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_第1页
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_第2页
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_第3页
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_第4页
高中数学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目标导航课标要求1.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定义,并会求简单二面角的大小.2.理解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定义.3.理解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能用定理判定面面垂直.素养达成通过对二面角及平面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新知导学·素养养成(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如图).

叫做二面角的棱,

叫做二面角的面.记法:

,在α,β内,分别取点P,Q时,可记作

;当棱记为l时,可记作

.两个半平面直线AB半平面α和βα-AB-βP-AB-Qα-l-βP-l-Q(2)二面角的平面角:①定义:在二面角α-l-β的棱l上任取一点O,如图所示,以点O为垂足,在

分别作垂直于棱l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构成的∠AOB叫做

.②直二面角:平面角是

的二面角.思考1:棱l与平面OAB什么关系?答案:垂直.半平面α和β内二面角的平面角直角(1)面面垂直的定义①定义:如果两个平面相交,且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

,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②画法:记作:

.直二面角α⊥β(2)判定定理垂线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

,则这两个平面垂直⇒α⊥β思考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什么关系?答案:平行或相交.名师点津(1)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是两条“射线”的夹角,不是两条直线的夹角,因此,二面角θ的取值范围是0°≤θ≤180°.二面角的平面角体现了“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2)定理的关键词是“过另一平面的垂线”,所以应用的关键是在平面内寻找另一个平面的垂线.课堂探究·素养提升题型一求二面角[例1](1)如图,在正方体ABCD-A′B′C′D′中:①二面角D′-AB-D的大小为

;

②二面角A′-AB-D的大小为

;

(1)解析:①在正方体ABCD-A′B′C′D′中,AB⊥平面AD′,所以AB⊥AD′,AB⊥AD,因此∠D′AD为二面角D′-AB-D的平面角.在Rt△D′DA中,∠D′AD=45°,所以二面角D′-AB-D的大小为45°.②因为AB⊥平面AD′,所以AB⊥AD,AB⊥AA′,因此∠A′AD为二面角A′-AB-D的平面角,又∠A′AD=90°,所以二面角A′-AB-D的大小为90°.答案:①45°②90°(2)如图,已知Rt△ABC,斜边BC⊂α,点A∉α,AO⊥α,O为垂足,∠ABO=30°,∠ACO=45°,求二面角A-BC-O的大小.方法技巧(1)求二面角的大小关键是要找出或作出平面角.再把平面角放在三角形中,利用解三角形得到平面角的大小或三角函数值,其步骤为作角→证明→计算.(2)二面角的作法①定义法: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点,在两个半平面内过该点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②垂面法:过棱上一点作与棱垂直的平面,该平面与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形成交线,这两条射线(交线)所成的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③垂线法: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来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备用例1]1.已知D,E分别是正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AA1和BB1上的点,且A1D=2B1E=B1C1.求过D,E,C1的平面与棱柱的下底面A1B1C1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解:如图所示,在平面AA1B1B内延长DE和A1B1交于点F,则F是平面DEC1与平面A1B1C1的公共点.于是C1F为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因而,所求二面角即为二面角D-C1F-A1.因为A1D∥B1E,且A1D=2B1E,所以E,B1分别为DF和A1F的中点.因为A1B1=B1C1=A1C1=B1F,所以FC1⊥A1C1.又因为CC1⊥平面A1B1C1,FC1⊂平面A1B1C1,所以CC1⊥FC1.又因为A1C1,CC1为平面AA1C1C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FC1⊥平面AA1C1C.因为DC1⊂平面AA1C1C,所以FC1⊥DC1.所以∠DC1A1是二面角D-C1F-A1的平面角.由已知A1D=A1C1,则∠DC1A1=45°.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45°.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二面角B-A1C1-B1的正切值.题型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例2](12分)如图,AB是☉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求证:平面PAC⊥平面PBC.规范解答:连接AC,BC,………………2分因为C是圆周上异于A,B的任一点,且AB是☉O的直径.所以BC⊥AC,…………4分又P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PA⊥BC,…………6分而PA∩AC=A,所以BC⊥平面PAC,……9分又BC⊂平面PBC,所以平面PAC⊥平面PBC.……………12分一题多变:(1)本例中若增加条件“PA=AC”,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1)解:由条件得:PA⊥BC,AC⊥BC,又PA∩AC=A,所以BC⊥平面PAC,所以∠PCA为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在Rt△PAC中,由PA=AC得∠PCA=45°.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为45°.(2)本例中若增加条件“PA=AC,D为PC的中点”,证明:AD⊥平面PBC.(2)证明:由例2知,BC⊥平面PAC,又AD⊂平面PBC,所以AD⊥BC,又Rt△PAC中,PA=AC,D为PC中点,所以AD⊥PC,而PC∩BC=C,所以AD⊥平面PBC.方法技巧(1)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方法①利用定义:证明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②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根据面面垂直的定义判定两平面垂直,实质上是把问题转化成了求二面角的平面角,通常情况下利用判定定理要比定义简单些,这也是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即要证面面垂直,只要转证线面垂直,其关键与难点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寻找一直线与另一平面垂直.[备用例2](2018·安阳高一期末)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菱形,PB=PD,E为PA的中点.(1)求证:PC∥平面BDE;证明:(1)设AC,BD交于点O,连接OE,因为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菱形,所以O是AC的中点,因为E为PA的中点,所以OE∥PC,因为OE⊂平面BDE,PC⊄平面BDE,所以PC∥平面BDE.(2)求证:平面PAC⊥平面BDE.证明:(2)连接PO,因为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菱形,PB=PD,E为PA的中点,所以AC⊥BD,BD⊥PO,因为PO∩AC=O,所以BD⊥平面PAC,因为BD⊂平面BDE,所以平面PAC⊥平面BDE.题型三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综合问题[例3](2018·石家庄高一期末)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DAB=60°的菱形,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1)若G为线段AD的中点,求证:AD⊥平面PBG;(1)证明:如图,连接BD,因为△PAD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G⊥AD,在△ABD中,∠A=60°,AD=AB,所以△ABD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G⊥AD,所以AD⊥平面PBG.(2)若E为边BC的中点,能否在棱PC上找到一点F,使平面DEF⊥平面ABCD?并证明你的结论.(2)解:能在棱PC上找到一点F,使平面DEF⊥平面ABCD.证明如下:连接CG与DE相交于点H,在△PGC中,作HF∥PG,交PC于点F,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所以PG⊥平面ABCD,所以FH⊥平面ABCD,所以平面DHF⊥平面ABCD,易知四边形ECDG为平行四边形,所以H是CG的中点,所以F是PC的中点,所以在PC上存在一点F,即为PC的中点,使得平面DEF⊥平面ABCD.方法技巧(1)利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平面垂直,实质是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求解.(2)求二面角的大小的关键是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这就需要紧扣它的三个条件,即这个角的顶点是否在棱上;角的两边是否分别在两个平面内;这两边是否都与棱垂直.在具体作图时,还要注意掌握一些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技巧,如:线面的垂直,图形的对称性,与棱垂直的面等.(2)平面BDM⊥平面ECA;(3)平面DEA⊥平面ECA.证明:(3)由(2)知DM⊥平面AEC,而DM⊂平面DEA,所以平面DEA⊥平面ECA.课堂达标1.下列命题中:①两个相交平面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②异面直线a,b分别和一个二面角的两个面垂直,则a,b所成的角与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相等或互补;③二面角的平面角是从棱上一点出发,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射线所成的角的最小角;④二面角的大小与其平面角的顶点在棱上的位置没有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B解析:由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所以①不对,实质上它共有四个二面角;由a,b分别垂直于两个面,则a,b都垂直于二面角的棱,故②正确;③中所作的射线不一定垂直于二面角的棱,故③不对;由定义知④正确.故选B.2.在四棱锥P-ABCD中,已知PA⊥底面ABCD,且底面ABCD为矩形,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平面PAB⊥平面PAD(B)平面PAB⊥平面PBC(C)平面PBC⊥平面PC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