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括(解析版)-2023年中考记叙文知识点+真题解析+练习_第1页
内容概括(解析版)-2023年中考记叙文知识点+真题解析+练习_第2页
内容概括(解析版)-2023年中考记叙文知识点+真题解析+练习_第3页
内容概括(解析版)-2023年中考记叙文知识点+真题解析+练习_第4页
内容概括(解析版)-2023年中考记叙文知识点+真题解析+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记叙文

考点趋势+知识点汇总+真题解析+专项练习

内容概括(解析版)

一、考点趋势

K概念解读D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阅读文章最基础的环节,是深入理解文章的起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就是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以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全文或指定语段的内容。

K考点直击』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解题思路:四种常用方法1.要素提取。这里所说的“要素”是指记叙文的“六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这些要素提取出来,并整理成一段简洁、

通顺的话即可。2.扩充标题。有些记叙文的标题,即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概括这类

文章的主要内容,可先读懂标题的意思,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把标的主要内容。题扩展成一句完

整'通顺的话。3.摘录语句。在记叙文中,总起句'总结句和过渡句,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概

括。摘录这些特殊语句,再稍加改动,即可作为本题答案。4.合并段意。记叙文往往由几个段

落组成,阅读时先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然后写出每个段落的大意,最后把各段大意合并在一

起,即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题型二:概括指定语段的主要内容。

解题思路:

1.按照题干的要求,首先锁定概括的范围,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2.从指定语段中提

取中心句或总结性语句,直接作答。3.如果该段落中没有中心句,就从中提取关键词语,再根

据题目要求语段的主要内容。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语进行扩展、整理。

题型三:文中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解题思路:

1.通读全文,按照记叙内容的不同,采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把文章分割成几个层次。2.

以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每个段落层次的大意,即可得出本题答案。

二、知识点分类讲解

1、概括文章或某一段的主栗内容或故事内容常用格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记叙类:必须包含两个要素:

①人物+事件;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某种特定意义,事件的整体发展

情况都应做概括。

注意点:这里的人通常指主人公,因此要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比较取巧的

种做法是,看用哪个人物的笔墨多,也可以把题目中所提到的最多次数的人物作为判断主人公

的依据,并做互相印证,确保万无一失。

(2)描写类:景物+特征

(3)抒情类: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针对文章(文段)的不同特点,答题时可灵活运用如下技巧:

1.故事情节或内容有明显的概括性语言的:

(1)补充拓展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答题时对照记叙文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补充增添,就可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2)摘录中心句段:对于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

对其加以补充、整理。

2.故事情节或内容无明显的概括性语言的:

(1)归纳要素:如果所选文章或文段整体在讲一件事,可以找出文中对应的六栗素,用

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起来即可。

(2)合并段意: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可逐段分析出段意,再把主要段落的段意

结合起来,即可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注:对于写了几件事的文章,要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值得提醒

的是,有的记叙文所设置的问题之间是有关联的,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其他题干设置或关键

问题的答案中得出,答题时注意灵活运用

三、真题再现

(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

庄客

王振东

①庄客,旧时茶庄派往外地采购或销售茶叶的人

②那时候,学徒进号,只管吃住,不开工钱。三年期满,给掌柜的进过茶、磕过头,便是号里的伙计

了。从伙计升到庄客,没个十年八年,门儿都没有,有的甚至一辈子都当不上。

③赵全却是个例外。

④赵全自幼聪明伶俐,酷爱动脑,对什么事儿都充满好奇,总爱刨根问底,十四五岁时被人保荐到赊

店大升玉茶庄当学徒,吃苦耐劳,虚心好学,分内分外的活儿都抢着干。掌柜常士杰看到眼里,喜在心上,

把他当成苗子,重点栽培。

⑤这年,常士杰让赵全随同茶庄的徐庄客到福建崇安收茶叶,让他开开眼界,长长见识。收茶时赵全

又动起了脑筋,他见收上来的茶叶都是散装,体积大,易破碎,运输肯定不便。要是解决了这些问题,运

输成本将会大大降低。他一边收茶,一边琢磨,还别说,最后真让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第二年,常士杰便

按赵全的设想,在崇安开设茶坊,将收上来的茶叶精制加工成茶砖,不但解决了茶叶易碎的问题,体积也

大大缩小,运输成本节约了一半以上。

⑥那年,赵全刚满十八岁。

⑦常士杰有一个闺女,叫静秋,年方二八,生得唇如点樱,眉若墨画,目似清泓,肤胜白雪。静秋没

事儿爱到茶庄玩,乍一露面儿,在场的伙计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没话找话和她搭山,她却像没听见一

样,目光只朝一个人看。赵全是既想看,又不敢看,只怯怯地就视静秋一眼,见静秋正望着自己,目光柔

柔的,似明月的清光洒在清澈的湖面上,他的目光就像一只小鹿,慌忙地逃开了。可静秋的目光却很大胆,

在赵全身上抚来抚去,抚得赵全心里像揣了一只兔子,不停地蹦...等静秋离开,赵全会在心里嘲笑自己:

胡想什么呢,小伙计一个,静秋能看上你?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一想,赵全心里的兔子便安生了。

⑧常士杰看在眼里,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笑,对着赵全,用下巴朝髡子一截,说了声:“坐吧。”

⑨赵全一激灵,搓着手说:“掌柜的,不敢!”

⑩常士杰哼地笑了声:“这都不敢,怎么当庄客?”

⑪赵全一下子怔住了。

⑫见赵全一时没反应过来,常士杰说:“从今天起,你就是庄客了,今年由你带队去索安收茶。”

⑬赵全这才明白过来,赶紧抱拳推辞:“掌柜的,我年纪尚轻,阅历还浅,带队去收茶叶,恐难胜任!”

⑭“让你当,就说明你能胜任,不要推辞了。”

⑮就这样,赵全只当了三年伙计,就升为大升玉茶庄的庄客。

⑯过罢春节,赵全便带上银票,去了崇安。

⑰谁知这年崇安的茶树遭了灾,茶叶几近绝收。完全靠卖茶叶解决生计的茶农,个个脸色像阴暗的天

空,唉声叹气。见此情景,蜂拥而来的各路茶商一个个鞋底抹油,溜之大吉。

⑱出师不利,赵全十分沮丧,也准备打道回府。他默默地收拾行装,脑海里却不时浮现出茶农因为没

钱买粮而陷入饥饿的情景。倏地,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里闪现……他住了下来,挨家挨户走访,摸排

茶农的受灾情况,决定禀报常掌柜,对茶农施以援手。但崇安距赊店两千余里,那时的通信手段只是步行

和骑马,禀报掌柜并获准许,需花很长时间,茶农们还要继续挨饿。冒着被开除出庄和赔偿损失的风险,

赵全当机立断,将携带的银票兑换成银子,分发给茶农,作为预付下年收购茶叶的订金。茶农对赵全感激

涕零。

⑲回到赊店,赵全扑通跪到常掌柜面前。常士杰大为错愕地说:“你……这是干什么?”

⑳“赵全不敬,做了越俎代庖之事,请掌柜的发落。”赵全磕了三个响头,向常士杰说了他自作主张

的事儿。

㉑“做得好!我就说我没有看错人嘛!”常士杰笑容满面,双手扶起赵全。

㉒来年,崇安一带风调雨顺,茶山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新茶上市季节,各路茶商纷至沓来,准备大收

一场,弥补去年的亏空。谁知茶农却拒绝售茶。茶商大惑,问是何故。茶农们说:“赊店的赵庄客还没到,

所以不能开秤!”

㉓茶商更加疑惑:“为什么他没到就不能开秤?”

㉔“赵庄客为我们茶农着想,我们不能知恩不报!”

㉕……我们出价高一点儿,怎么样?”

㉖''多高也不行。”

㉗直到赵全到达崇安,茶农们纷纷将上好的茶叶挑到他的茶坊,直到茶坊收满,才卖给其他茶商。

㉘自此以后,茶农们每年都要等赵全来到后再开秤,并把最好的茶叶卖给他。茶庄赚得盆满钵满。

㉙人们十分感慨,便问赵全当时给受灾茶农发放银两出于什么动机,他想都没想,说:“要想取之,

必先予之。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心里要装着他们的冷暖,并施以援手,人家自然记在心上。一旦我

们遇到困难,他们也会助一臂之力的。说白了,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㉚人们瞬间开窍,纷纷点头。

㉛不久,大升玉茶庄在裕州开了一家分号,赵全成了分号掌柜。

㉒上任那天,常士杰猛不丁她问赵全:“你看,静秋这闺女怎么样?”

励赵全的脸喇地红了,挠着头笑。

【《2021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漓江出版社)】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受举荐做伙计一一被重任为庄客一-

【答案】1.提议精制茶砖预付茶叶订金升任分号掌柜

【解析】1.本题考查小说故事情节梳理。注意理解文章内容分析。

结合第④段"十四五岁时被人保荐到赊店大升玉茶庄当学徒,吃苦耐劳,虚心好学,分内分外的活儿都

抢着干”可知,赵全受举荐做伙计;

一空:结合第⑤段"第二年,常士杰便按赵全的设想,在崇安开设茶坊,将收上来的茶叶精制加工成茶

砖,不但解决了茶叶易碎的问题,体积也大大缩小,运输成本节约了一半以上”可知,赵全提议精制茶砖;

结合第⑮段"就这样,赵全只当了三年伙计,就升为大升玉茶庄的庄客"可知,赵全被重任为庄客;

二空:结合第⑱段"赵全当机立断,将携带的银票兑换成银子,分发给茶农,作为预付下年收购茶叶的

订金”可知,在崇安茶民遭受茶灾时,赵全预付茶叶订金;

三空:结合第㉛段"不久,大升玉茶庄在裕州开了一家分号,赵全成了分号掌柜"可知,赵全升任分号掌

柜。

(2022•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守望

尹小华

①双望和庆莲定亲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双望高呼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加入了志

愿军队伍。临走那天晚上,两人在村边老槐树下见了个面——半个月亮在云层里时隐时现,他们在老槐树

旁靠了一会儿,说了几句话,庆莲送给双望一副亲手做的鞋垫,双望拉了一下庆莲的手,然后一人朝西,

一人向东。

②庆莲不唤双望名字,叫“那谁”。那谁走后,庆莲心里就觉得空荡荡的。那谁在家时,庆莲常能见

到他。比如,有时村里开会,还有在庙会上,庆莲都会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寻找那谁,当终于看见他时,

心头嗡的一声,似乎达到了某种目的,便转身往回走。是的,在那些场合下,只是看一眼,心里就暖暖的。

那谁这一走,再想看见可就不容易了,庆莲不由叹息一声。声音虽轻,还是被自己听到了,不由一惊,生

怕被娘也听到,说她有心事。

③庆莲有时在地里干农活,也不住地东想西想,想来想去,总离不开那谁。那谁不用干农活了,跨过

鸭绿江打侵略者去了。庆莲这样一想,就紧张起来:枪子儿哪有长眼的,那谁要有个好歹怎么办?这种念

头刚刚冒出来,庆莲就笑自己傻——要是人人都贪生怕死,还怎么打胜仗?接下来,她又盼着那谁英勇杀

敌,荣立战功。这时庆莲一抬头,飞来一只鸟,叽喳叫了几声飞走。如果鸟知晓自己的心事就好了,飞去

看看那谁。

④收工后,庆莲来到小河边,就看见了水里自己的影子。照理说,她熟悉自己的长相,可每次都忍不

住在水里照一照,但又不敢久照,停留时间稍长,脸就发烫。回家时,路过村边的老槐树,树上又有鸟在

叫。她停下来,抬头望望,引来更多的鸟叽叽喳喳欢叫起来……那一刻,她真的以为,那些鸟是那谁派来

的信使。她想,若是自己能听懂鸟语多好。

⑤有一次,庆莲站在老槐树下,朝东张望时,正遇邻居大嫂路过。大嫂张口便问:“有双望的消息吗?”

⑥“没有。”

⑦“这个双望!”大嫂责怪后,又改口道,“打仗哩,可能不得空,双望肯定像你惦记他一样惦记你。”

⑧庆莲听了这话、害羞地低头一笑,但想到那谁不知何时回来,便陷入了沉默。

⑨大嫂似乎看出了庆莲的心事,说我帮你打听打听,等有双望的信儿,就快点告诉你。大嫂的话,给

了庆莲一些盼头。大嫂常去县城,那里人多,知道的信儿也多。

⑩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凉,庆莲要给那谁做双棉鞋,她边纳鞋底,边像云一样游移着去了大嫂家。

大嫂知道庆莲是来打听双望音信的,但她不说破,只说庆莲鞋底纳得密实。闲聊一阵后,绕来绕去,庆莲

还是绕不过那谁。大嫂摸着庆莲手里上好整帮的棉鞋说:“仗总会打完的,你把日子过好,等他回来。”

⑪从那天起,老槐树下少了庆莲张望的身影。她穿梭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洒扫庭院,春种秋收,

时光在忙碌的生产劳动中悄然而过。柜子里新纳的鞋早已攒了厚厚一摞。

(g两年多后的一天,庆莲又一次去大嫂家,终于得到一个消息——战争结束了。

⑬成群结队的人们载歌载舞地迎接志愿军将士凯旋,庆莲远远地望见队伍里那个熟悉的身影,胸前的

红花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庆莲的心剧烈跳动起来,怦怦怦,一阵紧似一阵好像要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了…

⑭⅛来,庆莲成了我奶奶。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小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

庆莲思念并守望参加抗美援朝的定亲对象一一双望的到来。

【解析】

考查概括事件。

读文可知,故事的起因是双望加入志愿军队伍,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双望与庆莲一对恋人从

此分离。故事的经过是双望一去就音信全无,只剩庆莲在家中对他百般牵挂思念,还托大嫂打听消息,为

双望做了很多双鞋。故事的结果是战争结束,双望回到家中,两人相聚。可概括为:庆莲思念并守望参加

抗美援朝的定亲对象一一双望的到来。意近即可。

(2022•辽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山民宿

宁白

①遥看起伏的山峦,心存疑惑:把店开到山顶,哪来的底气和自信?车子往山上爬的时候,是在一条

不足丈宽的小路上。路已年久,不少地方坑洼不平,好几个弯道,极陡,路边不见护栏,我喳着眼睛,双

手紧紧擦着扶手。近一小时的惊恐后,终于见到被大树环绕着的一憧幢钢架结构的时尚小屋,夕阳斜照,

大玻璃墙晃人眼睛,飘窗摆着素雅的靠垫。突然想起,在这高山之巅,晚饭没法下山吃了,那险窄之道,

在漆黑的山林里,谁还受得了一上一下?

②沿着蓝色的泳池走向餐厅小楼时,心里是吃一顿“高级”晚餐的丹奇和人座,没想到服务员

是一位农民大伯,脸色黝黑,沧桑皱纹。一开口,是本地土话:“你们城里人,要吃鱼虾,我们这里%①

”,山里养着鸡、猪,种着菜、豆,你们就点几个土菜好了。”心中倏然有了安定感:土菜,不会奢华了。

③摆上桌的是:一盘肥腴的整鸡,是蒸的,配有一碗汤;一盘风干猪肉片,切得有一厘米厚,肥的白、

瘦的红,成香气馋人;芹菜炒豆腐干,在盘子里堆得老高,还有一碗山药排骨汤。这一组粗、土、简、拙

的农家菜品,就是小时候去乡下舅舅家里吃的啊,舅妈的厨艺,还比这要精细很多,哪会把肉片切得这么

厚。

④吃着黄嫩的鸡、大块的肉,看着民宿里泳池亮起的五彩灯饰,我问老伯:“这么漂亮的地方,哪儿

养猪养鸡种菜做豆腐?”“这山大着呢,哪儿不能搭个棚,筑个栏?”

⑤“请了城里的厨师啦?”“我们的食材好,谁烧都好吃。就老板他姐在厨房天天忙着。”

⑥'’这样辛苦,找几个年轻人当服务员多好?”“找了几个,管着民宿。那电脑网络啥的,咱不懂。

老板自个儿在外面开着厂子,让我这60岁老头帮个手。”

⑦“大伯,您看鸡和肉都吃不完,您帮个忙放入冰箱,明天中午热热再吃,行吗?”“应该的,可不

能浪费了。”大伯的关照,让我有在家一样的随意。

⑧第二天早餐,给我们端来煎饼、发糕、鸡蛋、大米粥的正是老板他姐。“我知道你们四个人,先给

煎两个饼,等睡懒觉的小青年来了,再给他们煎,这饼热着吃香。”她满脸笑容,爽快地说,“这鸡蛋新

鲜,那几样小菜是现炒的,腐乳是自己做的,喝粥吃它最好。你们先吃着,不够再添。”

⑨煎饼掺了鸡蛋,又撒了小葱,两面黄而不焦,一口咬下,脆香满舌。煮鸡蛋咬开的蛋黄,呈金黄色。

这是散养鸡下的蛋,它们吃树丛野地里的小生物,精气充溢。老板姐姐不穿戴工作衣帽,兜着围裙,来回

忙着,只像个农家厨房里辛苦的考般手。

⑩走出后院,有一观景台。春阳和煦,满山翠绿,映山红点点,山坡上层层果树茶树连绵而去,远处

的绿丛间,横卧着一排排白色塑料大棚。民宿服务主管正挎着竹篮转向山里,说是挖点野菜给我们尝鲜。

⑪山道蜿蜒,闻鸡鸣鸭叫。走着,抬头看到一扇大木门上横挂着“有机示范园”的牌子,才明白原来

这儿就是在观景台看见的白色塑料大棚所在处,赶巧碰见了示范园当家人。她说,自从党的乡村扶贫政策

落实以来,这里成为市和县里的试点,要向市场提供原生态农副产品。她的背后,一幢木板老房子的廊檐

下,密麻地挂着几排正风干的猪大腿,香味飘散。我们吃的土菜,正是从这里“端”上桌的。

⑫民宿是现代的农村旅舍,都筑于田边、溪畔、山间,村景入眼。有农食之餐,可与宿景相谐,更是

城里人一次又一次入乡的诱引和牵念。会琢磨城里行游者心思的农家人,便敢于把民宿开在山顶之上。

⑬回城后,常在闲静之时遥想那一片净土。待我再登山而去,也还想见到在餐厅前后忙着的那两位老

人。听说,后山那条更为险峻的上山小路,已在修缮拓宽了。

【注释】①既(rh),没有。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②一⑦段的内容。

【答案】

我到民宿餐厅吃饭;并与服务员大伯攀谈。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

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文章第②段"沿着蓝色的泳池走向餐厅小楼时,心

里是吃一顿'高级'晚餐的新奇和无奈。入座,没想到服务员是一位农民大伯”写我到民宿餐厅吃饭;第④一⑦

段写我和服务员农民大伯对话,进行攀谈。

(2022•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与猫

简默

①去临清的头天傍晚,豆包不见了。

②豆包是一只布偶猫,它喜欢黏人,黏如盘中豆包。我第一次与它照面,便被它黏上了,我脱口叫它

豆包,从此,豆包豆包的呼唤声在我家热闹地响成一片。

③吃饭前,我拎了一袋垃圾开门放在门口,豆包像一道白色闪电,在门合上的一刹那,嗖地窜了出去。

可笑的是,我竟然毫无察觉。妻子开门进来,豆包平常总是一个箭步冲到门口,迎接主人,而此时却不见

它的踪影。我遍寻它爱待的角落无着;妻子不相信她又到处找了一遍,仍然没找到。我在家中坐立不宁,

反复在它平时爱鼾睡的几处"卧榻"寻找,又掀开床罩,趴在地板上,查看床下,均一无所获。我绝望地拧开

∏,冲着楼梯,豆包豆包地唤了几声,它仿佛从天而降,自楼上一溜烟地冲入屋内。豆包豆包的呼唤声央

杂着惊喜,重新在我家响起。

④豆包的失而复回,让我第二天心无牵挂地来到临清。第一次知道临清,是因为狮猫,这也是我第一

次听说世上有猫姓狮。那时候,我在黔南山区沙包堡镇上,喜欢满地捡烟标,一张张她展平后,折叠成窄

窄的长条形,与小伙伴们在水泥地上打着玩。其中有一种狮猫烟标,印着“国营临清卷烟厂出品",于是我便

记下了临清。其实我与临清还另有缘分:千年大运河自源头,经临清,流过我现在居住的城市,可以说我

的这趟临清之行是溯河向上,寻源觅踪。在我的童年,总有一些记忆像种子撒在处女地上,一张大人巴掌

大小的狮猫烟标让我与临清这座运河上漂来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家中的豆包到隐匿于临清各个角落

的狮猫,我说我是因为与狮猫的缘分而来到临清的,同时又是从中年的下游溯河追寻我的童年。

⑤同行的作家张炜老师是狂热的吸猫人,他精心恭了一只名唤融融的布偶猫,并以自己与融融相处相

知的经历创作了小说《爱的川流不息》,打动了无数读者。后来,他通过微信发给我几张融融的照片,融

融的憨态和萌样惹我怜爱,我也发他几张豆包的照片,他回复可爱。两只猫携着川流不息的爱,一下子拉

近了两颗爱猫的心灵。

⑥我想起多年前去探望冰心先生,先生临窗端坐,在读《庄子》。那只唤作阿咪的大白猫温顺的偎依

在先生身旁,一动不动地盯着她,仿佛是她忠贞不渝的恋人,这便是文人与猫和谐共处的生动情景。在临

清季羡林先生的纪念馆中,我也看见了相同的一幕:先生端坐案前,案上摆满各种书和稿纸,一只大白猫

努力探直身子,眼睛炯炯有神地正视前方,头朝书案,一条腿压着稿纸,尾巴搭在先生头上,先生蜷起右

胳膊支撑着白猫的身体。即使是先生仰靠在藤椅上睡着了,也少不了猫的身影,依然是这只大白猫,还有

一只狸猫,它们一呼一应,白猫趴向先生胳膊,狸猫卧在先生腿上,各朝各的方向与先生同睡,而先生双

手轻放在藤椅的扶手间,向内圈成摇篮,将它俩揽入怀中。好一幅《三睡图》!这俩猫大概就是先生笔下

的咪咪和虎子,此刻,它俩亲昵她陪伴着先生。我不知道季羡林先生的咪咪最后的归宿,但冰心先生的阿

咪相伴先生走到人生尽头,也追随先生的背影走了,继续与先生在另一个世界长相厮守。在冰心文学馆中,

阿咪标本摆放在书桌一角,这是它最爱待的位置,也是它与先生相依相伴的全部世界。

⑦在临清,我听朋友讲着有关狮猫的趣闻轶事,却没看过一只活蹦乱跳的狮猫。我想,不是它离我太

远,我感觉它就在我的身边,在我的左邻右舍的家中,隔着门窗和围墙,我能够听见它发出的呼噜呼噜的

声音,也能够捕捉到它隐隐约约的气息。如果说岁月是一条河,童年在上游,中年在下游,此时顺流或逆

流漂过的一定是陪伴和见证我一天一天成长的狮猫。

⑧写到这,豆包调皮的跃上了我的书桌,躺在电脑键盘上,不肯起身了。它以这种撒娇的方式责怪我

光顾得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冷淡和忽略了它。每一只猫都是一个世界,它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

笑都洋溢着可爱。直至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不知不觉地,它们已经成了我的亲人,或者说是我家的一

分子。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各有各的活法,独立保持着彼此的喜怒哀乐,自由自在地活着。它们教会了

我许多,渐渐地,我被岁月磨砺得坚硬和世故的心,重新像坚冰被春风吹化了,我的记忆也变得温柔起来。

(选自2022年3月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文章叙述了("我"、张炜、冰心及季羡林)四位文人和猫相处的故事。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文章主要分成四个部分,文章第①~④以及第⑧段主要写"我"与豆包之

间的相处;文章第⑤段主要写张炜和“我"同样为爱猫之人,互相交换爱猫的点滴;文章第⑥段,则写冰心

先生和季羡林先生与他们爱猫的亲昵画面。结合文章标题"文人与猫"即可概括,文人指的就是"我"、张炜、

冰心及季羡林四位文人与猫之间的故事,即文章叙述了("我"、张炜、冰心及季羡林)四位文人和猫相处的

故事。

(2022•新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伊犁的那些金

乔叶

①这个秋天,终于来到伊犁。对于伊犁是什么印象?两个字:金的。

②走出机场,正值太阳西下,当最后的余晖洒在一块又一块的田野上,深墨的树林和不知名的翠绿铺

陈着,这情形仿佛某个画家随手涂抹的印象派作品。一团团的稻田金,变成了一针针、一棵棵。这些金摇

曳在每一株稻子身上,是毛茸茸、鲜嫩嫩的金色,是骄傲的,也是沉着的、纯粹的金色。

③作为在田野中长大的中原人,我爱这种田野。

④我第一次见薰衣草的时候,就觉得她的香气是那么特别。她的香气啊,仿佛会唱歌,而这歌声是金

色的。这沉默的芳香的花朵,这只用芳香来说话的花朵,她的芳香就是她的声音。她的声音,是金嗓子。

然后,慢慢淡下来,淡下来,淡到都以为已经没有的时候,再一闻,还是有,只是埋得深了。过些时日,

再闻,还是有,而且,更深。

⑤作为一个喜欢听音乐的人,我爱这种芳香。

⑥这里的食物也是金色的。域,是金色的。刚出炉的馍,我可以吃一整个,左手拿着吃,右手忙着接

掉落的芝麻粒,既学根又丰磺。还有烤包子,它们不是圆的,有着棱角分明的造型,它们在烤炉里的样子,

真是可爱啊,金色的火焰熏烤着它们,一排排的,白色的面皮上开出了一朵朵匀称的焦黄……还有金色的

抓饭。胡萝卜、白米饭、羊肉块、皮牙子……都不是金色的,但凑到一起,就有一种金灿灿的效果。至于

奶茶、粉汤、纳仁、辣罐、面肺子、米肠、油塔子、油糕……在我的味觉中,它们统统是金色。那个下午,

和两个朋友去逛大巴扎,还看到了金色的红薯。那么朴拙的红薯,撕开了皮,便露出了金色的内里。当然,

还有卡瓦斯,它当然是金色的。无论是玉米粉、玉米花还是炒麦茶制作的卡瓦斯,统统都是金色的。

⑦作为一个地道的吃货,我爱这里所有的食物。

⑧那天下午,在夕阳下,我步行在伊犁河大桥上,一步步走近了伊犁河。走近伊犁河才知道,她也是

金色的。在我的右侧,河面上是宁静的灰蓝。在我的左侧,逆光看去,河面上金光烁烁。以桥为界,以我

为界,左侧和右侧似乎不是同一条河流。但我知道,这就是同一条河流。无论她的河面有多宽,有多窄,

有多明,有多暗,有多浑,有多清,有多灰,有多金,这都是同一条河流。

⑨作为一个虽然不智但是乐水的人,我爱这条河流。

⑩返程那天,天有些阴,飞机从伊宁起飞。一路上,群山连绵,雪峰矗立,一座座干净得要命,一看

就知道从没有被人烟浸染过,那么安详、宁静、沉寂、端庄圣洁,让人不知道怎么形容才好。突然,太阳

出来了。阳光照耀到的所有白色,都更白了,不,不是白,而是比白亮了几分,不过,也不是黄澄澄的金

色。或许用那个名词更为恰当:白金。是的,是白金。

⑪作为一个虽然不纯但心向往之的人,我爱这白金一样的山。

⑫这些零碎的文字,是我从伊犁蹭来的金屑,回献给伊犁,不成敬意。只有一点可以自我安慰:这金

的成色是纯净的,是足赤金。

(摘自《无数梅花落野桥》,有删改)

根据提示,概括作者写到了伊犁的哪些"金"。

、、金色的食物、、

【答案】

金色的田野;金色的芳香;金色的河流(伊犁河);金色的(群)山;

【解析】

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本文结构层次分明,扣住结构相似的句子或段落③⑤⑦⑨⑪可知,本文的结构可划分为: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题干中“金色的食物"对应的是"⑥一⑦"段的内容,根据相同的

结构形式"金色的",一到四空可分别提炼概括为:②③段写金色的田野;④⑤写金色的芳香;⑧⑨

段写金色的河流(伊犁河);⑩⑪段写金色的(群)山。

(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桂湖中

肖复兴

①桂湖在成都之北,湖面开阔,号称"川西第一湖”。

②桂湖,相传是杨升庵年轻时在湖边遍植桂花树而得名,又有说桂湖是杨升庵的读书处,也有人说是

他的故居。当然,这样的传说,本不必较真。当年,湖是官湖,并不是杨家的私家花园,杨升庵中第入仕

之前,怎么可以有权跑进湖中遍植桂花树?他家那时候在城里的状元卷(这个名字也是因为杨升庵中了状

元后改的),离着湖还有段距离,他可以跑到湖边来玩,也可以到这里读书,怎么可以绕湖沿堤种植一圈

桂花树?

③其实,任何传说都表达着百姓心中对历史对人物的评判尺度,是人们代代口口相传中渗透进来的感

情。杨升庵是四川是成都更是新都人的骄傲。在明代,四川仅出过他一个状元。自然,杨升庵值得人们为

之骄傲。杨升庵不仅成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还曾经在京为官时刚正不阿,因直言犯谏,而遭受贬黜,乃

至发配充军,最后客死他乡,如此颠沛流离的命运,自然更会博得人们的同情和敬重。这样两重原因,成

都人让桂湖归属于杨升庵名下,并让他植桂花树于满园之中,便可以理解了。

④事实上,桂湖中最重要的建筑升庵祠,是清代道光十九年一个叫张韦书的县官到新都上任后,敬重

杨升庵而修建的。至于澄心阁、绿漪亭等亭台楼阁,更是后建的。

⑤桂湖,最值得看的,其实不是湖,而是春天里大门口的紫藤和秋天里满园的桂花。

⑥那两架紫藤,左拥右地,纵横交错。春天的时候,绿叶如盖,紫藤花如蝶飞舞,更似紫瀑倾泻,或

似一条紫龙腾空,是园中最为触目惊心的景象。在全国所有园林中,我从未见过这样巨大的古藤。同为明

期的古藤,与杨升庵、解缙并称“明代三才子”的徐渭绍兴老宅里,他亲手种植的那架古藤,也难与之比抵。

不要说徐渭没有杨升庵那样的骨气,投降在严嵩严党门下当走狗,而后又翻云覆雨,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

杀了,就是古藤本身也难敌桂湖的这样铺天盖地的壮观。或许,花品里有人品,便忍不住想起美国生物学

家迈克尔•波伦的话,他称郁金香、百合、兰花是植物界里的莎士比亚、密尔顿和托尔斯泰。那么,桂湖

里的紫藤就应该是植物界里的泽畔长吟的屈原,起码也是和杨升庵命运相似的苏东坡,或是路谪八千的韩

愈吧?

⑦十多年前的秋天,我第一次来桂湖,正赶上桂花盛放,仿佛赶上了一场新嫁娘隆重的婚礼。花香馥

郁,水流一样,弥散到园子里的四面八方。举目之处,身临之处,向往之处,处处都是桂花之香。金桂、

银桂和四季桂,仿佛小姑娘、少妇和老夫人,齐齐地都跑进园中看新娘,个个裙袂叮当,衣襟带香。我从

来没有闻过这样浓郁的花香,几近醉人。同为花香,桂花香味浓郁,要香就搅得周天香透,绝不遮遮掩掩,

不屑于扭扭捏捏的小家子气和故作姿态的含蓄状,是花中的烈性子,迸发如潮,按捺不住,如烈酒。这一

点,暗合了杨升庵的心性与品性。

⑧想想,桂湖这样一座园林,实属难得。

(节选自《成都三潮》,有删改)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

文末说“桂湖这样一座园林,实属难得",桂湖"难得"之处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

【答案】

①桂湖关联着令成都人敬重并感到骄傲的有骨气的文学家杨升庵;②桂湖有开花时极其壮观、花品高

的巨大紫藤;③桂湖有花香极其浓郁、暗合杨升庵刚正品性的满园桂花。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②段“桂湖,相传是杨升庵年轻时在湖边遍植桂花树而得名,又有说桂湖是杨升庵的读书处,也

有人说是他的故居",第③段"任何传说都表达着百姓心中对历史对人物的评判尺度,是人们代代口口相传

中渗透进来的感情……杨升庵值得人们为之骄傲……还曾经在京为官时刚正不阿,因直言犯谏,而遭受贬黜,

乃至发配充军,最后客死他乡,如此颠沛流离的命运,自然更会博得人们的同情和敬重”等语句可概括为:

桂湖关联着令成都人敬重并感到骄傲的有骨气的文学家杨升庵;

根据第⑤段"桂湖,最值得看的,其实不是湖,而是春天里大门口的紫藤和秋天里满园的桂花",第⑥

段"那两架紫藤,左拥右地,纵横交错。春天的时候,绿叶如盖,紫藤花如蝶飞舞,更似紫瀑倾泻,或似一

条紫龙腾空,是园中最为触目惊心的景象。在全国所有园林中,我从未见过这样巨大的古藤”等语句可概括

为:桂湖有开花时极其壮观、花品高的巨大紫藤;

根据第⑦段"花香馥郁,水流一样,弥散到园子里的四面八方。举目之处,身临之处,向往之处,处处

都是桂花之香""同为花香,桂花香味浓郁,要香就搅得周天香透,绝不遮遮掩掩,不屑于扭扭捏捏的小家子

气和故作姿态的含蓄状,是花中的烈性子,迸发如潮,按捺不住,如烈酒。这一点,暗合了杨升庵的心性

与品性”等语句可概括为:桂湖有花香极其浓郁、暗合杨升庵刚正品性的满园桂花。

(2021•辽宁鞍山•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老周

尚书华

①家中洗漱间的水管突然漏了,水哗哗地淌了一她。情况严重,必须马上找人修理。

②来到零工市场,没待我张口,手持维修项目牌子的师傅们立刻拥上推介自己。倒是有一个人,坐在

那一直没起身,看上去六十岁左右,面无表情地瞅着我。那神情给我的感觉是:自信,用不着跟别人争抢。

得,就这位。我冲他一招手,师傅点下头跟我走了。

③到家后,师傅看了看漏水的地方说:“有点麻烦,管子折在墙里了。”我说:“可不是吗,若不是

折在墙里,我自己就修了。没工具。”师傅蹲在地上,仰脸瞅我一眼:“怎么,这活儿你会干?”“我哪

会?就是瞎鼓捣。过日子总不能事事都求人吧。”“哎,这话我爱听。不管哪一行,能学就学点,手艺多

了不压人,学身上谁也抢不去。”师傅边聊边从工具兜里翻出工具,凿墙、掐管……没用多长时间,就修

理好了。

④我问:"多少钱?''师傅张开巴掌:"五十。”我一愣,是不是要得少了点?去年下水道堵了,找

人来疏通,收了两百元。师傅见我没吭声,以为要多了。问我:“那你想给多少?”我说:“八十。”这

回轮到师傅发愣了,瞪大眼睛反问一句:“多少?八十?”我点点头,掏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他。他疑惑

地打量我一眼,把钱接过去,不声不响又给我找回一张五十元,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收五十。我是

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今天这点活儿就值五十,不能多收你的钱。”

⑤临出门时送我一张名片,告诉我他姓周,让我以后有事直接打电话找他,用不着再跑市场。

⑥我家楼房住得久了,设施难免老化。没过多久,厨房棚顶粘的树脂板开始一块块掉落。我自己鼓捣

半天,修不了,只好打电话找老周。老周说他正忙个小活儿,一会儿就到。

⑦不多时,老周来了,气喘吁吁。进屋水也没喝一口,操起家什就开始干活。有了上一次接触,这回

我俩像老朋友见面一样,彼此都觉得亲切实在。他跟我说,这回咱不能只用胶水粘上,还要再排上一圈儿

钢钉,双保险。我听了表示赘同,主动给他打下手,边干边聊。

⑧我夸他真行,啥活儿都会干。他嘿嘿笑着说:“这都是后来学的一些小手艺。我的老本行是镀金工,

打个水桶、炉筒、洗衣盆什么的,才是我的拿手活儿。退回三四十年,这些物件都是过日子离不开的,我

这手艺很吃香呐!”我捧着他说:“那是真的,当年有你这手艺可不得了,吃香的喝辣的。”

⑨他听这话很受用,感叹一句说:“瞎!好汉不提当年勇,谁年轻时没点光荣的事。现在老百姓生活

好了,没人再用这些老物件,我这手艺用不上喽,淘汰喽。”

⑩听他的语气有点感伤,我赶紧说:“你这不挺好吗,这个年纪身体棒棒的,还能靠劳动、凭手艺赚

钱,服务于民,效力社会,多好啊!”

⑪我的话又让他高兴起来,一口气把剩下的几块板面都粘贴上了。忙完手上的,他扭头跟我说:“手

艺被淘汰了,那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这人要是被淘汰了,那是不求进取的结果。所以,这些年我不断学些

新手艺,就是不想被这个时代淘汰。人哪,多大岁数算老?不想干活儿了,得靠别人养活了,这才是真的

老了。”

⑫也许是这一番话又引起了更多的感慨,老周的话一下多了起来。他说:“我这一辈子,就认准了吃

手艺这碗饭。其实,我不是因为缺钱才出来干活儿的。我老伴儿走得早,姑娘我自己拉扯大,她大学毕业

去了珠海,在那成了家,生活上不再用我操心。我自己有社保,够吃够喝,无忧无虑,按说可以享清福了。

可我就是闲不住,愿干活儿,看见活儿手就痒痒。我这个人没念几年书,可脑子不笨,手也算巧,修修补

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我听得连连点头。

⑬他哈哈一笑,摆手说:“不唠了,干活。”操起钉枪,啪啪啪,一阵有节奏的声响,很快活儿干利

索了。再看那棚顶,树脂板重新粘过,又添上钢钉加固,结实程度自不必说,就连那细密的钉眼都呈现出

好看的图案。到底是手艺人!我心中暗自佩服。

⑭“这回该给你多少钱?”我有了上次的经验,故意这样问。“一百二。”他回答得干脆利落,“咱

们好兄弟明算账,一百元是我的手工费,二十元是胶水和钉子的材料钱。”我又想多给些。他连连摆手:

“不用。我挣的都是功夫钱,多要心里不踏实。”

⑮我还想再跟他说点啥,这时他电话响了。接完电话,冲我一努嘴:“瞧,又来活儿了,我得赶紧走。”

说完,拎上工具兜,推开门走人了。

⑯我望着他匆匆下楼的身影,蓦然觉得老周这个人生活得很有幸福感。那幸福来自他对劳动的真心热

爱,对自己手艺的一份自得、自信。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答案】(1)老周为"我"维修水管和厨房棚顶。

【分析】⑴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

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本文主要人物是"我"和老周;第1~5段叙写的事件是:

老周为"我"维修水管;第6~16段叙写的的事件是:老周为"我"维修厨房棚顶。据此,按要求概括作答。

(2021•辽宁朝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阿婆,我心中的河

①小时候,家里很穷,阿妈靠种些农作物或是卖点血养活我和阿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讨厌吃酱油拌

饭的日子,又还是不忍心看阿妈再瘦弱下去的缘故,有一天,我蹑手蹑脚地溜进了阿婆家,蹲在鸡窝旁等

母鸡下蛋。没过多久,那只母鸡突然张开翅膀,从我头上飞过,不停地“咯咯”叫,我见它得意洋洋地去

外面报喜了,便麻利地将右手伸进鸡窝,手指在触碰到鸡蛋的一刹那,热乎乎的感觉瞬间让我欣喜若狂,

欲仙欲死。我还是头一回看到母鸡下蛋。回到家,我把那枚鸡蛋交给阿妈,我骗阿妈,说是从山上捡来的。

那天中午,我吃到了我最喜欢吃的韭菜炒蛋。

②也许人尝到了甜头,就再也不想从糖缸里爬出来吧。之后,我隔三岔五地跑到阿婆家蹲点。一旦母

鸡从我头上飞走,我下手就会超快。我从没想过,自从我当了偷蛋贼后,我会吃到那么多好吃的蛋。青椒

炒蛋、丝瓜炒蛋、西红柿炒蛋……我兴奋得找不着北,我发誓要成为职业偷蛋贼。

③有很多时候,希望它就像吹气球,你吹得越大,它就越快爆炸。就在我成为职业偷蛋贼的第一天,

就被阿婆逮了个正着。我惊慌害怕,以为阿婆一定会拽着我的衣领,或是扯着我的胳膊,骂我是个没爹养、

没娘教的野娃,然后带我去见阿妈。可阿婆并不是我能杜撰出来的老村姑,她双手小心翼翼地伸进鸡窝,

把母鸡抱进怀里,抚摸着母鸡的头说:“傻孩子,别人偷你的孩子,你怎么不晓得反抗呢?你可真是傻到

了家!孩子,要乖,以后得听话!”

④我那时只有七岁,自然还不能理会阿婆所说的话的意思。阿婆还是没再生我的气,她用手继续不断

地抚摸那只母鸡的头说:“孩子,要乖,以后得听话。”

⑤我看见阿婆成了“疯子”,拔腿就跑,我跑得比胡婶家的狗还快。我对阿妈说,阿婆疯了,阿妈不

信,她说,阿婆刚刚来过我家,还给了她六枚鸡蛋,说是要煮给我和阿弟吃,我俩在长身体。我死死地盯

着桌子上的那六枚鸡蛋,眼珠子变得出奇地麻木。不一会儿,鸡蛋又好像滚到了我的心坎,冷冰冰的。“阿

婆怎么就没发疯呢?"我多希望阿婆疯了,这样她就不会向阿妈告状,说我是个贼。

⑥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全身开始抽搐起来,我再也不敢向前挪走一步了,阿妈就背靠着我做饭。如果

我做错事惹阿妈生气了,阿妈就会用锅铲柄狠狠地掌我的手。“叫你不听话!叫你做贼!”

⑦我真想一脚把桌子踹翻,“死矮子,你装什么好人?还想用鸡蛋贿赂我妈,让我挨打。哼!下次我

非把你家的鸣全部给活活打死。”可就在我恨得咬牙切齿时,阿妈转过头,她拿着锅铲笑着说:“娃,这

回你可真给妈长了脸,你奶奶说,你帮她抓了偷蛋贼,这些蛋都是犒赏你的。”

⑧我跟傻子似的看着阿妈,阿妈笑得简直快合不拢嘴,这一切太出乎意料了。我看到阿婆用蓝色的手

绢裹着鸡蛋,鸡蛋仿佛又钻进了我的体内,捂热了我的血管,我的身体一下子变得暖烘烘的。那一次,我

坐在桌子旁吃了两大碗饭,还是吃了我最喜欢的韭菜炒蛋。

⑨后来,阿婆会时常给我和阿弟送鸡蛋,也会时常摸着我的脑袋说:“娃,听话,做个好孩子。”吃

了阿婆的鸡蛋,听着阿婆的话语,我浑身充满了力量。

⑩再后来,有一天,我看到阿妈坐在灶前不生火,哭得稀里哗啦。我以为阿妈开始想阿爸了。可还没

等我搂紧阿妈的头,阿妈就哽咽着说:“你奶奶死了,你张奶奶死了,这是她留给你的最后一枚鸡蛋。”

听了阿妈的话,我瘫坐在地上。

⑪阿婆姓张,抗日时嫁到我们村里。她和阿公结婚不到一年,阿公就被鬼子害死了。从此阿婆终身守

寡,一个人守着一幢土珏房子。阿婆每年都会养几只鸡,她靠拾破烂和卖鸡蛋养活自己。可我七岁以后,

阿婆就再也没卖过任何一枚鸡蛋,她的鸡蛋都给了我。她说,一斤肉养人一天,一斤鱼养人三天,一个蛋

养人七天。我吃了她无数个蛋,那么,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缺营养了。

⑫阿婆出殡后的第二天,我要上小学五年级了。看着阿婆送我的最后一枚鸡蛋,耳畔又回响起阿婆的

话语,“娃,要听话,做个好孩子!"我飞快地跑到屋后的河边,我曾记得阿婆说过,河是博爱的。比如,

有天你偷走了河里的珍珠,但河并不会怪你,她反而会在你干瘪的日子里给你带去一场场甘霖。阿婆,您

心中有爱!您不就是那条河吗?我将阿婆给我的最后一枚鸡蛋扔进了河里。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也要做一

条像您一样的河。后来我成了一名医生,也成了一名作家,我想用河的精神去报答这世上每一个需要爱的

人。

(摘自2021年1〜6期合订本《意林》,原文有删改)

⑴仔细阅读全文,在字母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

概括内容"我"偷蛋成功B.阿婆给"我"送蛋D.

情感变化A.惊慌害怕C.传递博爱

【答案】(I)A.欣喜若狂B.被阿婆逮住C.惊呆、感动D."我"怀念阿婆

【分析】(1)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

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文章第1段叙写"我"第一次偷蛋成功,

此时“让我欣喜若狂第3段主要叙写"我"偷蛋被阿婆逮住而"惊慌害怕";文章4~9段叙写阿婆给"我"送蛋,

结合第5段"我死死地盯着桌子上的那六枚鸡蛋,眼珠子变得出奇地麻木"和第8段中的"我跟傻子似的看着

阿妈”"我的身体-下子变得暖烘烘的",我当时被惊呆了,也阿婆的行为感动了;文章第12段主要叙写"我”

对阿婆的怀念,要用阿婆的精神去报答这世上每一个需要爱的人。据此理解,依据题目要求概括填写作答。

四、习题演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儿时的社戏

①鲁迅笔下,描述了看社戏吃罗汉豆的趣事,而小时候的我,也很爱看社戏。

②那时,农村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看社戏便成了村民们唯一的享受。那几天,是村民们最高兴的日

子,呼朋请友,热热闹闹地快乐一番。我就是在那时迷上社戏的。

③演社戏是有讲究的。每逢过年或庙会之际,为感谢"菩萨"的保佑,也为求一年的风调雨顺,村里便有

人牵头募集资金,请来戏班子,常常演两三天。那几天,整个村子像过盛大节日似的,家家都忙碌起来。

杀猪宰羊,备好酒菜,把外村的亲戚朋友早早请来,一起观看社戏。

④我们孩子们也忙碌起来,背上凳子抬着桌子到演出场地“抢地盘”搭看台。这看台不能搭在戏台正中,

因为正中是留给那些没拿凳子的外村人及壮年男子站着观看的。因此,看台一般都搭在戏台左右两侧。看

台其实很简单,地上放一顶大方桌,看戏时坐在上面,坐得高,视线不会被别人遮住,戏台上的演出可以

看得清清楚楚。也有些胆大的,把看台搭在戏台前正中,但时间不长,就会被后面站着看戏的人群挤得摇

摇晃晃,只得匆匆转移到旁边去。

⑤每逢村里演社戏,我必早早地搭好看台,边吃着从台下小贩那里买来的油炸臭豆腐、瓜子、花生之

类的东西,边坐在看台上等待开演。

⑥那时的戏台形式各有不同,有用大块石板造就,上面盖有八角亭子式翅形顶棚的固定式戏台;也有

一种半固定式的戏台,即左右两边用石板建造,中间用木板连接,平时卸下木板,供人通行,演戏时铺上

木板,连成一个完整的戏台;还有一种是建造在河边的戏台,人们既可在岸上观看,也可驾一叶小舟把船

泊在水上观看;更有一种用一根根杉木搭成,台顶盖上帆布的临时戏台。那戏台大都有一人多高,即使站

在后面也能看到台上的演出。至于前来演出的戏班子,有演越剧的,也有演绍剧的。我最喜看绍剧了,如

《龙虎斗》《火焰山》《五虎平西》等。打斗起来,最来精神。戏往往从下午两点左右开演,一直演到第

二天凌晨。我每场必到,且一直要看到捧台廊柱(即结束)为止。

⑦有时候邻村演出社戏,我也常与伙伴们赶去观看。一般相距三五里的村子我们都会去看的。一次暑

假,听说距我们村子五六里的中梅村演社戏,戏班子非常有名,是浙江绍剧团来演出,机会难得。虽说路

远了点,但我仍兴冲冲地与伙伴们赶去看戏。当我们赶到那里,戏已经开演。只见一块五六亩方圆的空地

上挤满了看戏的人们,足足有一千多人,说是人山人海一点也不夸张。那戏台也非同寻常,是用两个临时

戏台拼起来搭成的,显得特别高大而有气势。那天下午演出的是《孙悟空大闹无底洞》,都是些著名演员,

有演孙悟空的六龄童,演猪八戒的七龄童,演唐僧的筱昌顺。果然打斗精彩,唱念俱佳,不时博得台下观

众的阵阵喝彩。这次看戏可说是最令我难忘的一次了。

⑧我长大后,人们都懒得跑到外村去看社戏了,即使在本村演出,也很少有人去看。只有那些老大妈、

老大爷还难以割舍。而那社琰的规模也已远不如以前,往往只有十来个演员,观众就更少得可怜,只有寥

寥几十人而已。但每次村里演社戏,我都要去到一到,追忆一下当年看社戏的情景。我总觉得社戏里有一

救难必忘怀的亲切之感,兵像⅜■一杯瞟层煦麦酒,一金人旦味为穷。

1.选文回忆了哪两种儿时看社戏的经历?请简要概括出来。

2.选文第③段中加横线句子的侧面描写有何作用?

3.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