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太原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7_第1页
2024年太原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7_第2页
2024年太原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7_第3页
2024年太原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7_第4页
2024年太原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原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7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实现其统治的形式是()。A.参与制B.个人联合C.跨国公司D.混合联合公司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过程4.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5.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A.生物生来就有的B.动物生来就有的C.人生来就有的D.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7.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8.我国的国体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民主共和制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小商品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统一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统一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1.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1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是否普遍联系C.是否运动发展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13.构成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B.是否有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14.共产主义的实现是()。A.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B.马上就能实现C.可以预计的D.遥遥无期的15.共产主义的生产是A.将按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B.无政府状态的生产C.和资本主义一样的生产D.商品生产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劳动者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一无所有C.劳动力归劳动者自己所有D.劳动力成为商品17.平均利润的形成是()。A.部门之间竞争结果B.部门内部竞争结果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D.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结果18.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19.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句话强调了认识活动中()。A.实践的重要性B.理性因素的重要性C.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D.辩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性20.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一部分的是()。A.C+VB.V+MC.VD.M21.提出“实业制度”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A.圣西门B.欧文C.傅里叶D.恩格斯22.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A.人口太多和贫穷落后B.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C.人民群众的觉醒D.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23.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人类学2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基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生产资料公有制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马克思主义指导D.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25.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国家B、军队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政治观点和法律观点26.以下在共产主义社会还存在的有()A.军队B.警察C.监狱D.一定的社会机构2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实现民族独立B.构建民主与法制的社会C.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实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28.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A.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C.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社会历史性的2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三大差别”是()。A.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政治与经济的差别3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31.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形态是()。A.资本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奴隶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32.“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A.群众观点B.群众路线C.认识路线D.群众史观33.社会资本是()。A.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C.生产部门的资本和非生产部门资本的总和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34.判断事物发展的标准是()。A.发生了重大变化B.明显的进步C.新事物的产生D.质变35.“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36.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37.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38.资本积累的源泉是()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全部预付资本D.剩余价值39.资产阶级造就的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是()。A.工人阶级B.社会化的生产力C.科学技术D.巨大的社会财富40.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A.手脚分工B.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劳动二、多选题1.“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E.感性认识没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2.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A.通过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B.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C.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E.要有从一定的理论到实践的中介环节3.实现共产主义是()。A.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人们的想象C.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D.想起来很美,就是不可实现E.历史没有规律4.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标榜民主并不遗余力地向外输出民主,但近年来移植西式民主的国家陷入动荡,西方国家本身也出现了某些治理危机,暴露出西式民主的弊端和局限,表现在()A.西式选举往往难以选贤B.政党利益可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C.政府决策的短视化,以民主的名义绑架社会公益,阻碍国家治理和建设D.传统精英政治走向衰落E.选举程序违法5.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关系,将会导致()。A.唯理论B.经验论C.独断论D.主观论E.客观论6.无产阶级政党是()。A.无产阶级先锋队B.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C.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D.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党E.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7.商品的二因素是()。A.个别价值B.剩余价值C.使用价值D.价格E.价值8.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邓小平同志通过不断探索,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他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的理论意义在于()。A.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B.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C.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D.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E.对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9.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有()。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贫生于富,弱生于强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D.量体裁衣,对症下药E.物极必反,相反相成10.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A.实现生产B.获得剩余产品C.获得利润D.获得超额利润E.获得工资1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制约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12.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A.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B.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商品交换必须按照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量来进行D.商品交换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E.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13.价值的特点是()。A.具有客观性B.具有主体性C.具有社会历史性D.具有多维性E.具有虚假性14.感觉、知觉、表象的依次发展,初步显现出()。A.认识发展从部分到全体的发展趋势

B.认识发展从直接到间接的发展趋势C.认识发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发展的趋势

D.认识的发展是不断进行质的飞跃的趋势E.认识的发展是从肯定到否定的发展趋势15.价值观是一个观点体系,其中包括人们()。A.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B.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C.对人和事物的评价原则D.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方法E.对善与恶的心理偏好16.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C.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D.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E.剩余价值掩盖了利润的真正来源17.下列哪些属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或行为()。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然性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发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E.要求埋葬资本主义18.国家是()。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B.在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的权力机关C.阶级统治的工具D.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E.统治阶级用来维护本阶级根本利益的工具19.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科学社会主义20.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的B.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的C.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实现的D.人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劳动实现的E.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三、判断题1.资本主义新变化是当代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运动的结果。()2.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只有在生产力增长起来,在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才能实行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3.经济全球化只会产生积极效益。()4.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5.在垄断统治的条件下,竞争的目的已不是取得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而是攫取高额垄断利润。()6.从认识到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组织和宣传,让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7.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深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8.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以资本主义的经济性质已经改变。()9.经济全球化会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10.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11.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12.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唯心主义。()13.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要联系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许许多多的问题。()14.马克思主义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就否定了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15.共产主义理想是无法实现的社会理想,就是马克思说说而已。()16.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的本质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生产关系。()17.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既有依赖性,又有相对独立性。18.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19.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实践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指道德伦理行为。20.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四、简答题1.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一、单选题1.C2.A3.A4.A5.D6.D7.C8.B9.D10.D11.B12.A13.D14.A15.A16.D17.A18.B19.C20.C21.A22.B23.A24.B25.A26.D27.C28.C29.D30.B31.D32.B33.A34.C35.B36.D37.B38.D39.A40.D二、多选题1.BCD2.BCDE3.AC4.ABCD5.AB6.ABCDE7.CE8.ABCDE9.ABCE10.ABCD11.ABD12.BDE13.ABCD14.ABC15.ABCE16.ACD17.ACE18.ABCDE19.ADE20.ABCDE三、判断题1.对2.对3.错4.对5.对6.对7.对8.错9.错10.对11.对12.对13.对14.错15.错16.对17.对18.对19.对20.对四、简答题1.(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影响社会发展的过程。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③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第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第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