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Cu、CuO、CuSO4B.CO、CO2、H2CO3C.CaCO3、CaO、Ca(OH)2D.NaOH、Na2CO3、Na2SO4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生米煮成熟饭C.干冰升华D.海水晒盐3.下列有关能源和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C.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白色污染D.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节约石油资源,缓解温室效应4.下列化学观念错误的是A.转化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B.微粒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结构观: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D.分类观:氧气、氮气、氢气均属于非金属单质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B.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中的少量CO2C.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除去CaO中的CaCO3D.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6.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A.非金属元素 B.金属元素 C.氧元素 D.氢元素7.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8.向一定质量的铜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与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列示意图表示,其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9.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C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用磁铁吸引A.A B.B C.C D.D10.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下不正确的是()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不蒸干),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C.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甲=乙>丙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11.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某种催化剂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两种空气中的无毒成分.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物质均属于化合物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1:7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3:28D.丁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1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D.自然界中的水基本为混合物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B.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1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D.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14.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D.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15.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另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HCl、CaCl2、HNO3B.FeCl3、NaOH、Na2SO4、KClC.K2CO3、KOH、Na2SO4、BaCl2D.KNO3、HCl、NaOH、MgCl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下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点燃来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之前,对铁丝的操作是_____;此时观察铁丝(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上述实验时,若点燃火柴后的铁丝伸入集气瓶中没有燃烧,其原因可能是_____。(答一点即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金属资源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铝的广泛存在及应用①铝在地壳中的含量居所有金属元素第_____位。②铝是很活泼的金属,但用铝制作的炊具却耐腐蚀,其原因是_____(以方程式表示)。长期使用铝制炊具会使人体摄入过量的“铝”,不利人体健康。这里的“铝”是指_____。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③明矾中也含有铝元素,生活中用明矾净水的原理是_____。铁的冶炼:图1为某钢铁公司的矿石选取、冶铁和炼钢的工艺流程。①用赤铁矿石冶铁的反应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分析工艺流程,三脱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任写一个)。③在钢水铸件机中,高温钢加工成钢制零件时,充入氮气的作用是_____。铁的防护:某同学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甲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用止水夹夹紧导管a、b处连接胶皮管,如图乙所示。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实验序号及对象现象①干燥的普通铁丝没有明显变化②潮湿的普通铁丝较多红褐色锈斑③潮湿的纯铁丝没有明显变化①步骤1中,如何证明U形管内O2已充满?_____。②水是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此实验中_____(填实验序号)作对比能证明该结论。③通过此实验还可得出影响铁制品锈蚀的因素是_____。18.(8分)以软锰矿粉(主要含MnO2,还有少量Fe2O3)为原料制取MnCO3的流程如图1.“酸浸”时发生的反应有2FeSO4+MnO2+2H2SO4=_____+MnSO4+2H2O和_____。“过滤Ⅰ”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沉锰”时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2,反应要控制pH=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过滤Ⅱ”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_____。为测定某软锰矿中MnO2的质量分数,称取2.0g软锰矿样品,加入3.35g草酸钠(Na2C2O4)固体,再加足量稀硫酸(杂质不参加反应),充分反应后,过量的Na2C2O4用31.6g/LKMnO4溶液进行反应,当滴入10.0mLKMnO4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已知:①MnO2+Na2C2O4+2H2SO4=MnSO4+2CO2↑+2H2O+Na2SO4;②2KMnO4+5Na2C2O4+8H2SO4=2MnSO4+5Na2SO4+K2SO4+10CO2↑+8H2O.求该软锰矿中MnO2的质量分数。_____(相对分子质量:KMnO4158;Na2C2O4134;MnO287)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小苏打和食盐是厨房中常见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研究。(一)定性分析(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实验结论)小明同学经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该白色固体由碳酸氢钠、氯化钠两种物质组成。(1)步骤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2)步骤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也可以用其它碱溶液代替,如_____;(3)科学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认为,此方案不能得出小明同学的结论。一致认为将上述方案中使用的一种试剂进行调换,如仍出现上述现象,则小明同学的结论正确。调换措施是_____。(二)定量分析(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实验方案)该小组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1)首先称取a克该样品放入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填序号,可重复选择)a.称量装置丙的质量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2)如果没有装置乙,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装置丁的作用是_____。(三)拓展交流经査阅材料:将二氧化碳气体持续通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化学反应:①2NaOH+CO2=Na2CO3+H2O②Na2CO3+CO2+H2O=2NaHCO3小明同学将5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100g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

A、Cu与氧气加热反应生成CuO,Cu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CuSO4与铁反应生成Cu,不符合题意;B、CO和氧气点燃生成CO2,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但H2CO3不能生成CO,符合题意;C、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CaO和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aCO3,不符合题意;D、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Na2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Na2SO4,Na2SO4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NaOH,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解析】

A、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生米煮成熟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干冰升华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海水晒盐是水在太阳的照射下蒸发,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D【解析】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乙醇汽油能够节约石油资源,但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缓解温室效应,符合题意。故选D。4、B【解析】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的构成不同,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氮气、氢气均属于非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5、C【解析】A、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正确;B、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正确;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除去的是CaO,不能除去碳酸钙,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线燃烧产生特殊的气味,可以鉴别,正确。故选C。点睛: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6、A【解析】

盐是指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详解】A.根据盐的定义,盐中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B.根据盐的定义,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盐,但不含有金属元素,如NH4NO3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属于铵盐,但不含有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C.根据盐的定义,铵根离子(NH4+)与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盐,但不含有氧元素,如NH4Cl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属于铵盐,但不含有氧元素,选项错误;

D.根据盐的定义,盐可由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化合物中可不含有氢元素,如NaCl,选项错误,故选A。7、A【解析】A、淀粉遇到碘水呈蓝色,所以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的物质中含有淀粉.正确;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盐氯化钙和水,但是不是中和反应.错误;C、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错误;D、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发热、发光,但是不是燃烧.错误.故选A.8、D【解析】A、铜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其中只有锌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质量应该从零开始,最后不变,错误;B、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其中只有锌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剩余固体的质量应该先减少后不变,错误;C、铜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其中只有锌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质量应该从零开始,最后不变,错误;D、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其中只有锌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剩余固体的质量应该先减少后不变,正确。故选D。9、A【解析】试题分析: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A中应先通氢氧化钠溶液把二氧化碳除去,再把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把水蒸汽除去,A错误;B中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蒸发可将水除去,正确;C中硝酸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可将硫酸钡沉淀除去,正确;磁铁能将铁粉吸引除去,正确。故选A。考点:除杂质10、C【解析】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进行解答,选择正确的说法。【详解】A、在同一温度时,曲线越高,溶解度越大。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不符合题意;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不蒸干),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C、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把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甲、乙两种溶液分别变为不饱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等于t1℃时的溶质量分数,丙溶液有晶体析出,溶质量分数小于t1℃时的溶质量分数,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甲>丙,符合题意;D、从曲线图可以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乙的大,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故选C。11、C【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丁有两种可能,分别为NO和N2,但NO为大气污染物,是有毒气体;题目中给了丁气体是无毒的,故丁为N2。则该反应的表达式,配平后方程式。【详解】A、丁为N2,N2属于单质,故A错误;B、分析可得产物得到2分子CO2和1分子N2,故丙和丁的质量比应为22:7,故B错误;C、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6:28×2=23:28,故C正确;D、丁分子是氮气,按照图中的微粒示意图应为“”,故D错误。故选C。12、B【解析】

A、地球上虽然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总水量的不到1%,因此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缺乏,选项A正确;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不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选项B不正确;C、水的硬度是由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决定的,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使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变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氢氧化镁等物质沉淀出来,降低了水的硬度,选项C正确;D、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海水、井水等天然水中都含有许多杂质,都是混合物,选项D正确。故选B。13、A【解析】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吗,正确;B、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不是2:1,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结论不是现象,错误;D、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和生成了碳酸,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错误。故选A。14、D【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A正确;B、由于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能闻到酒香,故B正确;

C、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结构决定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

D、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D不正确。故选D。15、D【解析】

A、Na2CO3溶液与稀硝酸、稀盐酸反应均能产生气体,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稀硝酸、稀盐酸,故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

B、FeCl3溶液是黄色的,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无法鉴别Na2SO4、KCl,故不加其它试剂不能鉴别。

C、BaCl2与K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OH、MgCl2,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白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KNO3溶液;再将过量的NaOH、MgCl2分别滴加至加入稀盐酸沉淀消失后的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镁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较大,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铁丝用砂纸打磨(或除锈)(并盘成螺旋状),(铁丝下端系火柴梗)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氧气不纯(或铁丝表面有锈,或铁丝太粗,或火柴未燃尽时就伸入瓶中)【解析】

(1)在点燃细铁丝之前,用砂纸打磨铁丝,防止铁丝表面的氧化物干拢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2)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若点燃火柴后的铁丝伸人集气瓶中没有燃烧,其原因可能是氧气不纯,或铁丝表面有锈,或火柴未燃尽时就伸入瓶中,消耗了氧气。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4Al+3O2═2Al2O3b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3CO+Fe2O32Fe+3CO2S+O2SO2做保护气在b口放带火星的木条,如果木条复燃,则装满氧气①②水分和金属的内部结构【解析】

根据铝在地壳中的含量;铝的性质和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明矾溶于水生成物的特性;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和氧气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氮气的性质不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来分析验满的方法;对比实验的方法;对比实验现象,分析影响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详解】(1)①铝在地壳中的含量居所有金属元素第1位。故填:1②铝是很活泼的金属,但用铝制作的炊具却耐腐蚀,其原因是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Al+3O2═2Al2O3;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长期使用铝制炊具会使人体摄入过量的“铝”,不利人体健康。这里的“铝”是指元素;故填:4Al+3O2═2Al2O3;b③明矾中也含有铝元素,生活中用明矾净水,是由于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所以原理是: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故填: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2)①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故填:3CO+Fe2O32Fe+3CO2②分析工艺流程,三脱装置中发生反应有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方程式是:S+O2SO2;故填:S+O2SO2③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该操作中可以用作保护气。故填:做保护气(3)①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在b口放带火星的木条,如果木条复燃,则装满氧气;故填:在b口放带火星的木条,如果木条复燃,则装满氧气②在对比实验中,变量应只有一个,所以水是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此实验中①②作对比能证明该结论;故填:①②③通过②③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水分和金属的内部结构,因为“潮湿的纯铁丝”和“潮湿的普通铁丝”的变量是“有无碳和其他杂质”。故填:水分和金属的内部结构【点睛】本考点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性质、应用以及铁锈蚀的条件的探究。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18、Fe2(SO4)3Fe2O3+3H2SO4=Fe2(SO4)3+3H2OFe(OH)37时间相同时,MnCO3的产率最高MnCO3产率相同时,所需时间最短;(或者简单答成:产率高、速度快)(NH4)2SO487%【解析】

(1)由于软锰矿粉(主要含MnO2,还有少量Fe2O3),所以“酸浸”时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以及硫酸亚铁和二氧化锰以及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硫酸镁以及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MnO2+2H2SO4=Fe2(SO4)3+MnSO4+2H2O和Fe2O3+3H2SO4=Fe2(SO4)3+3H2O。(2)由于后续得到的是含锰化合物,所以过滤操作中分离出的应该是含铁化合物,而过程是和氨水反应得到且酸浸过程中生成的是三价铁的化合物,所以“过滤Ⅰ”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是难溶性的Fe(OH)3。(3)根据“沉锰”时测得MnCO3的产率与溶液pH、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可知反应要控制pH=7,其理由是时间相同时,MnCO3的产率最高、MnCO3产率相同时,所需时间最短。(4)过滤II前是硫酸锰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锰和溶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成分为硫酸铵,所以“过滤Ⅱ”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H4)2SO4。(5)当滴入10.0mLKMnO4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则消耗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1.6g/L×10.0mL×1L/1000mL=0.316g设与高锰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