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学案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学习目标】1.自然资源的主要属性是什么?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质量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并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理实践力)3.通过具体案例,掌握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自主预习】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1.自然资源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①。

2.自然资源类型按是否可再生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按种类分:②、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3.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1)要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求。(2)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③。

4.自然资源属性(1)自然属性: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④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2)人文属性: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二、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1.特征:数量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2.原因(1)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能提供的自然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2)受⑤条件限制,人类能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

3.利用要求: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但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三、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1.总体特征:⑥有优劣高低之分。

2.衡量标准: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3.利用表现(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2)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有差别。(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四、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1.表现:分布是⑦的,但⑧可循。

(1)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明显的⑨特征。

(2)非可再生资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2.影响(1)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2)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使不同地区间形成⑩

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答案】①能量②气候资源③开发利用能力④空间分布⑤技术⑥自然资源的质量⑦不均匀⑧有规律⑨地带性⑩资源调配【合作探究】情境导入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他在陕西延州(今延安)当知州期间,看到有人用石油点灯,冒出的烟把白布都熏黑了。他从中受到启发,尝试用烟灰制作墨块,结果比用松木燃烧制作的松烟墨效果更好,且可以减少松树砍伐,于是广泛推广使用。与北宋时期相比,现代社会石油的主要用途和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主题1自然资源及其属性情境1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自然资源的含义来看,下图中所示物质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自然资源。任务1说说什么是自然资源。【答案】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任务2指出上述四幅图片中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自然资源,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森林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能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故是自然资源;雷电目前还不能用于生产、生活,故不是自然资源;大米和焦炭不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故不是自然资源。任务3自然资源按性质可分为哪两种基本类型?上述图片中的自然资源按性质划分属于哪种自然资源?【答案】按性质划分为: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情境2下图示意工业化牛奶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任务1指出工业化牛奶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答案】饲料生产: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奶牛养殖:土地资源、水资源。牛奶加工: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牛奶配送与消费:能源资源。任务2分析现代工业社会需要更多自然资源的原因。【答案】现代工业社会消费自然资源以加工成产品的间接利用为主,相比传统直接利用消费,每一个中间环节(比如包装、储运、管理)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现代工业社会资源开发能力和产品的生产能力增强,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人均资源的消耗量增加;人口数量增加。1.自然资源的类型(1)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类型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相对性多数可再生资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并非绝对不可再生,只是因为再生的周期太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非可再生的举例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矿产资源(2)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资源类型含义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可开发利用的气候要素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体,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等生物资源指生物圈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各种有生命现象的资源,包括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微生物等水资源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有一定数量并能不断更新的淡水,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淡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等土地资源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矿产资源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条件下,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呈固态、液态和气态的自然矿物能源资源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物质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海洋资源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及海洋空间等方法技巧判断自然资源的方法自然资源具有两个基本属性:(1)自然属性: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属于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2)社会属性: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至于人类尚未认识或分布过于分散而无开采价值的物质与能量,都不属于资源的范畴。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它们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资源。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属性,才属于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的属性下图示意各概念的相互关系中,图中大圆、小圆、阴影部分依次表示()。A.自然资源、能源、可再生资源B.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能源C.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能源D.能源、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答案】C【解析】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能源既有可再生的,如生物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也有非可再生的,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也有不属于自然资源的,如汽油、焦炭等。所以大圆是自然资源,小圆是可再生资源,能源是阴影。主题2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利用情境1我国很多矿产资源属于共生矿,即同时有多种矿藏存在,例如,内蒙古白云鄂博的铁矿中多金属矿,除了铁资源外,还伴生有稀土、铌、氟、磷、锰、钾和钍等资源。此外我国还存在一部分贫矿,矿产资源品位较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期间往往会产生废弃物,但这部分废弃物同样存在一定的利用价值。矿产废弃物主要包含采矿废石及围岩、选矿尾矿、采矿与选矿废水、煤矸石、粉煤灰等。任务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哪个特征?【答案】质量特征,自然资源的质量有优劣高低之分。任务2根据材料说明共生矿开采应注意的问题。【答案】在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对各种矿藏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共生矿的利用价值。任务3有人认为:贫矿开发利用的经济成本及环境成本比较高,我们在开采矿产的时候应该遵循“采富弃贫”的原则。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说出理由。【答案】不同意。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矿产资源需求量大,为了缓解我国生产需求与矿产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以实现对贫矿的有效利用。任务4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说出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废弃物的意义。【答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重复利用。情境2下图示意理想状况下市场资源稀缺的响应模式,主要体现了自然资源数量有限性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任务1自然资源稀缺可能引起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哪些变化?【答案】自然资源稀缺时,价格往往会上涨,在供给方面会促进技术革新,寻求新的储量,寻找从已知资源中增加产出的方法,使供给量增加;另一方面也会通过技术发展开发新的替代品,改进资源保护方法,促进循环技术,使需求减少。任务2价格上升为什么会引起自然资源供给增加?【答案】资源稀缺致使资源价格上涨,一方面导致资源市场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导致资源经济价值上升,促使技术革新以寻求新的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寻找替代资源。寻求新的储量的投入能增加资源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资源数量有限性的限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替代品会增加资源供给。任务3如何看待技术革新对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答案】技术革新能够调节自然资源供需关系,维持供需平衡,对维持资源安全、缓解资源短缺有积极作用。但一定时空范围内,技术很难有大的突破,对资源供需关系的调节作用有限;同时自然资源消耗数量超过自然环境的供给极限时,技术革新的效果就无法显现了。因此,技术革新在解决资源短缺问题时有其局限性。水资源和供水量的空间差异——培育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情境下表为北京市与湖北省水资源统计数据。地区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立方米/人)人均用水量/(立方米/人)供水总量/亿立方米总量地表水地下水其他北京35.1161.6178.638.811.317.510.0湖北1498.02552.6480.5281.9273.18.8任务1比较北京、湖北水资源总量、供水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的差异。【答案】与湖北相比,北京水资源总量少,供水总量少,人均水资源量少。任务2北京供水总量为什么超出当地的水资源总量?【答案】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总量少,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水资源总量少;北京是我国首都,人口多且密度大;经济水平高,产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于当地水资源总量,缺水严重;由于国家采取跨流域调水的方式向北京供水,所以北京供水总量大于当地的水资源总量。任务3为什么湖北的人均用水量比北京高?【答案】湖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能满足当地用水需求;气温高,蒸发量大;湖北农业用地多且多为水田,耗水量大;无缺水之忧,节水意识不足。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特征分析(1)数量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质量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项目内容举例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不均匀,但有规律可循。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点我国北方旱地多、热量少、水分少,南方水田多、热量多、水分多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我国北方多煤,南方多磷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关系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降水分布的空间差异,使得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业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中东的石油,中国的稀土自然资源组合较好的地区,常常得到优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文明时期的文明中心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使得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自然资源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手段直接在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流动,有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产品贸易间接进行流动缺水地区可以通过调水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石油缺乏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购买石油,通过水果、粮食等农产品贸易,实现不同地区间土地、水等资源的再分配方法技巧我国不同地区自然资源问题的分析方法地区自然资源优势自然资源劣势资源问题北方地区土地资源多,能源和铁矿丰富水资源缺乏,磷矿、有色金属矿少地多水少,水土配合不佳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磷矿丰富土地资源少,能源缺乏地少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东部地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缺乏人地矛盾突出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瓶颈”华北地区平原面积广阔水资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水土配合不佳,人口与资源矛盾加剧读各城市降水季节分配图,回答1~2题。1.由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A.北多南少B.东南多,西北少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2.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兴修水库 B.跨流域调水C.节约用水 D.防治水污染【答案】1.C2.B【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降水集中在6—9月,11月至次年3月降水稀少,即夏秋多,冬春少。题干要求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而北多南少和东南多、西北少是对空间分布规律的描述。第2题,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把水资源较丰富地区的水调至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以弥补缺水地区的用水不足;兴修水库调节的是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造成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是浪费和污染,解决措施是防治水污染和节约用水。【随堂检测】读图,回答1~2题。1.图片①②③④中的物质与下图图例乙所示物质同类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图片①②③④依次表示煤炭、沙漠、果树、花卉,图例乙表示自然资源,四种物质中,只有煤炭属于能源矿产资源。2.图片①②③④中的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