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沙坪坝实验中学校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战国策》记述秦晋之地农业繁荣,考古工作者在属于这一地区的河南辉县魏墓、河北武安赵城遗址、山西侯马及陕西蓝田等地都发现有呈“V”型的犁铧,并在齐燕所在的山东临淄齐故城遗址和薛城遗址、河北易县燕下也发现了同样的犁铧。这说明A.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到了全国 B.犁耕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C.牛耕最早出现在晋国和秦国 D.《战国策》记载都是事实【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出土农具及秦晋之地农业繁荣情况来看,当时的是犁耕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B项正确;汉朝时期牛耕技术普及全国,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牛耕最早出现在晋国和秦国的结论,排除C项;《战国策》记载的不一定都是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2.汉初,中央政府在东方原六国旧地主要分封诸侯王;在西部基本沿用郡县制。由此可见,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意在A.以血缘关系拱卫皇权 B.安抚功臣 C.推动边患问题的解决 D.从俗而治【答案】D【解析】【详解】汉初在东方依然实行分封制是顺从了当地的风俗,在西部沿用郡县制也是顺应了当地的风俗,所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是从俗而治,D项正确;郡县制并不是以血缘关系拱卫皇权和安抚功臣,排除AB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是为了巩固统治,而非推动解决边患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3.唐代前期买卖土地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均田制下,口分田不能买卖,卖一亩是要“笞二十”的;宋代除国有土地外,私人土地的买卖不受到任何限制。……随着货币流通的发展,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这反映了宋代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B.土地集中严重影响社会稳定C.贫富更替普遍社会流动频繁 D.农耕经济繁荣椎动社会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唐代的土地买卖受到严格限制,而宋代私人土地的买卖不受任何限制,由此可知与唐代相比,宋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土地的买卖,没有体现出土地集中带来的影响和贫富更替的现象,排除BC项;农耕经济繁荣推动社会发展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4.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这些科目的设置说明A.科举与察举选拔方式相同 B.当时的选官标准丰富多样C.古代选官更注重专业技能 D.当时统治基础在不断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体现的是汉唐时期的选官标准多样化,B项正确;科举制的选拔方式是考试,察举制是举荐,二者的选拔方式并不一样,排除A项;古代选官并不注重专业技能,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统治基础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5.北宋时期的商业发展较前代有了新变化:一是在市场布局上,汴京打破了唐代坊市的界限,店铺客栈可随处开设,甚至大门内外也可以摆设摊点沿街叫卖;二是商业广告随处可见,最常见的一种是招牌,汴京城内许多商铺门口都挂着写有店名的招牌。这说明当时A.经济进步助推广告发展 B.汴京的经济功能居于首位C.开古代商业广告的先河 D.暂时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和所学可知,北宋汴京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时空界限被打破,商业竞争、商业广告因此得到发展,A项正确;汴京是都城,政治功能居于首位,排除B项;夏商周出现的“招幌”与“市声”奠定了中国广告的基本形式,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标记广告,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6.下表是根据《元史》整理的元朝行省以下地方官员的设置(部分)的情况。由此可知元代机关与官员执掌与任用地方官路府府达鲁花赤一员(正职)知府或府尹一员掌府事州达鲁花赤一员(正职)州尹一员掌州事县州达鲁花赤一员(正职)知州一员掌州事县达鲁花赤一员(正职)尹一员掌县事(注:达鲁花赤是蒙语,本义是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有如现代之中央特派员,负责监督各级的地方官,且规定只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往往是各地的真正掌权者。)A.机构庞杂导致冗官问题突出 B.君主专制得到极大加强C.地方管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 D.彻底解决地方割据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达鲁花赤一员(正职)知府或府尹一员”“达鲁花赤一员(正职)州尹一员”体现的是元朝在地方行政区划的官员设置上对本民族进行特殊的照顾,说明的是地方管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C项正确;材料与冗官现象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同地方之间的关系,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项。7.裁撤中书省之初,朱元璋对独断大政颇为得意,但不久就难以应付繁琐政务了,因此于洪武十三年设四辅官,以复核司法、人事等工作,与皇帝讲论治道,偶尔参与研究皇帝提出的一些问题,四辅官兼太子宾客,位列公侯都督之下,六部尚书之上。由此可见A.四辅官取代丞相成为最高行政长官 B.皇帝有意培植太子的政治力量C.内阁的设立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D.四辅官化解了皇权和相权之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四辅官的出现和协助皇帝处理复杂的政务有关,这也说明内阁出现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最高的行政长官是六部尚书,排除A项;材料与培植太子的政治势力无关,排除B项;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相权退出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C项。8.1872年8月11日,30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全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这在中国两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之事,被誉为“中华创始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留美幼童出洋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B.反映了清政府对解决边疆危机的主动探索C.为维新变法运动储备了人才 D.折射出洋务派对掌握“西人之长技”的渴望【答案】D【解析】【详解】1872年8月11日,30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金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反映了洋务派热衷于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来改变清朝落后的面貌,也是清政府留学教育的最初目的,D项正确;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的标志是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的被动探索,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戊戌变法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9.《申报》在上海创立,它当时的零售价格每份仅售铜钱8文,价格仅为嘉靖年间最便宜的一本书的百分之一左右。不仅报纸加此,清末民初的书依出大都跌了大半。由此推断A.当时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 B.技术进步有利于文化下移C.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较为迟缓 D.通商口岸受西学冲击更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晚清及民国初年《申报》的零售价格及书的价格相对前期均有显著的下降,这主要和当时印刷技术的改进,推动印刷业的发展有关,B项正确;晚清时期受对外赔款的影响,曾一度出现物价飞涨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通商口岸受西学冲击更大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1890年,中英签订《新订烟台条例》不久重庆正式开为商埠,当时重庆进出口货总值为285万两。到1923年,进出口货估810万两,土货出口值为2475万两。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川江航运发展的结果 D.西南地区物资丰富具有贸易优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说明了重庆开埠之后,由于自然经济的影响,大量土货出口到国外,重庆作为西南地区的窗口,会辐射到整个西南地区,说明了西南地区物资丰富具有贸易优势,D项正确;《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在1895年,排除A项;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排除B项;川江航运发展便利了重庆进出口货物运输,但不是货物出口值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表为18731893年中国进出口税率。据此可知年代1873年1883年1893年进口税率4.9%4.8%3.4%出口税率8.4%10.8%7.3%A.国内民族工业发展受限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C.中国对外贸易逆差严重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税税率来看,中国的进口税率较低,出口税率较高,显然导致中国本土企业商品在同外国产品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国民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限制,A项正确;《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条款,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排除B项;材料与对外贸易情况无关,排除C项;列强对华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A项。12.1911年年底,清政府公布了严复作词的“国歌”:“……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由沈恩孚作词的国歌:“亚东开发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这反映了A.严复属于封建保守派 B.中华民国采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C.清政府已经名存实亡 D.辛亥革命推动了历史的新旧递嬗【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体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学习西方、建立民主政治、追求民族平等走向世界的时代精神,说明的是辛亥革命推动了历史的新旧递嬗,D项正确;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排除A项;材料与采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无关,排除B项;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项。13.1928年4月,毛泽东总结部队做群众工作的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这些规定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B.体现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C.有利于动员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D.推动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纪律严明,对人民利益的维护,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处于国民大革命失败后,这些规定推动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项正确;此时尚未爆发抗日战争,排除A项;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权,排除B项;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是在1934年,排除C项。故选D项。14.在罗马法中,从旧式诉讼到最高裁判官的诉讼行为,都是根据诉讼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进行的,整个诉讼阶段(包括开始、进行和终止),都必须以通过当事人合意为准,直到选定承审法官也非经被告同意不可。法官对于诉讼的解决,不过处于仲裁人的地位,如果当事人不达成合意,诉讼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材料反映了罗马法的诉讼原则是A.严格形式主义 B.不干涉 C.公开审判 D.不告不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都是根据诉讼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进行的”、“整个诉讼阶段(包括开始、进行和终止),都必须以通过当事人合意为准”、“如果当事人不达成合意,诉讼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等可知,罗马法强调整个诉讼阶段内尊重当事人合意,在诉讼过程中坚持不干涉的原则,B项正确;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其强调整个诉讼阶段内尊重当事人合意,并未体现形式主义,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公开审判,排除C项;不告不理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1784年,针对美国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关系,当时的某政治家认为:我们称呼他们为野人,我们的风俗习惯已达到文明的极致,但是他们的想法竟然也和我们一样;他们的词汇、服饰、医药和种植等等为我们所接受。这反映了A.各类型文明可以互补 B.各国间交流日益紧密C.印第安人的文化先进 D.白人至上主义的失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但是他们的想法竟然也和我们一样;他们的词汇、服饰、医药和种植等等为我们所接受。”可得出其强调各类型文明可以互补,并不是一味的压迫与征服,A项正确;材料强调文明与文明的交流,并不具体到哪一个国家,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谁更先进,排除C项;失败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疫灾分布图。材料二

唐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各种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医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医疗组织逐渐完备。唐代中央医疗机构主要为皇室服务,基本不负责地方人群的医疗,而地方医疗机构的力量又相对薄弱,但在国家出现大规模疫灾时政府会动用中央的医疗力量前往治疗,控制疫情,以此来体现皇帝对百姓的体恤关怀之情。病坊是唐代的一种“恤贫宽疾”的社会保障机构,主要收留乞儿、老人、穷困和残疾之人,虽不专门为救治疫灾所设,但在疫灾发生之时,却又能起到一定的医疗治疫作用。《唐律疏议》作为唐朝的重要法典,其律文中对都市公共卫生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法律规定,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公共卫生和健康,也能减少疫病的传播途径,从而有效控制疫病。唐政府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医疗法一《医疾令》。它对推动唐代医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唐政府在整理推广医书、颁行药方方面也多有作为。唐代,在遭受疫灾之害时民众往往求助于民间力量,寻求民间医生对其进行医治。一些官僚士大夫,尤其是被贬官员或在岭南为官者,深受岭南瘴气之害,自读医书学习医术,成为民间防控疫病的另一股力量。此外,一些僧道不仅医术高明,平时免费替病人治病,在疫病发生时也会发挥重要作用。——摘编自郑秋实《唐代疫灾防治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从先秦到魏晋疫灾分布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趋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疫病防治的主要措施,简要评价上述措施的影响。【答案】(1)趋势:疫灾分布区域从黄河流域不断扩展;疫灾重心区从黄河中下游向南转移。原因:农耕经济的扩展;战乱频繁,人口流动性大;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的不断开发;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交流增强。(2)措施:中央派遣医疗力量;设置病坊;制定相关法律法典;推广医书、颁布药方;借助民间力量防疫治疫。影响:积极:有助于减轻疫灾的危害;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公共卫生和健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消极:但国家医疗力量有限,没有体系化、专门化的救灾制度,统治者救灾的出发点是维护统治。(此问必须是从积极、消极两方面作答)【解析】【详解】(1)趋势: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疫灾分布图”可归纳出疫灾分布区域从黄河流域不断扩展;疫灾重心区从黄河中下游向南转移。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当时农耕经济发展、战争影响、北民南迁、南方的开发及经济交流增强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措施:根据材料“但在国家出现大规模疫灾时政府会动用中央的医疗力量前往治疗”可归纳出中央派遣医疗力量;根据材料“病坊是唐代的一种“恤贫宽疾”的社会保障机构”可归纳出设置病坊;根据材料“唐政府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医疗法一《医疾令》”可归纳出制定相关法律法典;根据材料“唐政府在整理推广医书、颁行药方方面也多有作为”可归纳出推广医书、颁布药方;根据材料“在遭受疫灾之害时民众往往求助于民间力量”可归纳出借助民间力量防疫治疫。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积极:有助于减轻疫灾的危害;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公共卫生和健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消极:但国家医疗力量有限,没有体系化、专门化的救灾制度,统治者救灾的出发点是维护统治。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61年,恭亲王奕䜣等奏请筹办洋务,引进、仿造外国坚船利炮,以应对内外交困的危局,从而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也是近代科学技术传播和各类近代企业陆续兴办的过程。然而,总的来说,当时的清皇朝并没有明确的近代化意向。事实上,甲午战前洋务企业的开办,新式军队的建立以及绝大多数新式学校的创办,大都是得之于地方督抚。而且,当时中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非常落后,兴办近代企业,势必要依赖外国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乃至技术人员和信贷资金。一些洋务派官僚又不思振作,甘愿听任外国人的摆布。——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瞄准那些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重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组织和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如国立物理研究所(1873年),国立化工研究所(1878年),国立机械研究所等。俾斯麦本人对当时的尖端科技“电的进军”的意义并不理解,但他却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的世界高新科技。德国人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同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相互促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起步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德国快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德两国现代化起步的认识。【答案】(1)主要服务于现实政治、军事的需要;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主要是靠单纯的技术引进,依赖国外技术和人员。(2)完成国家统一;国家重视、扶持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将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相互促进。(3)科技与国家发展紧密相关,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科技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应该重视发展科技,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1861年,恭亲王奕䜣等奏请筹办洋务,引进、仿造外国坚船利炮,以应对内外交困的危局,从而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可归纳出主要服务于现实政治、军事的需要;根据“事实上,甲午战前洋务企业的开办,新式军队的建立以及绝大多数新式学校的创办,大都是得之于地方督抚”可归纳出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根据“当时中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非常落后,兴办近代企业,势必要依赖外国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乃至技术人员和信贷资金。”可归纳出主要是靠单纯的技术引进,根据“一些洋务派官僚又不思振作,甘愿听任外国人的摆布”可归纳出依赖国外技术和人员。(2)根据“俾斯麦本人对当时的尖端科技‘电的进军’的意义并不理解,但他却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的世界高新科技”可归纳出国家重视、扶持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根据“德国人把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同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可归纳出将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德国快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原因还有当时的德国完成国家统一。(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科技与国家发展紧密相关,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科技发展离不开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应该重视发展科技,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大一统”理念贯穿于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全过程,经过历朝历代的总结和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先秦时期的“大一统”强调统治权的至高无上,还表现为强调政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从空间上看,“大一统”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张中央对地方(包括四夷之地)的绝对权威,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和谐“太平世”。总体而言,“大一统”理念从秦朝、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经历了“实践”“成熟”“发展”“鼎盛”四个主要阶段的演进过程。——根据李龙、刘玄龙《“大一统”理念的法学解读和时代底蕴》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关于“大一统”理念的演进历程进行论证。(要求:从材料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1:秦朝是“大一统”理念的实践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一统天下,真正意义上推动了“大一统”理念从理论到整个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实践。秦朝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首创皇帝制度,强调皇权至上。对地方的管理推行郡县制,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有效管辖。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实现了车同轨。思想文化上,书同文,加强思想控制。上述措施都是秦朝对“大一统”理念的实践,有助于巩固大一统的局面。这些制度和措施符合历史潮流,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是“大一统”的初步形成期。示例2:两汉是“大一统”理念的成熟期。两汉国家政权在形式上基本延续了“大一统”的局面。政治上,汉代的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经济上通过盐铁官营等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控。在民族关系上,汉代加强对西南、华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管辖。经过两汉的努力,基本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捍卫了领土,保护了农耕文明,体现了“大一统”关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的要求。“大一统”理念成熟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董仲舒将“大一统”思想系统化,形成一个全面、严整的理论。主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提出思想定于一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大一统”的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由此可见,两汉从国家治理和民族关系上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大一统”理念,而“大一统”理念的内涵也在汉代得以系统化,所以两汉是“大一统”理念的成熟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影响深远。示例3:魏晋南北朝是“大一统”理念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但“大一统”理念仍被普遍认可,统治者们纷纷用“正统”这一观念来宣扬其政权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这仍是“大一统”理念的运用。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