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5:新七年级语文开学分班考试能力提升卷(二)-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1页
专题25:新七年级语文开学分班考试能力提升卷(二)-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2页
专题25:新七年级语文开学分班考试能力提升卷(二)-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3页
专题25:新七年级语文开学分班考试能力提升卷(二)-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4页
专题25:新七年级语文开学分班考试能力提升卷(二)-2023年小初衔接语文通关宝典(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5:新七年级语文开学分班考试能力提升卷(二)语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小升初学生马上就要走进初一的课堂了。新的环境、新的知识,你准备好了吗?愿你以最好的学习状态完成下面的试卷,成就心中的梦想!测试内容: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单元、小升初衔接阅读、课外积累等建议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生活之味,酸甜苦辣,五味杂陈。那个儿子瘫huàn(

),整日小心翼翼的母亲,心中感慨(kǎigài)有谁诉?那个散步时面对分qí(

),想要一家人A(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的父亲,满满责任溢心间;那个变成金色花,躲在暗处nì(

)笑的孩子,天真烂漫惹人爱;那个雨夜徘徊(huíhuái),著有诗集《①》《春水》的女子,以荷叶喻母亲,颂伟大母爱;那个在井房被安妮·莎莉文老师启迪而恍然大悟的②(人物),求知欲望B(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生活之味,源于细节,伴以温情,辅以责任。1.(5分)根据拼音填写汉字,选写加点字正确的读音。(1)瘫huàn()

(2)分qí()

(3)nì()笑(4)感慨(kǎi

gài)()

(5)徘徊(huíhuái)()2.(2分)根据释义,请在文段的A、B两处,填上恰当的成语。A

B.3.(2分)在文段的①②两处,填上合适的内容。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_4.(7分)默写填空。(1)水何澹澹,______。(曹操《观沧海》)(2)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三军可夺帅也,______。(《论语·子罕》)(4)《论语》中揭示了“思”和“学”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时序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5.(8分)根据以下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在淄博烧烤中,每桌都会标配一个小火炉,服务员将七八分熟的烤串送到桌上后,顾客需要自己再加工:在小火炉上烤出来的肉串滋拉冒油,用小饼一包将肉一把撸下,再加上脆生的山东嫩葱,撒上自己调配的辣酱等蘸料,食用风味各有不同。“一桌一炉一卷饼”的独特仪式感,让淄博烧烤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材料二:2022年5月,山东大学12000多名学生来淄博隔离,隔离期间,淄博人用心给同学们安排食宿环境,让大家感到很温暖。一位山大的学生如此说,离开前,当地给我们安排了一顿,淄博烧烤,那味道真是不错,尤其是配上了淄博人的热情和温暖,更多了几分滋味。值得一提的是,淄博市委,市政府当时还给这些学子写了一封信,信中称:“亲爱的同学们,自古磨难皆过客,浮云过后艳阳天,这座城市历来有情,有义,有爱,有光……凡我在处,便是山大;待你来时,这就是家。”冬去春来,而今曾经离开的大学生们,真的回到这里。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对淄博的夸赞。材料三:抖音上一位名叫"Mr木”的博主发布的“淄博烧烤的正确吃法”视频获得了19.1万的点赞量,并转发22.4万次,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关注和追捧。而同城热搜榜上的“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更是引爆了网友们的热情,搜索量超过了500万。接着,淄博当地的一些烧烤店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宣传推广自己的烧烤,其中不乏“扛鼎级别”的牧羊村烧烤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眼球。这些烧烤店纷纷借助社交媒体力量,展示着自家的特色烧烤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和好奇心。(1)阅读以上材料,说说淄博烧烤为什么火了起来?(2)材料三中“说这些烧烤店纷纷借助社交媒体力量,展示着自家的特色烧烤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和好奇心。”请你选择家乡镇江的一道美食,发个朋友圈,并配上一段宣传文案,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三轮车夫①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②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③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④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部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⑤“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⑥“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⑦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⑧“别啰嗦,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⑨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不过,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⑩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⑪“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⑫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6.(3分)第①段中画线句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还有什么其他含义?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7.(3分)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2)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8.(4分)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至少两处),写下来。9.(4分)纵观全文,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老玉米曹洪蔚①围着村子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②父亲正忙着给玉米施肥除草。麦前套种的玉米,眼下已长到了齐腰深。看到家栋,父亲有些意外:家栋是个大忙人,是单位的顶梁柱,在工作上要强得很,从不甘于人后。这么多年,他节假日都没怎么休息过。父亲问他:“这不逢年不过节的,咋就回来啦?”③“回来看您啊。”④回到家,父亲去村头的小酒店买了几样菜,开了一瓶酒,对家栋说:“来,陪爹喝点儿。”家栋平时不怎么喝酒,总担心喝酒会误事。完美、一流,是他给自己定的工作标准。⑤几杯酒下肚,父亲说:“孩儿,你有心事,瞒不过爹的眼。”家栋猛地饮下一杯酒,脸上立马就泛起了红晕。⑥他想告诉父亲,这次单位要补缺一名副局长,按学历、资历、能力,或是按工作政绩、岗位需要、群众基础,他都有竞争优势。他很想努力去竞争一把,甚至有了一些以往从未有过的、不太好的念头,这让一向光明磊落的他矛盾而痛苦。于是,他想到了回乡下,听听父亲的意见。父亲已经80岁了,早已不再为“一箪食,一瓢饮”忧心,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⑦看着家栋欲言又止,父亲没再继续追问下去,对他说:“吃罢饭回屋歇一会儿,然后咱爷儿俩一块儿去玉米地薅草追肥。”⑧这一觉睡得好沉好香。等到日头已经偏西,家栋才醒来,脑瓜子好像也清醒了许多。父亲说:“洗把脸,咱俩下地去,这会儿没了毒日头,趁着凉快,能干俩钟头的活儿。”⑨玉米地,远看绿油油一片。走近,却又看到下面长着各样杂草。⑩锄完一趟,父亲和家栋并肩坐在锄把子上小憩。父亲说:“这原本是一块撂荒地,杂草和野棵子有一人多深,看着叫人心疼。那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开了这片荒地。当年,你爷爷对我说过,怎样才能不让地里长草呀?种上庄稼。只要地里有了庄稼,就不会容许杂草生长了,杂草一露头,就会被锄薅掉。等庄稼铺满了田间,就没了杂草的生存之地。”⑪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也是刚刚搞明白。你爷爷,你那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大功臣啊。解放战争的时候,你爷爷立过一个特等功,两个一等功。战争结束后,你爷爷转业到市里的化肥厂工作。后来上级动员职工离城返乡,你爷爷就回到了村里,当了一辈子农民。要不是前不久上面开展军人普查登记,谁都不知道他这辈子还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⑫木匣子里,军功章泛着深沉的微光,整齐折叠着的退伍证和立功证书也已发黄。家栋看着,鬓角处不知不觉凝出了汗,顺着脸颊慢慢向下流。⑬躺在床上,家栋又想起爷爷说过的关于杂草和庄稼的道理。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⑭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家栋就起来了。他告诉父亲,他想早点儿赶回单位上班,手头还有一大堆活儿要干呢。⑮路过父亲的玉米地,家栋停下了脚步。他听父亲说过,这个时节,正是玉米的快速主长期,若是没有杂草,地肥水足,蹲到地头,就能听见玉米吱吱的拔节声。⑯家栋轻轻地蹲下来,侧耳细听,隐隐地,他似乎真的听到了。(《小小说选刊》2022年第22期,有删改)10.(3分)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1)(父亲)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从修辞角度赏析)(2)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角度赏析)11.(4分)请结合全文内容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1)杂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庄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4分)文章后半部分为什么要介绍爷爷的光荣事迹?请谈谈你的看法。13.(4分)你认为家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三、古诗文阅读(共17分)(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4.(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去后乃至()(2)门外戏()(3)尊君在不()(4)下车引之()15.(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和“相委而去”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 B.温故而知新C.俄而雪骤 D.博学而笃志16.(4分)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7.(3分)读完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请写出两点。(4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8.(2分)本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种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19.(2分)“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蕴含诗人怎样的“愁心”?四、作文(共50分)20.温暖,存在手每一不人的心中。是每一个人的需要,是每一个人的渴望。每个人都曾经感受过温暖。或者是熊熊燃着的炉子,或者是一个关切的眼神,或者是递过来的大衣,或者是柔和的话语。每个人都制造过温暖。只要有心,人可以时时刻刻释放温暖。在温暖里,人不会迷失。请以“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500-6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参考答案【答案】痪歧匿kǎihuái【答案A各得其所B油然而生3.【答案繁星海伦•凯勒【解析】1.考查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和字音的辨析。huàn——痪,瘫痪: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的丧失运动的能力;qí——歧,分歧:两人或多人的意愿不一致;nì——匿,匿笑:暗中偷笑;掩口暗笑;慨——kǎi,感慨:有所感触而愤慨或慨叹;徊——huái,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2.考查对成语的理解积累。A处,结合“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排”的释义可知,此处成语为“各得其所”;B处,结合“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的释义可知,此处成语为“油然而生”。3.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第一空,根据“著有诗集……《春水》的女子,以荷叶喻母亲,颂伟大母爱”的内容可知,此处人物是冰心,代表作为诗集《繁星》《春水》;第二空,根据“那个在井房被安妮·莎莉文老师启迪而恍然大悟”的内容可知,此处人物为海伦•凯勒。安妮·莎莉文于1887年3月3日来到海伦·凯勒身边,正式开始教学,用独特的方法传授给海伦·凯勒知识。1900年秋天,随海伦·凯勒进入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陪她上课,用手语给她翻译教授的讲课。海伦·凯勒大学毕业后,安妮·莎莉文仍然陪伴在她身旁,帮助她写作与巡回演讲。4.【答案山岛竦峙回乐烽前沙似雪匹夫不可夺志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解析】考查对诗文的理解与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中的“竦峙、烽、罔、殆、残”等字词容易写错。5.【答案(1)淄博烧烤“一桌一炉一卷饼”独特的仪式感;淄博人的热情与温暖,让大家如沐春风,愿意前往;社交媒体的助力,引发大家的兴趣和好奇。(2)示例:肉红皮白,卤冻透明,光滑晶莹,犹如水晶。香气浓郁,食味醇厚。【解析】(1)考查提炼概括。由材料一“‘一桌一炉一卷饼’的独特仪式感,让淄博烧烤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可得:淄博烧烤“一桌一炉一卷饼”独特的仪式感;由材料二“隔离期间,淄博人用心给同学们安排食宿环境,让大家感到很温暖。一位山大的学生如此说,离开前,当地给我们安排了一顿,淄博烧烤,那味道真是不错,尤其是配上了淄博人的热情和温暖,更多了几分滋味”概括可得:淄博人的热情与温暖,让大家如沐春风,愿意前往;由材料三“这些烧烤店纷纷借助社交媒体力量,展示着自家的特色烧烤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和好奇心”概括可得:社交媒体的助力,引发大家的兴趣和好奇。(2)考查拟写宣传标语。选择家乡镇江的一道美食,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拟写宣传语,合理即可。示例:美味汤包,香飘十里;蟹黄汤包,我在等你。(蟹黄汤包)6.一语双关,暗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坚守岗位,给人温馨。7.(1)“斩钉截铁”表现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年男子、帮助妇女的心理。(2)“把心一横”表现妇女为给孩子治病不惜车费的心理。8.“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想了想,说……”“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等。9.勤劳、机智、善良、助认为乐等。【解析】6.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烘托人物形象;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认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可知第①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深夜小城的安静,体现了下文找三轮车的困难;写街灯带来温馨,暗示下文三轮车夫像街灯一样给人帮助,带来温暖。7.考查通过重点词语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1)“斩钉截铁”,意思是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在这里表现了车夫下定决心拒绝中年男子、帮助妇女的心理。(2)结合妇女此时的处境,三更半夜,孩子病着,“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表现妇女为给孩子治病不惜车费的心理。8.考查理解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根据这一要点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语句即可。阅读文章内容可知,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示例一:第⑥段“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表现出车夫的善良,为下文不收车费,埋下伏笔。示例二:第⑧段“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表现车夫对孩子的关心,不惜自己的体力。为下文不收车费,埋下伏笔。回答其他伏笔语句也可以。9.考查理解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首先要阅读全文内容,要整体感知文本大意,根据故事内容来理解人物形象,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相一致。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抓住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即可正确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车夫的语言第⑨段“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蹬三轮挣点钱补贴家用”,可以看出他是个勤劳的人。从第⑦段“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别啰嗦,上不上?”,第⑧段“一分钱都不能少!”,⑪段“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可以看出他很机智。从⑪段“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可以看出他是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10.(1)比喻,将父亲比作老黄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任劳任怨,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佩之情。(2)“捧”是用双手托,这个动作,写出了父亲的郑重的对待深红色的木匣子,表达了父亲对爷爷的敬重之情。11.对名利的追求,产生的阴暗不太好的念头自己手头的工作,自己的职责12.插叙,突出爷爷淡泊名利、脚踏实地的形象;与上文家栋因名利而内心焦灼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突显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想用爷爷的光荣事迹来警醒家栋,提醒家栋不要被名利所累,要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下文写家栋心态的转变作铺垫。13.从“家栋是个大忙人,是单位的顶梁柱,在工作上要强得很,从不甘于人后”,他一回家父亲就感到惊讶可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工作上要强,不甘于人后;从家栋平时不喝酒,怕喝酒误事,他的工作标准是完美一流可知,他是一个自律,追求完美的人;从他听懂父亲介绍爷爷的光荣事迹的用意,且下定决心要“种好庄稼”可知,他是一个聪明,善于反思,总结经验,能听劝的人;从第二天,天刚麻麻亮,他就动身回城工作可知,他是一个不忘初心,尽职尽责的人。【解析】10.考查赏析语句。(1)句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结合“(父亲)却依然像一头老黄牛劳作于田间”分析,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是“一头老黄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地劳作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佩与心疼之情;(2)句要求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角度赏析。结合“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分析,加点词“捧”是对父亲的动作的描写,意思是用双手托,这里是写父亲用双手托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写出了父亲的认真郑重地对待手中的物品,也表现了父亲对爷爷的敬重之情。11.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第⑥段“他想告诉父亲,这次单位要补缺一名副局长,按学历、资历、能力,或是按工作政绩、岗位需要、群众基础,他都有竞争优势。他很想努力去竞争一把,甚至有了一些以往从未有过的、不太好的念头,这让一向光明磊落的他矛盾而痛苦”可知,句中的“杂草”是指家栋心中对名利的追求,产生的阴暗不太好的念头;结合第⑭段“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家栋就起来了。他告诉父亲,他想早点儿赶回单位上班,手头还有一大堆活儿要干呢”可知,句中的“庄稼”是指自己手头的工作,自己分内的职责。12.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第⑩段“当年,你爷爷对我说过,怎样才能不让地里长草呀?种上庄稼”,第⑪段“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捧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也是刚刚搞明白。你爷爷,你那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大功臣啊。解放战争的时候,你爷爷立过一个特等功,两个一等功。战争结束后,你爷爷转业到市里的化肥厂工作。后来上级动员职工离城返乡,你爷爷就回到了村里,当了一辈子农民。要不是前不久上面开展军人普查登记,谁都不知道他这辈子还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第⑬段“躺在床上,家栋又想起爷爷说过的关于杂草和庄稼的道理“可知,文章后半部分介绍爷爷的光荣事迹,在记叙顺序上属于插叙,插入对爷爷光荣事迹的介绍,突出爷爷的淡泊名利,突出爷爷的脚踏实地的形象,与前文家栋内心的焦虑与烦恼形成对比;父亲要用爷爷的光荣事迹使家栋警醒,告知家栋不应被名利所束缚,应该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下文写家栋的心态的转变作铺垫。13.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第②段“家栋是个大忙人,是单位的顶梁柱,在工作上要强得很,从不甘于人后。这么多年,他节假日都没怎么休息过”可知,家栋是一个工作繁忙,工作上要强、不甘人后的人;结合第④段“家栋平时不怎么喝酒,总担心喝酒会误事。完美、一流,是他给自己定的工作标准”可知,家栋是一个自律,追求完美的人;结合第⑫段“木匣子里,军功章泛着深沉的微光,整齐折叠着的退伍证和立功证书也已发黄。家栋看着,鬓角处不知不觉凝出了汗,顺着脸颊慢慢向下流”,第⑬段“躺在床上,家栋又想起爷爷说过的关于杂草和庄稼的道理。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可知,家栋明白了父亲的用意,懂得了木匣子的意义,立下了清除杂草“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决心,可见他是一个聪明、听得进劝,善于反思,懂得总结经验,不忘初心的人;结合第⑭段“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家栋就起来了。他告诉父亲,他想早点儿赶回单位上班,手头还有一大堆活儿要干呢”可知,家栋是一个不忘初心,尽职尽责的人。14.才。游戏,玩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拉,牵拉。15.B16.(1)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2)正午时分(您)没有到,就是没有诚信;对着孩子辱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17.示例:要讲诚信和礼貌;要知错就改。【解析】14.考查文言文字词的理解。(1)句意为: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2)句意为:在门外玩耍。戏:游戏,玩耍。(3)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4)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15.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委而去”中“而”是连词,表顺承;A.连词,表转折;B.连词,表顺承;C.语气助词;D.连词,表并列;故选B。16.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1)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2)至:到达;则:就是。17.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结合原文“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知元方指出友人失信的错误行为,友人感到惭愧,这告诉我们要遵守诚信的道理;“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说出父亲友人“对子骂父”的无礼之举,启发我们要有礼貌;结合“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可知在元方指出错误,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告诉我们知错就改的道理。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18.“杨花”是柳絮,写景的同时点明时令,表现出飘零之感。“子规”是杜鹃鸟,它的鸣叫哀切,表现出浓郁的离愁别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关切之情。19.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忧虑;对友人无限的思念和热忱的关怀;对友人的劝勉和宽慰:对现实的愤懑不平。【解析】18.考查意象理解。“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杨花”“子规”是春天独特的景物,首句写“杨花”“子规”,既是写景又点明时令(暮春)。这是季节的意义。“杨花落尽”,写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随风飘扬,给人以飘零之感。子规鸟的啼叫声是悲切的,有“不如归去”的意思,古人认为其是悲情之鸟。“杨花”飘落,子规悲啼,给人以画面感,同时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此时正值杨花落尽的暮春时节,作者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偏远一事,不禁担忧起友人的的命运,怀念起友人来,借“杨花”“子规啼”来渲染凄凉悲切的气氛,寓情于景,景中传情,希望友人早日归来。这是形象意义及其象征意义。19.考查内容理解。“我寄愁心与明月”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结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充满了对诗友的由牵挂和思念;结合“闻道龙标过五溪”可知,蕴含着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忧虑;结合“左迁”可知,还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对现实的愤懑不平之意。20.例文: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