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安徽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安徽省亳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存勖,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军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垂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告庙。六年,刘知俊叛梁,来乞师,王自将至阴地关,遣周德威攻晋州,败梁军于蒙阮。七年冬,梁遣王景仁攻赵,赵王王镕来乞师,诸将皆疑镕诈,未可出兵,王不听,乃救赵。八年正月,败梁军于柏乡,斩首二万级,获其将校三百人,马三千匹。燕王刘守光闻晋攻梁深入,乃大治兵,声言助晋,王患之,乃旋师。七月,会赵王王镕于承天军。刘守光称帝于燕。九年正月,遣周德威会镇、定以攻燕,守光求救于梁,梁军攻赵,屠枣强,李存审击走之。八月,朱友谦以河中叛于梁来降,梁遣康怀英讨友谦,友谦复臣于梁,而亦阴附于晋。十年十月,刘守光请降,王如幽州,守光背约不降,攻破之。十一年,杀燕王刘守光于太原,用其父仁恭于雁门。于是赵王王镕、北平王王处直奉册推王为尚书令,始建行台。(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梁人幸A我B大丧C谓D我少而新立E无能F为也G宜乘其怠H击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指刚、才,与《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中的“方”词义不同。B.且,指将要,与《孔雀东南飞》“吾今且赴府”中的“且”词义相同。C.阴,指暗中、暗地里,与《登泰山记》“阴谷皆人济”的“阴”词义不同。D.如,指去、往,与《鸿门宴》“坐须臾,沛公起如厕”的“如”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初,李克用打败孟方立,回师上党,在三垂岗设宴,捋着胡须指着五岁的李存勖,笑说自己将老,二十年后这个孩子可能会代替自己在此作战。B.李存勖十一岁时就跟随李克用打败王行瑜,在京城获得大捷;长大后擅长骑射,胆勇过人,通晓《春秋》的大义,尤其喜欢音乐、歌舞以及戏剧。C.李存勖于天祐五年正月在太原即王位后,趁着梁夹城的军队懈怠之际发动进攻,出兵奔赴上党,途经三垂岗,在茫茫的大雾掩护之下攻破了夹城。D.天祐六年,刘知俊叛梁求援,李存勖亲自率军到阴地关;天祐七年,赵王王镕求援,众将都怀疑王镕有诈,反对出兵,晋王不为所动,坚持救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昭宗异其状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4分)(2)燕王刘守光闻晋攻梁深入,乃大治兵,声言助晋,王患之,乃旋师。(4分)14.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李存勖即位后“盛”的表现。(3分)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祜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节选自《宋史·文天祥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B.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C.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D.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3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B.涕泣,指哭泣,流泪。与“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的“泣涕”意思相同。C.咸淳,帝王年号。“咸淳九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四种。D.除,古代指授予官职,也用于免去旧职授予新职,与“擢”“陟”“拜”等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B.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C.文天祥被捕之后,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弘范还是坚持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洋》诗给他,以此表明心志。D.文天祥被捕之后,在元营多次表明心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视死如归,死前从容坦荡,死后面不改色,文天祥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志士仁人的浩然正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14.文天祥愿意“一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世美堂后记归有光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①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②。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③。安亭俗皆呰窳④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⑤莫不得所。有遘悯⑥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⑦,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后三岁,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注】①粥:同“鬻”,卖。②《黍离》之悲:这里指祖传家产归于他人的悲伤。③直:同“值”,价钱。④呰窳:懒惰、贫弱。⑤馆饩:招待居住饮食等。⑥遘悯:遭受困难。⑦采药鹿门:指隐居不仕。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余适A读书B堂中C吾妻D曰E君在F不可使人G顿有H《黍离》之悲。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大父,指曾祖父;其中“大父”指祖父,与指祖母的“大母”相对。B.雠,指用财物补偿,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及仇雠已灭”的“雠”词义不同。C.来归,文中指投奔,与《项脊轩志》“吾妻来归”中的“来归”意思相同。D.薨,君主时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比之级别高的帝王和王后的死叫崩。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介绍了妻子曾祖父的出身,交代了曾祖父的为人性情、人际交往等情况,并引出了世美堂的建造。B.王翁的曾孙因为经济问题欲出卖世美堂,归有光念及妻子的感受,再加上他很喜欢那里环境的幽静美好,于是借钱从其手中买下。C.安亭这个地方民风懒惰,土地贫瘠;妻子不受这些风气影响,督促童奴们开垦荒地,当年大旱,只有归有光一家获得丰收。D.归有光参加考试落榜,妻子以二人可以共同隐居安慰丈夫;长沙张文隐去世,妻子与归有光一同潸然泪下,认为丈夫再无知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有所恨耶?”译文:(2)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译文: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请概括第二段中妻子的特点。(3分)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节选自宋代欧阳修《菱溪石记》)材料二:木之生,或蘖①而殇,或拱而天;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潰,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节选自苏洵《木假山记》)注释:①蘖(niè):树木的嫩芽。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择正确的序号。()(3分)及其后世A荒堙B零落C至于D子孙E泯没F而无闻G况欲H长有I此石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编民,意思是编入户籍的平民,指刘氏之后已经没落,失去“富贵者”身份。B.负,指靠近、挨着,与《登泰山记》“苍山负雪”中的“负”词义不相同。C.虽,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然”,与《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虽”意义相同。D.理,指命运,与《六国论》中的“存亡之理”意义相同,与现在的“道理”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中作者认为逃脱了种种不幸的命运,在急流和泥沙之中被埋没、经历水冲虫蛀形成山峰形状的木头都是幸运的,都有非凡的价值。B.作者认为刘金虽是武夫健卒,却懂得珍爱欣赏世间奇异之物,爱好斯文雅致,可能是功成志满、过于富贵、骄奢安逸才产生了如此雅兴。C.欧阳修感慨人事兴废无常,怜惜石头可爱却遭遗弃,于是将两石分别立在丰乐亭南北,以便滁州百姓游玩观赏,表现其与民共赏的情怀。D.两篇文章均借物说理,第一篇借叙述与奇石有关的事件表达感慨,第二篇借木假山的遭遇表达感慨,第一篇观点直露,第二篇含蓄委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译文:(2)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译文:14.材料一中的石头、材料二中的木,都有为人所取的现象,两位作者对于人“取”物的看法有何不同?(3分)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侯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二年,伐灭郯,郯子奔莒。初,桓公亡时过郯,郯无礼,故伐之。五年,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已而,曹沐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管仲曰:“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逐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七年,诸侯会桓公于甄,而桓公于是始霸焉。(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材料二: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猿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隰朋A可B其C为人也D坚中E而廉F外G少欲H而多信。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赡,指供养、救济,与《齐桓晋文之事》“此惟救死而恐不赡”中的“赡”词义不同。B.以,指“来”,表示目的,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中的“以”词义不同。C.迁,指调动官职,与《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迁”词义相同。D.爱,指爱护、爱惜,与《过秦论》“宽厚而爱人”中的“爱”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君主,因此人们以“北面”指代臣子的地位。B,世家,《史记》中传记的一种体裁,司马迁以其记诸侯贵族之事。C.五伯,指春秋五霸,即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D.用事,指当权、执政,与“莅事”“视事”“致仕”意思一致。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桓公之所以要讨伐郯国,是因为当初桓公逃亡时路过郯国,郯子对他无礼。B.桓公想杀掉曹沫,管仲认为杀人一事虽可速决,但会因此失去援手,不可取。C.桓公请管仲推荐治国人选,管仲推荐隰朋,认为隰朋品行正直适合辅佐君王。D.桓公不听管仲忠告执意任用竖刁,最后落得死后三月没人收葬的悲惨结局。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2)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答案安徽省亳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0.CEG(标点如下: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11.B(“吾今且赴府”中的“且”解释为“暂且、姑且”。)12.B(“在京城获得大捷”不正确。原文为“遣献捷于京师”,即李存勖被派到京城进献捷报。)13.(1)昭宗对存勖的相貌感到惊奇,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有奇异的外表,以后应当富贵,不要忘了我家。”(句意通顺2分,“异”意动用法、“子”使动用法各1分。)(2)燕王刘守光听说晋兵深入攻梁,于是大规模集训军队,声称帮助晋王,晋王对此感到担心,立即撤回军队。(句意通顺2分,“治”“旋”各1分。)14.①平定叔父李克宁的叛乱;②在夹城、蒙阮、梁军等地多次打败梁军;③杀死燕王刘守光及其父刘仁恭。(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起初,克用在邢州击败孟方立,回师上党,在三垂岗设宴,演戏的人奏《百年歌》,唱到衰老的部分声音很悲哀,弄得满座的人悲伤。当时存勖年方五岁,在克用旁边坐,克用感慨的捋着须,指着存勖笑着说:“我们老了,这孩子很奇特,二十年后,大概能代替我在此地作战吧!”存勖十一岁时跟随克用打败王行瑜,克用派他献捷报于京城。昭宗对存勖的相貌感到惊奇,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有奇异的外表,以后应当富贵,不要忘了我家。”存勖长大了,善骑射,胆勇过人,稍稍学习《春秋》,就能了解《春秋》的大义,尤其喜欢音乐、歌舞和戏剧。天祐五年(908)正月,存勖在太原即晋王位。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他的宠幸大臣史敬镕告发克宁谋叛。二月,捉住克宁并杀掉,并将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诉周德威,德威为此从乱柳回师太原。梁在夹城的将士听说晋有大丧事,周德威的军队退走了,就松懈起来。晋王对众将说:“梁兵以为我有大丧事,认为我年少新立,无所作为,我想乘其怠惰发动进攻。”于是进兵上党,行至三垂岗感叹的说:“这是先王摆酒宴的地方啊!”那天雾大得白天像晚上一样,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太庙。天祐六年(909),刘知俊叛梁,来求援军,晋王亲自率军到阴地关,派周德威攻晋州,在蒙坑打败梁军。天祐七年(910)冬,梁派王景仁攻赵,赵王王镕来求援军,诸将都怀疑王镕有诈,不赞成出兵,晋王不听,于是出兵救赵。天祐八年(911)正月,在柏乡大败梁军,斩首二万级,获得梁将校三百人,马三千匹。燕王刘守光听说晋兵深入攻梁,于是大规模集训军队,声称帮助晋王,晋王对此感到担心,立即撤回军队。七月,在承天军会见赵王王镕。刘守光在燕称帝。天祐九年(912)正月,派周德威会合镇、定军攻燕,守光求救于梁,梁军攻赵,在枣强进行大屠杀,被李存审击走。八月,朱友谦以河中叛梁降晋,梁派康怀英讨伐,友谦又臣服于梁,但暗中归附晋。天祐十年(913)十月,刘守光请求投降,晋王到幽州,刘守光背约不降,晋兵攻破幽州。天祐十一年(914),在太原杀燕王刘守光,剖其父仁恭的心送到雁门祭先王墓。于是赵王王镕、北平王王处直奉册推晋王为尚书令,始建行台。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0.B【解析】句意: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但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有急难,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想到要以身殉国,但愿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语意完整,“第”为转折连词,位于句首,“国家”为“养育”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定语后置句,“有闻风而起者”作“忠臣义士”的后置定语,所以其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B。11.D【解析】“擢”“陟”的意思是(官职)提拔升迁,与“除”意思不同。故选D。12.B【解析】“赴元朝都城”错误,张冠李戴。文中为“如军中请和”,所以“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故选B。13.(1)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一定要竭尽全力呀!(2)我不能护卫皇上,却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解析】(1)前一个“其”,表推测,“大概”;后一个“其”表祈使语气,“一定要”;“勉”,“尽力,努力”。(2)“捍”,护卫,保卫;“父母”,此处指皇上;“乃”,副词,“却,竟然”。(注:每点1分,句意各1分,每小题4分,共8分。)14.①为臣无愧于国家,忠君爱国,一身不仕二朝,不愿投降。②为人无愧于所学,读圣贤书,举圣贤事,仁至义尽,无愧于心。(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参考译文: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皇上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了原丞相江万里。江万里一向认为文天祥有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改变容色说:“我老了,综观天时人事将有变化,我见过的人很多,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就落在你的身上了吧!你可要竭尽全力。”咸淳十年,改任赣州知州。德祐初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救援,文天祥捧着诏书大哭,发动郡中豪杰,有民众万人。朝廷知道后,让文天祥凭江西提刑安抚使的身份领兵入卫。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但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有急难,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想到要以身殉国,但愿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担任临安府尹,不久又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军军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大怒,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到来,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人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于是用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与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却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所写的《过零丁洋》的诗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不久世祖又有诏书制止赐死他,可是文天祥已经死了。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行刑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文天祥终年四十七岁,他衣带中有赞文说:“孔子教导我们成仁,孟子教导我们取义,只有自己尽了道义,仁德才能实观。我读圣人贤人的书,所学到的难道是别的东西吗?从今往后,我大概对圣人贤人的教诲没有愧疚了。”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3.每小题4分,其中译出大意给2分;关键词一个1分。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大意通顺即可,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给分。句子大意分包括对特殊句式的调整与补充,以及对句子其他词语的翻译情况,句子存在不足,但大致意思不出偏差,句意分一般不给0分。如果出现语法错误,或者对一些关键实词、虚词理解错误,可扣除1—2分。(1)“具”译为“准备、安排、备置、筹备”均可给1分,翻译成“具有、具备”等词,不给分。“恨”的意思是“遗憾”,译为“怨恨、痛恨、仇恨”不给分。(2)“岁”的意思是“年”,此处译为“一年”“每年”均给1分。“再”的意思是“两次”,译为“一两次”也可,译为“第二次、再次、多次”,不给分。14.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题干要求概括“第二段中妻子的特点”,若从其他段落中概括,或答归有光的特点,不给分。若答“善于持家、孝顺、善良、明事理、爱护家庭、忍气吞声”等条目,均可酌情给分。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0.ACG解析:句意:等到他身死之后,不过是荒芜零落,他的子孙也都沉沦民间默默无闻,何况那些希望永久拥有这些石头呢?“及其后世”意思是“等到他死后”,做时间状语,放在句首,起强调作用,需要与后面的主句断开,故A处断开;“荒堙零落”意思是“他的宅院一片荒芜零落”,主语为省略的“宅院”;“至于”通常置于句首,表示“到了......程度、地步、境遇”,同时“至于”后面的主语为“子孙”,两个句子的主语不一致,故“至于”前需要停顿,故C处断开;“子孙泯没而无闻”是主谓结构完整的句子;“况”后引出另一层意思,两个句子分别阐述不同的对象,故“况”之前需停顿,故G处断开。(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11.C(A.正确。B.正确。负,靠近、挨着。/背,覆盖。句意:丰乐亭挨着城墙。/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C.错误。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然”。/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句意:刘金这个人虽然不值得称道。/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即使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D.正确。意义相同。都指命运。句意:那么这里面的命运似乎不能用偶然来解释。/胜负存亡的命运。)12.A(“都是幸运的,都有非凡的价值”错误。根据原文“而荒江之潰,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意思是:但是,在荒凉的江边滩头上,能够这样幸运的木头能有多少?不被好事、喜爱它们的人发现,而是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砍伐了的,哪能够数得过来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有不幸的了。说明木头不都是幸运的。)13.(1)那些出奇的事物,被丢弃在幽暗荒远之处,是很可惜的,放置在人能看到听到的地方,喜爱它们的人又难免取回自己家里。(“物之奇者”,定语后置句,应为“奇物”;“幽远”,形容词作名词,幽暗荒远的地方;“耳目”,能看到听到的地方;“去”,离开。以上各1分,语意通顺1分)(2)树木生长的时候,有的刚出嫩芽就死了,有的长到两手合围的时候枝叶茂盛;幸运的长成可以用作栋梁的时候,就被砍伐了。(“殇”,未成年而死;“拱”,两手合围;“夭”,(草木)茂盛;“则伐”,被动句式。以上各1分,语意通顺1分)14.①欧阳修认为不必取走,只要能够欣赏即可,是希望“富贵者”不要因好奇而将石据为己有。②苏洵认为对于“木”能够被发现,能够被拿走,是一件可喜人事。表达作者对人才被发现值得庆幸。(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比较小,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之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故而得以独自存留在这里。每到天气转寒秋霜降落,溪水干涸后,大石便显露出来,溪旁的人见此石形状怪异,往往把它当成神灵来祭祀。菱溪旁边好像还有一片遗址,当地人说那是五代时期大将刘金的宅基,巨石就是刘金家的旧物。刘金是伪吴政权时颇受宠信的将军,和杨行密一道从合淝起兵,当时号称三十六英雄,刘金就是其中之一。刘金原本是个武夫健卒,居然能够懂得珍爱欣赏世间奇异之物,有斯文雅致的爱好,难道不是因为遭逢乱世功成志满,骄矜于富贵之后的贪图享乐和无节制的欲望才这样的吗?追想他当年的池塘、台榭、奇木、异草,和这块巨石是很相称的,也算得上是一时的盛事了!如今刘氏的后代散居在滁州成为一般的农户,还有居住在菱溪旁的。我感慨人事的兴废无常,又因此石状貌可爱却遭到遗弃深感可惜,于是用三头牛将它拉到幽谷泉旁,又寻找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