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49考古学通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1页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49考古学通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2页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49考古学通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3页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49考古学通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4页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49考古学通论》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部分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2015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2014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2012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2011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2007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2006年四川大学425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第二部分四川大学相关专业考研真题2004年四川大学445中国考古学(汉-唐考古学)考研真题2003年四川大学432中国考古学(汉-唐考古学)考研真题2002年四川大学426中国考古学考研真题2001年四川大学426中国考古学考研真题2000年四川大学中国考古学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2016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良渚文化答: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良渚文化的代表遗址是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距今约5300~4500年,出土的文物主要有陶器和玉器,陶器以夹灰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普遍,圈足器和三足器较为盛行;玉器包含璧、琮、钺、璜、冠形器、玉镯、玉管、玉珠等,琮、璧一类玉器之多,为同时期其他文化所罕见。出土的农具也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一定程度上的先进性。总之,良渚文化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程度,而且也是证明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有力证据。2.武官大墓答:武官大墓是在安阳殷墟中已发掘的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墓。此墓面积340平方米,容积1615立方米,1950年进行科学发掘。这是一座“中”字形墓,墓室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深7.2米。南北各有一条墓道,南墓道长15.6米,宽6.1米;北墓道长15米,宽5.2米。大墓早年几经盗掘,但仍残留不少器物,出土的主要有石器、骨器、铜器,最宝贵的一件是虎纹大石磬。此墓有人和动物殉葬,出土有遗骨100多件,据有关专家认定它是属于殷墟文化二期偏晚阶段。3.明定陵答:明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及其妻妾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陵。定陵在万历皇帝继位不久开始建造,前后历时六年,至万历皇帝死使用,期间闲置整整30年。定陵的总体布局是前方后圆之形,含有古代中国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其外围是一道外罗墙,将宝城及宝城前方院包围在内,宝城前方院共三进,第一进院落前设单檐歇山顶式陵门,第二进院落前墙设祾恩门,第三进院落前墙间建有陵园最主要的殿宇——祾恩殿。地面上的建筑多次毁于战火,尽管有重修,但规模已经缩小了很多,最后面的宝城于1956年开始发掘,地下宫殿发掘后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件,对研究明代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4.马面答:马面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佛经中指地狱中阎罗王的两名狱卒之一,与牛头并称为牛头马面。佛教传入中国后,牛头马面之说才在中国流传开来,被道教吸收,并充当了阎罗王及判官的爪牙,现在很少在佛寺中看到牛头马面,反而常见于城隍庙、东岳庙、阎王庙等。马面又称马头罗刹,“罗刹”是指恶鬼,亦称“罗刹娑”、“阿罗刹娑”等,故马面罗刹即马头鬼,形象为马头人身,与牛头为搭档,为阎王判官做事。5.蚁鼻钱答:蚁鼻钱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又称为鬼脸钱,因其形象而得名,形状为凸面椭圆形,似海贝,但是比海贝形状偏小,大者长1.4厘米,重4克左右,小者长不足1厘米,重1~2克。钱体上尖下圆,

面凸背平,尖端常有一小孔。钱面阴文多见“紊”字,此文铭于钱面,此外还有咒、安、君、忻、金、行等。建国以来,蚁鼻钱(“紊”字)多出土河南、江苏,鬼脸钱(“咒”字)则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均有出土。6.遣册答:遣册是古代葬仪中安放在墓葬内用以记录陪葬器物名目数量的簿册。现已发现的大多是战国和汉代墓葬中书写在简牍上的遣册,尤以南方地区西汉墓葬中发现居多,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高台汉墓、江苏东海尹湾汉墓等处出土的遣册。书体多为隶书,内容对了解墓葬中陪葬品的情况与当时的礼俗颇具价值。二、简答题1.马家窑彩陶器的特点。答:马家窑彩陶器形丰富多姿,图案极富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之一,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下面就其器形、纹饰、着色三个方面简述其特点。(1)器形马家窑彩陶在器形上有自己的显著特点,马家窑文化按时间顺序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石岭下的彩陶多瓶、罐、壶等;马家窑类型多瓶、罐、盆、瓮等器形,代表作有青海大通山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等;半山类型的彩陶多小口直颈广肩鼓腹双耳壶等;马厂类型器形与半山基本相同。

(2)纹饰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纹饰是最让人惊叹的,它们的图案具有结构紧密、回旋多变、装饰面广的特点,以涡旋纹为主,另外还有同心圆纹、三角纹、带状网纹、锯齿纹、鸟纹、蛙纹、变形纹等,观之有一种纷繁往复、千回百转、绚丽多彩之美。纹饰流畅,线条多变,显示出了先民们高超的工艺水平。(3)着色马家窑文化彩陶多为红陶,分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彩绘幅面很大,许多泥质细陶往往口沿、外壁都绘有花纹,还盛行内彩,纹饰绘于器物内壁,但就着色而言,早期多以红地黑彩或紫彩;中后期盛行先加红衣或白衣为地,再绘黑色、棕色或红色彩纹,有些黑色还以白彩镶边,十分美观。2.我国早期铁器发现的意义。答:略。3.二里头文化发现的意义。答:(1)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将中国的信史推进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尽管我们坚信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没有有力的证据让世人信服。安阳殷墟的发掘,大家都相信中国确实有商朝这个国家。但是对于夏王朝,大家是不相信的,二里头遗址夏都的发掘,再一次震惊了世界,让世界相信中国确实有夏王朝的存在,中国的文明史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2)二里头文化的发现为之前争议已久的夏商分期问题的解决提供

了新的契机。先后经历过二里头是商都,二里头早期是夏文化、晚期是商文化,二里头西亳说,最终争论的结果是,二里头是夏都,二里头四期与二里岗下层偏晚之间,正是夏王朝灭亡和商王朝建立之时。(3)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头都邑遗址的发现,在考古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填补了中原地区从龙山文化和郑州二里岗期商文化之间的年代缺环。使得在中原地区发现的从新石器时代到商代的考古学文化,构成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郑州二里岗期商文化、安阳殷墟文化的发展序列,这一序列,在前后文化特征上联系非常紧密。其中,二里头文化的年代,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郑州二里岗期商文化之间,这一年代非常重要,因其正处于夏王朝的历史阶段,因此就成为探索夏王朝文化的对象。(4)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对了解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社会、经济、民俗等各个方面都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都城研究,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将我国的都城史的研究提前了不少。三、举例论证题1.战国长城与秦汉长城的对比。答:略。2.列举三个名人大墓并简要说明。答:(1)茂陵①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是规模最大的西汉帝王陵,同时也是陪葬品最丰富、修造时间最长的一座墓,因为其外形呈方锥状,又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茂乡,故称茂陵。陪葬墓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

②茂陵的地宫内充满了大量的稀世珍宝,由于陪葬物品多,许多物品放不进墓内,只好放入陵园内,以致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打开茂陵园羡门,成千上万的农民涌入陵园搬取陪葬物,园中物品还不能“减半”。1981年在茂陵东侧出土2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鎏金铜马、鎏金银高擎竹节熏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四神纹玉雕铺首等是国宝级文物。此外茂陵还存有许多雕刻作品,都是“国之瑰宝”,在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茂陵在后来的战火中多遭洗劫,被农民起义军多次盗掘,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曾侯乙墓①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二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乙墓呈“卜”字形,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岩坑竖穴木椁墓,南北向,没有墓道,墓内整个椁室由底板、墙板、盖板共171根巨型长方木铺垫垒迭而成,墓椁顶端及四周填塞防潮木炭6万公斤,木炭之上筑青膏泥、白膏泥,上面盖铺石板,再筑无花土于其上直至墓口。②曾侯乙青铜架楠木彩绘主棺重达7000公斤,椁内分东、中、西、北四室。曾侯乙墓共出土礼器、乐器、漆木用具、金玉器、兵器、车马器和竹简15000多件,仅青铜器就共计6239件。其中曾侯乙编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青铜编钟。经鉴定,这些青铜器冶炼技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墓中鼎数明显超过了规定的九鼎之制,因此也反映了当时的礼乐制度已经遭到了破坏,出现了礼崩乐坏的现象。除编钟外,较有名的青铜器还有尊盘、编磬、鹿角立鹤、青铜冰鉴、云纹金盏等,都反映了当时冶炼技术的高超。(3)妇好墓

①妇好墓是商王武丁妻子妇好的墓,1976年发掘,是殷墟惟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该墓5米多长,约四米宽,七米多深,无墓道。妇好墓室虽然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不同质料的随葬品1928件,有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最能体现殷墟文化发展水平的是青铜器和玉器。出土的最为著名的当为三联甗、偶方彝、大铜钺、新疆青玉、象牙杯等。②妇好墓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由于它保存的完整,年代与墓主身份清晰,是商王朝晚期的一座王后墓。墓中所出的铜礼群和武器,以及大量玉石器等,大体上反映了武丁前后商王朝礼器群的类别和组合,是研究商代礼制的重要资料。大型青铜礼器、武器和大量的玉器、象牙器也显示了商王朝的兴旺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商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形成的,从玉器可以看出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新石器时代某些文化的先进因素,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猪龙”,良渚文化的琮、璧等,并不断发展和创新,丰富了商文化的内涵。3.列举三个历史时期考古断代法。答:(1)树木年轮断代法树木年轮断代法,是20世纪初由A.E.道格拉斯提出来的,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树木横截面上木质疏密相间,显示圆圈即年轮。年轮的数目就是树的年龄。年轮的宽窄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旱年生长受到限制,年轮就窄,雨量充沛、气候温润的年份,生长较快,年轮就宽。同一气候区中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在同一时期内年轮的宽窄谱是相似的。如果一棵活树的内层年轮与一棵死树的外层年轮相似,就说明死树是前一阶段生长的,如此类推,只要找到这样衔接的相似年轮的树,就

可以建立起本地区的主年轮序列。树轮年代学对考古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它对碳-14年代的校正,得出更精确的年代。(2)古地磁断代法地磁场的方向和强度自古以来就不断变化着。被烘烤粘土的热剩磁性贮存了古地磁变化的信息。一般粘土中都有少量的磁性矿物,在受高温(700℃以上)后冷却时,被地磁场感应,产生与地磁方向相同的永久磁化,其强度正比于当时的地磁场强度,称为热剩磁性。只有在再受到高温时原有的热剩磁性才会消失。古代的砖、瓦、陶瓷,以及遗址中的窑、炉、灶都受过高温具有热剩磁性。因此只要根据一系列年代明确的考古样品,定出古地磁随年代变化的实验曲线,就可以定出未知年代的样品的考古年代。(3)碳十四断代法碳十四断代法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威拉德·利比发现,其测定原理是:生物体在活着的时候会因呼吸、进食等不断地从外界摄入碳十四,最终体内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会达到与环境一致(该比值基本不变),当生物体死亡时,碳十四的摄入停止,之后因遗体中碳十四的衰变而使遗体中的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发生变化,通过测定碳十四与碳十二的比值就可以测定该生物的死亡年代。4.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异同。答:(1)相同点①使用目的汉画像石与画像砖在使用目的上基本一致,多用于宫室建筑、墓室、祠堂等。汉代流行厚葬,为了炫耀地位,多用有画像的画像石、模

印烧制的画像砖建造墓室、祠堂、石阙等。②画像题材及艺术创造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题材都比较丰富,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方面。在艺术创造上,画像石、画像砖强调的是神,注重形体的大致构造,而不做局部的细致处理,风格质朴粗放,自然平实,构图独立、简率,富有装饰趣味。③地域分布根据汉画像石和画像砖出土情况,两者的分布区域大致类似,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四川岷江流域、河南南阳、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画像砖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山东、浙江、安徽等地区,尽管其中有个别出土地不一致,但大体上都分布在中原地区、江浙地区、四川地区等。(2)不同点①含义不同a.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汉画像石在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b.画像砖即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形状分为大型空心砖和实心的扁方砖两类,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画;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②材质和制作手法不同画像石的材质是石料,是汉民采集石料雕刻上图画形成的;画像砖

则是用黏土为料,在烧制的前后进行印模压印、彩绘、雕刻等工序制作而成的。两者无论是在用料,还是制作手法上,大体都是不相同的。③雕刻技法不同在雕刻技法上,画像石与画像砖也有一定的区别。画像石的刻法主要有:线刻、凹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画像砖的刻法主要有:阴线刻、阳线刻、减地平面阳刻、浅浮雕等。尽管两者在刻法上某处有相同之处,但两者的刻法在好多地方还是不相同的,这是两者的一个区别之处。四、论述题1.汉代丝绸之路及考古遗存。答:(1)汉代丝绸之路简介汉代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我国西北的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间,直到16世纪还保留使用,是一条当时东方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的长安为起点(东汉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大秦。这条路的最初作用是交换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19世纪70年代李希霍芬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来被广为接受。(2)汉代丝绸之路考古遗存汉代丝绸之路的考古遗存比较多,总共计有22处,其中河南段有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

道;陕西段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兴教寺塔、小雁塔、彬县佛寺石窟、张骞墓;甘肃段有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新疆段有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石窟、北庭故城遗址。由于陈列遗址较多,不可能全部细说,故挑选两个进行叙述。①崤函古道a.这条古道位于丝绸之路东端中国河南境内,是古代对洛阳至潼关这段道路的统称,具体是指位于河南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800米左右的一段石壕古道。而广义的崤函古道,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和交通学名称,是指先秦以来至民国时期,由西安(长安)和洛阳之间、并且主要在今三门峡境内的一条交通要道,西出西安起于潼关,过秦函谷关,经陕州,过硖石关到今新安县东,出汉函谷关到洛阳,全长约400华里。b.崤函古道的基本走向,若以古陕州城为圆心,向西的路线是新店——灵宝(稠桑驿)——阌乡——高柏——太要——阌底——潼关,这条路自古至今没有大的变化。向东的路线有三条:第一条,称南崤道,由交口向南,走菜园,过南陵(夏后皋墓)、雁翎关、沿永昌河,到宫前一分为二:其一,沿永昌河东行,经安国寺出陕县,入宜阳三乡、韩城沿洛河达洛阳;另一条沿太子沟折上硖石,过北陵(即崤山主峰嵌釜山下的文王避风雨台)与北崤道重合。南崤道若以夏后皋墓为证,距今至少有3800年历史。因开凿时较早,习惯上称“周秦古道”。第二条,即北崤道。由陕州古城向东,过磁钟、张茅,至硖石与南崤道的周秦古道重合,经观音堂、英豪、渑池、义马、新安,出汉函古道达洛阳。这条道开通于东汉末年,据记载是当时曹操为了西征方便,加之恶南道险而又远,才开通的,习惯上又称“曹魏古道”。

第三条,是除陆路之外的黄河漕运古道。西起三门峡谷,东出渑池与新安县交界处的八里胡同,其间两岸的崖壁上,至今仍有很多古栈道遗迹,岸边有多处仓储遗址。这条水路最晚疏通于秦代,汉唐达到繁忙漕运,是陆上崤函古道功能不足时的补充通道。崤函古道有开凿早、线路长、使用久的特点。②麦积山石窟a.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区。该石窟开凿于后秦,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年间又有所发展,西魏文帝皇后死后,在这里凿麦积崖龛而埋葬。北周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建造七色阁。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b.麦积山石窟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东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在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头有莲瓣形的浮雕,柱顶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宝珠”,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这座崖阁是北魏晚期建筑的,是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西崖聚集着万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价值的洞窟。天堂洞是两崖上最高的石窟,窟内全是大型的石刻造像,中间一尊,高1.95米,左右两尊,高1.28米,每尊像约有二、三吨重。c.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

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同时也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2.唐代铜镜的分期及特色。答:铜镜经过了战国、汉两个时代的发展,至唐代,铜镜制作臻于全盛,无论工艺技术的先进、产品种类的丰富、装饰纹样的繁缛诸方面,都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不过,唐代铜镜在不同时期发展特点也是不尽相同的,根据铜镜的特色将其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分别为初唐时期、盛唐时期、中晚唐时期。(1)初唐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流行四神镜、十二时镜、四神十二时镜和瑞兽镜。造型仍以原形为主,钮座配置仍使用汉代以来就一直流行的“规矩配置”。钮座为方格,饰柿蒂纹或连珠纹,镜背布局呆板,仍分三区或二区,内区四小格分置四神,中间为铭文带,外区十二小格分置十二生肖。瑞兽镜晚于四神镜,是渐次由其演变而来的。瑞兽形态似狼似虎、似豹似狐,随着半圆钮的出现,绕钮配置的开始,瑞兽形体变得丰腴柔健,生动活泼。瑞兽镜背外区大多仍饰以铭文带,但已发展成为区别汉代传统铭文的韵文铭文,因而有一定文学价值。边缘饰以三角、水波、月牙纹等。(2)盛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唐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流行瑞兽葡萄镜、瑞兽鸾鸟镜和雀绕花枝镜。①瑞兽葡萄镜瑞兽葡萄镜虽大多仍为圆形,但已出现方形和菱形,镜钮有圆钮,

也有兽钮;镜背纹饰不仅淘汰了铭文带、十二时,代之以三葡萄枝、三角锯齿纹、流云、卷叶等。②瑞兽鸾鸟镜瑞兽鸾鸟镜是从隋至唐初流行的瑞兽镜类发展而来的。铭带消失,无内外区的分隔。瑞兽已由静态趋向动态,造形更为丰腴。构图也由规整紧密,变得活泼开放。特别是主题纹饰的瑞兽与鸾鸟处于对等位置,反映了它是整个隋唐铜镜纹饰由瑞兽向花鸟演变过程中的过渡形态,表现了盛唐的艺术风格。③雀绕花枝镜雀绕花枝是这一时期出现较晚的铜镜纹饰,它的出现标志着唐镜纹饰题材的又一新突破。在形制上,菱花形已跃居主要地位,镜钮圆形或兽性。在题材上,不再以兽为主要纹饰而代之以飞鹊、鸳鸯、喜鹊等;在布局上,飞禽同向排列绕钮,于期间配以花枝,且花枝布局甚为突出,边缘以蜂蝶花叶最多。(3)中晚唐时期①中唐中唐时期唐镜是百花齐放、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时期。就镜形而论,圆形、方形、亚字形、菱花、葵花诸形形制丰富,风格各异;从纹饰来看,瑞兽纹饰基本消失,在前期花鸟饰进一步丰富和完备的基础上,鸾鸟、团花纹饰居于主导地位。此时流行的花鸟镜除前期的雀绕花枝外,主要是对凤镜,又称双鸾镜或双鸾衔授镜。除花鸟镜外,此时反映神仙世界和现实生活题材的铜镜也不少,例如月宫镜、飞仙镜、云龙镜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金银平脱镜、螺钿镜等特种加工的镜子。以金银平脱镜为例,金银平脱是铜镜纹饰装饰工艺水平的一

个创新,用胶漆贴以金、银薄片裁成的人物、花卉、虫兽于镜背上,再于其上髹漆数重之后细加研磨,直至金银片纹漏于平面即成金银平脱镜。这种镜在当时被视为一种绝等奇作,往往作为皇帝赏赐重臣亲信和赠送外来宾客的物品。②晚唐至晚唐,铸镜业趋于衰落,除上期铜镜流行外,出现了人物故事镜。尤其盛行以八卦为主纹,配以符篆星象干支等具道教意味的八卦纹镜,包括八卦百炼、八卦十二生肖、八卦干支、八卦双鸾、八卦星象纹诸镜。万字镜也较为广泛地使用。中晚唐铜镜无论从造型、纹饰、技法上都急剧衰退,镜身渐薄,布局单调,装饰手法草率,完全失去了盛唐铜镜富丽堂皇、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风格。

2015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6×10)1.马家窑文化答:马家窑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20世纪20年代发现于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300~前2050年,处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石器多磨制,常见穿孔。彩陶特别发达,图案复杂多变,画彩技术十分成熟。主要农作物为粟和黍。家畜、家禽有猪、狗、羊、鸡。房屋多为方形地面式。盛行土坑葬。彩陶上墨笔书写符号达130多种,常见十、一、E等。发现有陶祖和陶塑男性裸体像。2.史墙盘答:史墙盘是西周中期青铜器,西周恭王史官墙所作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通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腹内底有铭文18行284字。墙盘型巨大,底部铸有铭文284字,腹和圈足分别饰凤纹和兽体卷曲纹,雷纹填地,圈足有折边。记载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史迹和作器者史官墙的家世。3.秦半两答: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货币,在秦国原半两钱的基础之上改进而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下令废止战国后期六国旧钱而通用秦半两。“秦半两”青铜币以“圆形方孔”为货币造型,方孔代表地方,外圆代表天圆,“圆形方孔”即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从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公元前336年)起算,到秦灭亡(公元前206年),秦半两钱的生产共延续了13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秦半两”为通行货币,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圆形方孔”(又称孔方)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4.《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答:《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夏鼐主编的现代考古学著作,由文物出版社于1984年5月出版。该书以时代为序,综述了1949~1984年中国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考古学在世界考古学界的重要地位,其中详细的注释为进一步研究各专题的学者提供了线索。5.魂瓶答:魂瓶又称“谷仓罐”、“堆塑罐”,由的五联罐演变而来,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两晋时期墓葬中特有的随葬品。汉代、三国、两晋时期的墓葬出土较多宿有楼阁,飞鸟,廊庑,乐伶等等,宋代则相对女佣女官居多。魂瓶的出土对尚未找到墓志铭的墓葬的断代有指导、佐证作用。汉代三国的魂瓶器型较大,高宽之比相差较小,釉水失透,多为平底;到宋代的魂瓶则更似于瓶状,旋削修足,多施化妆土,多数器物釉面玻璃质感较强;元代也有造型独特的魂瓶,比如有人首为堆塑体,人体却以刻画在器身上为呈现方式的人物塑造方式。6.唐昭陵答: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九嵕山

主峰。自贞观十年(636年)始建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完成,历13年。五代时被盗。墓北有祭坛和司马门址、著名的昭陵六骏原置司马门东西两庑。墓正南有朱雀门和献殿,并有皇族、文武大臣陪葬墓167座。二、简答(3×20)1.什么是“青铜时代”,并简述其特征。答:(1)概念青铜时代是继铜石并用时代之后,铁器时代开始之前的历史时代。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的合金,其锈呈青绿色,故名。青铜器具有熔点低、硬度大、易铸造的特点。青铜熔液的膨胀系数大,在冷凝时体积涨大,铸造时填充性好,绝少气孔,铸造的器具适用性广。因此,青铜器很快取代了红铜器,并在许多生产、生活领域里取代了石器。(2)主要特征①青铜冶铸技术的发明和应用。青铜冶铸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社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革,社会生活出现了极大的变化。青铜冶铸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②青铜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伊朗南部、安那托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制造和使用青铜器最早,时间约在公元前4000年初。欧洲在公元前4000年中叶、印度在公元前3000年、非洲不晚于公元前1000年也都相继进入青铜时代。美洲则迟至公元11世纪才进入到青铜时代。中国的青铜时代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大体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与中国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相始终。

③铁器走上了历史的舞台。1972年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一件铁刃铜钺,1977年在北京平谷县刘家河一座商代晚期墓葬中也出土一件铁刃铜钺。据传1931年在河南浚县出土了两件西周初年的铁器,一为铁刃铜钺,一为铁援铜戈,已流失国外。虽然四件器物的铁质部分都是陨铁,而非人工冶炼的铁,但也说明了当时的中国先民不仅认识了铁,还掌握了初步锻造铁器的技术。最迟至春秋早期,中国已出现人工冶铁,这不仅在文献上屡有记述,而且有考古材料相佐证。2.满城汉墓的发掘及意义。答:(1)满城汉墓的发掘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墓室开凿在高约200米的石灰岩丘陵上,两墓相距约100米。M1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墓,卒于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整个墓葬由墓道、甬道、南北耳室、前室、后室、侧室组成,后室有回廊相绕,象征地面建筑的回廊。该墓的平面呈“早”字形,甬道两侧有长长的南北耳室,南北通长37.5米,墓葬全长51.7米,最高处6.8米,容积2700立方米,墓道以土坯封门,两道土坯墙浇以铁汁,铸成铁墙。前室原建有瓦顶木屋,放置大量铜器、陶器、铁器、金银器、漆器等,并有石俑和陶俑若干。南部发现铜帐钩,原应有两具华丽帷幕。帷帐是贵族在前堂宴饮、会客时使用的,表明前室象征生人的前堂。后室有石门与前室相通,放置一棺一椁和贵重器物,象征生人居室。木质棺椁置于汉白玉棺床之上,皆已朽腐无存,可判断木棺施以红漆,并且四周装有鎏金铜环和衔环铺首。椁下有4个大铜轮,便于移送

椁棺,估计当时棺椁是用人力拉上山后推入墓室的。墓主身穿金缕玉衣,头枕镶玉铜枕,两手握璜,胸前、背后共置10余枚璧,腰左侧置刀1把,右侧置剑2把,玉衣袖内有篆刻小玉印2枚,印文“信”、“私信”。后室有回廊相绕,后室的一侧凿一小室,内置青铜沐盆、盛水的铜锅、薰炉、铜灯、搓澡石等,象征沐浴更衣之所。后室及侧室出土鎏金银镶嵌琉璃的“长乐食官”铜锺、鎏金银蟠龙纹“楚大官糟”铜锺和错金银鸟虫书铜壶、错金薰炉等重器。南耳室和甬道是车库马房,内置猎车、安车6乘,马16匹,狗11只,鹿1头。北耳室是贮藏食物和饮料的库房兼磨房、厨房,置大批不同类型的陶器,如装酒的大缸、装食物的大瓮、灶和炊事用具的模型、石磨,磨旁有马骨。甬道中间有渗水井排水设施。M2的结构和葬品的布置情况与M1相似,只是葬品的数量略少,但也出土了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等重要文物。根据出土铜印有“窦绾”、“窦绾须”刻文等,可知墓主为刘胜之妻窦绾,死于公元前104年左右。(2)满城汉墓发掘的意义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出土文物数量多,品级高,该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是我国发现的第一具完整的玉衣实物,玉衣上佩挂刀、剑,此外还有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镏金铜壶等文物出土。这批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研究我国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发展情况的重要资料。满城汉墓的发掘(包括陵山主峰南坡18座小型陪葬墓,待发掘),为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件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

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和工艺价值。3.唐代墓志特点。答:墓志是一种记述墓主人生平、埋葬情况和后人对他的颂仰祝祷之词的文物。墓志的质地有石质和砖质之分,多埋藏于地下。隋唐时期的墓志一般为青石质,由志盖与志石两部分组成。志盖顶部与四周雕刻花纹,中央刻写死者姓氏。志石正面刻写铭文,志文一般包括散文体的“志”与韵文体的“铭”两部分。志首先记叙死者的卒官、姓名、籍贯和祖先世系,而后回顾死者的生平仕历并加以称颂,最后记录死者的卒年、葬日、葬地及子孙姓名等。唐代墓志特点包括:(1)使用范围广泛唐代墓志为社会各阶层所广泛使用,出现了明显的等级差别。贵族和高级官员的志铭形制较大,刻绘精致,花纹装饰繁缛,如陕西昭陵出土的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尉迟敬德墓志,边长约120厘米,顶形盖上刻有多重宝相花饰,中央以飞白书刻写志铭,志侧刻有十二生肖纹及宝相花饰。志文达2221字之多。而一般平民和下层官员的墓志边长仅40厘米左右,志文在500字上下,装饰花纹也很简单,甚至素面无饰。有些地区(如新疆等地)还使用砖刻写墓志,更加简略。(2)书法技艺高超唐代墓志的书法技艺十分丰富高妙,包含了各种书体、各个流派的风貌。初唐时期,墓志书法受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等书法家的明显影响,如咸亨三年(672年)盖蕃墓志、圣历二年(699年)崔玄籍墓志等。至盛唐其影响仍存,如天宝十一年(752年)顺节夫人李氏墓志,书体妩媚,形神与褚遂良《大字阴符经》有相似之处,但又含有六朝余韵,不为褚书所囿,实为唐代书法中罕见的佳作。盛唐时期,由于唐玄宗喜作

隶书,墓志中的隶书也随之增多,如开元十一年(723年)崔泰之墓志、天宝十年(751年)倪彬墓志等,都是隶书佳作。中、晚唐时期,墓志书体又深受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影响,如贞元五年(789年)公孙夫人李氏墓志等。唐代后期,墓志书体日渐草率,出现了行书、行草体的志文。(3)时代特征鲜明唐代墓志的雕刻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①唐初至高宗时期,以缠枝忍冬、卷云纹为主,纹饰简洁明快。枝蔓肥大,花叶、云朵多为单层三瓣形,如上述尉迟敬德墓志。②武后时期,以忍冬、行云及花鸟为主,纹饰变得纤细繁缛,花瓣、花朵为多重多出形,缠枝纹形成多组∽形的连续图案,如圣历二年(699年)赵慧墓志等。③开元年间,出现了大朵花蕾的忍冬花饰和以花朵图案为主的多重忍冬及对叶忍冬花结,四象云气纹及人身十二生肖纹饰,如开元四年(716年)独孤氏墓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开承简墓志等。④天宝年间,以肥厚丰硕的花草纹居多,团花纹开始出现,如天宝七年(748年)宋遥墓志等。⑤安史之乱以后,墓志的纹饰明显减少,变得粗率简略,花饰以团花、回形折线纹、宽肥的簇叶纹、四象及开光式十二生肖纹为主。这种雕饰至唐末一直沿用,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只是在晚唐时期,纹饰越来越粗略简单。三、对比列举(4×20)1.列举三项华北旧石器文化并简述其特征。答:(1)北京猿人及其特征

北京猿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周口店的龙骨山,地层堆积厚达40米以上。其文化的年代,早期为距今70万年至40万年,中期为距今40万年至30万年,晚期是30万午至20余万年。①体质特征脑量较小,平均脑量为1043毫升,头骨前额低平,上窄下宽,骨壁较厚,眉嵴粗壮,面部较短,吻部前伸,下肢骨已基本上具有现代人的形状。②文化遗物石器的原料以脉石英为最多,包括砍砸器、刮削器、雕刻器、尖状器、石锤和石锥等,主要使用锤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出土有骨角器,已懂得用火。(2)许家窑人及其特征许家窑遗址位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和河北省阳原县侯家窑村交界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或晚更新世之初,据铀系法断代距今约10万年。①体质特征头骨壁较厚,枕骨圆枕位置较高,大脑窝比小脑窝大,上颌骨粗壮,下颌枝低而宽,总体上较北京人更为接近现代人的体质特征。②文化遗存石器的原料以石英、燧石和石英岩居多,类型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砧、砍砸器、石球等,大多器形较小,加工精细。骨器有铲形工具、三棱尖状工具、刮削器、尖状器等。(3)山顶洞人及其特征

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遗址顶部的一个洞穴,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四个部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①体质特征前额高起,脑腔发达,脑量为1300~1500毫升。头骨最宽的位置在顶结节处,矢状嵴消失,脑壳变薄,口缘后退门,颌突出,牙齿细小,齿冠增高。男性身高约为1.74米,女性为1.59米,和现代人一致。②文化遗物石器主要原料是石英,次为绿色砂岩和燧石,类型有刮削器、砍砸器和两极石片等,骨角器有骨针、赤鹿角及一些稍经加工的骨片等,并出土了装饰品。③生产活动和原始宗教山顶洞人以渔猎和采集为生,下室是山顶洞人的公共墓地,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2.列举三项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上的应用并举出实例。答:(1)穆斯堡尔谱技术穆斯堡尔效应是γ射线的共振荧光现象。由于该效应对γ射线能量的细微变化十分敏感,因此可以用来探测由于共振原子核附近的物理和化学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共振γ射线能量的细微结构。不同的考古样品具有不同的穆斯堡尔谱线,该项技术对文物基本不破坏或很少破坏,可以用于包括古代颜料、书画、陶瓷在内的各类文物的分析。利用该项技术可以分析陶瓷的原料来源、烧制工艺、烧成温度以及年代等。我国学者曾将该项技术应用于对二里头文化和河南禹县龙山文化的陶片的分析研究,发现二者的原料和烧成温度大体一致。

(2)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的原理:用单色的X射线照射样品,样品中存在的晶体的不同,在不同角度上出现的X射线的衍射不同。通过研究最强衍射现象出现的角度,可以确定样品中晶体的结构。该技术所需的样品量很少,主要用于陶瓷器的分析研究,帮助区分陶瓷器的产地,推断烧制温度,借以了解当时的生产水平和工艺技术,探讨不同地区、文化和类型的器物的整体特征。我国学者用该项技术分析了绿漆古铜镜和西安城墙砖坯的结构成分,还对云冈石窟的壁画颜料进行了分析,第一次发现了颜料中含有醋酸亚砷酸铜,是以前文献记载所未见的。(3)离子束分析离子束分析的原理:利用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离子束来轰击样品,分析因此产生的电磁辐射或带点粒子,由于样品的化学成分不同,产生电磁辐射的能量、带电粒子的种类和能量均有所不同,可以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该项技术主要应用于陶器、金属器物的元素分析。我国学者曾利用该项技术分析了秦俑坑的青铜镞,认为当时已经知道用铬处理表层防止锈蚀。3.列举三本你所阅读的考古报告并简述其体例内容。4.比较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陶器装饰的特点。四、论述(2×50)1.论述河北平山中山墓的发掘及意义。2.论述西安地区唐墓的分期。

2014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明定陵答:明定陵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同葬者孝端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为明十三陵之一,位于陵区中部偏西,大峪山下。陵墓于万历十二年(1584)动工,历时六年完成。1956~1958年,夏鼐主持进行发掘。定陵的陵园完全模仿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永陵。墓室在宝城封土下面,由前、中、后殿和左右配殿组成,全部用石材垒砌起券。万历皇帝和两个皇后的棺椁置于后殿棺床上,为一棺一椁。出土有谥册、谥宝、甬等系木制品、以及金、银、玉、瓷等生活用品。2.都江堰答:都江堰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千米处。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与其子于约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修建。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兼具防洪、水运、城市供水等多种效益。经过历代整修,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3.仰韶文化答:仰韶文化是指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前身是老官台、李家村、磁山、裴李岗诸文化,在中原地区发展为庙底沟二期文化。仰韶文化的居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聚落,聚落以向心布局为典型形态。仰韶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家畜饲养,兼营采集、渔猎,还进行多种手工业的生产活动。表现仰韶文化特征的陶器,以手制泥沙红陶为主,泥质陶上习见绘彩,有几何图案、植物和动画花纹,拍印粗、细绳纹。石器大量经过磨制,但打制石器仍占有相当比例。葬制有二次多人合葬、女性厚葬等,都反映了以女性为中心;同一墓地内有分片的墓区;儿童瓮棺不入公共墓地。仰韶文化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4.湖州镜答:湖州镜是南宋湖州铸造的铜镜。出现于北宋后期,清代仍有生产。湖州镜多作葵花形,亦有圆形和方形,一般都为素背,背上铸有商标性质铭记,如“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宋镜)、“湖州薛晋侯造”(清镜)等。当时远销各地,广州、四川、内蒙古等地都有发现。朝鲜、日本也有流传。5.唐三彩答:唐三彩是指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陶器,主要以白色粘土为胎,以含有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做釉料。助溶剂为炼铅熔渣和铅灰。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其中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简称“唐三彩”。唐三彩胎质松脆,防水性差,实用性远不如青瓷和白瓷,且含铅量高,具有一定毒性,主要做随葬品的明器。西安和洛阳地区唐墓中出土最多,目前考古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有河南巩县黄冶窑、陕西铜川黄堡窑、西安市郊机场窑等。宋以后的各种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瓷,大部分是在唐三彩的工艺上发展起来的。唐三彩的诞生

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国画、雕塑等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6.楚纪南城答:楚纪南城是东周时期楚国埕都遗址,位于湖北省江陵县。因在纪山之南,故称纪南城。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城内已知的东周夯土台基达84座,大多集中在中部偏东南处,当为宫殿区,其东部和北部已探出宫城墙基。已发掘有柱洞、隔墙、散水和下水道等遗址。另外发现陶窑址多处。出土的陶器多灰陶。瓦都是泥条盘筑的绳纹瓦,瓦当有圆瓦当和半瓦当。城内仅发现两处墓地,城外三、四十公里范围内发现有多处墓区。7.妇好墓答:妇好墓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的墓葬,1976年发现与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墓圹为长方形竖穴,南北向,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有棺椁、殉人、殉狗。墓内出土大量铜器、玉石器、骨器、陶器等,所出带铭铜器为武丁时期断代的标准器物。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晚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8.五铢钱答: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汉武帝建元元年至建元五年开始铸造,钱径2.2厘米左右,面纹“五铢”。魏、晋、南北朝、隋朝都曾铸造五铢钱,在重量、纹饰等方面略有变动,基本沿

袭了汉五铢钱圆形方孔的形制。二、简答题1.简述北京猿人的发现及意义。答:(1)北京猿人的发现北京猿人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周口店龙骨山,是一个很大的洞穴堆积。年代为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发现北京猿人化石的地点编号为周口店第1地点。1918年,中国北洋政府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和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周口店发现一处含有动物化石的裂隙堆积,1921年,安特生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等人在龙骨山北坡,找到一处更大、更丰富的化石地点,即周口店第一地点。1921年和1923年先后发掘出两颗人牙,并定为人属。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的独自主持下,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1)北京猿人发现的意义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特别是随后发现了石器和用火遗迹,使得直立人的存在得到了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北京人遗址的材料,是全世界发现的同一阶段人类遗址的材料中,最丰富、最系统的,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及其文化提供了可贵的资料。2.简述汉朝南阳地区画像石的主要特征。答:(1)西汉晚期西汉晚期,南阳画像石仅刻于墓门,内容为门阙、楼阁和门吏,有少量的历史故事,技法为阴刻法和凹面刻。到了新莽时期,扩展到了内

室,内容以车骑出行,墓主生活和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开始出现神话故事,技法为浅浮雕。(2)东汉早期东汉早期的南阳画像石数量减少,仅有少量乐舞,仙人图等,门额上有仙禽神兽。东汉中期,以仙禽神兽为内容的画像加饰了流畅的云气纹,技法为浅浮雕。(3)东汉早期东汉早期的南阳画像石数量减少,仅有少量乐舞,仙人图等,门额上有仙禽神兽。东汉中期,以仙禽神兽为内容的画像加饰了流畅的云气纹,技法为浅浮雕。(4)东汉晚期东汉晚期的南阳画像石画像内容增加了与神话故事结合的天象图,技法以浅浮雕为主,仅在石梁头部用透雕法,第一期画像雕制较粗,朴拙呆板;第二、三期具有雄浑豪放的独特风格。3.简述西安地区唐墓的分期。答:(1)第一期7世纪晚期,沿袭北朝时期传统流行的方形或长方形单室土洞墓或砖室墓。大墓则盛行带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多小龛形制,随葬陶俑一部分是表现家内生活的仆侍佣,另一部分为表现墓主出行的仪仗佣。(2)第二期7世纪晚期至8世纪中期,刀型墓室盛行,墓道开始缩短,天井和小龛减少,对墓室构筑更重视,墓内随葬童仆佣和园宅、假山、建筑模

型。(3)第三期8世纪中至10世纪初,斜坡墓道更短,竖井式墓道流行,天井变少,小龛移至墓室四周,厚葬之风盛行,多以金银锦绣为饰。三、论述题1.东晋南朝时期墓葬形制变化的主要特点。2.举例说明判明历史时期年代标志的出土器物。

2012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唐三彩答:唐三彩是指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陶器,主要以白色粘土为胎,以含有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做釉料。助溶剂为炼铅熔渣和铅灰。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其中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简称“唐三彩”。唐三彩胎质松脆,防水性差,实用性远不如青瓷和白瓷,且含铅量高,具有一定毒性,主要做随葬品的明器。西安和洛阳地区唐墓中出土最多,目前考古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有河南巩县黄冶窑、陕西铜川黄堡窑、西安市郊机场窑等。宋以后的各种低温色釉和釉上彩瓷,大部分是在唐三彩的工艺上发展起来的。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国画、雕塑等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2.曾侯乙墓答: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国国君乙的墓葬,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擂鼓墩附近。从出土的镈钟鸣可知,曾侯乙下葬的年代为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年谭维四主持发掘。该墓为岩坑竖穴木椁墓,平面多边形,无墓道。椁室与墓坑的形状一致,分为东北中西四个室。主棺置于东室,分内外两层,均为木质。墓主尸体有多层丝织物包裹,骨架周围有玉器、骨器、角器和小件金器等随葬品。此外,还有多名殉葬女性。其中发现的青铜器确认了中国掌握失蜡法铸造技术的年代要早到战国早期。3.失蜡法答:失蜡法是春秋晚期偏早出现的一种铸造技术,将易熔化的黄蜡制成所需器形的蜡模,定型后用细泥浆多次浇淋,并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制成铸型。烘烤时黄蜡熔化流出,留下泥范型腔,进行浇铸。4.北京猿人答:北京猿人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属直立人,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堆积中,年代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北京人头骨的最宽处在左右耳孔稍上,头盖骨低平,眉脊粗壮,面部较短,没有下颏(ke),牙齿比猿类弱小,头部的原始性质和爪哇人相似,又具有现代蒙古人种的特质。北京人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角器、用火遗迹。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较少,且多为小型。洞穴堆积中有许多破碎的兽骨。还发现成堆的灰烬,说明他们已经能很好的管理火。北京人穴居,从事狩猎和采集。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特别是石器和用火遗迹的的发现,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5.文化层答:文化层是指人类居住在一地,必然会在原来天然堆积的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往往夹杂着人类无遗留下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如果地层未经扰乱,则上文化层必然晚于下文化层的形成年代。

6.燕下都答:燕下都是指战国中、晚期燕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易县东南。从历年出土的兵器铭文看,该城的繁荣时期主要在燕昭王(公元前311年~279年)。公元前222年,秦灭燕,下都废弃。1930年,以马衡为首的燕下都考古团开始对老姆台进行了发掘。古城平面呈方形,城市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城是燕下都的主体,和西城都略呈方形。宫殿建筑以武阳台为中心,武阳台以北,依次有望景台、张公台、老姆台诸夯土台基,是其主要的宫殿区。在东城的西北隅有两个公共墓区。宫殿区周围出土大量陶制泄水管道和瓦当、筒瓦、板瓦、陶井圈等。城内有制铁、兵器、骨器作坊遗址,居民区有制铁、兵器、铸钱、烧陶作坊遗址。7.唐蕃会盟碑答:唐蕃会盟碑是反映唐代吐蕃会盟的碑刻,立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即吐蕃赞普克黎可足彝泰九年。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大昭寺门前。碑上刻有唐穆宗和吐蕃赞普克黎可足结立舅甥之谊,汉蕃社稷如意,结立大和盟约的盟文节目。故称,唐蕃会盟碑或长庆舅甥会盟碑,藏语称祖拉康多仁,即大昭寺前之碑的意思。盟约规定彼此不为抵扣、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封镜、不相掠夺人口。二、简答题1.良渚文化及意义。答: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县良渚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由崧泽文化发展而来,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2200年。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轮制较为普遍。石器磨制精致。良渚文化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手工业十分兴旺,尤其是玉器的制作,在全国同时期的原始文化中,显得十分突出。良渚文化居民过着较稳固的定居生活。发现的墓坑基本呈长方形,以头向南的仰身直肢葬为主,有大、小墓之分。良渚文化时期,氏族社会已走上解体的道路。良渚文化显示了长江三角洲原始社会末期的物质文化发展水平,丰富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内容。2.唐开元通宝的类型、特点。答:(1)武德开元唐代初期由欧阳询致词及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主要特征为面背具有肉好,廓整,钱文深俊清晰,轮廓十分规整,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cm~2.5cm,重4.5克左右。(2)金质开元金质开元铸造十分工整,钱径2.3cm,廓宽0.2cm。这种开元金币是皇帝位赏赐臣下或举行庆典活动而特铸。(3)银质开元铸造工艺同样十分工整,其钱文笔峰,周廓尺寸也均与武德开元无异,钱径2.5cm,重5.7克。(4)月痕开元可分为四型,直画月痕,是指钱背有遗址画隆起;月型月痕,是指钱背出现的半月形隆起,形似指甲;小径月痕,是指钱文风格上与月型

月痕相近,但钱径缩小;对月月痕,是指钱背的穿之上下或左右各有一月纹。(5)合背开元是指一种面、背俱铸钱文的开元通宝钱。(6)当十开元是指一种大直径的开元通宝钱,钱径3cm,重10克,铜质浑厚,文字明坦,光背。(7)花孔开元是指一种方穿被铸成花孔状的开元通宝钱,铜质不纯,铸工草率,应归属私铸开元之列。(8)会昌开元是指钱背加铸州名或钱监名的开元钱币。(9)鎏金开元发掘实物甚少,根据《古钱汇考》记载,当为背刻细花。专指几种钱径在2.1cm~2.3cm之内的开元钱。三、举例比较题1.三本历史时期考古学报告内容。2.三项中外交流发现简评。3.东晋南朝墓志比较。

4.画像石墓与画像砖比较。四、论述题1.大遗址保护的意义、注意的问题,举例说明。答:“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等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在我国已公布的六批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约有500余处是大遗址,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一部分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史的主体和典型代表,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世界展示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大遗址所在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在有效保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风貌的同时,加强展示和宣传工作,对于全面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水平,发挥文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在有效保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风貌的同时,加强展示和宣传工作,对于全面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水平,发挥文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宋墓装饰特点。

2011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北京猿人答:北京猿人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属直立人,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堆积中,年代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北京人头骨的最宽处在左右耳孔稍上,头盖骨低平,眉脊粗壮,面部较短,没有下颏(ke),牙齿比猿类弱小,头部的原始性质和爪哇人相似,又具有现代蒙古人种的特质。北京人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角器、用火遗迹。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较少,且多为小型。洞穴堆积中有许多破碎的兽骨。还发现成堆的灰烬,说明他们已经能很好的管理火。北京人穴居,从事狩猎和采集。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特别是石器和用火遗迹的的发现,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司母戊鼎答: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司母戊”而得名。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周四边及足上部饰有兽面纹。双耳、外侧则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用陶范铸做,鼎体混铸。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钵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也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3.开元通宝答:开元通宝是唐代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铸造的钱币,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元通宝的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直径2.4厘米。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代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开元通宝铜质优良,铸工精细,流传下来的实物数量很多,表明唐代货币经济较为发达。4.虎子答:虎子是指便壶,因形作伏虎状而得名。多以陶、瓷、漆或铜制作,汉代王室贵族以玉为之者。汉、魏、南北朝古墓中常以虎子作为随葬品。《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第凡亵器。”汉郑玄注:“亵器,清器、虎子之属。”孙冶让正义:“虎子,盛溺器,亦汉时俗语。”5.安伽墓答:安伽墓是北周时期墓葬,位于西安市北郊龙首原。安伽墓坐北朝南,墓葬由斜坡墓道、天井、过洞、砖砌拱形甬道、砖砌穹窿顶墓室组成。甬道进口上方原绘有壁画。墓葬主人可能是掌握“丝绸之路”一定贸易的具有官职的栗特贵族。石刻图案所反映的内容为栗特人生活场景以及他们旅居中国后的生活场景等。墓葬出土的围屏石榻及袄教祭祀图反映了中亚人的生活场景。安伽墓的发掘为我们研究北周时期栗特文化及其对中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二、简答题1.什么是考古学文化?答:“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同一个考古学文化因分布地域的不同,在其文化面貌上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需要文化类型来区分,亦即属于同一文化的不同类型。例如“龙山文化”分布于黄河下游地区,它又分为分布于鲁东山地和滨河平原的“两城类型”、鲁中丘陵和鲁西平原以东地区的“城子崖类型”、鲁西平原与豫东级苏北的黄淮地区的“青堌堆类型”。有些考古文化被发现的初期,人们对于同一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的先后关系还不了解的,常用不同的文化类型来区分。例如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等,是对同一文化的不同分期。2.什么是考古学文化中的典型遗物,有什么意义?3.什么是文物,文物的价值。答:(1)文物的概念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迹和遗物(借鉴2002年《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其内涵大体相当于国际公约“文化财产”和“文化遗产”的结合。我国把文化遗存统称为文物,是中国国情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是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文物学的基础。(2)文物的价值

文物价值是凝结在历史文化遗迹遗物(包括精神和物质的遗物)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它具有明显的双重特性,即有形价值和隐形价值。从整体来讲,文物必须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迹、遗物,否则不称其为文物。三者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存在于物质文化遗存之中。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因此,文物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否定的。(1)历史价值在文物所具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中,历史价值是首要的。如上文所谈及的,历史遗迹和遗物,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地球上自有人类以来,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社会活动,任何历史遗迹和遗物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因此,它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包含着当时社会的诸多内容。(2)艺术价值文物的艺术价值,内涵十分丰富,就其主要方面而言,有审美、欣赏、愉悦(消遣)、借鉴以及美术史料等价值。它们之间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制约。审美价值,主要是指文物给人的艺术启迪和美的享受。欣赏价值,主要是指文物从观赏角度给人以精神作用,陶冶人的情操。愉悦价值,主要是指文物给人以娱乐、消遣。借鉴作用,主要是指从文物表现形式、手法技巧等方面学习借鉴以创新。美术史料价值,是指文物是研究美术史的珍贵的实物资料。(3)科学价值历史遗迹和遗物,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它的那个时代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按照唯物史观来看,劳动生产者所创造的一切,都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超过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产品是制造不出来的。古代各种文化遗迹、遗物的本身,都蕴藏着产生它的那个时代

的科学技术信息。4.我国博物馆分类有哪些,并举例说明。答:根据博物馆的定义和范围,根据我国博物馆的主要性质,我国博物馆的类型可划分四大类,即:社会历史类、自然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和综合类。(2)社会历史类博物馆以研究和反映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①历史考古博物馆:包括通史、断代史、地方史、专史、历史遗迹、古陵墓、庄园等。②革命史博物馆:包括全国的或地方的革命史、革命军事史等。③纪念类博物馆:纪念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博物馆。④民族、民俗博物馆:包括民族史、少数民族历史遗迹等,反映某一地区人民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文化的博物馆。举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2)自然科学博物馆以自然界和人类认识、保护和改造自然为内容的博物馆。①自然博物馆:a.一般性的自然博物馆,如各地自然博物馆。

b.专门性的自然博物馆,如天文、地质、生物等。c.园囿性的自然博物馆,如动、植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等。②科学技术博物馆:a.科学技术博物馆,如现代科学技术和工农业、国防、交通等。b.科学技术史博物馆,如古代科学成就。举例: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3)文化艺术类博物馆包括绘画、书法、工艺美术、文学、戏剧、建筑等。举例:中国工艺美术馆;古陶文明博物馆;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4)综合类博物馆是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双重性质的博物馆。举例:故宫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市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答:例如:《四川船棺葬发掘报告》三、问答题1.安阳殷墟发掘意义。

2.论汉代黄肠题凑墓。3.唐墓武士佣演变及分期。

2010年四川大学649考古学通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元谋人答:元谋人是指中国西南地区旧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