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理内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反应。社会意识含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含有能动反作用。(落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妨碍作用;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主动推进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认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1/28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情况规律(相互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情况……性质;改变发展……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适合……推进;不适合……妨碍探究活动:请利用你所学过中外历史知识,举例分析说明这一规律。2/28(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情况规律。(相互关系?作用?)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服务于经济基础。

a.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情况时,会推进经济基础发展;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情况时,会妨碍经济基础发展。

b.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促进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经济基础性质。)3/28小结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陷入唯心主义原因基本含义辩证关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类社会基本规律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与实现方式阶级社会基本矛盾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处理方式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4/28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真谛第二课时社会历史主体5/282.终究谁是历史创造者?为何?(从实践角度)社会历史是由人实践活动组成实践最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历史物质生产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探究:P921.没有身后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伟业吗?为何?6/281、人民群众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进作用人们,既包含普通个人,也包含出色人物。第一,“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第二,“人民群众”有量要求性,是“人们”中大多数。有质要求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进作用人们。第三,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围,在不一样国家和各国不一样历史时期含有不一样内涵。第四,在我国,人民群众包含--------第五,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主体部分。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7/28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关系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全体公民8/281、谁是物质生产主体?

2、人民群众生产活动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是历史创造者探究P939/28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主体。A.人民群众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B.人民群众是推进社会历史发展决定力量.(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是历史创造者10/28材料引思

(1)屈原《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神话和传说。

(2)《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这些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源泉。11/28

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假如没有劳感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呢?”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表明了人民群众实践为精神财富创造提供了必要物质条件。12/28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瞎子阿炳”,1893年出生,江苏无锡人,一生坎坷,献身音乐,终成出色民间音乐家。他创作演奏6首二胡、琵琶乐曲是我国民族音乐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受盛誉。其中,《二泉映月》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入太空播放。华彦钧又是世界音乐史上一代名人。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13/28(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创造者A.人民群众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源泉B.人民群众实践为精神财富创造提供了必要物质条件C.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社会精神财富14/28议一议

精神财富、认识结果都起源于实践。从实践观点看,人民群众实践是精神财富和认识结果源泉。出色人物不但创造了精神财富和认识结果,而且是这种创造活动骨干力量,他们也是人民群众中一员,他们创造归根到底起源于人民实践。

我们首先说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创造者,另首先又不能否定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出色人物以及知识分子在创造精神财富方面作用,这两方面说法是否矛盾?15/28

1、材料一、二说明什么道理?材料三说明什么道理?2、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人民战争,没有些人民群众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胜利。--------毛泽东材料二:在全部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假如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恩格斯材料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施村民自治。1、材料一、二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主力军。材料三说明人民群众经过推进生产力发展而不停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停推进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2、材料共同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启示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16/28(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决定力量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主力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变革,社会制度更迭,都是经过人民群众革命实现。

人民群众经过推进生产力发展而不停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停推进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②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表现:

③实现方式:

17/28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党群众观点②我们一切工作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①群众观点基本内容:18/2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快速做出反应,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马上亲临一线指导并亲自参加救灾工作,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抢救受灾人员。19/282.党群众路线①群众路线地位:②群众路线基本内容:无产阶级政党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践意义(两个主要确保)20/28人民群众经过实践创造历史创造了物质财富创造了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决定力量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意义两个主要确保二、社会历史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小结21/281、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是()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进作用人们③人民群众在不一样国家范围不一样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一样历史时期范围不一样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C单项选择题22/28C2、曲辕犁发展,提升了农作物产量;黄道婆改进纺车,提升工效好几倍;“珍妮机”出现,使大批纺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过蒸汽机广泛应用后,物质财富简直像魔术似变换出来。劳动群众以自己体力和脑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社会上才有了数不清物物质财富。这些事物说明()A.生产工具是生产发展决定原因B.机器是社会财富源泉C.人民群众是是物质财富创造者D.社会财富是由少数创造家创造创造23/283、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这个观点()A.必定了人民群众在出色人物领导下能够成为社会变革决定力量B.夸大了出色人物作用,否定了人民历史主人和实践主体地位C.说明了群众没有英明领导则是乌合之众,起作用相互抵消,协力为零D.告诫出色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因为任何个人力量都是有限B24/28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主要确保,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确保。下面属于党群众路线内容是()①相信群众②一切为了群众③一切向群众负责④一切依靠群众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A、①④⑤B、③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⑤D25/285、对下岗失业问题,党和政府努力创造劳动岗位,帮助下岗人员进行新技能培训,以实现再就业,这充分表达了党和政府A.一切相信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一切为了群众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6、国际歌中有这么一段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这段歌词对我们青年人成长主要启示是

A.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社会一切

B.创造人类幸福完全靠个人奋斗

C.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推进社会发展决定力量

D.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道路D26/28

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话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请简明评析。(1)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决定力量。(2)荀子这句话,把人民群众比喻为“载舟”

“覆舟”之水,看到了人民群众力量,有其正确性。但由此认为荀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不正确。(3)荀子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代表,他这句话是为了更加好地维护剥削阶级阶级统治。拓展延伸27/281.材料: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经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协议法》,该法于年1月1日实施。《劳动协议法》制订历时两年,共收到各方面提出意见191849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4次审议,充分反应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基本标准。这部主要法律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又一典范,为构建与发展友好稳定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正当权益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说明制订《劳动协议法》必要性。(10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改变发展决定社会意识改变发展。我国现实劳动关系存在问题客观上需要法律保护,《劳动协议法》制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