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教育技术学讲义_第1页
李斌教育技术学讲义_第2页
李斌教育技术学讲义_第3页
李斌教育技术学讲义_第4页
李斌教育技术学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技术学李斌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E-mail:wlmqlb@163.com2005.81可编辑ppt课程说明

本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含义,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特点、基本性质、基本内容等。它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概论课,因此应该重点讨论学科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可编辑ppt教育技术学

重点解决“是什么”(定义)“干什么”(范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怎么干”的问题。3可编辑ppt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教育技术及教育技术学的内涵;

2、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研究及工作领域(范畴);

4、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5、了解自己应该和可以干什么。4可编辑ppt

主要参考书

1、《教育技术导论》尹俊华、戴正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年版。

2、《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美]巴巴拉·西尔斯,塔丽·里齐著;乌美娜,刘雍潜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教育技术学基础》[美]罗伯特·M·加涅主编,张杰夫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4、《美国教育技术的理论及其演变》张祖忻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5可编辑ppt第一讲对教育技术的基本认识一、教育技术的本质(内涵)

请参见《教育研究》98年第7期,“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6可编辑ppt

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指导(理论体系),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工具),解决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领域)。7可编辑ppt图:教育技术桥梁科学的性质8可编辑ppt

美国著名教育技术学家海涅克(RobertHeinich)给技术下的定义是“系统化地应用科学的知识去处理实际的任务。”他把这个定义用到教学上,可以把教育技术定义为“将与人类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这个定义的重点在于它把技术作为一个过程或是一种思维的方法,而不是把技术当作一般的产品,如计算机、人造卫星等。实际上指的是对教学和学习事件的一种特殊的、系统的安排。9可编辑ppt

美国AECT的94定义,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这个定义的内涵十分丰富,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讨论。10可编辑ppt

日本JET94的“七条宣言”,科学的界定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的主要任务。这些对于我们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教育技术、克服片面的教育技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可编辑ppt1、进行以改善人类学习活动为目标的基础研究。包括改善人类学习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交互作用活动。2、进行符合新的学习目标的课程开发以及相关学习指导方法的研究。3、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学,不断提高教学现场的实践水平。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技术、教材开发技术、媒体技术与应用、学习支援系统、评价方法等12可编辑ppt4、面向新时代,推进信息教育。为中小学及大学开设信息教育课程,并将此课程作为21世纪综合科学技术教育的核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5、开发尖端技术并研究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大众传播、多媒体、网络等的应用。防止新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6、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的对策和措施。帮助政府的职能部门制定规划和对策。7、促进国际交流,向全世界推广研究成果。

请参见《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日本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特点评介”。13可编辑ppt信息社会的“读写能力”(Literacy)——信息教育

传统的文字中心的读写能力——听、说、读、写、算现代信息社会的读写能力—信息应用能力(视听媒体、计算机):

1992年的定义:

1、对信息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的能力,以及对新的信息的创造和传递的能力;

2、对信息化社会的特质,以及对人类影响的理解;

3、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信息的责任感;

4、对信息科学的基础以及信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特征的理解,基本操作能力的习得。14可编辑ppt信息教育的培养目标(1997):

1、信息应用的实践力按照课题和目的应用适当的信息手段,积极独立的收集、判断、表现、处理和创造必要的信息,按照对方的具体情况发送和传递的能力。

2、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包括对信息手段特性的理解,对为了评价和改善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3、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对社会生活中的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作用的理解,思考信息道德的必要性以及对信息的责任,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15可编辑ppt㈠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1、学科性质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大范畴,教育技术是技术范畴的。科学解决知识问题,而技术是解决人类的技能,方法和应用的问题。科学通过技术作中介,才能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显然,科学起主导作用,它走在生产与技术的前面。换言之,技术和方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是技术的基础。16可编辑ppt

教育的技术学层次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探讨如何分析、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怎么做”和“做什么”的问题。重点是研究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研究如何实施这些方案。也就是研究和开发为实现一定的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努力去实践这些方法和手段。17可编辑ppt2、理论指导的重要性由于教育技术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接受理论的指导。进行教育技术工作,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应该把教育技术的研究建立在先进的、正确的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没有理论和正确思想的指导,就会迷失方向。18可编辑ppt

教学媒体的现代化不等于教学最优化,使用了最现代化的媒体,并不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不一定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境界。先进的教学媒体不能自动的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依然以落后的教学理论作指导,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那么,就从原来教师的“人灌”变为“电灌”,甚至“人机共灌”,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扩大了消极面,达到了事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有什么样的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实践。19可编辑ppt㈡利用方法和手段教育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展开工作的,它是通过有效的利用方法和手段实现目标。基本理论没有方法和技术作中介就不能作用于实践。因此,方法和技术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极其紧密的。20可编辑ppt1、怎样认识“方法”人类的活动有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方法与之相对应也有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理论层次的方法:系统论等方法论层次的哲学方法论,马列主义。实践方法:具体方法,两者存在相互关系,往往是理论方法指导实践方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不仅仅是常人理解的手段和工具。21可编辑ppt2、怎样认识“技术”⑴关于技术的本质特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将科学和技术加以区分,他把技术和人们的实际活动联系起来,将技术界定为人类活动的技能。随着机器和工业应用占据统治地位,技能逐渐变为制造和利用机器的过程,以至人们认为技术的本质就只是工具,机器和设备,这也许就是人们目前将教育技术归于手段或工具的重要原因之一。技术就出现了两个含义,一个是活动方式(技能),另一个是代替人类活动的装置。22可编辑ppt现代西方技术哲学家们,对于技术的本质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有人认为技术是用来制造或生产物质的知识和装置;有人认为技术是理性的有效活动,技术是在一切人类活动领域中,通过理性活动而产生的绝对有效的各种方法的总和。技术不是机器和工具的简单复合物。23可编辑ppt

日本学者认为技术是作为主体的劳动手段和客体的劳动手段在劳动过程中的统一。技术是主观的存在方式--观念的技术(技能、智能)和客观的存在方式--物质的技术(工具、机器)的一个统一体。24可编辑ppt马克思:技术是人和自然的中介,一方面把技术归结为劳动资料,另一方面还指出技术有理性因素。“作为活动方式的技术手段,除了物质因素外,还有精神因素,是二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统一。”25可编辑ppt

由此看来,马克思所理解的技术本质,除了物质因素外,还有精神因素,它是两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统一。也就是说,技术的本质应该既包括客观要素,又包含主观要素。工具、设备或手段只是技术的外壳,并不是技术的全部。而技术的灵魂则是精神因素,或称为理性因素,它可包括知识、理论、思想观念、方法和策略等等因素。技术绝对不是工具、机器的代名词。26可编辑ppt技术的本质: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27可编辑ppt技术的本质不是机器,而是使用机器的活动。技术的范畴是活动,在活动中发挥作用。技术的目的是控制和掌握世界,是人的意志向世界转移的过程。因此,就规定了教育技术的实践性,解决问题性。28可编辑ppt⑵关于技术的要素

①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是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②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硬件技术。实体技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技术方法的“活技术”,一种是技术成果的“死技术”。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③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主要是指技术知识和技术理论为特征的主体化技术要素。29可编辑ppt

它包括规则、原理、策略及方法。例如,系统理论、系统设计、教学设计等,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管理等。视听教学理论、传播教学理论等。

知识形态的要素,并非象实体形态的要素那样是有形的,它是一种非物质的、无形的技术。30可编辑ppt教育技术知识形态的要素有两个功能:第一是可以为教育技术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在教育教学中使用媒体,或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开发和设计,都应该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就需要学习和教学理论的指导,寻求理论根据。31可编辑ppt

第二是能够直接为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提供各种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不论是教学设计理论,还是教学媒体理论,除了提供方法论的指导以外,还可以提供各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和策略。例如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编制程序,教学事件的程序等。32可编辑ppt⑶关于技术的结构①古代的单相结构经验33可编辑ppt②近代的双相技术结构经验

实体34可编辑ppt③现代的三相技术结构模式经验实体

知识、理论35可编辑ppt㈢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教育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教育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教育技术的生命力所在,还是与其它教育学科相比的优势所在。它具有十分突出的可操作性。36可编辑ppt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教育技术的本质或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或内涵应包括物质技术和观念技术两大部分。第二,我们可以把教育技术工作系统的主要特征概括为,以一定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指导,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37可编辑ppt二、教育技术学科的特点与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的关系)㈠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现象,因此,掌握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是必然的。㈡范畴不同。㈢两者起点不同。教育科学理论的起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育实践的起点,也并不等同于生产实践认识过程的起点。38可编辑ppt

教育理论的起点一般是理论范畴的合乎实际的规定,它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科学问题和理论问题。是关于教育活动中一些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这些规定是教育科学最基本的理论范畴。例如,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教育技术的研究起点主要是实际问题。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任务。39可编辑ppt40可编辑ppt(1)教育科学的研究,在很多场合是在文献研究中发现问题;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是在教育的现场发现问题。

(2)教育科学的研究,是追求教育过程的原理,诊断教育现象发生的原因;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则是追求教育问题的改善方法,提供改善的处方。41可编辑ppt(3)教育科学的研究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式的研究;而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则是构造式的研究,创造出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

(4)教育科学的研究,是为了追求原理,调查已经过去的教育现象,分析教育现状;而教育技术学则是为了改变未来的教育,提出改善的方案。42可编辑ppt

教育技术因其实践性和开发的指向性的缘故,与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也有明显的不同:

1、教育哲学是根据过去先哲的见解,追求理想的人类形象,根据思考进行论证考查,弄清教育的理念;

2、教育科学是为了有利于人类的相互理解以及促进其发展,通过对过去及现在人类行为特点进行实验、调查来验证假设,发现教育的原理及规律;43可编辑ppt3、教育技术学则着眼于改善现实和未来的教育,开发出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技术和系统,通过实践反复评价其效果,将其改善得更加完善。44可编辑ppt㈣从教育科学理论发展的视点考察其特点和关系哲学的实证主义教育科学的发展出现了两种变化。1、教育理论“心理学化”2.教育“技术化”“技术主义和实用主义”一直制约着西方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45可编辑ppt

从夸美纽斯开始,西方教育就已经开始对教育技术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了,他的《世界图解》,就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之下的教育技术的标志。从20世纪初,西方教育的主流就开始了对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技术的开发。

46可编辑ppt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教育是“技术部门”,教育是“科学的技术学的最重要的分支”,并于1968年著有《教育技术学》一书。按照他的理论,斯金纳强调寻找在教育中能够起“技术”作用的各种工具,要求实现“学校教室的机械化”。他继续研究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提出了著名的程序教学理论和强化理论。。47可编辑ppt

斯金纳将人类行为归纳出“科学原理”,再形成“教育技术”,再到实践,控制行为。科学----技术----实践48可编辑ppt

从这两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教育技术是从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之中应运而生的。教育技术与教育、心理科学具有“天然”的联系。49可编辑ppt第二讲教育技术学概述

一、什么是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50可编辑ppt(一)教育技术的定义

1、美国AECT的定义51可编辑ppt52可编辑ppt53可编辑ppt

这本书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一个定义和五个范畴。虽然有些过于概括之嫌,但其内涵和外延是极其丰富的,非常值得我们搞教育技术的人认真研究和充分领会,掌握它的精神实质。翻译时有一点变化,“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这不仅是一个词的增加,而是强调一种现代教育观念。54可编辑ppt定义的定位:多样性是一种文化中技术创新的关键。创造之母是多样性,而不是需要。当一种动态的、创造性的文化和一种静止的、缺乏创造性的文化发生冲突或相互联系时,前者将占统治地位。缺乏应变力和创造力的社会将被取代。一个静止的、缺乏创造力的领域也完全可能变得微不足道。(P29)55可编辑ppt

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应该是具有创造性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现代教育范畴的命题。56可编辑ppt⑴创新精神创造性的定义: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它既是思维过程,又指思维产品,也是思维的个性特征。57可编辑ppt

产品指的是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个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也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等。产生创造性的原因在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的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58可编辑ppt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59可编辑ppt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有五个:①新颖、独特,且有意义;②想象力是创造性的重要成分;③在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中,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然性,称为“灵感”;④创造性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⑤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统一。60可编辑ppt吉尔福特,他提出了8条:①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②有旺盛的求知欲③有强烈的好奇心④知识面广,善于观察⑤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和严格性⑥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爱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和游戏有广泛的兴趣⑦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⑧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干扰,长时间的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61可编辑ppt斯腾伯格提出创造力的三维模型理论,第三维是人格特质,共有7个因素,分别是:①对含糊的容忍②愿意克服障碍③愿意让自己的观点不断发展④活动受内在动机的驱动⑤有适度的冒险精神⑥期望被人认可⑦愿意为争取再次被认可而努力62可编辑ppt什么是主体性的教学呢?其特征是什么?特征,参与、创造、独立、合作、交互、主动(积极性)。63可编辑ppt⑵实践能力:现代社会的一个关键能力——生存能力。第一,丰富、多样、完整的人格⑵。现代的学生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以及政治思想水准。第二,自学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说就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和行动,高水平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共同生存的能力。在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同时,应该具备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与他人合作协调的能力,能够体贴关心他人。64可编辑ppt

学生只有具备上述的生存能力,才具有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应该强调“为了生存而学习”。那么,实践能力是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阶段,我们可以把实践能力概括为求知力、创造力、表现力、交流力和约束力等五个领域及十个项目。65可编辑ppt1、求知力⑴观察力、记录力、分析力

·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社会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观察结果和问卷结果的分析⑵调查研究能力

·研究的选题、运作、评价

·访谈和问卷调查

·资料的收集、文献研究66可编辑ppt2、创造力⑶作品制作力

·报告、讲稿、呈现资料的制作

·实验用具的操作和制作

·媒体作品的制作⑷媒体的应用能力

·各种媒体的操作

·各种媒体的结合与操作

·硬件和软件的选择67可编辑ppt3、表现力⑸交互性传播信息的能力

·当众演讲

·利用主页发送信息

·讨论和辩论⑹综合表现力

·演剧、集体朗诵

·音乐剧

·呈现多媒体信息68可编辑ppt4、交流力⑺网络的应用能力

·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在网络上开发资源

·研究小组和活动的计划、运作和评价⑻志愿服务者的实践力

·慰问社会福利单位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日记和感谢信的交换69可编辑ppt5、约束力⑼学习计划力

·学习任务的选择

·作业分析和个人任务分工明确化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计划的改变与修正⑽学习评价力

·自我评价

·互相评价

·课题评价70可编辑ppt·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生应该学会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和方法。·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实践,学会创造。工作能力,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冲突等。强调综合能力。71可编辑ppt·学会共同生活(合作)(learningtolivetogether)现代社会的工作分工越来越细,要求人们合作工作。理解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发现别人的优点是与人相处的基础。合作学习、协作学习、问题学习、主体式学习、课题式学习等。·学会生存(learningtobe)适应能力等能力。72可编辑ppt定义的结构:具有十分明确的两条线,一个是资源线,一条是过程线。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观念从强调媒体的使用和个别化学习,发展到了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73可编辑ppt74可编辑ppt75可编辑ppt

技术的重点在于工作技能的提高和工作的组织,而不是工具和机器。现代技术被描述为提高生产力的系统化的实用知识。有关人类学习的科学知识在教与学的实际任务中的应用。(P29)76可编辑ppt定义的组成部分1、为促进学习2、过程和资源3、关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4、理论和实践77可编辑ppt第一是教育技术的目的,体现了教育技术的新观念;第二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资源包括人和物;第三是教育技术的具体工作范畴和领域;第四是教育技术的工作性质。有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教育技术必须具有自己的理论和知识,同时又要进行实践活动。78可编辑ppt教学技术领域是三个研究分支的汇合:教育中的媒体、教学心理学、教育系统方法。79可编辑ppt2、我国教育技术学者的定义南国农教授的观点:电化教育,主要是采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体教学法,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的过程的最优化。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电化教育学(第二版)》南国农、李运林主编,高教社,1998.8)80可编辑ppt

顾明远教授的观点:名称问题可以慎重讨论,关键是它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要确定下来。()81可编辑ppt

何克抗教授的观点:“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电化教育研究》1999.1)82可编辑ppt

李克东教授的观点:教育技术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电化教育研究》1999.1)83可编辑ppt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区别: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电教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地那些学习资源。2、电化教育要求必须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传教学法;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要求。3、电化教育要求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技术没有提出这个要求。84可编辑ppt现代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

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教育媒体(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2、媒传教学法(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3、教学设计(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

85可编辑ppt

日本教育技术学家中野照海认为,教育活动除了理念要素之外,还特别是一个实际的活动。教育工学在克服传统教育学研究中的纯思辩倾向的同时,也要排除教育工学偏重机械设备的倾向,教育工学应以教育实践为基础,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开发。(《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1982.9)86可编辑ppt㈡教育技术学以教育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学科。研究教育技术的理论。教育技术学科是应用性学科。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技术学层次或方法学层次的学科。87可编辑ppt《教育大辞典》(顾明远教授主编)的界定:教育技术学是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性、可再现性、可测量性和可控制性,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在分析、确定目标的前提下,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规律与方法,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分支学科。其基本内容包括开发应用于教学中的技术手段,即各种教学媒体(软件和硬件)的理论与设计、开发、制作和应用的技术;研究优化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系统设计方法,即教学过程设计、评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88可编辑ppt89可编辑ppt教育技术是一个领域,是一个专业,是一个理论。90可编辑ppt二、教育技术的起源

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基本上是由三条线发展起来的。

1972年初,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委托伊利(D.P.Ely)组织了数百名专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发表了《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一文(美国《视听教育》杂志1972年10月)。91可编辑ppt

该文总结了以往50年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三个方面又逐步发展为教育技术的三个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指导思想:

1、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形式;

2、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关注学生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教学的思想和方法;

3、系统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实施、评价的思想和方法。92可编辑ppt三、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基本能力㈠具有深厚的教与学的理论和实践功底。㈡媒体开发与设备操作能力。掌握一两门实体技术。重点是教学应用。㈢教学设计与研究能力。㈣管理能力(项目管理)93可编辑ppt94可编辑ppt1、中国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姿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营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的事业;2、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三子”长期以来,电教者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只是一个“三子”的媒体服务员的角色,电教者的“三子”形象----拍片子、放带子、修机子。应该改变为“三深入”----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电教者应该成为教育改革的急先锋,革新者。应该成为教学改革上的第一流人物。当然,“三子”的工作还是应该认真完成的,这是我们的特长,应该发扬光大。()95可编辑ppt3、20年的发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⑴电化教育完整的公式(双翼理论)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教育技术⑵处理好人与机的关系,电教姓教,以人为本,我们不是追求教育机械化,而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⑶借鉴和创新的关系,引进是为了输出。⑷两个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从学生出发,学生是主体。⑸两个公式,成功=艰苦的劳动

2<1+196可编辑ppt第三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一、教育技术的理论和理论基础概述97可编辑ppt98可编辑ppt二、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

(一)学习理论的发展阶段:

行为主义—认知理论(60年代)—建构主义99可编辑ppt1、行为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学习是建立S一R的联结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反对内省法,主张客观法人和动物的学习是一样的尝试错误100可编辑ppt2、认知理论(S-O-R)

格式塔是早期的认知理论,格式塔,完形(德语)主张思维是整体的,学习是构成的一个完形,或是改变一个完形。认知地图和顿悟学习。101可编辑ppt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作用于环境,两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102可编辑ppt

认知学习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处理环境刺激时的内部过程,而不是外显的刺激和反应。

认知学习理论大体上分两个部分:信息加工理论认知建构主义103可编辑ppt104可编辑ppt(二)皮亚杰的学习理论

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的发生认识论60年代传入美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105可编辑ppt

皮亚杰重点研究认识或学习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有机体主动的适应外部环境。通过适应的观点,他认为学习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建构过程。这种建构过程是在学习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完成的。(学习是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决定学习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也不是内部因素,而是两者的相互作用。106可编辑ppt

认知发展过程或建构过程:图式、同化、顺化、平衡四个核心概念

图式,心理活动的框架和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人是通过图式认知环境的。同化,把外界刺激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中,使之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消化和吸收。107可编辑ppt

顺化,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刺激时,需要改变和重建原有图式

以适应环境,再吸收新知识。

一切学习和认识都离不开图式的同化和顺化。

平衡,同化和顺化使有机体和环境达到平衡。学生的认识总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发展。108可编辑ppt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观点是人类的学习最早是在社会性的活动中完成的,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由于社会性学习造成的,强调交互学习,合作学习。学习需要交流。

皮亚杰的公式:S(A)R

同化

109可编辑ppt最近发展区

评价:1、注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和培养。

2、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

的建构过程

3、强调学生认知发展的年龄

特征110可编辑ppt

发展阶段论:

感觉运算阶段(0-2)

前运算阶段(2-7)

具体运算阶段(7-11)

形式运算阶段(11-15以后)4、重视活动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11可编辑ppt(三)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认知结构理论)112可编辑ppt

布鲁纳的理论中有两个重点:基本结构和发现学习

1、他运用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应该使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的基本结构

2、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探求发现,学习被结构化的学科内容的一种学习方法。113可编辑ppt

发现学习是在60年代由布鲁纳将其理论化并在教学现代化运动中将其用于实践

发现学习的效果(1)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态度(2)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移(3)对发现学习方法的学习,有利于终身学习(4)有利于记忆的保持和知识迁移(5)树立了现代学习观114可编辑ppt

发现学习重视学习内容的结构化

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活动

强调学科内容的基本、基础性。115可编辑ppt发现学习的一般程序:

(1)把握任务阶段(2)建立假说阶段(3)检验假说阶段(4)总结阶段116可编辑ppt实例:金属锈⑴把握任务①对比铁、铜、铝等金属片②提出对比点。(颜色、光泽度、硬度、重量)

(磁性、导电性)

(对热的反应性)③通过实验,对比以上内容,并考虑对比方法。④金属被加热时,除了热的传导以及体积的变化方面外,有没有颜色的变化呢?用铁片进行实验。117可编辑ppt⑵建立假说①用酒精灯加热铁片,铁片变黑。进一步实验,发现只是铁片表面的颜色发生变化,内部不发生颜色变化。为什么②a因为煤烟付着在表面

b因为加热而烧焦了

c因加热变为与铁不同的物质118可编辑ppt③分析a、b、c三种假说的方法

如果是a,一擦即掉。如果是b,再继续加热,里面也会被烧焦。如果是c,导电性明显不同。④根据实验,a、b被排除,确定为发生质变的c。⑤试着总结出更高层次的假说。

“铁在空气中用火加热,是否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的黑色物质?”119可编辑ppt⑶作出操作性假说①如果不只是与加热有关,与空气也有关系的话,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呢?②可以做出接触空气和不接触空气的两个面,进行加热。③将两片铁皮叠起来加热。⑷验证和总结④进行实验操作⑤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总结出铁被加热时质变条件:铁+空气=铁锈。120可编辑ppt发现学习的问题点(1)对全部的学习进行发现是有困难的,

接受学习是必要的。(2)因重视学习者的探究活动,常伴随

偿试错误。因此,比教师讲解式的

学习费时,并易出现错误。(3)对学习动机水平较低的学生,解决

问题的积极性和忍耐性差的学生,

不适合。(4)只对部分学科适用,数理化,逻辑

结构强的学科适用。

121可编辑ppt(四)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两个重点:

1、学习的分类,强调有意义的学习

2、先行组织者与布鲁纳不同122可编辑ppt1、学习的分类

二个维度: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有意义的学习: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真正的联系。他认为学校的学习是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但不排斥其它。123可编辑ppt所谓实质性,表达的词语虽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是等值的。如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有三条等边”,用词不同,其概念的关键特征未变。124可编辑ppt所谓非人为性,指有内在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联想、联系,指“这些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的联系。

如学习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三角形概念形成的联系,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一般三角形的特殊表现形式。125可编辑ppt2、先行组织者讲解式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布鲁纳是自下而上的教学。首先教先行组织者,它是具有抽象的概括水平的材料。一般意义的学习材料。教学步骤(实例)126可编辑ppt初中地理课有关自然环境的成分,关于三种地形的教学。教学步骤:㈠首先安排好学生的座位,使学生能看见黑板,又能彼此看见,以便进行讨论和看到教师的板书。㈡呈现组织者。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地形的定义,即先形组织者:“地形是具有共同形状和构成成份的陆地表面。”同时,在讲台上呈现高原、丘陵和高山的模型。㈢呈现下位内容。让学生讨论三个模型的异同,进行比较,同时教师强调这节课的主要目标。㈣补充下位例子。师生共同补充三类地形的具体例子。要求学生指出各类地形的特征。㈤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对照黑板上的组织者,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对三种地形进行比较,找出三种地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使知识融会贯通。127可编辑ppt(五)加涅的学习理论主要工作:学习的层次理论

128可编辑ppt学习的条件外部条件,教学事件,九步内部条件,学生学习的结果五大结果信息加工过程129可编辑ppt(六)现代建构学习理论的特点

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向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方向发展。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强调社会性,情景性和主动性。130可编辑ppt1、关于学习的含义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31可编辑ppt“情境”

“协作”

“会话”“意义建构”132可编辑ppt2、关于学习的方法⑴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建构知识的意义。⑵要求学生主动收集和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所学的问题要提出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⑶需要把当前学习的内容尽量与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如果能够在协作学习中进行联系和思考,那么,学生意义建构的效率会更高。133可编辑ppt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⑵通过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以及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⑶为了使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该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与交流。134可编辑ppt3、支架式教学

受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影响。消除差距,使学生不断地从第一发展水平向第二发展水平前进,使学生不断地从第一发展水平向第发展水平前进,从一个水平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建构知识的概念框架,脚手架,让学生向上爬。步骤:135可编辑ppt⑴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⑵进人情境--将学生引人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⑶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越来越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136可编辑ppt⑷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⑸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⑴自主学习能力;⑵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⑶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137可编辑ppt4、情境性教学(抛锚式教学)真实事件,实例教学138可编辑ppt

抛锚式教学有以下两条重要的设计原则:

第一,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锚”来设计,所谓“锚”应孩是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

第二,课程的设计应允许学习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139可编辑ppt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⑴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⑵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140可编辑ppt⑶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⑷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⑸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141可编辑ppt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142可编辑ppt(七)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

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被广泛采用。学习不只是个人行为。每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互相启发,可以超越自己的认识水平,达到更高的水平。143可编辑ppt1、问题教学问题独立解决,小组解决发表教师反馈144可编辑ppt2、课题学习它具有下列五个特点:1.进行以作业和制作活动为主的学习;2.学生比较独立地进行课题的策划、运作和评价;3.实现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把学习结果或研究成果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进行社会性实践活动;5.通过对综合性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体验进行学习。145可编辑ppt3、协作学习⑴协作学习的要点:以学习者为主体小组学习形式问题情景协作与交流知识意义的建构主体性素质的培养协作技能的培养146可编辑ppt⑵协作学习的基本环节

集中讲授呈现学习任务学习者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交流教师总结和评价147可编辑ppt(八)对认知和建构理论的认识

不可非此即彼。

“瞎子摸象”各理论从不同的侧面提示真理,应各取所需。不同的教学对象、内容教学目标应使用不同的理论指导。根椐问题定位。他们有些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反对抽象和概括,注意真实情境不能处理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建构主义理论比较适用于学习的高级阶段,客观主义的理论对低级学习有效。不能以偏概全。都是直接经验,发现行吗?我们坚持双主体论。148可编辑ppt149可编辑ppt第四讲设计范畴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设计150可编辑ppt

什么是教学设计?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51)教学设计具有层次性,宏观层次的设计包括教学计划、课程等;微观层次包括课、教学单元等。教学设计根据研究对象可划分为两个范畴,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习资源的教学设计(ISD)学习过程的教学设计(ID)151可编辑ppt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建构主义的观点,其结果是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学习者的控制和学习者对意义与现实的解释。这与内容的情境化趋势是一致的。内容的情境化在情境学习和抛锚式学习研究、绩效技术运动以及设计教学的系统方法中是显而易见的。(P55)152可编辑ppt

寻求用基于合作和协作的学习方法来代替个别化学习和独立学习,是发展选择策略的压力,也许更基本的趋势将是接受多种设计方法。(P55)153可编辑ppt一、教学系统设计154可编辑ppt

实施形成性评价ISD1155可编辑ppt

建立目的制定目标编写测验(前测与后测)编制教学产品选择教学传递形式实施教学总结性评价检查/选择现有材料

分析目标人群实施形成性评价ISD2156可编辑pptISD3157可编辑ppt这个模式可分为情境性评价和知识库两个部分。五个椭圆是教学设计主要的创作活动领域,它们分别是:分析领域、设计领域、制作领域、实施领域、维护领域。158可编辑ppt五个领域又相互交叠在一起形成了七个部分:分析—设计子领域、分析—维护子领域、设计—制作子领域、设计—制作—实施子领域、制作—实施子领域、制作—实施—维护子领域、实施—维护子领域。159可编辑ppt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模式J.E.Kemp,19981、

教学课题的研究,教学活动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研究教学活动的需求。2、明确学习者的特征。3、研究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内容或课题的各个组成要素。4、分析和表述教学目标。5、将教学内容的构成要素系列化。6、教学策略的选择。7、设计能够对学习者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的展示信息。8、在决定了教学策略和展示信息之后,选择传递这些信息的方式。9、为了了解目标的达成状态,编制测试题。160可编辑ppt161可编辑ppt二、讯息设计162可编辑ppt三、教学策略㈠关于教学策略的界定教学策略是对选择并安排一课中的事件和活动的详细阐述。(P53)目前主要强调微观的教学策略。163可编辑ppt

所谓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李芒,1999)164可编辑ppt第一,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设计必定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任何一种教学策略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教学观念和理论作支撑。165可编辑ppt第二,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它是由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直接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服务的,它需要不断地调整,以便对准目标。没有实际的教学问题,没有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166可编辑ppt第三,教学策略不仅重视“教”,而且重视“学”,教和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强调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应该坚持“双主体论”。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167可编辑ppt第四,教学策略应体现全面性,应该充分考虑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媒体、教学活动,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等等各种要素。168可编辑ppt第五,教学策略不是教学方法,而是方法的方法。教学策略的外延比教学方法宽泛,层次比教学方法高,教学策略不仅包括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包括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的选择等内容,而且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及其组合上也存在策略问题。教学策略是教学实施的总体方案。169可编辑ppt㈡教学策略的分类1、瑞格鲁斯(Reigeluth)提出了四种教学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有关教学内容应该按何种方式组织、教学顺序如何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如何安排的策略。简单说就是将教学内容加以合理地编排。170可编辑ppt

宏策略是揭示学科知识内容中的结构性关系,也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在实际教学中,宏策略用来指导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和对知识点顺序的排列,它是从全局来考虑学科知识内容的整体性以及其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关性。171可编辑ppt

微策略则强调如何教特定的知识内容,它关心的是在一个教学单元(或知识点,如一个概念,一个原理)内部如何组织教学,它考虑的是一个个概念和原理的具体教学方法。172可编辑ppt教学内容传递策略:为实现教学,由教师向学生的有效传递,应该认真考虑教学媒体的选择和教学的相互作用方式。具体说就是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顺序的确定,教学活动的确定等的策略。173可编辑ppt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计划和分配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174可编辑ppt

产生式教学策略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