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待,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辟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且书信既详则四千里外之兄弟不啻晤言一室乐何如乎?(节选自曾国藩《劝学篇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断句处的字母。且书信A既详B则C四千里D外之兄弟E不啻F晤言一室G乐H何如乎?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须臾,极短的时间。与《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的“须臾”意思相同。B.假,借助,利用。与成语“狐假虎威”中的“假”意思不同。C.竟日,从早到晚,一整天。与材料一“吾尝终日而思矣”的“终日”意思相同。D.古文,唐时称先秦两汉之文为古文,后泛指文言写成的文章。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假于物”。B.材料一中,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说明了积累、坚持和专注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C.材料二中,朋友认为曾国藩猛火式做学问不妥,建议他搬家到城里,向师友学习。D.材料二中,曾国藩认为学习要专一,每日都要打起精神,心无旁骛,否则一无所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辟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14.两则材料都阐述了求学方法,有哪些共同点?请从主要观点和论证手法两方面简要概括。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晋平公问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叔向对曰:“管仲善制割,宾胥无善削缝,隰朋善纯缘①,衣成,君举而服之,亦臣之力也,君何力之有?”师旷伏琴而笑之。公曰:“太师奚笑也?”师旷对曰:“臣笑叔向之对君也。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或曰: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夫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美之大者也,非专君之力也,又非专臣之力也。昔者宫之奇在虞,僖负羁在曹,二臣之智,言中事,发中功,虞、曹俱亡者何也?此有其臣而无其君者也。且蹇叔处虞而虞亡,处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虞而智于秦也,此有君与无君也。向曰“臣之力也”,不然矣。昔者桓公宫中二市,妇闾二百,被发而御妇人,得管仲为五伯长;失管仲得竖刁,而身死。以为非臣之力也,且不以管仲为霸;以为君之力也,且不以竖刁为乱。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也。齐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则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闺门之内,般乐、奢汰②,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外事则诈邾袭莒,并国三十五。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曰: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倓然③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仇遂立以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也。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非幸也,数也。(节选自《荀子·仲尼》)【注】①纯缘:给衣服镶边。②奢汰:奢侈过度。③倓然:形容安然不疑。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安忘A其怒B出C忘其仇D遂立E以为仲父F是G天下之大H决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偏辞,讨好谄媚的话。文中韩非子认为叔向、师旷虽观点不同,但都有讨好晋平公之意。B.闾,里巷的门,这里指住处。妇闾,即妇女居住的地方,是齐桓公设于宫中的娱乐场所。C.竖子,指童子、童仆。“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D.幸,侥幸的意思。与司马迁《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的“幸”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非子借晋平公与叔向、师旷三人的对话来阐述观点,实际上是在宣传自己关于如何治国的思想主张。B.韩非子在论证观点时,引用了多个事例:虞国、曹国拥有智慧之臣却灭国,蹇叔先事虞后事秦。C.齐桓公重用管仲,给予他很多特权,管仲也将齐国治理得井然有序,贵贱长少都愈加敬重齐桓公。D.在孔子门生看来,齐桓公杀兄争夺国家政权,做了许多险恶肮脏、放荡奢侈的事情,完全不值得颂扬。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位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4分)译文:______(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4分)译文:______14.两则材料都分析了齐桓公成功的原因,请分别简要概括。(3分)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熟图之也!”王孙绁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乙王遂胡服。赵造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蛮夷之行,非所以教民而成礼者也,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三王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吾计决子其勿反也。”(选自《战国策·赵策二》,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择三处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多选不得分。3分故循法之功A不足B以高C世D法古之学E不足F以制G今H吾计决I子其勿反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稽首:指古代一种极为隆重的跪拜礼,作为臣子的公子成见赵武灵王时当行稽首之礼。B.两处加点的“中国”意思一致,指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C.“先君丑之”的“丑”为意动用法,与下文“忘鄗事之丑”的“丑”用法不相同。D.“以书为御者”的“御”与古时“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意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赵武灵王对国情、人情的洞察准确透彻,知道推行胡服骑射一定会招来各类非议,但对国家有好处,事实也验证了他的想法。B.甲文详写赵武灵王与公子成的对话,体现了赵武灵王的政治才能,展现了《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功用。C.赵武灵王借用三王之例表明法令制度要因时制宜,一味效法古人的做法,就不能够管理好现在的国家,以此来驳斥赵造。D.同是说服反对者,赵武灵王的方法不同。对叔父从国家往事说起,用词委婉,侧重动之以情;对来劝谏的臣子则晓之以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14.选文中赵武灵王施行胡服骑射之策展现其怎样的品质?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安徽省皖北县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轻法不可以使之。故欲战其民者,必以重法。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故轻治不可以使之。奚谓轻治?其农贫而商富,故其食贱者钱重。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故曰: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则民不得无田,无田不得不易其食。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故民之力尽在于地利矣。故为国者,边利尽归于兵,市利尽归于农。边利归于兵者强,市利归于农者富。故出战而强、入休而富者,王也。(节选自《商君书·外内篇》)材料二:十二月,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东郡,大兴卒塞之。晁错言于上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帝从之。令民入粟于边,拜爵各以多少级数为差。错复奏言:“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可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郡县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愈勤农,大富乐矣。”上复从其言。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七》)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圣王在A上B而民不冻C饥者D非能耕E而食F之G织而衣H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贵,文中指价格高,与韩愈《师说》中“是故无贵无贱”的“贵”意思不同。B.为,文中指治理,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无能为也已”中的“为”意思相同。C.王,文中指称王,与《齐桓晋文之事》中“保民而王”的“王”意思相同。D.拜,文中指授予官职,与《鸿门宴》中“哙拜谢”的“拜”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强调了农业对于国富的重要性,提出通过重税等手段抑制商业,确保农业的主导地位,体现了法家的重农抑商思想。B:材料二中晁错建议皇帝采取贵粟政策,鼓励民众将粮食运往边境地区以换取爵位或免除罪罚,这一政策得到了皇帝的采纳。C.材料二还提到,当边境地区的粮食储备足够时,可以进一步免除农民的租税,激励农业生产,这一措施减轻了百姓的负担。D.两则材料虽然都关注了农业,但在具体政策措施上存在差异,这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政治背景下的农业政策变化发展。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奚谓轻治?其农贫而商富,故其食贱者钱重。(2)是为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14.两则材料在对待“农”的问题上有何相似之处?(3分)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孔子生鲁昌平陬邑。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善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鲁昭公卒,定公立。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选自《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有删节)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男女A行者B别于涂C涂不拾遗D四方之客E至乎邑者F不求有司G皆予之H以归。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文中指担任,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由也为之”的“为”意思相同。B.司寇,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名称,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徒并称“五官”,后来为中国姓氏。C.闻,文中指听说,与《齐桓晋文之事》中“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闻”意思不相同。D.去,文中指删除,与《鸿门宴》中“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的“去”意思是不相同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然执着地追求。B.孔子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改变,社会清明,各地旅客满意而归。C.孔子知识渊博,勤奋刻苦。他整理和编纂了《诗》《周礼》《乐》《春秋》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D.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一定要删掉,子夏等长于文字的弟子都无法增添词语。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14.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的三次回答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3分)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權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汉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後,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穀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节选)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B.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C.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D.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位虽不终”的“虽”与《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国虽褊小”的“虽”意义和用法不同。B.文中“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为”与《鸿门宴》中“何辞为”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C.亭长:官名。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D.骑司马:秦末汉初时的官职,属于骑兵将领中的中下级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王自言无面目见江东父兄,把马送给亭长后带领部下徒步作战,自己遭受十多处创伤。B.在与汉军交战过程中,项羽遇见故人吕马童,吕马童当着项羽的面指给王翳看,最终项羽自刎而亡。C.项羽死后,楚地除了鲁县外都投降了汉王。因为当地人愿意为君主守节而死,汉王拿出项王的头才使鲁县的父兄投降。D.项羽从民间起兵发迹开始,逐步灭秦,分割天下,封立王侯,太史公对项羽的成功给予肯定的态度。1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8分)(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德。乃自刎而死。(2)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毂城。14、太史公对项羽自认“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评价为何认为是荒谬的?(3分)答案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EG11.B12.C13.(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啃食埃土,向下能饮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心思专一。(2)好比没有煮沸的热水,马上用温火温,越温越不热。14.(1)观点上:①都强调学习要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和条件。②都强调学习中专一的重要性。(2)手法上:都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而且书信写得极详细的话,我们四千里外的兄弟,就像在一个屋子里见面交流一样,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书信”作主语,“详”作谓语,中间不断开;“则”连词,连接句与句,表示顺承关系,其前即B处应该断开;“四千里外之兄弟”是“不啻晤言一室”的主语,主语较长,之间即E处应该断开;“乐何如乎”是对上局内容的评价和感慨,“乐”作主语,单独成句,其前即G处应该断开。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句意:(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B.错误。两个“假”均指借助,利用。句意:借助车马的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百兽,后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C.正确。句意:来了就作一整天的谈话。/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D.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朋友认为曾国藩猛火式做学问不妥,建议他搬家到城里”错误,结合原文“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待,虽懦夫亦有立志”可知,吴廷栋一定要我搬进北京城里居住,因为城里的镜海先生可以以师礼相待,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以朋友之礼相待,老师和朋友一起帮助,即使是软弱无能的人也会树立志向。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1)“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黄泉”,地下的泉水。(2)“譬如”,好比;“汤”,煮沸的热水;“遽”,立刻、马上。【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材料二“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待,虽懦夫亦有立志”可知,都强调学习要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和条件。结合材料一“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材料二“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可知,都强调学习中专一的重要性。结合材料一“吾尝终日而思矣……善假于物也”可知,作者使用比喻论证,结合严谨的说理结构,先说明论点“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后连举“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多个比喻句说明该观点,最后以“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收束总结本段内容。本段用了连续设喻这一高阶设喻方式,说明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之后,不能够流于空想,每天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头脑风暴,而需要切实付出行动,才可以收获对自身成长有用的知识。结合材料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用心躁也”可知,作者又使用了正面设喻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积累,便可幻化风雨,蛟龙翻腾,具备圣心。随后便以一连串的对比设喻,在强烈的反差中论证了在学习中坚持与用心的重要性。结合材料二“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可知,做学问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使用了比喻论证。都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参考译文;材料一: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材料二:吴廷栋最近和我往来很频繁,来了就作一整天的谈话,说的都是关于修身养心治国齐家的事情。吴廷栋一定要我搬进北京城里居住,因为城里的镜海先生可以以师礼相待,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以朋友之礼相待,老师和朋友一起帮助,即使是软弱无能的人也会树立志向。我想朱子说过:做学问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我生平的工夫,全都没有用猛火煮过。虽然有些知识,是从领悟的境界中得到的。偶尔下点功夫,也不过悠闲自得玩味索求罢了。好比没有煮沸的热水,马上用温火温,越温越不热。所以,着急想搬进城里去,排除所有杂念,从事“克己复礼”的学问。追求学业精深,没有别的办法,专一罢了。谚语说:“技艺多了不能够维持生活”,是说他不专一。我挖井多却没有泉水可以饮用,是不专一的过错啊。各位弟弟要力求专一于学业,像九弟志向在书法,也不一定要全部废弃其他学业,但是每天写字的时候,不可不提起精神,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事情,都可以触动灵感。四弟六弟,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有专门的爱好没有?如果志向在研习所有儒家经典著作,那么应该专门研究一种经书。如果志向在八股文,那么应该专门研究一个人的文章。如果志向在作古文,那么应该专门看一个人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也一样;作试帖诗也一样;千万不可以同时兼顾,样样去学就一定一无所长,一再嘱咐!千万牢记!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会有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跟你们一起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一起分析。而且书信写得极详细的话,我们四千里外的兄弟,就像在一个屋子里见面交流一样,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0.BDF【解析】11.A【解析】A项,“偏辞,讨好谄媚的话”“都有讨好晋平公之意”错误。文中叔向认为“一匡天下”只是臣子的功劳,师旷认为“一匡天下”只是君主的功劳,而联系后文“夫一匡天下……非专君之力也,又非专臣之力也”“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可知,“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是说叔向、师旷的回答具有片面性,“偏辞”是片面之词的意思。D项,“非幸也”的意思是“这不是侥幸得来的”,“幸”是“侥幸”之意;“妇女无所幸”的意思是“妇女没有被宠幸”,“幸”是“君主宠爱女子”之意。12.C【解析】“管仲也将齐国治理得井然有序”于文无据;“贵贱长少都愈加敬重齐桓公”曲解文意,由原文“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可知,是贵贱长少都跟随着齐桓公更加敬重管仲。13.(1)凡是做臣子的,好比厨师将五味调和好了进奉给君主吃,君主如果不吃,谁敢强迫他呢?[“炮宰”(古代职掌庖厨的人)、“和”(调和)、“强”(勉强、强迫)各1分,句子大意1分](2)略14.材料一认为齐桓公的成功是君臣合力的结果,材料二则强调国君的作用(善于用人)。(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参考译文:材料—:晋平公问叔向说:“从前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不知道是靠臣子的力量,还是靠君主的力量?”叔向回答说:“管仲善于裁剪切割,宾胥无善于缝纫,隰朋善于给衣服镶边,衣服做好了,君主拿起来穿上它,这是臣子的力量,君主出了什么力呢?”师旷趴在琴上笑了。晋平公说:“太师为何发笑呢?”师旷回答说:“我笑叔向对您问题的回答。凡是做臣子的,好比厨师将五味调和好了进奉给君主吃,君主如果不吃,谁敢强迫他呢?”有人说:叔向、师旷的回答,都是片面之词。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多次会合诸侯,这样美好的大事业,不单单是君主的力量,也不单单是臣子的力量。从前宫之奇在虞国,僖负羁在曹国,这两个臣子很聪明,说的话都合乎事理,行动都得到成效,而虞国、曹国都灭亡了,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虽有好的臣子却没有好的君主啊。况且蹇叔在虞国时虞国灭亡了,到秦国后秦国却称霸诸侯,并不是蹇叔在虞国时蠢笨而在秦国时聪明,这取决于有没有好的君主。叔向说“是臣子的力量”,其实不是这样的。从前齐桓公的宫中有两个市场,妇女的住处有二百处,他披散着头发玩弄妇女,得到管仲后却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失去管仲得到竖刁后,却性命不保。如果认为不是臣子的力量,就不能说因为用了管仲而称霸;如果认为是君主的力量,就不能说因为用了竖刁而发生祸乱。所有五霸之所以能够在天下成功扬名,一定是君主和臣子都出了力。材料二:孔子的门下,即使五尺高的童子,言谈中也耻于谈论春秋五霸。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是的,他们的确有使人耻于称道的地方。齐桓公,是五霸中最负盛名的,但他称霸以前杀死了自己的哥哥而争得国家政权;在家庭内部的所作所为是,姑姑、姐姐、妹妹中有七个没有出嫁,在宫廷之内纵情享乐,奢侈放纵,以致用齐国收入的一半来奉养他们都还不够;对外则是欺骗邾国,袭击莒国,吞并了三十五个诸侯国。齐桓公的所作所为是这样的险恶肮脏、骄淫奢侈,他原来怎么能够为孔子的门下所称道呢?齐桓公像这样却没有使齐国灭亡,反而称霸诸侯,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齐桓公掌握了治理天下的关键,谁又能灭掉他呢?他毫不怀疑管仲的才能并把国家全权托付给他,这是天下少有的大智慧。安定后忘记了自己的愤怒,逃出险境后忘记了管仲的一箭之仇,最终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是天下最英明的决断。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样皇亲贵戚就没有人敢嫉妒他了;又给予他像高氏、国氏那样的尊贵地位,这样朝廷上的大臣没有谁敢诽谤他;给予他三百社的封地,这样富人没有谁敢反对他;高贵的、卑贱的、年长的、年轻的,都非常有秩序地随着齐桓公去尊重他。这些都是治理天下的关键。诸侯只要掌握了像这样的一个关键,就没有人能使他灭亡;齐桓公全部掌握了这几个关键,又怎么可能被灭掉呢?他称霸诸侯,是理所当然的啊!这不是侥幸得来的,而是有一定道理的啊。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HI11.D12.A13.(1)我希望仰仗叔父的正确行动,来促成改穿胡服的成功。我特地派王孙绁来拜望您,请叔父穿上胡服吧。(“募”,仰仗;“谒”,拜望;“服”,穿上胡服。答出一个采分点1分,句子通顺给1分)(2)从古至今习俗都不同,我们要效法过去哪个时候的习俗呢?帝王的礼法也不是世代相承袭的,我们要遵循谁的礼法呢?(“法”,效法;“袭”,承袭;“何礼之循”,宾语前置,应为“循何礼”。答出一个采分点1分,句子通顺给1分)14.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以身垂范,不惧阻力;因时而变,与时俱进;移风易俗,勇于创新。(任答一点给1分)参考译文:甲赵武灵王向北征伐中山国,大军经过房子城,来到代地,再向北行至大漠中的无穷,向西攻至黄河,登临黄华顶峰。他与大臣肥义商量想让百姓穿胡人的短衣,学习骑马射箭,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但聪明的人是会理解我的。即使全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不会放弃),一定能把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都据为己有!”于是他改穿胡服。国中的士人多数持反对意见,公子成也称病不来上朝。赵王派王孙绁告诉公子成:“家事听命于父母,国政服从于国君。现在我向世人倡导改变服装,而如果叔父您不穿,我担心天下人会因此议论我徇私。治理国家遵从一定章法,以对百姓有利为根本;从事政务有一定常规,执行命令是最重要的。宣传道德要先从下层开始,而推行政令必须先从贵族近臣做起。我希望仰仗叔父的正确行动,来促成改穿胡服的成功。(我特地)派王孙绁来拜望您,请叔父穿上胡服吧。”公子成又行稽首礼道:“我听说中原地区,在古代先贤的教化下,用礼乐仪制使远方国家前来朝拜,是让四方蛮夷学习效法的地方。现在君王您舍弃这些不顾,反而去仿效远方外国的服饰,擅改传统习俗,违背人心,我希望您能慎重考虑。”王孙绁把他的话报告给赵王。赵王亲自前来,说:“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是燕国、东胡,西面有楼烦,与秦、韩两国毗邻。现在没有骑马射箭的武备,凭借什么去守住国土呢?早先中山国仰仗齐国的强兵,侵犯我们领地,骚扰我们的子民,又引水围灌鄗城;如果不是祖先神灵保佑,鄗城几乎要失守了,先王以此为耻。因此我决心改变服饰,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边的灾难,一雪中山国之耻。而叔父您憎恶改变服装,忘记了鄗城的奇耻大辱,这并不是我所希望的呀!”公子成听从命令,赵王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着胡服入朝。于是,赵王正式下令改穿胡服,并且力倡学习骑马射箭。乙赵武灵王于是改穿胡人的服装。赵造说:“我听说,圣贤之人不去变更民众的习俗而去教化他们,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治理国家。现在大王您改变原来的服饰而不遵循习俗,改穿胡服而不顾世人的议论,这不是按照礼仪法则教化民众的方式。而且穿着奇装异服会使人心思不正,习俗怪僻会扰乱民心。所以做国君的人不应去接受奇异怪僻的衣服,中原地区的人民不应效法蛮夷人的生活方式,这不是按礼法要求来教化百姓的途径。我希望大王慎重考虑这件事。”武灵王说:“从古至今习俗都不同,我们要效法过去哪个时候的习俗呢?帝王的礼法也不是世代相承袭的,我们要遵循谁的礼法呢?夏、商、周三代圣王观察当时的形势来建立法制,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礼俗。法度、政令都因时制宜;衣服器用都方便使用。古人说:‘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去驾驭车马的人,不了解马的性情;拘泥古代治国的法令制度来治理今世的人,不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所以遵循现成的制度建立的功业不可能超过当世;效法古人的作法就不能够管理好现在的国家。我的心意已经定下来了,您还是不要反对吧。”安徽省皖北县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10.【答案】BDG【评分细则】(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解析】“圣王在上”构成了完整的主谓结构,表示“圣明的君王在位”,是对君王状态的描述,独立成句,故B处断开;“者”字是句末助词,用来标识前面所述的情况或条件。它前面“民不冻饥”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冻”“饥”不能断开,表示“百姓不受冻饿之苦”,故D处断开;“而食之”与前面的“能耕”一起构成了动宾结构,表示“能够耕种并提供食物”。然而,由于“非能耕而食之”整体表示一个否定的意思,即“不是通过亲自耕种来提供食物”,且与“织而衣之也”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句子,分别解释了君王不是通过这两种方式来保证百姓的温饱,故G处断开。11.【答案】B【解析】B项“无能为也已”中的“为”意思是做、干。A项《师说》中“是故无贵无贱”的“贵”意思是地位尊贵。D项“哙拜谢”的“拜”意思是表示感谢的礼节,即行礼。12.【答案】C【解析】“当边境地区的粮食储备足够时,可以进一步免除农民的租税,激励农业生产”错误。材料二中提到“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郡县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指的是当边境地区的粮食储备足够时,可以开始让民众向郡县交粮;当郡县的粮食储备足够时,再适时免除农民的租税。与选项描述不符。13.【答案】(1)什么叫轻治呢?就是农民穷而商人富,所以国家不看重粮食看重钱财。【评分细则】(“奚”,相当于“何”,什么;“其”,揣测语气;“重”,贵重;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2)这就导致农商之间没有分别,这恐怕由于勉励农业的政策不完备(的缘故)吧!【评分细则】(“是”,这;“无以”,没有;“道”,政策;关键各点1分;句意1分。)14.【答案】①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②提升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③通过政策调控促进农业发展。【评分细则】(每点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①材料一提到“民之内事,莫苦于农”,强调了农业生产对于百姓生活的重要性。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农业是百姓生活的根基,没有农业的稳定和丰收,百姓的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材料二也明确指出“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表明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各项事业中最重要的。这强调了农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②材料一中提到“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使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更多利润,从而提升农民的经济地位。材料二则建议“令民入粟于边,拜爵各以多少级数为差”,让百姓用粮食换取爵位,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③材料一中主张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市场租金,使农民更倾向于从事农业生产,而非商业或手工业,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材料二则建议“其除田之租税”,通过免除农民的田租来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鼓励农民投入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繁荣发展。【参考译文】材料一:民众认为对外没有比战争更难的了,所以朝廷用轻法就不能驱使他们去作战。因此要想让人民出战,必须用重法。民众认为对内之事,没有比农事更苦的了,所以轻治不能役使他们。什么叫轻治呢?就是农民穷而商人富,所以国家不看重粮食看重钱财。粮食贱农民就穷,钱值钱商人就富。不约束商业和手工业,那么手工业者获利,而游荡求食的人也增多。因此,农民用力最为辛苦,而获利最少,不如商业和手工业者。如果能使商人和手工业者不那么多,而国家想要不富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想发展农业来富国,国内的粮价必贵,而不从事农业生产的赋敛必须增多,贸易的利税必须加重。那么,百姓不得不去种田,不种田就不得不买粮,粮价高农民就获利。种田获利,从事此业的人就会多。粮食贵,买粮就不合适,而又加重赋敛,那么,百姓就不得不放弃经商、手工业,而赚取田利。所以百姓的力量都集中到农业上了。所以,治国的人要把守卫边境的好处都给士兵,贸易的好处都给农民。边境的好处给士兵,就会强大;贸易的好处给农民,就会富庶。所以在外征战兵力强、在内国家富裕的,就能称王天下了。材料二:十二月,黄河在酸枣决堤,洪水山东冲溃金堤,淹没了东郡,朝廷征发大批士卒堵塞堤口。晁错上疏文帝道:“圣明的君主在位时,民众之所以不会挨冻受饿,不是因为君主能亲自耕作而为民众提供食物,亲自纺织而为民众提供衣物,而是因为君主为民众开辟了生财之道。当务之急,没有比使民众务农更重要的事了。要让民众务农,关键在于让百姓重视粮食;让百姓重视粮食之道;在于以粮食为赏罚手段来治理民众,现在招募天下民众向官府缴纳粮食,可以用来换取爵位,也可以用来免除罪名,粮食对王者有大用,是为政的根本。爵位,是君主所专有的,出自口而数量无穷;粮食,是民众耕种的,生长在田地却不会匮乏。获得高级爵位和免除罪名,是人们极其渴望的;如果天下民众将粮食输送到边境来换取爵位,免除罪名,那么不到三年,边塞的粮食必定充足了。”文帝采纳晁错的建议,诏令民众将粮食输送到边境,换取的爵位等级按照输送的粮食多少来决定。晁错又上奏道:“陛下降恩而能让天下民众输送粮食到边塞以换取爵位,这是对民众极大的恩德。我私下担忧边塞士兵的粮食不够吃,故而将天下的粮食流通送至边塞。等到边塞的存粮足够支撑五年,就可以让百姓将粮食输送至各郡县了;等到各郡县的存粮足够支撑一年以上,就可以及时诏令恩赦,不向农民收取租税。像这样,陛下恩德福泽加之于万民,民众就会更加勤勉务农,天下就会非常富庶安乐了。”文帝又采纳了晁错的建议,颁发诏令道:“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比农业更重要的了。现在勤勉从事农业的人还要缴纳租税,这就导致农商之间没有分别,这恐怕由于勉励农业的政策不完备(的缘故)吧!要免除田地的租税。”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0.答案:CDG(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来到鲁国城邑的各地旅客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给予接待和照顾直到他们满意而归。F处可断可不断,题干要求是断三处,故F处不断。)11.答案:A(前者的“为”是“担任”,动词;后者的“为”是“治理”,动词,意思不同。)12.答案:C(《周礼》是周公旦编订,孔子编订的是《礼记》。)13.答案:(1)如果孔子被楚国任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执掌政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表被动;用事:执掌政事、当权执政。以上各1分,语意流畅2分。)(2)君子在穷困时能够坚守穷困,小人遭遇穷困就胡作非为了。(固穷:坚守穷困、安守穷困;斯滥:就胡作非为。以上各1分,语意流畅2分。)14.答案:①志向远大,施政恰当。②遵循礼治,注重秩序。③节约开支,杜绝浪费。(每点1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语境,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认为他奇特。鲁国再次善待他,因此他返回鲁国。鲁昭公二十年(前522),齐景公带着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称霸的原因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回答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好啊!”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景公很高兴。鲁昭公去世,定公即位。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孔子由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羊和猪的商人就不敢哄抬物价,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来到鲁国的城邑各地的旅客,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照顾,使其满意而归。孔子迁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进攻陈国。楚国前来救陈。军队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住在陈蔡两国的边境上,楚国就派了专人来聘请孔子。孔子正打算应聘前去见礼,陈蔡两国的大人就商议说:“现在的楚,是个强大的国家,却来礼聘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国任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执掌政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双方都派了人一起把孔子围困在荒野上,动弹不得,粮食也断绝了,随行弟子饿病了,都打不起精神来。孔子却照样不停地讲学、诵书、弹琴,唱歌。子路懊恼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会有这样困穷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时能够坚守穷困,小人遭遇穷困就胡作非为了。”孔子的时代,周王朝衰微,当时礼崩乐坏,《诗》《书》残缺不全。孔子考查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编定了《书传》的篇次,上起唐尧、虞舜之时,下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