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_第1页
2024年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_第2页
2024年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_第3页
2024年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_第4页
2024年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单选题1.()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A.第三世界B.发展中国家C.民族运动D.工人阶级2.“有用即真理”是()的一个典型。A.主观真理论B.客观真理论C.实践真理论D.神启真理论3.1848-1849年革命的性质是()》A.资产阶级性质B.无产阶级性质C.地主阶级性质D.工人阶级性质4.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5.“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6.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明()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C.真理的绝对性与真理的相对性是绝对对立的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7.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产品的质量B.减轻劳动强度C.获取相对剩余价值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三大差别”是()。A.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政治与经济的差别9.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0.人的本质属性是()。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C.精神属性D.理性11.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反映特性和创造特性的关系()A.是人类认识的两种不同的本质B.是完全对立的C.是非此即彼的D.是同一本质的两种不同的功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12.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13.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金融资本是指()。A.银行垄断资本B.工业垄断资本C.银行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融合D.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形成的新型垄断资本14.“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是对()辩证关系的概括。A.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历史选择性C.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D.社会形态更替的超前性和滞后性15.今年某西欧国家纺织部门预付资本共计100亿美元,资本有机构成9:1,工人平均月工资2000美元,由于技术的进步,纺织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变为19:1。这时在不增加预付资本的情况下,纺织部门排挤出的失业工人为()。A.50万B.30万C.25万D.20万16.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则可变资本将会与()。A.总资本按同一比例减少B.劳动力总量按同一比例增加C.总资本按同一比例增加D.固定资本按同一比例增加17.“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这种观点是()。A.唯物史观的观点B.唯心史观的观点C.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D.马尔萨斯人口论观点18.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A.高尚的人格B.崇高的理想C.奋斗精神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19.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论断的是()。A.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20.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21.关于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有()。A.社会革命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B.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C.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D.无产阶级革命将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22.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23.()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实事求是B.人民至上C.与时俱进D.解放思想24.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B.产品分配关系C.生产工具的水平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连续性B.时间的一维性C.时间的间断性D.时间的重复性26.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和()之间的矛盾。A.物质文化需求落后的社会生产B.物质文化需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C.美好生活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D.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2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结论的理论前提是()。A.社会革命理论B.阶级斗争学说C.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2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有限和无限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29.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A.直接决定人类的社会生活过程B.通过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来影响社会发展C.促进或延缓社会发展D.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来影响社会发展30.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等感性活动3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A.个性共性的关系B.特殊一般的关系C.对立统一的关系D.原因结果的关系32.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3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改变规律B.人可以创造规律C.人可以消灭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34.“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中的钱所充当的职能()。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35.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的基本形式有()。A.感觉、知觉、概念B.感觉、知觉、表象C.概念、判断、推理D.知觉、表象、推理36.在世界发展史上,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形成的阶段是()。A.18世纪中叶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末20世纪初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7.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B.想象程度差异C.是否坚持社会主义D.是否论述精细38.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39.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特征。A.发展性B.历史性C.革命性D.世界性40.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二、多选题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因为()。A.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分别进行的B.各个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也不同C.经过长期探索,中国找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美国特色资本主义趋同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自身伟大复兴的重大抉择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必须以严格区分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为前提B.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C.必须防止把阶级斗争扩大化D.必须防止阶级斗争熄灭论E.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3.规律的特点有()。A.客观性B.普遍性C.稳定性D.重复性E.偶然性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是普遍的E.联系是复杂多样的5.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劳动生产率的高低E.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6.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B.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C.以苏联模式为榜样D.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E.在发展经济方面以学习西方国家为主7.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有()A.商品价值的变化B.货币价值的变化C.供求关系的变化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E.劳动力价值的变化8.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D.真理就是客观事物E.真理是认识发展的终点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主要在于()。A.社会意识的发展可以长期超前于社会存在的发展B.社会意识发展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内部诸形式之间相互影响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0.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意义在于()。A.有助于我们在深刻洞察资本主义本质B.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C.为我所用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D.资本主义的不可替代E.资本主义的永恒性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是一种临时性政策B.不符合当时俄国的的国情C.对于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D.是为了拯救国家,拯救军队,拯救工农政权E.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好政策12.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因为()。A.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B.肩负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使命的工人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C.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D.使全人类都获得解放是最伟大的事业E.肩负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使命的工人阶级是以最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13.认为“真理是思维与它的先验形式相一致”()。A.承认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把真理看作主观意识范围的东西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论E.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14.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有A.乌托邦B.太阳城C.共产党宣言D.自然法典E.资本论15.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A.价值形成过程B.价值增殖过程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其劳动属于资本家D.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E.私人劳动过程16.下列属于社会意识形式但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有()。A.哲学B.物理学C.数学D.语言学E.形式逻辑17.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物是感觉的复合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感觉是与外界隔离的屏障D、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18.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因素相结合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B.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C.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D.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E.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9.人的认识过程中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有()。A.习惯与本能B.动机与欲望C.信念与信仰D.猜测与顿悟E.直觉与灵感20.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主要经历了:()。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C、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D、从类人猿直立行走到语言产生E、劳动和语言共同推动人类意识的产生三、判断题1.精神文化的生产是一个纯粹的意识过程。()2.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做抽象劳动。()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4.社会主义发展的苏联模式,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5.物质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6.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7.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三维性。()8.“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9.一切自然物质都是现实的劳动对象。()10.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11.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12.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似。()1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表面平等的交换关系背后,是资本对劳动的实际支配和控制。()14.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条件。()15.苏俄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6.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17.在共产主义社会,战争将不复存在。()18.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关系上将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19.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两部分构成。()20.生产力中还包含科学技术因素。()四、简答题1.怎样理解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中介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2.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一、单选题1.D2.A3.A4.A5.C6.A7.D8.D9.D10.A11.D12.D13.D14.A15.C16.C17.A18.D19.B20.B21.A22.B23.B24.D25.B26.D27.D28.D29.C30.A31.C32.C33.D34.B35.B36.C37.A38.D39.A40.D二、多选题1.ABCE2.ABCDE3.ABCD4.BCDE5.ABCD6.ABD7.ABCDE8.AC9.BCDE10.ABC11.ACD12.ABCDE13.BCDE14.AB15.ABCD16.BCDE17.ABC18.ABCDE19.ABDE20.ABC三、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对6.对7.错8.对9.错10.对11.错12.对13.对14.对15.对16.对17.对18.对19.对20.对四、简答题1.(1)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是认识主体的三个特征。(2)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象,即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客体的特征是客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3)认识的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其中物质条件是指主体借以认识客体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精神条件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所运用的既有知识和思维方法等。(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中介相互作用,构成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