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兽医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2002109《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02002109兽医微生物学(VeterinaryMicrobiology)

二、开课对象

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三、课程的性质

必修、专业基础课。

四、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家畜家禽病原微生物的系统知识。使

学生掌握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技术,为学习本专业各专业课和有关专业基

础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另外,本课程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应在教学中适当注意其生

物学性质,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五、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领会兽医微生物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掌握病原微生物学对动物疾病发生、流行及免疫预防的影响;

4、能提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设想、方案、方法和措施。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本课程为

兽医免疫学、家畜病理学、家畜传染病学、动物检疫、家畜寄生虫病学等课程提供必要的

理论基础知识。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分:3

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24。

(一)细菌的形态及结构(理论学时2、实验学时4)

1、细菌的基本形态和大小;

2、细菌的基本构造;

3、细菌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

4、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二)细菌的生理学(理论学时2、实验学时4)

1、细菌的物质交换、营养需要与营养类型;

2、细菌的呼吸、微生物的代谢,细菌的营养需要、呼吸类型、生长繁殖的条件;

3、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在生产实践和微生物鉴定中的意义。

(三)其它微生物(理论学时2)

1、真菌的构造特征;

2、培养特性和重要的真菌病;

3、了解放线菌属生物学特性;

4、了解螺旋体、支原体与其他微生物的区别特点;

5、了解螺旋体、支原体与人畜疾病的关系及微生物学诊断。

(四)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理论学时2、实验学时4)

1、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作用;

2、各种消毒、灭菌、防腐、抗菌、抑菌的方法及其机理;

3、了解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和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各种关系。

(五)病原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理论学时2、实验学时4)

1、病原菌的致病作用及其与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关系;

2、外毒素和内毒素的区别;

3、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侵袭力、毒力;

4、病原菌的致病机理;

5、病原微生物毒力的增强与减弱。

(六)革兰氏阳性球菌(理论学时2、实验学时2)

1、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2、形态与染色特性,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致病性,抗原性;

3、致病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微生物诊断方法。

(七)肠杆菌科(理论学时2、实验学时2)

1、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特征;

2、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属生物学特性,形态与染色特性,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致

病性,抗原性;

3、细菌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八)革兰氏阴性杆菌(理论学时2)

1、布氏杆菌属的生物学特性;

2、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与免疫、防治;

1、了解与兽医疫病有密切关系的菌种的研究进展。

2、巴氏杆菌科生物学特性

6、多杀性巴氏杆菌形态与染色特性,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致病性,抗原性;

7、微生物诊断方法。

(九)革兰氏阳性产芽胞杆菌(理论学时2、)

1、炭疽芽抱杆菌的形态及染色特性、培养及生化特性、抵抗力、抗原结构、致病性

2、微生物学诊断与免疫防治;

3、炭疽杆菌与类炭疽杆菌的区别

4、梭状芽胞杆菌属细菌的属性,形态、培养、生化特性、抵抗力、致病性;

5、微生物学诊断与免疫防治;

6、了解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兽医疫病和微生物学诊断的原则和方法。

(十)病毒(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4)

1、病毒的一般特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2、病毒的增殖过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3、病毒的检出与定量;

4、病毒和亚病毒的种类与分类;

3、病毒与动、植物病害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重大意义;

(H^一)口蹄疫病毒(理论学时2)

1、口蹄疫病毒和狂犬病病毒的形态特征、培养、抵抗力、致病力、毒型及变异;

2、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预防。

八、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陆承平主编,《兽医微生物学》(第3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

1、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编,《兽医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刘阳主编,《兽医细菌学》上、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殷震,刘景华主编,《动物病毒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1997。

4、杨本升等主编,《动物微生物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5、甘肃农业大学主编,《兽医微生物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6、上海第二医学院主编,《医用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7、华南农学院、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畜牧微生物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02002113《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02002113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二、开课对象

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

三、课程的性质

必修、专业基础课。

四、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通过教学,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生

长方式和生长规律、遗传和变异、分类和鉴定以及微生物生态学等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

学的发展简史和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

发展中的重要应用;了解和掌握微生物菌种分离和培养、染色和观察、菌种选育、菌种保

藏、以及有害微生物控制等基本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在教学中要把精力集中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五、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领会微生物学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建立起微生物学观念和无菌、消毒、灭菌和防止病原传播的观点;

4、学会微生物的系统检验法,能提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设想、方案、方法和措施。

5、能够把所学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应用到其他相关学科中;

6、能够运用所学微生物学基本知识解决发酵生产中的问题;

7、能够将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应用到其他生产实践中。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化学等。本课程为生物技术的其

他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分:5

学时:80,其中理论学时50、实验学时30。

(一)绪论(理论学时2)

1、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2、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和重要代表人物;

3、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4、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

的重要应用;

5、掌握微生物的共同特性。

(二)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及保养(理论学时2)

1、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与保护;

2、明确微生物学实验须知;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与保护。

(三)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理论学时6、实验学时4)

1、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细菌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

2、掌握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细菌的形态,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3、以链霉菌属为代表介绍放线菌的形态结构;

2、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长特性。

(四)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4)

1、真核微生物的概述;

2、酵母菌的大小形态、细胞结构、主要繁殖方式以及培养特征;

3、简述酵母菌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4、霉菌的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

3、重点介绍几种常见霉菌的特征及其用途;

4、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五)微生物的营养(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2)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2、微生物营养要素有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的生理功能;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的特点

及代表微生物;

4、物质进出微生物细胞: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的特点,比较

不同运输方式的异同;

5、培养基的概念、培养基制备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6、培养基的种类及其应用。

(六)微生物的纯培养(理论学时2、实验学时2)

1、微生物的无菌技术;

2、固体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分离法,液体分离培养法;

3、微生物的纯培养,微生物的保藏技术;

4、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纯培养。单抱子分离,选择培养分离,二元培养物。细菌计

数。

(七)微生物的代谢(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4)

1、微生物的代谢概述;

2、代谢的定义和类型、微生物代谢的特点;

3、多样化的能量代谢;

4、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发酵和发酵的类型、光能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5、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合成代谢:微生物特有的合成代谢途径-固氮

作用。

(A)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4)

1、微生物生长的研究方法;

2、纯培养及纯培养的获得方法;

3、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包括好氧培养和厌氧培养);

4、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重量法、浊度法等常用方法

的原理和应用;

5、微生物生长:微生物生长方式:微生物的群体生长的规律;连续培养;

6、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pH、氧和辐射等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

7、微生物生长的控制:物理控制(高温、低温、辐射;干燥和渗透压、过滤);化学

控制(消毒剂和防腐剂);

8、化学治疗剂的种类及其抗菌抑菌治疗疾病的原理;抗生素的发现和定义、种类、

作用机制,微生物的抗药性。

(九)病毒与亚病毒(理论学时6、实验学时4)

1、病毒的一般特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2、病毒的增殖过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病毒的检出与定量;

3、病毒、亚病毒的种类与分类。

(十)微生物的遗传(理论学时2)

1、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和遗传成分;

3、微生物的变异和遗传重组,突变及其机制;

4、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H'•一)微生物生态(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6)

1、自然界中细菌的存在与分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加强无菌操作的观念;

2、土壤、空气、水中的微生物的来源(特别是病原菌)及其影响因素;

3、认识其对环境卫生、土壤肥力和畜禽流行病学意义;

4、正常物体的细菌分布情况,特别是正常菌群的生物学意义(微生态学的发展);

5、动物体中的微生物,植物中的微生物。人体的微生物。

(十二)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理论学时4)

1、细菌的分类依据和细菌分类体系;

2、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命名法;

3、病毒的分类方法和命名法;

4、掌握经典分类法、微生物的数值分类法、分子分类法;

5、了解微生物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和伯杰氏分类体系。

(十三)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理论学时4)

1、真细菌的多样性;

2、古细菌,古细菌与真细菌的主要区别、古细菌的代表属种。

(十四)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及其产品(理论学时2)

1、微生物的应用;

2、微生物对植物病害的防治;

3、微生物接种剂,接种剂的应用;

4、扼要介绍堆肥制作的微生物学过程,沼气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

5、详述自然水体的自净作用,污水处理及微生物的作用。

八、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沈萍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书目:

1、李阜棣,胡正嘉主编,《微生物学》,(第五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西北农业大学主编,《微生物学》,天则出版社,1990。

3、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编,《兽医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刘阳主编,《兽医细菌学》上、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殷震,刘景华主编,《动物病毒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1997。

6、杨本升等主编,《动物微生物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03003230《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03003230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AnimalPabulumMicrobiologyQuarantine)

二、开课对象

动物检疫专业三年制专科

三、课程的性质

必修、专业基础课。

四、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微生物的系统知识,通过学习:掌握

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一般基本理论;建立起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知识;

学会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系统检验法和基本技能,并从实际出发,能在短时间内拟

出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程序。

五、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领会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掌握病原微生物学对动物性食品及人类的危害;

4、能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想、方案、方法和措施。

5、树立良好的动物性食品中检验意识;

6、掌握病原微物的检疫程序的设计工作;

7、掌握病原微生物的诊断方法与技能。;

8、检验动物性食品中的微生物,以解决其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和控制问题;

9、掌握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与动物的健康。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微生物学等。本课程为动物检

疫的其他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分:3

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30、实验学时18。

(-)绪论(理论学时2)

1、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概述;

2、掌握各种概念、微生物引起食物中毒的检验及动物性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

3、了解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意义。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程序(理论学时4)

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程序;

2、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样品的采集和处理;

3、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程序;

4、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种类。

(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检验(理论学时2、实验学时4)

1、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检验;

2、掌握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检验程序;

3、了解葡萄球菌的致病性。

(四)肠道致病菌的检验与鉴定(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理

论学时4、实验学时6)

1、肠道致病菌的检验与鉴定;

2、掌握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等致病菌的检验与鉴定;

3、了解肠道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五)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检验(理论学时2、实验学时2)

1、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检验;

2、掌握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检验程序;

3、了解肉毒梭菌生物学特性。

(六)产气荚膜(魏氏梭菌)食物中毒的检验(理论学时2)

1、产气荚膜(魏氏梭菌)食物中毒的检验;

2、了解魏氏梭菌的生物学特性。

(七)蜡样芽泡杆菌食物中毒的检验(理论学时2)

1、蜡样芽抱杆菌食物中毒的检验;

2、蜡样芽抱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3、蜡样芽抱杆菌的检验程序;

4、蜡样芽抱杆菌的检验方法。

(八)真菌食物中毒的检验(理论学时2)

1、真菌食物中毒的检验;

2、真菌的分离培养;

3、掌握真菌食物中毒的检验;

4、霉菌产毒条件;

5、真菌毒素的动物测定法。

(九)结核分支杆菌的检验(理论学时2)

1、结核分支杆菌的检验;

2、掌握结核分支杆菌的检验程序与方法;

3、结核分支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4、了解结核分支杆菌的致病性。

(十)猪链球菌的检验(理论学时2、实验学时2)

1、猪链球菌的检验;

2、掌握猪链球菌的检验程序与方法;

3、猪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4、了解猪链球菌的致病性。

(十一)猪丹毒的检验(理论学时2)

1、猪丹毒的检验;

2、掌握猪丹毒的检验程序与方法;

3、猪丹毒的生物学特性;

4、了解猪丹毒的致病性。

(十二)口蹄疫的检验(理论学时2、实验学时2)

1、主要讲述口蹄疫的检验;

2、掌握口蹄疫的检验程序与方法,口蹄疫的血清学检验,口蹄疫的生物学特性,口

蹄疫的致病性。

(十三)禽流感的检验(理论学时2、实验学时2)

1、禽流感的检验;

2、掌握禽流感的检验程序与方法,禽流感的生物学特性,禽流感的致病性,禽流感

的血凝实验。

八、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周阳生主编,《动物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主要参考书目:

1、陆承平主编,《兽医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编,《兽医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刘阳主编,《兽医细菌学》上、下册,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殷震,刘景华主编,《动物病毒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1997。

5、杨本升等主编,《动物微生物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6、上海第二医学院主编,《医用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7、蔡宝祥主编,《家畜传染病学》,(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02004147《小动物疾病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及名称

02004147小动物疾病学

二、开课对象

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四年制本科、。

三、课程的性质

选修课。

四、教学目的和任务

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目是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小动物各种疾病的诊断及防治等技术

工作,为小动物的保健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也可减轻宠物主人精神上的压力和经济上的

损失;也为高等农业院校本专科生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五、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运用了解、掌握、熟练掌握、领会、正确理解等词语对各章内容提出要求)

(1)了解小动物的各种疾病的原因、机理、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2)够熟练掌握小动物临床检查技术。

(3)熟练掌握小动物常发疾病的诊断及防治等技术工作。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动物临床检查技术。

(2)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小动物常发疾病的诊断及防治等技术工作。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家畜寄生虫学、家畜传染病学、家畜普通病学等。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分:2

第一章小动物应用解剖与生理1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小动物应用解剖与生理。

2.基本知识点小动物头颈部、胸腹部以及生殖器官解剖与生理。

3.教学重点、难点胸腹部以及生殖器官解剖与生理。

第二章小动物疾病临床技术2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掌握小动物疾病临床技术,包括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

2.基本知识点小动物保定、注射;采血、投药、导尿、洗胃、灌肠、穿刺、输

血、麻醉、安乐死等技术。

3.重点、难点小动物保定、投药、导尿、洗胃、输血、麻醉、安乐死等技术。

第三章病毒性疾病5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小动物常见病毒性疾病的常见病因、机理、临床症状、

诊断和防治措施。

2.基本知识点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狂犬病、犬冠状病毒病、

犬轮状病毒病、犬疱疹病毒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白血病。

3.教学重点、难点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传染性肝炎、狂犬病、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性疾病1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小动物常见细菌和真菌性疾病的原因、机理、临床症状

和防治措施。

2.基本知识点钩端螺旋体病、莱姆病、破伤风、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皮肤真菌

病、隐球菌病、念珠菌病。

3.教学重点、难点钩端螺旋体病,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皮肤真菌病。

第五章寄生虫病5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小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的原因、机理、临床症状和防治措

施。

2.基本知识点犬心丝虫病、猫圆线虫病、肺毛细线虫病、绦虫病;球虫病、弓

形虫病、利什曼原虫病、犬巴贝斯虫病;螭虫病、虱病、蚤病。

3.教学重点、难点犬心丝虫病、绦虫病、弓形虫病、螭虫病。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2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小动物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机理、临床症状和防

治措施。

2.基本知识点食道阻塞、胃肠炎、胃扩张、胰腺炎、肛门囊炎、腹水、便秘、

腹泻、黄疸。

3.教学重点、难点胃扩张、胰腺炎、腹水、黄疸。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1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小动物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机理、临床症状和防

治措施。

2.基本知识点肺炎、肺水肿、肺气肿、胸膜炎。

3.教学重点、难点肺炎、肺水肿

第八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小动物常见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原因、机理、临床症状

和防治措施。

2.基本知识点犬尿石症、犬肾小球肾炎、肾功衰竭;阴道脱出、子宫内膜炎、

子宫畜脓、难产、卵巢囊肿、不孕症。

3.教学重点、难点犬尿石症、肾功衰竭、子宫内膜炎、子宫畜脓、卵巢囊肿、。

第九章中毒性与营养代谢性疾病4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小动物常见中毒性与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原因、机理、临

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2.基本知识点中毒病的救治措施、有机磷中毒、氟乙酰胺中毒、抗凝血灭鼠药

中毒、洋葱中毒、变质食物中毒;肥胖症、低血糖症、维生素缺乏症、矿物质缺乏

症。

3.教学重点、难点中毒病的救治措施、有机磷中毒、氟乙酰胺中毒、变质食物中毒;维生素

缺乏症、矿物质缺乏症。

第十章眼和耳疾病1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小动物常见眼和耳疾病的原因、机理、临床症状和防治

措施。

2.基本知识点眼球突出、结膜炎、白内障

3.教学重点、难点眼球突出、结膜炎。

第十一章皮肤病1学时

1.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小动物常见皮肤病的原因、机理、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2.基本知识点皮肤病的分类和诊断,脓皮病,脱毛症。

3.教学重点、难点皮肤病的分类和诊断。

八、主要参考书目

(1)侯加法主编,小动物疾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

(2)林德贵主编,小动物疾病临床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6

(3)侯加法主编,小动物外科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7

(4)陈家璞主编,小动物疾病,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7

(5)王力光董君艳主编,新编犬病临床指南,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

(6)韩谦等译编,默克兽医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7

01001428《诊疗新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及名称

01001428诊疗新技术

二、开课对象

动物医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三、课程的性质

选修,专业基础课。

四、教学目的和任务

主要介绍临床诊查方法常用治疗技术,临床常规检验,常用药物,检疫及消毒等有关

的基本知识,以供临床实践教学的需要及实际工作的参考。

五、基本要求

1、了解临床诊疗的基本技能与技术;

2、掌握临床常用的治疗技术;

3、了解药房工作及常用药物;

4、了解常用的防度检度及消毒。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与《家畜解剖学》、《生理生化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家畜传染病学》

联系密切。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分:2

学时:30,其中理论学时20,实验学时10。

(一)绪论(理论学时2)

1、诊疗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和新成就;

2、临床检查的程序。

(二)动物的接近与保定(实验学时2)

1、动物的接近;

2、动物的保定。

(三)各系统和器官的检查要点(理论学时4)

1、简介各种动物的检查要点;

2、简介各种动物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四)常用治疗技术(实验学时4)

1、投药法;

2、注射法;

3、穿刺法;

4、一般外科技术;

5、补液输血与封闭疗法;

6、激光及放射性治疗。

(五)一般检查(理论学时4)

1、全身状态的观察;

2、三大指标(生理)侧定方法;

3、表被组织检查。

(六)血、尿、粪的常规检验(理论学2实验学时4)

1、血液的常规检验内容和方法;

2、血液、尿液的检验;

3、实验内容:血液指标侧定。

(七)药房工作及常用药物(理论学时4)

1、药房工作的基本知识;

2、药物理学的剂量及配伍禁忌;

3、常用药物简介。

(八)防疫、检疫及消毒(理论学时4)

1、预防接种;

2、检疫;

3、消毒;

4、病料的采取保存及运送方法。

八、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东北农业大学主编,《诊疗基础》,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

参考书目:

[日]中村良一著《临床内科治疗学》1987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01001315《中兽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编号及名称

01001315中兽医学

二、开课对象

动物医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三、课程的性质

必修、专业课

四、教学目的和任务

主要介绍中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及其实际应用。掌握以“辨证论治”为中心

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解决常见病症的防治和诊、治的能力,将本课所

学知识用于畜牧兽医社会生产实际。

五、基本要求:

1、掌握中兽医学的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四诊,辨证

和防止法则及其在兽医中的应用。

2、了解中草药的一般知识包括中草药的处理方法,性能,配伍与禁忌,剂量。

3、掌握常见中草药的种类,品种,药效,功能。

4、掌握重要的方剂理论,组成,应用。

5、了解针灸的基本常识和应用。

6、应用中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家畜常见病的防治,并能联系畜牧兽医实践中的具

体问题。

六、与其他课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有动物生化、生理和组胚学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分3

学时:48其中理论学时40、实验8。

绪论2学时

了解中兽医学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兽医学的基本内容、学习的目的

和学习方法,以及中兽医学在我国畜牧业乃至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的重要积极作用,正确

理解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篇基础理论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4学时

了解阴阳概念的形成过程;正确理解阴阳的含义;掌握阴阳变化的基本规律,领会阴

阳在中兽医学中的作用;了解五行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五行的特性;掌握五行归类及五行的

相互关系;领会五行在中兽医学中的作用。

第二章脏腑4学时

了解脏腑学说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藏象的概念;熟练掌握心(心包)、肝、脾、肺、

肾与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等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气血津液2学时

了解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掌握气的生成和运动、血的生成和生理功能、津液的生成、

输布和排泄及生理功能;正确理解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概念,熟练掌握气的生理功

能及病理变化特点;领会气血津液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经络自学

了解经络的系统组成;正确理解经络、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概念;掌握十二经脉的

命名和循行路线及流注次序;正确理解经络在生理、病理及其治疗方面的作用。

第五章病因病机2学时

了解病因和病机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外感六淫致病的特点、性质和致病特征;正确

理解正气、邪气、随证求因、审因施治、六淫、疫疣、时疫的概念;领会内伤饥饱劳逸、

其它致病因素的特性及邪正消长、升降失常和阴阳失调的发病学观点。

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

第六章诊法4学时实验2学时

了解诊法的基本概念;掌握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的内容;熟练掌握不同动物察口

色和切脉的部位和方法;熟练掌握动物的病色(白色、赤色、青色、黄色、黑色)、绝色、

反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促脉、结脉、带脉等)、易脉的特

点及其主证;正确理解切脉、脉象、四季脉象、口色、四季口色的概念。

第七章辨证4学时

了解辨证的基本概念;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基

本特点;熟练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关系及其辨证要

点;熟练掌握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病的证型及其辨证要点;

领会脏腑兼病辨证;正确理解八证论及其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第八章防治法则自学

了解动物疾病防治的概念;掌握扶正与祛邪、治病求本、正治与反治、同治与异治、

三因制宜及其各种内外治法的应用特点;正确理解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正治、反治、同

治、异治、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的概念。

第三篇中药及方剂

第九章中药总论4学时实验2学时

了解中药采集、加工与贮藏的方法;掌握常用的中药炮制方法;正确理解中药炮制的

目;熟练掌握中药的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配伍禁忌等药性理论;领会中药的剂

量含义;正确理解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

相杀、相恶、相反)、十八反、十九畏的概念。

第十章常用中药10学时2学时

了解各类常用中药的性能特点、适应症及其使用禁忌;掌握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

消导药、止咳化痰平喘药、温里药、理血药、收涩药、补虚药、平肝药、安神开窍药、驱

虫药、外用药等各类中药所包含的主要药物及其性味、功效与主治证;正确理解各类药物

的概念及其分类特点。

第十一章方剂总论2学时

了解单味药组成复方应用的特长,熟练掌握一般方剂的组成原则及方剂的变化方法;

正确理解君药、臣药、佐药及使药在方剂中的地位和作用;领会各类临床使用剂型的特点

及使用方法;

第十二章常用方剂2学时

了解各类常用方剂的特点、配伍、代表方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解表方、清热方、泻

下方、消导方、止咳化痰平喘方、温里方、祛湿方、理气方、理血方、收涩方、补虚方、

祛风方、安神开窍方、驱虫方、外用方和饲料添加方等各类方剂中所包含的主要方剂;熟

练掌握各类方剂中具有代表性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方解及其应用。

第四篇针灸

第十三章针灸术实验

了解常用的针灸用具、针灸前的准备及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掌握常用的针灸操作方

法;正确理解针术和灸术的概念。

第十四章穴位1学时

了解动物穴位的命名和分类方法;掌握取穴方法和选穴的原则;领会动物常用穴位的

定位、针法及主治证。

第十五章针刺麻醉

了解针刺麻醉的方法和影响因素;正确理解针刺麻醉的概念;领会针麻手术的意义。

第十六章阉割术

了解母猪阉割的局部解剖学特点,掌握小挑花、大挑花的手术要点;了解公猪阉割的

局部解剖学特点,掌握小公猪和大公猪的术式;了解公鸡的阉割术。

第五篇病证防治

第十七章总论

了解和领会温热病、脏腑病及外科病证治概要。

第十八章常见病证

了解兽医临床常见病证的分型、主症及其治法。

03001201《普通动物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及名称

03001201动物学

二、开课对象

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三、课程的性质

必修、专业基础课。

四、教学目的和任务

学习动物学的目的,在于揭露和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为进一步利用、

控制和改造动物的遗传形状,使之有可能形成合乎人类需要的新品种。学习本门课程

不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动物学基本知识,同时,为进-,步学习专业有关课程奠定必要

的基础。

五、基本要求

1、主要以动物进化为主线,掌握动物各主要类群的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解剖结构、

功能、分类及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2、了解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六、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为学生接触最早而又很重要的专业启蒙课之一,为学习解剖学、生理学、

动物遗传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分:2

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8。

(一)绪论(理论1学时)

1、动物学的分科及发展简史;

2、动物学研究的方法;

3、动物的分类知识;

4、生命的基本特征及物质基础。

(二)第一章动物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论1学时、实验2学时)

1、组织的一般特征、结构及繁殖;

2、器官、系统的概念;

3、繁殖和个体发育

(1)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

(2)个体发育。

(三)第二章原生动物门(理论0.5学时)

1、原生动物门一般特征;

2、原生动物门的类

(四)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理论0.5学时)

(五)第四章海棉动物门(理论1学时)

1、海棉动物门的一般特征;

2、海棉动物门的分类。

(六)第五章腔肠动物门(理论1学时)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2、腔肠动物门的分类

(七)第六章扁形动物门(理论1学时、实验2学时)

1、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八)第七章假体腔动物(理论2学时)

1、原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原腔动物门的代表动物;

(九)第八章环节动物门(理论1学时)

1、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环节动物门的类

(十)第九章软体动物门(理论1学时)

1、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十一)第十章节肢动物门(理论2学时)

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十二)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理论0.3学时)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十三)第十二章半索动物门(理论0.3学时)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十四)第十三章脊索动物门(理论0.4学时)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十五)第十四章圆口纲(理论1学时)

原口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十六)第十五章鱼纲(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鱼类的主要特征;

(十七)第十六章两栖纲(理论2学时)

1、纲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2、动物的分类。

第十七章爬行纲(理论2学时)

1、爬行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2、爬行动物的分类。

(十八)第十八章鸟纲鸟的主要特征;(理论2学时)

1、鸟类的繁殖及迁徙;

2、鸟类的分类;

(十九)第十九章哺乳纲哺乳纲(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哺乳纲动物形态结构的主要特征及功能;

1、哺乳动物的繁殖生物学;

2、哺乳动物的分类;

八、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周正西、王宝青主编,《动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

1、刘凌云、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编,〈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合编,〈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01001314《家畜产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及名称

01001314家畜产科学

二、开课对象

动物医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三、课程的性质

必修、专业课

四、教学目的和任务

主要介绍家畜的生殖生理和产科临床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及诊疗技术。通过对本门课的

系统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家畜的基本生殖生理和产科临床常见病的诊疗技术,同时对某

些可预防的产科病在适当时期进行有效的预防处理,从而达到能够及时预防、及时处理的

目的。

五、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生殖激素的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

2、了解母畜的发情行为及受精、怀孕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3、掌握母畜分娩的生理规律

4、熟练掌握分娩期疾病和产后期疾病的诊疗技术

5、了解母畜怀孕期疾病的发病规律及诊疗技术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动物生化、兽医专业基础课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分2

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8

(-)生殖激素(理论学时4)

1.激素概述;

2.下丘脑激素的类型及生理作用;

3.促性腺激素的类型及生理作用;

4.性腺激素的类型及生理作用、临床应用。

(二)母畜的发情及受精(理论学时2,实验学时2)

1.母畜的繁殖阶段及特征;

2.各种动物的发情周期特点;

3.临床常见的几种异常发情;

4.受精的类型及精子的运行规律和变化。

(三)怀孕及分娩(理论学时8,实验学时2)

1.怀孕的概念及怀孕期、胎儿的数目;

2.怀孕的识别及孕体的发育;

3.胎膜和胎盘的组成及生理特点;

4.怀孕的临床诊断方法;

5.分娩的概念及分娩过程的特征;

6.分娩的预兆及诱导分娩;

7.接产的基本技术及要求;

8.实验内容:怀孕诊断法及产科器械的使用。

(四)怀孕期疾病(理论学时4)

1.流产的病因、症状及临床治疗;

2.胎水过多症的症状及治疗;

3.阴道脱出的病因、症状及临床治疗;

4.妊娠毒血症的概念及预防。

(五)分娩期疾病(理论学时4,实验学时2)

1.难产的检查及临床治疗方法;

2.产道损伤的病因、症状及诊疗;

3.实验内容:难产的临床处理。

(六)产后期疾病(理论学时2,实验学时2)

1.胎衣不下的病因、症状及治疗;

2.子宫内翻和子宫脱出的病因、症状及治疗;

3.子宫复旧不全的症状、治疗和诊疗;

4.生产瘫痪的症状及治疗;

5.实验内容:母畜常见产科病的临床检查治疗。

八、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赵兴绪主编《家畜产科学》农业出版社2000

参考书目:

1.(美)E.S.E哈弗士主编《农畜繁殖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2.董伟编《家畜的生殖激素》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3.孟宪刚编《家畜产科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出版社1985

4.张朝昆编《狗猫产科学》农业出版社1991

03001259《家畜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及名称

03001259家畜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二、开课对象

畜牧兽医专、动物检疫专业三年制专科。

三、课程的性质

必修、专业基础课。

四、教学目的和任务

主要讲述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

科,许多的内容与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生产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是以后学习其它动物

检疫专业课程的基础。它包括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个部分。

五、基本要求

1、主要借助于解剖器诫(刀、剪等)用切割的方法,通过肉眼观察研究并掌握动物

各器官的形态、构造、位置和相互关系。

2、借助于显微镜,通过对动物体各器官组织进行切片、染色等方法,研究并掌握动

物各组织器官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

3、掌握动物体个体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即通过观察(借助于肉眼、显微镜等)研

究从受精开始到个体的形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功能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

的关系。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为学生接触最早而又很重要的专业启蒙课之一,为学习生理学、病理学、动

物检疫打下扎实的基础。

七、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分:5

学时:77,其中理论学时37、实验学时40。

绪论了解本门课的发展概况、研究方法以及学习本门课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掌握

家畜体表的主要部位名称、组织结构的立体形态与断面形态。熟练掌握常用家畜解剖学的

方位、术语。正确理解家畜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的概念。

第一章运动系统了解各种家畜不同部位骨、骨连接的形态特点,肌肉、皮肌的基

本知识,肌肉的组成、位置和形态特点;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全身主要肌肉的形态、位

置与作用。熟练掌握家畜全身骨的划分和各部分骨的组成,全身各部位关节的组成、结构

和类型。领会骨、骨连接和肌肉三者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正确理解关节的概

念,各部分骨及骨连接的组成及形态结构特点。

第二章被皮系统了解皮肤、毛、皮肤腺、蹄、角的形态学特点。掌握被皮系统的

概念,皮肤的构造;毛的结构.皮肤腺的组成和分布,乳房的构造特点,各种家畜乳房的

数目、位置和形态特点.

第三章内脏学了解家畜内脏基本知识,公畜生殖系统的各组成器官的形态学特

点。掌握内脏各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形态学特点。熟练掌握牛、羊、马、猪消化系统的形态

学特点及比较,几种动物肾脏的类型,母牛、羊、马、猪生殖器官的形态学特点及比较;

领会腹股沟管的结构和功能。正确理解纵隔、系膜、网膜、韧带、腹膜、胸膜、胸膜腔、

胸腔、腹膜腔等概念。

第四章脉管学了解脉管系统的概念及功能,全身主要浅表淋巴结的分布。掌握胎

儿出生前后心血管结构变化特点,淋巴系统、淋巴管和淋巴器管的组成。熟练掌握心脏的

解剖学特点、全身主要血管及其分支分布。领会体循环和肺循环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与

内脏器官的功能关系。正确理解颈动脉球和颈动脉窦的位置和功能,乳糜池的概念。

第五章神经系统了解脊髓和脑各部分的内部结构,脊神经和脑神经的分支分布,

脑脊髓的传导径、脑脊液循环和血管等,内脏神经的分支。掌握神经系统各部分结构的主

要形态和位置,内脏神经的组成、分布和特点。熟练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的组成和各

部分的主要组成和主要功能,主要脊神经的分布和支配,脑神经的组成、作用、分布。正

确理解反射弧、白质、灰质、皮质、神经核、上行束、下行束、神经节等概念。

第六章感觉器官掌握眼球、耳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了解视觉和位听觉的

传导径。

第七章内分泌器官掌握家畜几种内分泌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及功能。

第八章细胞掌握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了解细胞质内各种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和

功能、理解细胞的基本生命现象。

第九章基本组织

第一节上皮组织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被覆上皮的分类,各种类型上皮的

形态特点及分布;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及功能。了解腺上皮的发生及类型。

第二节结缔组织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及固有结缔组织的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的形

态结构与机能,致密结缔组织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网状组织和脂肪组织的形态结构与机能;

掌握软骨组织的形态结构、分类与分布,了解骨组织的结构特点;掌握血液的组成、生理

特性及功能、血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了解血细胞的发生。

第三节肌组织掌握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的光镜结构及三种肌组织的结构特点比

较.

第四节神经组织及神经系统掌握神经组织和神经系统的一般结构、神经元的组织

结构及分类;突触的概念及结构、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及形态特点;神经纤维的类型及形

态结构。周围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脑和脊髓的组织结构,血脑屏障的概念及组成。

第十章主要器官组织

第一节循环系统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及小动脉、小静脉的组织结构,了解

心脏的传导系统,大、中动脉及静脉的组织结构;毛细血管的组织结构及类型;微循环的

概念.

“第二节消化系统掌握消化管的组成及消化管管壁的一般结构,口腔、食管、胃、

小肠、大肠的组织结构及功能;了解胃肠道主要的内分泌细胞、肠相关淋巴组织及免疫功

能。掌握消化腺的组成及功能,了解唾液腺包含的内容及结构特点,掌握肝脏及胰腺的组

织结构特点及生理机能,了解胆囊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

第三节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鼻腔的组织结构特点,掌握气管和

支气管的组织结构、肺脏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第四节泌尿系统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组织结构特点及生理功能。

第五节雌性生殖系统掌握雌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卵巢的组织结构特点及卵泡的生

长发育过程,了解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的组织结构特点及生理机能。

第六节雄性生殖系统掌握雄性生殖系统的组成,睾丸的组织结构特点及精子的形

成过程,了解附睾、输精管、副性腺及阴茎的组织结构特点和生理机能。

第七节免疫系统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的概念、类型及功能,免疫组织

的概念及内容,几种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第八节神经系统(见第九章第四节)

第九节内分泌系统了解内分泌的概念、内分泌腺分泌方式及存在形式、内分泌

腺的组织结构特点,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脑垂体、松果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第十一章畜禽胚胎学掌握两性生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及生理特性,精子和卵

子的发生过程,家畜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胎膜的种类、构造及作用,家畜主要器官的发生,

胎盘的概念、组成、分类和功能。掌握鸡卵子(鸡蛋)的形态结构和鸡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胎膜的类型、构造及作用。

第十二章家禽解剖学掌握家禽运动和内脏系统主要器官的形态学特点。了解肌

肉、循环、神经、内分泌和感觉等系统的基本知识。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1)掌握正常畜禽有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位置、色泽、硬度及结构特征

和功能,并掌握动物解剖学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2)识记并区别常见几种动物各组织器官的解剖学特征。

(3)能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并能综合运用细胞学、基本

和器官组织学的知识分析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与各自功能的关系。

(4)能运用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胚胎学的一些应用技术。

三、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本课程的的概念、学习本门课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家畜体表的主要部位名称;常用

家畜解剖学的方位、术语和组织结构的立体形态与断面形态等。

第一章运动系统

第一节骨和骨连结总论,躯干骨及其连结,头骨及其连结,四肢骨及其连结。

第二节肌肉总论,皮肌,前肢的主要肌肉,躯干的主要肌肉,头部的主要肌肉,

后肢的主要肌肉,马站立和运动时四肢肌肉的作用※。

第二章被皮系统

皮肤,毛,皮肤腺,蹄,角。

第三章内脏学

第一节内脏概述内脏的概念,内脏器官的一般形态结构,体腔和浆膜。

第二节消化系统口、咽、食管、胃、肠、肝、胰。

第三节呼吸系统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

第四节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第五节生殖系统母畜生殖器官:母畜生殖器官的一般形态学特点,各种母畜生殖

器官的构造特点;公畜生殖器官:公畜生殖器官的一般形态学特点,各种公畜生殖器官的

构造特点。

第四章脉管学

第一节心血管系心脏、血管、胎儿血液循环。

第二节淋巴系淋巴管、淋巴器官。

第五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概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活动方式,神经系统的划分,神经系统的常用

术语。

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脊髓膜和脑脊液循环※,脑脊髓传导路。

第三节外周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