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兰格模式理论意义_第1页
论兰格模式理论意义_第2页
论兰格模式理论意义_第3页
论兰格模式理论意义_第4页
论兰格模式理论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迄今为止,在所有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问题的研究中,兰格模式仍不失其开拓性的意义。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研究这一模式是非常有益的。对集中计划经济的批判首先来自西方经济学界。早在本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曾围绕“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能否有效运行”这一主题,开展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论战。兰格模式是关于社会主义计划体制的一种理论模式。它是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大辩论中产生的。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史上,最早从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角度探索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模式的,是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他提出的用"试错法"来实现经济均衡的主张,后来被称之为计划模拟市场模式,是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传统宏观调控模式的第一次突破。”,兰格模式完成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理论突破,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历史渊源之一。[正文]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日益扩大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西方学者中坚持资产阶级立场的人们便开始从“寻找”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所谓“缺陷”,转向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经济运行问题设想的攻击。于是,挑起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大辩论。这场辩论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开始的。兰格模式是关于社会主义计划体制的一种理论模式。它是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大辩论中产生的。一、兰格模式(一)谁是兰格奥斯卡·李沙德·兰格(1904-1965),波兰人。从小就对马克思主义有极大兴趣并进行研究。他在14岁时就作了一次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讲演。其后,兰格无论是在波兰还是在美国,都坚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大胆地采用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对经济进行研究,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价格理论上有较大的建树。在30年代“兰格模式”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一套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模式。(二)兰格模式综述兰格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兰格模式”,这个模式是国际经济学界论战的产物,带有这次论战的特点。所以,兰格从资源配置问题出发来论述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他使用西方经济学的方法来作具体论证。作为兰格论述出发点的不是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实物经济形式,而主要是与市场相联系的商品经济。兰格认为,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不一定要实行以实物形式分配消费品和直接分配人民各种职业,而是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西方福利经济学所设想的消费者偏好的最大满足。这就是社会资源使用的最优效率,它存在于供给与需求一般均衡中。(一)兰格模式的理论意义兰格模式是国际经济学界论战的产物,带有那次论战的特点。1、“兰格模式”第一个运用边际分析工具建模兰格模式由论战而产生,由于在论战中大量地采用边际分析方法,兰格也许是第一个主张充分利用边际分析工具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经济学家,并且建立了一个这样的模型。“兰格模式”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论证,是在30年代大论战中进行的,是在高度抽象的条件下所作的研究,是一种可行性的设想。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波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兰格对自己的模式又有进一步的阐发。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经济发展的计划和社会主义部门的日常管理必然是高度集中的,由行政决定生产秩序和资源分配,引导工人工作的动力是道德、政治引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意识等。但这种体制的长期存在会造成资源浪费、阻碍技术进步、官僚主义、生产和群众消费脱节等弊病。这时应代之以“积极计划”,它所规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向的实施,除了行政方法以外,还要用经济手段,来引导人民做计划规定的事。2、兰格模式研究出发点是商品经济兰格从资源配置问题出发来论述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他使用西方经济学的方法来作具体论证。作为兰格论述出发点的不是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实物经济形式,而主要是与市场相联系的商品经济。兰格认为,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不一定要实行以实物形式分配消费品和直接分配人民各种职业,而是可以通过市场,实现西方福利经济学所设想的消费者偏好的最大满足。这就是社会资源使用的最优效率,它存在于供给与需求一般均衡中。(二)兰格模式的现实可行性迄今为止,在所有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问题的研究中,兰格模式仍不失其开拓性的意义。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研究这一模式是非常有益的。作为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组织模式的计划和市场,能否独立于以至在多大程度上独立于特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历来是理论界争论的热门话题。在社会主义由一种社会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计划经济尤其是中央集权的指令经济,被视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这时,如何看待国有化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以此为基础而实行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央计划经济模式,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以至80年代有市场社会主义的正式登场。兰格模式的主要特点是:(1)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容许小型工业和农业保留私有制。(2)不完全市场体系。存在消费品市场和劳动服务市场,但不存在生产资料市场和资金市场。(3)多重决策体系。即存在中央计划决策、企业决策和家庭决策的三层决策体系。(4)双重价格定价体系。消费品和劳动力价格通过市场来定价,生产资料价格则由中央计划机关采用试错法,模拟完全竞争市场的竞争来定价。兰格模式的提出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可行性:1,市场与公有制兼容。兰格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资源配置是同资本主义纯粹竞争市场上的实际行为完全相同,按边际成本价格决定生产规模,按最低成本组合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事实本身不决定分配消费品和分配人民各种职业的制度,也不决定指导商品生产的原则。”(O.兰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10页)这就暗示了市场机制是可以同所有制相分离的独立的中性的资源配置工具的观点,是对市场与社会主义不相容教条的否定。2,计划与市场相并存。兰格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经济,中央计划部门运用市场价格行使市场功能,中央银行是模拟市场,负责投资、制定利率、分配资金,这就打破了市场与计划相对立的论点。3,效率与平等相一致。兰格认为,社会主义取消私有制经济固有的分配方式,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公平的消费财富分配,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取得更大的效用。在工资和社会分红的关系上,工资由市场关系决定,同劳动者自由选择的产业部门或职业部门边际产值和边际效应高低密切相关,反映了市场的效率原则;社会分红则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关系决定,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意味着效率与平等的一致。4、兰格模式的实质是一种以计划模拟或替代市场机制的设想,后来被称为“市场社会主义”,并成为上世纪50年代之后的苏东改革的重要思路。苏联和东欧国家在上世纪50至80年代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但大多是在提高“模拟”和“代替”市场作用的水平上下功夫。功夫虽然下得很大,但始终收效甚微。吴敬琏认为,苏联计划机构在编制和调度计划上已广泛运用了各种数学模型,从技术上说已经达到尽善尽美的水平,并在1971年就已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是没能取得预想的效果,甚至在70年代初出现了长达15年的发展停滞。中国在1956年全面建立了苏联式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但当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苏东改革和创新的特点主要在于提高对市场机制的模拟精准度,中国似乎更多是在模拟甚至代替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中国先后进行了四次改革,重点都是强调要“发挥两个积极性”。但由于没有号准脉搏,因此始终没能摆脱“一收就死,一死就放,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局面。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新提出的“以计划调节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路,更是可以从中看到兰格模式的影响。直到80年代中后期,改革的市场取向逐步明确之后,改革才步入良性循环并取得了巨大成效。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出:经济体制的低效乃是来自于计划经济的固有缺陷。不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局部的、技术上的创新和改变是无济于事的。但对旧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必须是市场导向的改革,只有建立在这个大方向和大前提基础上,各项具体工作层面的改革创新才能取得成功。从更深层次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存在着一个经济体制与体制内的具体制度之间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问题。整体设计不科学,局部的精良和改进难以发挥作用。毛泽东对此曾形象地比喻成大道理管小道理、大制度管小制度的关系,深刻说明了制度建设是一个需要与经济体制改革配套进行、整体推进的道理。综上所述兰格模式的提出,可以视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引进市场机制的最早理论尝试。尽管这一方案实际上并未脱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总体框架,而只是在某些方面使计划模拟市场,利用市场去替代中央计划无法测算的部分,例如物品价格的确定,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率增长的经济运行。但是,兰格巧妙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微观经济学结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的计划和市场互斥论的框框,正式把市场范畴引入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中,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兰格模式对以后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者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在这个意义上,兰格可称为“模拟市场社会主义”的开拓者。由于这场争论发生在西方经济学界,当时又处在西方经济陷入严重危机而苏联计划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种背景下,讨论“社会主义是否可行”是不可能受到广泛重视的。【参考文献】[1]

A·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第128页。

[2]

奥斯卡·兰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44页。[3]

奥斯卡·兰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46页。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