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标准规范_第1页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标准规范_第2页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标准规范_第3页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标准规范_第4页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标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教学行政事务管理第三章教学方案管理第四章教学过程(步骤)管理第五章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第六章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第七章老师队伍管理第八章教学设施及经费管理第九章附则

第—章总则第一条为全方面落实落实党教育方针,加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适应本市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提升及办学特色形成,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教育部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和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具体情况,制订本规范。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以本规范为指导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第二条教学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主体。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必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德育为首,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关键,为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形成服务,为老师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双师型”素质提升服务,为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服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第三条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应遵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以人为本、健全体系、改革创新、重视质量、提升效率,着重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和各类教育沟通和衔接。第四条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要充足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二章教学行政事务管理第五条教学管理机构学校应遵照精简高效、职责分明、运转协调、信息通畅标准,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1、教学管理实施校长领导下主管教学副校长负责制。2、学校应设置教务管理部门、实训实习管理部门等中层教学管理机构;可设置教育教学督导部门、教育教学研究管理部门、培训管理部门等中层教学管理机构;规模较大学校可设置由一个或多个相近专业(或课程)组成专业管理部门(即专业部、系、科)。本规范按不设置专业管理部门体制编写,专业管理部门及学校未设其它中层教学管理机构职能并入教务管理部门或对应中层业务管理部门职能范围。3、教研组是进行教学研究和组织教学工作基层组织,在教务管理部门及教育教学研究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第六条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实施教学目标管理依据,分为全校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层教学管理机构学期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其内容关键包含学期教学工作目标、关键工作、关键方法及其人员、时间进度安排等。1、学校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主持编制,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由校长同意后于新学期开始时印发至各相关部门。2、中层教学管理机构应按全校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要求,于新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分别制订本部门学期工作计划,经主管教学副校长审批后实施。3、教研组长应依据学校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中层教学管理机构学期工作计划,于新学期开学后二周内制订出本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经教务管理部门审批后实施。第七条课程开设计划及老师任课安排表1、教务管理部门依据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于上一个学期结束前四面确定下一个学期课程开设计划。2、各教研组依据统筹兼顾、新老结合、择优安排、负荷合理标准,于上学期结束前两周把下一个学期本教研组老师任课安排表报教务管理部门汇总,经教务例会讨论调整、主管教学副校长同意后正式确定。教务管理部门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正式向老师下达任课安排通知。第八条校历和教学进程表1、校历是学校安排教学工作和其它工作基础依据,采取表格形式按学期编制。(1)关键内容:学期教学活动周数及具体起讫时间;开学、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和法定节假日日期;校运动会、技能节、艺术节等全校性活动日程;寒(暑)假起讫时间等。(2)编制程序:由教务管理部门依据市(县、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要求、全校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学校试验实训实习条件情况,根据日历编写,于每学期开学前报请主管教学副校长审定后,经校长同意印发各部门实施。2、教学进程表是全校各班级教学活动总体安排,采取图表形式按学期以周为单位编制。(1)结构和内容:按学期周次次序排列,编排各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公益劳动、考试、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和假期等周数分配和具体进程。(2)编制程序:由教务管理部门依据校历及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于开学前确定,经主管教学副校长审批后,开课时印发各部门和教研组。教学进程表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要严格实施,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应经过教务管理部门,报主管教学副校长同意,提前通知各相关部门和老师实施。第九条课程表课程表是学校每七天教学工作和其它各项活动日程安排,分为学校总课程表、任课老师课程表和班级课程表,实施学分制管理还应有选修课课程表。1、编制标准:编排课程表应遵照职业教育教学组织标准,根据不一样课程认知规律,试验实训实习教学要求、技能形成特点,任课老师素质结构等要素合理设计,要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身心发展,有利于教学设施充足使用,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效益提升。(1)班课表中同一门理论型课两次讲课时间要有合适间隔。(2)理论性较强、作业量较大课程通常安排在早晨,自习课可安排在这些课以后,早上第一、二节课不要安排体育、自习课,周五下午不宜安排自习课。(3)讲授两门课老师,天天尽可能只安排一门课,假如两门课必需安排在同一天,通常两门课不要连续上。(4)要把老师和学生统一活动(如政治学习、教研活动)时间在课表上预先划定。2、编制程序:课程表由教务管理部门编排,经教务管理部门关键责任人审定后实施,通常在学生上课前印发给各相关部门、班级、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课程表一经公布,不准随意变更,特殊情况需调整课程安排,必需由任课老师填写《课程表调整申请》,经教务管理部门作出安排,并向相关部门、老师和班级下达调整通知后实施。第十条调课、代课和停课为稳定教学秩序,应严格实施教学进程表和课程表,确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调整,要到教务管理部门办理调课、代课或停课手续。1、调课:由本人填写调课申请表,提出调课方案,最少提前一天送教务管理部门作出安排,教务管理部门将调课通知发给相关老师和班级后实施。2、代课:老师因公、因病或因事(须有公差证实或请假批条)不能按课表上课时,可由教研组提出安排意见,请其它老师代课,经教务管理部门同意后实施。3、停课:要求教课时间不得随意占用,不得随意停课。在特殊情况下临时停课,半天以内须经主管教学副校长同意、一天以内须经校长同意,由教务管理部门发出通知实施。全校停课达两天者,须经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停课后通常不补课,因节假日占去课时也不补课。

第十一条班级教学日志(教室日志)及老师讲课考勤1、班级教学日志(教室日志)用以考评学生出勤情况、老师讲课情况。内容包含:周次、讲课日期、节次、课程名称、讲课老师、内容摘要、课堂纪律及出勤情况等。教学日志由教学管理人员每七天检验。跨班级选修课或实施学分制学校,可按专业教室建立教学日志。班级教学日志(教室日志)由学习委员填写,分单、双周设置,每七天星期一到教务管理部门更换。2、老师讲课考勤。教务管理部门实施教学值日巡课制,填写老师讲课考勤表,对老师每堂课出勤情况进行考评,作为老师讲课工作量计算关键依据,同时对课堂纪律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督。专任老师是否坐班由各学校依据教学管理需要确定。第十二条教学工作会议教学工作会议包含教务例会、老师大会、教研会议、老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关键用于部署和检验各项教学工作,立即分析、研究和处理教学中出现多种问题,落实整改方法。1、教务例会。通常每七天召开一次,由教务管理部门关键责任人主持、主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管理部门其它责任人参与,必需时可扩大到教务干事和教研组长。关键内容:总结检验上周教学工作情况,安排本周工作,研究关键教学工作和方法。教务例会要重视实效,并作好统计。2、老师大会。每学期期初老师大会关键是对新学期各项教学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期中老师大会关键是对各项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期末老师大会关键是对本期教学工作进行全方面总结,对优异老师进行表彰,并对下期教学工作进行布署和安排。其它关键教学活动、重大事项应立即召开老师大会进行安排。3、老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关键听取老师、学生对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意见和要求。第十三条教材建设和使用管理教材是实施教学关键依据,是确保教学质量基础。学校应设置教材管理委员会,建立严格规范教材管理运行机制。1、教材选择(1)选择教材标准:必需全方面、正确反应教学纲领内容和要求,有利于老师备课和教学,适应于学生阅读和自学。严禁使用盗版教材。①公共基础课程必需采取国家或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统编教材,专业技能课程优先选择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行业部门推荐教材。②和统编教材配套教学参考书,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订购并按时向老师发放。其它教学参考书由图书馆订购,优先供给老师借阅。③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私自向学生推销多种讲义、练习册等书物。(2)选择教材程序:先由教研组依据教务管理部门提供教材征订书目和教材样本并结合以往教学使用情况集体讨论研究提出选择和备选意见,然后送教务管理部门审查汇总,教务管理部门按开设课程班级、人数、库存教材版本及数量统一制订计划,报主管教学副校长审批后组织预订、采购。2、校本教材编写。学校应依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要求,主动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激励老师按教学纲领要求开发和编写反应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含有职业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和专业课校本教材(讲义)、教辅,制作各类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软件,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服务。自编校本教材(讲义)应由主编提出教材纲要(编写说明、适用范围、目录、内容提要等),经学校教材管理委员会审核立项,由教务管理部门统筹安排、主编组织编写。3、教材使用管理(1)教务管理部门应建立教材库,指定含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专员管理,做到防霉、防潮、防虫、防火、防盗。(2)建立教材帐目和发放登记制度,严格教材采购、出入库手续和费用核实制度,做到帐物相符。(3)确保教学使用,做到“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新生最迟不晚于开课两周以内)。老师已任教过课程且版本未变动,不再无偿发放教材,非本人教学任务用书通常不得领用。(4)教材要立即清理。过期教材登记造册后经教务管理部门责任人审定、主管教学副校长同意后进行处理,不得发给学生使用。第十四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1、教学管理制度包含: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各级教学管理机构、教学管理人员、老师教辅人员岗位职责,教学奖惩制度,分配制度,师资培训制度等);教学文件制度(专业及课程教学方案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教学过程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制度;教育教学研究管理制度;教学场所、设施、设备仪器管理制度;图书及教材管理制度等。2、教学管理制度由主管教学副校长责成教学管理部门起草,并充足征讨老师意见。通常制度由校长同意颁发;关键制度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由校长同意颁发;相关教职员在学校内基础劳动权益方面重大制度(教职员聘用、奖惩、分配标准和措施等)须经学校教代会审议经过,由校长颁布。第十五条教学档案管理教学档案包含教学文书档案、教学业务档案、老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业档案。教务管理部门应设置专(兼)职教学档案管理员,按要求对档案进行搜集、建档、保管和利用。教学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长久(16~50年)、短期(以下)三种,具体由学校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关键教学档案应按学校档案管理要求每十二个月向学校档案室移交(学生成绩档案册在学生毕业当年移交)。1、教学文书档案。按年建档,关键内容包含:(1)上级及学校相关教学工作决议、通报、通知、指令、批复、条例、要求、制度等文件;(2)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3)中层教学管理部门、教研组工作计划、总结和会议统计;(4)教学质量检验和教学评定计划、总结;(5)学校教学工作多种上报材料;(6)教学改革方案和总结;(7)其它有保留价值教学管理资料。2、教学业务档案。按专业或年建档,关键内容包含:(1)教学计划、教学纲领(课程标准)及其实施情况;(2)教材使用情况;(3)校历表、教学进程表、课程表、选修课安排表、老师讲课进度计划表、班级教学日志、老师讲课考勤表;(4)学期教学检验情况;(5)学科考评、技能竞赛、技能抽查试题、标准答案、学生考试样卷和试卷(成绩、质量)分析表等;(6)试验、实训、实习、第二课堂活动计划、任务书;(7)专业调查研究论证资料;(8)毕业生情况调查表及分析汇报等。3、老师业务档案。是老师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关键教学实绩真实统计,应按个人(含长久外聘老师、校内兼职老师)立档,其中复印件必需要验看原件由验证人签字并加盖教务管理部门公章。老师业务档案关键内容包含:(1)个人简历;(2)老师学历证书、职称证书、职业资格证书;(3)历年任课情况及完成工作量情况记录表;(4)教学总结、老师考评表;(5)老师奖惩登记及荣誉证书;(6)职务评定和晋升审批表副本;(7)本人参与科研活动结果判定书,出版教材或专著(包含内部出版),刊物上发表论文(样本或复印件)及论文评选获奖证书;(8)继续教育和参与专业实践有效证实材料;(9)其它应归入老师业务档案资料。4、学生学业档案。按专业、班级登记建档,关键内容包含:(1)学生考试答卷;(2)学生各门课程记分册;(3)学生成绩(学分)档案册(可采取计算机管理)。

第三章教学方案管理第十六条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是各专业总体教学方案,是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确定教学编制基础依据。1、教学计划种类:分为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计划。(1)指导性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是对同一专业各届学生招生对象和学制、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通常要求,由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组织制订颁发,学校应认真遵照实施。对于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还未颁发指导性教学计划专业,学校应按教育部《相关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标准意见》(教职成[]2号)要求,参摄影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制订该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2)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是以指导性教学计划为基础,结合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改变情况估计所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及业务范围要求,是对各专业每一届学生制订教学计划。2、教学计划结构:由文字说明和表格组成。(1)专业名称:专业名称及内涵要符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不得私自合并、分解、修改。(2)招生对象和学制:①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关键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含有相同学历者,基础学制以3年为主,文科类专业可试行采取2年基础学制;招收一般高中毕业生或相同学历者,基础学制以1年为主。实施学分制等弹性学制专业,提前毕业通常不超出1年,推迟毕业通常不超出3年。②国家级示范(关键)、省级或市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可举行面向已就业或待业青年农民、进城农民工、退伍士兵、生产服务一线职员、下岗失业人员等城镇劳动者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其中招收非应届初中毕业或含有相同学力者学习期限最短3年、最长不超出6年;招收非应届一般高中毕业生或相同学力者,学习期限最短不少于1年、最长不超出3年。(3)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定位。各专业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含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级技能型人才。依据各专业特点,学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具体定位,毕业生要有明确就业岗位(群)和就业指向。(4)培养规格:说明学生应含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态度。(5)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和要求:全方面列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含实训实习)名称、教学内容要求及修业要求(必修、限定选修、任意选修)。采取“模块式教学”编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学校,要参考指导性教学计划相关要求,科学构建知识技能模块,合理地设置模块课程。①公共基础课程(含课程试验实训及室外教学)包含德育课、文化课、体育和健康课、艺术课及其它选修公共课程。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和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物理、化学等其它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能够多个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学校还应依据需要,开设相关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时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②专业技能课程包含专业课(含课程试验实训)、教学综合实训(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课程试验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利用仪器设备经过试验、验证获取知识教学活动。课程实训是依据教学纲领(课程标准)中技能训练项目和要求,利用实训设备训练技能教学活动。教学综合实训(教学实习)是指学生在模拟或真实职业环境中,在实训指导老师指导下,综合利用所学一门或多门课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教学活动,通常在校内实施。顶岗实习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在真实岗位上经过实际工作锻炼培养职业技能活动。(6)专门化方向:列出该专业专门化方向名称和涵盖内容。(7)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仅实施性教学计划需要):按该届各年实际日历列出每个学期多种教学步骤计划周数。教学步骤关键有:入学教育、军训、理论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公益劳动、毕业教育、考评、机动等。通常每年为52周,其中教课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8)课程设置和教课时间安排表(教学进程表):包含课程教课时间安排表和实践教课时间安排表。课程教课时间安排表要列出各门课程类别、次序、名称、理论课程总课时数、课程试验实训课时数、各学期周数、各门课程周课时数、各学期考试、考查课程安排,同时列出各专门化方向课程名称和教课时间安排等。实施学分制应有各课程学分数。实践教课时间安排表要列出各实践教学步骤名称、教学周数、开设学期。①每七天通常为28课时。顶岗实习通常按每七天30小时(1小时折1课时)安排。三年总课时数约为3000~3300。实施学分制学校,通常16~18课时为1个学分,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对于从其它高中阶段学校转入学生,要认可其对应学习成绩或学分。②公共基础课程课时通常占总课时1/3,累计总课时约为一年。许可学校依据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合适调整,上下浮动,但必需确保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必修内容和课时。专业技能课程课时通常占总课时2/3,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课时约为一年。招收一般高中毕业生专业,教课时间安排由学校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其中实训及实习累计总课时不少于半年。③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高专业,可依据需要对课时百分比作合适调整。实施弹性学习制度专业,可依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时间。④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中应设置选修课程,其课时数占总课时百分比应不少于10%。3、教学计划编制(1)编制标准:①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②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关键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老实守信为关键职业道德教育。③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训和实习教学步骤,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④深入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之间关系,合理确定课时百分比,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现。⑤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实施国家相关要求基础上,学校可依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灵活安排。(2)编制程序:由教研组组织专业(学科)带头人(或教学经验丰富老师)经过市场调研了解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技能、综合素质要求后起草,教务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讨论并吸纳相关行业教授和用人单位意见,经主管教学副校长审定、校长同意后实施,并于新生入学前一学期放假前4周内报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立案。4、教学计划实施。必需严厉、认真实施教学计划。依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改变情况,学校在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前提下,能够调整专业服务方向及课程设置、教学步骤、课时安排等。由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老师)在市场调研基础上提出调整提议,教研组组织讨论并吸纳相关行业教授和用人单位意见,经教务部门及主管教学副校长审定、校长同意后变更原教学计划。第十七条教学纲领(课程标准)教学纲领(课程标准)是依据教学计划要求,要求某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方案,是老师组织教学基础依据,也是检验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选编教材和教学设施设备配置依据。教学计划要求开设课程(含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性课程),均应有对应教学纲领(课程标准)。1、教学纲领(课程标准)结构(1)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教学纲领(课程标准)结构:①课程名称。②课程性质和任务。③课程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情感态度(或德育)目标。④教学内容和基础要求:通常按基础模块、选修模块、实践(课程试验实训)教学模块分别列出课题及其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要求分为认知要求和能力要求,其中认知要求可细分为了解、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能力要求可按课程实际对操作利用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提出不一样层次要求。⑤教课时数分配:确定理论教学课题和实践教学(课程试验实训)项目各自教课时数。⑥考评评价标准:确定考评方法立即长、考评内容、成绩评定措施等。⑦说明:对实施该纲领要深入明确问题加以说明。如利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和相关课程联络,教法提议或教学中应注意问题,教学手段利用,教学设施及设备仪器和配置,材料要求,学习方法指导等。(2)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教学纲领结构:①实训(实习)性质、目标。②实训(实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或德育)目标、安全及环境保护目标。③实训(实习)内容和基础要求。④实训(实习)时间分配。⑤考评评价标准:按以学生作品(服务)为主,以实训、实习汇报为辅标正确定考评评价措施。⑥实训(实习)场所、设备、工艺装备、材料、图纸等。2、教学纲领(课程标准)选择。公共基础课程采取教育行政部门统颁教学纲领(课程标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已经有教育行政部门或相关行业颁发教学纲领(课程标准),学校应认真实施。同一课程颁发有多个同名教学纲领,由教研组组织老师选择,经教务管理部门同意后实施。3、教学纲领(课程标准)编写。尚无通用教学纲领(课程标准)课程(含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或在课时及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等方面需做一定调整课程,学校应组织老师自行编写教学纲领(课程标准)。(1)编写标准:①符合专业教学计划,表现培养目标;②符合学生实际,理论够用、技能实用;③和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则要弱化试验步骤,强化实训及实习步骤。(2)编制(修订)程序:由教研组组织专业(学科)带头人(或教学经验丰富老师)经过市场调研了解和课程相关职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起草教学纲领(课程标准)或提出修改意见,经教研组讨论经过,教务管理部门审核后印发给老师。4、教学纲领(课程标准)实施。老师必需全方面领会所任课程教学纲领(课程标准)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认真根据教学纲领(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对教材不应机械照搬,应作合理增删、调整章节次序或课时数等处理。教学中应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内容。第十八条学期讲课计划、实训计划及实习计划1、学期讲课计划是学期课程教学活动具体安排。任课老师在接到任课安排后,应依据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纲领(课程标准)、校历、教学进程表、教材并结合任课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编制学期讲课计划。(1)学期讲课计划内容:①课程名称、老师姓名、使用班级和学期、采取教材名称和版本。②学情分析:指讲课班级总人数、男女生人数;已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情况;学风、纪律情况;班级集体和个性特点等。③教学目标和要求:指经过本学期该课程教学,学生应掌握知识内容和培养能力、素质提升方面要求。④教学关键和难点分析。⑤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包含讲课周次、章次、节次、课题(含阶段测验、复习、试验、实训)、课型、计划课时等内容。⑥教学方法:包含拟采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配置教学设施、设备、仪器等。⑦编制说明。(2)学期讲课计划编制:①各学期每门课程均需编制学期讲课计划。课时和进度相同同一门课程,不一样老师也应编制各自学期讲课计划。②任课老师应在开课后一周内将学期讲课计划报教研组审核、教务管理部门同意。③学期讲课计划一经同意,不得私自改动,特殊情况必需调整时,应由任课老师提出书面理由,经教研组长签署意见后,报教务管理部门同意。2、教学综合实训(教学实习)计划、顶岗实习计划。由教研组组织相关老师按教学计划和纲领要求分项制订,经实训实习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其关键内容:(1)实训(实习)班级、人数;(2)实训(实习)场所(单位)、分组和轮换、指导老师安排;(3)实训(实习)内容、进度安排;(4)实训(实习)安全和纪律要求。

第四章教学过程(步骤)管理第十九条备课(教学设计)1、个人备课(教学设计)。备课是上课前提,老师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不得照搬照抄教材、教参、网上教案和旧教案(课件),严禁无教案上课。老师要依据教学纲领(课程标准)要求和专业特点,根据教学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项目(任务)、教学关键、难点,重视利用信息技术突出关键、突破难点方法,并合理选择设施设备、教具、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立即间安排。(1)备教材: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好教学目标要求;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教材层次结构和知识、技能内在联络;研读相关教学参考资料,整合教学资源;把握教材关键、难点和关键,确定在教学中应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2)备学生:认真分析和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态度、爱好、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经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方面分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备教法:依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结合中职学生年纪和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和课程资源条件、老师个性特征,灵活合适地选择有效教学方法,达成预定教学目标。(4)备学法:重视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多个学习方法,培养和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5)备设备、备教具:依据教学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标准,合适利用设备、教具、学具、模型、挂图、视频等多个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机整合。(6)备教学过程:依据课型及采取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①理论课型通常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生互动,专题探究;立即反馈,达成目标;总结归纳,拓展延伸。②实践课型采取项目教学法通常过程:情景设置、提出任务;知识讲解、操作示范;独立探索、制订计划;协作学习、实施计划;检验评定、学习评价。2、集体备课。同教材、同进度、2人以上任教课程,应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进行集体备课。其关键内容是:依据落实教学纲领(课程标准)统一教学目标、内容、进度、关键难点、考评内容及方法;研究关键难点处理方法;教学内容及方法改革等。集体备课每学期最少2次。3、编写教案(课时计划)。教案(课时计划)是对教学设计结果表示。依据中职学校2节课连上实际,理论课通常每2节课一个教案,实践课能够按完成一个相对完整教学项目(任务)编写教案。教案按载体分为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是按教案编写要求、利用文字处理等软件制作并储存在计算机外部存放器上文档。激励老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电子备课,制作电子教案和课件(教学软件),课件(教学软件)是以教案为基础、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用于课堂教学多媒体文件(教学软件)。能够试行用电子教案替换纸质教案,总结经验,逐步过渡到无纸化教学,但课件(教学软件)不能替换电子教案和纸质教案。(1)教案结构:通常应包含首页、教学过程和教学后记三个部分。首页应反应教学基础要素;教学过程应反应教学基础内容和因材施教构想和创意;教学后记(教学反思)应反应教学得失和改善方法。①理论课程教案应有课题、课时、讲课班级、讲课日期、编写日期、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质或德育)、教学关键、教学难点、教学课型、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板书(课件)设计、本课小结、课内训练及课后作业、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等部分。②试验课教案应有试验目标和要求、试验原理、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可能发生误差及预防方法、注意事项等部分。③实训(实习)课教案应有实训(实习)课题、技能训练目标、训练任务、工艺规范、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实训(实习)汇报要求、实训(实习)场所及设施设备要求等部分。(2)教案详略:教案详写(详案)和略写(简案)是指教学过程部分写得具体还是简单,其它部分全部要写清楚,无所谓详简。详案要求内容全方面、周密;简案相对精炼、简单,关键写讲授关键点。通常第一次讲授课程及教材改版课程全部要求写详案。(3)备课提前量:任课老师在开课前通常应备有满足一周教学需要教案,学期中每门课应最少有2节课提前量。第二十条讲课(教学实施)老师讲课要坚持“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根本、以能力为本位”教育思想,充足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主动性,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教、学、做合一”方法展开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民主、友好地组织教学。课前准备(教具、设备仪器、模型等)要充足;课后要立即写教学反思(教学后记)。1、理论(课堂)教学基础要求(1)严格守时、注意形象。每一堂课老师应提前2分钟到教室门口等候上课,按要求时间上课,不私自调课、停课。课前要清查学生人数,发觉学生异常缺课要立即向班主任或学生管理部门通报。不中途离开课堂,不拖堂。衣着整齐、款式大方,不穿过于暴露服装、不穿拖鞋,不浓装艳抹,不留怪异发型。教态亲切、和蔼。不抽烟、不坐讲。上课期间不使用通讯工具。(2)目标明确、教书育人。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所授知识及技能正确性和实用性,突出能力培养。既教知识,又教思想,在文化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3)把握进度、突出关键。要根据教学计划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进度。不任意增减教学内容,不平均使用力度,关键内容要着重分析和讲解。(4)重视启发、突破难点。要落实启发式教学标准,逐步引导,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分散突破难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5)语言艺术、教学直观。必需用一般话进行教学,英语老师要用英语组织教学。讲课语言精炼流畅、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表示正确、紧紧围绕专题、声情并茂,语速合适。不讲和课程无关闲话,严禁发表有政治性错误言论。要充足利用电化教学设施设备、仪器(器材)、模型、仿真技术、图表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要主动利用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6)板书工整、课件美观。板书要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教学需要除外),字迹要清楚,轻易识别,不写未公布实施简化字,版面部署要合理。课件视觉效果好,能有效辅助教学。(7)严格要求、珍惜学生。要维护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要关心珍惜学生,常常使用肯定性语言和激励性评价,讲究批评艺术,不得以任何理由体罚或变相体罚、欺侮、驱赶学生,严禁指派或许可她人调用学生。上下课师生应互致问候。2、课程试验实训教学基础要求(1)目标任务明确。每次试验实训全部有具体、适量任务,试验实训目标明确。(2)准备充足。试验实训任课老师要和试验员(实训指导老师)一起做好试验实训前准备,并对试验或实训项目试作。做好学生分组安排。(3)督促预习。严格要求学生试验实训前预习教材、试验指导书。(4)精心指导,保障安全。学生试验实训前,老师应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讲解此次试验实训目标、要求、内容、方法和操作规程,强调安全制度。试验实训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巡回指导,立即发觉学生在试验实训过程中出现错误并立即纠正,要耐心回复学生提问,无正当理由不得中途离开试验实训室、不得闲聊、不做其它事情。(5)课后立即清理。试验实训结束时,老师要检验学生试验实训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学生将试验实训器材按原次序放好、做好清扫工作。认真检验设备、仪器使用情况,发觉破损要立即汇报按章处理。(6)评价总结。试验实训后老师要对试验实训结果(作品或服务)和试验实训汇报进行评价,评定成绩。3、综合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基础要求(1)做好动员。指导老师在综合实训教学前要对学生进行实训动员,强调安全和纪律。要检验实训设施是否齐备、老师和学生是否着工作服装。(2)实施“做中教”。结合相关理论讲解训练目标、工艺规程和操作要领,并进行操作示范。(3)实施“做中学”。耐心指导学生严格实施操作规范和工艺步骤,巡回教导。(4)保障安全,维护纪律。监督学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若发生事故,应立即负责处理,并做好事故统计,立即报学校主管部门。认真统计学生实训中纪律表现,立即教育引导。(5)实训后老师要对实训作品和实训汇报进行评价,以学生作品为主、以实习汇报为辅综合评定成绩。(6)组织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判定,让学生能取得对应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4、顶岗实习教学基础要求(1)学校要和实习单位签署实习协议,明确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共同制订实习计划。实习单位还要和学生本人或家长签署书面协议。(2)要认真检验实习准备情况,进行学生实习动员,讲清实习目标、任务及要求。学生要写好实习统计、实习汇报和思想总结。向学生宣告实习纪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3)督促实习单位维护学生正当权益,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必需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实习劳动环境。不安排学生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国家要求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其它含有安全隐患实习劳动;不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学生天天顶岗实习不超出8小时。(4)在学生人数比较集中实习单位,学校应派驻教导员或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生进行管理。对其它实习单位,学校应安排老师进行巡回检验指导。(5)以学生作品(服务)为主,以实习汇报为辅评价学生实习成绩。实习作品起源于生产、服务现场,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5、教学反思是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关键路径。老师课后要立即总结教学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问题和不足,思索、研究处理问题对策,为以后改善教学提供借鉴。教案中教学反思(后记)数量不得少于教案数1/3。第二十一条课外教学训练课外教学训练是课内教学延续,是学生经过自主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提升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关键手段。1、课外教学训练形式:通常包含预习或复习教材、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完成书面作业或口头作业、试验汇报、实训汇报、实习汇报、制作、操作性作业等,体育课课外作业是早操、课间操。实践操作性作业应依据专业条件占合适比重,重视检验和指导。尽可能对不一样类型、层次学生部署不一样要求作业。2、课外教学训练要求(1)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科(专业)特点,理论联络实际,基础性能力训练和提升性能力训练相结合,逻辑思维性训练和直观操作性训练相结合。贴近工作和生活实际,含有代表性、经典性、综合性;份量适度、难度合适并呈梯度分布。(2)老师对部署课外书面作业(课业)应预先试做。要立即批改,标准上要求全收全改,并有批改统计和成绩记载。对作业中普遍性错误要集中讲评,不合格作业要订正或退回重做。(3)教学管理部门对课外教学训练量要有明确要求。老师批改作业量,公共基础课通常每4-6节新课批阅一次作业(包含试验汇报、作文、书法作品、读后感等),专业技能课通常每8节新课批阅一次作业(包含试验实训汇报)。第二十二条教导答疑教导答疑是教学一个辅助形式,也是落实因材施教标准、实施分类指导不可少一环。1、教导答疑可定时或不定时采取集中教导、部分教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组织学习小组等多个形式。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区分不一样情况,确定教导内容,对缺课学生应立即给予补课。2、集中教导答疑由教务管理部门统一安排在早、晚自习进行,并进行考勤。第二十三条选修课和第二课堂活动1、选修课是依据各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要求,学生能够选择修读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限定选修课是依据各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根据各专业知识、能力范围、专业技术方向而分设深化、拓宽知识和技能课程。学生必需依据本专业知识体系和本身实际,在本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要求限定选修课程范围内选择修读某几门课程,并取得要求学分。限定选修课开设,表现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学生本身发展要求结合。任意选修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发展学生潜能和爱好专长课程。学生能够依据个人志趣及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修读,并取得要求学分。任意选修课开设,表现了学生自主发展要求。选课基础程序:(1)公告选课安排,提供选课指导。每学期结束前2个月,学校应公布下学期拟开设选修课安排意见(课程名称、学分、关键内容、开课时间等)。各教研组要依据本专业发展形势和就业趋向,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向学生提供选课指导。(2)学生选课。学生在要求选课时限内随机选课。选课结束后,人数不满20人课程学校能够取消,但必需向学生公告并给学生补选或改选机会。(3)选课过程通常在学期结束前1个月完成,并按课程打印出选课学生考勤表,在下达下学期任课安排时,一并交任课老师。(4)任课老师要加强选修课课堂考勤。凡缺课达三分之一者,应取消其考评资格。2、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应充足利用多种教育教学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课外学习活动,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充足发挥学生个性,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提升专业素质,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力,促进全方面发展。各项课外活动全部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有老师教导,有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健康。有课时和考评标准第二课堂活动,经过教务管理部门审批,能够和选修课、技能考评相结合,纳入学分。(1)要关心学生体质和健康,认真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天天能进行一小时体育锻炼(含体育课在内)。要组织学生参与军事训练,组织好学校田径运动会、体育竞赛等体育活动。(2)开展形式多样课外美育活动。学校应依据实际条件和专业特点、学生年纪特征,组建学生社团;主动组织多种文学、艺术爱好小组;开展文艺演出和诗歌朗诵、演讲、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摄影比赛等活动,培养健康情趣,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发明美能力,陶冶高尚道德情操。中职学校每十二个月应举行一次艺术节。(3)开展含有专业特点课外活动。学校可依据专业特点,结合教学,组织多种专业技能训练队、专业爱好小组、科技服务小组;定时组织学生参与技能比武和岗位练兵,丰富学生专业知识。试验室应发明条件在课外时间向学生开放。(4)组织多种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常常举行多种德育教育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推广、社会服务、勤工俭学和开展环境保护、人口政策宣传、扶贫助残等社会公益活动,向学生进行德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第二十四条学业成绩考评、评定和管理考评是评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督促学生系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关键步骤,也是对教学工作总结和检验。凡教学计划要求开设课程全部必需进行考评。考评不能仅关注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成长过程。学校应主动探索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考评改革,要对传统关键重视书面考试方法在考评标准、考评内容、考评方法、考评主体等方面进行改革,把终止性评价和过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和职业技能关键培养目标相适应,和劳动部门职业技能判定标准接轨。1、学校考评评价(1)考评类别。考评分为考试、考查两类。每学期通常安排2~4门考试科目,其它为考查科目。每学期考试、考查按教学计划要求实施,通常不得变动。①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性考评方法。可采取课堂理论考试(笔试、口试)、试验实训操作、技能考评、案例分析等多个方法进行,应依据课程特点和需要灵活采取并突出技能考评。通常举行期中、期末考试,由教务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后或期中、期末进行。考卷类型分为开卷和闭卷,依据课程特点、学生实际等原因由教务管理部门决定。笔试时间通常为90~100分钟,口试准备时间为40分钟,答题最多20分钟,实操考试时间视考试内容具体确定。②考查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平时考评方法。按教学计划确定考查课程,应采取灵活多样考查方法,如课外作业、试验汇报、实训汇报、课堂提问、试验实训操作、单元测验、案例分析、项目任务等,通常随堂进行,不得采取试卷进行考查。(2)命题和试卷管理①命题管理。由教研组制订命题方案(或编制双向细目表),有条件学校及课程要按教考分离方法安排老师命题。考试命题要以教学纲领为依据,全方面检测学生应含有知识和能力。命题范围标准上是该课程本学期全部内容。试题覆盖面要广、突出教学关键,题目量合适;题型要多样,除必需熟记知识外要避免出靠死记硬背回复题目。试卷应有一定梯度,基础题、水平题、提升题结构通常为7:2:1;区分度要强,题量适中,便于分辨学生成绩优劣,考试成绩努力争取符合正态分布。每门课程应确定水平和份量相当两份试卷,并附有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实施学分制管理,可采取A、B制命题组卷(参与A类试卷考评及格者,所得学分为标准学分,参与B类试卷考评合格者,所得学分为标准学分75%)。实施分层教学管理,应按分层教学纲领命题组卷。对教学纲领和教材较稳定课程要逐步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②试卷管理。同一学期、教学内容和进度相同班级应采取同一试卷。已考过试卷不宜作为下一次考卷。各科试卷应于考试前3周送交教务管理部门。试卷在命题、印制、分卷、保留过程中,应严格保密,老师教导学生复习不得以任何方法向学生透露或暗示题意。(3)考务管理①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风、考风教育,教务部门要制订考试纪律、考场规则,监考员职责。各班主任在考前要做好备考动职员作。②考试组织和实施由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各班考试课程、考试日期、考场编排、监考人员安排,经教务管理部门责任人审核后于考前一周印发给各班级和监考人员。③教务管理部门在考前一周公布考试纪律、考场规则。④教务管理部门在考试前安排清理考场。考试期间主考(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责任人巡查考场秩序,处理考试中突发事件。⑤每个考场安排两名监考员,考生实施单人单座,监考员要严格推行职责,认真实施考场规则。在考试中,发觉违纪行为者,提出警告并立即阻止,对情节严重者报主考处理,并填好考场统计。⑥口试由两位老师主持进行。考生在老师点名后才可进入考场,抽领试题并在预备室(席)进行准备,学生根据准备依次答题并交出准备初稿。口试完成,由两位老师合议后,宣告成绩。⑦教务管理部门在考试结束后,立即整理试卷和考场统计,对已查实旷考、违反考场规则学生立即进行处理,报主考审批后,向全体学生公布,引认为戒。(4)评卷和成绩评定①评卷。由教研组组织评卷,通常应集中评卷,尽可能采取流水阅卷方法。老师评卷要严厉、认真、公正,按评分标准给分,客观地评价学生考试成绩。考试后三天内要结束阅卷评分工作,任课老师将所教班级学生记分册、试卷及试卷分析送教务管理部门,同时提供考试不及格学生名单。评阅后试卷和学生成绩一经上报,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若须改动,应经教务管理部门责任人同意,会同教研组长和阅卷老师查阅试卷,提出理由被认定方可更改。②成绩评定。考试科目成绩按百分制和学期评分制评定。期评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评定。考查科目依据平时最少二种以上形式5次以上成绩评定学生课程考查成绩,优先按百分制评定,其次可按优异(优)、良好(良)、及格、不及格评定(和百分制对应关系为:90-100分为优、80-89.5分为良、60-79.5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体育课考查要从学生身体条件和体育基础实际出发,对男女学生应有不一样标准,对患有某种疾病而短期内不能治愈或有生理缺点学生,经指定医院证实,教务管理部门同意可减免考查项目。实践教学步骤(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要形成以学生作品(服务)为主、以知识考评和过程考评为辅考评制度,建立老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③补考和重修。实施年制学校,对课程考评不及格学生,应按要求组织补考。实施学分制学校,对还未取得已考课程学分或没有达成要求累计学分学生,可按学分制管理相关文件要求组织补考、安排重修或选修其它课程。(5)试卷分析。通常采取试卷形式进行考评考试科目全部要在阅卷后由任课老师填写试卷分析表。其内容通常包含:试题组成、学生成绩情况及试卷难度和区分度分析、答题情况及分析、经过考试反应教和学存在问题、改善教学意见等。教务管理部门要按试卷评分标准抽检评卷质量。2、社会化考评评价有相关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判定专业,应经过职业技能判定社会化评价方法,取得国家认可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第二十五条教学责任事故处理1、教学责任事故等级。教学责任事故包含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方面事故,通常分三个等级:通常教学责任事故、重大教学责任事故、严重教学责任事故。学校可参考以下标正确定事故等级:(1)通常教学责任事故指连续时间较短,影响面不大,程度不深。(2)重大教学责任事故指连续时间较长,影响面较大,程度较深。(3)严重教学责任事故指后果严重、影响恶劣、损害学生权益或学校声誉事故。2、教学责任事故处理措施。出现教学责任事故后教务管理部门应了解情况,分清责任,立即进行教学责任事故登记,区分情节轻重提出处理意见。情形严重应立即汇报学校领导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通告学生监护人。(1)对通常教学责任事故,责任者应先作书面检讨,由教务管理部门进行批评教育,减计一定工作酬劳。(2)对重大教学责任事故,责任人应作书面检讨,由教务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主管教学副校长,进行部门通报批评,当年不能评优,扣发当月奖金。(3)对严重教学责任事故,由教务管理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主管教学副校长,对责任人进行全校通报批评,责任人当年考评为不称职,扣发事故责任人该学期奖金。对情节严重且认错态度不好者,由学校按严重程度给责任人行政处分,在职务上作低聘、调离以至解聘等处分。造成学生伤害事故者,严格根据教育部颁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措施》实施。相关责任人行为触犯刑律,应该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六条教学总结教学总结是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关键路径,是评定教学实绩依据。每学期结束时,老师要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系统回顾,写出教学总结。教学总结要突出教育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手段改革,见解明确。教学总结基础内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关键经验、体会;存在问题;改善方法等。

第五章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第二十七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规范要求,经过采集、处理和利用多种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测、判定和评价,并做出改善决议教学管理活动。教育行政部门经过建立科学质量评价指标考评体系,采取文化基础课抽考、专业技能抽查、专业技能竞赛、教学评定、教育督导等方法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学校要经过教学检验、内部教育教学督导、听评课、学生评教、学生学业考评、毕业生质量抽样调查等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第二十八条学生质量评价学生质量评价以关键以学生素质和毕业生质量评价为主,以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利用知识和技能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作为评价关键,以学生职业资格获证率和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就业稳定率、就业满意率为评价关键。1、学生素质评价指标(1)学生无违法犯罪现象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98%以上;(2)学生到课率达成95%以上,在校生稳定率90%以上,校内考试考评合格率达成90%以上,学生体质达标95%以上;(3)公共课和专业课抽查考试合格率达成90%以上,专业技能抽查考评合格率达成80%以上;(4)有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资格证书专业,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判定或职业资格认证获证率达成90%以上,其中取得中级证书百分比达成15%以上。2、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1)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成90%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达成60%以上;(2)毕业生就业稳定率达60%以上,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待遇、环境满意度达90%以上;(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评价满意率均达成90%以上。第二十九条教学检验教学检验是教学质量监控关键方法,是获取教学质量信息有效路径。教学检验要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不仅要检验各阶段、各个步骤教学质量,也要检验各教学班级和相关教学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在主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由学校教育教学督导部门和教务管理部门组成检验组实施检验,检验分定时检验和专题检验。对教学检验情况要进行分析和总结,客观、公正地评价老师工作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立即总结教学经验,对存在问题要向老师部分反馈并制订整改方法。每次教学检验全部应有书面总结(汇报)。1、定时教学检验是在教学进程某一阶段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全校性综合检验。通常在期初、期中和期末进行,期初查准备、期中查进程、期末查效果。(1)期初教学检验安排在学期正式上课前后一周内进行。关键检验内容:任课老师学期讲课计划(含实训、实习计划)和教案(提前量);课表编排情况;教室安排情况;试验实训室设施器材准备情况;教材到位发放情况;学生报到、注册情况;开学初教学秩序等。(2)期中教学检验是对教学工作运行情况全方面检验。关键检验内容:①老师教学实施材料。包含教案、作业批阅统计、听课统计等。②老师教学情况。包含师德师风、学期讲课计划(实训计划、实习计划)实施进度情况、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教学情况、教导情况、听课评课、教研活动、教学改革等。③学生学习情况。采取学生评教方法,听取学生对教学意见和提议,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3)期末教学检验要全方面检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效果、评价教学质量。关键检验内容:①期中教学检验全部内容。②学生学业考评情况。包含试卷质量、考风考纪、评卷情况、成绩评定、试卷分析等。③下个学期教学安排。包含下学期开课、任课、排课准备情况。2、专题教学检验是针对学校在某一时期教学中存在关键问题或某个教学步骤、教学原因、教学部门进行专题检验。如对一个专业或一门课程教学质量评定检验、对某项实践教学工作检验、对某项教学辅助过程质量进行检验等。专题检验事先要确定课题,确定检验提要,明确检验目标、要求、内容、方法立即间安排,重视总结经验,发觉问题立即研究处理问题方法和方法。专题检验采取现场考察、操作考评、审查资料、教授论证、问卷调查和座谈等形式进行,专题检验后要有检验汇报,做出客观分析和正确判定,提出处理问题意见。第三十条听评课听评课既是老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关键路径,也是发觉问题、改善教学、总结经验、监控教学质量基础方法。专任老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节,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管理部门领导、教育教学督导人员每学期听课在10节以上。1、听课方法(1)定时听课:即按计划有组织听课。通常是听课前将听课人、听课时间、地点等通知给讲课老师一个方法。(2)不定时听课:即临近上课时和讲课老师打招呼后直接进入课堂听课方法。除教务管理部门安排定时听课,各类人员均可采取不定时听课方法,随机听课。2、听课要求。每次听课全部应做听课笔记,统计讲课全过程,并写出评课意见,真实、客观、公正地填写《老师听课评议表》。对于定时听课,课后要组织评课,且讲课老师也应参与,评课内容包含评教学目标、评教材处理、评教学程序、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老师教学基础功、评学法指导、评对学生能力培养、评教学效果。对于不定时听课,听课老师应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讲课老师作简短交流。第三十一条学生评教学生评教是学生经过切身感受和相互比较形成对老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意见,从学生角度反应了讲课老师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和水平,为老师和教学管理提供了反馈信息,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和教学互动,有利于老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转变和改革。1、学生评教内容。包含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老师素质、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作业和教导等。每一评价项目分A(优异,权重1)、B(良好,权重0.8)、C(合格,权重0.6)、D(不合格,权重0.4)四个等级,全部评价项目标加权分之和即为该学生对任课老师综合评价分,取全部班级参评学生对每位任课老师综合评价平均分为评教结果。2、学生评教实施。由各教务管理部门组织,以教学班为单位,由各班班长或学习委员组织具体实施,每学期1~2次。第一次在期中教学检验时进行,每班抽约1/3学生对本班任课老师各门课程教学进行综合评价打分。第二次在期未教学检验时由教务管理部门组织抽查。3、评教结果使用。由教务管理部门以不公开形式将评教结果反馈至老师本人。评教结果是老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关键组成部分,应作为年底考评和评优、晋升职务职称一项依据。第三十二条技能抽查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郴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办公室设市教科院职成所,负责抽查测试计划、标准制订及实施。1、抽测对象为全市中职学校在籍二年级学生。专业技能抽测以学校为单位,抽测专业在籍学生人数在100人以内,随机抽取10人参与测试;人数大于100人,随机抽取10%人参与测试。2、抽测专业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已创办全部专业,每十二个月由市技能抽查工作小组按计划分别从中抽取若干专业进行专业技能测试。3、抽测内容和方法。组建专业技能测试评委会,由各专业评审组命题和评审。专业技能抽测内容为该专业基础、关键技能,命题依据为市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和颁发《郴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测试标准》;抽测方法为学生现场操作测试。4、抽测结果利用。抽测结果通报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并向社会公布,作为衡量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关键依据。第三十三条专业技能竞赛1、技能竞赛。建立市级中职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制度,每十二个月举行1~2次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由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接。竞赛项目依据全市中职学校开设情况和全省、全国中职学生专业技能竞赛项目情况设置。2、技能节。学校应以技能节形式举行各项专业技能竞赛,技能节应每十二个月举行一次。第三十四条教育督导1、教育督导由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实施。督导关键内容:(1)教育工作责任制落实;(2)教育经费投入、管理和使用;(3)教育教学环境治理;(4)老师队伍建设和管理;(5)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情况;(6)办学行为;(7)办学标准实施;(8)教育教学质量;(9)学校常规管理;(10)教育法律、法规要求其它内容。2、学校内部可设置教育教学督导机构或督导组,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其职责及工作范围是:(1)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常规检验督促;(2)对老师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3)搜集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意见和提议;(4)对教学基础建设、教学计划修订、重大教学改革等提供咨询意见;(5)参与优异教学结果、论文推荐、评审工作;(6)参与学校相关教学方面专题检验和评定工作。

第六章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第三十五条教研管理机构及教研活动管理1、教研管理机构(1)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管理部门任务:负责教育科研管理,具体负责制订教育科研活动计划;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交流教学经验;组织老师开展市级以上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编写教育教学研究刊物和资料;组织论文选送和评审;探索和推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等。(2)教研组基础任务:组织老师学习相关教育方面方针政策;研究和制订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纲领(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总结推广教学经验;组织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组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及公开课等活动;落实教学检验和教学质量分析;抓好试验实训室建设等内容。学校应加强教研组管理工作。要选择师德好、业务能力强和有一定组织能力骨干老师担任教研组长。2、教研活动应有计划、有总结、有考勤、有统计。学校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学管理人员应常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教研组多种教学科研活动。老师必需参与学校安排多种教育科研活动,并认真撰写教学研究和专业论文,提升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第三十六条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管理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是依据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经申请人按要求程序申报、相关机构评审同意后立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按等级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及校本教研课题,按类型分为教育计划课题和专题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按关键程度分为关键课题和通常课题。1、管理组织。学校应设置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由教育教学研究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学校教育科研计划、统筹管理教学科研及课题研究。2、教育科学课题研究项目标关键选题范围: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老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实践教学;教育教学管理;教书育人等。3、申报条件。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含有一定研究和组织能力中级以上职称老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均可申请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其中申报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课题责任人通常应含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申报校级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人必需是主持所申请课题研究工作实际责任人。4、过程管理。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实施课题主持人负责制,课题同意立项后要按各等级课题管理措施要求组织开题论证,在研究过程中要进行课题中期检验,研究内容完成后要申请课题判定结题。第三十七条专业及课程开发1、专业开发(1)学校应重视专业开发工作,要依据本市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劳动力市场改变和学校发展计划,在充足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基础上,立即调整并优化本校专业结构,按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标准设置专业,着力办好相对稳定骨干专业和精品专业,有计划地进行专业开发工作,拓宽专业业务范围和设置新专业或专门化。(2)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对全市中职学校进行专业合格评定,认定各校准许开设合格专业名单。(3)学校需要增设专业应符合《教育部办公厅相关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措施(试行)〉通知》(教职成厅〔〕9号)要求,开设《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内专业,须申报市教育行政部门评审同意,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立案;开设《目录》外专业,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立案后试办,按国家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开设医药卫生、公安司法、教育类等国家控制专业,应严格审查办学资质;开设“保安”、“学前教育”专业和“农村医学”、“中医”等医学类专业,应该符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相关条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立案后开设。申报增设专业要有以下内容:调查论证汇报、可行性汇报、专业教学计划、主干课程教学纲领和新专业设置标准等。(3)学校依据办学实际停办已开设专业,应报市(地)级教育行政部门立案。2、课程开发(1)学校应重视并激励课程开发工作,主动开发新课程,采取课程综合化、构建以工作任务及职业岗位作业步骤为导向教学模块等方法,形成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专业课程体系。(2)课程开发方案内容包含:设置新课程可行性论证和教学纲领。课程开发方案报送教务管理部门审定,经主管教学副校长同意后实施。第三十八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是落实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相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基础要求;是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推进教育发展重大举措;是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经过校企合作,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提升,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互利双赢。(1)经过政府引导,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关键实施以下几方面校企合作:①资本合作:学校提供资产资源,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和设备;②场地合作:学校为企业职员提供培训场所,企业为学校提供师生实训基地;③就业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合格毕业生,企业为学校提供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④技术合作:学校为企业安排优异老师培训职员,企业为学校选送优异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老师,双方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2)学校应设置由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高老师和校外企事业现场教授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和参与制订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纲领(课程标准)及专业建设全过程。2、学校要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和校外合作企业(实训基地)签署人才培养协议,并共同制订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学校“订单式”培养百分比应达成在校生20%以上。3、学校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培养目标及职业活动内容、环境和过程,以职业活动为根本,有效实施产教结合、“教学做合一”,把学生学习过程和生产(管理或产品加工、服务)过程有机融合。4、要主动实施灵活学制和学习方法,中职学校应探索推行学分制,为学生个性发展、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发明条件。第三十九条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1、教学方法改革。要表现由老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由重共性向重个性转变,由重理论向重实践转变,由重教室向重现场转变。专业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标准;实施“做中教、做中学”,依据专业特点,推广应用现场教学、场景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专业教学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对接。2、教学手段改革。要全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包含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校园网建立网上教学资源库、推行网上答疑等方法。3、考评方法改革。要表现由选拔考试向达标考试转变,由考记住什么向考会做什么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第四十条观摩课、公开课和优质课学校应开展老师观摩课、公开课、优质课活动。1、教研组长、高级老师、市级以上骨干老师、专业(学科)带头人每学期应上一次示范观摩课,目标是介绍并演示优异教学方法,交流优异教学思想,总结经验,研究该课程教学特点。2、新老师应上汇报观摩课,由青年老师独立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经老老师指导、修订后讲授,目标是激励和帮助青年老师提升教学水平。3、新建专业或已经有专业新开课程,由教研室组织相关老师研究讨论,设计教案,然后由主讲老师上教学专题研究观摩课。4、其它老师通常每学期应上1次公开课。5、每年开展1~2次教学比武、说课比赛、讲课比赛等优质课评选活动。第四十一条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结果奖励机制为充足调动广大老师参与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主动性,学校要建立对应奖励制度,对在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人员给精神和物质奖励(凡已同时取得上级部门精神和物质奖励,学校通常不反复奖励)。1、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结果奖可设置结果奖、论文奖、著作奖、项目建设奖、合理化提议奖、推介奖等项目,由学校参考国家、省、市相关要求分等级、等次、署名位次确定奖励幅度。(1)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获奖教学结果、科研结果及学校内部评定教学教研优异奖可申报结果奖;(2)在有国际和中国统一刊号正当期刊、有中国统一刊号报纸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在市级学会获二等奖以上及省级、国家级学会(含分会)获三等奖以上论文可申报论文奖;(3)由国家正式同意正当出版社公开出版有正式书号专著、编著、教材(不含教辅)可申报著作奖;(4)负担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及市级以上示范(特色)校、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职教集团、精品专业(示范性特色专业、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专业带头人建设项目或其它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在该项目验收或课题判定结题后,学校除计算一定教学工作量一次性补发外,可申报项目建设奖;(5)按要求程序提合理化教学提议被学校采纳并取得显著办学效益可申报合理化提议奖;(6)在公开发行含有统一刊号报刊上发表通常教育教学文章可申报推介奖。2、学校通常应每十二个月进行一次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学结果申报、评审和颁奖。受奖项目必需真实、正确,对学术不端(如剽窃剽窃、虚假等)行为一经查实,除取消奖励外,学校还应通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

第七章老师队伍管理第四十二条老师条件和基础要求中职学校老师(含试验员、实训实习指导老师,下同)是推行教育教学职责专业人员,负担教书育人,培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使命。老师应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含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1、文化课、专业课老师应含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中职学校老师资格证书。试验员、实训实习指导老师应含有专科以上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和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之一)并取得实习指导老师资格证书。对尚不含有合格学历和老师资格证老师,学校应确定计划,发明条件,组织她们参与多个形式进修,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达成合格学历和老师资格证要求。2、老师应含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学法基础理论和知识,知道职业学校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教学技能技巧,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了解相关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所任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地位和作用,熟悉教学纲领和教材体系,了解相关课程先行、并行及后继次序;含有开展教学研究能力,并重视提升计算机和外语实际应用能力。3、文化课老师应了解专业知识;专业课老师要跟踪了解行业、企业、专业发展态势,掌握专业技能,取得对应职业(执业)中级以上资格证书,能进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