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专题11/61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导入复习专题22/61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示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考点简说33/611、积累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2、积累读诗普通方法。诗歌鉴赏知识积累44/61

1、了解古典诗词发展改变。《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曾为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至宋元明清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特征:真实地反应现实生活,反应人民愿望。《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传统,并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珍等优异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特征:善用丰富想象、夸大、象征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不但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次序理清诗歌发展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诗歌总体格调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尤其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认识。一、积累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55/61

诗歌作为经典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烙印。①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③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反应边塞生活、描绘山水田园,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离别思乡,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颠峰时期。④北宋诗重义理。⑤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初诗词中时代强音。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气势。所以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66/61表示方式分类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创作分类文人诗民间诗形式分类诗词曲古体诗近体诗题材分类送别诗怀古诗边塞诗思乡诗闺怨诗借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田园诗山水诗政治诗时间分类古代诗当代诗诗分类格律诗自由体诗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77/61

①送别诗是古诗词中一个大类。它普通是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示离愁别绪,从而表示作者思想感情。②怀古诗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经过昔盛今衰,来借古讽今;一类是经过赞扬古人建功立业事迹,表示自己渴望建立功业心情,同时,委婉对现实进行批评。③边塞诗大都以描写战争为主题,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或者揭露战争残酷性,非正义性。④思乡诗往往和战争联络在一起,反应征人厌倦战争,渴望安宁平静生活。⑤咏物言志诗是经过对物独特观察和描写,来表示自己精神、品格和理想。⑥借景抒情诗经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忧愁哀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体验和认识。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思念,对故乡亲人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向往。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顿悟或事理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含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空灵之境。88/61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惯用格式和术语。⑴概括评价诗歌内容惯用表述方式:“这首诗是一首什么样诗+采取(某种表示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某个意象某种)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⑵赏析表示方式惯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示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示方式作用。

99/613、熟悉古典诗词鉴赏惯用格式和术语。

⑶赏析表现手法惯用格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示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⑷赏析思想感情惯用格式:经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主旨+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示了什么追求)。1010/61

①借助题目、作者、注释、背景。②借助诗歌分类,从内容方面入手,抓住特点,仔细分析。③借助诗歌关键字词句,把握情感。

二、积累读诗的一般方法1111/61考点知识精讲精练形象意境类1212/61一、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

例1、阅读王维《观猎》,试分析诗中所塑造人物形象。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参考答案】这首诗勾画出了一个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将军形象。诗中“马蹄轻”写出奋力追击情形,“忽过、还归”描写出策马飞奔英姿,“回看”描写出犹豫满志神情。这些词句不但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也真切表现了主人公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表示诗中人充满生气意态与豪情。

1313/61例3、《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人?表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参考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隐士形象。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以动衬静,颈联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清幽,衬托出李凝生活悠闲、宁静。尾联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追求和向往。一、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1414/61二、鉴赏诗歌中景物形象例1、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中利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参考答案:全诗利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手法,经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经典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

1515/61二、鉴赏诗歌中景物形象例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示了诗人怎样情感?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降临前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壮观,表示了诗人开阔胸襟和内心豪情。1616/61三、鉴赏诗歌意境

例1、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一个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理想?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是宁静、安谧、恬淡境界,内净外静,衬托出一个远离人世、寄情山水气氛。静,是环境、景物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主观愿望。秋天美景给人以心灵沉静,性灵超脱。经过诗普通景物描写,反应了诗人对平静淳朴生活满足和对污浊官场厌恶。1717/61三、鉴赏诗歌意境

例2、阅读下面一首绝句,简明分析此绝句描绘了怎样景象?表示了诗人怎样感情?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奔走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漂亮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走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心境(步骤三)。1818/61三、鉴赏诗歌意境

例4、阅读晏殊《蝶恋花》这首词,体会“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意境。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竹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常水阔知何处?

参考答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写出景既萧索,人又孤独,“望尽天涯路”这里当然有凭高望远沧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个精神上满足,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气象阔大,境界高远。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佳句。1919/61“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组成“形象类”答题步骤:(1)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相关诗句,(2)分析形象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何要写这一形象,(4)指出描绘形象作用或效果。“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组成:①什么形象;②分析形象基本特征;③形象意义(作者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2020/61“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组成

“意境类”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物象、意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语言再现画面。(2)点明景物所营造气氛特点,普通用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表示景物特点和情调。(3)分析表示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启示和思索。

“意境类”答案由三部分组成:①什么图景;②景物所营造气氛特点;③依据诗歌情境气氛特点再来谈诗人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2121/61考点知识精讲精练情感主旨类2222/61“情感主旨类”题目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经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示了什么追求)。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经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2323/61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词内容主旨。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美景,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美好情怀。

2424/61例2、阅读白居易《村夜》诗,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示诗人思想情绪?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参考答案】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变换写出人物感情改变。苍苍霜草,点出秋色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鲜明勾画出村夜特征,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感情。“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是诗中过渡,“月明荞麦花如雪”,大自然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赞叹。这种寓情于景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2525/61例3、阅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思索作者是怎样坦陈心志。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构思新奇,淡写朋友离情别绪,重写自己高风亮节。首两句沧茫江雨和孤峙楚山,衬托送别时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示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2626/61考点知识精讲精练表示技巧类2727/61“表示技巧类”题目答题要领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答案关键点一)。其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内容,在诗歌中详细利用(答案关键点二)。再次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原因(答案关键点三)。最终解释这种手法表示了诗人怎样情感,传达怎样旨趣。即利用该手法好处(答案关键点四)。

2828/61“表示技巧类”题目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什么地方使用了什么手法)+分析表示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点评妙处。赏析表示方式: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示方式+怎样叙(描写、抒情、议论)+叙(描写、抒情、议论)什么+这种表示方式作用。赏析表现手法:这首诗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表示作用是(句意+文意+主旨情感)。2929/61

例2、谈谈李白《塞下曲》表示技巧上妙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一个国王,曾一再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参考答案】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些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故乡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么情况下,将士主动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忠勇,起了有力衬托作用。3030/61例3、陈与义《早行》诗中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清静寂寥(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示了内心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3131/61

例4、阅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分析诗人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早春草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参考答案】首先该诗从视角改变写草有没有。远远望去,隐隐泛着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草色。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来。兼摄远近,空处传神。其次,把“烟柳”和“春草”进行对比,突出含有朦胧之美早春草色。3232/61例5、阅读陆游《咏梅》,谈谈这首词怎样表示词人志向和情操。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参考答案】全词采取托物言志方法,作者以梅花自喻,将梅花人格化。词句写出了梅格调神韵,写出梅花高风亮节,表现了诗人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品格和不畏谄毁、坚贞自守傲骨。3333/61考点知识精讲精练语言炼字类3434/61“语言炼字类”题目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①词句含义(色彩、情味)+②手法+③作用(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④点评妙处(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作用+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作用)。

析炼字:①该字在句中含义+②该字在原句中描述景象+③该字衬托了怎样意境(或表示了怎样感情)。

分析语言特色: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用诗中相关语句详细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感情。3535/61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年高考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何?

【参考答案】“折柳”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笛声引发(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关键。3636/61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问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这一句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意思是: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能够了解呢?点示了诗内涵。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与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离情连绵不停。3737/61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日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参考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好像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酸楚(步骤三)。3838/61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试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示效果?

【参考答案】依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靠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实像“铺”在江面上,故用“铺”更准确、形象。同时,利用“铺”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柔和与江面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3939/61例5、请分析《春怨》一诗语言特色。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美梦(步骤二)。这么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思念之情(步骤三)。4040/61例6、品评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这首诗语言上特色。长干曲四首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经过自问自答对话形式,采取朴素口头语言,不加雕琢,衬托出一个素朴真率船家女形象。寥寥二十字中,诗人就把女主角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从文学描写技巧看,“声态并作”,到达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艺术高度。4141/61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年全国卷)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惯用“诗眼”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何?请结合全诗简明赏析。

4242/61考点知识精讲精练开放题型类4343/61一、评价题型比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些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明说明。【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是对国家兴亡感叹,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经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诗由一个小小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大主题联络起来,写得详细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4444/61二、比较评价题型例1、比较阅读以下诗词曲,回答下列问题。【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双调】沉醉东风·秋景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假如从作品意境及作者表现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哪一首?为何?

4545/61二、比较评价题型例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问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题春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两首诗描绘都是暮春之景,表现情感是否相同?并请说出理由。4646/61三、综合表述型例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问题。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写诗也颇有特点。试就这首诗内容和表现手法写一段120字左右赏析性文字。

【提醒】该题为全开放性题目。扣住内容(作者说明道理)和独特构思两个角度往返答。4747/61三、综合表述型例2、阅读下面一首七言绝句,完成习题。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凉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苏舜钦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为此时。有些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和第三句中不但扣住诗题,列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气氛。优美意境,读之好像微风拂面。那么,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心境呢?依据你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文字,100字左右。4848/61考点知识精讲精练江苏考题分析4949/611、(年)阅读下面一首唐代边塞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6分)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何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详细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明赏析。

【参考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山河阻隔)。5050/612、(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8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通全篇。请对此作详细说明。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气氛?表示了作者什么样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能够使人联想到“知音”故事?5151/61诗歌鉴赏综合训练综合小练习5252/61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9分)点绛唇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⑴宋词按格调形成先后分————和————两个流派,前一流派代表词人是————和——————。(3分)⑵请简明分析这首词在写景上特点,并指出所写景物在全词中作用?(6分)5353/61

2、阅读元代王冕一首诗,回答下列问题。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一样桃李混芳尘。突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⑴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哪些特征?⑵作者主要利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示了怎样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⑴作者塑造主要形象是梅花(白梅);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特征。⑵主要利用了衬托、对比手法,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示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思想感情。5454/61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⑴试简析词中主人公形象。⑵词开头“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句写得精妙,请简明赏析。

【参考答案】⑴诗人经过描写主人公闲逗鸳鸯、揉搓杏花、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用细腻而含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少妇(闺中女子)形象。⑵①化静为动。用一个“皱”字来形容水波纹,把静态春水写活了。②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动着思妇之心,使她内心泛起了思念涟漪。5555/6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年浙江题)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