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型1知识体系讲解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型1知识体系讲解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型1知识体系讲解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型1知识体系讲解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型1知识体系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型知识体系讲解——核心知识·重点突破·规律方法1考纲要求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内容索引核心知识整合重点难点深化规律方法总结课时作业核心知识整合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3)20世纪初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2.经过阶段时间主要战役(事件)影响爆发1914年6月~7月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的导火线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施里芬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对德宣战,俄国退出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同盟国相继投降,一战结束3.性质(1)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两大集团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参战的。(2)塞尔维亚、比利时抗击德奥侵略,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4.影响(1)大战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变化:西欧相对衰落,瓦解四大帝国,美国和日本崛起,建立国际联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3)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图示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2.建立(1)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随后,协约国帝国主义国家又同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2)1921年,美、英、法、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建立了华盛顿体系。3.影响(1)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远东和亚太地区的矛盾,使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2)该体系内部包含着种种矛盾,决定了该体系不可能长久地维护世界和平。(二)国际联盟1.背景(1)建立国际联盟是巴黎和会的一项重要议题。(2)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通过了国联盟约。2.实质: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3.主要活动(1)恢复战后欧洲经济。(2)处理国际争端和裁军。(3)加强国际合作,为促进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4)20世纪30年代,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4.评价(1)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2)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3)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三)维护和平的尝试1.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等国的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但该条约也为德国重新迈入欧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了道路。2.1928年《非战公约》的签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图示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2)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他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3)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利: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4)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大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5)苏联在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保,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经过(1)爆发: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接着,德军向西线发动全面进攻,法国亡国,英国也遭受了沉重打击。(2)扩大: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大大加强。(3)转折:1942年到1943年发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4)结束:1943年,北非战事首先结束;1943年7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3.意义(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特别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它带给人类的灾难也是前所未有的。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也给侵略国人民带来灾难,战争就是灾难,我们必须反对军国主义的复活,捍卫世界和平,绝不能让二战的悲剧重演。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为了应对人类发展的共同挑战,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团结斗争。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一)“冷战”局面的形成1.原因(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唯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3)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冷战”。2.表现(1)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提出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苏联:政治上建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组建华约组织。(3)高潮:出现第一次柏林危机,最终导致德国分裂。3.影响(1)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2)美苏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局部冲突争端不断。(3)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4.特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2)在美苏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局部热战并未避免。(二)美苏争霸1.第一阶段的较量(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1)特点: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2)重大事件①戴维营会谈: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苏美两国首脑会晤,未取得成果,很快苏美关系趋于紧张。②争夺: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3)结局:重点在欧洲;美国处于攻势;战争未发生。2.第二阶段的较量(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1)特点: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2)重大事件①“缓和”:1972年的尼克松访苏和1975年的欧安会的召开。②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谋求同中国对话。(3)结局:长期缓和;苏联处于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3.第三阶段的较量(20世纪80年代)(1)特点: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2)重大事件: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1987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3)结局:1989年的东欧剧变;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冷战”格局结束。【概念辨析】两极格局就是以美苏关系为核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世界格局,其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它的建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初步形成(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沙条约》的签订)。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产生又是雅尔塔体系的组成部分,两极格局、冷战局面的形成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南北政府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和冲突。(2)经过:①爆发:1950年6月。②扩展:美国操纵“联合国军”直接干涉朝鲜战争。③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④结束:1953年7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2.越南战争(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独立后开展抗法战争。②美国扶植傀儡政权,越南分裂局面正式形成。(2)经过①爆发:1961~1964年“特种战争”。②发展:1965年,美国将侵越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3)结果:越南取得胜利,美国从越南撤军。3.中东战争(1)原因: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2)含义:1948~1982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五次战争,统称为中东战争。(3)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4)曲折的和平之路①1991年10月,阿以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和谈。②1993年,巴以双方签署《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原则宣言》。③1998年10月,巴以双方达成临时和平协议。4.两伊战争(1)原因:各种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交织在一起。(2)经过: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1988年。(3)影响:两伊战争造成了两伊经济的全面倒退,造成了中东的分裂,为美苏等大国插手海湾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5.海湾战争(1)背景①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石油、领土和债务等方面长期存在尖锐的争端。②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吞并科威特。③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军,对伊拉克实施全面制裁,并授权多国部队使用武力解决海湾危机。(2)经过①1991年1月,多国部队实施“沙漠风暴”行动,使伊拉克遭受沉重打击。②1991年2月,多国部队发动“沙漠军刀”地面攻势,迫使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基本结束。(3)特点①“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也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②整个战争中多国部队海陆空立体、全面作战,规模大,节奏快,双方伤亡人数悬殊。③电子战、信息战诞生。【图示总结】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六、和平与发展(一)联合国1.创立(1)背景①国际联盟破产。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呼唤新的国际组织建立。(2)创立: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3)意义:联合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是世界和平的胜利。2.宗旨与主要机构(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等等。(2)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理会。3.作用(1)积极性①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②在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③在裁军和防止核扩散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④在推动地区性和平方面,力促达成了一系列协议。⑤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局限性:它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机构,而是国家间的协调机构,有时协调冲突时无能为力。(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1.依据(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整个世界日益成为息息相关的整体。(2)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优先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的潮流。(4)解决一些全球性问题的需要。(5)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2.不利因素(1)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没有消除。(3)分裂势力、恐怖势力、极端势力的危害。(4)世界发展很不平衡。(5)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名师点睛】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力量格局,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重点难点深化1.人类在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1)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出现了英、法、美、德等几个世界性大国。(3)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三国跳跃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殖民帝国,从而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4)对殖民地的争夺中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盟体系对付英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局面。(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准备了世界大战的技术基础。2.“一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1)经济方面: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一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了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①促成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②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分崩离析,英法等国受到重创。③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④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3)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①“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②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4)思想观念:“一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3.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1)不同点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背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美、日为争夺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矛盾尖锐;美、日、英三国开展海军军备竞赛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矛盾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内容签订《凡尔赛和约》;签订对奥、保、匈、土和约;讨论建立国际联盟问题《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结果形成凡尔赛体系形成华盛顿体系(2)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均由少数大国操纵;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都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和平体系,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4.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1)相同点①根源: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的。②影响:都导致西欧国家的衰落,都壮大了美国的实力,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都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发展。(2)不同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形式战前双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战争很快全面爆发先经历局部战争,后来由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和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终于演变为世界战争责任战争责任由交战双方共同承担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挑起战争,责任由其承担对战败国处理战胜国把战争责任推到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身上,对战败国进行掠夺性的惩罚,未追究战争中的个人责任处理战败国的基本精神是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实行非军事化,在战败国建立民主体制,追究个人责任和审判战犯性质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异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不同点建立基础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建立在美苏两大国力量均势的基础之上调整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大国意图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相同点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的基础上建立的;②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③都体现了大国意志,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④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6.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国联联合国是帝国主义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重大贡献,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对苏俄等国无产阶级革命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进行干涉将两种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纳入国际体系,同时联合国在处理战败国时按民主原则,具有进步意义一直为大国所操纵,无视弱小民族利益20世纪70年代以后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规律方法总结1.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3)面临侵略势力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奋起反抗。(4)在战争还没有消灭之前,一个国家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加强抵御外敌的能力。(5)要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目前,要努力提高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一、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2.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是抑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量想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起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绝对必须之事。正是这种从至今最惨烈的战争中产生出来的对战争自身的否定力量,随着战后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大大发展,并成功地抑制了二战后一系列局部战争与冲突的扩大。今天,以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则的思想,已经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接受。3.通过外交手段实行必要的妥协人类在付出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巨大代价之后,开始学会了这种处理国际争端的一种古老而又全新的方法。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毫不妥协,最终使大战爆发。一战以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教训,使通向二战的道路曲折得多。二战后,人们更多地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与危机时表现出更多的谨慎。伴随着冷战的发展、缓和与结束,妥协方式越来越成为解决国际纠纷的常规手段。今天,妥协意味着任何国家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意味着参加谈判的国家在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同时,必须承认和照顾谈判对手的合理利益,意味着谈判双方在各自希望得到的目标之间实现某种有取有予的平衡,意味着反对和抵制国际关系中的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妥协是斗争结果的另一种形式。二战后的60多年来,这种妥协的实例比比皆是,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缓和与合作代替战争或“冷战”的新局面。这是人类社会在经过20世纪的战争风云之后,进一步走向文明与成熟的标志。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1.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2.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反之则为正义的。二、对战争的分析认识3.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其次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役谋略得当与否、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4.战争的影响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1.原因(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2)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三、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2.教训(1)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遭受灾难性的破坏。(2)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应成为各国的共同目标;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应当遵循国际关系准则,本着友好协商的精神加以解决,而不应当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热战”的原因(1)根本原因:在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欧洲,两国没有直接发生战争,但在亚洲,美国控制能力较低,苏联的势力也不能直接控制,于是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利益,在冷战中出现了“热战”。局部“热战”是冷战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地区上的矛盾被双方所利用,导致局部战争发生。美国对华“扶蒋反共”失败后,对东亚、东南亚特别戒备。四、全面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局部战争(2)直接原因①在朝鲜,美国一直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眼中钉,希望能有机会铲除朝鲜半岛的社会主义力量。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政府出于冷战意识,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阵营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于是立即做出反应。②在越南,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遍增长,故在法国撤出越南后,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3)结果①中国和苏联在这两场战争中,都给予朝鲜、越南人民以大力支持。②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表明:称霸世界的政策不得人心;侵略他国、干预他国内政是行不通的。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局部战争出现原因(1)地区资源及其种族、宗教、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2)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争夺世界霸权、大国插手、干涉别国内政。(3)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加深了这些地区的矛盾和冲突。3.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变化对局部战争的影响(1)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国际冷战格局开始降温,呈现美攻苏守的特点,局部战争增多。(2)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消失,原来抑而未发的各地民族和领土等争端在国际力量失衡状态下爆发。课时作业123412月12日,德国政府以自己及其同盟国的名义向协约国发出照会,建议和谈。但没有提出具体条件,只是泛谈“和平与和解”。贝特曼踌躇满志地以为协约国的答复“将不会是拒绝”。然而他对形势的估计又错了。在协约国阵营中,主和派的力量尚不足以左右政府的政策。法国的白里安政府视德国的和谈为“陷阱”,英国刚上台的劳合·乔治则是带着一个争取全面胜利的方案执掌政权的,俄国不敢单独行动。12月30日,协约国集团以“赎罪、赔款和保证”的前提条件回答了德国的和谈建议。——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23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德国要求与协约国和谈的历史背景。答案

背景: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德俄进行了非官方的外交和谈;参战国国内反战运动高涨。(任意三点即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德国要求和谈愿望最终破灭的原因。答案

原因:协约国中主和派力量的不足;三国协约的制约;协约国力量优势日益凸显;协约国提出的和谈条件超出了德国预设。(任意三点即可)12342.(2018·广州一模)材料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他的“十四点”计划中,就提到了军备控制——国家之间团结起来共同限制他们的军备。但是这项政策在巴黎和会上很难得到采纳。英国反对这项提案,美国自身并不想裁减自己的海军。巴黎和会之后,英国比美国更不情愿商讨裁军问题。但是劳合·乔治遭到了国会大量工党反战议员的反对。同时,国内民众厌战情绪高涨,要求裁军的声音此起彼伏。劳合·乔治只得放弃自己原来的意愿。在所有兵种中,海军是最为花费一个国家国力的兵种。对裁军持消极态度的美国民主党总统威尔逊在1920年的大选中失利。1921年,新总统哈定采纳了参议员威廉·波拉提出的让美国政府主持裁军会议的建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