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复习第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高二复习第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高二复习第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高二复习第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高二复习第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课程标准】1、说出地球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3、利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4、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改变内、外力原因。1/148【考纲分析】(1)地球圈层结构及各圈层主要特点考点分析:共分为六大圈层(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地壳⑤地幔⑥地核)分界或范围地震波性质(速度,传输介质);岩浆发源地;地壳和岩石圈区分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地壳物质循环考点分析:①岩浆岩②变质岩③沉积岩(可能有化石)三类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地壳物质循环(注意先找岩浆和岩浆岩)。(3)地表形态改变内、外力原因考点分析: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活动、变质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其中常考点主要为结合实例解析板块边界类型与地形类型关系,地质结构判断,实例以及研究意义。外力作用中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形式分布地域以及对地貌影响;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波浪作用等分布地域及详细案例。河流地貌及其演变过程(心中应该有图)。2/148一、地球内部圈层划分3/148【课程标准】说出地球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考纲分析】地球圈层结构及各圈层主要特点考点分析:共分为六大圈层(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地壳⑤地幔⑥地核)分界或范围地震波性质(速度,传输介质);岩浆发源地;地壳和岩石圈区分4/148第2课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一、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发生地震时,你是先感觉到上下颠簸还是先感觉到左右摇摆?2、发生地震时,水里面游泳鱼有什么感觉?5/1481.地震波6/1482.不连续面(1)地震波波速发生突然改变面叫作不连续面。(2)两个不连续面。界面深度(千米)地震波速改变分界意义莫霍面全球17(陆33、海6)P波和S波速度都突然增加地壳与地幔古登堡面2900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地幔与地核7/1483.三个圈层8/148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图A地幔外地核B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横波纵波地壳15深度千米40003000500060001000速度(千米/秒)912630FE内地核17km9/148【注意】1)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它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块2)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之一10/148【例1】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以下问题:(1)地球内部圈层名称:A+B是________,A+B+C是_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_一部分。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11/148【例1】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以下问题:(2)不连续界面:F________。(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改变?(4)A和B厚度有何不一样?莫霍面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输速度显著加紧地壳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6千米。12/148震级——一次地震释放能量越多,地震级别就越大。地震常识:烈度——衡量地震破坏程度。震源——60公里内为浅源;60-300公里为中源;300公里以上为深源地震。震中距——观察点距震中距离叫震中距。怎样分析一次地震破坏程度?震级、震源、震中距、经济发达程度、人素质、发生时间等。13/148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外部圈层。二、地球外部圈层特征14/148(三)生物圈:(二)水圈:(一)大气圈:干洁空气、固体杂质、水汽三相: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二、地球外部圈层特征按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连续但不规则主体和最活跃

广泛分布15/14816/1481.板块运动17/148板块张裂、碰撞分别会形成什么?18/148碰撞大陆板块大陆板块大陆板块大洋板块形成大型山脉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消亡边界)张裂形成裂谷、海岭、海洋(生长边界)注意:离海沟越近,岩石越老;离海岭越近,岩石越年轻19/148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20/148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1/148海沟--岛弧链22/148东非裂谷带23/14824/148赤道、南北回归线分别经过几个板块?25/148二、岩石圈物质循环26/148【课程标准】1、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利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考纲分析】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地壳物质循环考点分析:①岩浆岩②变质岩③沉积岩(可能有化石)三类岩石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地壳物质循环(注意先找岩浆和岩浆岩)。27/148一、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28/148CDABBDCD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浆岩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岩浆活动冷凝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29/148石灰岩溶洞沉积岩石灰岩地貌桂林山水30/148丹霞地貌——红色砂岩喀斯特地貌——石灰岩31/148变质岩形成过程石灰岩岩浆石灰岩岩浆大理岩变质接触带变质带(高温)32/148分类成因常见岩石岩浆岩岩浆活动、冷凝作用沉积岩外力作用变质岩变质作用花岗岩(侵入型)、玄武岩(喷出型)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片麻岩、石英岩、板岩、大理岩质密坚硬、建材密度小,气孔、流纹沉积颗粒由大到小亚热带湿润地域,喀斯特地貌建材33/14834/14835/14836/14837/14838/14839/14840/148(汕头期末检测)汕头南澳岛某海滩出露花岗岩中,朝向大海一侧岩石光滑圆润,而背向大海一侧岩石呈同心圆状破坏状态(见图2),读图完成3-4题。

3.海滩上岩石按成因属于地壳物质循环图(图3)中

A.甲

B.乙

C.丙

D.丁C41/148(汕头期末检测)汕头南澳岛某海滩出露花岗岩中,朝向大海一侧岩石光滑圆润,而背向大海一侧岩石呈同心圆状破坏状态(见图2),读图完成3-4题。4.造成背海一侧岩石破坏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海浪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化作用D42/148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一样地质过程。读图回答5~6题。5.北京奥运金牌上镶昆仑玉和大理岩形成过程同属A.②B.③C.④D.⑤D43/148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一样地质过程。读图回答5~6题。6.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I——①B.Ⅱ——③C.Ⅲ——⑤D.⑥——IA44/148大约七到八亿年前,如今新疆南部地域是一片汪洋大海。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读图,回答5—7题。46.从岩石成因看,山玉属于A.沉积岩B.变质岩C.岩浆岩D.玄武岩B45/148大约七到八亿年前,如今新疆南部地域是一片汪洋大海。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读图,回答5—7题。47.子玉是由山玉“天琢”而成,与“天琢”相关地质作用是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岩浆作用D.冰川作用A46/148大约七到八亿年前,如今新疆南部地域是一片汪洋大海。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读图,回答5—7题。48.对图示地域叙述,正确是A.温带草原广布B.山前绿洲是冰川堆积形成C.受寒潮影响小D.秋季是在河床中拣捞子玉好时节D47/148三、地质作用48/148【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改变内、外力原因。【考纲分析】★地表形态改变内、外力原因考点分析: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地壳活动、变质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其中常考点主要为结合实例解析板块边界类型与地形类型关系,地质结构判断,实例以及研究意义。外力作用中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形式分布地域以及对地貌影响;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浪作用等分布地域及详细案例。河流地貌及其演变过程(心中应该有图)。49/148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火山喷发变质作用侵蚀、风化搬运沉积固结成岩高低起伏趋于平坦地质作用——地质结构——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浪作用等分布地域及详细案例50/1481、内力作用地质结构与结构地貌地质结构是指地壳中岩层地壳运动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形态。51/148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是一系列波状弯曲变形。52/14853/148断层:岩层在地壳运动中顺破裂面(断层面)发生显著位移结构。54/148华山55/148委内瑞拉,巴西,圭亚那,罗赖马山56/148岩层形态新老关系原地貌地形倒置褶皱背斜

内老外新背斜山背斜谷(外力)向斜

内新外老向斜谷向斜山

(外力)断层1.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2.块状山:庐山、华山(秦岭)、泰山3.谷地:鄱阳湖、渭河平原、汾河谷地57/1481---4表示岩石由老练新背斜老新新1234321441234321老新新背斜58/14859/1483、假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你认为应该在背斜处开发,还是向斜处?为何?地质结构与生活:2、要寻找、开发石油和天然气,你认为应该在背斜处开发,还是向斜处?为何?1、要开发地下水,你认为应该在背斜处开发,还是向斜处?为何?“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轻易找”。向斜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水向中间聚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打井能够向斜槽部打。矿产层多存在于向斜部分地下,所以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结构处。而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除此之外:隧道、大坝60/148上升岩块(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下沉岩块(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2)断层基本形式:断层结构带:因岩石破碎,易发育成沟谷、河流61/148地垒——断块山62/148华山北坡大断崖63/1481.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何?断层附近不能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能,断层处往往是地下水出露地方。2.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泉水吗?64/14865/14866/1481.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花岗岩体(左图),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岩石类型一致是A.① B.②C.③ D.④67/1485.图三中,某山坡地质景观岩类和地质结构分别是A.岩浆岩背斜B.变质岩向斜C.沉积岩背斜D.花岗岩向斜

68/148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地质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地貌说法正确是()A.M、O、Q均为背斜山B.M、O、Q均为向斜山C.M、O、Q均为断层山 D.M为背斜山,O为向斜山,Q为断层山69/148读某地地貌景观及其地质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2.关于图中N、P两地说法正确是()A.N处地下可能含有石油矿产B.P处地下可能含有石油矿产C.N处岩石抗侵蚀力弱,受外力侵蚀成谷D.P处为断裂下陷形成70/1482、外力作用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2.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形成地貌71/148(1)风化风化使一块岩石出现裂缝,最终形成多块碎屑72/148岩石风化: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份次生改变现象。岩石风化分为:①物理风化,如气温改变使岩石胀缩造成破裂等;②化学风化,如低价铁黄铁矿在水参加下变为高价铁褐铁矿;③生物风化,如植物根系可使岩石裂隙扩张等。风化与风力没有直接关系。73/14874/14875/14876/14877/14878/14879/14880/14881/14882/14883/14884/148(2)侵蚀侵蚀使岩石形成变形侵蚀表现出来景观:①风力侵蚀(风蚀)②流水侵蚀(流水物理侵蚀、流水化学侵蚀——溶蚀)③冰川侵蚀④海浪侵蚀85/148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内陆干旱(风蚀城堡、风蚀柱、风蚀蘑菇);沿海(女王石)①物理侵蚀(溯源侵蚀、下蚀)(瀑布、V型谷、黄土高原晚期)②溶蚀(喀斯特地貌)(角峰、冰斗、峡湾、U型谷)(海蚀洞、海蚀柱)86/148风力侵蚀作用:风蚀城堡、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内陆干旱地域87/148台湾野柳风景区女王头石沿海地域88/148急流跌宕瀑布流水物理侵蚀89/148瀑布尼加拉瓜大瀑布壶口瀑布90/14891/148河流上游V型谷92/148黄土高原千沟万壑93/14894/14895/148石漠化流水物理侵蚀作用——流水侵蚀红漠化、水土流失96/148长江三峡97/148崎岖不平路南石林98/148孤峰林立桂林山水99/148杭州瑶琳仙境

100/148石柱石笋石钟乳喀斯特地貌101/148流水化学侵蚀作用——溶蚀102/148冰川侵蚀作用——刨蚀冰斗——冰川侵蚀作用103/148角峰、冰斗——冰川侵蚀作用104/148北美五大湖、日内瓦湖、芬兰千户之国、西藏冰川湖(冰碛湖)105/148挪威海湾支离破碎是因为什么造成?!峡湾是一个狭长、伸展入内陆海湾,由冰川侵蚀而成U型湾区分:流水侵蚀

V型谷106/148海蚀洞107/148海浪侵蚀作用108/148(3)沉积109/148西安喀什敦煌110/148沉积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沙丘、黄土高原早期)(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冰碛平原)(沙滩)111/148沙丘地貌112/148沙丘地貌等高线地形图113/148深厚黄土层起源——风力沉积作用114/148山前冲积扇115/148116/148河口三角洲117/148丰饶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流冲积平原118/148冲积平原119/148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溯源、下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侧蚀)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河床宽度自上游向下游变宽;河床深度自上游向下游变浅。120/148冰碛平原121/148沙滩海浪沉积作用122/1489.(•广东卷)右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表示地质结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B.风化作用C.变质作用D.地壳运动123/14810.(改编题)右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表示地貌形成原因主要是(

)A.冰川作用B.风化作用C.风蚀作用D.地壳运动124/148读“我国南方某地域地质结构示意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