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施德育的方法与原则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教师实施德育的方法与原则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教师实施德育的方法与原则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教师实施德育的方法与原则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教师实施德育的方法与原则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实施德育方法与标准《教师专业发展》专题十1/56一、教师实施德育方法比较主要方法榜样法处罚法2/56历史伟人、民族英雄和出色人物优异家长与教师学生中涌现出优异个人典范榜样法示范经典选择榜样标准1、可接收标准2、真实性标准3、时代性标准4、德智并重标准3/56(一)可接收标准

1、那些超出儿童体力所及事迹不宜过多渲染

韩余娟,女。1971年9月生。江苏宿迁县塘湖乡中心小学学生。1981年起坚持照顾一位七十余岁孤寡老人。1984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舍己为人小英雄”称号。4/56

韩余娟,牺牲时才十二岁。几年来,她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做事,尤其是像对待亲人一样照料本村七十多岁孤寡老人傅王氏。“傅奶奶既然是‘五保老人’,她跌断腿,原来应该由集体派人护理,然而却是韩余娟请假日夜守护老人、煎药喂饭、端屎端尿、用小车推老人去医院打针”“尤其是把傅奶奶两百多斤小麦,一笆斗笆斗运到场上拣净晒干。”“偌大一个村庄众多村民,竟无一人出来照料老人,而让一个十二岁女孩日夜辛劳……”5/562、那些奋不顾身牺牲生命榜样不宜过多提倡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这是人类社会普世价值!政府经过媒体大肆宣传并要求全部儿童学习那些不顾生命行为,有悖于这一价值!据《中国少年报》编一份资料介绍,建国以来涌现少年儿童先进经典中,经中央和省一级表彰有36人。

与坏人英勇斗争9人

舍己救人14人(其中11人是救落水者)

保护牲畜5人

救火及救火车5人

助人为乐3人6/56

赖宁(1973-1988),生前系初二学生。1988年3月,为扑灭突发山火,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光荣称号。7/56

赖宁雕像遭多家学校公园拒收引争议

(年8月)8/56

(二)真实性标准

榜样要实事求是,让儿童感到真实可信,不能一味地夸耀、渲染其优点,而对其缺点只字不提,甚至遮掩、粉饰其存在缺点,这么榜样缺乏生命感、缺乏真实性,离儿童生活太远,不能引发儿童共鸣。最糟糕榜样:高大全!“雷锋”这一榜样有很多地方缺乏真实性!

9/56摄影师张峻年3月撰文《一个真实雷锋》:雷锋产生于一个政治需要(他)年代。1、雷锋勤俭节约,生活简单?

雷锋很爱漂亮,甚至很洋气。他买了皮夹克、皮鞋、毛衣、毛料裤子和英纳格手表等。1962年,在清理他遗物时,曾把这些东西放在展览会上,马上又奉命收起来。“文革”时,一直藏在箱子里,认为这些东西和宣传他“补袜子”所表达精神不一致。有损他“高、大、全”形象。

10/56

2、雷锋很有纪律观念?作者说:“雷锋像一尊完美无缺神了”。其实他也有缺点过失……比如没有请假,随意外出。比如在炊事班,随手拿锅巴吃。60年代初,国家困难,每顿饭定量分配,军队也不例外,谁也不能多吃。

3、雷锋哪有这么多钱帮助他人?

当初,一个普通士兵月津贴只有6元人民币,除去购置牙膏肥皂等日用零花钱,能剩下多少?11/56

4、雷锋做好事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照片?

有四个外国记者,在抚顺雷锋纪念馆采访,说:“雷锋‘做好事’,给伤员送苹果、雨夜送大娘等等,都有照片。是不是‘导演’”?实际上这些照片是由沈阳军区政治部专业摄影记者季增补拍。不过,也正是这些摆拍补拍照片,使雷锋这个“经典”很多“模范事迹”穿了帮。12/5613/5614/565、《雷锋日志》中所记载事情完全可靠吗?

雷锋曾在一篇日志中统计了他一天捡了300斤大粪,有网民质疑,当初大饥荒年代,粪便少可怜,换做现在一个农民要捡到300斤粪便可能要花费一周时间!

(三)时代性标准

选择“表达时代精神,闪烁时代光芒”榜样,舍弃不合时宜、与时代主旋律相违反榜样!15/56

中国老生常谈榜样为人民服务雷锋人民公仆焦裕禄英雄少年赖宁自强志坚张海迪英雄战士董存瑞16/56

雷锋这位榜样并不符合今天时代精神

1、做有主体性公民,还是做驯服臣民?雷锋形象特质:是一位无限忠于党、无限忠于毛主席“政治标兵”:“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是革命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棉暖不如皮,糖甜不如蜜,爹娘恩情比不上毛主席。”

2、学习雷锋精神不利于构建友好社会

雷锋日志:“对同志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对敌人要残酷无情,对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17/56

上海《报刊文摘》报发表一篇文章,《不要把雷锋当成橡皮泥》。许多年间,他不停依据需要在改变着。雷锋是什么?也说不清楚了。有一点是必定,伟大领袖教诲仍是一个“驯服工具”,突然是学毛选标兵,突然是做好事模范,突然是阶级斗争先锋……今天,是否又能够说,他是“三个代表”代表?起码是人民利益代表。限于他条件,前边两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代表,不够格,他赶不上时代要求了。18/5619/56(四)德智兼顾标准在以往榜样选择中,存在着只选择德行很好,忽略了德行与智慧兼顾榜样,社会过多宣扬榜样舍己救人优异品质,而忽略了榜样智慧利用。《中国少年报》曾在一个多月内,收到来自14个省34篇来稿,报道17个少年儿童因救人身亡事迹。其中,浙江永康县委报道组篇来稿一介绍,3个少先队员去救1名落水者,因为不会游泳和抢救方法不妥,4人全部身亡。值得引发注意是,对这些牺牲少年儿童,当地都已授予“优异少先队员”或“少年英雄”等称号,并发出通知,号召当地孩子向他们学习20/56

在榜样选择中,我们要坚持选择那些德智兼顾榜样,从而到达既要培养儿童高尚道德情操,又要培养儿童临危不乱,机智灵活科学态度。见义勇为见义智为21/56二、教师实施德育中应坚持标准疏导性标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标准因材施教标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标准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标准22/56堵(以力服人)疏(以理服人)疏导性标准像大禹治水一样重在疏导,使得问题学生明白事理。疏导性标准23/56怎样进行疏导?晓之以理因势利导正面教育说服诱导赏识24/56

(一)说服:晓之以理

针对学生出现缺点、毛病、行为上过失,教师经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对自己缺点等作出正确认识。案例:老师发觉一学生正在干“私事”,走上前问:“在干什么?为何不好好听课?”学生答道:“没干什么,我在听课。”女老师说:“我明明看见你在做其它事,没有听课。”该生还未作出反应,旁边一学生突然插嘴:“你有什么了不起!”此话声音响亮,对老师大为不敬,全班同学目25/56光齐刷刷地朝向了这边,女老师从容答道:“我没什么了不起。我只不过是一名普通教师,非圣人,非贤人,非名人……那么,请你说说你‘了不起’地方,好吗?”此时这位学生愣在那儿了。当他答不出时,老师继续掷地有声说道:“既然你和我一样,没什么了不起,我们就应该在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们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地方,我也有值得你们学习地方。你们说是不是?”此时,这位学生脸红了,低声说道:老师,我错了!26/56(二)诱导:因势利导何为“势”?某首先特点学生特点活泼好动精力旺盛造成其做出有违道德事让其产生主动向上动力27/56案例:我曾接任一个年级班主任,班上有一学生尤其调皮、贪玩、任性,不求上进。老师、家长对他都没有方法,也只好放任自流。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接触,我发觉这学生尽管有这么那样缺点,但劳动很主动,也乐于帮助人,对一些事物含有较高兴趣,而且脑子尤其灵活。于是我决定任命他为劳动委员,他工作尤其认真,而且能够身身先士卒。对于他表现我及时给予必定,逐步教育他。慢慢地这学生从中发觉了自己许多优点,变得越来越自信了,学习也有了进步。因为享受到了学习中趣味,学习兴趣骤然增加,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不到一个学期,他不那么贪玩儿了,并尤其喜欢课外读物,学习成绩一跃而居全班前列。28/56(三)赏识:正面教育学生含有荣誉感与自尊心。经过激励等正面教育方式激发其荣誉感和自尊心,从而衍生出良好道德行为。案例:刚教初二(3)班语文时候,班上有位女同学,一上课就趴在桌子上,表现出显著厌学情绪。每节语文课我首先提问她,她十次有九次不会,考试成绩更是一塌糊涂。我很恼火,所以她每节课都被我罚站。连续了三个星期,她29/56

学习一点也没有进步。至此,我以为自己有点莽撞,开始去了解她。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她曾偷过同学钢笔,恰好被我们抓住了。”我顿时明白,但没有马上找她谈心,而是装得若无其事,目光却时刻注视着她一举一动,寻找她优点。机会来了,一天放学时候,刮起了大风,其它同学都忙着回家,而只有她一个人在忙着关教室窗子。第二天,我在班上大张旗鼓地充满感情地表彰了那位女同学。今后,对我课堂提问,她变得对答如流,我表彰更是及时到位。以后,她竟成了我得意弟子。30/56判断案例是否利用了疏导性标准三个标准

1、案例中含有对学生“晓之以理”原因,即可判定教师利用了疏导性标准案例:我班还有一个姓邓孩子,脾气很怪,平时缄默不语,经常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于是,我找他谈心,我问:“你在家经常发脾气吗?”他点点头。我再问:“妈妈疼你吗?”听到这儿,他流下了眼泪。我以为事情并非像我想象得那么简单,便把他领到一个僻静地方,这时他流着眼泪说,妈妈早就逝世了,后妈待他不好,经常骂她,在外面还31/56

经常受欺负。经过家访,我发觉他后妈并不像他说得那么不讲理,而是小邓有一些坏习惯,比如放学后什么也不做,先看电视,说他几句,他就认为后妈不喜欢他。我调查清楚情况后,开导他:“后妈非常了不起,做了那么多家务。作为一个妈妈,不论是亲还是后,都有责任教育孩子。以后妈妈老了,你还有赡养她义务呢。”小邓听到这儿,低头无语,默默地点了点头。第二天,我在班里讲了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不要歧视同学。从那以后,小邓变得开朗多了,与同学关系也融洽了。请问:这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利用了什么德育标准?32/56

针对这种案例,普通采取以下步骤来作答:

1、明确指出本案例利用了德育中疏导性标准。简述疏导性标准概念2、指出本案例中老师利用了疏导方式中“讲明道理、疏通思想”疏导方法。3、联络案例分析是怎样讲道理33/56

案例参考答案:

答:本案例中老师利用了德育中疏导性标准。所谓疏导性标准是德育应该像大禹治水一样,重在疏导,使他们明白道理、提升认识,自觉自控。在案例中,教师主要是经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疏通学生错误认识。首先,指出后妈非常了不起,而不是小邓所说非常坏。因为为了这个家,后妈负担了一切家务,表达了勤劳美德。其次,指出后妈对小邓是非常爱,她对小邓严格要求是因为小邓身上有很多缺点,她希望经过这种严格要求来让小邓得到转变,所以,这

34/56

表达了伟大母爱。正是经过摆事实与讲道理,启发了小邓错误认识,使他缄默不语,低下了头。最终得到了很好改变。案例中教师教育方式充分说明,只有让学生心灵得到疏通,他们心情才舒畅,才能有主动心态去生活,而且愿意更正自己过失。35/56

2、案例中含有教师对学生“因势利导”原因,即可判定教师利用了疏导性标准

出现较多是学生“爱劳动”,则委以劳动委员职务;爱唱歌,则委以文娱委员职务;爱体育,则委以体育委员职务!

36/56

案例:我班有这么一位女生,上初一时父母离异了。作为监护人母亲因忙于盈利养家,对她不闻不问,于是她开始无心学习,把心思放在穿着打扮上,成绩滑坡。母亲屡次打骂,教师苦口婆心教育,都被她看成耳旁风,一时间弄得我束手无策。正在这时,学校组织艺术节活动。她舞蹈在小课时获过奖,于是我找她,让她代表班级参加演出,而且告诉她,老师相信她能为班级拿来一个好奖项。接收任务以后,她似乎变了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编舞工作中去。果然,艺术节中她不负众望,一举夺得舞蹈一等奖,同学们以热烈掌声祝贺她获奖。捧着来之不易奖状,望着全班同学笑脸,她流泪了。从此,她和同学关系融洽了,成绩也慢慢提升了。请问:这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利用了什么德育标准?

37/56

答题步骤:

1、明确指出本案例利用了德育中疏导性标准。简述疏导性标准概念2、指出本案例中老师利用了疏导方式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疏导方法。3、联络案例分析是怎样因势利导38/56

3、案例中含有教师对学生“表彰、赏识、激励、期待”原因,即可判定教师利用了疏导性标准

案例:小强很顽皮,经常爬到树上捉鸟。老师批评了几次都不见效。一天,小强又掏了鸟窝,一看是幼鸟,就放回鸟窝里去了。王老师见了,问:“小强,你干什么哪?”小强惴惴不安地说:“我在掏小鸟,可是掏到那只小鸟太小、太弱,我又把它放回巢里去了。”王老师称赞说:“小强啊,你真是个有爱心孩子!”小强不好意思地问:“老师,我掏鸟窝,您怎么还说我有爱心呢?”王老师说:“小强,你把小鸟放回巢里,就说明你爱护小动物,当然是个有爱心孩子啊。我想以后你一定不会再掏鸟窝了。”小强听了十分高兴,以后真不再掏鸟玩了。王老师顺利地到达了教育目标。问题:这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利用了什么德育标准?

39/56

答题步骤:

1、明确指出本案例利用了德育中疏导性标准。简述疏导性标准概念2、指出本案例中老师利用了疏导方式中“以表彰和激励为主”疏导方法。3、联络案例分析是怎样对学生进行赏识40/56

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应,说学生在上学途中、有偷盗水果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恶劣性,进行了严厉处罚,不过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以下:参加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要求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因为活动设计新奇,学生参加主动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取得优胜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小组代表讲话,谈谈对此次活动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失败原因。其中有小组在总结失败原因时,提到了因为平时养成了随意摘水果习惯,造成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更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了简明评价后,就各组总结提出了改进提议,帮助他们制订了切实可行办法,此次活动以后,学校极少再听到关于偷盗水果反应。利用了什么德育标准?(年招聘试题)41/56

这一标准实质回答是:什么是真正“教育爱”?二者都兼顾才是真正“教育爱”。偏废其中一方,将造成这种“教育爱”变味。只严格要求,无尊重信任有尊重信任,无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标准严而无情溺(宠)爱42/56认识到这一标准割裂表现形式:

普通来说,案例中出现了老师打学生屁股、手心、训斥学生等现象。则说明其只有严格要求,而缺乏尊重信任;假如案例中出现了教师对学生,尤其是优异学生犯错误后一味地偏护、开脱、迁就、姑息等现象。这说明其对学生只有尊重信任,而缺乏严格要求。这两种情况都是违反德育中“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标准”。43/56

案例分析:杨强是班上一位品学兼优学生,深受老师喜爱。有一次,他在上语文课时,因不一样意老师观点,与老师争辩起来,不经意地讽刺了语文老师,说语文老师是“饭桶”,引发语文老师大怒,告状到班主任老师那儿。班主任老师听后十分震惊,马上把杨强叫到办公室,开口就是大骂:你才是一个真正“饭桶”。班主任训斥引发了杨强不满,两人争吵起来,最终,班主任老师当场甩了杨强两个耳光,打杨强哭着跑出了办公室。请问班主任老师违反了德育中什么标准?假如你是班主任,你怎样教育杨强?44/56答题步骤:首先,指出是违反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标准。对这一标准简单地加以解释。其次,分析是怎样割裂这一标准:班主任对杨强只是一味地加以打骂,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一个严格要求,但它建立在侵犯其人格尊严基础上,所以是“严而无情、严而无爱”最终,提出你教育策略。要严而有爱,要在尊重信任杨强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45/56

因材施教:依据学生不一样特点进行有区分性教育孔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一)要针对学生年纪特点施教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因材施教标准46/56(二)要针对学生个人特点施教个人特点:性格、气质、性别、家庭、前科性格: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47/56气质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教育方式区分对待48/56

一个孩子在赵老师上课没收了他脸谱纸牌后,写下“赵你不号死”纸条。赵老师从举报人手中拿到这张纸条时候,显得非常平静。她了解到这位孩子来自单亲家庭,父母早两年离婚了,现在只跟着奶奶生活。于是,把这个吓得瑟瑟发抖孩子叫到办公室。出人意料是,赵老师不但没有大发雷霆,而且还为孩子耐心地纠正错别字,因为这个孩子把“得”写成“”,把“好”写成“号”了。她让孩子把写错字誊录三遍,然后平静地告诉孩子:“其实每个人都是要死,或早或晚并不可怕,可怕是活着时候不好好读书,到死时候就会后悔。!”赵老师接着说,“看你字还写得好,你就负责设计这个礼拜黑板报吧,让大家也能够观赏你才能!”这个孩子听后满脸泪水,连连说道:“对不起,赵老师!”请问教师坚持了什么德育标准?

49/56

(一)标准含义经过集体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经过对个别学生教育影响集体。(二)提出者马卡连柯: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本身就能成为很大教育力量。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标准50/56

案例:我们班有一位降级生,刚到班级时,他不爱与同学一起玩,对同学有敌对情绪,有时还对同学发怒。于是我找他谈心,还安排优异学生来靠近他,在学习上多帮助他。同时教育全班同学来团结他,关心他。对于他点滴进步,我都及时进行表彰,以红花进行勉励。使他逐步适应了这个新集体,而且能以一个主动心态来面队生活和学习。51/56

一致性与连贯性是指什么一致性与连贯性?

(1)校内与校外(家庭、社会)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5+2=0

(2)学校内部各位教师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3)对学生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标准52/56案例:刚毕业那年,五年段重新分班,一个叫小佳孩子,分给谁都不要。安排到我班时,我话不说就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