英美法系(判例法):英《大宪章》,《权利法案》;

美:1787年宪法基督教神学;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发展:大陆法系(民法系):法:《拿破仑法典》;

1875年宪法;德:1871年宪法;

1898《民法典》近代特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结论法治与德治结合是巩固统治、治理国家的有效手段重难点突破创新设计:P135易错点1、2

体验1、2★专题小结1、法律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

引导,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古代法律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的需要,律令

儒家化反映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需要,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

点。2、西方法律也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在罗马法、日耳曼法和教会法的基础上,英国和

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强调立法和司法独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形成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真题演练创新设计:P20-22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无讼”思想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儒家把“无讼”思想作为其施政的目标之一、主张“德主刑辅”“以德去刑”。中国传统社会重视预防犯罪,官府通过制定复杂的诉讼程序和收取高额的诉讼费用来达到息讼的目的,对百姓之间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则通过国家的管理模式和封建制度的调解机制来化解,使得诉讼无可能发生,做到禁之于未然。在儒家“以和为贵”的和谐观念影响下,如果有人一遇到纠纷就诉至官府,不但会劳民伤财,还会破坏人们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甚至还会反目成仇,这样势必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摘编自叶宇昆《论中国传统“无讼”法律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无讼”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1)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注重人与人和谐相处;采用多种方式预防和化解矛盾以达到无讼的目的;注重道德教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任答2点即可)原因: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形态;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更注重个人的社会义务,忽视个人的权利而重视集体的利益;封建君主专制下缺乏权力制衡、公平裁决的诉讼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的需求;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德去刑”的法律思想的影响。材料二

在明清史料中,

“好讼”“喜讼”“健讼”“嚣讼”“刁讼”成为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明代地方诉讼风气,一般说来,江南超过江北。安徽凤阳府天长县因为江西、福建、苏、歙“流奸”,“往往避罪逃匿本县铜城、汊涧、扬村等镇”,结党煽祸,起灭教唆,最终导致“争讼渐烦”。“讼棍”教唆百姓频繁诉讼,这些人“专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