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16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1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16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16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3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16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16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第2页

【阶段特征】本讲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线索,其关键是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新时期。首先对内改革,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次设置经济特区,主动对外开放,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3页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底地点北京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依然坚持“左”指导思想,错误地提出了“两个凡是”方针,引发全国人民不满(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第4页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底地点北京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抛弃了“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2)政治路线:停顿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伟大决议(3)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关键党中央领导集体历史意义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开端;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新时期第5页民主与法制建设平反冤假错案(1)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声誉,使党历史上最大冤案得到平反(2)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事业根本大法(3)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今后全国人大又经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局面第6页民主与法制建设意义 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逐步向依法治国道路前进第7页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目标调动农民生产主动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内容(1)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发源地)率先实施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在中央指导下逐步实施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责任制(3)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起来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主动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进了经济发展第8页对内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概况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方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内容(1)改变全部制结构:把原来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各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2)改革管理体制: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施经营责任制(3)改革分配制度:实施按劳分配为主各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深化(1)1992年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在大中型企业推行企业制、股份制,向建立当代企业制度前进(3)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形式,加紧企业改革步伐意义(1)克服了长久以来吃“大锅饭”弊病(2)调动了企业、职员主动性,增强了企业活力(3)推进国有企业进入市场,促进了当代企业制度建立第9页对外开放目标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当代化建设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窗口”,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夜崛起之城”发展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置上海浦东开发区第10页对外开放新格局格局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域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么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由点到面、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局部到全方位推进)作用(1)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扩大出口,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2)有力地推进了当代化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第11页 时间及内容 作用土地改革 1950~1952年,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实施农民土地全部制 解放了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农业合作化 1953~1956年,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社会主义道路,深入提升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确立人民公社化 1958年,扩大公有化规模,提升公有化程度(特点: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主动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开始,实施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触动土地公有制),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主动性,推进了农业生产大发展第12页初步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1978年)邓小平提出实施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标准基本形成中共十三大(1987年)(1)系统叙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制订了党在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标准,坚持改革开放)(3)作出实现社会主义当代化大致三步走战略布署发展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强调坚持党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概况中共十四大(1992年)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指导地位最终形成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指导思想第13页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意义(1)处理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