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_第1页
2021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_第2页
2021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_第3页
2021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_第4页
2021年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高考历史真题

专题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L(2021•全国甲卷•32)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

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

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

古代雅典

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答案】C

【解析】雅典陪审员经过别人的恳求就消了火气,然后进入法庭,这样就很难保

证能够公正审判,所以说明在直接民主制下,雅典的司法结果难以确保公平正义,

故选c项;雅典司法审判的过程是由抽签选举出来的陪审员按照民主的程序进行

的,应该是民意的体现,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雅典司法审判的内容,而不是

民主制度是否完善的内容,排除B项;公民法是罗马的法律,而题干体现的是古

代雅典的司法问题,排除D项。

2.(2021•广东高考选考•11)公元前5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

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名公民因担心

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

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

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答案】C

【解析】叙拉古城邦推行的橄榄叶放逐法,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因此很多

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是直接民主制下

国家权力滥用的结果,故选c项;“橄榄叶放逐法”最终引发了政局混乱,但没

有史实说明“城邦瓦解”,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公民”这个整体,并未涉及

“社会阶层的对立”问题,排除B项;“轮番而治”指的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材料体现的是直接民主下“人民主权”,没有体现“轮番而治”,排除D项。

3.(2021•山东高考选考•10)约公元前450至前445年间的一件铭文记载了雅

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的情况:[……]阿科斯提案:胜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

[……]应从所有雅典妇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资应为(每年)50德拉克玛

以及公共祭祀(牺牲品)的腿和皮。”多年后,公民大会再次明确规定每年向女

祭司支付50德拉克玛。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

A.公民大会负责处理城邦重要事务B.祭司是享有特权的公民群体

C.妇女在特定领域拥有政治权利D.津贴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答案】A

【解析】题干有两个关键信息,分别是“雅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的情况”和“多

年后,公民大会再次明确规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玛”,所以其主旨是说

公民大会在处理城邦重要事务中的主导作用,故选A项;题干强调的是公民大会

的职责而不是祭司的地位,而且题干中没有关于祭司是否享有特权的规定,排除B

项;雅典城邦规定公民才能享有政治权利,妇女不属于公民群体,没有政治权利,

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提及关于津贴制的规定,且津贴制是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

规定,而伯利克里执政开始于公元前443年,时间上不符,排除D项。

4.(2021•浙江高考选考6月•16)大斗兽场作为古罗马文化的象征,建造伊始

就是一个地标式的举世属目的建筑,但建筑的宏阔也难掩其曾经的血腥。下列项

中,对“大斗兽场”表述正确的有

①建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②是世界遗产“罗马历史中心”的组成部分

③融合了希腊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

④表演的角斗士全都是奴隶、战俘和囚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大斗兽场’'建成于公元80年,罗马帝国时期,故①错误;古罗马城以

“罗马历史中心”为名于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斗兽场”是古罗马

城的组成部分,故②正确;罗马建筑家把罗马式的拱门和希腊的柱式建筑相结合,

在每个拱门两边都配以希腊式石柱,从而将建筑的力度与外观的美感融为一体,相

得益彰,故③正确;角斗士绝大部分是奴隶、战俘和囚犯,但也有极少数自告奋

勇的自由人,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5.(2021•全国乙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

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

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

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

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

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

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

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

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

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一一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

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

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

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

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

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

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一一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

之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5分)

【答案】

(1)共同:历史学家的使命感;追求客观真实,理性叙述历史;创新精神;开阔

的视野;自主的实地查访与史料调查精神。

(2)历史:古希腊城邦的发展与人文精神;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广泛接触;丰

富的历史与神话传说;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

史记: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儒家思想的影响;史学传统;丰富的历史

文化积累。

(3)要素:叙述一定时空框架内的历史事物;有指导思想;客观、准确的记载;

丰富的史实;有作者的认知。

【解析】

(1)分别提取材料一、二中的有效信息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得出其共性即可。

由材料一中的“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

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和材料二中的“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得,历

史学家的使命感;由材料一中的“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书中许多记载

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和材料二中的“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常

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等信息可得,追求客观真实,理性叙

述历史;由材料一中的“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

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

之间战争的全过程”和材料二中的''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成

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可得,都具有创新精神;由材料一中的“希腊、西

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

之间战争的全过程”和材料二中的“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朝鲜、匈奴和中亚、

南亚各地的史实”、“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

可得,都具有开阔的视野;由材料一中的“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

的史实”、“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和材料二中的“充

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

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可得,自主的实地查访与史料调查精神。

(2)第一小问历史,根据希罗多德的生卒年代(约前484〜约前420)来判定《历

史》大概的写作时间为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然后据此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

古代希腊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相关知识思考即可。具体来说,政治上,

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古希腊城邦的发展、民主政治发达;思想上,此时古希腊

人文精神得以起源;文化上,由材料一中的“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

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等信息可推论出,

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广泛接触,由“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荷马史诗》”还

可得出,丰富的历史与神话传说也是其时代背景之一;经济上,根据所学可知,

古代希腊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第二小问史记,根

据所学可知司马迁生活于汉武帝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相

关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具体来说,政治经济方面,

由所学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可得,西汉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是《史

记》创作的政治经济基础;思想上,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

家思想的影响相对较大,这是司马迁以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