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度-我们这十年作文素材+考题链接+素材运用解析及范例-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速递速用_第1页
中国高度-我们这十年作文素材+考题链接+素材运用解析及范例-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速递速用_第2页
中国高度-我们这十年作文素材+考题链接+素材运用解析及范例-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速递速用_第3页
中国高度-我们这十年作文素材+考题链接+素材运用解析及范例-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速递速用_第4页
中国高度-我们这十年作文素材+考题链接+素材运用解析及范例-备考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速递速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高度作文素材+考题链接+素材运用范例我们这十年丨中国高度悬崖峭壁,高原雪峰,生命禁区,浩瀚宇宙。天地之间,我们有多高?仰望、抵达、再出发,我们向更高处的脚步,从未停止。10月,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回首我们这十年,众多重大工程和标志性成果,从不同维度,镌刻下国家发展的坐标。中国高度3000米,这是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的最大飞行高度;6000米,国内首架大型双发长航时无人机成功首飞;数百公里的太空轨道,神舟飞天、北斗组网,中国卫星自由徜徉;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嫦娥四号首探月背,五星红旗格外鲜亮……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无数梦想拔节生长,美好希望竞相绽放。从一穷二白到创造传奇:伟大梦想决定伟大创造酒泉,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圣地。1960年,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东风一号”腾空而起;1966年,我国进行首次导弹和原子弹结合试验;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这里起飞,一曲《东方红》声震寰宇……从一穷二白到创造传奇,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献完青春献子孙,在茫茫戈壁上放飞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70年前: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开国大典上,受阅的飞机因为数量不够,不得不飞完一圈绕回来再飞一圈。70年后:国产大飞机运20、C919、AG600蓝天聚首,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飞行次数突破300……“中国航天起步时,首先是考虑解决有无问题。”“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是这一切的亲历者。他说是中国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巨变。从“东方红”跃然于世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从北斗系统服务全球、“嫦娥四号”传回世界上第一张月背影像图……一部新中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史,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强不息的奋斗史。从仰望星空到走在前列:梦想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45年准备、论证,15年探月圆梦。从年轻的科研人员到白发老院士,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的欧阳自远一干就是45年,他和同事们最终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立项报告》。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2019年,嫦娥四号成为首个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生命就这么长,要把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梦想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欧阳自远说。50年前,人类登月成功;50年后,月球上的中国探测器、中国月球车仍在继续书写新的传奇。2019年8月25日,月亮上的“嫦娥”“玉兔”又醒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再次通过月夜低温考验,分别自主唤醒,进入第九月昼,继续开展科学探测任务。“两弹一星”梦、载人飞天梦、探月梦……每一个梦想成就更大的辉煌。“科技梦”助推“中国梦”:对未知的探索永不停歇2017年5月,C919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让中国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没有谁比中国人民更懂,什么是众志成城。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17年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近半个世纪。祖国,就是一代代奋斗者的不竭动力,就是一代代报国者的无声誓言!经过近三年的紧张调试,“中国天眼”渐入佳境。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中国天眼’短短两年内的发现超过同期欧美多个科研团队发现数量总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朱文白说。月球返回、探索火星、空间驻留……仰望璀璨星空,我们追梦不止。中国将奏响探索宇宙的新乐章,崛起中华民族精神的新高度!作文素材聚焦及用法解析:(一)国测一大队:用汗水和生命丈量“中国高度”穿山跨海不畏艰险,经天纬地铸就传奇“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我国有这样一支队伍,建队67年以来,先后有46位队员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却始终坚持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他们背着沉重的测绘工具,七测珠峰,两下南极,多次深入环境恶劣的高原荒地及沙漠无人区,用汗水和生命丈量祖国的广袤土地,用信念和毅力绘制祖国的壮美蓝图,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这支队伍就是荣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英雄队伍”——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量天测地的英雄大队新中国成立之初,各项事业百废待兴,而旧有的测绘基础无法为国家发展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在这一背景下,1954年,我国第一支大地测量队伍——国测一大队应运而生,承担起了全国性的大地控制测量工作。在国家测绘工作中,给珠穆朗玛峰“量身高”是最具科学价值和国际意义的一项。从1966年开始,国测一大队先后两次进入珠峰测区,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奋战,终于在1975年完成了首次自主测量珠峰高程的任务,打破了“外国权威”对珠峰测量的垄断。为了获取更精准的测绘数据,队员们长年累月奔波在外,不仅要忍受四海漂泊的颠簸,还要面对极端气候和环境的挑战。建队以来,先后有46名队员在野外考察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热血和牺牲换来了大量珍贵的地理数据,为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1991年,国测一大队荣获国家授予的“功绩卓越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荣誉加身之时,国测一大队也面临着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带来的挑战。在国家指令性任务不足、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的时代背景下,国测一大队对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适时提出了“科技兴队”的口号,通过科技进步提高了测绘效率,通过适应市场推动了自身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建设服务。六十多年来,国测一大队在改革和转型中高速发展,但始终传承和弘扬着老一辈测绘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坚定地走在测绘事业的前列。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充分肯定了大队取得的成就。2021年,国测一大队荣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称号,他们的英雄事迹从幕后走向台前,走出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测绘数据,感动国人,也影响着世界。一片丹心为祖国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国外对珠峰数据的垄断,同时更好地认识中国版图,测绘珠峰的行动被提上了日程,国测一大队责无旁贷地承担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然而,要揭开“地球之巅”的神秘面纱谈何容易。极寒、缺氧的环境,复杂、多变的气候都给测绘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致使1966年和1968年的两次测量都因未能登顶而无法获得准确的高程数据。1975年,国测一大队再度向珠峰发起挑战,队员们抱着“哪怕撂下这百十斤,也要去拼一拼”的念头,下决心要为国家争一口气。1975年,国测一大队成功登顶珠峰一路上,号称“第一天险”的珠峰北坳不断向队员们“施威”。疾风、暴雪、滚石,每向顶峰迈进一步,生命就面临多一分挑战。队员郁期青在高强度的登山行动中产生了强烈的高原反应,连续昏迷20多天,牙齿都掉光了;队员梁保根突发胃痉挛,疼痛难忍,却坚持不肯下山,嚷嚷着“就是要死,也要先完成任务”;队员邵世坤在返程中遭遇大风雪,忍饥挨冻,艰难跋涉了十多个小时才赶回营地,捡回一条命……怀抱着对祖国测绘事业的强烈热爱,队员们用超常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突破了重重困难,成功登顶,测得珠峰高程为8848.13米,成为首次由中国对外发布的“中国高度”。几十年来,当人们不断追求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时,国测一大队的队员们却义无反顾地选择成为“逆行者”,跋涉于环境恶劣、荒凉偏僻的高原大漠,用青春乃至生命填补测绘数据中的空白。雏凤清于老凤声,越来越多年轻的血液加入国测一大队,老一辈测绘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了新一代测绘人的座右铭。带着祖国的期许,他们向巅峰进发,在2020年完成了对珠峰高程的重测,更新高程为8848.86米,再度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测绘的实力。用法解析适用主题:爱国、奉献、艰苦奋斗、传承等主题,如2020年上海卷《个体与进程》,2019年天津卷《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示例:塞内卡曾言:“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再长的生命,倘若失去了价值,就如同抽去灵魂的躯壳,只能行尸走肉般存活于世;反之,即使生命如蜉蝣一般短暂,倘若能发出昙花一现的光彩,也能在世间留下重如泰山的分量。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最大的价值,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当世人都对舒适、安乐的生活趋之若鹜时,国测一大队的队员们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用逆行的背影扛起了守卫家国的责任,用坚定的脚步填补了测绘事业的空白。个体的血汗乃至生命化作一个个珍贵的测绘数据,融入了历史发展的漫漫进程,支撑起了祖国强盛的巍峨大厦。国家因他们的存在而兴盛,他们的生命也因无私的奉献而熠熠生辉。科技兴队促发展谈到国测一大队,许多人都会提到这是一个功勋卓越的英雄大队,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支队伍也曾在经济上陷入困境,甚至连职工工资都无法发放。1985年后,随着国家下达的指令性任务逐年减少,任务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保证团队的生存,如何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需求,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断的反思和研讨中,国测一大队转变了过去“等、靠、要”的观念,出台了系列改革措施,主动融入经济发展浪潮。大队采取了“质量一票否决制”,严格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负责任、不规范的问题,要求提交给顾客的产品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同时,大队始终坚持“干部以身作则”的原则,要求干部领导深入生产一线,和职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做好示范,努力解决职工们的各种问题。国测一大队的努力没有白费,过硬的质量和广阔的市场为他们提供了发展的“第二春”。在胜利进军市场经济,进入良性经济循环的同时,国测一大队也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适时提出了“科技兴队”的口号。2020年,国测一大队第七次测量珠峰在“进军市场”和“科技兴队”的双重推动下,国测一大队成功转型,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多种无人机平台、传感器、便携性卫星通信系统、多源数据处理系统等先进装备的现代测绘队伍,在国家现代测绘基准工程等重大项目中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再度发挥了英雄大队的表率作用。

用法解析适用主题:创新意识、科技发展、突破等主题,如2017年全国卷一《中国关键词》,2017年北京卷《共和国,我为你拍照》。示例:托马斯•彼得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时代发展如洪流奔涌,浩浩汤汤,势无可逆,陈旧而不思新变的事物终会被其淹没,匿去踪影;而唯有勇于求变、敢于突破方能乘风破浪,随着时代的流向一往无前。世纪之交,面对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国家经济体制亟待变革的背景,国测一大队没有固执死守,而是严把质量关,苦攻科技关,实现大队的灵活转型。以敢想、敢做、敢于求变为引,点燃创新的火花,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出前行的路,寻觅到可以发光发热的新舞台。六十多年了,吃苦一直是传家宝,奉献还是家常饭。人们都在向着幸福奔跑,你们偏向艰苦挑战。为国家苦行,为科学先行,穿山跨海,经天纬地,你们的身影,是插在大地上的猎猎风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这是《感动中国》颁奖词中对国测一大队的评价。忠诚爱国,无私奉献,国测一大队的每一位队员都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二)上午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浩浩胸中何壮哉!从1975年首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到2005年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再到此次复测,一代代测绘人逆风而行,一次次刷新着中国人在世界之巅的印记,一次次标注着挑战无极限、征服不可能的精神坐标。不仅仅是登珠峰,还有下深海、探南极、入海岛、闯西部无人区,中国测绘人履险蹈危,不负全国人民的期待,不仅标记着祖国的高度、深度和宽广度,而且不断擦亮自主测绘这一国家主权的象征,彰显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哪怕困难重重,也要迎难而上”,这种精神也必将激励我们创造新的辉煌。致敬此次攻顶的攀登者,期待勇士们平安凯旋!【作文方向】注意这段文字写法,虽然短,却写得很硬核,纵横都有开拓,都有由表及里的点睛。纵向挖掘:1975年首次、2005年再次、2020年又次……这一次又一次,累积出了“中国高度”,累积出了“人类的精神坐标”;横向联系:下深海、探南极、入海岛、闯西部无人区……说明测绘人之“履险蹈危”。更妙的是作者那种由表及里的洞见:不仅标记着祖国的高度、深度和宽广度,而且不断擦亮自主测绘这一国家主权的象征,彰显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什么叫文章的格局,这个就叫!神州十四号发射成功:月下棹神州,星夜赴天河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商,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神舟十四号于6月5日10时44分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多个首次,即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实现4个载人航天器形成组合体长期在轨飞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承担神舟十四号的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及三舱配电器,神舟十四号将首次与49吨级的空间站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考题链接:(2021.广东惠州一中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灾难面前,西方的传说是诺亚方舟,而我们祖先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电影《峰爆》台词材料二:“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了让我们后辈不用再打仗,再面对苦难”,电影里寥家几句话,已经交代好,我们先辈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为了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不好欺负,给后辈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电影《长津湖》影评材料三:1993年,美、俄、日等16国宣布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国被排除在外;2011年,美国正式通过被称为“沃尔夫修正案”的附加条款,中国想要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希望之火被彻底浇灭;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中国人民从来不惮于奋斗,正是奋斗成就了今天的中国,也必将成就“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上述材料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运用方向角庭1:执着于太空的追梦人每“位航天员,都是执着于太空的迫梦人。老将翟志刚已经年近六旬,是首位进行大空漫步的中国人,如今再次为国出征:王亚平听着女儿不断的呼唤,步履依旧坚定,她告诉女儿自己要去天上摘星星;而叶光富为了此次出征足足准备了11年,这是他第一次执行飞行任务,也将第一次在大空过春节。他们的眼前是浩瀚的星海,他们的背后是人民的期待。写作示例:从发射无人飞船到建造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从“嫦娥"探月到“祝融”着陆火星,中国人飞天探索的梦想,一步-步由浪漫的神话变成了真切的现实。在这段漫长的追梦之途中,有壮心不已的老将,有勇毅、执着的母亲,有等待多年的“太空新人”,他们共同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完成了自己的生命理想。矢志不渝,无怨无悔,他们认真迈出飞向太空的每一步,为新时代的追梦人树立了标杆。角度2:向幕后英雄致敬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背后,有无数默默付出的英雄,单是应急救援发射团队就经历了许多艰巨的考验。在6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完成了三艘飞船的发射准备工作,使生命救援之舟具备8.5天应急发射进行太空救援的能力。在整个调度过程中,团队以30分钟为一一个计数周期,每两个小时为一个工作阶段,每一个工作步骤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写作示例:神舟十三号飞船似利箭般直指苍茫的夜空,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露出喜悦的微笑,我们在自豪之余,同样不能忘记那些在幕后呕心沥血付出的人们。他们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把高光时刻都留给了太空中的人;他们永远在拼搏的路上,常常为了一个微小的细节而废寝忘食地工作;他们是那般自信而谦逊,总能在不知不觉间让人为之折服。他们是航天员敢于飞天的最大底气,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稳步发展的坚实基础。他们是无名英雄,用沉默与奉献唱响了中国航天之歌。角度3:永不消散的宝贵精神这是一次注定将被载入史册的载人航天任务。神舟十二号的发射日期6月17日是我国首颗氢弹爆炸成功纪念日,而神舟十三号的发射日期10月16日则是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纪念日。19年前的10月16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完成中国人首次飞天的壮举……种种超越时空的巧合,总容易引发人们的感慨:艰苦奋斗、坚强不屈、奋进求索,虽然时代在变迁,但是中国人身上的宝贵精神从未消散。写作示例:因为传承,所以浪漫;因为奋斗,所以伟岸。从罗布泊深处的那声惊天巨响,到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太空中的那声宣告“我来了”,再到如今3位航天员将在“天宫”住上半年,日期上的巧合,在不经意间印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这段历程中,邓稼先、钱学森等前辈为其注入灿烂的光辉,也为后来者留下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等宝贵精神财富。而今,这些精神依旧被延续着,不但照亮了深邃的太空,,也照亮了民族的未来。优秀标题:用精神标注中国高度浩瀚星河永不止步更从容拥抱浩瀚太空有一种高度叫中国高度月下棹神州,星夜赴天河优美文句:星空浩瀚无限,探索永无止境。飞天揽月,你们是追梦人,肩负使命,承载梦想。因为梦想,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向着新的中国高度,出发!星汉灿烂,天地同心,神舟筑梦,灿若星辰。神舟归来,英雄回家!范文展示:浩瀚星河永不止步从2021年10月16日的弱水河畔,到2022年4月16日的广袤大漠,183天之后,被称作“感觉良好”乘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回到地球。本次神舟十三号返回是神舟飞船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创造了神舟飞船返回地球的最快纪录。不仅如此,离开地球的日子里,神舟十三号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纪录: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中国人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中国人在太空迈出的每一步,如同涓涓细流,逐渐汇成中国航天事业的洪流。一项项新的航天纪录,映射着中国载人\t"/jjxw/2022-04-18/_blank"航天科技(7.760,

-0.07,

-0.89%)的创新进步。神舟七号任务时迈出中国人太空第一步的翟志刚,在神舟十三号任务时,身着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两次出舱,完成各项任务;王亚平继2013年之后,再次在太空为孩子们授课,天和核心舱里,太空宽带网速数倍于5G,课程顺利通畅;现在的神舟号更是有了新的伙伴——天舟号,航天员不再需要自己携带大量物资,天舟货运飞船会专程送来……伴随科技进步,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所有航天人的默默奉献。进入太空的虽然只有几位航天员,他们的背后却是数万甚至十几万航天人。载人\t"/jjxw/2022-04-18/_blank"航天工程(11.460,

-0.21,

-1.80%)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包括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航天员、火箭、飞船等系统在内,每次载人飞行,都有超过10万名技术人员用齿轮咬合般的团结协作托举起英雄飞天。无数航天人的日夜奋斗,同样是中国航天史上的浓重一笔。从1992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开始,到2022年,神舟十三号顺利返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已经走过30年。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可靠性要求最严和风险挑战最大的重点工程。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刷新浩瀚太空里的“中国高度”,培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铸就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辉煌,更为全社会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浩瀚星河,永不止步。神舟十三号凯旋,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最后一次飞行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拉开建造阶段大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站在新的起点上。今年,中国将发射2个空间站实验舱、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同时还将实现6名中国航天员同时在轨。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深邃宇宙里,中国航天人更自信更从容。无垠太空中,中国红成为一抹亮眼颜色。更从容拥抱浩瀚太空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上午,被称作“感觉良好”乘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结束“太空出差”,回到阔别半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