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次课《心理学》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第1-4次课《心理学》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第1-4次课《心理学》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第1-4次课《心理学》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第1-4次课《心理学》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次课:《心理学》主要内容回顾第一章: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科学。2、德国学者冯特在187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试验室,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心理现象。标志着心理学诞生。性质:双重性3、心理学主要流派(1)以冯特为代表科学心理学又称结构主义心理[试验方法];(2)詹姆斯机能主义心理学[意识功效];(3)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公式];(4)格式塔心理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觉大于感觉总和”];(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潜意识];(6)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理性、人需要];(7)皮亚杰认知心理学[“大声想”信息加工方法]1/54观察法、测验法P16、试验法、调查法、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情景中对人行为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系统观察并统计,然后对所作统计进行分析,以发觉心理活动改变和发展规律方法。试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方法。包含自然试验和试验室试验。冯特。试验室试验:是指在试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试验设备,引发和统计被试心理现象。2/541意识和注意关系:既区分又联络。(1)它们有区分:意识是人类所独有一个高水平心理活动,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指向与集中。意识不等同于注意,意识是心理内容,注意是心理表现形式。(2)意识和注意是联络,意识水平决定注意广度和深度,注意分配和担心程度反应意识所处状态。第二章:意识与注意3/542、意识状态P22[1]、可控制意识状态[2]、自动化意识状态[3]、白日梦状态:意识处于迷糊状态P24[4]、睡眠状态(特征):意识没有完全停顿活动。第二章:意识与注意3、注意分类

按照注意选择方向上目标是否明确,以及意志努力参加程度上差异,我们能够将注意分成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4/54第二章:意识与注意4、生物节律——人和动物一些心理和行为会发生周期性改变,1年、28天、24小时、90分钟。

5、失眠类型(1)情景性失眠[碰到突发事件或压力产生](2)假性失眠天天睡眠时间少于常人(3)失律性失眠[三班倒](4)药品性失眠[喝浓茶产生失眠]6、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满足。梦特征:1、梦境主要与自己相关,人们极少梦到公共事务。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生活事件相关。3、睡眠中内在和外在刺激能够影响梦内容。催眠:是一个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意识恍惚状态5/54第三章:感觉与知觉1、感觉与知觉关系感觉是人们感官对各种不一样刺激能量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心理状态只反应事物个别特征。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整体反应;是在感觉础上产生,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和解释。知觉是感觉整合,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是在后天实践中发展和完善。6/54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第六感觉:人体除了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个基本感觉外,还含有对机体未来预感,生理学家把这种感觉称为“机体觉”、“机体含糊知觉”,也叫做人体“第六感觉”。国外把人意念力或精神感应称为人第六感觉,又称超感觉力(英文简写成ESP)。

比如,人们对饥饿、口渴等感觉,都不是经过五个基本感觉器官所感知,而是经过“第六感觉”而感知。2、感觉分类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内部感觉。(细分)第六感觉(超感知觉)7/54第三章:感觉与知觉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关系: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改变所需刺激强度临界值[范围]。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大小成反比关系。4、感觉阈限包含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异感觉阈限。其中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刺激量,也是指有50%机会被觉察最小刺激量。差异感觉阈限:是指那种刚能引发差异感觉两刺激之间最小差异量个。[韦伯定律]8/54第三章:感觉与知觉[1]视觉刺激范围是波长为400—750毫微米电磁波。[2]视觉适应:是指在刺激物连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改变。包含感受性提升和降低。(明暗适应)[3]色觉理论:A、三原色说:杨和黑尔姆兹提出P53。B、拮抗理论[四色说]:黑林提出5、关于视觉9/54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人耳能接收振动频率为20—0赫兹声波。(一)声音属性:音强、音高、音色(声音质量特征)(二)听觉适应与疲劳(三)声音混合与掩蔽位置学说:贝克西提出:不一样位置毛细胞对不一样频率声音产生反应。频率匹配学说:不一样频率声音刺激基底膜,引发不一样频率神经细胞冲动并传至大脑。6、关于听觉10/54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7、关于知觉特征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了解性、知觉恒常性8、关于社会知觉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信息比以后影响更大现象。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取得信息,比原来取得信息影响更大。晕轮效应:对他人认知判断受已知特征影响。社会刻板效应: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看法。11/54第二次课知识回顾12/54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13/54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14/54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15/54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16/54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17/54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18/54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19/54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20/54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21/54

22/54第六章:智力

23/54第六章:智力

24/54第六章:智力

25/54第六章:智力

26/54第六章:智力

27/54第六章:智力

28/54第三次课内容复习:

7-9章

29/54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30/54第七章:动机

31/54第七章:成就动机

32/54第七章:工作动机

33/54第七章:社会性动机组成

34/54第七章:情绪35/54第七章:情感

36/54第七章:情感功效

37/54第八章:人格

38/54第八章:人格

39/54第章:

40/54

41/54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42/54第章:

43/54第九章:

44/54第十章:心理健康

45/54第十章:心理健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