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习目标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2.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建设成就和外交成就,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内容: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影响①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3.探索中的失误(1)表现: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影响①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②1959—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4.政策调整(1)目的:克服困难。(2)概况①1961年1月,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④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3)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知识点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2.目的: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3.过程:1966年夏全面发动,1967年“一月风暴”发生,1971年9月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政变,1976年结束。4.调整(1)1972年,周恩来批判极左思潮,使各项工作出现转机。(2)1975年,邓小平领导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明显好转。5.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知识点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表现(1)工业: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2)国防: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3)农业: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生活: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5)精神: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6)外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①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③1972年,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意义:这些成就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习题巩固1.新中国成立前,科、教、文、卫方面的知识分子有200万人左右,到1957年,全国仅教师的数量就达233.54万人,全国参加业余学校学习的职工共763.2万人,其中扫除文盲78.4万人。这表明新中国()A.增强了文化科教实力 B.构建了人才培养体系C.注重了意识形态教育 D.适应了经济改革需要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某一时期国内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格局。该时期是()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一方面与苏联划清界限;一方面与美日等国实现了双边关系的突破性发展。这些调整()A.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反映了国际环境决定中国外交方针C.加速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D.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点4.1972年10月15日,周恩来在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的《关于向罗、南、匈、波、捷、保等国提出科技合作项目的请示报告》上批示:“为何不派人去伦敦、巴黎、波恩、渥太华、东京去研究西欧、美、加、日本的机械工业情况,反而求其次?”这一批示()A.意在强调中国需要重视对外交流 B.推动了“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C.有利于拓宽对外科技交流的渠道 D.推动了“一边倒”政策的不断调整5.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史学界围绕着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争鸣的成果,大多收集在出版的有关论文集里,这些论文集主要包括:《中国的奴隶制度与封建制度分期问题论文集》、《中国历代土地制度论文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论文集》、《中国近代史分期论文集》,这表明我国当时()A.历史研究映射了主流意识形态 B.学术争鸣服务于经济建设需要C.唯物史观拓宽了史学界的视野 D.历史分期问题成为了学术焦点6.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的“两弹”元勋。他隐姓埋名工作28年,呕心沥血,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邓稼先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观条件是()A.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B.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C.为国献身的爱国精神 D.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7.宣传画能够反映一定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