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名师教案_第1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名师教案_第2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名师教案_第3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名师教案_第4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名师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中和反应的实质及应用北京市第十六中学董丽娜【核心素养】通过对中和反应实验设计的讨论、中和反应微观实质的探究及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在学习酸和碱性质的基础上,对酸和碱的反应更高层次的学习。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类化合物——盐,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此外,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2.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包括: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酸碱度的测定。从属于一级主题物质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中的认识几种化学反应。【教材分析】1.已具备知识和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一些性质,并能用指示剂对酸和碱进行区分,还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别对酸和碱的水溶液进行了初步分析,认识了酸、碱具有相似性质的本质原因。2.待发展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1.能设计出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2.能识别中和反应;能从微观粒子角度说出中和反应实质;能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能列举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认识中和反应及微观实质2.认识从反应物被消耗的角度证明无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3.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能设计出有明显现象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能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实质【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体验式教学法、启发式实验教学法、小组合作学案导学法2.教学用具:导学案,投影,实验用具【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详细任务请登录“优教-同步学习网”,浏览“名师预习”)。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胃酸过多时,人们经常吃胃得乐。【展示图片】“胃得乐”药品成分【提问】你能说说为什么此药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吗?【追问】氢氧化镁和盐酸的物质类别?【追问】什么是碱?什么是酸?你能说一下酸碱的组成吗?通过上面的生活实例发现酸碱可以发生反应,那么酸和碱遇到一起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倾听观察思考回答:药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镁和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氢氧化镁属于碱,盐酸属于酸碱:金属离子+OH-溶液中的阴离子是OH-离子酸:H++酸根离子溶液中的阳离子是H+离子读出【学习目标】用生活中的情境引入,体现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明确学习目标自学与点拨1【点拨1】1.上述现象可能存在两种情况:(1)盐酸和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2)二者反应,但是没有明显现象验证二者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设计思路有:(1)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反应物是否被消耗(证明酸或碱被消耗)2.猜写方程式:NaOH+HCl=NaCl+H2O碱性酸性中性点拨:基于我们对氯化钠化学性质了解的有限性,如果从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即证明有氯化钠的生成)的角度,证明此反应发生,需要找与氯化钠反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暂还没有学到。如果想证明此反应产物水的生成,也比较困难,因为整个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无法证明水的生成。所以本堂课我们主要从反应物(即盐酸或者氢氧化钠被消耗)的角度证明无现象的化学反应的发生。3.前面我们学习了酸和碱都能和指示剂发生化学反应而显示不同的颜色。我们能否用其与指示剂的作用,证明其被消耗呢?回忆石蕊和酚酞两种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显色情况4.设计实验方案: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无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仪器:试管4支、滴管2支【方案评价】方案1:变化现象非常明显方案2:视觉上依旧无明显变化,不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方案3和方案4:理论上可行,但是通过实验发现,最终的紫色不易察觉因此,方案1为最佳方案5.实验中应注意一些操作事项和安全事项:向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至适量,或者向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至适量,都应该逐滴滴加至适量,边加边振荡。注意滴加药品时小心谨慎,切忌不要撒到桌子上和物品上,以免腐蚀。小结:此反应设计原理:利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证明碱或者酸被消耗,从而验证了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对于每种指示剂,都有两种方案)。回忆前面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无现象反应的发生,我们通过往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证明此反应发生,有新物质生成,体会无现象反应发生的两个角度。【自学1】1.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在5%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的盐酸,振荡,观察现象现象:没有明显变化2.猜测氢氧化钠和盐酸如果反应,反应的产物可能是什么?3.知识回顾:填写表格中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的颜色变化。4.设计实验方案:(1)小组合作选用所给药品和仪器设计(要求:实验过程中有明显的实验现象)(2)说出你设计方案的理由或原理【设计方案】【预设方案】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5.利用实验方案,实验验证酸碱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体会用反应物被消耗证明无现象反应发生的方法。运用实验,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注意强化无明显现象发生反应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学生研讨、交流、再设计、验证实验方案等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小结,让学生体会证明无现象反应发生的两条设计思路。自学与点拨2【提问】上面我们通过有明显现象的实验,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那么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微观实质?【追问】那么酸和碱能够发生反应是有什么新粒子生成呢?【点拨2】1.通过书写酸碱盐溶液中所含离子,我们不难发现,酸碱盐溶液中,溶质均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这正是它们导电的原因。强调:从组成上:碱溶液中阴离子都是OH-酸溶液中阳离子都是H+2.通过观察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微观粒子图,我们不难发现,反应前H+和OH-消失,可见,反应后一定有新微粒生成,根据元素守恒,一定有谁生成?【板书】酸和碱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资料提示】水很稳定宏观:水在2000℃以上才开始分解微观:室温下,一亿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解离【追问】生成的氯化钠溶液中水分子都来源于哪?此反应的微观实质?【过渡】通过观察氢氧化钙和盐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微观粒子图发现,这几个反应均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微观实质?小结:NaOH+HCl=NaCl+H2O碱+酸=盐+水中和反应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微观实质:H++OH-=H2O【回答】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就是有新微粒生成。【自学2】1.在下列烧杯下方横线处写出溶液中所含有的微观粒子。2.小组讨论:在相应的烧杯中画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前后的微观粒子图。写出反应前参与反应的粒子,和反应后新生成的粒子。从而分析此反应的微观实质。(投影展示)【回答】(1)新的H2O分子生成(2)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中没有参与反应的水和这个反应新生成的水。(3)微观实质:H++OH-=H2O3.观察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微观粒子图,找出以上酸碱之间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回答】微观实质:H++OH-=H2O【巩固训练1】完成下列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2.澄清石灰水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巩固训练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判断是否属于中和反应1.用盐酸除铁锈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认清酸碱盐溶液中所含离子情况,明确酸碱盐溶液中,溶质均是以离子形式存在,这也是他们能够导电的原因。再次强调酸碱的组成,为后面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作铺垫。

理论分析中和反应发生的原因通过资料和视频动画,让学生认识离子间进行的反应,学会判断微观实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判断中和反应,更深刻的理解中和反应的含义和微观实质。自学与点拨3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中和反应有什么应用呢?【点拨3】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4.用于食品口味调【自学3】1.阅读课本61页,完成任务2.观看PPT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鲜活、直观的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学生找到中和反应,进行书写练习同时,感悟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现化学学科价值。课堂小结课堂检测(优教提示:打开优教配套习题,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用答题卡答题及时反馈,实时互动【板书设计】一、用实验证明酸和碱发生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