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生产许可证QS质量基础手册_第1页
食品饮料生产许可证QS质量基础手册_第2页
食品饮料生产许可证QS质量基础手册_第3页
食品饮料生产许可证QS质量基础手册_第4页
食品饮料生产许可证QS质量基础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X质量手册文件编号:HX/QS01—版本∕修改: A/0受控状态: 编制:XXX 审核:XXX 批准:XXX 7月22日修订页修订日期修订内容页码同意人备注目录 质量手册……………1修改统计表…………2目录…………………3颁布令………………4企业介绍……………5质量责任人任命书…………………6质量方针、质量目标………………7引用标准……………8各部门主管任命书…………………9质量管理职能机构图………………10质量管理职责…………………11生产资源提供…………………16技术文件管理…………………19采购质量控制…………………21过程质量管理…………………23产品质量检验…………………27文明安全生产…………………29质量改善控制…………………31不合格管理制度………………33产品召回制度…………………35十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8十二、手册管理要求………………40十三、搜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定信息制度…………………41十四、销售台帐管理制度…………43十五、人员健康检验和培训管理制度……………44十六、消费者投诉统计制度………45颁布令本企业依据《中国产品质量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饮料[果汁及蔬菜汁类饮料、蛋白饮料类、其它饮料类]、罐头(其它罐头)制品审查细则》和结合本企业实际编制完成了本手册,现给予同意公布实施。本手册描述了我企业“QS”食品安全体系,是本企业质量管理纲领性文件,对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充足落实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有很关键知道意义。我要求各部门、各级人员必需认真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质量手册”,确保满足用户需要,和法律法规、质量方针、目标要求。董事长:XXX年8月企业简介本企业成立于12月,是XX市主动响应食品准入制度而且较有实力食品专业生产厂家之一,得到社会各界关心和帮助,在同行效益方面也是挺为稳定,生产饮料[果汁及蔬菜汁类、蛋白饮料类、其它饮料类]和罐头(其它罐头)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我企业依据国家对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实施细则要求和企业本身发展前景,依据卫生防疫部门和质监部门相关要求改造和添置优异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严格根据国家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生产产品必需100%达标。我们以“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为经营宗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正当经营。我企业决心秉承“科技创新、深化管理”理念,主动不停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程度,促进企业在新世纪里不停发展壮大。董事长:XXX企业地址:XXXXXXXX邮政编码:电话:质量责任人任命书为推进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把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经企业研究决定,任命XXX为XXXXXXXX食品饮料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责任人,其权责以下: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确保组织关键性,要求建立、实施和维持。向管理层汇报质量管理体系业绩和改善需求。在企业内部宣传用户需求关键性,提升组织整体质量意识。4、作为企业和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纽带,负责沟通联络相关事宜。负责企业内部产品质量工作。请各部门责任人务必全力配合其质量管理工作,如有拖延或违反,将追究相关部门人员责任。特此任命。总经理:XXX日期:8月质量方针、目标企业质量方针:一流品质,专业服务企业质量目标:1、企业质量目标:产品合格率100%,用户满意度98%以上。2、质量目标分解2.1生产部质量目标:设置严谨科学工艺步骤,严格按工艺规程生产,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工序一次合格率≥98%,设备完好率≥95%。2.2质检部质量目标:错检率≤0.5%,漏检率≤0.5%。2.3行政部质量目标:全员质量意识不停提升,培训合格率≥98%。2.4仓库质量目标:维持适宜贮存环境,产品贮存合格率100%,错收率≤0.1%,错发率≤0.1%。2.5供销部质量目标:协议完成率≥99%,采购产品合格率100%。2.6各部门质量目标:人员岗位胜任率≥90%,优胜职员≥30%。2.7以质量目标每个月考评一次并统计于《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实施考评表》上。附统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实施考评表》引用标准本手册在编制中引用了下列标准:1、《中国产品质量法》2、《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通则》3、《饮料[果汁及蔬菜汁类饮料、蛋白饮料类、其它饮料类]、罐头(其它罐头)审查细则》各部门主管任命书为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不停提升产品质量,满足用户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特任命以下人员职务总经理:XXX质检部主管:XXX行政部主管:李耀强供销部主管:曾爱花生产部主管:边学军财务部主管:罗惠贞各部门主管要严格按企业要求职责和权限实施管理,并做好相互沟通,定时考评。人员任职将随企业发展而发展,人事变动将以本文件更改或换版方法公布。特此委任。董事长:XXX日期:8企业质量管理职能 总经理总经理质检部生产部供销部行政部质量计量车间仓库采购销售培训文控董事长财务部出纳会计质量管理职责1、目标:明确要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各部门人员质量职责和权限,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方针、目标达成在组织上得到确保,并归属权责实施其管理。2、范围:凡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中,相关质量管理制度之制、修、废要求,管理职能及质量责任人之要求均适用。3、权责3.1最高管理者确定质量方针、目标,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实施。3.2各单位皆应遵守及确保品质确保标准之落实实施。4、内容:4.1最高管理者在组织策划整个企业职能组织机构(见表1),并任命质量责任人(见任命书)负责企业产品质量工作,监督本质量确保系统之落实,维持及改善工作,并将质量管理制度实施成效向管理层汇报。4.2最高管理者应组织各部门主管,依据企业年度经营宗旨及董事长久以来基于实事相关经验,以确定企业质量方针和可测量质量目标。各部门依据最高管理者核准质量方针和目标定量、定性展开到各岗位质量工作中。4.3每十二个月年底由质量责任人依据《质量管理考评制度》负责召集、考评各部门本年度方针、目标达成情况,找出差距,给予纠正,并拟订企业下年度质量目标,呈总经理核准,以使高层管理者能确定了解各相关质量工作之情况,并掌握其有效性、适宜性及做合适之指示。4.4最高管理者依据从管理、实施、检验活动分工不一样及所设置组织架构要求各相关部门、岗位职责、权限,并由行政部定时及不定时按《职员任职考评措施》对各岗位中、高层职员进行年度绩效考评,以确保质量管理相关制度顺利实施。4.5最高管理者提供建立和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所必需包含人力、设备和工作环境等,确保体系有效运行。5、各部门质量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5.1总经理质量职责5.1.1制订和公布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设计质量体系,并对建立、运行和改善质量体系负全部责任。5.1.2任命质量责任人,要求质量责任人及各职能部门质量职责。5.1.3审批质量手册、制度文件及企业沟通管理文件。5.1.4任免和考评职能部门主管,享受企业人事变动决定权力。5.1.5主持管理考评和重大质量事故分析会。5.1.6裁定部门纠纷协调质量工作。5.1.7负责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审批和调整生产计划。5.1.8负责领导企业全体职员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实施国家相关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法令、标准。5.1.9如因渎职、不认真造成损失者,受行政处分。5.2质量主管质量职责:5.2.1在总经理领导下负责质量体系建立、运行和改善。落实企业质量方针目标,切实实施质量管理文件要求。5.2.2向总经理汇报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帮助总经理主持管理考评。5.2.3负责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改善过程中内外协调和联络工作。5.2.4审核质量手册、制度文件、审批工艺文件和各部门管理性工作文件。5.2.5组织质量目标考评、审批和验证纠正和预防方法。5.2.6协调督促各部门实施培训计划。5.2.7组织及协调重大纠正和预防方法制订和实施。5.2.5.2.95.3质检部质量职责5.3.15.3.2负责企业新产品开发、研制工作,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及法规并依据市场需要满足用户要求产品。立即掌握中国外发展动态,搜索搜集新信息,依据国家新规范,不停补充完善工艺制度和技术文件。5.3.5.3.5.3.55.3.65.3.75.4生产部质量职责5.4.15.45.45.45.45.4.5.45.4.85.4.9帮助企业5.45.4.115.4.125.4.13建立工艺制度、质量标准、管理制度、发送资料、发展计划等会审和审查制度,并留底随时存档。企业5.45.45.45.5供销部质量职责5.5.1总经理领导下,制订并实施企业产品销售计划,对5.55.55.5.4负责制订及完成企业5.5.5组织对外购、外协5.5.6完成5.5.7由总经理直接考评,并按5.6行政部质量职责5.6.15.6.2生产5.6.35.6.45.6.5由企业总经理直接考评,并按企业要求实施奖惩制度和任职制度。5.7财务部质量职责5.7.15.7.25.8部门、人员之间相互关系5.8.1本企业要求全方位内部沟通,以降低因为了解偏差造成失误,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提升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5.8.2一切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及有效性相关内容全部是内部沟通对象。5.8.3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其它相关本企业发展方向重大决议,经过书面文件或会议方法由上向下层层传输。5.8.4总经理和质量责任人经过多种路径向职员灌输以用户为中心理念,如质量例会、公开文件、公开奖励、多种会议等一切合适方法。5.8.5职员可经过多种统计、汇报、总结或谈话方法向相关人员反应信息,具体按相关作业指导书或管理制度实施。6、相关文件6.1质量管理考评制度6.2职员任职考评措施6.3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生产资源提供目标:确定并提供企业所需资源,实施、保持并连续改善其有效性,满足用户要求。范围:适用本企业质量过程活动中生产资源管理。权责3.1总经理负责对企业体系质量活动中全部资源提供。3.2各部门应确保企业在质量活动中能立即识别并获取所需资源。4、内容4.1生产场所管理4.1.1依据产品生产过程策划结果及发展需要,总经理确保配置符合生产工艺需求生产设施和工作场所。企业确定和提供必需生产设施,包含:企业房建筑、生产车间、质检、业务、管理等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4.1.2企业区应选址在无有害气体、烟尘、灰尘、粉尘、放射性物质及其它扩散性污染源地域,确保企业区内整齐、洁净。4.1.3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卫生规范要求及企业《文明生产卫生管理制度》,对生产设施和工作场所进行定时和不定时维护。4.1.4各车间及企业区相互通道应达成人流、物流走向分开,工作面保持洁净、清洁,预防交叉污染,保持车间内清洁、明亮。4.1.5生产车间应配置有缓冲空间,更衣、洗手、消毒等设施,同时含有良好通风设施、采光照明设施等。4.1.6生产车间、库房及企业区环境必需配置防尘、防蝇、防潮、防鼠等方法。4.1.7企业区内洗手间及废弃物堆放在配置有一定隔离方法,应设置在车间外侧,对废弃物堆放场应放置在车间外较远处,并做好对应防护方法。4.1.8企业确定并提供适宜工作环境,包含适宜温度、适宜湿度等。4.1.9采取必需方法管理工作环境,包含防火防爆等安全方法。4.1.10各生产车间应依其清洁要求程度,分为通常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清洁作业区及非食品处理区,各区之间应视清洁程度给有效隔离,预防交叉污染。4.1.11车间及企业区设施布局必需符合行业卫生规范相关要求,对不符合要求设施及环境,即使更换处理,以确保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稳定。4.2生产设备管理4.2.1企业依据《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及生产设置及配置要求,确保配置适合产品特点且能确保产品质量适宜生产设备及工艺装备。4.2.2依据企业所生产食品类别特点,配置从原料验收一直到包装,成品出企业等工序生产设备,依据产品特征合理布局生产步骤。4.2.3配置生产设备生产能力和性能等要求符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安全系数高。4.2.4新进设备由生产部安装调试和交付使用,并负责生产设备验收。对验收合格生产设备形成生产设备登记台帐,方便及进行维护,保养和清理等内容。4.2.5通常日常设备维修由车间负责检修;对于车间不能检修时,上报生产部组织维修,做好维修统计。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对不可修复设备或已丧失功效设备,由生产部申请报废,财务部核实设备报废成本。4.2.6直接接触食品及原料设备和容器,应确保是无毒、无害、无异味,并易清洗、消毒。4.2.7对于生产设备、工具、容器使用前后,尤其是直接接触食品及原料设备和容器,须由各作用岗位或部门根本清洗和消毒,并做好设备维护工作。4.2.8生产部天天均对直接接触食品及原料设备和容器在使用前后进行检验、考评,保持统计。出现有不符合要求时,必需立即进行清洗,消毒。4.2.9对于半封闭式生产输送系统,企业应配置良好消毒清洗控制系统,确保各管道内壁清洁、洁净。生产部定时对管理设备进行检验、清洗及维修,确保生产正常进行。4.2.10依据生产需要,由生产部组织编制生产设备操作规程,发放给使用部门。4.2.11生产部每十二个月12月制订下年《设备年度大/中修计划》,发各部门实施。4.3检验设备管理4.3.1企业依据《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及检测计量设备配置及管理制度》要求要求,确保配置适合生产工艺及产品检测需要检测计量设备。全部设备精度、性能及正确度符合产品检验要求。4.3.2质检部门负责对检测计量器具选择、使用、维护、检定等工作进行管理,并做好检测设备维护保养工作,配置对应计量人员负责检测计量器具检定工作。4.3.3质检部验收合格检测计量器具建立检测设备登记台帐,同时编制检测设备检定计划。4.3.4由质检部定时(周期通常为十二个月)送检测商务至国家认可国家计量监督检测单位进行检定,只有经检定合格检测计量设备方可使用。4.3.5对于不能检定检测设备应建立检测设备自校规程,以达成检测结果科学性。4.3.6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检测结果不能正确反应产品质量时,应立即进行调整和维护。4.3.7对不使用检测设备做好防护方法,保持检测设备正常运行。4.3.8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时间,应按出企业相关说明对检测设备采取对应方法,以预防损坏或失效。4.4人员要求4.4.1依据企业组织策划及产品实现过程要求,配置有符合要求生产、管理、技术等相关人员。4.4.2各部门岗位人员配置按企业制订《人员任职要求》要求资格进行,行政部负责对企业人员调拨、招聘及人员培训等,形成各人员《个人履历表》。4.4.3行政部依据国家和上级相关质量方针、政策,结合企业质量体系,制订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对象、教学内容、进度安排、教员及考评方法等。4.4.4行政部负责对影响产品质量关键人员能力进行识别,并不定时考评,同时,按《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对职员培训,提升职员质量意识。4.4.4.1对直接接触食品生产人员,上岗前企业有计划地对各岗位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4.4.4.2总经理及各部门主管负责对企业管理、技术人员有计划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及质量管理知识培训,以确保生产出满足法律法规及用户要求产品。4.4.4.3对于大型、精密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设备必需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由部门技术责任人培训、考评合格后,持证上岗。4.4.4.4各部门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生产安全及消防知识培训,定时对进行实际操演。4.4.5企业对直接接触生产人员健康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必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从事生产操作工作需满足《文明生产卫生管理制度》要求人员要求方可进入车间。4.4.6每位职员应严格遵守企业相关规章制度,按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规范自己,如有违反者按《人员奖惩制度》考评。4.5信息管理4.5.1信息内容包含:法规、产品标准、规范、技术文件、同行业发展动态、用户投诉、质量事故等。4.5.2信息搜集路径:政府部门、网络、杂志、报刊、市场动态信息等。4.5.3信息搜集职责供销部负责用户对企业产品意见、供给商提供新材料等搜集。质检部和生产部负责对产品法规、标准、技术文件等信息搜集。4.5.4行政部负责对信息传输、培训及沟通,并按管理职责“5.8部门、人员之间相互关系”要求进行内部沟通。4.5.5行政部负责《信息管理制度》编制及实施5、支持文件5.1人员培训管理制度5.2文明生产卫生管理制度5.3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5.4生产设备配置及管理制度5.5检测计量设备配置及管理制度5.6人员任职要求5.7信息管理制度5.8人员奖惩制度技术文件管理1、目标:对和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制度文件、技术文件和资料进行控制,确保应用技术文件场所使用有效版本文件和资料,预防误用失效文件。2、范围:适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含外来技术文件资料控制(仅指书面形式文件资料,不包含硬拷贝或电子媒体形式)。3、权责3.1全部体系文件由质量责任人组织人员编制,质量责任人同意。3.2行政部负责文件和资料归档发放和管理工作。3.3质量统计表格由各归口部门编制,质量责任人审批。3.4文件资料员负责文件资料日常管理(归档、保管、复制、发放、更改、回收和处理),并对使用汉字件有效版本进行监督。4内容4.1质量和技术、工艺文件分类4.1.1文件化表述本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4.1.2质量手册:向本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相关质量管理体系信息文件。4.1.3质量控制计划:表述质量管理体系怎样应用于某一特定产品、项目或协议文件;4.1.4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标准规程,相关产品开发、材料采购、生产过程、销售及服务工作要求等文件,见“作业指导书”;4.1.5质量统计:对完成活动或达成结果提供客观证据文件,见“文件和资料存档统计表”;4.1.6企业所生产或外加工产品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4.1.7企业制订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经当地立案企业标准;4.1.8和生产产品相关工艺文件:工艺步骤、作业指导书等;4.1.9外来技术文件和资料;4.2文件控制4.2.2文件受控方法:文件分为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两大类,受控文件需要受更改控制,非受控文件不需要更改控制。文件版本状态按《质量和技术文件管理制度》相关规则实施。4.2.3文件编写、审批:4.2.3.1文件在编制过程中,要保持文件内容简练、明了、可操作性强,充足表现工作过程适宜性。4.2.3.2作业指导书由生产部、质检部编写、质量责任人审核、总经理同意。4.2.3.3标准类文件由质检部、生产部共同编制或购置。4.2.3.4在制订企业标按时,应根据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制订,相关指标、参数必需高于或严于对应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标准要求,同时由质检部门将制订企业标准内容送至当地国家标准化部门进行立案后,方能使用企业标准。4.2.4文件更改和发放4.2.4.1文件在实施中必需时应进行评审,确定是否需要修改或更新,若修改按《质量和技术文件管理制度》实施,包含再次同意。4.2.4.2全部文件全部有现行修订状态识别方法,如文件清单、文件更改情况表。4.2.4.3文件更改由文件使用部门、编制部门或人员申请更改,并由原文件审批人进行更改审批。若指定非原文件审批人进行更改审批,则要搞清文件更改背景资料和原因。4.2.4.4文件发放必需经过相关人员审核,并经部门主管或总经理同意后,才能使用于所需工位上,按《质量和技术文件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发放。4.2.4.5以确保文件在全部使用场所全部可取得相关版本适用文件。4.2.5文件作废处理全部过期、失效或保管期满文件全部必需作废,不准有作废文件留在文件使用场所,预防混淆和误用。4.2.6文件发放、回收、归档等全部必需留有合适统计,质量体系文件由行政部按《质量和技术文件管理制度》统一归档。4.2.7作为一个特殊类型文件质量统计,如统计表格,按《质量统计管理制度》实施。4.3质量统计控制本企业编制并保持了《质量统计管理制度》,以要求质量统计标识、贮存、检索、保护、保留期和处理所需控制,以提供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和无效运行证据。4.3.1所所需统计全部有唯一标识,质量统计按对应作业文件要求立即填写,并按期归档,应确保质量统计有良好保留环境,预防质量统计变质、损坏。4.3.2质量统计根据《质量统计管理制度》归档存放,确保易检索和防潮、防火、防丢失。4.3.3质量统计未经授权人许可,任何人不得查阅。4.3.4全部质量统计均明确要求保留期限,确保在需要时提供可追溯性证据。4.3.5过期质量统计按《质量统计管理制度》处理。5、支持文件5.1质量和技术文件管理制度5.2质量统计管理制度采购质量控制目标:对采购过程及供方进行控制,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要求要求。范围:适适用于企业内全部和生产相关物料采购,用户提供物料例外。职责3.1采购部负责采购计划编制和实施采购作业。3.21采购部主管负责审批采购计划和监督采购工作。3.3相关部门负责供给方选择和评定。内容4.1采购过程本企业为确保采购产品符合要求要求,对供方及采购产品给予控制,控制方法和程度取决于采购产品对随即产品影响,企业制订了《供方评价管理制度》和《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对外协加工或委托加工项目,加工企业则按本手册采购过程控制。4.1.1控制要求4.1.1.1本企业依据供方提供产品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供方选择标准:就近不远、适地适源;专业企业为主、代理分销为辅;优质优价、质量为先标准。以供货现有供方为关键合格供方,同时开发新供方。4.1.1.2对合格供方要连续跟踪,每十二个月要定时评价:供方评价方法:调查表法、样品检验和试用、供方实地评定等。合格供方考评要求:考评项目为:交期、价格、质量、包装、服务等项目。对供货质量连续下降供方,供销部要通知供方并限期改善,不然作采购量转移或停止供货处罚。对连续三批拒供原料供方要暂停供货资格、直至完善改善后才可恢复供货资格。供销部要定时组织质检部、生产部等相关人员到合格供给方处进行实地监督性评定。其它相关原评价要求按企业制订《供方评价管理制度》要求要进行。4.1.1.3对供方评价结果要跟踪实施,并给予统计和保持。4.2.1本企业采购信息,关键由采购计划,采购协议、采购标准、合格供方及相关法律来表述,并按企业制订《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要求进行控制采购信息。4.2.2为确保要求采购要求是充足,采购作业、采购计划经供销部主管同意。4.2.3实施采购时,采购员已选定合格供方内寻求适宜供方进行采购,并依据生产计划变动而调整采购计划。4.3采购产品验证4.3.1质检部负责对原(辅)材料控制标准编制,形成了《原材料标准》和《包装材料标准》。4.3.2采购产品由质检部依据产品标准或企业内控标准进行产品验证。4.3.3当本企业或其用户对采购产品需要在供方现场实施验证时,则采购协议或协议中对要开展验证安排和产品放行方法作出决定。5、支持文件5.1供方评价管理制度5.2物资采购管理制度5.3包装材料标准5.4原材料标准过程质量管理1、目标:对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多种原因进行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和满足用户需求。2、范围:适用本企业生产过程控制。3、权责3.1质检部负责工艺文件、检验标准制订和控制生产过程。3.2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定时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状态。4、内容4.1制订工艺步骤和具体作业指导书。4.1.1依据生产过程特点,作业指导书由以下多个组成:工艺文件:设备操作规程:检验规程:和生产过程相关制度文件;其它。4.1.2上述作业指导书同意、公布、使用、更改和处理按《质量和技术文件管理制度》实施。4.1.3质检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及人员编制过程控制管理性文件或制度。4.1.4依据生产条件、环境原因或原材料改变,对工艺步骤进行改善、对作业指导书、工艺文件进行修改,由发觉问题职员申请,接收文件部门审阅,总经理同意后即可更改和实施。4.2资源配置4.2.1依据过程特点、技术等要求,生产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确定岗位编制和人员,按岗位需求配置情况,对含有要求文化程度、专业技术、操作技能职员或对不含有资格或条件职员进行培训,使之达成要求要求。4.2.2依据产品质量特征及卫生要求,配置能满足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检测计量设备,确保过程能力及结果满足要求要求,具体见本手册“生产资源提供”4.2、4.3条。4.2.3按行业生产卫生要求配套对应基础设施、企业房,并按生产条件要求进行企业建设,符合“生产资源提供”4.1“生产场所”要求要求,确保产品实现过程符合性及有效性。4.2.4配合国家、行业及地方要求,立即提供或搜集对应行业、产品信息,以促进企业连续改善。4.2.5生产车间设备、设施配置必需符合国家消防管理相关要求,并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求实施,以确保正常生产。4.3确定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4.3.1对产品质量特征不能在本过程或成品上得到完全或要进行破坏检测,在后过程或使用过程中才能反应出来前生产过程确定为特殊过程。4.3.2对产品质量形成起着至关关键作用过程确定为关键过程。4.3.3特殊和关键过程采取设置质量控制措施对过程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4.3.4企业已识别了生产产品关键过程,均制订了该过程作业指导书,保持统计。4.3.5对于特殊及关键过程能力应定时进性评定,通常为六个月或生产条件及发生改变时,如材料、设施、人员,应对上述关键、特殊过程进行在确定,必需时对对应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更改。4.4工艺管理及过程管理4.4.1过程管理4.4.1.1生产部结合产品营销要求,库存情况和车间生产能力,负责制订生产计划,以控制生产进度,经生产部主管同意后,发放至相关单位作为采购、生产一个依据。将伴随供给、生产、销售等情况改变,生产计划在合适时候进行修改。4.4.1.2生产部依据《生产通知单》,安排生产,车间依据计划填写《领料单》向仓库领取所需物料,并统计天天产量,以《生产日报表》形式反馈给生产部,生产部统计每日计划完成情况,作为制订下月计划参考。4.4.1.3生产部及车间要严格要求职员依据工艺步骤、《生产工艺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备操作及特殊和关键过程作业指导书要求内容进行操作,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控制和统计,,预防生产过程处于失控状态,做好自检(检验本工位产品)、互检(检验上一工位产品)和对应统计。4.4.1.4全部生产职员在正式工作前,全部要经过上岗前培训,而且要经过以后连续培训来强化和加深其工作技能,详见《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特殊和关键过程操作人员必需含有要求要求资格或条件,不然需培训合格后,才可上岗。4.4.1.5依据产品生产工艺步骤,配置对应工序设备,形成各过程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以规范过程作业方法,以控制和管理过程产品。4.4.1.6在生产出现偏离控制情况时,车间主管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必需时寻求质检部等部门帮助。4.4.1.7质检部、生产部依据本手册产品质量检验章节和《质量检验制度》要求进行过程检验,发觉不良率超出企业要求值时,应按《纠正和预防方法管理制度》要求,立即发单通知生产部采取对应纠正方法。4.4.1.8生产部应利用统计技术方法以生产过程分析,可能超出控制界限情况采取预防方法,同时寻求更合理工艺参数和最好控制方法。4.4.2工艺纪律检验4.4.2.1质检部负责制订《生产工艺管理制度》,要求了对生产过程控制及工艺考评。4.4.2.2质检部应监督检验各车间、各工序工艺纪律实施情况,纠正违反工艺纪律现象,并进行处理。4.4.2.3质检部负责制订工艺考评计划,并组织各部门实施工艺纪律检验。4.4.2.4每十二个月最少对工艺纪律检验2次以上,并对各特殊和关键过程进行符合性检验;4.4.2.5企业质检部要求工艺纪律检验内容关键包含:生产环境、生产设备运转情况、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情况等;4.4.2.6对实施工艺管理相关要求实施人员应定时对其进行培训教育,并保持培训统计;4.4.2.7各部门相关工艺文件全部有负责,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各相关部门应立即反馈工艺管理中存在问题;4.4.2.8对检验考评过程中,存在问题应由各部门责任人组织落实纠正方法,并对采取方法进行跟踪验证;4.5工作环境管理:4.5.1生产部负责编制《生产车间管理制度》,以规范生产车间、企业厂房及企业厂区环境。4.5.2生产部要合理计划作业步骤以预留足够作业空间,主动采取人体工学和动作分析等方法进行工艺设计,以提升作业者工作效率,减轻其劳动强度,对于作业者工作方法改良和创新要给予确定和激励。4.5.3行政部、生产部负责维持作业现场清洁卫生,负责确保作业人员职业卫生和安全,比如:提供口罩、工作服等以预防污染,而且遵守劳动法规要求,合理安排休息时间。4.5.4为确保生产环境安全,并做好相关消防设施。4.6产品防护全部实施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职能部门及人员,对其质量负责。企业指定了《原料贮存管理制度》、《成品贮存管理制度》、《产品防护管理制度》、《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以预防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在相关作业过程中受到污染。4.6.1搬运对从事搬运工作各部门及人员,应要求并实施保护搬运物资质量方法、安全方法、注意事项,预防搬运质量事故发生,注意生、熟分开。4.6.2贮存4.6.2.1生产部就按《原料贮存管理制度》、《成品贮存管理制度》要求及贮存物品类别要求并实施物品防压、防跌、防水、防潮、防污染及隔离等方法。4.6.2.2按适宜时间间隔检验库存品情况,方便立即发觉变质情况,进而采取对应方法,加经纠正。4.6.3包装生产部应要求确保产品包装物(箱)材料、规格、包装标志、防护方法等质量指标包装作业要求,并由车间严格实施。4.6.4防护在产品包装后到交付用户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采取合适防护和隔离方法,并按相关要求并实施,确保质量不受损坏,交给用户产品符合要求。4.6.5交付在最终检验和检验后,对仓库及供销部应要求并实施相关工作程序,以确保发出产品种类、规格、数量和交付时间和方法等符合协议要求。4.6.6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具体要求和实施,详见《产品防护管理制度》。4.6.7当在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等过程中发觉或怀疑产品有批量不合格时,应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要求处理。4.7对本企业不能生产或现有生产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销售水平时,企业能够采取委外加工方法进行,所用原(辅)材料按“采购质量控制”及《外包、外协控制措施》要求进行管理,并和外协加工企业签署加工协议。5、支持文件5.1质量和技术文件管理制度5.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3生产工艺管理制度5.4人员培训管理制度5.5质量检验制度5.6纠正和预防方法管理制度5.7生产车间管理制度5.8原料贮存管理制度5.9成品贮存管理制度5.10产品防护管理制度5.11不合格品处理制度5.12产品作业指导书5.13生产设备操作规程5.14检测设备操作规程产品质量检验1、目标:对产品特征进行检验和试验,是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一个手段。按相关质量文件要求方法、条件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对产品作出判别、判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要求。做到不合格原(辅)材料不投入、不合格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产品不交付、不出企业。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要求要求,确保合格产品才能使用、转序和交付用户。2、范围:适适用于进货产品、过程产品、出企业产品检验和试验。3、职责3.1质检部负责编制产品检验规程或检验标准,由质量责任人审核,总经理同意后实施。3.2质检部负责进企业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入仓转车间(工序)或出企业产品验证及其验证汇报编制和不合格品处理。3.3质检部负责编制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和试验规范,包含检验规则、检验项目、内容及方法。3.4质检员负责进行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或验证。4、内容4.1检验和试验人员必需经过培训,考评合格才能上岗。4.2质检部依据产品技术要和工艺条件编制原材料、包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标准、《质量检验制度》和《产品检验规程》,明确多种产品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抽样方案、判定依据及使用检测设备,经总经理审批后作为检验员进行检验依据。4.3进货检验和试验4.3.1质检部按标准或规程进行检验和编制检验汇报。4.3.2本企业不含有检验和试验条件产品及产品检测项目,要求供方提供对应产品出企业检验汇报。必需时,由质检部委托检验,并获取检验汇报。4.3.3对长久供货且产品质量稳定,供方含有质量确保能力进货产品,能够简化检验手段或免检,但产品质量有下降趋势或有拒收情形发生时,则应恢复正常检验和试验。4.3.4因检验不及而生产急需产品,能够同意“紧急放行”,但必需有可追回相关要求,不然不可同意紧急放行。4.4过程检验和试验4.4.1质检部负责进行过程产品验证及验证汇报编制。4.4.2自检、互检由操作工人进行且自检、互检合格后才送质检部检验。4.4.3过程产品不应有“例外转序”现象发生,必需为检验和试验合格过程产品才可转入下一工序继续生产,必需时,应按《质量检验制度》和《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要求进行处理。4.4.4过程检验中发觉严重质量问题或大批量不合格品,质检员应立即反应给生产部,方便采取立即有效纠正方法。4.5出厂检验和试验4.5.1出厂检验和试验必需确定在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均已完成且已合格条件下进行。4.5.2出厂检验和试验指产品已包装完成检验和试验,检验合格产品才可入库和交付用户。4.5.3出厂检验和试验依据是国家、行业或企业标准,由质检部进行最终出企业检验和试验。4.5.4对本企业不含有检验和试验条件产品及产品检测项目,企业能够委托合格外验机构进行出厂检验,并获取检验汇报作为出厂证实,另,必需和检验机构签署委托检验协议。4.5.5对于检验和试验合格后产品包装时,必需放置(或提供)有合格证及产品质量检验汇报,作为出厂合格证实。4.5.6每批产品依据产品检验规程要求进行抽检,不能有漏检,合格后方能出厂。对降级使用产品,必需通知用户,经用户同意后才可交付用户使用。4.6在进货产品,过程产品及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生不合格,严格按《不合格口处理制度》要求实施。5、支持文件5.1原材料标准5.2包装材料标准5.3半成品标准成品标准5.4产品检验规程5.5质量检验制度5.6不合格品处理制度文明安全生产1、目标:为确保生产环境洁净、有序、友好,提升职员素质,确保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能。2、范围:企业系列产品生产工作环境。3、权责3.1行政部负责企业区环境及全企业卫生、安全管理。3.2生产部负责生产环境、作业现场卫生、安全管理。4、内容4.1企业区环境、设备管理4.1.1新建、改建和扩建企业房、办公区、仓库等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行业设计要求,并经公安消防监督机关审核和验收企业房、办公区、仓库建成,符合要求后才能启用。所提供设施应能满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本企业生产工艺设计要求。4.1.2企业区环境清洁,无污染源。4.1.3企业区多种标志醒目,道路平坦,注意绿化。4.1.4地面平整,无污水、无杂物、无垃圾、无脏死角;垃圾按指定位置倾倒,露天存放物品对方整齐,不得有碍企业容貌和交通。4.1.5企业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必需达成国家相关环境要求,并提供环境部门证实。4.1.6生产应预防噪声污染,有严重噪声车间和居民区应有合适防护距离及防护方法。4.1.7行政部负担企业区垃圾清运工作,并负责企业区公厕清扫工作,进行药品喷洒和灭蚊蝇。4.1.8企业区内设施布局合理,对于发烧量、有害气体等设施应建筑在企业区内下风口区。车间、仓库、办公室布局合理。企业区和住宅及公共场所隔离。4.2作业场所管理4.2.1车间应清洁明亮,通道宽大,以适应生产需求,车间布局符合卫生规范。4.2.2车间设备、设施清洁,无尘土,保持良好运行状态。4.2.3车间内物品码放整齐,物品和生产线、通道之间要有显著标识。4.2.4车间内严禁吸烟、用膳及进行其它有碍生产活动。4.2.5车间内要配置流动水洗手及消毒方法。4.2.6采光要求:要求采光良好,在光线不足时,要增加日光灯。4.2.7生产车间内依据产品要求合适安装有低功率紫外线灯及杀蝇灯。4.2.8车间、仓库要通风、防鼠。防尘、防虫、防潮设施,定时清理,保持清洁。4.2.9原料、包装及成品应分库分类存放,并有明确标识。危险品应隔离存放,严格管理,确保安全。4.2.10对生产粉类产品,液体产品等,应采取防粉尘、防潮、防有害气体等方法,保护职员身体健康。4.3消防安全管理4.3.1企业应制订并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3.2企业区、车间、办公室及仓库区域内应该根据建筑行业设计要求、设置消防给水设施,确保消防供水。4.3.3企业区、车间、办公室及仓库区域内应依据灭火工作需要,备有合适种类和数量消防器材设备,并部署在显著和便于取用地点。消防器材设备周围,严禁堆放其它物品,应该装设消防通讯、信号报警设备。4.3.4对锅炉发生器车间必需使用单独生产车间,并有当地特种设备管理部门验收证实,以确保安全。4.3.5消防器材设备应该有专员负责管理,定时检验维修,确保完整好用。严寒季节要对消防栓、灭火机等消防设备采取防冻方法。4.3.6车间、库房等地要有防火、防爆方法。4.3.7生产设备、设施危险部位要有安全防护装置。4.4文明生产卫生考评管理4.4.1企业负责制订和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文明生产卫生管理制度》。4.4.2环境卫生工作经企业授权,由行政部负责组织实施,负责划分卫生区域,制订卫生检验标准,向各部门提出整理企业区卫生任务要求,并督促检验考评。4.4.3各部门人员要做到一日一清扫,每七天大扫除一次,建立周末清扫卫生制度;三班作业生产车间,应建立卫生交接班制度。4.4.4实施区域分工管理,各部门卫生区全部要实施划片包干责任制,落实到班组和个人。4.4.5行政部于每七天末,依据标准要求对空旷企业区环境和室内安全、卫生进行检验考评一次,将考评结果报各部门主管、质量责任人,行政部依据汇总结果于每个月底进行通报表彰或批评,进行经济奖惩。5、支持文件5.1文明生产卫生管理制度5.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质量改善控制目标:经过测量、分析和改善策划实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从而达成预防不合格出现,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停完善及连续改善。适用范围:适适用于企业质量体系所包含全部范围。权责3.1企业各部门经过管理制度考评对系统实施评价、纠正、改善。3.2质量责任人负责日常跟踪对体系进行不停完善。3.3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标识及主持不合格品评审,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跟踪统计。3.4生产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隔离,参与对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理。内容4.1连续改善企业制订了《质量管理考评制度》以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充足性及适宜性,确保体系正常运行。为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自我完善机制,即使发觉产品、过程和体系存在问题并加以改善,本企业对测量和监控活动作出要求。在策划和实施时,应考虑下列几点:A、在确定测量和监控点项目、测量点时要考虑能使组织获益;B、对存在不合格及潜在不合格,应依据其对质量影响程度采取对应纠正方法或预防方法,连续改善体系及产品质量,不应是单纯用于积累信息;C、定时评定采取测量手段有效性,对测量结果使用合适统计技术分析并改善我企业质量情况;D、应按要求和策划结果实施测量和监控活动。对其进行严格测量及监视,以确保过程能力达成要求。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对企业产品项目确定检验或验收标准,配置所需检验设备及人员、统计相关检验或验收结果,以确保我企业产品满足上级验收部门及用户要求。4.2不合格品控制4.2.1企业制订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以加强对不合格品标识、统计、评审隔离和处理。4.2.2当发觉不合格品时,生产部立即对不合格进行标识、隔离并统计企业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处理。4.2.3各相关部门依据《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4.2.4返工或返修不合格品必需重新检验,检验合格或达成评审结果要求时,方可放行,需要时应得到用户认可。4.2.5用户投诉不合格品,生产部、质检部应立即分析产生不合格品原因,由企业评审,并按《纠正和预防方法管理制度》作业。4.2.6企业若要使用或返修不符合要求要求产品时,应向用户提出让步申请,同意后再进行处理纪录。4.2.7应妥善保留不合格品评审统计,不合格品跟踪统计及相关处理统计。4.3纠正和预防方法4.3.1为消除实际或潜在不合格原因,应采取纠正或预防方法,以预防可能发生及再次出现不合格问题。4.3.2企业制度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方法管理制度》,对以下几方面作出了要求: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评价预防(潜在)不合格发生方法需求;确定并实施所需方法;统计所采取方法结果;评审所采取预防方法。以实现对质量管理体系连续改善。4.3.3总经理指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定时将企业开展活动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进行检讨,以求质量活动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相一致,实现改善完善之目标。4.3.4经过对用户投诉、预防方法、质量体系人对纠正和预防方法实施情况进行验证和监控。4.3.5合理利用统计技术对用户投诉、多种检验和质量统计等数据进行分析,采取纠正和预防方法,预防潜在问题发生。4.3.6采取纠正和预防方法应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并进行汇总分析。4.3.7由纠正和预防方法引发相关规程更改,到要按本手册技术文件管理章节要求办理,并给予统计,以预防再次发生类似问题。5、支持文件5.1不合格品处理制度5.2纠正和预防方法管理制度5.3质量管理考评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目标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控制,以预防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或安装,避免工作上疏忽造成重大损失。1适用范围本程序适适用于本企业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控制2职责3.1本程序由质检部归口管理3.2评审职责本企业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企业内不合格品评审现场不合格品评审由质检部委派人员负责3.3处理职责检验人员作出不合格品处理决定;若不能处理,则上报质检部处理;对于价值较大,金额在元以上不合格品,由质检部上报总经理处理。生产人员依据处理决定立即进行处理。3工作程序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觉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理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生产技术部,质检部相关责任人4.1评审、统计4.1.1原料检验过程中发觉不合格品由收购检验人员依据协议要求对应技术标准和补充要求作出评审,做好统计,不合格原料不予收购。4.1.2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依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统计,并通知质检部。4.1.3现场不合格由本企业委派专业人员前往用户现场,对标有本企业标识成品进行调查、评审、统计,并写出书面汇报交供销部。4.2标识、隔离4.2.1原料收购检验时发觉不合格,一律拒收。储存过程中发觉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以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置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4.2.2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依据技术规程作出对应标识,有条件时,应和合格品隔离。4.2.3不符合要求检验标准产品,不许可包装入库4.3处理4.3.1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作出处理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理。若有争议,则由质检部责任人仲裁。4.3.2收购原料时发觉不合格,由供给方自行处理。4.3.3生产过程中,对于标准许可返工不合格品,生产人员应按对应标准和技术规程操作工艺,给予返工,并经检验员重新验证合格后方可放行。4.3.4对已判定不合格成品或经返工仍不合格产品另行堆放,并做好标识。4.3.5原料/成品储存过程中发生不合格品,由仓管人员进行处理。4.4工作不合格对于制度制订不合理、实施情况不好或有差错等工作不合格,对这类不合格应立即采取纠正方法。5其它5.1各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发觉不合格品,实施上述程序。6相关统计《不合格处理统计》产品召回制度一.目标:确保企业产品在发觉存在质量隐患、发生重大事故或发生消费者用户投诉时,能够立即得到召回或快速处理,最大程度地降低因产品缺点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维护企业信誉,促进质量改善和售后服务,并将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二、范围:本程序适适用于XXXXXXX食品生产全部产品。包含用户投诉处理、追踪改善、成品退货、处理逾期产品等项目。三、标准:对消费者投诉质量问题,遵照质量原因解释清楚、赔偿合理和顾额满意标准,立即妥善处理问题。对市场反馈质量问题应认真分析产生原因,存在安全问题产品要按要求做产品召回处理。四、产品召回管理:(一)产品召回职责:供销部负责消费(用户)反馈信息接收,企业产品召回小组责对产品进行召回,仓储部负责和召回产品相关产品库存数量调查;质检部负责将投诉信息转交生产部并和生产部进行产品质量事故调查,并立即将调查结果上报产品召回小组。产品召回工作小组:组长:总经理:XXX副组长:总经理:XXX组员:供销部主管:XXX生产部主管:XXX质检部主管:XXX召回工作小组职责:组长:负责召回程序开启,组织相关部门对召回产品进行判定,并作出处理意见。副组长:负责召回活动具体实施交立即向组长汇报召回进程。组员:帮助组长和副组长工作,并对召回产品进行处理,分析发生原因并采取对应方法。(二)产品召回程序1.产品召回条件1.1产品将严重影响消费者健康;1.2产品有可能造成通常性健康损害;1.3产品中检出输入国禁化学成份;1.4产品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但存在质量\品质规格等缺点.1.5产品卫生安全超出进口国刚颁布卫生限量要求.2.控制2.1供销部从用户或市场调查等渠道取得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应立即组织质检部、生产部、进行原因调查,并最终由总经理确定后由供销部组织对产品进行召回。2.2产品发运后,企业内部发觉产品存在质量隐患,经总经理最终确定符合第二条中所列事项则由供销部组织对产品进行召回.2.3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验收人员、品管人员检验发觉产品存在品质、感观、规格等方面质量缺点,则品管员立即通知相关车间责任人对现场正在加工产品召回,并将存有质量缺点产品进行区域性隔离。3.实施程序:3.1已发运出企业或正在发运途中产品:3.1.1供销部取得产品存有质量问题信息,立即将此信息通知质检部,由质检部立即调查此批产品具体生产信息。3.1.2质检部将该批产品信息给予确定,并同时调查和该批产品相关其它产品信息,将调查结果反馈回供销部,供销部责任人进行判定,如达成产品召回条件,报经总经理审批,同意后开启召回程序并组成产品召回小组。3.1.3同时供销部负责用户方该产品数量调查,质检部将信息传达给仓储部,调查是否留有库存,通常和该批质量问题相关产品(包含已出企业和未出企业)均在调查范围内,如有库存产品,将产品单独存放并标识清楚,同时安排库存位存放预召回产品(存放时加设不合格标识)。3.1.4召回组长监督产品召回情况,并立即将信息反馈回企业,产品召回进度要和用户利用电话或传真协调进行,确保产品平稳召回;3.1.5开启召回后,将产品召回原因通知给政府部门,包含以下信息:a.召回原因:异物、病菌、污染等。b.产品信息:名称、代码、批号、生产日期等。c.产品数量:产品总数量、已发出产品总数量、企业库存产品数量。d.召回产品分布区域:国家、在区、城市、批发商、零售商姓名、地址等。3.1.6召回产品信息公布: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必需时企业将由总经理作为讲话人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等传输媒体,把召回程序中信息,如:产品代码实物图象、出现问题性质及严重程度,企业对此问题处理方法,召回产品方法等立即传输给消费者,以保持消费者对企业信息。3.1.7给消费者确实定信息:信息内容包含用户姓名、地址、联络方法、产品数量、问题描述、处理产品具体说明及信誉解释;接收者和企业联络方法,以通知企业她是否有这种产品。3.1.8将召回产品自信息接收直至召回后产品最终处理结果,填写《产品召回统计》,并由召回组长、总经理审核。3.1.9召回小组将该次所存在问题给用户以回复,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3.1.10企业内部通知和说明:召回政策必需和企业职员说细说明并给予遵照。3.2加工过程中产品及已入库存放产品:3.2.1车间加工过程中由验收人员按产品加工工艺要求检验出不合格品,由验收人员判定进行返工处理,返工仍不合格作次品处理,由车间质检员负责做出处理,单独入库存放,加设标识。3.2.2加工过程中有质检人员检验出品质、规格或感观方面缺点不合格产品,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召回:立即通知现场生产管理人员停止生产,该时间段内产品隔离单独存放(并加设标识),现场正在加工产品召回,上报质检部、生产部领导,进行评定,将评定结果上报总经理,原因调查及纠正方法,预防类似事件再发生。3.2.3已入库产品:产品隔离,并加设单独存放标识,经质检部及相关部门取样评定,将评定结果报上总经理,做出处理意见,原因调查及纠正方法,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3.3全部和产品安全相关接收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必需做好统计,存入档案。3.4为确保召回工作可行性,全部产品可溯统计最少保持至产品保质期后十二个月以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了立即、快速、妥善地处理我企业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最大程度地预防和降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带来危害,保障消费者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结合相关部门有要求,制订本预案。指导思想牢靠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思想,对消费者高度负责态度对待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能够快速调动各方面力量,采取立即有效方法组织处理突发事件,防治安全事故蔓延,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并快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工作标准统一领导标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由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科室要无条件地服从领导小组对其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调度和指挥。确保关键标准确保全体行感人员安全,确保关键部位、关键物品安全,保护事故现场,确保现场人员安全。紧急处理标准重大突发事件处理不一样于正常工作,要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为前提,坚持急事急办和特事特办标准。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全部要果断、快速、正确、有效地采取应急方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认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是指忽然发生,对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或含有潜在严重危害,含有一定社会影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按危害程度不一样可分为“通常事件”、“重大事件”和“特大事件”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套应急处理方法。通常事件,是指企业生产、加工食品,对人群身体健康造成较严重损害,但不含有“即时致死性”突发事件。重大事件,是指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可能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较严重损害,但不含有“即时致死性”突发事件。特大事件,是指生产加工食品含有毒性,“能致人死亡”或“已致人死亡”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和对应职责1、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总经理担任。2、组织分工及职责(1)组长负责全方面组织协调工作,副组长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程序和方法一旦发生食品突发事件,发觉者要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向组长或副组长汇报。由组长或副组长立即通知生产部门,开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事件处理组依据事件等级采取对应处理方法:①发生通常事件,应立即开启应急处理“三级状态”,即由事件处理组组员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检验,封存并妥善保管可疑食品,提取样品进行检验。对已进入市场流通问题食品,立即通知销售部门给予追回。②一旦发生重大事件,应立即开启应急处理“二级状态”,立即上报质监局,并按上级要求组织产品质量专题整改,回收、封存或上缴有问题食品,同时向消费者公布“食品安全消费警示”。③一旦发生特大事件,应立即开启应急处理“一级状态”,即在:“二级状态”基础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即企业法人立即宣告停产,快速向县政府和县质监部门汇报,并立即向社会广泛公告有毒食品相关情况。按上级要求将涉嫌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