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中学2024届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中学2024届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中学2024届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中学2024届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中学2024届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中学2024届中考四模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对如图所示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可能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变化B.甲中有未溶解的氧化钙C.操作Ⅱ一定是升高温度D.乙中液体可能呈中性2.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A.红磷 B.硫磺 C.木炭 D.蜡烛3.古代用墨(主要成分炭黑)书写的字,长时保存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具有A.可燃性B.还原性C.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D.吸附性4.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5.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设计中正确的是A.用100mL量筒量取8.5mL盐酸 B.收集氢气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分离碘酒中的碘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 B.稀释浓硫酸 C.蒸发食盐水 D.滴加液体7.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锌、锡、碘、氟都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B.小苏打可以用来治疗所有的胃酸过多C.水果蔬菜可以为人体提供维生素,也可以提供一定量的纤维素D.无机盐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都是构成人体组织重要材料8.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内容不能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A.单晶硅的应用 B.乙肝新药的研制C.甲醇出租车的使用 D.十面“霾”伏的天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H+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会升高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SO2、NO2、

CO2、

CO等10.如图所示,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如甲图),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如乙图)燃烧的旺,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B.空气中氧气不足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少 D.火柴梗着火点低11.下列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死灰复燃B.木已成舟C.火上浇油D.百炼成钢12.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聚沙成塔B.蜡炬成灰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A点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时,将5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化为最简整数比)。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_。14.下列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图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写化学符号),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2)钠元素与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③元素的质子数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5.现有6.4g未知物质,将其和氧气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4.4g二氧化碳,2.8g一氧化碳和7.2g水,则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是______g,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16.如图是两种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写出它们能形成单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2)写出它们能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3)写出它们能形成的阳离子的化学符号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小组验证碳及其氧化物的部分化学性质。(1)如图一所示,进行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B中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中铜元素由化合态变为_____态,因此碳的用途是_____。(2)如图二所示,进行一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点燃酒精灯前应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目的是_____;为确定是否可以点燃E处酒精灯,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18.如下图是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几种制取气体的装置。(1)指出标注仪器的名称:①_____。(2)制取CO2气体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3)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粉末和碱石灰粉末混合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则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填序号),甲烷可用C装置收集,说明甲烷有_____的物理性质。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茶是中国的国粹,曾伴随丝绸之路的驼铃大航海时代的货船远赴西亚和欧洲。世界各国的制茶技术,均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中国。绿茶是中国产量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绿茶中的茶多酚有较好的抗癌、治疗心血管疾病和抗辐射作用。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是EGCG(化学式为C22H18O11).请回答:(1)EGCG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EGCG分子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3)EGCG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

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甲中有水,因此氧化钙全部反应,故B错误;C、操作Ⅱ不一定是升高温度,可能是通入二氧化碳或加入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故C错误;D、乙中液体可能呈中性,例如向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故D正确。故选D。2、A【解析】试题分析∶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A.红磷。生成物是固体。考点∶考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3、C【解析】

古代用墨(主要成分炭黑)书写的字,长时保存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变化。故选C。4、D【解析】

盛有可溶于水的气体的试管,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气体溶于水后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水性越强,试管内的液面越高;不易溶于水的试管内没有液体。所以观察图形可知,甲气体易溶于水,丙气体不易溶于水,乙气体处在甲气体和丙气体之间,据此判断ABCD的正确与否。【详解】A、丙气体是不易溶于水的,故错误;B、应是甲气体比乙气体更易溶于水,而不是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故错误;C、甲气体易溶于水,我们只能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甲气体,而无法判断可否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故错误;D、丙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正确.故选D.5、B【解析】

A、准确量取8.5mL的液体,选用量筒的规格应该为10mL,同时还需要使用胶头滴管确定最后的液体体积;故图示错误;B、氢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故正确;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与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图示操作错误;D、过滤是一种把不溶性的物质与液体相分离的一种方法,由于碘溶解在酒精中,故不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将碘除去,故错误;故选B。6、C【解析】试题分析:A、托盘天平应遵守“左物右码”的原则,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错误,C、进行蒸发操作时,应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受热而导致液体飞溅,正确,D、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错误,故选C考点:基本实验操作7、C【解析】

A、铁、锌、碘、氟都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锡不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故A错误;B、小苏打不可以用来治疗溃疡性胃酸过多,故B错误;C、水果蔬菜可以为人体提供维生素,也可以提供一定量的纤维素,故C正确;D、常量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都是构成人体组织重要材料,故D错误。故选C。8、D【解析】

A、单晶硅的应用使得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不符合题意;B、乙肝新药的研制给乙肝患者带来了福音,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不符合题意;C、甲醇出租车的使用节约了化石能源,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不符合题意;D、十面“霾”伏的天会危害人类的健康,不能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符合题意。故选D。9、A【解析】A、稀盐酸和稀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正确;B、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不是中和反应,错误;C、硝酸铵固体溶液水温度降低,错误;D、二氧化碳气体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错误。故选A。10、A【解析】

A、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故选项正确;B、空气中的氧气充足,故选项错误;C、两种放置情况下,火柴梗与氧气的接触情况相同,故选项错误;D、两种放置情况下的着火点相同,故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燃烧的条件,在燃烧的条件中,必须同时具备,只有这样可燃物才能充分地燃烧。11、B【解析】

A、死灰复燃,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木已成舟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火上浇油,油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百炼成钢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12、B【解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A、聚沙成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蜡炬成灰,是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符合题意;C、破釜沉舟,只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要看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否则是物理变化。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乙>甲>丙(或“乙甲丙”)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5丙【解析】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或“乙甲丙”);(2)A点表示的意义为:4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50℃时,乙的溶解度为40g,根据溶解度概念,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的乙,将50克乙放入100克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40g:100g=2:5;(4)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时,甲、乙的溶解度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乙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丙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1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点睛】在分析饱和溶液温度改变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时,首先根据溶解度曲线判定溶液的状态,再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判定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14、Na+17原子电子层数都为3层④【解析】

(1)、11号为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带上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化学符号为Na+;由图可知,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7;(2)、电子层数=周期数,故钠元素与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都为3层;(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同种类型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④。15、8.01:1【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g+2.8g+7.2g-6.4g=8.0g,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16、MgCl1MgCl1Mg1+【解析】

(1)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为11,为镁元素,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Mg;

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Cl1;

(1)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镁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1.

(3)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形成的阳离子的化学符号为:Mg1+.

答案:(1)Mg、Cl1;(1)MgCl1;(3)Mg1+.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C+2CuO2Cu+CO2↑游离冶炼金属C中黑色固体变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处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发生爆炸验纯【解析】

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铜,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详解】(1)碳和氧化铜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铜,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中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CuO2Cu+CO2↑,该反应中铜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因此碳的用途是冶炼金属。(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C中黑色固体变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处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点燃酒精灯前应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均需检验纯度,不纯的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为确定是否可以点燃E处酒精灯,应进行的操作是验纯。【点睛】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均需检验纯度,不纯的气体点燃会发生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