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林权抵押融资促进山区林农增收_第1页
创新林权抵押融资促进山区林农增收_第2页
创新林权抵押融资促进山区林农增收_第3页
创新林权抵押融资促进山区林农增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林权抵押融资促进山区林农增收

XX是全国森林资源大省、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全省有林地面积3.6亿亩,其中集体林1.64亿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广大林农和新型经营主体营造林积极性高涨,为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资金不足明显制约了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大发展。为此,在深化改革中,我们围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积极创新林权抵押融资办法,盘活林业资源,为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林农增收营造良好环境。一、创新银政合作模式,加强金融支林组织领导为强化银政合作,省林业厅与农业银行XX省分行、邮储银行XX省分行、省信用联社等金融机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在长宁、青神等8个县启动了金融支林示范县建设活动。8个示范县政府分别与农行、信用联社二级分支机构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就产权管理、信贷产品、合作机制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去年我厅举办了全省林业产业项目推介及投资促进会,吸引了160多家企业、18家金融及中介机构参会,推介林业特色优势招商项目112个,招商金额574亿元,签约投资项目106.3亿,签约融资项目13.3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地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与合作,结合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加强林权流转服务,探索开展林权抵押贴息、林权融资收储、信用等级评定等工作,为银政合作创造更加充分的条件。二、增加抵押物权种类,拓宽林权抵押融资渠道集体林改以来,省级相关部门先后联合出台了《XX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和林权抵押贷款实施意见,明确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对象、范围、条件、程序,以及林权抵押贷前评估、贷中服务、贷后监管等要求。目前,全省林权抵押贷款累计486万亩、89亿元。实践表明,林权抵押融资为林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新型经营主体、涉林龙头企业抵押物不足;林农用于发展林下种养业的小额贷款不多;特色经济林权属不明,发展面临资金瓶颈等。为此,根据《XX省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省林业厅商省相关部门启动了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印发了《关于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决定在宜宾、蓬溪、崇州、巴州、朝天5个县区封闭试点,探索建立经济林木(果)权证、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等制度。通过探索以上两项制度,拓宽林权抵押物种类,破解山区特色经济林发展资金瓶颈。三、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兼顾林权融资各方利益为确保林权抵押融资健康发展,保障各方利益,调动各方积极性。在试点中,我们提出了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一是在试点县探索建立村级互助担保合作制度。本着“村民的事情村民办”的原则,引导村民以林权证、经济林木(果)权证、林木所有权证或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等作价入股,在民政或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公益性社团组织或实体性村级农民互助担保合作社,为入社林农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调动林农融资办林业的积极性。二是探索建立林权收储制度。探索建立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或森林资源收储基金,开展森林资源交易、收储、处置等业务,同时推动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金制度,化解林权抵押贷款融资风险。三是建立健全森林保险制度。积极协调保险机构创新森林保险产品,扩大政策性森林保险覆盖面,提高赔付率。推动建立经济林商业保险制度,开发经济林木(果)灾害、产量、价格指数和抵押贷款等多种特色商业险种,完善“林权证+保单”抵押贷款模式,提高保险对林业产业发展保障能力。四、优化融资服务平台,降低林权抵押融资成本为进一步转变职能,化管理为服务,我们积极搭平台、建机制、出政策,切实降低融资方的融资成本。一是搭建林权流转交易平台。联合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加快推进林权交易平台建设,确保2016年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林权交易体系。二是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积极推行“量价分离”评估制度,积极探索林地林木价格评价机制和林地流转基准指导价格。指导林权抵押改革试点县改革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式,探索500万元以下的单宗林权抵押贷款,由丙级以上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机构和评估专家联合评估。100万元以下的单宗林权抵押贷款,由金融机构、县级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