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测试卷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1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测试卷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2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测试卷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3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测试卷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4页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模拟测试卷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消毒 B.金属冶炼 C.海水晒盐 D.镁条燃烧2.(2分)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下列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玻璃 B.青铜 C.玻璃钢 D.聚乙烯3.(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蒸发氯化钠溶液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的pH4.(2分)下列有关做法不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是()A.深埋废铅蓄电池,防止土壤污染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研制无污染农药,减轻水体污染 D.开发清洁新能源,防治大气污染5.(2分)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6.(2分)如图所示,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糖类与油脂属于交叉关系7.(2分)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尿素[CO(NH2)2]属于复合肥料 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会降低肥效8.(2分)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Al3+③④A.①表示2个氢元素 B.②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③表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由④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9.(2分)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需固体氯化钠的质量是3.0g B.固体氯化钠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溶解固体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用量筒量取所需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10.(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等量NaOH和NaCl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等量水中 B.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 C.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钉11.(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铝比铁更活泼,所以通常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12.(2分)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K+、Na+、Cl﹣、 B.Cu2+、Mg2+、、Cl﹣ C.Ba2+、Na+、、 D.H+、Ba2+、、13.(2分)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和乙是反应物 B.丙一定是化合物 C.x=0.4g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4:114.(2分)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15.(2分)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鉴别硬水和软水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比较Fe和Z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A.A B.B C.C D.D16.(2分)在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无AgNO3 B.滤液中可能有四种金属离子 C.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D.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17.(2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铁粉中的铜粉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B除去CO2中的CO通入过量的氧气后点燃C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D检验H2中是否混有CH4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A.A B.B C.C D.D18.(2分)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获得精盐进行如图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NaCl的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10g粗盐所需水的最少质量 B.只调换“过量NaOH溶液”与“过量BaCl2溶液”的顺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操作c的名称为蒸发结晶 D.若称得精盐的质量为8.5g,则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5.0%19.(2分)某研究所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高能量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制取H2,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Ⅰ中Zn、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该循环过程中涉及到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C.H2燃烧热值高,是一种理想的优质能源 D.该循环过程理论上每生成2gH2,需补充65gZn20.(2分)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健康的认识B.对生活常识的认识①食用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②可利用甲醛浸泡海鲜延长保存期③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引起贫血①点燃并闻气味区分棉线和羊毛线②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③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对性质与用途的认识D.对概念的理解①因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②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③因浓硫酸有吸水性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①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③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A.A B.B C.C D.D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21.(8分)“氧循环”、“碳循环”、“水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从物质分类角度看,CO2属于。(2)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循环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区别。(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能;在⑤、⑦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产物不同的原因是。(4)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一个研究方向。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8分)以绿矾(主要成分FeSO4•7H2O)为原料生产铁红(Fe2O3)的工艺流程如图1:(1)“溶解”时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写一种即可)。(2)完成“沉淀”时的主要反应:2FeSO4+H2O2+2H2O═2FeO(OH)↓+2。(3)“过滤”后需对固体进行洗涤、干燥。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4)“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煅烧温度对产品中Fe2O3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2所示,则最适宜的煅烧温度为℃。23.(10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化学上研究“水”可从多角度进行。(1)电解水。按图1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a管和b管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2)水的作用。图2所示实验中,对水的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填字母序号)。A.a图中水的作用是为了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B.b图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C.c图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是否集满D.d图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滴落时炸裂集气瓶(3)水溶液。20℃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3所示图像。①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g。②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③图中A、B、C、D四点所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用含A、B、C、D的关系式表示)。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24.(9分)如图为实验室常用装置示意图,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图1中标号①仪器名称是。(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若用装置B收集CO2,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3)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常温下可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2S气体。H2S气体有毒,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制取H2S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某同学用C、D、E装置组合收集H2S气体,D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则虚线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图2中的(填“甲”或“乙”);E装置的作用是。25.(15分)为深度学习酸、碱、盐有关知识,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1)探究中和反应。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缓慢地全部注入烧瓶内,用pH传感器测得烧瓶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①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②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所含溶质是(填化学式);③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反应到达c点的是(填字母序号)。A.锌粒B.硝酸银溶液C.无色酚酞试液D.氧化铁(2)探究碱的性质。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查阅资料】Ⅰ.氯化钙溶液呈中性。Ⅱ.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为探究久置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有生成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Na2CO3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反思与评价】在上述实验步骤①中,某同学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可行:(填“是”或“否”);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26.(4分)某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的标签如图所示。计算:(1)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要把1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溶液,稀释所需水的质量为g。27.(6分)把12.0g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107.6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计算:(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g;(2)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消毒 B.金属冶炼 C.海水晒盐 D.镁条燃烧【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酒精消毒,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进入细菌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杀死,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金属冶炼,有新物质金属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海水晒盐,利用的是蒸发结晶的方法,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镁条燃烧,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2分)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下列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玻璃 B.青铜 C.玻璃钢 D.聚乙烯【分析】根据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指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B、青铜属于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玻璃钢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选项错误。D、聚乙烯是塑料的一种,塑料是三大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征(有机物、高分子,包括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蒸发氯化钠溶液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测溶液的pH【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石灰水显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2分)下列有关做法不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是()A.深埋废铅蓄电池,防止土壤污染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研制无污染农药,减轻水体污染 D.开发清洁新能源,防治大气污染【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解答】解:A、深埋废铅蓄电池会造成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不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符合题意;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合题意;C、研制无污染农药,减轻水体污染,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合题意;D、开发清洁新能源,防治大气污染,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5.(2分)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能闻到气味,说明氨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气味;闻到的气味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随之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2分)如图所示,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糖类与油脂属于交叉关系【分析】根据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的三种关系: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由所涉及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选项说法正确。B、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交叉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C、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D、糖类与油脂均属于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的三种关系、正确的理解各概念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2分)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尿素[CO(NH2)2]属于复合肥料 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 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会降低肥效【分析】A、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B、根据大量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提高产量,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尿素[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错误。B、大量施用化肥会造成水体、土壤污染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棉花叶片枯黄,说明土壤缺乏氮元素,应施用尿素等氮肥,故选项说法错误。D、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会降低肥效,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化肥的分类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分)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Al3+③④A.①表示2个氢元素 B.②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③表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由④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①表示2个氢原子,说法错误;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该符号表示带有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说法错误;C.该结构示意图的质子数为12,核外有10个电子,表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D.元素周期表一格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9.(2分)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需固体氯化钠的质量是3.0g B.固体氯化钠可以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溶解固体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用量筒量取所需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分析】A、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6%=3.0g,故选项说法正确。B、固体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应放在纸片上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溶解固体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等量NaOH和NaCl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等量水中 B.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 C.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钉【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至常温;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故选项图像错误。B、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逸出,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最终固体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像错误。C、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像错误。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11.(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铝比铁更活泼,所以通常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分析】A、根据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通常情况下,pH<7的溶液呈酸性,但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故选项推理错误。B、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选项推理正确。D、铝比铁更活泼,但通常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推理,不能盲目推理,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12.(2分)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下列各组离子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K+、Na+、Cl﹣、 B.Cu2+、Mg2+、、Cl﹣ C.Ba2+、Na+、、 D.H+、Ba2+、、【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该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A、五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B、Cu2+、Mg2+和OH﹣分别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Ba2+、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H+、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13.(2分)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和乙是反应物 B.丙一定是化合物 C.x=0.4g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4:1【分析】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7.6g﹣3.2g=4.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4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5.8g﹣0.2g=5.6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0.4g﹣0g=0.4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5.6g+0.4g﹣4.4g=1.6g,故x的数值为2.0g﹣1.6g=0.4g。A、由上述分析,甲和乙是反应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乙,生成物是丙和丁,丙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上述分析,x=0.4g,故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1.6g:0.4g=4: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14.(2分)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B、根据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来分析;C、根据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的关系来分析;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说法正确;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但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说法错误;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说法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元素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是解题的关键。15.(2分)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鉴别硬水和软水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比较Fe和Z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A.A B.B C.C D.D【分析】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解答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只有一个变量,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达到对比实验的目的。【解答】解:A、图中实验,除了溶剂的种类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可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故选项对比实验能达到目的。B、图中实验,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故选项对比实验能达到目的。C、图中实验,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故选项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D、图中实验,除了金属的种类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可用于比较Fe和Z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对比实验能达到目的。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设计实验时要掌握其原理和区别,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2分)在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无AgNO3 B.滤液中可能有四种金属离子 C.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D.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分析】由金属活动性Al>Zn>Cu>Ag,在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不能与Al(NO3)3溶液反应,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金属活动性Al>Zn>Cu>Ag,在Cu(NO3)2、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不能与Al(NO3)3溶液反应,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溶液中含有硝酸铜,无法确定硝酸银是否已完全反应,滤液中可能含有AgNO3,故选项说法错误。B、硝酸银可能有剩余,滤液中可能有银离子、铜离子、铝离子、锌离子四种金属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于滤液中有硝酸铜存在,硝酸铜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或者是硝酸铜部分参加了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银、铜均不与稀盐酸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C选项的解析,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不可能含有Zn,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确定能发生的反应、综合考虑各种出现的情况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7.(2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铁粉中的铜粉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B除去CO2中的CO通入过量的氧气后点燃C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D检验H2中是否混有CH4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A.A B.B C.C D.D【分析】A、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B、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C、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D、根据氢气、甲烷燃烧均能生成水,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粉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过量的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铁粉,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D、氢气、甲烷燃烧均能生成水,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不能检验H2中是否混有CH4,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8.(2分)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获得精盐进行如图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NaCl的溶解度,可计算出溶解10g粗盐所需水的最少质量 B.只调换“过量NaOH溶液”与“过量BaCl2溶液”的顺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C.操作c的名称为蒸发结晶 D.若称得精盐的质量为8.5g,则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5.0%【分析】A.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可以依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把粗盐看出全部是氯化钠,可以计算出溶解10g粗盐所需水的最少质量进行分析;B.根据氢氧化钠的作用只是除去氯化镁,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钠,碳酸钠必须放在氯化钡的后面,除去过量的氯化钡和溶液中的氯化钙进行分析;C.根据氯化钠溶解度大小分析其分离方法;D.根据在粗盐提纯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解:A.粗盐提纯的实验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可以依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把粗盐看出全部是氯化钠,可以计算出溶解10g粗盐所需水的最少质量,故A正确;B.氢氧化钠的作用只是除去氯化镁,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钠,碳酸钠必须放在氯化钡的后面,除去过量的氯化钡和溶液中的氯化钙,所以只调换“过量的NaOH溶液”与“过量的BaCl溶液”的顺序,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钠固体,因此操作c的名称为蒸发结晶,故C正确;D.在粗盐提纯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所以称得精盐的质量为8.5g,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纯度小于85%,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的性质、除杂的方法和原则,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为了保证将杂质除尽,所加试剂必须过量,因此为了不引进新的杂质,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够除去前面所进入的过量试剂。19.(2分)某研究所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高能量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制取H2,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Ⅰ中Zn、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该循环过程中涉及到两种基本反应类型 C.H2燃烧热值高,是一种理想的优质能源 D.该循环过程理论上每生成2gH2,需补充65gZn【分析】A、根据反应Ⅰ为氧化锌在高温下分解生成锌和氧气,据此分析;B、根据反应Ⅰ为氧化锌在高温下分解生成锌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Ⅱ为锌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进行分析;C、根据氢气的特点进行分析;D、根据在反应Ⅰ中锌是生成物,在反应Ⅱ中锌为反应物,锌可以循环利用进行分析。【解答】解:A、根据反应Ⅰ为氧化锌在高温下分解生成锌和氧气,锌单质中锌元素化合价为0,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氧化锌中锌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故反应Ⅰ中Zn、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反应Ⅰ为氧化锌在高温下分解生成锌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Ⅱ为锌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H2燃烧热值高,是一种理想的优质能,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在反应Ⅰ中锌是生成物,在反应Ⅱ中锌为反应物,锌可以循环利用,无需补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0.(2分)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健康的认识B.对生活常识的认识①食用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②可利用甲醛浸泡海鲜延长保存期③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引起贫血①点燃并闻气味区分棉线和羊毛线②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③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对性质与用途的认识D.对概念的理解①因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②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③因浓硫酸有吸水性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①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③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A.A B.B C.C D.D【分析】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选择的是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可选用排除法,即只要发现选项中说法有错误,即可排除该选项,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①食用蔬菜和水果可补充维生素;②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利用甲醛浸泡海鲜延长保存期,可排除该选项,故选项错误。B、①点燃并闻气味区分棉线和羊毛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可以鉴别;②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③用水灭火的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C、①活性炭具有强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③浓硫酸有吸水性,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故选项正确。D、①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是参加了反应;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可排除该选项,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选用排除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21.(8分)“氧循环”、“碳循环”、“水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从物质分类角度看,CO2属于氧化物(合理即可)。(2)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水循环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区别。(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在⑤、⑦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产物不同的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4)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转化为燃料,是实现“碳中和”的一个研究方向。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物质的分类进行回答;(2)从物理和化学变化角度分析;(3)⑤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叶绿体中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⑧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据此分析;(4)根据题文信息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解:(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从物质分类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CO2属于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或化合物等;(2)从物质变化角度看,水循环与另外两种循环本质的区别是水循环是物理变化,氧循环、碳循环是化学变化;(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⑤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叶绿体中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⑧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由于反应的条件不同,所以生成物不同;(4)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根据其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故答案为:(1)煤;氧化物(合理即可);(2)水;(3)化学;反应条件不同;(4)3H2+CO2CH3OH+H2O。【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循环的过程、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等进行分析解答。22.(8分)以绿矾(主要成分FeSO4•7H2O)为原料生产铁红(Fe2O3)的工艺流程如图1:(1)“溶解”时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写一种即可)。(2)完成“沉淀”时的主要反应:2FeSO4+H2O2+2H2O═2FeO(OH)↓+2H2SO4。(3)“过滤”后需对固体进行洗涤、干燥。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4)“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OH)Fe2O3+H2O↑;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煅烧温度对产品中Fe2O3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2所示,则最适宜的煅烧温度为800℃。【分析】(1)根据搅拌可以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来分析解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来分析解答;(3)根据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来分析解答;(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高温煅烧FeO(OH)生成氧化铁和水来分析解答;根据温度为800℃时,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最高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搅拌可以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故“溶解”时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铁、硫、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6、12,反应后铁、硫、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0、2、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可知,2分子未知物中有4个H,2个S,8个O,故未知物质的化学式为H2SO4;(3)“过滤”后需对固体进行洗涤、干燥,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4)由图1可知,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为FeO(OH),即煅烧的反应物为FeO(OH),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高温煅烧FeO(OH)生成氧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OH)Fe2O3+H2O↑,由图2可知,温度为800℃时,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最高,故最适宜的煅烧温度为800℃。【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23.(10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化学上研究“水”可从多角度进行。(1)电解水。按图1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a管和b管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a管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2)水的作用。图2所示实验中,对水的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AB(填字母序号)。A.a图中水的作用是为了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B.b图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C.c图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是否集满D.d图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滴落时炸裂集气瓶(3)水溶液。20℃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3所示图像。①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88g。②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③图中A、B、C、D四点所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D(用含A、B、C、D的关系式表示)。【分析】(1)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来分析解答;(2)A、根据a图中水同时是反应物来分析判断;B、根据b图中水同时隔绝氧气来分析判断;C、根据c图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是否集满来分析判断;D、根据d图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滴落时炸裂集气瓶来分析判断;(3)①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来分析解答;②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线上的点为饱和溶液,线下的点为不饱和溶液来分析解答;③根据A、B均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D两点对应的溶质质量相等,但均为不饱和溶液,且D中水的质量大于C中水的质量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要熟记电解水实验时,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即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由图可知,a管和b管的体积比是1:2,则a管中的气体是氧气,b管中的气体是氢气,a管和b管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8:1,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a管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A、a图中水的作用是为了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同时水是反应物,故A分析不全面;B、b图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同时隔绝氧气,故B分析不全面;C、c图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是否集满,故C分析全面;D、d图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滴落时炸裂集气瓶,故D分析全面;故选:AB;(3)①由图3可知,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88g该固体物质,则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88g;②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线上的点为饱和溶液,线下的点为不饱和溶液,则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③因为A、B两点均在线上,A、B均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D两点对应的溶质质量相等,但均为不饱和溶液,且D中水的质量大于C中水的质量,则C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D的溶质质量分数,故图中A、B、C、D四点所对应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D。故答案为:(1)8:1;把带火星木条放在a管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2)AB;(3)①88;②不饱和;③A=B>C>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24.(9分)如图为实验室常用装置示意图,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图1中标号①仪器名称是锥形瓶。(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实验室若用装置B收集CO2,气体应从a(填“a”或“b”)端通入。(3)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常温下可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2S气体。H2S气体有毒,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制取H2S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某同学用C、D、E装置组合收集H2S气体,D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则虚线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图2中的乙(填“甲”或“乙”);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来分析;(2)根据气体的发生装置确定反应的原理、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气体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1)图1中标号①仪器名称是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2)装置A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制气体,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若用装置B收集CO2,气体应从a端通入;故答案为:2H2O22H2O+O2↑;a;(3)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常温下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H2S气体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S+H2SO4═FeSO4+H2S↑,甲装置中两根长导管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乙中两根短导管让倒吸的液体盛装在安全瓶中又不会吸入上个仪器中,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故选乙;H2S气体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H2S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H2S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FeS+H2SO4═FeSO4+H2S↑;乙;吸收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空气。【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5.(15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