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1部分:实验室测试设施和设备的要求 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1部分:实验室测试设施和设备的要求 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1部分:实验室测试设施和设备的要求 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1部分:实验室测试设施和设备的要求 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声学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 第1部分:实验室测试设施和设备的要求 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学建筑构件隔声的实验室测量第5部分:测试设施和设备的要求——建筑构件——设备件(小建筑构件)——隔声量改善系统本要求适用于侧向构件声辐射受抑制以及接收室和声源室结构隔离的实验室测试设施和设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GB/T36075.2声学室内声学参量测量第2部分:普通房间混响时间(GB/T36075.2-2008,ISOGB/T35426.1-2017声学动刚度测定第1部分:普通浮筑楼板下的弹性材料(ISO9052-1:1989,IGB/TXXXXX.1-202X声学建筑构件隔声的实验室测量第1部分:特定产品的应用规则(ISOGB/TXXXXX.2声学建筑构件隔声的实验室测量第2部分:空气声隔声的测量(GB/TGB/TXXXXX.4-202X声学建筑构件隔声的实验室测量第4部分:实验室测量程序和要求(ISOGB/T3241.1电声学倍频程和分数倍频程滤波器第1部分:规范(GB/T3241.1-202X,IECGB/T3785.1电声学声级计第GB/T3785.3电声学声级计第3部2——ISO在线浏览平台:https://www.iso4空气声隔声测量的实验室测试设施4.1通则实验室测试设施包括两相邻的混响室,两室之间有测试洞口4.2测试室4.2.1容积测试室的容积应至少为50m3。两个测试室的容积及相应的尺寸不应完全相选择合适的房间尺寸比例,使低频段的简正频率的分布尽可能均理论计算和实验表明,在测试墙体或楼板的隔声时,试件应覆盖测试室的整个墙或天花,即测试洞口从墙的一边延伸到另一边,且从地面延伸到天花。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建议的测试洞口尺寸,相应的测试室容积为50m3到60m3。4.2.2扩散如果房间中声压级变化较大,说明存在起主导作用的强驻波。这时,有必要在房间中安装扩散体。注:有些试件,如一侧的吸声明显高于另一侧(见GB/TXXXXX.2),则必须在房间内安装扩散体。4.2.3混响时间房间的混响时间在正常测试条件下(试件的吸声可房间中安装了扩散体,混响时间T也需调整1#T2(V/50)2/34.2.4背景噪声3考虑到声源室中的声功率输出和被测试件的隔声性能,接收室的背景噪声应足够低,以便可测到从声源室传来的声音(见GB/TXXXXX.4.2.5侧向传声的抑制隔声测量实验室设施中,任何非直接途径的传声与通过试件的传声相比应可被忽略。为此,声源室和接收室之间要有足够的结构分离,或将两个房间的所有表面均覆盖足以降低侧向传声的衬壁,同时房4.3测试洞口4.3.1通则本文件规定了水平和垂直的全尺寸测试洞口和特定的垂直小尺寸测试洞口的规格要求,也可在一定4.3.2全尺寸测试洞口通则构架的一般要求试件的实测隔声量会受到试件与其周围的实验室结构之间连接条件的影响。为此,应考虑受试结构与周围结构的质量比。测试轻质结构(m<150kg/m2)时,没有特别的要求。测试重质结构时,则试件的损fηmin=0.01+ff——测试频率,单位为赫兹(Hz)。双层轻质板隔墙测试洞口构架的要求这与实验室测试洞口内安装条件和构架材料特性及尺寸等有关。双层墙体自身耦合结构之间的振动传递(例如共用或连体墙筋)取决于墙体的特定构造,是试件自身的特性。这类振动传递不属于本文件考虑的为提高不同实验室之间墙体隔声量的再现性,测试洞口构架的面密度应符合一定的要求。如果实验室测试洞口内有声学分离缝,则架构应在分离缝的一侧。架构面密度应比双层墙中最重一层墙的面密度4mL,=ρLtLmLρtL——测试设施构架的厚度,单位为米(m)。mePte——试件的厚度,单位4.3.3小尺寸测试洞口a)试件面积小于全尺寸测试洞口;b)试件需满足特别声学要求;4.3.4特定小尺寸测试洞口特定小尺寸测试洞口的宽和高分别为1250mm和1500mm,并尽量保持此比例,每边的允许误差为±材料构筑。双墙之间的空气层应填充矿棉并用不透气的反射弹性材料覆盖。需注意的是,弹性材料不能小尺寸测试洞口与任一墙体、地面及每个房间天花的最小距离应为500mm。洞口在隔墙上不应呈对6·5撞击声隔声测量的实验室测试设施5.1通则实验室测试设施由两个垂直方向相邻的房间组成,上层房间为声源室,下层为接收室。撞击声测量5.2.1容积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建议的测试洞口尺寸,相应的接收室容积为50m3~60m3。对测试室的要求与空气声隔声中对房间的要求相同,具体见4另外,接收室和撞击器所在空间之间应有足够高的空气声隔声量,使接收室内的声场仅由对待测楼5.3测试洞口楼板试件的测试洞口大小在10m2~20m2之间,其短边的长度不小于2.3m。试件的实测撞击声隔声量会受到试件与周围实验室结构之间连接条件的影响。应考虑试件与周围结不应小于下列值:fηmin=0.01+ff—测试频率,单位为赫兹(Hz)。为检查这一要求,可采用面密度为(300±30kg/m2)的混凝土楼板作为试件。损耗因子的测量见GB/TXXXXX.4房间中的声场决定于声源的类型和位置。声源应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使其能产生扩散声场。声源的位置和指向性应使直达声场外的传声器位置可用,并确保试件表面上声源的直接辐射不占主导地位。声源位置可固定或按附录D中要求的路径移动。允许同时使用固定位置上的多个声源,这些声源应具有相声源室内的声音应稳定并在测试频率范围内有连续频谱。如采用滤波后的声源信号,频带宽度至少为1/3倍频程。如采用宽带噪声(建议白噪声),可对其频谱进行调整使接收室中的高频段具有足够的信噪8关于声场的具体要求参见GB/TXXXXX.4和GB声源室应为房间中较大的一间。在垂直传声测试设施中,当将声源放置在上层房间内测量楼板的空附录H给出了用于表示建筑构件上激发产生雨噪声的模拟降雨声源的规格要求,具体见GB/TXXXXX.1-202X中附录K。测量仪器包括传声器、电缆,应符合GB/T3785.1中1器是否符合GB/T3241.1(IEC61260-1)的要求,应通过具备能力实验室颁发的,现存有注:当仪器符合的标准被撤销时,具备能力的国家实验室可9A.1通则传入接收室内的声功率假设由以下部分所组a)在试件两侧面上覆盖柔性面层,例如装WDf、WFd受到抑制,测得的表观隔声量由WFf决定(Wleak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假设可忽略不计)。用柔性面层覆盖特定的侧向表面,就可确定主要的侧b)通过测量表面平均振动速度级或辐射声强(见GB/TXXXXX.4估算接收室内侧向结构辐射的声功(W)RD因此,每当测量高隔声性能构件时,总希望能估计出侧向传声的影响。尽管针对普遍的应用条件不太现实,但可测出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常规构造的最大隔声量Rm,A.2认定程序和要求下面介绍六种代表性构造。这些与实验室中常规测量构件最为相似的构造可按照GB/TXXXXX.2测出Rm,ax。带有供墙体测试用洞口的实验室,可由实墙或分离的中空墙建造。如采用构造中的两片层可安装在中空墙的一侧或分设在两侧。不过,所获得的对于A类墙和楼板构造(见A.侧向传声途径主要是Ff,它只受到测试构造类型的轻微影响。对于B和C类墙和楼板构造,侧向传声途A.2.2.1墙机械连接。轻质板周边不应与永久结构作刚性轻质砖砌墙体包括砖墙或砌块墙,单面抹灰,单位面积质量(100±10)kg/m2。在其一侧应安装包面向支承墙体的房间那一侧。轻质衬贴层周边不应与永久结构作刚性连结。墙体和衬贴层之间的空腔应重质砖砌墙体包括砖墙或砌块墙,单面抹灰,单位面积质量(400±10)kg/m2。其一侧安装包括两至少50mm厚,并应放置矿棉。衬贴层应在面向支承该墙体的房间那一侧。轻质衬贴层周边不应与永久A.2.2.2楼板石膏板衬贴层应悬挂在楼板下的独立托梁上,空腔内应放置矿棉。轻质悬挂衬贴层的周边不应与永久结立托梁上,空腔内填充矿棉。轻质悬挂衬贴层不应与永久结构作刚性连接,也可用75mm厚的矿棉将衬表A.1给出了可测C类墙体和楼板的计权隔声量Rw值最高到55dB的实验室的典型Rm’ax值。表A.1中max表A.1实验室中C类墙体和楼板的R’典型值max注:ISO717-1中的标准化值是这些基准构件隔墙体由表面密度为(350±50)kg/m2的注:允许使用其他材料制成的墙体,只要面密度击声压级Ln的标准化值,以及相应的计权撞注:ISO717-2给出这些基准构件的规范化撞击声压级的典型平滑值,以用于确定单用于安装被测面层的楼板应为厚度120+-mm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建议新建的实验室采用140mm厚的楼板,楼板应具有均质的结构和均匀的厚度。在接收室一侧楼板的可视面积应至少10m2。撞击器的撞击。若测试楼板表面有找平层,还应保证找平层与楼板之间的连接牢固,并且不会起壳、开用于安装被测面层的楼板应从本附录列示的轻质基准楼板中选择,也可以采用附录G中规定的木制及图C.1、C.2和C.4)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建议根据测量目的选择基准楼板。厚度22±2)mm:(流阻率:依据GB/T25077.1,5kPas/m2至10kPas/m2质量密度800±50)kg/m3:(厚度20±2)mm尺寸42±8)mm宽225±25)mm高质量密度400±75)kg/m3间距:中心距为(610±10)m尺寸100±10)mm厚,完全填充空腔的宽度和长度(放置在弹性龙骨的正上方)流阻率:依据GB/T25077.1,5kPas/m2至10kPas/m2:(:(3用于将石膏板连接到龙骨的翼缘。质量密度525±125)kg/m3D.1确定声源位置数量和最优位置的测试程序声源位置是否合适,可采用房间内激发的模式进行检验,使确定的声源位置能够保证隔声测量结果尽可能接近房间内有大量均匀分布声源时测量本附录给出了选定试探性声源位置的导则,阐述了确定合适声源位置数量其中包括验证测试。同时,也给出了采用连续移动扬声器的导则,并介绍了一种推荐采用的试当采用选定的扬声器位置进行隔声测量时,扬声器型号和朝向应和认定测试时相同。这一要求也应对所采用的扬声器,其扬声器单元应安装在封闭箱体内。同一箱体内所有扬声器单元应以同相位辐D.1.2选定程序中对扬声器位置的要求房间界面(不计室内界面上小的不规则体)距离声源的声中心不小于0.7m。对于靠近界面的声源位置,尤其在角落上的声源位置,参见D.1不同的扬声器位置或移动路径不应布置在平行于房间界面的同一平面上,且其最小位移距离应为0如果没有采用无指向性声源,那么扬声器的朝向要记录下来。建议所有位置上的朝向点相同,以保证所选位置可完全再现,因为转动扬声器会改变声中心的D.1.3选定最优位置和认定测试的准则扬声器位置的数量和一系列最优位置可通过下列步骤获m=152V23(D.1)按D.1.2选择扬声器位置。如果两个位置间的最小距离只能小于0.之间的每个1/3倍频带,用公式(D.2)计算这些声压(D.2)Dj,i——第j个扬声器位置上第i个1/3倍频带的声压级差;N≥2(D.3)N≥(siσi)2(D.4)si——声压级差的标准差,见公式(D.2表D.1N个扬声器位置上实测声压级差的平均值的规定最大标准偏差f/Hzσi/dB如果2N超过在试扬声器位置的数量m,那么扬声器位置数量应由m增加至2N。选择附加的扬声器位对于每个扬声器位置j,六个1/3倍频带声压级差相对平均值偏差的平方之和Sj,将由公式(D.6)求从所有在试的扬声器位置中,选出Sj值最小的q个位置。对不满足D.1.2所列条件的附加扬声器位置也要进行考察。例如,角落位置对于实际使用是有利的。如果附加位置的Sj没有超过所选q个位置的最大值,则该位置就可用于实测。最后,按下列步骤选择q个位置,q≥2。两个或更多个选定位置之间应至少要间隔1.4m.对许多类型扬声器来说,靠近界面位置都是敏感的,因为微小的移动就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很大的变f/HzR/dB注2:建议采用的试件在5000Hz以下的整个频率范围内,隔声不受共振的影响。因此,也适用于第当两个房间的声压级测量同时进行时,允许采用一个沿着某条路径自动移动的扬声器。路径长度不试件隔声量的测量应该按照D.1.4中规定的步骤按若干路径来进行,其中包括径穿过的部分应满足D.1.2的要求。实际测量时应该采用Sj取最小值[见公式(D.6)]的路径。指向性指数DIi为:DIi=L360-L30,i(D.7)DI值满足下列要求时扬声器可认定为无指向性。100Hz~630Hz频率范围内,DI的限值为±2dB;630Hz~1000Hz频率范围内,限值从±2在不同的平面上进行测试,以保证将“最差”的条件也包括在内。对于多面体声源,在一个平面上装在多面体(最好是正12面体)表面上的扬声器,可产生近似均匀的无指向性辐射。传声器位置应确保在声源的直达声场之外。此可由实验来验证,即记录下传声器沿着从声源表面到对所有中心频率超过630Hz的1/3倍频带,都进行这种测试。撞击器支脚中心与邻近锤子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支脚应装因要考虑操作锤子时的摩擦力,不仅应保证锤子的质量和下落高度,而且应保证锤子的撞击速度处于下述范围:每个锤子的质量为500±12g,由此得出的锤子速度应为0.886±0.022m/s。若能保证锤子质量处于500±6g的范围之内,则速度的允许偏差可放宽至±锤子下落方向应垂直于试验表面,误差在±0.5º。a)用测量仪沿两条通过撞击面中心且相互垂直的线进行测量。如果测量结果处于图E.1中给出的容b)锤头的曲率可用放在直径20mm圆环上的三触点式球径计测量。当用标准撞击器测试带有软质面层或不平整表面楼板的撞击声所有对标准撞击器的调整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的工作均应在平整硬质面上进行,撞击器在任何测试为不引起轻质楼板或楼板覆面层上荷载的变化,撞击器的重量应小X——离中心的距离(mm);Y——相对高度(μ一些参数只需测量一次,除非撞击器被重装或修理过。这涉及锤子之间的间距、撞击子的直径、锤子的质量(除非锤头表面整修过)、撞击锤子的速度、锤头的直径和曲率、锤子下落方向和撞击之间的时间则需要定期校验。应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定期校准撞击器是否满足各项要求。应在弹簧固定于标准撞击器的锤子上,见图F.1a)。每个弹簧的动刚度s应为24kN/m±2.4kNη应为0.2到0.5。与未改进的撞击器相比,为保持相同的接触面积,弹簧的横截面与锤子应相同。改进撞击器的锤子下落高度应与标准撞击器相同。在撞击器锤子下方的区域放置一柔性垫层,见图F.1b)。柔性垫层单位面积的动刚度s应为34k动刚度可根据GB/T35426.1的方法测量。损耗因子可采用同样的测量方法并根据下列η=b/fres(F.1)fres——按照GB/T35426.1-201b——共振频率附近的3dB带宽。注:柔性垫层并非为一特定产品,它可以由橡胶、软木、塑方式固定。柔性垫层的面积应尽可能小,最好为45cm长5cm宽的条状。柔性垫层的刚度受温度当重而软的撞击源从100±1cm的高度(撞击声源底部至待测撞击力暴露级LFE为撞击力平方与参考力平方之比的时间积分,取常用对数乘后以10。按公式(LEF=10lgdB(F.2)F(t)——重而软的撞击声源下落至楼板上时作用在待测楼板上的瞬时力,单位为牛顿(NF0参考力(=1N);Tref——参考试件区间(=1秒)。撞击力暴露级LEFY——撞击力暴露级(dB,参考值1a)形状和尺寸:直径为180mm,壁厚30mm的空心球22楼板覆面层的撞击声隔声改善量测量中的木质模面层楼板应通过薄弹性材料置于混凝土底层楼12345678如果底部穿孔水槽不符合上述几何特征,那么雨滴大小、撞击速度和雨强要按照H2.3中所述进行测标引序号说明:1——供水系统;2——底部穿孔水槽;3——测试H.2模拟降雨发生系统H2.1通则模拟雨滴产生系统与供水系统连接后能以喷淋方式产生直径均匀的水滴。产生模拟雨滴的供水系统的小型试件。水槽底部的穿孔最好随机分布在每个规则方格内,而非在整个表面上均匀分布(见图径)应保证产生的水滴粒径符合表H.2中的值。模拟降雨下落高度应根据水滴末速度的实测值或根据穿孔模拟雨滴产生系统应校正。如果所用的水槽符合上述几何的特性,那么仅需检测雨强,即在精确测定的时间段内,通过收集一定面积上的降水量测量雨强。可通过测量雨强这种简单、快速的方法对模拟如果选用另外的降雨系统以产生其他的类型的降雨,那么降雨系统的生产厂商需给出降雨类型的特注1:有若干种非介入方法测量水滴尺寸和水滴末速度。例如有光源(典型如闪光灯)、摄像机和计算组成的成本附录中描述的标准参考试件用于控制测试质量和检查不同实验室雨噪声测量的再现性。参考试件警示:单层玻璃在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破裂现象。因此,强烈建议采用钢化玻璃,并且操作中按照GB/TXXXXX.1-202x附录K中的方法测量得到的参考试件的声强级LI,ref,可用实测损耗因子η,和参考损耗因子ηref(表I.1)的差别,由公式(2)进行修正:LI,m,ref=LI,ref+10lg(I.2)ΔLIc=LI,m,ref-LIc,ref(I.3)参考损耗因子:10lg(ηref/η0)参考声强级(LIc,ref)[2]GB/T2507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