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起源和演化_第1页
家庭的起源和演化_第2页
家庭的起源和演化_第3页
家庭的起源和演化_第4页
家庭的起源和演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家庭的起源和演化"家庭是一个能动的要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本身也从低级的形态向高级的形态进展,最后脱离一种形态而进入另一种较髙的形态。“

——摩尔根《古代社会》第2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家庭出现以前的人类两性关系状态摩尔根根据家庭形态与亲属制度相互关系的原理,认为人类在刚刚脱离动物界的童年时期,即蒙昧时代的早期,曾实行过长幼不分、辈分不分的“血亲杂交”。原始人群没有婚姻和家庭。经过杂乱性交关系阶段,人类的两性关系中逐渐出现某种由习俗规定的社会禁例。只有按照一定社会规范建立起来的两性关系才具有婚姻的意义,才能构成家庭。学术界对家庭演化的形态一直有不同看法,通常认为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四种形态。第3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血婚制家庭

血婚制家庭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式。在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两性关系出现了简单的、不严格的禁例。这标志着人类两性关系开始有了社会规范的约束和限制,成为婚姻关系或制度,为家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种两性关系的禁例就是不允许父母与子女之间发生两性关系。这是关于婚姻关系的最简单的限制,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和制度,为人们所共同遵守。第4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血婚制家庭形式的特点是:按辈份划分的婚姻集团和范围,同辈的人构成夫妻圈子。即家庭范围内的所有祖父母都互为夫妻,所有的父亲和母亲也互为夫妻,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而他们的子女,再构成第四个夫妻圈。这样就排除了上下辈之间的婚姻关系,排斥了祖辈与子孙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通婚关系,两性关系的范围限制在同辈男女之间。“同胞兄弟姊妹、从(表)兄弟姊妹、再从(表)兄弟姊妹和血统更远一些的从(表)兄弟姊妹,都互为兄弟姊妹,正因为如此,也概互为夫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5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从原始状态中产生的血婚制家庭,排除不同辈之间的两性关系,形成同辈人的婚姻集团,这种禁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一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指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在生存环境中互相竞争、适者生存的自然过程。原始人类在杂交过程中发现,血族相奸所生的子女体力和智力都不健康,不利于群团的发展,有些原始群团因此遭到自然淘汰,由此产生禁止血亲杂交的要求。第6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是社会生产的推动。"一俟原始群团为了生计必须分成小集团,它就不得不分成血缘家族。"(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第7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血婚制家庭是否曾经存在?摩尔根根据亲属制度,恢复与之相适应的家庭形式,证明血婚制家庭在历史上必然存在过。第8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资料2:血婚制的发现摩尔根在夏威夷发现一种他称之为"马来式亲属制"的亲属制度。当时的夏威夷的婚姻家庭形式是普那路亚式的,但流行的亲属称谓则反映了更早、更低级的婚姻关系。根据这种制度,所有的远近血亲都可以归纳到五类亲属关系中:第一类:我、我的兄弟姊妹、我的从、表、再从、再表、三从、三表以及更疏远的从表兄弟姊妹,不加区别,一律都是我的兄弟姊妹。第二类:我的父母、父母的兄弟姊妹、父母的从、表、再从、再表和更疏远的从表兄弟姊妹,不加区别,一律都是我的父母。第三类:我的祖父母、祖父母的兄杀姊妹、祖父母远近亲疏的从表兄弟姊妹,不加区别,一律都是我的父母的父母。第四类:我的儿女以及他们的远近亲疏的从表兄弟姊妹都是我的子女。第五类:我的孙子孙女以及他们的远近亲疏的从表兄弟姊妹都是我的孙子孙女。此外,同一亲等中的一切个人彼此都是兄弟姊妹。这些亲属称谓,与当时事实上存在的家庭形式不相符合。按照这种亲属关系,对每个男子来说,亲兄弟和从兄弟之妻,同时也是他的妻;对每个女子来说,亲姊妹和从姊妹之夫,同时也是她的夫。从这种制度可以推断,亲兄弟姊妹和从兄弟姊妹集体相互通婚的婚姻形式确实存在过。因为这种亲属称谓恰恰代表了这种婚姻形式,也只有这种婚姻形式,才能解释这种亲属制度。因此婚姻起源于嫡亲兄弟姊妹之间的通婚,"在以这种婚姻方式组成的血婚制家庭中,就男子而言,则为一夫多妻制;就女子而言,则为一妻多夫制,这种形式应被视为与人类社会同样古老的形式。"(摩尔根《古代社会》)第9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伙婚制家庭

血婚制家庭排除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性关系。之后,两性关系中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禁例,即不准兄弟姊妹之间发生婚姻关系。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新的婚姻形式,一列兄弟(同胞的或血统较远的)与另一列不是自己姊妹的女子通婚;一列姊妹(同胞的或血统较远的)与另一列不是自己兄弟的男子通婚。伙婚制家庭仍然是群婚形式,在家庭范围内相互地共夫和共妻,只不过在这个家庭范围以内把妻子的兄弟除外,另一方面把丈夫的姊妹也除外。第10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伙婚制家庭产生的原因

伙婚制家庭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仍是自然选择起作用的结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血亲婚配的弊害,于是禁止兄弟和姊妹的婚姻,从而提高人类自身再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人类自身获得了更健全的发展。第11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其次,伙婚制家庭的产生与物质资料生产的进步也密不可分。“每个原始家庭,至迟经过几代以后是一定要分裂的。原始共产制的共同的家庭经济(它毫无例外地一直盛行到野蛮时代中级阶段的后期),决定着家庭公社的最大限度的规模,这种规模虽然依条件而变化,但是在每个地方都是相当确定的。不过一旦发生同母所生的子女不许有性交关系的观念,这种观念就一定要影响到旧家庭公社的分裂和新家庭公社的建立(这种新的家庭公社这时不一定要同家族集团相一致)。一列或者数列姊妹成为一个公社的核心,而她们的同胞兄弟则成为另一个公社的核心。摩尔根称之为普那路亚的家庭形式,便经过这样或类似的途径而由血缘家庭产生出来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12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资料3:伙婚制的发现对伙婚制家庭存在的证明,是摩尔根从易洛魁人的亲属制度和家庭形式的矛盾入手追溯家庭发展形式的结果。当时的易洛魁人生活在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婚姻形式为偶婚制。虽然偶婚制家庭很不稳定,男女双方可以轻易离异,但是在结合期间夫妻关系是明确的,其子女有公认的父亲和母亲。而当时易洛魁人的亲属称谓却与这种家庭制度不符。男子将自己亲生的和兄弟所生的子女都称为儿子或女儿,反之,他们称他为父亲;而把姊妹的子女称为外甥或外甥女,反之,他们称他为舅父。女子将自己亲生的和姊妹所生的子女都称为儿子或女儿,他们也称她为母亲;而把兄弟的子女称为内侄或内侄女,他们称她为姑母。这种称谓关系表明:男子与自己的兄弟共妻,女子与自己的姊妹共夫,一个子女有几个父亲和母亲。但是男子和女子都已被排除与自己的姊妹或兄弟通婚。摩尔根由此推断,在偶婚制家庭之前,易洛魁人一定还存在着与现实亲属制度相适应的婚姻家庭形式。果然,摩尔根在夏威夷群岛上的部落中发现了与易洛魁人的亲属制度相适应的家庭制度。第13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伙婚制家庭又称普那路亚家庭,"普那路亚"这个名称,就来源于夏威夷群岛的土著人中间。那里的土著人处于群婚的状态下。丈夫把妻子的姊妹,无论旁系或直系,都当做妻子,而对于他妻子的姊妹的丈夫,则互称"普那路亚",意即亲密的伙伴。这些丈夫们不是兄弟,他们共同拥有一群女子为妻,而他们的妻子却是直系或旁系姊妹。在这样一个集团中,妻子及其姊妹是构成群体的基础。而在另一集团内,妻子把丈夫的兄弟,无论旁系或直系,都当做丈夫,而对于她丈夫的兄弟的妻子,则互称"普那路亚"。这些妻子们不是姊妹,她们共同拥有一群男子为夫,而她们的丈夫却是直系或旁系兄弟。因此,丈夫及其兄弟是构成这个群体的基础。这种婚姻形式至少形成两种集团:由若干兄弟和他们的妻子所组成的集团构成一个伙婚群;由若干姊妹和她们的丈夫所组成的集团构成另一个伙婚群。每一种伙婚群,都包括因婚姻产生的子女在内,构成一个伙婚制家庭。在夏威夷群岛发现的伙婚习俗,是解开伙婚制家庭之谜的钥匙。第14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偶婚制家庭偶婚制家庭是一种不牢固的个体婚,是群婚向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婚过渡的婚姻家庭形式。其特点是,一个男子与一个女子过不稳定的婚姻生活。第15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偶婚制家庭的产生,是自然选择作用和生产力发展共同推动的结果。

首先,自然选择继续发生作用。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形式演变的过程就是禁例由简单到复杂,群婚范围由广泛到狭窄的过程。个体婚的产生是婚姻纽带连结范围日趋缩小的直接结果。氏族组织在禁止血亲婚配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从群婚向对偶婚过渡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力量。第16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其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家庭的演化。第17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再次,妇女在由群婚向个体婚的过渡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第18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个体婚家庭

个体婚家庭指一夫一妻制家庭,它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后一种婚姻家庭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特征表现。第19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个体婚家庭的产生从偶婚制家庭走向个体婚家庭,不是自然条件作用的结果,而是社会力量推动的产物。根据恩格斯的研究,专偶家庭的产生,是社会财富转归家庭私有之后,男子掌握了家庭财产权,要求变革家庭财产继承制,把财产传给自己亲生儿子的结果。即由不稳定的偶婚制家庭发展为牢固的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动力是财产的私有和继承。第20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个体婚家庭的特征首先,确立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其次,财产关系是家庭的本质与核心。第三,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牢固。第四,独占性同居。第五,男子统治。第21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个体婚家庭的演变资本主义以前的家庭1、多“妻”制2、等级制3、家长制4、继承制第22页,共2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个体婚家庭的变革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使个体婚家庭获得了男女平等、自由婚制的实行、家长制的瓦解等方面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种体现民主、平等关系的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的实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第23页,共25页,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