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高三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第3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高三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第3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高三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高三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第3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高三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第十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2.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活动方案一、

二战的背景: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主义兴起意大利(1)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2)1922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国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法西斯主义特征(1)以④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2)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3)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认识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极端民族主义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爆发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危机爆发,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造成世界局势紧张。(1)美国通过实行⑤______________摆脱危机。——意义: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2)德、意、日先后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罗斯福新政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亚洲背景(1)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2)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3)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过程(1)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⑥______________,侵占中国东北。(2)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注意:广田弘毅组阁是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九一八事变

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欧洲背景(1)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落入低谷,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2)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煽动⑦________________,种族狂热和对外扩张得到了广泛支持过程(1)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议会选举合法途径),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2)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将其兼并。(3)1936年,⑧________________结成轴心国。(注意:希特勒上台是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民族复仇主义

意大利和德国

绥靖政策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表现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实质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牺牲小国利益,换取本国和平,尽可能将法西斯侵略的矛头引向苏联

二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加速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具体原因(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其所激起的新的不满与冲突;极端民族主义是内在动力。(德国一直都想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有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也深怀不满)(2)英法的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和苏联的自保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3)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分散性、孤立无援、配合不力使法西斯国家侵略从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二、

二战的进程阶段主要事件贡献亚洲战场(1)序幕: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2)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⑪____________成为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

阶段主要事件贡献欧洲战场(1)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⑫____________。(2)苏德战场: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1)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2)1942年7月,⑬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它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⑭____________全面

爆发

斯大林格

勒战役

全球阶段

阶段主要事件贡献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国家协同作战,在以后近三年半的时间里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二战胜利(1)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2)⑮________________,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1945年9月2日

三、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改变了国际格局。(1)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2)美国: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联: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苏联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

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1)开罗会议:(1943年11月)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包括东北地区、台湾、澎湖群岛等,必须归还。(2)德黑兰会议:(1943年冬天)会议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并决定美、英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

建立(3)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商谈对德处理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德国民主化;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答应对日作战。(4)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内容(1)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⑰__________________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2)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3)承认朝鲜最终独立。(4)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5)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6)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美、苏、英、法

内容(7)成立联合国时间1945年10月24日性质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原则⑲________________原则。(1)原因: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2)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大国一致”

评价(1)积极性: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2)局限性: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二战影响(1)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和心灵创伤。(2)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和一切非正义力量,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彰显了人类正义。(3)成为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走向⑳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正转折点。(4)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得到较大发展。(5)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6)加速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运动的发展。(7)促进观念的变革,反对战争呼唤和平,妇女地位提高,颓废文化一度盛行。……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四、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协调关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国际格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建立基础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两个战胜国间的妥协主要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相同点(1)都是在原有的世界体系被破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都是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国际体系。(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并且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1.对应时段,填写历史发展线索。①经济大危机②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③德国突袭波兰④德国入侵苏联⑤斯大林格勒战役⑥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⑦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⑧二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⑨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⑩日本投降2.阅读地图,完成问题。图一

图二判断这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时期的欧洲版图,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图一:一战后。理由:四大帝国解体,德国版图缩小,波兰取得入海口,阿尔萨斯—洛林归属法国,出现新兴独立国家等。图二:二战后。理由:苏联版图扩大,波兰版图缩小,出现南斯拉夫等新兴独立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如下表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重要文献内容出处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1941年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内容出处……协助从纳粹德国统治下获得解放的各国人民,以及欧洲的前轴心附庸国人民,用民主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要和其他爱好自由的各国合作以建立一种在法治下的世界秩序,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的福利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内容出处发展国际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上三个文件颁布的重要背景。【答案】背景:以上三个文件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颁布的。《大西洋宪章》:苏德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进一步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欧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法西斯德国崩溃在即,日本在这场战争中败局已定,但亚洲太平洋战场形势依然严峻。《联合国宪章》:雅尔塔会议讨论了成立联合国的问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获得胜利,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引发关注。(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分析以上三个文件的重大影响。【答案】重大影响:三个文件都有利于重建世界和平。《大西洋宪章》提出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和重建战后和平的目标,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中实现民主的欧洲的政策,激励了欧洲各国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联合国宪章》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的宗旨与原则,对战后世界和平产生了重大影响。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如下表所示:20世纪30—40年代中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大事年表时间空间事件1931年9月18日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7月7日北平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39年9月波兰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8月中国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坚定中国抗战胜利的信心时间空间事件1941年6月22日苏联边境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1941年12月7日美国夏威夷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1945年4—5月德国苏军攻占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9月2日东京湾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国战区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宏观解读材料信息,得出一条整体性的历史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阐释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答案】示例一:认识: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阐释: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就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世界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历时14年,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时最长的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打破了日、德、意法西斯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侵略图谋,中国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作出了巨大牺牲。示例二:认识: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促进。阐释: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早和历时最长的战场,也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军,减轻了美国等反法西斯国家的压力。同时,中国也积极与反法西斯国家合作,如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等,这极大地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反法西斯国家也支持了中国的抗战,如盟国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对日作战,也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示例三:认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阐释:略。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如下列图片所示:图一“合影”(匈牙利境内一战纪念碑)

图二“打结的手枪”(联合国总部花园内雕塑)据材料,指出与图一相比,图二雕塑作品对战争反思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指出发展,说明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发展:从一个国家对战争的反思到国际社会努力止战。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规律作用加强,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挑起一战,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匈牙利一战纪念碑“合影”,从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视角反思战争,告诫世人:拒绝战争,珍爱家人。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实行“全体一致”原则,无法有效制止战争。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二战,给世界人民造成更加深重的灾难,国际社会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打结的手枪”雕塑寓意世界人民制止战争,禁止杀戮,呼唤和平。综上,20世纪以来,人类对战争的反思不断深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愿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学必须从文字档案和文字档案造成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必须利用人类的一切创造物——语言、符号、农村的证据、土地制度、项圈等一切其他可利用的史料,广泛吸收其他学科——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成果和方法。同时,又要防止自己分割成许多各行其是的“专门化”部门。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正确选项并说明理由。A.提出了坚持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B.历史研究由个体劳动变成了集体劳动C.扩展历史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历史学家的视野D.作为现代的历史学家必须把握某一时空的“总体”趋势正确选项是______,选择理由是:______C

课后强化一、

选择题1

(2023淄博一中月考)下图所示为英国漫画家伯纳德·帕特瑞吉于1934年5月30日创作的漫画《谁害怕大坏熊?》。该漫画意在 (

)1

谁害怕大坏熊?

法兰西女士讨好代表苏联的大熊:“它是只好好熊——乖乖熊——善良熊!我们必须给它一个我们的日内瓦小圆面包!”而远处躲在树后的希特勒则一脸惴惴不安!A.揭露德国法西斯扩张的阴谋B.表达调整对苏联关系的意愿C.倡导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D.抹黑和丑化苏联的国际形象【答案】B1【解析】据材料“他是只好好熊”“而远处躲在树后的希特勒则一脸惴惴不安”可知,法西斯主义的扩张迫使英、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动调整与苏联的关系,即通过谋求双方之间关系的缓和来遏制法西斯主义对西欧的威胁,故选B项。2

(2023天门5月适应性考试)1939年年初,法国主张联合苏联遏制德国,英国首相张伯伦说:“我还怀疑它(苏联)的动机,我认为这些动机与我们的自由概念没有多少共同之处,并且它只关心把别人弄得不和。”由此可见,英国拒绝联合苏联

(

)A.是为了反抗法西斯的侵略B.出于冷战对抗的现实C.体现了与法国争霸的企图D.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2【解析】据材料“我认为这些动机与我们的自由概念没有多少共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纳粹德国的威胁越来越大,但是英国却以可能威胁自由的理由拒绝联合苏联,这是由于英国资本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冲突,故选D项。2【答案】D3

(2023苏州吴江12月月考)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直至1940年5月10日德军进攻丹麦、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之前,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整个西线盟军在欧洲大陆上未与德军交战,出现了所谓“西线无战事”的局面。下列对这一局面分析正确的是

(

)A.东欧战火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B.西方国家从《慕尼黑协定》中吸取了教训C.反法西斯同盟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D.绥靖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及扩大的重要原因3【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两国宣而不战,这表明其仍然奉行绥靖政策,导致战争进一步扩大,说明绥靖政策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及扩大的重要原因,故选D项。3【答案】D4

(2023南京、镇江八校联考)1939年9月17日,当波兰濒临败亡之际,苏联进入波兰境内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借口是波兰出现的局势对苏联构成了威胁。9—10月,苏联又分别与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签订了互助条约,规定苏联在三国境内有驻军、建筑军港和空军基地的权力。苏联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趁机瓜分波兰西面的领土

B.建立波罗的海的军事霸权C.防止德国法西斯战火东延

D.加强与东南欧的政治联系4【解析】据材料可知,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初期,进入波兰东部地区,又与波罗的海的沿岸国家签订互助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这些军事活动是为了防止德国法西斯进一步向东入侵,故选C项。4【答案】C5

(2023沧州开学考试)1941年7月1日,斯大林在致丘吉尔的电报中,提出要英国在法国北部开辟反希特勒的新战场,丘吉尔在回信中拒绝了;1942年7月,英美暂时搁置登陆西欧的计划,第二战场开辟计划第二次被延迟;1943年5月“三叉戟”会议上和8月魁北克会议上,英美决定进攻西西里,斯大林为第二战场的再次延迟而愤怒。导致第二战场开辟延迟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英的战略重点集中在太平洋地区B.德日法西斯在西欧的兵力具有相当优势C.美英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合作受阻D.美英希望苏德两败俱伤以坐收渔翁之利5【解析】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多次拒绝斯大林在法国开辟新战场的要求;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英美结合自身实力进行多方考虑,为维护自身利益决定进攻西西里,使得意大利退出战争的同时,为自己开辟地中海地区作出下一步战略部署,这与材料信息基本符合,故选D项。5【答案】D6

(2023南通通州期中)下图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战役形势图,该战役(

)A.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B.英军击溃北非德意联军C.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扭转苏德战场攻守之势6【解析】据形势图中的“伏尔加河”“第六集团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该战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选D项。6【答案】D7

(2023镇江期中)1939年,苏联从美国的进口贸易额为5150万卢布;1942年1月1日,包括苏联在内的26个国家发表共同宣言,强调了经济合作问题;1946年,苏联从美国的进口贸易额增至21300万卢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加强干预经济 B.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C.世界经济体系建立 D.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7【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结成反法西斯同盟,两国经济联系的增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故选D项。7【答案】D8

(2023南京9月调研)租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盟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政策。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与苏联签订了租借协定,对苏联进行“无条件援助”。1944年,苏联对美国贸易总额占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4.3%,苏联的物资需要成为美国安排生产的重要依据。这一政策

(

)A.对战后国际格局产生影响B.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C.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D.加速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8【解析】据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与苏联签订了租借协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向苏联提供一定援助,有利于苏联在战争中占据优势,对战后国际格局产生一定影响,故选A项。8【答案】A9

(2023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下图所示的漫画名为《援助之手与自由火炬》。左边的漫画上方有一个人,他正在用力摇动闸门的卷轴,升起的闸门上写着:美国对英国的援助。右边的漫画中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他们身后的带有镣铐的巨手象征着苏联。该漫画的寓意是 (

)A.美英两个大国操纵了世界局势B.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尖锐对立C.美国援英实则遏制苏联D.反法西斯国家同仇敌忾9援助之手与自由火炬【解析】据漫画所示的内容可知,漫画的左边说明美国对英国进行援助;漫画的右边说明英国、美国在传递自由火炬,而苏联被镣铐锁住,但是巨手朝向火炬的方向,意味着英美和苏联有共同的诉求,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反法西斯国家同仇敌忾,维护自由,故选D项。9【答案】D10

(2023滨州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偷听人们“无心之语”窃取情报的间谍活动频频发生。为此,苏联在1941年创作了海报《闭上你的嘴!》(如右图所示)。海报中母亲的儿子在前线战斗,她目光凝视,神情严肃,手指抵唇,警告人们:不要多说话。该海报的设计深意是(

)A.规范国内舆论秩序B.激励群众积极参战C.通过母爱鼓舞前线斗志D.号召人民共担卫国责任10闭上你的嘴!【解析】据材料“海报中母亲的儿子在前线战斗,她目光凝视,神情严肃,手指抵唇,警告人们:不要多说话”可知,该海报的意图是希望身处后方的民众提高警惕,防范聊天的潜在危险,号召人民共担卫国责任,故选D项。10【答案】D11

(2023泉州8月月考)1942年1月1日,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等26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强调“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这表明《联合国家宣言》具有

(

)A.包容性、正义性 B.权威性、宗教性C.普世性、政治性 D.民族性、时代性11【解析】据材料“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可知,《联合国家宣言》具有正义性;再联系该文件的签署国是“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等26个国家”可判断出,《联合国家宣言》还具有包容性,故选A项。11【答案】A12

(2023南通三模)右图所示为时政漫画《坚固的基础》,它反映的是1943年1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的会晤,图中文字意为“远东的胜利”。下列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雅尔塔会议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版图B.第三次长沙会战得到盟军有力配合C.中美英商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中国积极参与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12坚固的基础【解析】据材料可知,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进行会晤,三人身后的金字塔为埃及代表性建筑;再结合材料时间“1943年11月”可知,该漫画描绘的是开罗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罗会议商讨的是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会后公布《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归还一切侵占的土地,塑造战后东亚的新局势,这对中国政治意义重大,反映了中国积极参与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故选D项。12【答案】D13

(2023河北9月调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处理战败国日本的问题上,美国一开始就有独占的意图,而苏联方面则进行了不少斗争。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在美国满足苏联占领北方四岛要求的情况下,斯大林最终同意美国占领日本本土。这反映出 (

)A.对日本的处理加剧了美苏冷战B.大国利益争夺影响了战后秩序C.苏联成为对抗美日的主要国家D.日本的侵略得到了应有的制裁13【解析】据材料“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在美国满足苏联占领北方四岛要求的情况下,斯大林最终同意美国占领日本本土”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独占日本是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