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_第1页
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_第2页
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_第3页
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_第4页
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1、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2、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环食”现象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照相机成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3、从水面看水中的物体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B.C.D.4、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A.B.C.D.5、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大B.人的像变小,像离人的距离变大C.人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大D.人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6、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纸是A.黑色B.红色C.蓝色D.绿色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B.实像、虚像都能用光屏接收C.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D.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额温枪是利用紫外线热效应来工作的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纸板ENF最好用光滑的白色纸板B.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法线两侧C.若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不能在纸板上同时看到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D.图中所示的入射角为46°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B.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D.墙上的手影10、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纸是A.黑色B.红色C.蓝色D.绿色11、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女演员的身上,观众看到她的A.上衣是红色,裙子是黑色B.上衣、裙子都是红色C.上衣是白色,裙子是黑色D.上衣、裙子都是黑色12、小明把圆珠笔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圆珠笔在平面镜中()A.成的像变大,像为虚像B.成的像变大,像为实像C.成像的大小不变,像为实像D.成像的大小不变,像为虚像13、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纸是A.黑色B.红色C.蓝色D.绿色14、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15、下面由“运动会”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A.需要看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声音开始,是利用光速远大于声速的道理B.1500m运动员整个过程是变速运动C.比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D.发令枪响度大传播距离远多选题16、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A.“绿树阴浓夏日长”句中“阴浓”是光直线传播形成B.“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掬水月在手”句中“月”是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D.“朝辞白帝彩云间”句中“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影子”的形成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km/hD.光照射到一般衣服上会发生漫反射18、太原古县城始建于1375年的明代,在历经九年修复后于今年“五一”正式开放。夜晚古县城城墙上的灯光秀,把古城装扮的分外靓丽壮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楼上正在发光的LED灯带不是光源B.在岸边看到护城河水感觉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古城墙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D.能从各个角度清楚地看到投影在城墙上的字是因为城墙对光发生漫反射19、下列关于声、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B.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环节防治噪声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因为光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D.射击瞄准时应“三点一线”,可以用光的反射来解释20、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50°C.NN′是法线D.MM′的右边是玻璃2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作为参照物的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玉笛暗飞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D.“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面时发生了折射22、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C.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D.在入射角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折射角随之不断减小23、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填空题24、现有(1)小孔成像;(2)立竿见影;(3)海市蜃楼;(4)水中倒影四个光现象。其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请你再举出一个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实例_____________。25、一束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50°角,如图甲,则反射角为_______度,如图乙中,若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可能是_______度。26、如图所示,一束与水面成30°角的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__。人站在岸边看见的水中物体其实在物体实际位置的______(选填“上方”“原位置”或“下方”)。27、彩色电视机屏幕工作时主要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成绚丽多彩的画面。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声音的______。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28、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米处,当他正对平面镜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以镜中的像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他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s后小明到平面镜中像的距离是______m。

(带答案)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_02E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B.影子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B正确;C.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大小相同,而影子的大小取决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光源大小、被照物体大小等因素,故C错误;D.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B。2、答案:B解析: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照相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答案:B解析:A.从水面看水中的物体,是来自水中的物体的光由水中进入空气,A图中光是由空气进入水中,故A错误;BCD.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B图正确;故CD错误。故选B。4、答案:D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C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像也远离平面镜,则像离人的距离变大,但是像的大小是不变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红纸只反射红光,蓝光被吸收,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红色.正确选B.考点:物体的颜色7、答案:C解析:A.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故A错误;B.只有实像能被光屏接收,虚像不能被光屏接收,但是眼睛能看到实像和虚像,故B错误;C.小孔成像的光学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瞄准,站队等也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C正确;D.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常用来制作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额温枪等。红外线还可以制成遥控器控制电视、空调等。紫外线可以用来消毒杀菌。紫外线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用来检测钞票真伪,适量紫外线照射能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故D错误。故选C。8、答案:C解析:A.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故A错误;B.把纸板NOF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故B错误;C.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故C正确;D.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6°,所以入射角为90°-46°=44°故D错误。故选C。9、答案:D解析:A.蜡烛在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街道拐角处扩大视野应用的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插入水杯的铅笔好像断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红纸只反射红光,蓝光被吸收,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红色.正确选B.考点:物体的颜色11、答案:A解析:解答:白上衣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红光照上就反射红光,呈现红颜色;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红光照上不反射,呈现为黑色,所以现象A正确.故选A.小提示: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不吸收任何颜色的光;蓝色物体只能反射蓝光,其他颜色的光都被吸收了.12、答案:D解析:A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AB均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C不符合题意;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不变,且为虚像,D符合题意。故选D。1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让红光、蓝光混合后通过一块红色玻璃,然后照在一张红纸上,则红纸只反射红光,蓝光被吸收,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红色.正确选B.考点:物体的颜色14、答案:D解析: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得,小明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大小不变,则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他与镜面的距离变小,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变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5、答案:C解析:A.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速,人看到发令枪的烟所用的时间比听到枪声要小得多,故需要看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声音开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1500m运动员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会发生变化,故1500m运动员整个过程是变速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比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通常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所用时间越小,速度越快,故C错误,符合题意;D.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发令枪响度大,是为了增大传播距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6、答案:BC解析:A.“浓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水底的光线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后的光线看过去,看到的是水底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B错误,符合题意;C.“掬水月在手”句中的“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D.“彩云”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单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C。17、答案:ABD解析: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传播的,“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正确;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即3×105km/s,故C错误;D.光照射到一般衣服上,反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因此发生的是漫反射,故D正确。故选ABD。18、答案:BCD解析:A.古城墙上正在发光的LED灯带是光源,因为它们自身能够发光,故A错误;B.在岸边看到护城河水,河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人看到的是变浅了的河底的虚像,故B正确;C.古城墙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故C正确;D.从各个角度能看清古城墙上的字,是因为城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了漫反射,故D正确。故选BCD。19、答案:BCD解析: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音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符合题意;C.池底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故C错误,符合题意;D.射击瞄准时应“三点一线”,是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CD。20、答案:CD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由∠BOM=30°,可知∠BON=90°-30°=60°而图中已知∠AON=60°,所以NN'为法线,则MM'为界面。因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当光线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时候,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CON'=90°-50°=40°为折射角。所以由图可知,AO是入射光线,BO是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AON为入射角,等于60°。∠CON为折射角。则MM'的右边是玻璃。故AB错误,CD正确。故选CD。21、答案:AB解析:A.青山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青山相对出”,是因为青山以河岸为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以孤帆为参照物,青山位置发生了改变,是运动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A正确;B.以山为参照物,“轻舟”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的,故B正确;C.“谁家玉笛暗飞声”此处的“玉笛”指的是笛子,笛声是由笛管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疑水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故D错误。故选AB。22、答案:ABC解析:ABD.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在入射角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折射角随之不断增大,故AB正确,D错误;C.无论是光的反射还是折射,光路都具有可逆性,故C正确。故选ABC。23、答案:AD解析:A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正确,故B错误;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折射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24、答案:

(1),(2)

激光准直、日食和月食等解析:[1][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立竿见影属于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5、答案:

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