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2、能利用各种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能语言和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命中的一类。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4、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会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用图画和语言描述。2、对病菌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一些种类,知道它们的正、反两方面。三、课时安排:1、水滴里的生物

1课时2、做酸奶

1课时3、馒头发霉了

1课时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课时1.水滴里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的观察,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2、认识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生物。3、知道细菌、霉、病毒等不同种类的微生物。4、体验探索微观世界的快乐。二、教学准备:水样和显微镜三、教学过程:1、取水样(课前布置,注意安全)观察水样,引出显微镜的观察活动。

观察水(颜色,透明度),还能看到水中有些什么吗?

用显微镜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2、用显微镜寻找并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认识显微镜的各个部分了解起功能。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3、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二、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三、教学过程: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2、了解没的功与过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3、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4、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5、巩固学习:

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教学目标: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结构。2、知道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3、了解细胞是有生命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4、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二、教学准备:

洋葱、显微镜。三、教学过程:

1、引入搭建生命体的话题。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

激发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的兴趣。2、利用不同工具组逐次观察,比较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结构。

指导学生探究学生观察洋葱皮和人体表皮。认识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比较洋葱皮和人体表皮结构的的异同,它们都是有一块块“积木”构成,但积木

的形状、大小不相同。3、认识细胞,知道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1)介绍细胞的发现。

(2)生命体大多由细胞构成以及细胞是有生命的。

(3)构成生命体的细胞形状、大小不相同,有不同的功能。

介绍白细胞的功能。4、巩固: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什么?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生物体大多由细胞构成。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一、教学内容:1-5课二、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3.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4.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学模型。5.会阅读书刊极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的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三、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构造。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了解火山、地震的现象。2、学生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做简单的科学模型。四、单元课时安排:每课一教时共5教时。课题:1地球的形状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能够收集有关的地球的资料,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3.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2、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三、教学准备:收集有关人类探究地球的历史资料。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建立科学的地球概念。

提问:“人类是怎样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呢?”激发学生的兴趣。

1、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介绍古代印度人和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

状的认识,了解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是对地球

不科学的解释。张衡和亚里士多德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说明人们

不断用来修正猜想和探究。2、介绍当人们看到船身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下的事实以后,对地球形状又有了

新的认识和猜想。可以让同学们做一做“进港的帆船”的模拟实验。有介绍

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而进行环球航行的故事。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二)、巩固练习

1、古代、近代、现代人类是怎样探究地球的形状的?

2、你知道哪些地球的有关知识。(三)、布置预习收集各种不同地球表面形态的图片和资料,性同伴介绍。

课题:2地球的表面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2.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能够描述家乡地貌的特点。3.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2.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三、教学准备:收集各种不同的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学习新课

1、认识多种形态的地貌。

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带地球的不同的地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壮丽风光。2、制作地貌模型。

通过制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地貌的特点。3、说明描绘地貌的手段在发展。

教材展示了两幅不同科技水平的图片,一幅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航拍图,还有一幅

卫星相片,表面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进。

而且是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

4、从整体上去认识地表环境,最后展示给学生看的是世界地图和地形地球仪,

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认识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并引导学生解释“三山六水

一分田”的说法,使学生能够概括性地记住地球地貌的总体状况。(二)、巩固练习

你对地球的地貌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课题:3地球的内部一、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2.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3.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4.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2.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三、教学准备:地球内部构造的有关资料。准备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1、进行猜测黑盒子物体的活动。

拿出三个装着水、沙子、小石子的盒子,要求不打开黑盒子,通过摇晃等方法

获得盒子里的信息,推断黑子里装着什么物质。知道科学家通过想地球内部

发出地震波,通过检测地震波发射的来测定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

2、展示火山、温泉、地震的图片,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掌握地球内部信息的。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科学家不但从地球表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还从地震波的

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有的甚至还有奇思秒想。

3、知道学生模仿鸡蛋的结构,制作一个地球的内部构造模型,通过模型来给

出对地球内部的解释。

重点指导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先做里面,再做外面。

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二)、巩固练习

说说地球内部构造。

课题:4、火山和地震一、教学目标:1.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3.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4.能够收集有关火山与地震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的形成。5.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几地震的预防措施。三、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四、教学过程:1、了解火山。

知道学生通过图意推想火山形成的原因。了解为研究火山而献身的科学家夫妇,让学生感受到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模拟火山喷发,学生从中获得信息,想象火山喷山时的情景。2、认识地震。

想学生讲解地政的成因,观察有关图片,战士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然后,指导学生模拟地震的发生,学会判断地震的强弱和震中位置。

介绍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以及现代地震检测仪,指出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

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和学生探讨地震来临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方法。3、巩固

火山喷发是有什么现象?

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吗?

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课题:5、地表的变迁一、教学目标:1.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2.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使得地表发生了变化。3.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4.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能够对一些显现作出一些大胆5.的猜想。能够模拟风化对岩石的影响。能够对人类的一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意识到要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6.感叹自然的力量,欣赏自然的美。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流水、冰川、风、气温会对地表产生影响。人类的的行为使地表发生变化。2.能够根据资料推断某些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三、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四、教学过程:1、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及科学家的考察信息,让学生推测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

以前的情况。让学生意识到人类人类就是通过这些化石认识地质变化的。

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中国在很早以前科学家对地质进行研究。2、研究千姿百态的地表的形成。

火山口湖、石林奇观、海岸边的礁石等地貌都是在空气、流水、、气温以及

地质运动的自然情况下形成的。3、教学石头怎么会变成小石子和沙子的。

做模拟实验。

知道学生观察、认识风化的作用。了解气温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植物、冰冻对岩石的影响。4、通过模拟实验和研究,认识侵蚀作用。

做模拟流水的搬运实验,是学生在观察、分析中懂得流水的携带功能搬运了碎石和沙子。观察图,继续思考。

5、了解人类生产、生活对地表变化的影响。认识人类的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的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6、巩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能够改变地表?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温度的改变可以是物质发生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2、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3、会查阅书刊及利用其他信息源。4、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5、能反思其他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和假设相比较。6、尊重证据,乐于用穴道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温度的改变可以是物质发生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回生成新的物质。三、课时安排:

1、蜡烛的变化

1课时

2、铁钉生锈了

1课时

3、变色花

1课时4、洗衣服的学问

1课时

1、蜡烛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蜡烛融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大自然中的物质千变万化,有些我们用眼睛能看见,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们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2、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3、你们讲了很多物质变化的例子。有生命的物质变化,我们经常看到,比如植物从小苗长成大的植株,动物从小长大,秋天树叶变黄。那么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产生变化呢?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进行研究(二)、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1、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有哪些特点?2、学生讨论、交流,尽可能多的阐述蜡烛的特点3、讨论:蜡烛受压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加热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冷却后又会发生什么现象。4、学生分组实验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6、教师小结:蜡烛受压时易变形、碎裂,受热时会慢慢变软,在变成蜡烛液体;冷却后又会慢慢变硬成为固体。也就是在以上的实验中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三)、认识蜡烛的化学变化1、做书上的三个实验,看看蜡烛还能产生哪些变化2、学生阅读实验要求,分组实验3、学生做第一、二个实验(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适时的提问:有什么现象产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在做第三个实验(将一只白瓷碗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观察它的底部)时适时的提醒学生: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5、讨论:和加热蜡烛的实验相比,这次实验产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6、学生自由发言。7、教师小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物质从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比如加热蜡烛所产生的变化。另一类是从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新物质,就像点燃蜡所产生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从颜色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四)、拓展练习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所示各种现象。2、学生辨析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变化,并说出判断依据。3、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属于这两类变化。(五)、实践应用1、学生选择教材上的实验进行操作,并判断属于那一类。2、学生分组实验。3、学生互相交流。

课题:2、铁钉生锈了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2.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3.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4.坚持参加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铁钉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的接触。2.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3.能运用简单器材设计对比实验,能够持续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表达分析结果,提出防锈建议。三、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常见的生锈物品。四、教学过程:1、导入

铁回生锈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你研究过吗?

今天蜗牛来研究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2、在生活中找一找生锈的铁制品。观察铁锈是什么样的,比较铁锈与铁有什么不同。还在哪见过生锈的物品?3、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以王刚小组为例,介绍实验方案的内容和格式,学生模拟实验,假设制订方案。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严整假设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归纳铁钉生锈的原因。

(暗示两个假设条件:一个是只有空气,无水。另一个是有水,有空气。)

(提醒学生:新钉子要把表面的油漆清洗掉或烧掉。)4、了解防锈的方法。

怎样防止铁生锈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兔油漆、搪瓷覆盖、制成不锈钢、表面涂上不易生锈的金属。

还有涂沥青、放干燥剂……5、巩固

铁生锈的条件有哪些?

怎样防止铁的生锈?

课题:2、变色花一、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2.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3.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4.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碱性物质。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2.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3.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三、教学准备:紫甘蓝、塑料袋、温水、烧杯。四、教学过程: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各类物质,研究物质的种类和用途对家庭、工业、

农业、建筑业等有着很大的作用。

2、变魔术,让学生在玩中发现知识。

学生玩魔术“纸花变红,纸叶变绿”——在白色花瓣上涂上白醋,在叶子上

抹上碱水,在往纸花上喷上紫甘蓝水奇妙的现象就发生了。讨论纸花变色的原因,了解物质变化的种类,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酸性物质

和碱性物质。

3、指认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从生活经验出发介绍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体温:怎样用科学的手段去辨别酸性物质、碱性物质?4、学生用紫甘蓝制作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生制作紫甘蓝指示剂。

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的物体,观察颜色的变化,将结果填在活动记录上。5、了解酸性、碱性物质的意义。

通过一些事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意义。

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就会大面积死亡。

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家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6、巩固

今天你学会了怎样的一个小魔术?酸性、碱性物质有哪些意义?课题:4、洗衣服的学问一、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剂清洗。了解肥皂去污的原理。2.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3.通过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掌握去污迹的方法。4.意思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5.体验到利用穴道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质量的用去。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剂清洗。了解肥皂去污的原理。2.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三、教学准备:烧杯、勺子、水、肥皂、洗衣粉、植物油、污布。四、教学过程:1、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沾着汗渍,墨水,油污……,你知道怎样去

除它们吗?2、通过怎样去除衣服污迹的问题,开展讨论。

围绕洗衣服的话题,展开讨论。

引出“哪种污物用哪种洗涤剂用品效果好”的问题。3、探究洗衣服的学问。学生动手洗衣服。先说说该怎样洗衣服呢?创造两种实验条件,学生分成两组做对比实验,学生填写实验结论。

(重点通过观察污渍的变化,比较出肥皂、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差异。)

4、介绍洗衣方面的知识。

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介绍洗衣的学问。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对于油污用肥皂洗涤效果比较好……虽然污迹的成分各不相同,但只要跟与之

匹配的洗涤剂发生反应,它们都能被洗干净,洗衣服大有学问。5、巩固为什么肥皂,洗衣粉有去污能力呢?

洗衣服有什么学问呢?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2、能利用多种途径或媒体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3、能够采用简单的设备和工具搜集数据,对物体及其属性进行观察、测量,并做好记录。4、能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多种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5、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对自己提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二、教学重、难点: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2、能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多种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三、课时安排:

1、登月之旅

1课时

2、太阳系大家族

1课时3、看星座

1课时

4、探索宇宙1课时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1课时1.登月之旅一、教学目标:1.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环形山的成因。2.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3.知道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类探究月球提供了支撑。4.能做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三、教学准备:相关音像资料、盘子、细纱、大小不一的石子、手电筒、环形山的图片等。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出研究对象1.观看录象。(美丽的月色)2.谈话:在录象中,你看到了什么?3.提问:关于月球,你有那些疑问呢?(二)了解月球的概况1.谈话:看来大家对于研究月球还是很感兴趣的。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对月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飞向月球,去真正了解月球。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人类的理想不能实现,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来表达对月球的向往。你知道那些故事呢?2.学生介绍。3.谈话:月球上真像传说中的一样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月球有了那些新的认识?4.播放没有实施登月之前的录象。(三)了解登月成就及其条件1.交流学生收集的图片。2.谈话:人类亲自登上了月球,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你们想登上月球吗?讨论一下,要登上月球我们必须做那些准备?3.交流、汇报。4.小结。(略)(四)解释环形山的形成1.谈话:月球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环形山了,这一度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那么他们是怎样形成的呢?2.学生假设,小组讨论交流。3.谈话:怎样来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呢?4.小组讨论试验方案。5.汇报并提出改进方案。6.学生做环形山模拟实验。7.汇报。9.教师小结。10.实验:用手电筒照射沙盘上的坑,观察影子的变化。11.讨论:你认为在什么日子观察月球上的环形山效果最好?(五)延伸拓展1.学生交流所知道的月球知识。2.写一篇导游解说词。2.太阳系大家族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太阳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2.知道四季的成因。3.能够做阳光直射与斜射形成温差的实验。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难点: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三、教学准备相关音像资料、地球仪、三球仪、温度计等。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认识日地运动1.演示三球仪,提问,谁来说说,太阳、地球、月亮是怎样运动的?2.提问: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公转。你知道公转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吗?3.提问:怎样记住太阳地球月亮是怎样运动的?4.学生自由发表见解。(二)认识四季成因1.实验:观察太阳直射斜射的差异。(温度计正对太阳与斜着接受阳光读数的差异)2.演示地球仪,讲解。(三)认识太阳系的主要天体1.提问:哪位同学知道,太阳周围除了地球和月球之外,还有什么天体?2.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3.播放太阳系星体运行录象。4.学生观看录象并进行讨论。5.汇报讨论结果。6.说一说八大行星的名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7.交流太阳系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汇报。8.教师小结。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系的组成。(四)实验探究1.谈话: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行星绕太阳转动都有各自的轨迹,而且转动周期各不相同,你知道他们与什么有关吗?2.学生讨论回答。3.将假设填写在实验记录上。4.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或按课本介绍去做,从而验证假设。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小结。(五)拓展延伸1.提问: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2.学生自由提问。3.布置课后查询资料。3.看星座一、教学目标:1、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和天空中的主要星星。会记录星图。2、能够通过自己的记录与别人交流星星的观测情况。能够通过建立“我的星座”的方式认识天空的主要星星和星座。能够在夜空亲自观测星星。3、体会到观测星空需要恒心和毅力,科学需要持之以恒。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和天空中的主要星星。会记录星难点:能够通过自己的记录与别人交流星星的观测情况。能够通过建立“我的星座”的方式认识天空的主要星星和星座。能够在夜空亲自观测星星。三、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

(二)、前概念调查学生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

(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四)、自主探究一)、我的星座。1、出示北斗七星和其他一些著名的星座(出示大熊座、仙后座、猎户座等),介绍:古人把星星和星星之间用线连起来,将之看成是动物、人或其他东西,这就是星座。2、谈话:既然古人能建立星座,同学们也可以回家后各自观察星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星星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星座。

3、要求学生回家观察星空,选择星星建立自己的星座。

4、请你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把自己喜欢的星星用线连起来,建立自己的星座,并把“我的星座”画出来。天体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通过建立“我的星座”的方式认识天空的主要星星和星座。能够在夜空亲自观测星星。5、讨论“我的星座”。组织交流“我的星座”:说说建立了什么样的星座?说出命名的理由。6、学生各自到讲台上,用投影仪介绍自己的星座。(有的叫三角座,有的叫四方座,有的叫蜘蛛座,有的叫房屋座,有的叫镰刀座等等。总之,每个学生的星座都不一定相同。)介绍完就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我的星座”贴在教室四周的墙上。二)、了解星座,学会找星座1、

阅读书上61页的资料,了解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的知识。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我的星座”:仔细观察这些星座,看看能发现什么?学生观察后发表意见。3、讨论:“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同一颗星星?”(同一时间的星星的方位、颜色、位置、亮度是一致的)讨论:“怎样才能确定一颗星星的颜色、位置、亮度?”三)、介绍银河系阅读书上62页的资料,学生对所知的银河系进行交流。四)、拓展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和天空中的主要星星。会记录星图。能够在夜空亲自观测星星。4.探索宇宙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2、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3、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4、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5、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6、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二、教学重难点: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并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造了这些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古人对天地产生原因的最初思考。嫦娥偷药奔月:古人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女蜗炼石补天:古人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夸父持杖逐日:古人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总结: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谈话: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世界天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古代天文成就不仅表现在古人发明了精美实用的观象仪器,制定了最完善的历法制度,还表现在中国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天象记录,现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天文研究者都到3、了解宇宙探测工具的发展。讨论:古人在观测宇宙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怎样解决这些困准?介绍望远镜:后来人们发明了望远镜(多媒体展示望远镜),1610年1月10日,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远镜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多媒体展示月球图片),看到了木星和它的卫星(多媒体展示木星图片)。望远镜使人们初步认识了太阳系,随着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人们又观察到了更远的天体。介绍现代的望远镜:(1)巨型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巨型望远镜的图片)随着科技的发展,望远镜的制造越来越先进,口径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能够看得越来越远。最大的望远镜的口径可达到4米多。(2)射电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射电望远镜的图片)电磁波发现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射电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看100亿光年之外的星体。介绍哈勃太空望远镜:(多媒体展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相关内容)随着人们对宇宙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足迹也走出了地球,走入了太空。1990年4月25日,美国把一架以天文学家哈勃命名的空间望远镜送入太空,它能观测到150亿光年外的天体。展示各种运载火箭、航天器:布置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组合成专题资料,办成小报。迄今,各种宇宙探测器已先后对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哈雷彗星以及许多小行星进行了探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像金星终日蒙上的一层密雾浓云及温暖世界,火星上的所谓人工运河和生命存在之谜。土星的奇异光环和卫星家族,最大的木星及其圾光景观等,通过探测器的探访,大都陆续寻觅到了答案,而且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崭新的太阳系面貌。现在,“先驱者”1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器经过10年的漫长旅途,在造访众多行星之后,已经飞到了太阳系的边缘。它们肩负着人类神圣的使命,奔向更加遥远的恒星世界。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宇宙探测器必将在探索太空,开发宇宙中建立新的功绩。1、布置学生收集各种航空灾难活动。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组织学生谈谈人类面对航天灾难史作如何感想?2、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为了人类进步事业而牺牲的太空人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一、教学目标:1、能条理清晰地有依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2、能设计向外星系介绍地球情况的信息卡。3、知道一些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4、了解人类对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唤起学生探索外星生命的欲望和想象力。难点:有理有据、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外星人的文字和资料,每人一张白纸,有关太阳系内行星的资料(每组一份)。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画面,好吗?注意仔细观看,看谁观察最仔细。2、(播放一个UFO影片的片断)同学们,刚才你看到了什么?3、飞碟和外星人真的存在吗?我们不忙下结论。不过,自从人们开始研究太空以来,就一直想知道其他星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更想知道是否有像地球人一样的高级智慧生物存在。那么,你认为地球以外有生命吗?板书:地球以外有生命吗?4、你知道有生命有哪些类型?地球以外指的是什么地方?这些星球都是在我们的太阳系内,其实在宇宙中,还有无数个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我们目前所了解的也只能是在太阳系内的一些信息。所以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探索地球以外太阳系中有没有生命存在。设计意图:(二)、引导查阅资料,探讨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1、我们一般可以凭什么来推断地球以外的星球有生命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水、空气、阳光2、接下来,我们都来做一回小小的科学家,研究一下太阳系内的哪些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存在。科学研究需要一种求是、持之以恒的精神,更需要一种专注的、团结协作的态度。要求:8个小组分别选择自己想研究的星球,查阅一下自己收集的资料,根据资料讨论分析一下,这个星球有没有生命存在的可能。为了便于大家研究,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研究报告单,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团结,研究最有成效,最像一个科学研究小组。2、(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并根据资料分析、讨论,形成小组研究报告。)刚才大家研究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一下研究成果。上台交流的小组代表要把你们小组研究的成果说清楚,其他小组同学要认真倾听,有不同意见,听完后再交流。3、小组交流研究情况,视频展示台。4.师生点评小组汇报情况并小结。刚才,大家研究得很认真,交流得也很积极,有理有据,的确像个小科学家。(三)、了解人们对地球以外有无生命的研究情况1、探索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科学研究,这不是我们一节课所能解决的。虽然这样,人们还是做出了种种猜测和描绘。2、接下来,我们来当一位小小的科幻家。假如在地球以外的某个地方,有外星人存在,你知道它会是什么模样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画一张你头脑中的外星人,可以小组合作,可以个人单独完成。呆会,请大家到视频展示台展示并说说你为什么画成那样。好机会,还等什么?赶快行动!3、(学生交流解说自己画的外星人)同学们画画的水平很高,想象力可真厉害!好!4、这些外星人多么可爱,多么奇特,给我们一种神秘感。。如果他们真的生存在某个星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寻找到他们的踪影呢?(学生汇报)相机板书:1、无线电波。2、天文望远镜3、直接登陆星球4、发射无人探测器5、重点指导学生读懂美国发射的太空探测器所携带的人类的照片和地图的含义。如果这些外星人真的存在,我们可以怎样和他们进行信息交流呢。了不起!你们和科学家想的一样!1972年3月2日和1973年4月5日,美国相继发射了“(现在,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些资料,指导阅读。)下面,欢迎我们的小科学家为大家做“地球名片”的说明。(四)、拓展:给外星人写信科学探索是无止境的。只要我们研究科学的热情不减,不断探索,总能结出累累硕果。假如现在我们发现了从没到过地球的外星人,他刚刚来到地球,你准备怎样和他交流呢?如果你能和远在地球外的外星人联系,你准备设计出怎样的地球名片,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地球呢?学生先交流,表演、再写信,最后交流。(五)、总结今天,大家怀着一份强烈的好奇心,探讨了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你们敢于想象,善于交流。真像一个个科学家。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手上。只要你善于发现,积极思考,认真实践,你就是科学家。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识别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方法。2、有依据地提出假设。3、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内容4、懂得假设的含义,领悟物体形状与下落速度的关系。5、知道“如果……那么……”是假设的一般表达句式。6、知道雷迪的实验验证了什么假设,。6、尊重证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7、能够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两个或更多的假设。8、实事求是地对待实验的数据和结果。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