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1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2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3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4页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七年级历史第页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检测卷初一历史说明:本次考试用时80分钟,选择题70分,综合题30分(含书写分2分),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这是数百年来多少旷世枭雄所梦想的目标……这更是中华民族的夙愿,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大分裂,人们对民族和睦与国家统一充满了强烈的渴望。”材料反映了隋朝的统一A.促进了黄河、长江流域的统一 B.开创了新的大一统局面C.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D.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2.从下图的这些评论中可以推断,隋朝大运河A.直接导致隋朝的灭亡 B.促进了中外经贸往来C.实现了隋朝的大一统 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3.(大业初为隋之极盛,炀帝)承其全实,遂恣荒淫……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又逆征数年之赋,穷侈极奢。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由此可知,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科举制的确立 B.隋炀帝的暴政 C.隋末农民起义 D.大运河的开凿4.某历史学者在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指出:“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该学者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作者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A.贵族政治由此结束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使门第观念彻底消失 D.成为平民入仕的唯一途径6.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群臣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以上材料说明唐太宗A.虚心纳谏,任用贤才 B.轻徭薄赋,关注民生 C.戒奢从简,身体力行 D.合并州县,整顿吏治7.“他(唐朝某位皇帝)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唐朝这位皇帝在执政初期开创了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8.“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诗中所描述的是何种用途的哪一种工具A.农业生产曲辕犁 B.交通运输耧车 C.陶器制作秧马 D.农业生产筒车9.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下表所示的史料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佐证唐朝A.社会经济繁荣B.民族关系和睦 C.中外交流频繁 D.文学艺术灿烂10.下面所示是关于“文成公主”的故事叙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故事版本故事叙述《文成公主入藏记》求婚使者运用卓越智慧向唐王请婚胜利《文成公主入藏的传说》求婚使者如何取得请婚的胜利《文成公主》请婚胜利和文成公主所带的嫁妆《松赞干布求婚》使者运用卓越智慧争取请婚胜利A.吐蕃主动地与唐朝联姻 B.吐蕃求婚使者遭到拒绝

C.文成公主入藏道路多元 D.松赞干布曾臣服于唐朝

11.下图是出土文物“唐代打马球俑”。唐代女子打马球时会穿上各种服饰,甚至作男子和胡人装扮,作各种打球姿态。这表明了唐代A.爱美意识觉醒 B.奢侈风气突显 C.社会经济繁荣 D.社会风气开放12.新罗仿唐设医学博士讲授中国医书《本草》《针经》,设算学博士教授《缀术》《九章算术》等;日本法隆寺传法堂是模仿唐式结构建造的,日本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带回的《大衍历立成》《大衍历经》等,对日本历法改革具有重要影响。以上材料说明A.东亚各国文化独立发展 B.唐朝文化辐射周边国家C.唐朝吸收周边国家文化 D.唐朝医学数学成就斐然13.“轻舟浮渡,六次成功临彼土。愿力无边,招手冯夷看海天。高坛讲律,盏盏禅灯明暗室。杖锡千家,环海都开友谊花。”材料中描述的历史事件A.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B.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C.是中外文化间交流的最早记录D.再现了唐朝长安城大都市的繁华14.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其日常工作要向尚书省汇报,但到了唐代中后期则变成刺史(巡按)要向当道节度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15.下图中空白方框处应为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五代十国更迭16.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该举措A.提高了行政效率B.意在强化皇权C.形成了藩镇割据D.导致政权动荡17.《宋史》记载,曹彬这样位居枢密使高位的武官,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文臣的车马,都会主动命车夫驶入旁街小巷。这种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朝A.重文轻武 B.武将胆小软弱 C.轻文尚武 D.文官专横跋扈18.北宋时期有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该诗句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A.农田水利法 B.保甲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19.围棋是发源于中原的一种益智游戏。考古学家在辽墓中发现了辽代玛瑙双陆棋。南宋叶隆礼《契丹国志》记载:“辽人……夏月以布易毡帐,藉草围棋……”据此可知A.辽宋间商品交换频繁 B.契丹族受汉文化影响C.契丹习俗受汉人喜爱 D.女真族学习中原文化20.某位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A.规定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疆界 B.形成宋、辽、西夏对峙的局面C.维护了西北地区的和平发展局面 D.客观上促进了辽宋双方经济交流21.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岳飞抗金》历史剧 B.钱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C.《资治通鉴》译注本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22.据《辽史·太祖纪赞》记载,“辽之先,自出炎帝”。金朝入主中原后,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以中国自居。这反映了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 B.区域间经济交流频繁C.文化认同增强 D.各民族习俗趋于一致23.对于《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学界普遍认同其是传承爱国精神的文学作品,在史实方面却存在争议(见下表),这说明了目前没有学者发现这首词在宋代作品集收录,它基本在明代才开始流传词中的贺兰山在河套以西,当时属西夏国,与宋朝无战争,与史实不符A.古代诗词完全脱离历史事实 B.文学创作须全部来源于史实C.文学作品可以完全还原历史 D.文学作品可能存在艺术加工24.如表为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方及北方所占比例,表格信息说明单位总计北方南方南方所占比例贯、石、匹、两100181534414841560331255.96%A.黄河流域战乱频繁 B.文化重心开始南移C.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D.北民南迁速度加快25.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反映历史风貌。下面诗句中描写宋代都市繁华的是《忆昔》(节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凉州行》(节选)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望海潮》(节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破阵子》(节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①②③④A.① B.② C.③ D.④26.美国上将麦克阿瑟说:“那位令人惊异的领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就黯然失色。”麦克阿瑟所说的这位英雄人物的主要功绩是A.建立契丹政权 B.统一了蒙古C.建立元朝 D.统一了中国27.以下关于元朝统一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的局面B.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融合达到了新高度D.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造成巨大破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8.忽必烈诏谕说:“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当时官员廉希宪曾曰:“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疾苦),裨益国政,无大于此。”为此,元代设立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尚书省29.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行省的设置A.推动了教育的公平发展 B.削弱了君主专制C.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加强了中央集权30.元代行省划分将今天的广东地区分别划入湖广与江西行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天的广东部分地区仍旧保留一些江西、湖南的习俗。由此可知,元代此举A.以文化分流为行政划分的原则 B.有利于统一全国的文化与风俗C.客观上促进了各地区文化融合 D.是一种较科学的行政区域划分31.根据下表中的史实,可知哪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期史实西汉归属会稽郡,称夷洲三国孙权派万人船队到达夷洲隋朝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隋书》中有对流求的专门记载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A.新疆 B.南海 C.台湾 D.西藏32.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①用“交子”换酒喝②在“瓦子”里听说书③去“夜市”吃夜宵④在“勾栏”里看《窦娥冤》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3.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A.杜甫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34.宋代时,中国人物画不再是以帝王将相、神鬼佛道、圣贤美姬为主角,而是开始有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从而使风俗画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新型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 B.绘画技巧的日益成熟C.外来宗教艺术的传播影响 D.重文轻武的教化引导35.“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材料说明了元曲A.发展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制约C.推动了元朝民族大交融 D.兴盛源于科考功名需要二、综合题(共30分,含卷面分2分。请在答题卷上做答。)36.(16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统治集团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产物,它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国家亦是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唐统治者具有少数民族血统,如唐高祖之母为鲜卑化的匈奴独孤氏,唐太宗之母是鲜卑族窦氏,皇后长孙氏亦是鲜卑人。李唐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接触、融合,更容易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并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之所在,发展进步的民族观,推行较为民族政策。——摘编自范香立《唐代和亲研究》材料二:材料三: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摘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1)结合所学,在答题卡上将材料一中划横线部分填写完整(1分),并依据材料分析唐朝推行此民族政策的原因(4分)。(2)材料二是宋元时期政权演变的示意图,请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写序号)(1分),并依据示意图内容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元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在中央设立了什么机构(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3分)(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当今应如何处理民族关系?(3分)37.(14分)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西汉—南宋)人口分布变化时间断面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北宋(1102年)南宋(1208年)南方地区人口占比24.04%48.11%44.24%63.42%53.98%(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摘编自龚胜生、肖克梅《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材料二:两宋期间,陆上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所以,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材料三:北宋都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都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市交易,三鼓之后还可交易,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材料四:

循史探因(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宋代商业活动有哪些新变化?(4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4分)

2023-2024学年下学期初一历史期中检测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70分)1-5:DDBAB6-10:CCDAA11-15:DBACB16-20:BAABD21-25:DCDCC26-30:BDCDC31-35:CABAA二、综合题(第36题1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