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视域下:《宇宙的另一边》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_第1页
大单元整体视域下:《宇宙的另一边》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_第2页
大单元整体视域下:《宇宙的另一边》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_第3页
大单元整体视域下:《宇宙的另一边》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_第4页
大单元整体视域下:《宇宙的另一边》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单元整体视域下:《宇宙的另一边》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文本教学解读“想象创造奇妙的世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让故事充满吸引力。”这是是这个习作单元学习需要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运用过程中深入理解的大概念。《宇宙的另一边》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为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提供了一个极佳的阅读文本——作者在文本中呈现的境遇和想象的情景,都很容易引起三年级学生的共鸣。文章的题目就像是一把开启想象的金钥匙。“宇宙的另一边”,“宇宙”一词,就会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另一边”对应的是“这一边”,“这一边”是作者和读者一起生活的、熟悉的时空,“另一边”则是未知的,是激发想象的时空。读到这样的题目,疑问和猜想就会不知不觉从心头冒出来:“宇宙的另一边”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怎样可以到达宇宙的另一边?真的到了宇宙的另一边,会有怎样的奇遇……大概,如果读者没有读到文章内容,脑海中都会有自己想象的情景,把这些情景描绘出来,就拥有了一篇属于自己的“想象”故事吧。的确,想象可以创造奇妙的世界。而运用适切的词语,就是想象的触发器。仅仅有词语作为触发器,想象可能是被动的。境遇,哪怕是词语激活的经验式境遇,会让想象不由自主地从脑海中汩汩地冒出来——这种“不由自主”,与“被动”当然不是一回事了。“我趴在窗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趴”的动作——安全、放松、闲适,容易让人进入遐想的境界;“窗台”是一个特别的空间位置——窗外的世界是一个敞开的、广博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世界,“窗”是一个根植于人类心灵的意象;“星空”的浩瀚深邃,藏着无尽的吸引人的秘密,“看着浩瀚的星空”,心会不知不觉随着目光遨游,探索星空和宇宙的秘密。所以,这一句简单的描述,很快就让读者代入了这种遐想的状态。像这样具有魔力的现实境遇有很多,例如“我趴在窗台上,望着蓝天上的朵朵白云。”“我趴在窗台上,看着树枝间轻盈跳蹦的小鸟。”“我站在海滩上,望向浩瀚大海的尽头。”“我躺在草地上,望着高远的蓝天。”……要把想象用文字描述下来,具有故事性,那就不能只停留在想象本身,而要“娓娓道来”。“娓娓道来”的是情景,是故事,情景故事的载体是文字,文字背后的支架是言语思维,言语思维将形象与逻辑融为一体。这就是藏在文章第二自然段背后的表达秘密。星光洒进眼睛,进入身体,“汩汩流淌”,用这种奇妙的方式“告诉我一个秘密”。这个秘密——“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张扬了同时也“规训”了“我”的想象和幻想——一切都是“我”熟悉的这一边的“倒影”。“倒影”是想象的线索,也揭示了一种想象策略——逆向想象。这正是学生需要学习和运用的学习策略之一。当然,宇宙的另一边的“倒影”,可不是简简单单如蓝天树木倒映在水里的影子,那是鲜活的另一边的世界。“这一边”是熟悉的现实,“另一边”是放飞的想象。思绪在“这一边”和“另一边”穿梭,“另一边”的情景和故事在想象中越发奇妙,越发“有趣”,让人流连忘返……一个小孩子眼中心中的宇宙的另一边的景象,当然都是一颗童心所关注和向往的。作业、下雪、数学课……这就让读者,尤其是小读者,兴致勃勃,且跃跃欲试——把自己代入想象的境遇里,“看见”宇宙的另一边自己心目中多姿多彩的景象。这种积极阅读心理体验下的“看见”,是想象的实践,也是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好时机。文本中还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一是第三自然段中的“我们的目光会在哪里相遇?”。为什么要想象“目光相遇”呢?只有目光相遇,才能交流,才能从另一边的“我”的分享中真正了解另一边的情景。这揭示了想象的目的——想象往往都是由愿望和理想驱动的——探索未知的宇宙世界。二是第十自然段。“正当我的思绪在茫茫宇宙中穿梭时,突然,耳边响起了语文老师的声音:‘你在想什么呢?’”读到这儿,读者才发现,第一自然段的“趴在窗台上”,其实也是“想象”的,是一节语文课上的想象,这节语文课,学习内容可能就是写想象作文。这样的故事设定,无疑最容易引起学生读者的共鸣。所以,“尴尬”是瞬间的,想象的收获和快乐才是长久的。善于想象是一种快乐的源泉。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是在接着讲故事,也是在表达想象带来的无尽快乐。在想象中,“我”可以“穿越”,可以“飞”,可以“拜访”另一边的那个“我”。在想象中,我们可以拥有奇异的经历,可以创造奇妙的故事,可以……这就是这篇文章带给读者,也是带给学生的体验和启发。解读至此,文本的教学价值也就越发清晰了,服务于学习目标的教学内容选择也就越发地明朗了。教学价值,即课文学习目标,除了常规性的字词学习和朗读,可以梳理如下:学生将知道:随时随地都可以放飞想象;想象的内容与想象者的身份密切相关;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写成文章与更多的人分享。学生将理解:故事中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特别的情感、理想和愿望;想象需要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学生将做到:阅读时在文本内容的启发下放飞自己的想象,并用语言文字描述和分享自己的想象;代入不同的境遇展开想象,分享想象的经历和景象。学习活动设计实践活动一:想象初体验(一)读词语,说故事先读正确,再联结自己所思所想读出情趣,然后选择几个词语,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或故事。词语:浩瀚的星空星光汩汩流淌茫茫宇宙秘密思绪穿梭穿越拜访(二)读题目,说想象1.轻轻地读题目,分享自己特别想分享的问题。2.慢慢地读题目,感受自己产生的想象,把自己的想象分享给大家。(三)明确成功标准,聚焦学习重点。学习成功标准:1.能够分清课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内容。2.能够在课文内容启发下展开想象,并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3.从单元内容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写出精彩想象作文“密码”。实践活动二:想象再体验(一)边读第一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圈出让自己感到亲切或触发自己放飞想象的词语;分享让自己感到亲切的词语,说说为什么感到亲切。(二)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说一说:哪一个词开启了这次想象的旅程,哪一句话打开了这次想象的画卷?结合学生讨论,聚焦“倒影”,初步理解想象的线索,领悟想象的策略。实践活动三:想象深体验(一)欣赏课文中的“这一边”和“另一边”围绕“这一边”和“另一边”,体会想象的奇妙和乐趣。1.边读边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这一边”和“另一边”的景象。2.师生合作,朗读体会想象的奇妙和乐趣——教师读“这一边”,学生读“另一边”。(教师创意“读”出文本中没有的情景,引导学生借助“倒影”一起“创作”。)3.聚焦“我们的目光会在哪里相遇”,领悟作者想象的目的。4.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想象内容。(二)抒写自己心中的“这一边”和“另一边”1.想一想,然后写一写:如果趴在窗台上的是自己,你会从“这一边”的哪些事物想象到“另一边”的“倒影”?在学习单上写下自己的想象。2.展示分享。3.品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感受想象的快乐。(三)拓展:想象者的身份与想象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如果放飞想象的是一个成人,哪些内容是他也可能会想象到的,哪些不会想象到?为什么?实践活动四:想象无极限(一)做猜想,激发写作兴趣。1.再读倒数第二自然段,猜想一下这节语文课可能上的是什么;理解想象需要契机。2.想一想如果自己要写一篇想象的故事,会写什么。(二)做浏览,定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